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教學工作計劃,教師可以有計劃地進行備課和教學,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成績。在以下范文中,我們可以看到不同教師制定教學工作計劃的思路和方法,歡迎大家一起來學習。
捏老師教案(精選15篇)篇一
通過游戲、談話熟悉老師,增進對老師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一)看錄像。(老師的單人錄像)。
(二)引導幼兒說:老師還幫小朋友做了哪些事?老師還幫小朋友做了什么事情呢?如果你不高興的時候可以告訴老師,老師會幫助你的。
(三)操作活動“送給老師的'禮物”?在音樂伴奏下請幼兒為自己喜愛的老師做禮物。
設計和組織活動的第一步,是創設談話情境,引出談話話題。我在活動的開端,引導幼兒觀察畫面,感受老師的辛苦。激發幼兒的興趣,啟發幼兒對話題有關經驗積極聯想,打開思路,做好準備。
捏老師教案(精選15篇)篇二
甲:小朋友們,你們知道9月10日是什么節日嗎?(教師節)。
乙:今天我們十分鐘隊會的主題是“感恩老師立志成才”
二、說說老師的好。
甲:小朋友,我們讀過幼兒園,現在又讀了一年級,有哪位老師對你好,你能說說嗎,她好在哪里?(個別說)。
三、聽聽老師的故事。
乙:同學們,你們知道“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一句話是誰說的嗎?
甲:這句話就是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爺爺說的。
乙:讓我們再來認識一位好老師,他是陶行知爺爺,請張老師來說說陶行知爺爺的故事。
甲:你們從陶行知爺爺的故事中學到了什么?
乙:老師是教給我們知識的天使,
甲:學校是我們學習知識的搖籃。
乙:讓我們用感恩的心去感謝學校、感謝老師!
全班:謝謝老師,您辛苦了!
四、唱唱老師的歌。
甲:老師,你們是人民的園丁,你們是學生的表率。
乙:你們用汗水,換來了祖國花兒盛開。
甲:你們用的智慧,迎來了一個尊重知識的年代。
乙:沒有園丁的澆灌,神州大地哪會有多彩的世界?
甲:沒有教師的辛勞,我們怎能夠暢游知識的大海?
乙:沒有老師的教誨,就沒有我們光明的未來。
甲:讓我們用歌聲來送給老師吧,請大家唱《我愛米蘭》。
四、記記老師的話。
甲:教師節要來了,老師也有話想和我們說。
乙:請大家用掌聲來歡迎張老師。
甲:讓我們一起來說一說:看見老師有禮貌,友愛同學互幫助,學習認真勤思考,從小立志做榜樣。
五、宣布十分鐘隊會結束。
甲:老師們,
乙:同學們。
合:今天的十分鐘隊會“感恩老師立志成才”到此結束!
備注:
利用教師節的契機開展一年級的第一次十分鐘隊會非常有意義,通過多樣的活動形式,小朋友們記住了教師節,知道了應該尊敬老師,體諒老師。同時老師借這個機會也向小朋友們提出了新學期他們要努力做到的幾個要求,通過激勵的方法來促使小朋友們早日走上學習的正軌。
捏老師教案(精選15篇)篇三
1、引導學生練習融入自己的情感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詩句理解教師工作的崇高,激發學生對老師的感激和熱愛之情。
引導抓住重點詩句理解教師工作的崇高,激發學生對老師的感激和熱愛之情。
掛圖、小黑板。
見學案“課前預習”部分。
a、通過觀察和訪問,你對教師的工作有什么了解?
b、文中哪些句子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是怎么理解的?
1、先自由朗讀課文第1自然段。說說這段中哪一句集中贊美了教師的事業?
2、你是從哪些句子體會出教師事業的崇高的呢?找一找相關句子。
(1)你是怎么理解第一句的意思的?(在昨天--------架起金橋)。
思考:“昨天”,“今天”,“現實”,“理想”分別指什么?
(2)古今中外,哪個人的成長不浸透著教師的心血!
地北天南,哪一項創造不蘊涵著教師的辛勞!
a、這兩句話分別是什么意思?并舉例說明。 。
b、分別給句子換一種說法,意思不變,并比較哪一種說法好。
4、想想這一段應該讀出什么情感?有感情地讀第1自然段,注意讀好重點句子。
1、自由讀課文第二節,思考這一段又是哪句話贊美了教師的事業?
