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都部署具體、周密,并有很強可操作性的計劃。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方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方案策劃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留守兒童感恩節活動方案設計留守兒童感恩教育教學案例篇一
感恩從小開始,讓愛溫暖彼此
1.讓全體學生懂得“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美德,是做人的起碼修養和道德準則,“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
2.讓學生懂得“感恩”不僅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責任,只要我們人人都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的校園,我們的社會也將會更加和諧。
3.讓學生學會感謝、珍惜和感恩。
20xx年11月25日
(一).以班級為主體,召開《感恩從心開始,讓愛溫暖彼此》的主題班會,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
(二).三個感謝系列活動。
1.感謝父母養育我,為家里做至少一件家務,如:打掃衛生、疊被、洗碗、洗衣服、整理房間等。
2.感謝老師教育我:在全校開展“尊師重教”活動,要求所有學生講十字文明用語,遇到老師自覺向老師點頭問好,標準語言是“老師早”、“老師好”,聲音宏亮。
3.遇到年長者,自覺點頭問好,標準語言是“您早”、“您好”。
組織學生開展看兩部感恩影片,傳唱兩首感恩歌曲的活動。
1.各班組織學生觀看《春暖》、《華羅庚》、《國慶閱兵式》、《背著爸爸上學去》、《媽媽再愛我一次》、《小鞋》、《外婆的家》等影片(各班從中選出兩部影片)。
2.各班利用音樂課、班會時間教會學生傳唱兩首“感恩歌曲”,即《世上只有媽媽好》、《母親》、《說句心里話》、《燭光里的媽媽》、《五星紅旗》、《童年的小搖車》、等(各班從中選出兩首歌曲)。
留守兒童感恩節活動方案設計留守兒童感恩教育教學案例篇二
我們現在的確是被社會教育出來的大學生了,目前的生活欣欣向榮,但是也不能忘了在這個社會上還有著這樣一群人,在期待別人能為他們伸出援助之手,他們就是山區的那些留守兒童,作為大哥哥大姐姐自然是要給他們一些微不足道的關愛,讓他們知道還是有人愛著他們的,學校進行了關愛留守兒童的活動,這次活動圓滿的結束了。
讓留守兒童感受到我們的關愛,讓留守兒童感受到來此社會的溫暖,讓他們知道自己并沒有被這個世界所遺忘。更是要促進大學生對這個社會方方面面的了解,知道還有這么多人比自己學習環境、生活環境差多了,從而激發自己以后對社會的回饋之心。
首先我們要做的就是先選擇好要去地方,最后是折中選擇一下,我們選擇地方需要兩個因素,一是最需要我們幫助的地方,評判的標準就是那里的留守兒童人數的多少,以及當地的貧困程度。二是要看距離,肯定不能選擇太遠的地方,往返需要一整天的就不作考慮。
其次我們要做的就是集資。可以選擇學校自發學生們進行捐款,讓大家都獻出自己的那一份愛心,也可以到網上去發帖子求捐款,當然需要向學校開具證明,提高可信度,我們就是把愛心傳遞過去的使者。
最后我們要進行人員挑選,這次關愛留守兒童的旅途肯定不能是所有的同學都一起去,每個班級最多只能派兩個人,都是需要經過篩選的,一要做到身體健康,沒有任何的感冒癥狀,心性要好。
在我們到達了之后,首先看到的就是他們比較臟的穿著,但是絲毫不會掩蓋眼中那炙熱的光芒,那種對外面世界的向往,好像是在詢問,外面的世界究竟是怎么樣的?自己的爸爸媽媽一直都不回家。我們幾乎都是一個對應著一個孩子,跟他們進行自我介紹,做游戲拉近距離,我們既然來到這,當然是要跟他們一起玩一下。這群還是年紀不等,最大的十三歲,最小的五歲多,基本上都是爺爺奶奶帶大的。
各種渠道的募捐資金一部分給孩子們買了衣服,新書包,新文具盒。另一部分全部交給當地的學校了,都將用于這群孩子的學習教育,這才是最重要的東西,他們真的是一群沒有經受過“污染”的孩子,眼中的那份天真是騙不了人的,我只是希望他們能被這個世界溫柔相待。
我真心的希望這件事能被更多的人所熟知,能夠有更多的人關注到這群留守兒童,我們作為大學生能給他們的關愛畢竟是有限的,希望那個能夠更多有能力的人,能伸出援手。
留守兒童感恩節活動方案設計留守兒童感恩教育教學案例篇三
1、通過講述、談話、讀日記等方式,讓留守兒童單親孩子吐露自己的心聲,號召所有的學生關心幫助留守生,讓他們關愛中快樂成長。
2、通過此活動,培養學生樂于助人。團結協作、克難奮進、自立自強等意識與能力,讓所有人都來關心關注留守兒童單親孩子,幫助他們樹立積極的學習態度和遠大的志向。
活動準備:書信、日記、唱歌、詩朗誦,打親情電話等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主持人1、2:敬愛的老師們
主持人3、4:親愛的同學們
(合):下午好!
