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能源管理應急預案篇一
1、通過實戰演練,加深本井廣大干部、員工對煤礦安全知識的理解和救災器材正確使用的實戰技能。
2、進一步提高救援人員的井下工作人員的應急救援實戰能力。
3、強化培訓突發事件發生時,事故現場人員撤離速度、撤離路線的選擇和自我保護能力。
4、進下步了解重點崗位職工和新錄用職工對預案的學習、應用和掌握能力。
5、檢查應急救援的啟動能力,以及各工種在突發事件來臨時的整體協同能力和應急水平。
6、檢查各應急物資的準備情況是否能滿足應急救援的要求。
對擬定的水災事故進行現場應急處理以及對假定的災害事故發生后人員緊急撤離的應急演練。
時間:20xx年9月26日早班8:30分
地點:42#層返上主運巷
8:35分城子河二井安全井長鮑龍連匯報(模擬):城二井42#層返上主運巷工作面迎頭巷道頂板涌水。井口調度接到事故匯報后,8:37分用電話通知一采區調度,8:50徐區長及主任工程師付榮、測量組朱成林在接到通知后以最快速度到達井口,主任工程師付榮、測量組朱成林入井至現場查看水情(模擬)。9:15分付榮電話匯報調度室,(我所在位置為42#層返上主運巷,工作面打探眼時涌水較大,預計為小井采空區水,進行簡單的容積法測量后,現涌水量為20m3/h,工作面及最近的水泵已開啟,但水量有增大趨勢,無法預計總水量。
9:18分主任工程師付榮安排地測朱成林留現場觀測水位變化情況,并每隔10分鐘匯報所在井下具體位置、水位變化情況、排水運行情況。
9:20分井口重大預案指揮部啟動,徐區長和行政井長為總指揮,成員:一采區及井口管理人員。立即通知1201隊(42#層返上主運巷)、1203隊(42#層返上左一片采煤)立即停止作業,人員由返上回風巷撤到主運巷待命,同時觀測水位、積極組織排水、并有專人負責守住通訊系統,保證通訊暢通。
9:22分通知井底排水點司機,機電檢修工加強排水,并及時匯報排水情況。
9:24分調度室通知新城礦調度室
9:50分新城礦總指揮(礦長)及副總指揮(總工程師)到達城子河二井。
9:52分新城礦安書記、安全礦長:王永安、通風礦長王喜全、安監科長楊光、生產科長姚發洲、通風科長穆立華、機電科長高立山、地測科長姜道榮分別達到井口。9:54分付榮匯報涌水量增大過快,水位上漲快速,水已上漲0.5米。
9:56分礦長下達命令:要求井下組織好搶險、維修、排水設施的人員,留下瓦檢員密切觀測異常氣體,有異常及時匯報并撤離。
9:58分礦總指揮向集團公司相關處室匯報請示。
(1)井下撤離人員情況
1201隊(42#層返上主運巷)4人、1203隊(42#層返上左一片采煤)14人、瓦檢員3人、機電3人、絞車司機2人、把鉤工2人、合計28人。通過井下人員統計:所有參與對組均實現安全撤離。
10:10分地面參與單位進行匯報,參與演練的單位和個人全部在工業廣場待命。
10:20分由礦長、總工程師以及所有生產口科室、井口管理人員對井下突水進行分析研究,首先對城子河二井周邊井和原小井掌握情況進行排查,對巷道容量、排水管路、排水設施、排水系統、通風系統、供電系統進行計算驗證,同時對控制水災進行物資調撥程度進行分析、并針對突水應急預案完善程度解剖。
1、42#返上主運巷最低點標高為-110米,主井井底水倉集中排水點排水能力達35m3/h,用4寸管接至井底水倉,二段聯絡巷標高-65.0米,容量計算844.8m3,按突水量100m3進行計算,其水位上漲至37.5米標高時所需時間為8.45小時。