2、這一段中哪幾句話具體寫出了教師事業是美好的?
(2)筆尖飛舞,那是春蠶悄悄地編織理想的絲線;笑語盈盈,那是甘露輕輕地灑向茁壯的新苗。
a.這兩句把教師的事業比喻成什么?
b.“筆尖飛舞”指的是什么?“笑語盈盈”是什么意思?
【學習建議:這句話運用了打比方的方法,理解意思時要結合教師的具體工作進行理解。
具體見學案“當堂檢測”部分。
先總結全詩,再練讀練背。
1、理解并背誦課文。
2、讀背其他贊美老師的詩歌。
3、小練筆:你一定也有好多話想對教師說,你是不是也仿照課文寫一首詩,長短不限。
捏老師教案(精選15篇)篇四
屈原列傳。
一、教學目的:
1、學習本文夾敘夾議的寫法。掌握“令”、“伐”、“疾”、“使”等多義詞。
2、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跡和他的政治主張,認識屈原熱愛祖國和敢于同邪惡勢力作斗爭的精神。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屈原的不幸遭遇和歷史事實,突出屈原的高貴品質、愛國精神(第三段)。
2、難點:記敘、議論、抒情密切結合的特點。
三、教學時數:
三課時。
四、教學步驟:
導入:
屈原,是我國第一個偉大詩人,又是世界古代文化名人。他的作品,流傳下來的有《離騷》、《九章》、機規、《天問》、《招魂》等,我們曾讀過他《九章》中的一篇:《涉江》。從《涉江》里,我們知道他即使在晚年放逐到沉湘蠻荒之地,也仍在關心楚國的朝政,眷戀祖國,仍然在堅持自己的理想和節操,寧死也不與朝中的佞臣同流合污。這種崇高的愛國精神和端方正直的品格,兩千多年來曾經影響我國千千萬萬的仁人志士。今天,我們要進一步學習《史記》中的崛原列傳》,這是我國歷史上出現得最早的一篇記載屈原事跡、思想、人品的文獻。它有著很高的史料價值,后世的研究屈原的著作,都以它為出發點:它又有著很高的文學價值。魯迅曾稱贊《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這篇傳記就能體現這一特色,今天我們研讀這篇課文,在寫作方面,應充分注意這一特點。
背景簡介:
課文節選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史記記載了我國從遠古直到漢武帝時的歷史,是我國第一部記傳體通史。兩千年來,我國封建社會的“正史”,大多數沿用《史記》開創的`這種體例?!妒酚洝凡坏且徊渴穼W名著,而且是一部文學名著。它善于塑造人物形象,語言簡潔生動;同時富于抒情性。它在敘述史實時,飽含著作者強烈的愛憎感情,大概是因為這個原因,魯迅譽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司馬遷大約因為屈原、賈誼都是文學家,又都懷才不遇,賈誼還作過《吊屈原賦》,所以就把他們合寫一傳。課文選的是屈原的傳文部分(有刪節)。秦朝以前,古書中都不記載屈原的生平事跡。《史記》中的這篇傳記,是記載屈原生平事跡最早,最完整的文獻。
簡介屈原的生平和影響:
屈原是兩千多年前中國的一位偉大的詩人,同時是一位思想家、政治家。他生于公元前340年楚國的貴族家庭,知識淵博,有政治和外交才能。他曾得到楚懷王信任,擔任地位相當高的“左徒”的官職,參與國家的政令起草和外交等工作,但由于上官大夫的誹謗而被楚懷王疏遠。屈原鑒于在秦國威脅下的楚國的危機,主張改良內政,聯合齊國以求自存。但是,當權者靳尚和懷王的寵姬鄭袖受了秦國使者張儀的賄賂,阻止懷王接受屈原的正確意見,和齊國絕交了。懷王甚至被秦國誘去做了三年的俘虜,囚死在秦國。楚懷王死后,頃襄王即位,他比他的父親還要糊涂,在令尹子蘭和上官大夫的挑撥和詆毀下,屈原被流放在外二十多年。六十二歲時,他看到楚國的前途已經絕望,于公元前278年農歷五月初五日,跳進湖南省汩羅江自殺了。屈原的一生是一個悲劇,他的政治生活雖然失敗了,但作為偉大愛國主義者和偉大詩人卻贏得了人民的同情和尊敬。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日端午節,全中國各地劃龍船,吃粽子,就是用來紀念屈原的。