1:今天是一個快樂的日子,我們歡聚一堂。
2:老師經常教育我們:我們雖來自不同的家庭,但我們都是兄弟姐妹。
3:“是啊,我們是友愛的大家庭。”
4:我們是――快樂的一家。
合:“龍溪小學四(4)班“關愛是成長的動力”主題班會現在開始。
1:很多同學知道,在我們這個班級大家庭里,父母長年在外打工的同學為數不少,他們一直與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或親戚一起生活。
2:我們班一共60位同學,那么我想現場做個調查:究竟有多少同學沒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請舉手)
3:父母親都在外面打工或者父母其中有1人在外面打工的同學,請你們站起來,請向前一步。(在主持人語言指揮下,留守同學坐到一起)
二、齊唱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全班學生手拉手,歡樂地歌唱。)
三、留守兒童真情告白
4:我們都知道,我們班有幾個同學的父母長年都在外地打工,他們-直與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居住在一起。他們有太多的話想對父母說,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他們的心聲吧!
(一)xx同學念她的日記
(二)留守兒童的心聲(指名2位同學上臺念寫給爸爸、媽媽的一封信)
(三)留守學生訴說心中的快樂與煩惱。
如:
2、沒有人輔導我的作業。
3、給舅媽要車她不買,可弟弟都有,我為什么就沒有呢?因為我不是她家里的人。
4、看到別人的媽媽送雨傘而我沒有,我很難過。
四、家長真情告白
2:父母不在身邊的日子,煩惱,可真多啊!要是爸爸媽媽聽到會同樣難過的。其實,遠方的父母也同樣在牽掛著你們;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聽聽老師和家長的電話連線,一同來聽聽遠在他鄉的父母的心聲吧!
五、我們自立,我們自強
3:我們同在一個班是一種緣份,我在很多時候,沒能為你們分擔苦惱、憂愁而難過。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們把班級當作自己的家,讓我們同甘共苦,團結協作,積極向上,同在陽光下快樂成長!讓愛成為成長的動力。
六、留守兒童集體朗誦:《我愛我們的老師和同學》。
我愛我們的老師,
我愛我們的同學。
因為他們都有一顆火熱的心。
你看,他們精神飽滿、意氣風發,
你聽,教室里書聲朗朗,筆尖沙沙。
他們一個個在辛勤耕耘,播下那希望的種子,
他們一個個在勤奮學習,收獲著成功的果實。
我愛我們的老師,
我愛我們的同學。
因為他們教會了我們如何去更好地學習。
老師說,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同學們說,要遵守紀律,不負眾望。
我愛我們的老師,
我愛我們的同學。
因為他們教會了我們如何去迎接新的生活。
老師說,新時代的少年兒童,更應該緊跟新時代,
同學們說,守紀、勤奮、安全、衛生、活潑、團結,一樣都不能少。
是啊!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我們從小就要煉就一身過硬的本領,堅定我們的意志。
是啊!身心健康才是有用之人,我們人人要有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實現我們的理想。
七、結束語:
3、4:父母的遠去,是暫時的。我讓我們勇敢面對生活,快樂享受每一在。請你們不要忘記:你們還有另一個大家庭--那就是龍溪小學四年級4班。這里有你親愛的同學和老師,我們隨時分享你們的快樂與煩惱。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走進燦爛的明天!