2、組織隊伍搶接兩趟4寸排水管,并選用連接軟管連接跟進排水泵,同時考慮2臺排水水泵交叉前進,隨水位30米距離進行移動排水,全部將水排到地面。
3、跟進排水必須安設局部通風設施,
4、當排水量基本上控制突水位后,上報集團公司,并提出初步隔斷突水點實施方案,由各級領導下達具體封閉隔離、注漿治理總體方案。并付諸實施治理,確保礦井安全生產。
(一)領導高度重視,親臨實戰部署
礦領導對這次井下水害事故應急演練,從演練策劃、前期準備、組織實施到模擬演練,都進行了具體部署、親臨實戰,尤其是剛開始通知過程較為真實。
(二)演練目的明確,預案策劃周密
從我礦安全工作的實際出發,確定井下水害事故的應急演練。
演練檢驗:
1、應急人員對水害應急預案的熟悉程度。
2、調度系統對接聽電話、記錄等的規范、時效;
3、救護隊、各科室負責人及相關人員對現場的應急處置能力;
4、應急物資、材料的準備情況。
(三)井下撤人比較成功,并且通過地測科、安全科
進行人員統計,除個別人員早出井外,其它人員均能與現場相符。通過演練,可反映出井下人員對突發事故的應急反應。
(四)通過本次演練,根據井下實際排水能力、采區巷道的容水量進行科學計算,通風系統、供電系統的可靠程度進行了論證,并認識到了搶險救援物資、設備設施能力。制定出具有實效性的救援方案,對突水應急預案進行完善和補充。提高礦井在突發事故發生時,做到人心不慌亂、統一指揮、分級負責、有序進行、安全撤離,實現重大事故傷亡降至最低點。
(一)現場演練的匯報程序亂,沒有達到實戰的要求。
(二)在應急人員對水害應急救援預案的熟悉程度方面:
1、部分應急人員對應急救援預案還不熟悉,演練時應用得不太熟悉;
2、各歸口責任分工還責任分工還不太明細。
(三)在調度系統對接聽電話、記錄等規范、時效方面
1、調度在啟動演練程序出現錯誤。
2、所有人員在對待演練只是走走過程。
3、記錄不規范,沒有完整的演練情況記錄下來:
4、電話通知順序沒有按預案要求執行;
5、接聽電話也有個別記錄錯誤;
6、現場應急人員對匯報的內容不規范。
(四)本次演練未能對應急物資進行全面的檢驗,但從現有的物資難以達到礦井突水應急搶救救災的能力。
(五)本次演練也反應出我礦在突水應急演練方面的工作做得還很差,在組織協調、演練程序存在較大差距,在突發事故面前,不能夠按照調度指揮、分級管理、快速反應、通力協作。
(六)在井下人員撤離方面,仍有個別工人對井下具體位置不清楚。在撤離過程中不能準確控制井下各零散點、單崗、動態人員。因演練未能對井下所有人員撤離進行全面統計。
(七)本次演練在基礎資料匯報過程中,仍有不足之處。如充水性圖、避災路線圖、排水系統圖不能反映及時;地測人員有災情匯報時不能全面、準確的匯報災情,造成決策時間延長。
(八)排水系統、排水設備均未能得到檢驗,并且在實施搶救過程中只是憑空設想,無法具體落實。井底水泵35m3/h不能滿足在突發的情況下保證正常的排水量。
(九)井下避災線路上的安全標志牌數量不夠。
(一)要進一步健全組織指揮體系,理順部門職責,加強統籌領導。
(二)建立應急救援資源數據庫,對有關單位應急物資種類,設備、裝備配備情況,計時信息進行調查摸底,建立管理臺帳,將物資種類、數量、質量、位置、技術指標、用途、負責人、聯系方式等信息統一納入信息庫并及時更新、動態管理、實現資源共享,確保應急物資調度及時有效。
(三)科學儲備,提高應急救援物資設備、裝備的配套性和科技含量,規范應急物資源共享的貨源組織、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配送以及信息處理等運行程序。
