為有力保證事情或工作開展的水平質量,預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有很強可操作性的書面計劃。方案對于我們的幫助很大,所以我們要好好寫一篇方案。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方案策劃范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村級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方案 村級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實施方案篇一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自覺肩負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著眼凝聚群眾、引導群眾、服務群眾,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社會主義思想道德牢牢占領基層思想文化陣地,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逐步把新時代思想、文明、文化要求變為群眾的行動自覺,為加快推進泰興高質量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1. 建立組織機構。成立姚王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由鎮黨委書記擔任所長,宣傳委員擔任副所長,配備1名專職工作人員。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發揮承上啟下作用,按照統一規劃部署,結合實際抓好落實,組織轄區內各村(社區) 常態化開展活動。行政村(社區)成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站長由村(社區)黨組織書記擔任,配備1名工作人員。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結合群眾的生產生活實際,開展文明實踐活動。
2. 建立工作機制。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建立由宣傳、組織、政法、教育、科技、文化、民政等部門組成的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審議重點工作。建立健全活動開展、隊伍建設、場所維護、資料管理、效果評估等制度。制定志愿者禮遇制度,從精神和物質層面給予志愿者嘉許,提升志愿服務的社會認同感,樹立好人有好報的價值觀念,推動志愿服務事業持續健康發展。建立考核獎懲制度,保障各項工作的推進落實。
3. 組建志愿隊伍。組建姚王鎮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支隊,由黨委書記任隊長,下設26支特色志愿服務支隊,包括:青年志愿服務隊、巾幗志愿服務隊、法律惠民志愿服務隊、黨員志愿服務隊、就業幫扶志愿服務隊、關愛未成年人志愿服務隊、扶貧濟困志愿服務隊、關愛未成年人志愿服務隊和各行政村(社區)志愿服務隊。
4. 開展實踐活動。采取群眾點單與志愿者接單相銜接,組織引導志愿者通過開設講堂、懇談交流、心理疏導、公益幫扶、上門拜訪等靈活多樣的形式,開展全覆蓋、分眾化、菜單式的文明實踐活動,幫助群眾解決思想認識、政策法規、生產生活、衛生健康、情感心理等方面的困難和問題。依托鄉風文明志愿崗等,引導廣大群眾參與志愿服務。組織群眾開展環境整治、文明勸導、公益宣傳等志愿服務活動,實現教育與實踐的良性互動,讓人們在活動參與中體悟美好生活、提高自身素質。充分利用“志愿江蘇”平臺,做好登記注冊、活動發布、時長記錄等工作。
5. 確保經費保障。為做好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建設和推進工作,將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經費列入鎮村兩級財政預算,建立穩定經費保障機制,切實推進實踐所、實踐站建設。同時設置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經費,保障新時代實踐活動的正常開展,專款專用。
1.動員部署階段(202-年4月)。搭建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組織網絡,組建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支隊,部署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設工作。
2.試點建設階段(202-年4月-202-年7月)。毛莊村、桑木村、新星村、姚垈村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完成試點建設,評估試點建設情況,總結推廣經驗,完善建設標準。
3.深入推進階段(202-年8月—202-年12月)。夏家垈、朝陽、石橋、封垈按標準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站。
4.全面實施階段(202-年1月—202-年10月)。全鎮所有村(社區)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并正常運行。
1.加強組織領導。鎮主要負責同志是第一責任人,負責精心組織、有序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建設工作。
2.加強考核監督。把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建設工作納入黨建法治、鄉村振興和文明城市創建工作考核,列入文明村鎮、文明單位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內容,賦予一定的權重,將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列入高質量發展志愿服務工作考核內容,同時,制定完善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建設標準,積極穩妥富有成效地開展文明實踐活動。
