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對書籍的感悟和思考的表達,是讀者與書籍之間的心靈交流和對話。在這里,我們?yōu)榇蠹覝蕚淞艘恍┆毺氐淖x后感范文,希望能給大家?guī)硇碌乃伎己蛦⒌稀?/p>
詩歌里的平陽讀后感(專業(yè)17篇)篇一
最近,我讀了任老師的詩集《詩歌里的平陽》。這本詩集內容很豐富,有寫寄托作者思鄉(xiāng)之情的,有寫平陽地方特色的,還有寫作者內心世界精神活動等等。
我最喜歡的一首詩是《與維新有緣》。第一節(jié)寫陽光明媚的一天,作者來到了維新,心情是那么的喜悅。詩篇中作者同時還提到了高山、街道、小狗。順著路標的指向一路向西,走向了大山的深處。第二節(jié)的是山中山澗的流水、青澀的桃子、藍天白云互映,盛開著的紅石榴花,終于擺脫了潮濕的環(huán)境,長在向陽地,活出美麗。作者感受到維新的特別之美,讓他心曠神怡。
《九月九,在埭頭》也令我印象深刻。詩中第一節(jié)寫南雁蕩山的桂花飄香,在秋陽下顯得燦爛耀眼,白云映襯著孩子們的笑臉。第二節(jié)寫的是作者在埭頭文化禮堂里和老人們共同度過的時光,是那么的輕松與自在,歌贊生活的美好。第三小節(jié)寫的是九月九的酒,撫平了作者深深的皺紋,遠處的稻田,是大地呈現的愛。總讓人感受到作者對埭頭無限的`愛和戀。
《詩歌里的平陽》這本書讓我看到了作者對生活、對大自然細致的觀察,尤其是對平陽山水無限的愛,體會深刻,感情真實。也激勵我能記錄生活中的每一刻,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作家。
詩歌里的平陽讀后感(專業(yè)17篇)篇二
鳥兒呢喃,夏風淡然。
瘦馬輕蹄的速度。
踩碎古道夕陽。
一闋桃花思春的印記。
沉醉了日落黃昏的.美景。
不肯遠去的腳步淡然。
紅塵褪落時光的記憶。
望一眼花朵中發(fā)出的一聲嘆息。
我的心事漂泊如萍。
我沉重的腳步一直向前走。
花朵里的音韻越來越濃。
我的腳步不想停留。
生怕錯過耳邊。
鳴叫的那聲鳥音。
花朵開放在思想的岸邊。
我在生活中加快腳步。
一路微笑著向前走。
我的靈魂在花朵里飲水。
讓那細小的章節(jié)。
在我生命的枝頭搖曳。
當陽光照耀樹梢。
我手捧花兒的微笑。
沉落內心那古典的美。
滋潤的韻律像綻放的花蕾。
讓陽光在花朵里飲水。
夕陽下的那匹瘦馬飛奔。
在古道邊踏落清愁。
葉片之上的風兒很輕。
就像我淺淺的腳步。
我的腳步就像輕霧。
總怕踩碎花朵之中靈魂的香。
詩歌里的平陽讀后感(專業(yè)17篇)篇三
就像你一樣的下流。
誰來清掃?
那滿地的.污垢,
別逼我一出手,
就跟你一樣的不知羞。
誰來拯救?
到處彌漫著的腐朽,
期待能夠驅趕的狂風。
奢望可以滌蕩的洪流!
蒼天無言,
莫非也怕權奸?
大地無奈,
只能默默承受。
陽光下的罪惡,
道貌岸然;
陰霾里的勾當,
無比光鮮。
在字典里看到到高尚兩個字,
覺得很猥瑣,
翻來找去,
只能與尷尬作伴。
道德沒有底線,
人格不再完整,
誰還在乎,
荒唐夠不夠?
向蒼天。
借一張口,
討盡魑魅人間清平,
向蒼天。
借一雙手,
誅盡奸賊環(huán)宇通透!
問蒼天,
有沒有?