屈原的詩作,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精神的寫真。他同腐朽沒落的貴族政治集團作斗爭的頑強精神,他堅持自己的理想而寧死不屈的堅定意志,他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他眷戀祖國,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愛國主義思想,形成了他的詩作的基調。這便是屈原的作品傳頌千古的原因之一。
屈原的詩作是我國文學史上的一座豐碑。它打破了以《詩經》為代表的四言詩的格調,吸收民間形式,創造了一種句法參差多變的新詩體“楚辭”,是詩歌形式的一次大解放。它繼承和發展了《詩經》的比興手法,開創了浪漫主義的創作道路。后代一切有成就的文學家,都從屈原和他的作品中吸取了營養。
本文記載了屈原的生平事跡和他在政治上的悲慘遭遇,表現了他在政治上和文學上的杰出才能,贊揚了他的愛國精神和剛正不阿的正直品德。
關于史傳“變體”:
這篇史傳的顯著特點,就是它不像其他史傳文那樣,“寓論斷于敘事”,而是“以議論行敘事”(明茅坤語),所以前人說它是“太史公變調”,即史傳中偶然出現的一種“變體”。作者為什么要采用這種寫法?歷來一般認為,是由于司馬遷為了便于寄寓自己個人的“政治幽憤”。但主要原因恐怕還不在這里,而在于先秦文獻中有關屈原事跡的記載本來很少,特別是秦始皇燔毀六國典籍后,有關屈原的記載,更幾乎是蕩然無存,要憑史料來寫出屈原的偉大精神和偉大人格是不可能的。這只要從這篇傳記所寫屈原的事跡,不過片鱗斷爪,僅夠勾畫他一生大體輪廓就可看出來。所幸的是屈原的作品卻流傳下來了,可以充分運用它來寫出屈原崇高的精神境界。這就是這篇列傳為什么要采用“以議論行敘事”的“變調”寫法的根本原因。也可以說,這篇文章的基本寫作特點,是以粗筆寫“形”,以工筆寫“心”,研讀時一定要把握住這一特點。
詞句疏通。
一、實詞。
(一)通假字:
1、“離騷”者,猶離憂也。2、人窮則反本。3、靡不畢見。4、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5、屈平既絀。6、亡走趙,趙不內。7、齊與楚從親。8、厚幣委質事楚。9、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二)一字多義:
a、伐:1、每一令出,平伐其功()。b、本:1、父母者,人之本也()。
2、其后秦欲伐齊()。2、人窮則反本。()。
3、此五霸之伐也()。3、今背本而趨末()。
4、坎坎伐檀兮()。4、此之謂失其本心()。
5、因造玉清宮,伐山取材。(。
捏老師教案(精選15篇)篇五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理解和掌握本課重點句子。
3、理解教師工作的崇高,激發學生熱愛老師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課文的含義,激發學生熱愛老師。
2、重點詞語的理解。
教學準備:
1、師生共同搜集相關資料。
2、制作相關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初備修改。
反思:
讀既是目的,也是手段。只有加強朗讀的訓練,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學語文的能力。本課處處可見教師對“讀”的處理與安排。課始,從教師配樂范讀,來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到讓學生自由練讀,從指名試讀到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句子品讀,以及對重點句的感悟讀,都顯示了讀的層次性。同時我在訓練朗讀,也并沒有一味地讓學生自己感悟,而是傳授了一些朗讀的技巧,以便讓學生更好地感悟、體驗。
捏老師教案(精選15篇)篇六
1、教幼兒用自然好聽的聲音有表情的唱歌,體驗熱愛教師的情感,能表現出歌曲活潑,輕快的情緒。
2、愿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