(四)參與救援必須要有自己的加工體系,在應急救援搶險救災實施中。應全力投入人力、物力、財力;尤其是專業的技術工人,專用的小型加工工具如:電焊、氧焊、切割機、礦用砂輪機、小電鉆等。
(五)在巷道設計中,一定要體現大系統的完善,充分考慮突發事故時會造成各類后果。在實施快捷有效排水的同時,必須考慮大規模排水系統的形成。機電部門、供應部門充分考慮應急搶險救災過程中所需的各類設備實施。用最快的時間形成安全保障體系,減少災害事故所造成的損失。
(六)礦井水文地質資料仍不夠健全,需對基礎資料加強管理,及時分析修訂完善歸檔,保證資料的準確可靠。
能源管理應急預案篇二
為維護活動期間秩序、規范各項活動的管理,杜絕、事故的發生,根據中央及市有關文件規定,結合活動實際,特制定本規定。
一、組織機構:
活動安全領導組長:
消防組組長:
安保組組長:
二、事故防范
1、舉行大型活動前做好安全紀律,定崗、定位、定責。
2、活動前針對本次活動具體情況,做好活動應急預案和防范措施。
3、活動場地設施須符合安全要求,保證消防設施完善,活動場地出入和通道暢通,便于疏散,若夜間開展活動,須有足夠的照明設備,做好停電應急措施。
4、對參加活動人員進行必要的安全教育,避免在產生危險時不知所措。
三、安全保障工作方案:
1、保安人員各工作人員安排
1)前門主出入口:安保人員2名,工作人員1名
2)側門應急通道出口:安保人員2名,工作人員1名
3)后門應急通道出口:安保人員2名,工作人員1名
4)場內機動保安:4名
2、消防監察人員任務
1)對場內各區域進行消防安全巡視
2)對活動現場的消防設備、滅火器進行檢查,數量是否充足,是否有效,是否存在消防隱患,有問題及時解決。
3)嚴格觀察外圍有無可疑人員,保證活動參與人員人身安全。
四、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一)擁堵應急預案:
1、主入口值班人員及就近工作人員,及時疏導和控制參加活動的人員進出,防止人員聚集而堵住進口處。
2、外場安保站崗,如有緊急情況,應及時分散疏散人員。
3、散場時,負責人指揮參加活動的人員按規定路線有序離場。
4、如遇突發事件,突發事件領導小組成員應立即趕到現場,采取果斷有效措施,運用相應的對策盡快解決,防止事態擴大。
(二)火災應急預案:
1、成立專門處理火災事故的組織
2、報警程序:
(1)發生火災時,消防監察室中人員立即趕到現場,馬上組織疏散火車周圍人員立即離開現場。根據火情大小組織現場撲救或立即撥打“119”電話報警。撥打119報警內容:xx地方發生火災,請迅速前來撲救,地址:xxxx同時迅速報告安全委員會領導小組,組織有關人員攜帶消防器具趕赴現場進行撲救;并在第一時間切斷火場區域電源。
(2)在向領導匯報的同時,派出人員到主要路口等待消防車輛,并組織人員救援、控制火勢。
3、組織實施:
(1)要迅速組織人員逃生,原則是“先救人,后救物”。
(2)火災處理組的人員應在消防車到來前,在確保自身安全情況下組織火場人員撤離以及盡量控制火情。
(3)消防車到來之后,要配合消防人員撲救或做好輔助工作。
(4)使用器具:滅火器、水桶、消防水帶等。
4、撲救方法:
(1)撲救固體物品火災,如木制品,棉織品等,可使用各類滅火器具。
浸濕的棉被等,絕對不能用水撲救。
物質滅火。
(三)停電應急預案:
1、第一時間啟動所有應急照片設備。