詩歌里的平陽讀后感(專業(yè)17篇)篇四
今天,任老師送我了一本書,叫《詩歌里的平陽》,我一看封面就很喜歡,封面色彩豐富,用了我喜歡的油畫形式。在任老師的筆下寫出了許多的美景,《鳳湖公園賞桂》就在老師筆下栩栩如生。
在《鳳湖公園賞桂》這首詩里,讓我重新認識了鳳湖公園,我仿佛看到了一只白鷺在飛來飛去。金桂銀桂吐露出對生活的全部熱愛,各色小蟲聞香而來。
這首詩寫到“在美好的桂花樹下,看見一粒粒花瓣飄落下來,在草叢上逗留超過所有的露珠,制造出一場無聲的浪漫。”任老師撿起一粒粒飄落在地上的花瓣,連同她的笑臉,也連同她帶來的深秋和問候。
詩歌里的平陽讀后感(專業(yè)17篇)篇五
今天老師講了海子的詩: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老師說海子很有才華,是個文字天才,我承認,他是的,他的詩很美。
但是我無法理解的是:他自殺了,他以他自己的人為最美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一生,在我看來,無論怎樣,人,不可以放棄自己的生命,即使討厭這個世界,即使無法理解這個世界,即使自己無法被世人所容,都要堅強的活下去。
老師說海子是個完美主義者,容不得半點差錯。可是在我看來,正是錯誤是人類變得更美好,正是錯誤是人們的距離拉近。錯誤正是塵世之美,塵世的可愛。我們應該允許錯誤的存在!
海子在詩中寫道“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陌生人我也向你祝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為什么,既然向往塵世的美好,為何不去追尋,為何只會羨慕,不去努力,只想不做,我想那沒有任何用處。
所以,我的人生信條是:努力,向自己的目標努力。奮斗,為自己的理想奮斗。
詩歌里的平陽讀后感(專業(yè)17篇)篇六
朦朧詩在詩人顧城的手上,已到達了爐火純青的境界。有時如水清澈,有時似云無垠,但當一切寂靜無聲,反復閱讀它,便會讀出其中最真摯、最富有哲理的東西。
讀到《自信》時,是期末考試的前一周。寒風嗖嗖地吹著,透進圍巾的縫隙,使我不禁打了個寒顫。這像是在告訴我期末考試,將會像潮涌般襲來并無聲覆蓋。而我的數學也將會卷進這場風暴中。這擺在眼前的事實,讓我的情緒一落千丈。我翻開了《顧城詩選》,明白只有這些小詩才能讓我拋開煩惱。
第一次讀到《自信》時,還不是個性理解,但當再一次讀時,便有了自我的體會。腦海中出現了一個小男孩,他不屈服于命運的安排,用自我的努力獲得了成功,驕傲的在前面走著,面帶微笑。而另一個與他長得一模一樣,但卻是虛幻的,他皺著眉頭,像是要哭了,這個是他的命運。多么形象的一首詩,簡潔但又富有真理。
雨果說過:“當命運遞給我一個酸的檸檬時,讓我們設法把它制造成甜的檸檬汁。”是的,每個人的命運都不相同,在他們剛出生時,就像是擁有了一幅新的畫卷,這畫卷也就是他們的人生路程,至于最后是暗淡無光,還是絢麗多彩,就看他們自我是怎樣涂寫的了。所謂:“是燕雀,是鴻鵠,就在一念之間”。
貝多芬說:“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休想使我屈服”我覺得現代社會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無論你是男是女,是貧窮或富有,是白種人,黃鐘人或黑種人,都有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美國黑人總統(tǒng)候選人,憑著自我的努力和自信,掌握了自我的命運,打破了美國黑人當總統(tǒng)候選人的紀錄,創(chuàng)造了自我的奇跡。過去的社會由于嚴重的種族歧視,黑人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地位卑賤,但此刻,事實證明,只要愿意付出努力,敢于掌握自我的命運,就能成功。
我突然想到了我自我,在我的數學成績頻頻“創(chuàng)造新的紀錄”時,我想到的不是努力去克服它,而是想用我的強科去彌補我不高的數學成績。這種聽天由命的學習態(tài)度是我總分被拉下的主要原因。我開始慶幸我此刻明白了這一點,雖然時光不多了,還剩下一周,但我相信只要我肯去努力,肯去改變現實,就必須會有進步。