全班齊呼“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走進燦爛的明天!”
八、班主任總結發言。
班主任:是啊!爸爸、媽媽不在身邊日子,我們的日子是不完整,可別忘了我們還有一個溫暖的大家庭,那就是我們這個溫暖的集體,我們溫暖的四(4)中隊。今天的活動真是既展示了同學們的風采,也說出了同學們的心里話。孩子們,今天大家的活動準備是非常充分的,你們傳達了我們所有留守兒童的心聲。同時這一次活動也向我們大家展示了不一樣留守娃。希望在未來的日子里,你們能綻放更多的笑臉,經常聽到你們清脆的、響亮的笑聲。
主持人合:“龍溪小學四(4)班“關愛是成長的動力”主題班會結束,再見!
留守兒童感恩節活動方案設計留守兒童感恩教育教學案例篇四
為了加強對留守兒童工作的統一領導、管理及跟蹤工作,我校領導高度重視,成立了關愛留守兒童領導機構。為了切實加強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及跟蹤工作,把關愛留守兒童工作落到實處,班主任負責對留守兒童的生活等教育。確保關愛留守兒童活動順利開展,這樣有利于提高留守兒童的自我管理,自我保護和自我調節的能力。
我校明確了職責,分解落實了任務,動員各方面力量共同關注留守學生,構建層層推進、齊抓共管的留守學生關愛網絡,努力為留守學生營造健康、快樂、和諧的成長環境。
(一)是開展結對幫扶系列活動。積極動員志愿者、教師等社會力量,廣泛開展與留守兒童“一對一”結對幫扶活動,每個留守兒童由老師牽頭確立一名學習、生活幫手,定期可以到幫扶者家中做客、玩耍,使遠離父母的留守兒童“心有人愛、身有人護、學有人教、難有人幫”。
(二)是開展貧困留守兒童幫扶資助活動。在縣婦聯的牽頭下,今年我校共有32名貧困留守兒童享受到“愛的背包”活動資助,另外,每年或多或少這部分學生均有一定的資金確保其學業正常。每學期末,學校還積極組織貧困留守兒童的慰問活動。
(三)關心、愛護留守兒童。對留守兒童開展學習輔導、思想教育、心理疏導、生活服務等活動。學習上對他無微不至的關懷,更重要的是始終注重他的行為規范的養成教育,常關心留守兒童,經常與他們一起散步、拉家常,了解他們的具體情況,這樣使他們更親近、信任老師,有的放矢地做好相關幫扶工作,這樣一來二去,留守兒童就覺得自己在這兒讀書擁有“大家庭”的心理歸屬感,使留守兒童能安心生活和學習,讓留守兒童在遠離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樂的成長,大大增強教育實效性。
1、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專業指導,缺少專家引領。教育質量不高,效果不顯著。
2、學校、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還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不斷完善“關愛留守兒童”工程的工作機制,總結經驗,推陳出新,狠抓工作落實,把“關愛留守兒童”工作逐步推向深入,為留守兒童和其他同一片藍天下的孩子們一起和諧、健康、快樂地成長。
留守兒童感恩節活動方案設計留守兒童感恩教育教學案例篇五
一.健全組織,加強領導
為了加強對留守兒童工作的統一領導,管理及跟蹤工作,我校領導高度重視,成立了關愛留守兒童領導機構。為了切實加強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及跟蹤工作,把關愛留守兒童工作落到實處,我校建立健全組織,明確分工,責任到人的機制,形成了以校長親自掛帥,負責對留守兒童的安全法制教育,少先大隊輔導員負責對留守兒童的思想教育,教導負責對留守兒童的學習教育,班主任負責對留守兒童的生活等教育。確保關愛留守兒童活動順利開展,這樣有利于提高留守兒童的自我管理,自我保護和自我調節的能力。
二.健全制度,明確責任
為了讓確保關愛留守兒童工作落到實處,我校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有《關愛留守兒童談心基本要求》《關愛留守兒童談心制度》《關愛留守兒童幫扶制度》《關愛留守兒童家訪制度》《關愛留守兒童家校聯系制度》等。
三.進一步建立健全關愛留守兒童檔案
要求各個班級的班主任對班級的留守兒童開展了跟蹤調查,對他們的學習,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等狀況進行了再調查登記,全面了解留守兒童的生存狀況和成長需求,建立健全留守兒童檔案。在深入調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立足實際,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應對措施,增強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四.開展關愛幫扶活動