3、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4、通過活動讓幼兒感受并表現三拍子(強弱弱)的節奏特點及頓音的唱法。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1、準備繪圖紙、圖片。
2、歌曲磁帶、錄音機、鋼琴。
一、引出課題。
通過談話9月10日教師節引出課題《老師,老師我愛你》(小朋友的成長進步離不開老師,老師愛小朋友,小朋友也很喜歡老師)。
二、教師式范。
運用清唱的形式范唱歌曲,讓幼兒初步理解歌詞,感染愉快情緒,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
三、記憶歌詞網。
通過歌詞朗誦與圖譜匹配以及身體動作等形式幫助幼兒學習歌曲,記憶歌詞。
2、幼兒跟教師一同歌詞朗誦,并跟唱副歌部分。
3、運用跟唱、輕聲唱、接唱、表演唱等多種形式形式鞏固幼兒歌曲的學習。
4、教師和幼兒完整的演唱歌曲中教師要逐步退出。
四、幼兒和教師一起探索歌曲的演唱風格。
1、幼兒用三拍子的節奏形式表現,抒發歌曲的情感。
2、認識頓音和學習頓音的演唱特點。
五、師幼共同表演唱。
教師與幼兒共同表演唱,感受歌曲活潑輕快的情緒。
此次教師節主題活動,促使孩子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提高了各方面的能力,在孩子逐漸建立自我的過程中,發展自尊和自信,尊重幼兒人格和權力。進一步融洽了師生間的關系。作為一個幼兒教師,她所教育的對象是有生命力和思想感情的幼兒,而在進入幼兒園后的全部生活內容都是在老師的護理和照料下進行的。每天我們都做著幾乎同樣的工作,而我們的工作確是那麼的重要。使孩子經常處于快樂的情緒之中,培育良好的心理素質和發揮成長的潛力。教師不僅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慈母般的愛心,還應當善于與孩子溝通,才能受到幼兒的尊敬。其實,一件平常小事說著容易可做起來很難。從工作中的點點滴滴做起,做孩子們心中的好朋友、好老師是我的幸福!
1=d3/4。
3455|665—|1233|543—|。
春雨春雨我愛你,你的歌兒甜蜜蜜,
3216|1235|6653|221—||。
唱得花兒齊開放,我們祖國更美麗。
教育我們快快長,長大為國出大力。
捏老師教案(精選15篇)篇七
1、學習詩歌,知道老師的手很能干,并理解折、捏、畫、做等動詞的含義。
2、產生熱愛、尊敬老師的情感,愿意跟老師學習各種本領。
重點:學習詩歌,并理解詩歌內容。
難點:理解折、捏、畫、做等動詞的含義。
1、事先做好的自制作品若干。
2、紙、橡皮泥、筆等物品。
提問:小朋友,你們看看這些都是什么呢?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是誰做的呢?
師:你們看到的這些作品都是老師親手做的,你們覺得老師的手靈巧嗎?老師的手還能做什么呢?大家都說的都對,我們一起來聽一聽詩歌里是怎么說的。
1、完整欣賞詩歌,初步熟悉內容。
提問:詩歌里說老師的手會做什么?
2、逐一制作兒歌中的作品,幫助幼兒理解折、捏、畫、做等動詞的含義,并用肢體動作表示。
教師現場制作一只折紙蛙,(學習動詞:折)青蛙是怎樣跳的,誰來學學看?(學習詞語:蹦蹦跳跳,并做蹦蹦跳跳的動作)依次學習動詞:捏、畫、做。
3、幼兒學念兒歌,可以個人或小組表演并朗誦。
師:讓我們用好聽的聲音來一起學一學這首詩歌吧。誰愿意上來響亮的念給大家聽一聽?
師:小朋友們想不想和老師一樣能干呢?只要認真地和老師一起學本領,你就能變得更能干哦。
老師的手,真巧!折只青蛙“呱呱呱”——蹦蹦跳跳。
老師的手,真巧!捏只小鴨“嘎嘎嘎”——身子直搖。
老師的手,真巧!畫只小羊“咩咩咩”——要吃青草。
老師的手,真巧!做艘飛船“嗖嗖嗖”——飛得高高。
捏老師教案(精選15篇)篇八
活動目標:
1、理解歌詞,掌握頓音唱法并學會唱這首歌。
2、熱愛并尊敬老師的情感。
3、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內容,學唱歌曲。
4、讓幼兒感受歌曲歡快的節奏。
5、愿意參加對唱活動,體驗與老師和同伴對唱的樂趣。
活動準備:
與幼兒組織過談話,平時老師是怎樣關心愛護小朋友的?