冬天的陽光是溫暖的,柔和的,像是逆境中的一絲期望,啟示人們不要放下,前面就是光明……手中的《顧城詩選》被撒滿了陽光,我忍不住再讀了一遍,感謝它在我迷惘時給予我一條通往成功的路。
詩歌里的平陽讀后感(專業(yè)17篇)篇七
最近,我讀了任老師的詩集《詩歌里的平陽》。這本詩集內容很豐富,有寫寄托作者思鄉(xiāng)之情的,有寫平陽地方特色的,還有寫作者內心世界精神活動等等。
我最喜歡的一首詩是《與維新有緣》。第一節(jié)寫陽光明媚的一天,作者來到了維新,心情是那么的喜悅。詩篇中作者同時還提到了高山、街道、小狗。順著路標的指向一路向西,走向了大山的深處。第二節(jié)的是山中山澗的流水、青澀的桃子、藍天白云互映,盛開著的紅石榴花,終于擺脫了潮濕的環(huán)境,長在向陽地,活出美麗。作者感受到維新的特別之美,讓他心曠神怡。
《九月九,在埭頭》也令我印象深刻。詩中第一節(jié)寫南雁蕩山的桂花飄香,在秋陽下顯得燦爛耀眼,白云映襯著孩子們的笑臉。第二節(jié)寫的是作者在埭頭文化禮堂里和老人們共同度過的時光,是那么的輕松與自在,歌贊生活的美好。第三小節(jié)寫的是九月九的酒,撫平了作者深深的皺紋,遠處的稻田,是大地呈現的愛。總讓人感受到作者對埭頭無限的愛和戀。
詩歌里的平陽讀后感(專業(yè)17篇)篇八
陌上的花草也格外的清香。
一抹向晚的夕陽里。
思念的情愫悄悄滋長。
如果說母愛是細膩的。
那么父愛就是深沉的。
每個人對自己的父母。
都有一份獨特的情感。
記得小時候。
我最怕那農忙。
烈日炎炎,汗流浹背。
還得下地割麥,插秧。
父親的眼睛小卻很明亮。
每天天不亮就起床。
一遍又一遍的吆喝。
起床啦,太陽曬屁股啦。
那時還不明白。
為什么總有做不完的事情。
鋤草,修理棉桃,養(yǎng)瓜種菜。
家前屋后也要打掃得干干凈凈。
父親一輩子的光陰。
那么短暫而狹窄。
幾畝農田,幾十只雞鴨。
便是他一生長長的牽掛。
夏天,父親一頂草帽。
一件白汗衫一壺水。
一把鋤頭一袋煙。
每一寸土地都是他的眷念和期盼。
此時的故鄉(xiāng)。
農忙還沒有結束。
那裊裊炊煙里。
父親的脊背已駝不動滄桑。
父親放下了不該放下的一切。
一個人去了遠方。
從此,忘了回家的方向。
故鄉(xiāng)就多了些許疼痛的殤。
詩歌里的平陽讀后感(專業(yè)17篇)篇九
物華天寶熱土一方。
這是詩一般的美麗家園,
這是畫一般的江南水鄉(xiāng)。
這就是和諧幸福的魅力平陽。
平陽,一方神奇的土地,
滄海變桑田,
多少希望在這里播撒,
多少夢想在這里揚帆。
平陽,一座古老的城市,
縱橫四海間,
多少輝煌在這里鑄就,
多少精彩在這里流傳。
平陽自然之美,
是上蒼對人類的恩賜,
真可謂取之不盡,
用之不竭,
她撫慰了多少,
愁苦孤寂的心靈,
啟迪了多少,
壅蔽昏聵的頭腦,
激發(fā)了多少,
超塵絕俗的情懷呵!
親近自然,
諦聽天籟,
觀賞奇山異水,
盡享明月清風,
這也是無數現在人,
內心深處的企望。
大自然隨時以,
博大的胸懷接納我們,
以獨特的方式感召我們,
投身于大自然吧。
……。
千百年來,
淳樸的平陽人民留下了,
豐富的文化遺產,
這些文化遺產就像一個個,
承載著平陽文化的活化石,
那幽長的街道里,
那精彩的表演中,
總有我們,
抹不去的古城記憶!
聞名的順溪古居,
畬鄉(xiāng)的獨特民俗,
則更富地方特色。
數學家蘇步青,
和百歲棋王謝俠遜的故鄉(xiāng),
嬴來了人才輩出,
“中國象棋之鄉(xiāng)”之美譽。
獨特的自然景觀,
豐富的人文景觀,
鑄就了風景,
有無數人為之陶醉。
遠去了的時代,
遠去了的歷史,
遠不去的是家鄉(xiāng)的記憶。
平陽,是我們,
平陽人幸福的家,
濃濃的`鄉(xiāng)音,
讓我們難以忘卻。
平陽是我們平陽人,
美麗的家,
悠悠的鄉(xiāng)情,
使我們難以割舍。
無論世事如何變化,
無論時代如何發(fā)展,
我們都忘不了。
美麗平陽我的家。
得益于山水,
平陽形成了一條,
清悠綿長的母親河,
瑞平塘河。
她讓人們茁壯成長在,
這個水稻地帶,
那稻黃柳綠,
鳥語花香,
年年歲歲受到了,
母親河滋潤與愛撫下,
成長和喜獲豐收。
那勞動的姿態(tài),
是父老鄉(xiāng)親的生存的魅力,
那汗水折射的光芒,
圓潤晶瑩滲透著愛意,
她穿越歲月的時空,
凝結著,
似詩如歌入畫的情景。
當飯香飄飄,
在白瓷碗上,
熱汽騰騰,
歡樂永駐心中。
世上又有什么,
比稻米更香甜呢?
