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吃餃子日記100字篇一
要包餃子了,說實話沒下著孩子的菜,害怕他幫倒忙。所以,和孩子他爸爸我們就默默地在廚房準備餃子餡,和面,做好包餃子的準備工作。哪知寶貝的興趣極其高漲,游戲也不玩了,時時關注著包餃子準備工作的進程,還煞有其事地說:“媽媽,我也要包餃子,別忘了我可是小廚師呢!”“你不會,你玩吧!”“我會搟皮。”呵呵,別說搟皮了,想起去年孩子盡幫倒忙,不會做又瞎積極不是礙事嗎?看看我沒吭聲,孩子又向爸爸展開了攻勢:“爸爸,我要包餃子。”看著孩子非幫不可的架勢,我只好答應:“好,好,媽媽揉面團,寶貝搟餃子皮,爸爸包餃子。好吧!”“謝謝媽媽!”得,這孩子還不忘和媽媽客氣。呵呵,一旁的爸爸終于忍不住了,“哈哈,”孩子爸爸一陣竊喜,“看來我們今天有幫手了,我可以少干些了。”“算了吧,指不定還是幫倒忙呢!”
嘴上如此說,其實我還倒是挺贊成寶貝參與的,自己包餃子吃,又不要什么樣,就是爛了又如何,不能打消寶貝要幫忙的積極性,為了支持寶貝要當小廚師的夢想,這些天我不是一直在讓寶貝積極參與嗎?錯過了這個時間這個機會,也許你讓孩子干,孩子還不愿干了呢。
給寶貝穿上罩衣,我們就開始包餃子了。我先把面團揉好,切成小塊,摁好,孩子手拿搟面杖在一旁等著。接下來示范了幾個,并告訴寶貝搟餃子皮的要領。寶貝一臉認真地聽著,可是手里早就拿上了小面團,也許早就迫不及待了。只見寶貝使勁地揮舞著胳膊,可是餃子皮根本不聽話,勁倒是沒少費,可是搟出來的餃子皮不是東扭西歪,就是形狀各異,有三角形的,長方形的,呵呵,還有不成形的。爸爸看到了,嘟囔了幾句。孩子揚起小臉,有些不好意思了。我連忙說:“寶貝,別搟那么快,慢慢的,搟一次,把下面的餃子皮轉一轉,再搟一次,再轉一次,這樣就好了。”我順手拿起另一個搟面杖和孩子一起搟皮,要不還不把孩子累壞,呵呵,再不然這餃子真就成了一鍋粥了。
在我的支持下,寶貝還真是進步不少,雖然餃子皮還是有些不聽話,但比剛開始的時候好看多了。尤其是我一夸獎,寶貝的干勁更大了。快到最后的時候,竟占著小面團不讓我搟皮了。呵呵,我就索性都給孩子了,站起來和孩子爸爸一起包。
你還別說,因為寶貝的加入,我們包餃子的速度比往常快了好多。寶貝滿足地看著自己的勞動成果,看著說著:“這,這,還有這,都是我搟的餃子皮。”“是啊,我家寶貝最能干了,是個名副其實的小廚師呢!”呵呵,這么一夸,寶貝的`心里更美了。
因為是自己搟的餃子皮,下好了餃子,孩子也吃得格外地有滋有味。
看著寶貝吃得那么香甜,很慶幸自己沒有打消孩子參與的積極性。只有參與,才有收獲,只有參與,才會獲得快樂的體驗,不管成功與否,對孩子來說都是一種歷練和成長。自己小的時候不是如此嗎?因為是自己付出了勞動,所以心里總有一種成就感,而且吃起來味道就是不一樣。
吃餃子日記100字篇二
在中國有一個傳統的節日--至,在中國的北方有一個傳統的習俗—冬至這天必須吃餃子。餃子寓意繁多,在北方有多種說法,一種是取“餃子”的諧音 “驕子”,寓意“天之驕子”,為子孫祈福,祝愿家族興旺發達;一種是取“餃子”的形如“元寶”,寓意“招財進寶”,盼望來年生意興隆,五谷豐登;還有很多傳說,唯獨冬至吃餃子的寓意比較特別,因為北方比較冷,每年都會凍手和耳朵,因為“餃子”的外形像對稱的兩個耳朵,所以在冬至這一天吃餃子后,在接下來的“三九”寒天里不會凍耳朵。
還記得大學的第一年,因為身在南國,因為入校不久一群來自北方的孩子,都記不起來還有這個節日,就算想起來了,食堂的師傅也不會給我們做的。大二那年春節和元旦很近,冬至前我們已經放了寒假;大三的日子如白駒過隙,但是一群年少學子卻學會了懷念,都忍不住的留戀,借著每一個節日瘋狂,找所有能找的借口相聚。還記得那年冬至過后不久,就要放寒假了,寒假過后還有短短的幾個月就要各奔前程。
南國的冬天并不冷,也許只是為了懷念,冬至前一個星期,我們都在策劃那個晚上的盛宴,說是盛宴就是我們叫來的外賣--水餃,那一刻,這是用另一種方式來記錄我們彼此珍惜和共同的擁有的青春歲月。