為了讓留守兒童健康全面成長,我校按照"五個一"的幫扶方式,深入開展了關愛幫扶活動。
1.要求黨員,教師與留守兒童建立"一助一"結對幫扶,在生活上,學習上關心幫助他們,做好記錄。
2.認真做好每月與留守兒童一次談心活動,并做好記錄,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以便更好地引導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3.建立健全家校聯系制度。要求班主任老師期初,期中,期末對留守兒童進行家訪,了解留守兒童的在家情況。
留守兒童感恩節活動方案設計留守兒童感恩教育教學案例篇六
為了加強對留守兒童工作的統一領導、管理及跟蹤工作,我校領導高度重視,成立了關愛留守兒童領導機構。組長:陳鈺年副組長:鄭廣成組員:林銘孜、李源、陳萬才、吳仕斌、王賓、張艷、全體班主任。
為了切實加強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及跟蹤工作,把關愛留守兒童工作落到實處,我校建立健全組織,明確分工,責任到人的機制,形成了以陳校長親自掛帥,鄭校長負責對留守兒童的安全法制教育,總輔導員負責對留守兒童的思想教育,班主任負責對留守兒童的生活等教育。確保關愛留守兒童活動順利開展,這樣有利于提高留守兒童的自我管理,自我保護和自我調節的能力。
學校德育處依據相關文件精神,及時作了布置。要求各個班級的班主任對班級的留守兒童開展了跟蹤調查,對他們的學習、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等狀況進行了再調查登記,全面了解留守兒童的生存狀況和成長需求,建立健全留守兒童檔案。在深入調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立足實際,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應對措施,增強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為了讓留守兒童健康全面成長,我校按照“五個一”的幫扶方式,深入開展了關愛幫扶活動。
1、要求黨員、教師與留守兒童建立“一助一”結對幫扶,在生活上、學習上關心幫助他們,做好記錄。
2、認真做好每月與留守兒童一次談心活動,并做好記錄,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以便更好地引導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3、建立健全家校聯系制度。要求班主任老師期初、期中、期末與留守兒童進行家訪,了解留守兒童的在家情況。
4、建立健全留守兒童監護人的培訓制度。我校通過家長學校、家長會等形式的活動,定期或不定期地對留守兒童的監護人進行科學育兒、科學監護孩子的教育,提高他們教育孩子的水平。
5、建立健全評價制度,把關愛留守兒童活動的開展情況作為對各級各類學校評價、檢查的重要內容。
6、每月指導留守兒童給父母寫信或通話一次,增強他們與父母的情感交流。
為了讓廣大留守兒童充分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在集體活動中快樂成1、我校少先隊拓展了“雛鷹爭章”活動,通過增設自強章、自立章、親情章等特色獎章,把對留守兒童的教育融入到爭章活動的過程中。
2、深入開展手拉手活動,讓優秀生與留守兒童結對子。讓他們給留守兒童在學習上的幫助。
3、學校通過班隊、晨會等方式多渠道加強對留守兒童的心理輔導和安全教育等。
4、學校關工委在留守兒童中充分開展了以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為重點的教育活動,有報告會,此舉措提高了青少年特別是農村留守兒童的思想道德素質。
5、開展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我校要求班主任做到常談心,及時了解留守兒童心理發展狀態,并做到交流,做好記錄,這樣讓孩子在互相幫助、互相支持、互相鼓勵中健康成長。
6、學校通過國旗下講話及晨會渠道大力宣傳關愛留守兒童活動,努力營造關愛留守兒童的良好氛圍。