……。
平陽藏天地之瑞氣,
攬山海之形勝。
雁山重重,縱連沃壤千里;
麂島點點,
橫接碧波萬頃。
美麗的山水,
承載著美麗的希望,
那蒼翠的群山,
那悠悠的綠水,
那古樸的民風,
那濃厚的鄉(xiāng)情,
等候著我們去親近。
古老平陽,富庶之鄉(xiāng)。
蓬萊有清淺,滄海成桑田。
三國東吳地,橫陽屯萬船。
郭璞定縣治,西晉始建置。
仙昆峙在前,生聚旺千年。
鳴山為伏虎,雙峰若金牛。
于前分鳳翅,于后疊峨眉。
縣之域,界山瀕海,
潮之江,橫貫全境。
有群山連綿,岙口平野;
有江河縱橫,嶼島星布。
……。
神采平陽,風光之壤。
礁灘景色四時宜,
獨攬東南濱海勝境,
雙江入海,煙墩望古唱晚,
覓野趣而盡漁樂,得山海靈秀。
在審美愉悅中感受,
平陽的文化魅力;
在歡歌笑語中享受,
溫州的生活美好。
今天,幸福的平陽,
將在這里綻放出,
最甜美的笑臉,
和諧的平陽將在這里,
歡唱著最動聽的歌曲。
一曲曲深情的旋律,
在耳畔飄蕩,
我們?yōu)榍旯乓馗璩?/p>
一首首悠揚的歌聲,
在心中升騰,
我們?yōu)轺攘ζ疥柖鸥琛?/p>
詩歌里的平陽讀后感(專業(yè)17篇)篇十
經常在深夜醒來,倚靠著墻角唱歌。
從明天起,做個幸福的人,喂馬,劈柴,周游世界…。
我也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總是不自覺地想起海子的詩。不自覺地想起他那看透世事的眼睛,一直想告訴他,你并不是孤獨的,有很多人和你的心一起,隨著窗外的風一起撫摩被樹拋棄的葉子。我一向是個隨性的人,想到什么,就做什么,從來不會考慮后果。你也是這樣的人吧。
還記得那天嗎?很多人總以為,那個日子,你一定不會忘記,只有我明白,那對你來說,只是一個過渡,你只是要回家了,真正的家。那年的季候特別寒冷,沒有人知道為什么。不知聽誰說過,每一個詩人都是有著重大使命的天使,在人間時,他們會把翅膀縮小,安放在心里。雖然失去了法力,但他們有一件天下無敵的武器—文字。他們把自己的情感詮釋在紙上,他們想用那只纖瘦的手撐起整個世界,但總有一天,他們會明白,有些丑惡的存在,不是一支筆可以化解的。
于是,當他們發(fā)現自己無能為力時,只能展開心中的翅膀,飛向天際,但他們沒有丟棄手中的筆,他們把筆交給了下一批天使。他們只是對孩子笑笑,拍拍他們的肩膀,什么也沒說。
海子,你一定也是天使吧。只有天使,才能看透世間的美麗和丑陋的存在。
你選擇了死,也選擇了希望,因為你已經把自己能留下的都留下了。那些文字,組成了一對五彩的,璀璨的翅膀。
當鋼鐵軋過身體的那一刻,你一定是微笑著的。那時,你腦中浮現了千萬種情景,那個陌生路人對你的微笑,登山時一個陌生人遞給你的水,雨夜里的那把花傘…你想起自己還有許許多多聲謝謝沒說,只是希望他們能看見自己的文字,能感受到字里行間的那份情感。
還記得嗎?你猶豫地徘徊在一段段鐵軌之間,那時,河北省的冬天還沒有結束,空氣中卻已經有了淡淡的桃花味,那是你最喜愛的花呢。除了天際偶爾傳來的飛鳥叫聲,一切都那么寂靜,就像往常一樣。在這個荒無人煙的地方,火車的一聲鳴笛聲,可以回蕩許久,使原本空曠的大地顯得愈加寂寞了。每一聲,都深深地墜入了心臟的最深處,像要把靈魂撕裂。
詩歌里的平陽讀后感(專業(yè)17篇)篇十一
詩歌的文字仿佛是一群跳躍在紙上的靈魂,它們用自己的生命點燃了詩人心中不滅的燈。詩人正是用這些靈動的方塊拼出了自己在歲月的笛聲中飄揚的思想,在迷失的夜空中閃爍著自己的光芒。詩歌是記憶深處的偶然相遇,是茫茫空寂的必然碰撞。是思想激起的漣漪,是夢境幻化的清香,它印記著一瞬間的感受,承載了千古歲月的絕唱。
古往今來,寫詩的人很多,但詩人卻很少。寫詩的人和詩人的區(qū)別在于寫詩的人用詩歌訴說了自己的感受,而詩人卻是用詩歌描繪著自己生命。而徐志摩正是這樣一位用詩句傾訴著生命的詩人,用他的一生追求著“美與愛與自由”。