3.加強宣傳推廣。綜合運用各類宣傳載體和文化陣地,加強對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建設工作的宣傳報道,努力營造各級重視、各界支持、群眾參與的良好氛圍。對工作中涌現的先進典型及時予以表彰獎勵。及時總結推廣開展文明實踐活動的有效做法和鮮活經驗,生動反映文明實踐活動帶來的新氣象新成效,反映基層群眾的新生活新風貌,引導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深入開展。
村級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方案 村級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實施方案篇二
根據中共**縣委辦公室《關于印發<**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室[2018)113號)精神和縣委宣傳部部署要求,結合我鎮實際,制定**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村(社區)和企事業單位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設實施方案。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聚焦鄉村振興戰略、脫貧攻堅、移風易俗、生態文明等,著力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因地制宜開展經常性、面對面、農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明實踐活動,切實提高群眾的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法治觀念、科技知識,更好地推動**鎮城鄉全面發展進步。
以鎮、村(社區、企事業單位)二級為單元,以志愿服務為基本形式,以政策理論宣傳宣講、公共文化服務、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和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等為載體,聚焦思想引領、道德引導、價值引航、文化育人,實現更富活力、更有成效、更可持續的發展。202-年底完成鄉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村(社區)、企事業單位等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建設任務。
(一)搭建文明實踐平臺
鎮設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村(社區)和企事業單位設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
1、鎮建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鄉鎮要整合公共資源場所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所長由黨委書記兼任,分管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黨委班子成員兼任辦公室主任,負責組建本鎮的志愿者服務隊伍,在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指導下,結合本鎮實際,制定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計劃,統籌協調、指導、督促、檢査本鎮文明實踐工作,落實好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活動。
2、村(社區)、企事業單位建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要充分整合公共服務場所進行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站長由黨組織書記兼任,組織好志愿服務隊伍,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的指導下,根據群眾的需求,結合群眾的生產、生活和實際需要,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好文明實踐站活動。
(二)盤活資源
整合我鎮現有公共服務陣地資源,打造理論宣講平合、教育服務平臺、文化服務平臺、科技與科普服務平臺、健身體育服務平臺,統籌使用,協同運行.打通黨校、黨員電教中心黨員活動室、道德講堂、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和綜合服務中心等,建立理論宣講平臺;打通普通中學、小學、青少年校外活動場所、兒童活動中心、鄉村學校少年官等,建立教育平臺;打通文聯組織、鄉鎮文化站、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影劇院以及歌舞團、戲劇團等,建立文化服務平臺;打通科技示范基地、農村科技創新室、科技信息站、益農信息社、科普中國鄉村e站、科普大篷車、科普活動室、農家書屋等,建立科技與科普服務平臺;建好用好農村健身廣場、農村文化活動廣場、推動中小學體育設施對外開放,建立健身體育服務平臺。涉及各平臺的機構、人員、資源設施等權屬不變,根據文明實踐工作需要統一調配使用。
(三)建設標準
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按照“十有”標準進行建設即:有場所、有組織、有牌子、有制度、有計劃、有活動、有隊伍、有設備、有記錄、有成效。
1、有場所。鄉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村(社區)和企事業單位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要有固定的場所,分別能容納100人、50人左右。