活動過程:
1、啟發幼兒回憶平時老師是怎樣關心愛護小朋友的?9月10日是誰的節日?
2、教唱歌曲。
(1)出示圖片,圖片上有許多小朋友為什么給老師獻花,引導幼兒知道9月10日是教師節,老師教小朋友學習唱歌、跳舞、畫畫、講故事、念兒歌等本領,老師工作很辛苦,激發幼兒愛老師的情感和學唱歌曲的愿望。
(2)教師介紹歌名后邊彈伴奏,邊完整地唱一遍歌曲,提問歌曲名。
(3)教師再唱一遍歌曲:你聽到老師唱了什么?
(4)幼兒回答后,教師再次唱一遍歌曲。
(5)幼兒跟學歌曲3遍。
變換形式讓幼兒練習唱歌。
捏老師教案(精選15篇)篇九
1、理解詩歌的內容及其所表達的情感,并能配上動作有表情的朗誦詩歌。
2、能用替換的方式進行仿編兒歌。
1、事先做好折紙鴨、泥塑狗、繪畫羊、自制玩具飛機各一個,其他作品若干、ppt課件。
2、折紙、油泥、筆等。
活動導入:
(一)教師展示自己制作的各種手工、繪畫作品,激發幼兒的積極情緒。
1、教師將幼兒帶到展示臺前,請幼兒觀看各種手工、繪畫作品。
2、請幼兒說出展覽作品的名稱及其所用的材料。
3、教師:你們知道這些好看的玩具和圖畫都是誰做的嗎?(老師)有一首好聽的詩歌講的也是老師會做很多東西,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二)教師朗誦詩歌,引導幼兒初步學習詩歌。
1、教師有感情的朗讀一遍詩歌。
2、教師:詩歌里講到老師的手會做哪些東西呢?
3、教師根據幼兒回答任意指出教具(鴨、狗、羊、飛機)。
(三)教師借助教具再次朗誦詩歌,幫助幼兒記憶詩歌。
1、展示折紙“小鴨”:老師的手,真巧!折只小鴨“嘎嘎嘎”————身子直搖。(強調動詞“折”與“搖”)。
2、展示泥塑的“小狗”:老師的手,真巧!捏只小狗“汪汪汪”————沖我直叫。(強調動詞“捏”與“叫”)。
3、展示繪畫的“小羊”:老師的手,真巧!畫只小羊“咩咩咩”————要吃青草。(強調動詞“畫”與“吃”)。
4、展示自制的飛機:老師的手,真巧!做架飛機“嗖嗖嗖”————飛得高高。(強調動詞“做”與“飛”)。
5、幼兒在教師演示教具時可以輕輕跟念。
(四)教師針對詩歌提問,引導幼兒討論,進一步理解詩歌內容。
1、教師:詩歌里為什么說老師的手真巧?
2、引導幼兒根據已有經驗回答。
3、教師:老師的手真巧,除了詩歌里說的,你們平時還看到、知道老師會做什么?4、請幾名幼兒說一說老師還會做什么。(引導幼兒從班上每一位老師說起)。
5、鼓勵幼兒認真和教師一起學本領,讓自己變得能干。
(五)引導幼兒用替換的方法仿編詩歌。
1、啟發幼兒仿編詩歌。如可以替換為:“老師的手,真巧!剪只青蛙呱呱呱————保護莊稼?!?/p>
2、鼓勵幼兒將剛才討論的關于老師會做的事編進詩歌里。
(六)教師運用多種形式,引導幼兒有感情的朗讀詩歌。
1、師幼合作念。如老師念“老師的手,真巧!”,幼兒念“折只小鴨嘎嘎嘎————身子直搖?!?/p>
2、男孩、女孩合作朗誦詩歌。
3、集體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鼓勵幼兒在日?;顒又虚喿x幼兒用書,繼續仿編詩歌。
折只鴨子“嘎嘎嘎”身子直搖。
捏只小狗“汪汪汪”沖我直叫。
畫只小羊“咩咩咩”愛吃青草。
老師的手,真巧!做艘飛船“嗖嗖嗖”飛得高高。
捏老師教案(精選15篇)篇十
1.認識“參、慈”等12個生字,會寫“師、居”等13個字。
2.學會積累詞語,選擇喜歡的詞說話。
學會生字,能多積累詞語,并用喜歡的詞語造句子。
樂學善思辦法以比賽、展示的形式識記生字。
一、回顧課文內容:
二、游戲中學生字。
(一)學習認的字。
1.詞語卡片出示需要認的字(開火車形式讀)。
2.這些字在文中與誰交朋友,在書中找出詞語,讀給同學聽。
3.做找朋友游戲(拼音與漢字互找)。
(二)學習寫的字。
1.指名讀“世、界、師、讀、”等幾個生字。
2.給這幾個字分別擴詞。
3.用“世界”“老師”“讀書”造句子。
4.認識新偏旁“又”“田”
(三)寫字練習。
1.在黑板田字格里,教師范寫“學、放、春”,讓學生觀。
察筆順,書空后在練習本上寫。師強調:在寫“婦”字時,“女”字做偏旁時捺變點。