徐志摩(1897.1.15~1931.11.19),現代詩人、散文家。浙江海寧縣硤石鎮(zhèn)人。名章垿,字志摩,小字幼申。曾經用過的筆名:南湖、云中鶴。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詩人,新月詩社成員。1915年畢業(yè)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讀于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 1918年赴美國學習銀行學。1921年赴英國留學,入倫敦劍橋大學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濟學。在劍橋兩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
近來我讀了一些徐志摩的詩,在這冬天寒素的日子里,優(yōu)美詩句在寒氣中迷漫,就像剛吃了一碗熱乎面,暖和全身。讀他的詩源于對他和三個女人的愛情故事的好奇。起初只是閑來無事隨意翻翻,可讀過兩篇之后感覺他的詩雖然很簡短但意境深遠,耐人尋味。《難得》是給我印象很深的一首。
這首《難得》寫了一雙“寂寞”靈魂深夜對視,互訴孤寂之情。但這不是一團無病呻吟,而是令人感受到的貼近詩人心中的爐火的溫,還有對現實社會冰冷現狀的擔憂。人們常常把詩人和失意怯懦聯系在一起,但我覺得詩句就是詩人手中的利器,在這白紙黑字上刻出了社會的分明;詩句更是入口的良藥,美化了人們的心靈。
通過徐志摩的詩,我感覺到了他心中那份對浪漫的執(zhí)著。“人生本來就是一個奇跡,為什么不讓它飄滿浪漫的雪花”。《雪花的快樂》一詩則將浪漫與情景融為一體。
讀詩并不是去鉆研它的意思,更注重的是它的意境,情到景到意象到既是讀詩的大境界,自己的心情隨著詩歌文字的浮現而波動,感覺自己的思想在窗外的浮云之上隨風飄蕩,來到詩人面前,感受著詩人創(chuàng)作的沖動。詩句結束,合上書,周圍的一切還是原樣,但嘴角一笑,心里已多了份對生命的禮贊。
詩歌里的平陽讀后感(專業(yè)17篇)篇十二
在獄中的人向往外面的世界,在獄外的人牽絆里面的人。
有的人被逼無奈進了監(jiān)獄,而有的人違法作亂進了監(jiān)獄。
監(jiān)獄對有的人是一種枷鎖,而對有的人是一種表演的平臺。
有的人很聰明,而有時候卻很愚蠢,
有的人很壞,而有時候卻很善良,
有的人很美麗,而有時候卻很丑陋,
有的人很嚴厲,而有時候卻很慈愛,
有的人很成功,而有時候卻很失敗,
有的人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有的人為愛的人不顧一切,
有的人追求親情,
有的人崇尚權力,
有的人渴望金錢,
有的人向往愛情,
人在不同中努力尋找著相同,在相同中尋找著不同。
這樣那樣的人演繹著生活的種種,
這樣那樣的事改變著人們的點滴,
我們掙扎著時光的引力,有時候卻無能為力,
我們抗拒著內心的萌動,有時候卻蠢蠢欲動,
柏拉圖說人是沒有羽毛的兩條腿的動物,
歌德說人是借助想象力創(chuàng)造文化的產物,
孔子說:生無所息。
而我說人就是一個導演,
導演著一部一部的戲劇,
或許是悲劇,或許是喜劇,
這樣的你才是一個完整的人。
詩歌里的平陽讀后感(專業(yè)17篇)篇十三