2、有組織。鄉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村(社區)和企事業單位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分別設主任、副主任、成員若干名,由同級黨組織書記兼任主任,副書記、黨委成員兼任副主任,辦公室主任由同級黨委分管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同志兼任。
3、有牌子。鄉鎮、村(社區)、企事業單位都要在文明實踐場所掛牌,鄉鎮掛**縣**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村(社區)、企事業單位掛**縣**鎮x村(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縣x(企事業)單位新時代文明實踐站。
4、有制度。文明實踐活動場所要建立實踐活動管理、督查考核及志愿者組織等規章制度。
5、有計劃。各級文明實踐單位要根據群眾的需要,結合自身實際,制定年度和季度文明實踐計劃,公示月度文明實踐活動的內容、時間等。
6、有活動。根據群眾的需要開展各種文明實踐活動。活動內容要豐富多彩,活動的方式要靈活多樣、群眾樂于接受,切實提高活動效果。
7、有隊伍。要以志愿者為主體,按照政治過硬、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原則,吸收老黨員、老干部、老教師、老文藝工作者、老村干、青年教師、青年學生、青年文藝愛好者、道德模范,文藝骨干、專業技術人員等,打造一支有激情、樂奉獻、有責任的文明實踐隊伍。
8、有設備。新時代文明實踐場所要配備必要的活動設施,充分利用好互聯網平臺開展好文明實踐活動,切實提高文明實踐活動的覆蓋率。
9、有記錄。文明實踐活動資料要完整,做到分類規范、整理、歸檔,確保文明實踐工作開展有質量。
10、有成效。及時總結活動經驗,改正不足,滿足基層群眾對文明實踐活動的需求,提升群眾文明素養,推動黨的各項政策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四)文明實踐活動工作內容
以“學習實踐科學理論、宣傳宣講黨的政策、培育踐行主流價值、豐富活躍文化生活、持續深入移風易俗”為重點,結合群眾需求,按鄉鎮實踐所每月不少于2次,村(社區)和企事業單位每月不少于1次的活動要求,謀劃活動項目,開展文明實踐活動。
1、開展“學思想、學理論、宣講政策”志愿服務主題活動。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十九大精神、涉農政策、國防形勢、中國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身邊好人道德模范典型事跡、公民道德建設、移風易俗、美麗鄉村、生態文明建設、文明新風、傳統文化、孝老愛親、文明禮儀”等作為宣講主要內容,開展學習宣講活動。
2、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志愿服務主題活動。組織創排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十九大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移風易俗”等為題材的文藝作品,通過鑼鼓說唱、戲劇表演、快板、小品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貼合群眾需求的精彩文藝演出。開展好群眾的閱讀競賽、健身娛樂活動,制作法治文化、科普教育、衛生健康、安全生產和環保生態知識宣傳展板,向群眾宣傳科普文化知識,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
3、開展“文明素養提升”志愿服務主題活動。堅持開展“身邊好人、道德模范、好婆媳、好兒女、好夫妻、文明家庭、文明樓棟”等評選活動,引導群眾勤儉節約、孝老愛親、崇德向善、文明有禮。在全鎮中小學校開展“文明踐行”主題實踐活動,從小培養孩子們崇德向善、文明有禮的美德,幫助他們“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切實開展文明校園的創建,組織廣大群眾、學生走進法治文化展館、科普教育基地、紅色教育基地等,體驗本土文化歷史底蘊。
4、開展“閱讀開啟心智”志愿服務主題活動。發揮鎮文化站、農家書屋作用,定期開展讀書競賽活動,經典誦讀活動和書香閱讀活動。廣泛開展一些書畫、攝影、文藝創作等比賽活動。
5、開展“服務溫暖民心”志愿服務主題活動。以空巢老人、留守兒童、殘障人員和貧困戶等為重點服務對象,通過集中服務、結對幫扶等形式,開展關愛行動,每逢重要節日組織開展一次志愿服務活動。
(五)組建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伍
為加強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的指導、管理、協調、服務工作,鎮設立志愿服務指導站,指導站人數為2至3人;村(社區)、企事業單位設立志愿服務工作站,人數為1至2人,負責各級志愿服務隊伍的日常管理工作。
成立**鎮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隊長由鎮黨委書記和鎮長擔任,副隊長由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擔任,成員由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成員組成。村(社區)和企事業單位的志愿服務隊由本多鎮、本單位、本村(社區)組織建立。
(一)202-年04月底前,制定并下發實施方案,召開會議動員部署;完成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掛牌及場所建設。
(二)202-年5月底前,制定文明實踐活動工作計劃,明確文明實踐工作內容;研究確定文明實踐志服務活動項日;制定文明實踐志愿者工作守則、招募注冊制度、退出注銷制度志愿服務管理辦法、培訓制度;制定文明實踐志愿者表彰嘉許權益保障和文明實踐工作考核辦法;完成志愿服務隊伍組建和志愿服務人員招募培訓工作.