總之,我校留守兒童工作步入了正常化的軌道,留守兒童得到了應有的關愛,從而奠定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良好基礎,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將繼續開展好關愛留守兒童活動,讓留守兒童健康快樂在成長,推進我校教育再上新臺階。
留守兒童感恩節活動方案設計留守兒童感恩教育教學案例篇七
“留守兒童”是一個特殊的弱勢群體,關愛“留守兒童”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培養和照顧好農村留守兒童,是做好當前民生工作的重大任務,是事關城鄉社會和諧發展和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大事,各級各部門都高度重視,積極參與到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的行動中來。為此,潤河鎮中心幼兒園特制定關愛留守幼兒工作計劃。
關愛留守兒童,為留守兒童辦實事、做好事、促進留守兒童健康、快樂、全面地成長,對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農村社會的和諧穩定意義重大。基于這種認識,插花一學區幼兒園高度重視“留守兒童”工作,深入開展了關愛活動。針對“留守兒童”的成長和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采取切實舉措,營造關愛氛圍,著力解決普遍存在的親情缺失和家教缺位等問題,在生活、學習中對“留守兒童”倍加關注,幫助他們解決實際性的困難和問題,促進他們快樂地成長。
1、依托家長學校促進學校、家庭教育的互動。
我校教師在原來家訪的基礎上,依據現有情況,實現定期家訪,與“留守兒童”的臨時監護人進行深入的交流,增進了解,并對農村的老年監護人(如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給予一定的家教指導,幫助他們轉變教育觀念,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學知識和技巧,有效地教育好“留守兒童”,注重指導監護人加強對兒童德育的培養,這對“留守兒童”良好品德、良行為習慣的養成,是一種很好的教育模式。
2、建立“留守兒童”檔案。
各個班級對“留守兒童”情況展開細致調查,了解每位留守幼兒每天的思想動向、表現情況,如有特殊情況要及時上報學校。對他們在學習、生活等活動中的表現及健康狀況進行調查登記,并將他們父母的通訊地址、電話、務工地點以及臨時監護人身體狀況和文化程度等有關資料進行歸檔,以便跟蹤管理。使其家長或臨時監護人員及時了解“留守兒童”在各方面的發展,實現教師和家長的雙向溝通。
3、每周每位教師至少家訪或與留守幼兒的代理家長溝通。
了解他們在家表現和生活情況,及時發現并幫助解決生活上遇到的困難。老師姚經常與留守幼兒現在監護人聯系,形成家庭與學校教育一體化。幼兒園的教師要主動與留守兒童結對子,當兒童的“代管家長”,做孩子生活的知情人,學習的引路人,成長的保護人,為這些孩子營造“溫馨家園”,向他們傳遞無限親情、無限的愛。及時向代理監護人反饋留守兒童在幼兒園的學習、交往、生活狀況,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
4、鼓勵留守幼兒積極參加集體活動。
讓他們感受到集體的溫暖,不再感到孤獨。學校要充分發揮教育功能,減輕留守兒童的心理壓力。由于父母雙雙外出務工,留守兒童在心理上存在許多困惑與疾病,因此學校除提供良好教育的同時,更要注重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要在他們身上傾注的關愛,讓他們在學校這個大家庭中得到的溫暖,從而彌補親子關系的缺失和精神失落,提供一個健康成長的平臺。
5、課外時間。
教師要經常與留守兒童互相交流、溝通,掌握留守兒童的思想、生活和學習情況,對已缺失的家庭教育進行補償,使他們走出孤獨和憂郁的陰影,通過電話、家訪等形式,對留守兒童進行課外輔導,讓留守兒童和其他孩子一樣,在老師和同學的關心和愛護下健康成長。
6、除了在教學上盡一切辦法,提高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我們還必須看清,留守兒童雖然缺失了家的溫暖和父母的關心,成為特殊的群體,但學校應該成為他們溫暖的“家”,老師就是他們的“父母”,應該使他們成為“特殊”的“普通”學生,在生活上給予他們無微不至的關懷,在學習上給予全面細致的指導,在學校各項活動中給他們更多展現的機會。