2.仔細觀察課本田字格中的范字后,討論其余的幾個字怎樣書寫才美。
3.指名說說這幾個字應怎樣書寫,書空筆順。說說在田。
字格中的什么位置,這些字才好看。
4.教師范寫,學生練寫。
學生們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夠書寫,但離開教師就不會寫。教師要在桌間巡視,個別學生做重點指導。
三、課外作業。
把會寫的字每字組三個詞。
捏老師教案(精選15篇)篇十一
1.能配上動作有表情的朗誦兒歌。
2.知道老師的手很能干,愿意跟老師學習各種本領。
4.引導幼兒在兒歌中學習,感悟生活。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老師事先做各種各樣的手工作品,如:折紙小鴨、泥工等。
活動重點:學會詩歌、理解詩歌內容。
活動難點:能配上動作有表情的朗誦兒歌。
一、看作品導入課題,激發幼兒的積極情感。
小朋友們:你們看,這些作品好看嗎?那你知道它們的名字嗎?
它們又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二、幫助幼兒熟悉詩歌內容。
教師朗誦詩歌,邊朗誦邊拿出相應的作品,用聲調手勢強調突出詩歌中的動詞。
(1)展示紙工“小鴨”,老師的手,真巧!折只小鴨“嘎嘎嘎”—身子直搖。(強調動詞“折”與“搖”,下同。)。
(2)展示泥工“小狗”:老師的手,真巧!捏只小狗“汪汪汪”—沖我直叫。
(3)展示繪畫“小羊”:老師的手,真巧!畫只小羊“咩咩咩”—要吃青草。
(4)展示自制的飛機:老師的手,真巧!做架飛機“嗖嗖嗖”—飛得高高。
三、教師引導幼兒學習朗誦詩歌。
四、幼兒嘗試連貫朗誦。
五、針對詩歌內容提問,引導幼兒討論。
師:詩歌里說的是什么?
師:老師的手真巧,你們知道老師還會做什么?鼓勵幼兒大膽創編。
鼓勵幼兒認真和老師一起學本領,讓自己變得更能干。
六、幼兒仿編詩歌。
教師出示其他通過“折、畫、捏”的作品,請幼兒創編詩歌。
老師的手,真巧!折只小鴨“嘎嘎嘎”——身子直搖。
老師的手,真巧!捏只小狗“汪汪汪”——沖我直叫。
老師的手,真巧!畫只小羊“咩咩咩”——要吃青草。
老師的手,真巧!做架飛機“嗖嗖嗖”——飛得高高。
在活動中,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和圖畫的作用下,都能跟著一直完整地朗誦詩歌了,但其中我也發現了活動中存在的問題:雖然看似我給孩子創設了一個相對寬松的環境,讓幼兒自己看圖說一說,并引導幼兒用較完整地語言來表達,在活動中我并沒有真正地發揮幼兒的主動性,表現在幼兒對整個圖畫有了自己的解讀后,我并沒有按照幼兒的意愿進行適當調整,還是回到了預設的活動設計中,導致孩子的學習興趣開始有了下降,不但浪費了時間,還分散了孩子的學習注意力,這使我感悟到教學的任何一個細節,都需要以孩子的興趣為出發點,時刻關注孩子的發展。
捏老師教案(精選15篇)篇十二
老師在幼兒心目中是神圣的,老師的手很巧,孩子們喜歡模仿老師做事。時值教師節來臨之際,選用這首瑯瑯上口的詩歌來贊揚老師,并在教學中讓幼兒掌握詩歌的結構,為仿編作準備,提高幼兒的表達能力。
1、了解詩歌的內容結構,初步學會朗誦詩歌的技巧。
2、嘗試遷移句式,在自己制作的過程中仿編一段詩歌。
3、激發幼兒熱愛自己的老師。
4、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大膽參與討論。
5、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幼兒已有折紙、涅泥、繪畫和搭積木等經驗,美工角展示老師的作品。
重點:了解詩歌的內容結構。
難點:嘗試遷移句式仿編一段詩歌。
(一)活動導入。
1、展示老師的各種作品,大家一同欣賞。
2、老師引導幼兒討論這些作品都是老師的手變出來的,老師的手很能干,很靈巧。
(二)學習朗誦。
1、老師朗誦詩歌,幼兒傾聽。
2、分段學習詩歌,了解每一段的句式。
3、幼兒學習完整地朗誦詩歌。
(三)仿編詩歌。
1、出示操作材料,提出仿編要求:老師能干的手還會叫什么呢?