(三)202-年6月,各級文明實踐平臺全面運轉、按工作計劃開展文明實踐活動
(四)202-年7月后,對全鎮文明實踐工作進行全面評估總結,改進不足,提高文明實踐所(站)的質量
(一)加強組織領導。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具體負責督促指導考核全鎮村(社區)和企事業單位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設及活動開展情況。
(二)規范文明實踐管理。統一標準規范文明實踐平臺建設,加強文明實踐場所管理,組建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伍,完善活動開展、效果評估、督促檢査等相關制度。按照年度有計劃、活動有方案、過程有圖文信息、活動有成效、年終有總結的要求,制定文明實踐工作計劃,確定文明實踐內容,組織開展有針對性的文明實踐活動,做好文明實踐活動的資料收集立卷歸檔等
(三)強化督查調度。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定期召開鎮、村(社區)、企事業單位等文明實踐平臺聯席會議,每季度對各級文明實踐工作進行調度。由鎮黨委宣傳部門牽頭,成立督查組,每半年組織對各級文明實踐站建設及活動開展情況進行督查,督查結果納入思想意識形態領域和文明創建常態長效管理工作考核。
村級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方案 村級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實施方案篇三
1.?指導思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以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為使命,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弘揚共筑美好生活夢想的時代新風為著眼點,調動各方力量,整合各種資源,創新方式方法,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社會主義思想道德牢牢占領基層思想文化陣地,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提升人民精神風貌,切實提高基層群眾的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法治觀念,為推動鄉村振興、實現高質量發展匯聚強大精神動力。
2.?目標定位。充分發揮志愿服務作用,組織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
站,將其作為宣傳普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陣地,作為推動文化繁榮的重要抓手,努力打造成為融思想引領、道德教化、文化傳承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城鄉基層綜合平臺,實現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里。
3.?工作原則。
——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牢牢把握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黨員、教育人民、推動工作,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文明實踐活動,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提振精氣神,用共同的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把基層干部群眾緊緊團結在黨的周圍。
——堅持貼近群眾需求。聚焦基層
站思
站想
站盼
精準對接群眾需求,從具體事情入手,一件接著一件辦,既解決實際問題又解決思想問題,既真心服務群眾又教育引導群眾,更好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
——堅持志愿服務為主。突出黨建引領和文明創建帶動,廣泛調動、有效激活城鄉各方面的積極性,建設一大批活躍在群眾身邊的志愿者隊伍,使志愿者成為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主體力量。通過志愿服務的社會化發展、項目化運作,實現文明實踐活動的常態化、制度化。
——堅持鼓勵探索創新。尊重基層首創精神,鼓勵各村發揮特色文化資源、鄉土人才隊伍、品牌活動載體等優勢,用好移動互聯網、智慧云平臺等新技術新手段,在擴大參與率覆蓋面、增強吸引力感染力上不斷探索創新,使文明實踐活動更具特色、更可持續、更富活力。
1.組織建設。行政村設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站長由村黨組織書記擔任。各村、各單位結合實際,探索采取調劑使用、購買服務、社工+志愿者等多種方式,建立專兼職相結合的工作隊伍。村新時代文明實踐
站配備2名、每個行政村配備1名以上工作人員,確保文明實踐活動有人組織、扎實開展。