生在南方的同學,沒有吃餃子的習慣,更沒有冬至吃餃子的概念,只是我們這個學員隊有點特殊,雖然在遙遠的西南邊陲,但我們這一屆一半以上的學生來自河南和河南以北的其它省份,所以在大學的最后一個冬至日,一起吃餃子,一起為自己的耳朵祝福就像我們一起在傣歷新年的某一個周六午后過潑水節、一起在七月的某一個晚上開篝火晚會一樣自然。
還記得那時候承包學校食堂的老板是四川人,所以我們不可能在正餐時間吃到餃子,因為大學三年,食堂沒有包過一次餃子。正課時間,也就是說不在周末,想出我們學校的大門,也絕非一件易事,但想到關于凍耳朵的傳說,想到教場中路,那家東北餃子館里餃子誘人的香味,這些困難也就不是困難了。晚飯的時候大家很自然的倒掉了食堂里不太熟的米飯。晚上自習已經變得懶散,沒有大一時的矜持,沒有大二時的努力,有的只是即將脫離約束的輕狂和被迫壓抑許久的豪放。自習未過半,訂餐的電話已經打到了學校門口不遠的東北餃子館,因為三年來我們經常周末到那里改善伙食,所以和那里的老板混的很熟,也許這種感情還建立在都是北方人的地域情結上。沒到下自習餃子已經送到,我們一班為單位領了各自的餃子,迅速歸位,關門,拉窗簾,雖經有通訊員通報,教導員回家,隊長開四人會去了,我們還是要防著點的好,要低調,也沒必要集體挨訓不是。當然我們除了餃子,還有那年月,賣的很便宜的“火爆”,因為北方有句俗話說的好“餃子就酒,常喝常有”,何況我們的宣泄還需要偽裝。不記得那天喝了多少,只記得熄燈號響起的時候,我們還沒有盡興。說著東躲西藏的話題,誰也不愿提到明年的分離,雖然我們期待了很久畢業的時刻,但我們還沒有準備好一個人獨自面對。
很多的記憶都已經淡去,但那個和兄弟們一起過的冬至,常常在這個季節想起,想起你們的時候,輕輕的問候一聲,兄弟你們都好吧,冬至別忘了吃餃子。
吃餃子日記100字篇三
20xx年 x月x日 晴
冬至如期到來,讓我措手不及。
冬至意味著我身上的責任在點點加重,意味著心理不僅裝載著自己,意味著向成熟步步邁進。
然而我準備好了嗎?我有足夠的能力起面對困境嗎?我真的可以承當身上的責任嗎?
不行,真的不行。
我擺脫不了童年的幼稚,我擺脫不了對父母的依賴,我擺脫不了自己的懦弱。
我還不能夠獨載風雨,不能夠迎接挑戰,不能夠接受失敗。
我不能夠的還有很多很多……或許我做慣了溫室中的花朵,忘記了昔日野草的艱辛,或許我做慣了籠中鳥的生活,忘記了往日雄鷹的堅強;或許我做慣了缸中的游物,忘記了魚兒的滄桑,或許我做慣了寵兒,忘記了身上的責任。
只懂得依賴,只懂得得到,只懂得享受。
害怕失敗,害怕困難,害怕艱辛,害怕事與愿違的一切。
試問稚嫩的玫瑰怎懂得大樹的堅強,安逸的魚兒怎懂得大海的碧藍,富裕的人兒怎懂得乞丐的悲傷。
我知道我的心還太軟,我的眼光還太短,我的肩還不夠寬。
總之,我還不夠強。
我要學會堅強。
吃餃子日記100字篇四
12月22日,今天是冬至,是中國人吃水餃的日子。
今天中午,我放學回到家,我和媽媽邊忙活起來了。
媽媽先把面和好放在盆里,我忙媽媽洗白菜,洗好菜放在盆上,媽媽又把蔥.姜.剁好放在肉里面,然后又剁白菜。把洗好的白菜剁碎,媽媽剁了一會,我又接著剁,一會就把餃子餡拌好了。我們包的水餃餡是白菜肉的,里面有蔥.姜.醬油.鹽.味精.白菜和肉攪拌在一起,就等跟著媽媽學包了。
媽媽把面揉了又揉,我也跟著學,然后把面揉成長條,再用刀切成一小個一小個的,把切好的在恩扁,搟皮時我也跟著學,就是搟不圓,媽媽把壓好的餃子皮和準備好的肉餡包子一起,我也跟著學,把餃子皮放在左手上,用右手把餡放在餃子皮里面,然后把面皮合起來,從中間捏一下,從右邊往左邊捏,媽媽說捏的看不見肉餡就算成功了。
就這樣一個一個地我和媽媽捏了三十多個,啊!雖然包的不好看,但是這是我自己親自包的。
最后把水餃放在開水里煮了三四滾,水餃出鍋了,終于可以吃了,我看見熱氣騰騰的餃子,心里又開心.又高興,今天冬至過得真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