2、首先查明原因,如因上級管理部門決定停電,應立即將詳細情況通知有關各部門和員工。
3、突發大面積停電:迅速打電話向物業管理部查明停電原因,并及時說明原因以及確認來電時間。
4、如因供電設備故障,應迅速找出原因,修理故障。
(四)自然災害應急預案
1、自然災害發生后,值班人員應立即通知安全工作領導小組,迅速到位。
2、認真組織員工疏散到安全地帶,對沒有及時撤出的人員,應極力查找或營救。
3、沉著應對突發災害性事故的發生,積極開展自救和互救工作,使人員和財產損失降到最低限度,有效保障人員生命安全。
(五)反恐應急預案
1、發生恐怖事件,立即由安全領帶組長俞瑜、安保組長組織工作人員立即投入疏散人群工作。
2、立即由組長向派出所、110報警。
(六)提前聯絡社區醫院,對參會人員的突發病情進行及時救治。
xxxx有限公司
20xx—5—26
能源管理應急預案篇三
為了有效處置突發防汛事件,將汛期突發水災事件對集團公司、及客戶財產安全造成的不良影響降低到最低限度,特制定本預案。
適用于物業范圍內發生水災突發事件下,應做出的應急準備和反應。
3.1指揮部組織機構應急總指揮:應急副指揮:指揮部成員搶險隊成員:由安保部、工程部全體為主力隊員,其他部門員工為協助隊員。
3.2指揮部職能
督促檢查各部門按制訂的處置突發事件預案及時有效地進行;
組織向上級領導機關報送有關突發事件的信息;
物業各職能部門,各機構按照分類負責的原則,分別負責處置各類突發事件,組織預案的演練。
研究現場處置方案,制定具體措施,決定人員的出動、支援和輪換掌握工作進展情況,在人力、物力不足的情況下,向所或外部申請支援。所內其他各部門、處室依據本預案積極配合處置突發事件。
督促檢查各有關部門按處置突發事件預案做好有關的應急準備工作;
4.1保安部職責范圍
4.1.1通知服務中心,聯絡指揮成員;
4.1.2聯絡園區物業,控制相關設施;
4.1.3組織公區搶險,管理防汛用品;
4.1.4外聯消防公安,向”119”報警;
4.1.5根據水災級別,播放疏散廣播;
4.1.6確認重點部位,組織搶救物資;
4.1.7保證設施完整,防汛工具齊全。
5.1出險專人值守,保證設備完好;救災所需水電,工程全力保障;
5.2組織設施搶險,管理防汛用品;
5.3提供搶險所需,搶救貴重物資;
6.1負責管理雨具,協助救災人員;
6.2配合搶險工作,看管搶救物資;
6.3聯系醫療單位,提供救助環境。
7.1組織搶運物品,轉移重要物品;
7.2聯絡指揮人員,做好安撫工作。
8.1根據防汛的特點,確定南車大廈重點防汛部位為配電間、電梯豎井,、財務室、檔案室、辦公室等。
10.2及時檢查所管三溝(天溝、明溝、陰溝)是否暢通;
10.3檢查屋頂門、窗是否已關閉;
10.4防汛中應備足各項器材,對水泵進行維護保養使其達到備戰狀態;
10.5在大風即將來臨時還應突擊檢查可能墜落的物品,對檢查出的各項隱患立即進行整改。
11.1任何時候有關水災的信息,安保部主管立即通知應急總指揮。
11.2一般水災出現時,安保部建議大物業工程部及時打開窨井蓋,加快排水速度。
11.3嚴重水災出現時,安保部應及時通知物業部長,通報災情請示是否向119報警。通知大物業共同搶險。
11.5如果積水可能流入電梯,通知工程部將可能進水的電梯升至高處;
11.7配電室:
1,在水蔓延的通道上擺設攔水沙包或采取其它一切有效措施,防止水蔓延配電室。
2、關閉受浸區域之電閘,防止人員觸電。