2、隊伍建設。依托志愿服務隊伍和志愿者,組建政治過硬、素質優良、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的文明實踐隊伍,打造一支聚合各類人才、有能力、有熱情、靠得住、敢擔當的文明實踐主力軍。重點組建“五支隊伍”:一是專家隊伍。重點用好以理論宣講團、黨校教師、職能部門業務骨干為支撐的專家隊伍,傳播黨的理論和政策。二是專業隊伍。重點用好文化藝術人才、民間文藝骨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農村致富能手以及優秀法律從業者、科技人才、醫務工作者等各類專家人才,做好傳文化、傳技能、傳知識等工作。三是村志愿者隊伍。重點發揮好返鄉黨員干部、退休職工、社會能人、調解員等作用,組建村志愿者隊伍,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扎根鄉村,傳樹文明鄉風。四是五老隊伍。重點發揮好老黨員、老干部、老戰士、老教師、老模范等志愿者隊伍關愛幫扶未成年人的作用,做好學校文明實踐工作。五是百姓宣講隊伍。組織宣傳身邊好人、道德模范、文明家庭、最美系列人物等先進典型,通過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事教育身邊人的方式,讓廣大群眾接受文明洗禮,體會“身邊的感動”。
3、陣地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站
建設既要規范統一,又要講究實際、突出特色,做到“五有”,即:有固定場站、有專人管理、有活動模式、有鮮明主題、有制度機制。要設立固定的辦公站和活動陣地,統籌運用現有資源,廣泛靈活設點布局,線上線下呼應互動,為文明實踐活動正常開展和傳播提供有效載體。
緊緊圍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學思用相結合、知信行相統一,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大力弘揚共筑美好生活夢想的時代新風。
1.?學習實踐科學理論。結合基層黨員冬訓、“百姓名嘴”基層巡講、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等活動,采取組合式、嵌入式、接地氣的方式,深入學習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導黨員群眾領會掌握這一思想的基本觀點,核心理念,實踐要求,不斷增進政治認同、思想認同、情感認同,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更加自覺的維護核心、擁戴領袖,更加自覺的在黨的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2.宣傳宣講方針政策。廣泛深入宣傳解讀黨的十九大精神,宣傳闡釋黨中央、國務院大政方針和省、市、經開區為民惠民政策,特別是要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把脫貧攻堅、致富興業、農村改革、民生保障、生態環保等與農民利益密切相關的政策講清楚講明白。以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建黨100周年等重要時間節點為契機,廣泛開展群眾性主題教育,注重把講道理與講故事結合起來,與國家的發展聯系起來,引導人們誠實勞動、不懈奮斗,用自己的雙手創造美好生活。
3.培育踐行主流價值。持續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大力弘揚中華傳統美德,持續深化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引導群眾向上向善、孝老愛親、重義守信、勤儉持家。推廣“五聯育人”工作機制,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關心關愛留守兒童、孤殘兒童等困境兒童,幫助他們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開展好道德講堂活動,用身邊好人的感人故事和可貴精神引導群眾自覺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深化文明村創建活動,不斷提高群眾的參與度和支持率。深入開展憲法學習教育和“七五”普法,推進民主法治示范村創建工作,推動社會主義法治精神走進基層群眾、融入日常生活。按照核心價值觀的要求,修訂完善村規民約,褒揚善行義舉,貶斥失德失范,引導群眾強化規則意識和律己意識。
4.豐富精神文化生活。推廣馬莊經驗做法,扶持民間文藝社團和業余文化隊伍,傳承傳統文化、民間技藝、鄉風民俗,激發群眾自辦文化的積極性。持續開展“送文化、種文化”活動,引導廣大文化文藝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心用情用功抒寫偉大時代,不斷推出充滿正能量、深受群眾歡迎的作品,把豐富的精神食糧送到老百姓手頭、送到老百姓眼前。深入挖掘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和地域特色,深化拓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增強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經常性組織開展廣場舞比賽、地方戲曲會演、戲曲進鄉村、讀書看報、文藝培訓等活動,提振基層群眾的精氣神。
5.倡導文明生活方式。深入開展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行動,發揮黨員干部示范帶動作用,發揮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禁賭禁毒會等群眾自治組織作用,發揮村規民約作用,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煥發文明新氣象。倡導綠色生活,結合農村公共空間治理,組織農民群眾從生活垃圾治理等身邊小事做起,自己動手凈化綠化美化庭院和公共空間。推進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提升個人健康意識和行為能力,推動科學健身,全民健身。加強無神論宣傳教育,依法規范宗教事務,著力解決宗教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關愛幫扶、精神慰藉作用,多做解疑釋惑、教育引導的工作,多做凝聚群眾、服務群眾的工作,多做解難幫困,溫暖人心的工作。強化農村殯葬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加強農村演出市場管理,推動“掃黃法非”深入基層,持續凈化文化環境。