2、幼兒邊操作邊模仿,老師觀察指導。
3、把幼兒編的詩歌用錄音機錄下來。
《綱要》中明確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并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文學作品的體驗和理解。”這一要求淡化了文學教育的工具色彩,而突出了藝術欣賞要求。兒童文學作品形象性強,內容豐富,語言生動、淺顯,非常適合幼兒的欣賞水平。其突出的功能就是培養兒童的美感和審美能力,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力。
捏老師教案(精選15篇)篇十三
1、體會本文作者在文中所蘊含的依戀、思念老師的深厚感情,培養尊敬、熱愛老師的良好品德。
2、學習本文圍繞中心選取材料的寫法。
3、學習本文線索的運用。
4、揣摩文章的語句。
(1)學習本文線索,理清文章思路。
(2)學習本文圍繞中心選取材料的寫法。
理解、揣摩語句,體會思想感情。
讀議展點練
一、課前預習
1、查工具書,辨析各組字的形、音、義。
2、查工具書,解釋下列詞語:
(1)溫柔:
(2)心情如水:
(3)依戀:
(4)糾紛:
(5)熱戀:
3、你了解作家魏巍嗎?
二、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三、合作探究
2、這七件事是如何貫串起來的?
3、這七件事的次序可以不可以打亂?為什么?
四、拓展學習,仿寫訓練。
回憶留給你印象深刻的老師的某個舉動、某件事情,請用100字描寫出來。
捏老師教案(精選15篇)篇十四
1、了解兒歌的'含義,知道老師像媽媽一樣很愛小朋友。
2、能跟著老師用普通話朗誦兒歌。
3、體會媽媽和老師對小朋友的愛。
4、讓幼兒感受歌曲歡快的節奏。
5、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世上只有媽媽好》歌曲;已有游戲經驗“小孩真愛玩”。
(一) 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引出兒歌
1、引導語:“為什么說媽媽好?平時在家里,媽媽為我們做什么?”
2、教師小結:媽媽幫助寶寶穿衣服,喂寶寶吃飯,給寶寶講故事,陪寶寶玩游戲。
3、提問:在幼兒園里誰幫助寶寶穿衣服,喂寶寶吃飯,給寶寶講故事,陪寶寶玩游戲呢?現在老師來念一首兒歌,兒歌的名字叫“我的老師像媽媽。
(二)引導幼兒學習兒歌《老師像媽媽》
1、老師緩慢清晰地念出兒歌
2、通過提問,幫助幼兒理解兒歌
問:“你聽到兒歌里面說了什么?”