7、是要強化安全教育,首先堅持每天安排教師將留守學生護送到安全路段。確保孩子們平安無事,也讓他們在外務工的父母放心。
老師與家長、學生與家長的及時溝通是留守兒童關愛工作的重要環節,留守兒童往往正時缺乏了親情的溝通和交流,才導致意識的變化、情感的錯位和心理的扭曲,加強親情的溝通,無疑是一劑良方。因此,學校要努力創造條件,不斷豐富溝通聯系的方式。在以后的工作中,要結合學校教育教學,促進溝通。從而集眾家之力,推動我校留守兒童工作。讓親情超越了時空的阻隔,母愛永駐孩子身邊。
留守兒童感恩節活動方案設計留守兒童感恩教育教學案例篇八
根據我校留守兒童暑期活動中心實施方案安排切實了發揮學校、社會、團組織的實踐育人功能,改善農村留守兒童生存發展狀況,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廣大留守兒童創造一個陶冶情操的陽光驛站、發展個性的豐厚沃土、快樂成長的溫馨家園。現總結如下。
1、提高了留守兒童心理素質。開發留守兒童心理潛能、培養健康心理品質、預防心理疾病、促進人格健全發展。增強了留守兒童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和自我意識等方面的心理適應、自我調節、適當求助、健康成長的能力,促進了留守兒童身心全面健康成長。
2、有效地推進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政策、環境、師資等相關方面形成長期運作、效果明顯、切實可行的留守兒童心理健康關愛行動工作機制。
3、深入留守兒童之家建設,在進一步做好“留守兒童之家”建設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把學校的留守兒童之家初步建成了留守兒童幸福、溫暖的大家庭。
力度,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納入了學校教育教學體制,納入校本課程的開發。
5、通過對學校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探索,以點帶面,促進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形成一定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機制,現準備用一段時間,在全鎮范圍內、在全體學生中推廣心理健康教育。
1、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專業指導,缺少專家引領。教育質量不高,效果不顯著。
2、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平臺尚未有效建立。班主任、德育教師與心理健康教師聯動機制尚未建立。
3、學校、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還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不斷完善關愛“流動留守兒童”工程的工作機制,總結經驗,推陳出新,狠抓工作落實,把關愛“流動留守兒童”工作逐步推向深入,為流動留守兒童和其他同一片藍天下的孩子們一起和諧、健康、快樂地成長。
留守兒童感恩節活動方案設計留守兒童感恩教育教學案例篇九
展現亳小少先隊員知恩感恩的精神風貌,營造“心懷感恩,愛心永恒”、“心存感恩,知足惜福”的社會風尚;激發全體隊員知恩感恩的內在自覺,并由此推及到愛國、愛社會,進一步樹立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積極投身到和諧社會建設中來。
1、以學校為單位,組織學生去合肥市特殊教育中心。
2、請退休教師參加升旗儀式接受全校師生的祝福。
3、在校內貼上各種祝福語,為學校營造節日氣氛。
4、為紀念邵逸夫老先生為我校捐款建造“逸夫樓”,值此知恩●感恩,向邵老先生送上誠摯的問候,展示我校風采。
(1)以班級為單位開展合唱比賽。
(2)在逸夫樓內開展特色活動,表達我們誠摯的謝意和問候。
(3)以班級為單位,以黑板報、剪貼報、手抄報等形式開展慶祝活動。
(4)以年級為單位,在學校操場舉行隆重的慶祝活動。各年級要打出祝福標語。
1、高度重視,積極參與。各年級、班級要高度重視此項活動,利用少先隊組織的優勢,積極動員,廣泛發動,使盡可能多的隊員參與到活動中來。
2、精心組織,周密安排。各班級圍繞各項重點活動,精心設計活動方案,認真組織開展,注重活動實效。
逸夫樓、學校前操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