(一)試點建設階段(202-年6月底前)
依據上級文件精神,制訂完善工作實施方案,組建志愿服務隊、梳理志愿服務項目、開展志愿服務專題培訓。召開工作動員部署會,明確工作職責、試點安排和相關要求。完成工作組織架構搭建,合理配置各類資源,結合建設進度,適時組織觀摩學習推廣。
(二)全面建設階段(202-年7月至202-年11月)
完成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設,適時舉行揭牌儀式。全面啟動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設,根據實際情況,創新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
(三)總結評估階段(202-年12月)
根據經開區考核要求,對新時代文明實踐站
建設工作進行考核、評估、總結,進一步調整完善工作體制機制,不斷拓展服務項目,滿足群眾需求。
1.加強組織領導。村支部承擔主體責任,支部主要負責同志是第一責任人,負責統籌規劃、組織實施新時代文明實踐站
建設工作,推動基層黨組織履行好直接組織、宣傳、凝聚、服務群眾的重要職責,確保各項任務落地落實。
2.加強指導服務組建志愿服務隊伍,每月至少開展一次志愿服務活動。
3.加強工作保障。村支部將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設工作經費列入財政預算,主要用于活動運轉、人員培訓、辦公經費等保障性工作和志愿者人身意外保險等必要性支出。
村級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方案 村級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實施方案篇四
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根據要求,結合我社區實際,決定建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特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著眼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調動各方力量,整合各種資源,創新方式方法,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社會主義思想道德牢牢占領社區思想文化陣地,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廣泛、更有效地動員和激勵廣大居民群眾積極投身建設現代化美好社區火熱實踐中。
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站,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重點圍繞社區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誰來做、做什么、怎么做的問題,推動社區基層黨組織履行好直接組織、宣傳、凝聚、服務群眾的重要職責,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有效調動廣大社區群眾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服務的積極性主動性,整合社會各方面力量建設一支群眾身邊的志愿者隊伍,因地制宜開展經常性、面對面、群眾喜聞樂見的文明實踐活動,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切實提高社區群眾的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法治觀念,更好推動社區全面發展和進步。
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以社區為單元,以志愿服務為基本形式,打通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運行機制、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引導機制,整合人員隊伍、資金資源、平臺載體、項目活動,推動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改革創新。
1.建立組織機構。社區黨委成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由社區黨委書記擔任站長,社區主任擔任副站長,“兩委”其他同志為成員。
2.盤活資源,打造平臺。整合現有公共服務陣地資源,打造理論平臺、教育服務平臺、文化服務平臺、科技科普服務平臺、健身體育服務平臺、扶貧攻堅服務平臺,建立服務對接機制,統籌使用,協同運行。涉及各平臺的機構、人員、資源設施等權屬不變,根據文明實踐工作需要統一調配使用。
①打造理論宣講平臺。打通社區黨員活動室、道德講堂、四樓會議活動中心等,建立理論宣講平臺。
②打造教育服務平臺。打通小學、青少年校外活動場所、社區家庭發展服務中心等,建立教育服務平臺。
③打造文化服務平臺。打通社區文化站、圖書閱覽室等,建立文化服務平臺。
④打造科技科普服務平臺。打通鎮科技信息站、農家書屋等,建立科技科普服務平臺。
⑤打造健身體育服務平臺。建好用好社區健身廣場、文化活動廣場,建立健身體育服務平臺。