3、引導幼兒跟讀兒歌
(三)師幼共同游戲
引導語:你們喜歡老師嗎?愿意親親(抱抱)老師嗎?愿意和老師一起做游戲嗎?那我們來玩一個游戲 ,名字叫“小孩真愛玩”。(強調一遍游戲規則)
4、小結:以后在幼兒園有什么困難可以請老師幫忙,老師會像媽媽一樣愛我們。
(四)延伸活動:教師融入到幼兒的游戲中,與幼兒共同游戲。
捏老師教案(精選15篇)篇十五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從課文中準確獲取信息并進行概括的能力,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能夠基本把握文章的大致意思和結構。
3,了解海倫凱勒傳奇的一生,以及海倫凱勒的精神。
教學重點:目標1。
教學難點:理解莎利文老師獨特而科學的教育方法。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三分鐘語文活動《給我三天光明》。
(音樂起)(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象自己是一個盲人。我們的周圍是無邊的黑暗,我們感覺到太陽的溫暖,卻看不見太陽的'七色光芒,我們沐浴著親人的愛,卻不知他們的模樣……那是怎樣的痛苦和悲哀!好啦!感謝上天,它慷慨地賜予我們三天光明。不過,只有三天哦!第四天太陽再也不會為我們升起,那么你打算怎樣利用這三天的光明做哪些重要的事情呢?先四人小組討論,然后自由發言。)。
二、導入新課。
是的,只有失去光明的人才懂得光明的珍貴?!拔页O?,如果每一個人在剛成年時都能突然盲聾幾天,那對他可能會是一種幸福。黑暗會使他更加懂得光明的珍貴,寂靜會教育他懂得聲音地甜美。”說這話的人正是海倫·凱勒美國作家、演講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她出生后19個月,就喪失了視力和聽力,而且變成啞巴。一個從小雙目失明,兩耳失聰,喉嚨失語的殘疾人。上天無情地將她與世隔絕,而她卻頑強的打開了生命的窗口,不僅讓陽光照進自己的生命,同時,她還將陽光送到千千萬萬殘障人的心田里,成為一個寫了14本書、懂得五國語言的世界知名作家和教育家。
當然,我們更不會忘記,在海倫的身邊有一位平凡而偉大的女性安妮·莎利文(板書,在“我的老師”之后),是她在海倫孩提時代來到她的身邊,不僅給她愛與歡樂,最重要的是向她揭示了生活中美好的一切。因此,海倫在《給我三天光明》一文中寫道:“假如上帝給我三天光明,我第一天就要看看那些以他們的慈愛,溫情和友誼使我的生命值得活下去的人,而第一個就是要長久地打量我親愛的老師?!笨梢?,莎利文老師在海倫的心中有多重要。那么,莎利文老師是怎樣讓一個愚昧而又乖戾、幾乎無藥可救的“廢物”成長并成就輝煌的呢?我們一起去看課文。
(字詞積累)。
無垠預兆凝聚啟蒙騷動納悶溫存毛坯絢麗遺憾跡象。
二、速讀課文,整體感知。
1、題目是《我的老師》,文中的“我”是誰?“老師”是誰?
2、文中的“我”和正常人有什么不同?“我”依靠什么感官認識世界?“我”既是盲人,又是聾啞人。觸覺和味覺。
三、精讀課文,并一起討論。
1、劃分結構層次,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基本思路。
第一部分(1—3)寫老師初到我家。
第二部分(4—26)“實物”教導我認識具體事物。
第三部分(27)寫我對老師的感激之情。
2、仔細閱讀第二部分,小組討論,教師引導。
(1)莎利文老師是怎樣教她學會了詞的具體含義并形成概念的?
通過對具體事物的感官,與事物名稱建立聯系(4,6段落洋娃娃水)。
(3)海倫又是怎樣懂得抽象詞語含義的呢?比如對“愛”的理解。(朗讀25自然段)。
并讓學生用比喻來回答“什么是愛”。
四、欣賞評價,朗讀指導。
1、莎利文老師走進海倫的生活之前,作者的生活是怎樣的。(找到答案,并齊聲朗讀答案在2段)。
2、第二段結尾一句說“我不能預測未來將帶給我什么?”從全文來看,莎利文老師給“我”帶來了什么?(答案27段)。
帶來了生活的希望與樂趣,求知的欲望與樂趣。
六、總結:
這篇文章以作者童年時代在莎利文老師的幫助下學習的心理感受為線索,真實的記敘了莎利文老師耐心教育殘疾兒童并使其發展進步的感人事跡,表現了沙利文對學生的熱愛,對教育事業的摯愛,體現了她高尚的人格魅力和不厭其煩,循循善誘的敬業精神。
七、作業。
1、字詞句積累及練習冊。
八、板書設計。
“我”自強不息,堅忍不拔。
老師熱愛學生,循循善誘。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