3、組織力量采用各種手段,包括采用掃帚、吸水機吸水,排凈積水,清理現場,盡快恢復整潔并對電氣設備除濕處理,當確認濕氣已除,絕緣電阻達到規定值時,方可送電試運行(送電依照《配電室倒閘操作流程》執行),觀察無異常后方可投入正式運行。
4、召開會議,分析事故發生原因,總結經驗教訓,并采取措施,防止出現類似事故。并詳細記錄水浸檢查報告,對水浸原因、處理方法,以及受損情況、防范措施,并存檔。
11.8電梯:
1、在水蔓延的通道上擺設攔水沙包或采取其它一切有效措施,防止水蔓延至電梯。
2、當底坑內出現少量進水或滲水時,應將電梯停在二層以上,停止運行,斷開總電源。
3、發生水浸時,應迅速切斷漏水源,設法使電器設備不進水或少進水。當樓層發生水淹而使井道或底坑進水時,應將轎廂停于進水層站的上二層,停梯斷電,以防轎廂進水。
4、對水浸電梯應進行除濕處理,如采用擦拭、熱風吹干、自然通風、更換管線等方法,確認水浸消除,絕緣電阻符合要求,并經試驗運行無異常后,方可投入運行。對微機控制電梯,更需仔細檢查,以免燒毀電子板。
5、在恢復電梯運行時,應確認無積水,無短路現象后,方可使用。對于那些急于用的電梯,可采用烘干的辦法(如使用電吹風機),消除一切可能造成短路的積水。
6、召開會議,分析事故發生原因,總結經驗教訓,并采取措施,防止出現類似事故。并詳細記錄水浸檢查報告,對水浸原因、處理方法、以及受損情況、防范措施,并存檔。
能源管理應急預案篇四
1.1觸電事故是發電企業生產、作業過程中常見的事故,也是企業人身傷亡事故的主要類型。為及時、有效地應對觸電事故,盡最大努力把觸電受傷者從死亡線上搶救出來,把事故的人員傷亡減少到最小程度,根據《發電企業人身傷亡事故應急總預案》,制定《淄博大成熱電有限公司觸電人身傷亡事故應急預案》。
1.2本預案按照“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以“保人身、保電網、保供汽、保設備”為原則,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制定。
1.3本應急預案適用于淄博大成熱電有限公司所屬各單位從事生產、作業的員工及在所屬企業區域內從事各類生產、作業的外來人員。
2.1觸電事故的種類和規律
(1)人直接與帶電體接觸的觸電事故:按照人體觸及帶電體的方式和電流通過人體的途徑,此類事故可分為單相觸電和兩相觸電。單相觸電是指人體在地面或其他接地導體上,人體某一部分觸及一相帶電體而發生的事故。兩相觸電是指人體兩處同時觸及兩帶電體而發生的事故,其危險性較大。此類事故約占全部觸電事故的40%以上。
(2)與絕緣損壞電氣設備接觸的觸電事故:正常情況下,電氣設備的金屬外殼是不帶電的,當絕緣損壞而漏電時,觸及到這些外殼,就會發生觸電事故,觸電情況和接觸帶電體一樣。此類事故占全部觸電事故的50%以上。
(3)跨步電壓觸電事故:當帶電體接地有電流流入地下時,電流在接地點周圍產生電壓降,人在接地點周圍兩腳之間出現電壓降,即造成跨步電壓觸電。
2.2觸電事故的原因分析
(3)便攜式和移動式設備管理不規范,使用不當等。
2.3觸電事故的危害分析
人體因電流通過所受的傷害可分電傷和電擊兩種,其對人體的傷害如下:
(1)電傷電傷是因為觸電而使人體的外表局部受傷,有灼傷和電烙印等。這種觸電往往因電火花或電弧的發生而造成,會引起刺痛的感覺。
能源管理應急預案篇五