3.聚合力量,建立隊伍。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主體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動方式是志愿服務。社區組建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
志愿者隊伍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社區工作人員、社區集體企業單位;二是退休文化工作者、先進人物、文藝志愿者、大學生志愿者、創業返鄉人員、在職黨員等。
4.分工負責,明確職責。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結合社區群眾的生產勞動和實際需要,運用本地資源優勢,用居民喜聞樂見的形式常態化開展活動。
堅持學思用相結合、知信行相統一,著力培養時代新人,大力弘揚時代新風。
1.學習實踐科學理論。組織社區黨員群眾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更好地用于指導生產生活實踐。
2.宣傳宣講黨的政策。廣泛深入宣傳解讀黨的十九大精神,宣傳闡釋黨中央大政方針和省市委部署措施、為民利民惠民政策,特別是要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把脫貧攻堅、致富興業、農村改革、民生保障、生態環保等與農民利益密切相關的政策講清楚講明白,辦好“新時代鄉村大講堂”,引導農村群眾用自己的雙手創造美好生活。
3.培育踐行主流價值。廣泛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引導社區廣大居民群眾堅定理想信念。積極實施“傳育立行”教育工程,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廣泛開展學習時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各級好人等活動,開展好鄰居、好媳婦、好公婆評選和尋找“最美家庭”、創建文明村鎮、創建文明家庭活動。開展憲法學習宣傳教育和“七五”普法活動,推進社會主義法治精神走進社區群眾、融入日常生活。
4.豐富活躍文化生活。廣泛開展群眾樂于參與、便于參與的文化活動,讓群眾在多姿多彩、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中獲得精神滋養、增強精神力量。
5.持續深入移風易俗。大力開展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行動,破除陳規陋習、傳播文明理念,涵育文明鄉風。針對紅白事大操大辦、奢侈浪費、厚葬薄養等不良習氣,廣泛開展鄉風評議,發揮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禁毒禁賭協會等群眾組織的作用,切實加強無神論宣傳教育。大力弘揚科學精神,廣泛普及科學知識。
堅持正確工作導向,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把握社區居民群眾的思想特點和接受習慣,把握不同地域發展的差異,創新工作理念和形式手段,切實增強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1.堅持為民服務。聚焦居民群眾所思所想所盼,從具體事情入手,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幫助解決實際問題,解決生活困難和精神困惑,在服務群眾中教育引導群眾,在解決問題中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2.堅持求實務實。結合農時季節、重要節慶等時間節點,開展理論宣講、政策解讀、文藝演出、便民服務、科學普及等組合式活動,宣傳群眾最想聽的內容,開展群眾最喜愛的活動,講解群眾最想學的知識,提供群眾最需要的服務,解決群眾最鬧心的難題。
3.堅持重在實踐。注重開展宣傳教育與引導居民實踐參與相結合,理論宣講與技能傳授相統一,群眾點單與志愿者接單相銜接,既學習又實踐,既明理又躬行,實現教育與實踐的良性互動。
4.堅持用好網絡。積極運用“學習強國”網絡平臺的資源,運用“兩微一端”等新技術新應用,運用公開數字文化服務、黨員遠程教育等載體,注重發揮手機等移動端的傳播功能,向居民群眾推送學習內容,開展學習交流,實現文明實踐活動網上網下同頻共振。
5.堅持抓好重點。社區黨員干部要率先垂范,深入居民群眾,既組織推動又帶頭實踐。加強對社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關心關愛留守兒童、孤殘兒童等困境兒童。對社區長期在外務工人員,利用春節返鄉等重要時間節點,開展集中性文明實踐活動,引導他們感受家鄉新變化,為家鄉發展作貢獻。
(一)強化組織保障。為確保建設工作有序推進,建立調度機制,社區兩委成員根據工作需要,隨時召開調度會議,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建設工作。
(二)強化政策支持。要加大建設投入,確保有陣地、有隊伍、有活動,完善政策激勵和制度保障,從社區干部、各類好人、志愿者、文化帶頭人中選拔專人負責實踐站的組織運轉。
(三)加強考評激勵。將加大評優激勵力度,每年評選表彰一批優秀志愿者、優秀志愿服務隊伍。
(四)加大輿論宣傳。充分利用多種渠道宣傳好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設工作開展情況。及時總結推廣各地開展文明實踐活動的有效做法和鮮活經驗,積極引導文明實踐工作深入開展。廣泛傳播正能量,不斷擴大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設工作的覆蓋面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