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保護人員安全優先、保護環境優先”的方針,貫徹“常備不懈、統一指揮、高效協調、持續改進”的原則。更好地適應法律和經濟活動的要求;給企業員工的工作和施工場區周圍居民提供更好更安全的環境;保證各種應急資源處于良好的備戰狀態;指導應急行動按計劃有序地進行;防止因應急行動組織不力或現場救援工作的無序和混亂而延誤事故的應急救援;有效地避免或降低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幫助實現應急行動的快速、有序、高效;充分體現應急救援的“應急精神”。
(一)工程概況及地質條件
(1)工程概況
廣州地鐵三號線廣州東站地處瘦狗嶺南麓,地勢略呈北高南低,地面高程為13.74~21.13m,北面有廣園路,中部為鐵路站場,南面為廣州東站大片站房建筑。廣州東站折返線大部分位于瘦狗嶺下,其余部分位于廣園東路下方。所處的地形起伏較大,地面高程為19.91~105m。廣園東路及廣園東路以南為山前沖積平原地貌為主,瘦狗嶺地段為山地。廣園東路上的地面和高架橋上交通繁忙。
廣州東站主要包括廣州東站及站后折返線暗挖隧道工程。站后折返線暗挖隧道下穿部分瘦狗嶺地段、廣園東路、廣園高架橋等,起點里程為y(z)dk0+036.0,終點里程為y(z)dk0+336.676,總長為300.676m。廣州東站暗挖隧道地表主要為火車東站站區,起點里程為ydk0+336.676,終點里程為y(z)dk0+605.182,總長268.51m。車站及折返線隧道防水等級分別為一級和二級。
(2)車站暗挖隧道
廣州東站主體結構雙線暗挖隧道,線路線間距為22.2m,位于火車東站南站房及鐵路站場的下方,埋深25m左右,處于微風化巖層中,采用開挖跨度分別為12.3~13.1m(右線)和7.05~10.65m(左線)的兩單洞暗挖結構;初期支護采用c20噴射鋼纖維混凝土,承擔施工期間的圍巖壓力,二次襯砌為c30(s8)鋼筋混凝土;左、右線隧道在站臺層由7個橫通道連接,橫通道寬度為3.5m、6m、6.3m不等,均為暗挖結構;初期支護與二襯間設全包防水層,防水層采用土工布+2.0mm防水板。
(3)站后折返線
站后折返線暗挖隧道包括單洞和雙洞兩種結構形式,斷面為馬蹄形斷面型式,結構斷面頻繁,共有14種斷面,開挖跨度為6.2~13.5m;結構采用復合式襯砌,初期支護分為:噴c20砼錨桿支護和噴錨+鋼筋網+格柵鋼架聯合支護兩種方式,在破碎帶處采用大管棚超前注漿支護,二次襯砌為c30(s10)鋼筋混凝土;在左右線端部設橫通道1座,寬度為3.4m,橫通道為暗挖結構,橫通道內設泵房;初期支護與二襯間設全包防水層,防水層采用土工布+1.5mm防水板。
(4)工程地質
廣州東站處在天河向斜的北翼,無斷層通過。折返線隧道橫跨白云山-羅崗斷隆區及廣州斷陷區,線路在本段內穿越走向近東西向的瘦狗嶺斷裂帶。該斷裂帶總體產狀傾向南,傾角50~60度,為早期壓扭性沖斷裂轉為后期張扭性斷裂。該斷裂帶寬40~80米,據觀測目前仍在活動。在線路范圍內斷裂帶分布區域界限為左線zdk0+140~zck0+185,右線ydk0+120~yck0+165。
a地層巖性
本工程區段上覆土層為第四系(q)土層,瘦狗嶺斷裂帶以北巖性上部主要為震旦系石英巖、下部為發生硅化的變質砂巖(pzi)。斷層帶部位的巖性主要上部為斷層碎裂巖,瘦狗嶺斷裂帶以南巖性主要為白堊系上統大朗山組三元里段(k2d)礫巖、含粒粉砂巖。
b水文地質
本區間范圍內無大的地表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