冰心是20世紀中國的一位杰出女作家。她從19“五四”運動開始,投入新文學活動,在這長達八十年的文學生涯中,創(chuàng)作了大量散文、詩歌和小說等作品,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不得不說,冰心的作品真是讓人嘆服叫絕。每詞每句,都用得極其到位,“湖水也翠得凄然”,這“凄然”二字,刻畫出了冰心那無盡的鄉(xiāng)愁,無盡的痛苦。“我慘默無聲,我已拼著鼓勇去領略。正如立近萬丈的懸崖,下臨無際的酸水的海。與其徘徊著驚悸亡魂,不如索性縱身一躍,死心的去感覺那沒頂切膚的心酸的感覺。”“鄉(xiāng)愁麻痹到全身,我掠著頭發(fā),發(fā)上掠到了鄉(xiāng)愁;我捏著指尖,指上捏著了鄉(xiāng)愁。是實實在在的軀殼上感著的苦痛,不是靈魂上浮泛流動的悲哀!”這兩段文字字字之間流露出一種傷感,一種悲哀,一種痛苦。盡管冰心是一個大作家,盡管冰心的文字那么精巧,但她不是大圣人,她也身在異鄉(xiāng),她也要飽受鄉(xiāng)愁的折磨!
長大后,我們也會遠離自己的父母,親人,去獨立生活,只不過提前在冰心的筆中感受到了些辛酸淚。冰心在描寫與父母,姐弟分離時的悲傷,并為有用華麗的詞句,但樸實的語言也著實讓我們體會到了人一生的悲歡離合。
冰心的作品不少是給青少年看的,而我在一次又一次讀了她的作品后也有不同的體會。就把下面的“冰心語絲”送給大家吧:
這如火如荼的愛力,使這疲緩的人生,一步一步地移向光明!
有了我的愛,便是有了一切!
愛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
詩歌里的平陽讀后感(專業(yè)17篇)篇十四
幾多感觸。
幾多心痛。
好想為你撐一把傘。
伴你走在風雨中。
好想生一雙佛祖的手。
來撫慰你身心的楚疼。
這是一個跳躍的精靈。
這是一顆冰純的水晶。
是上蒼嫉妒了她的美麗。
還是達納特斯覬覦了她的晶瑩。
為什么。
為什么。
要擄去這靈動的生命。
為什么。
為什么。
要融化這水晶般的冰。
我要借宙斯之手。
擒來丘比特給你以愛情。
我要邀來女媧娘娘。
續(xù)你以生命。
竊盤古的神斧。
為你劈一片蔚藍的天空。
我愿傾我滿腔熾熱。
換你生命的靈動。
-----請堅信,世上還是好人多。有生命才有一切,無論愛情還是友情,要的都是一份真情,在乎的也不是結果,而是它的'過程,這樣的人生才無悔;情是毋須回報的,祈求回報的情那就不叫真情了,坦然的面對,淡定的看待一切,才會彰顯你生命的靈動。
詩歌里的平陽讀后感(專業(yè)17篇)篇十五
北宋,不僅弘揚了一種嶄新的詞文化,還孕育了一位偉大的詞人——蘇東坡。
蘇東坡一生坎坷,屢遭小人陷害,特別是當他被貶黃州時,他卻并沒有自甘沉淪,仍以一種樂觀、豁達的心境乘船出游,醉心于山水之間。雖然被貶,但“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的愛國之志依然在心中蕩漾。他的豪放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矗立在宋河之畔。
婉約。
正是戰(zhàn)亂的年代,又一位偉大的詞人——李清照,誕生了。她既是不幸的,又是幸運的。上天賜她一顆冰清玉潔的心,讓她以美的心境去看待世界。
無論是“才下眉頭,又上心頭”,還是“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都是一種美的感嘆,竟是如此婉約。終于,她化作一道婉約的風景,佇立在戰(zhàn)亂之河的'兩岸,供后人仰望。
古往今來,無數的文人墨客,用他們的墨筆勾勒出一道道風景線,靜靜地,默默地守護在中華民族歷史長河的兩旁。
無論何時,我們都應以現代人的身份與態(tài)度去仰望著這古老的風景。在仰望他們的同時,我們會發(fā)現其中的真、善、美,并為之感動。
仰望歷史,感受中華文化吧,讓風景永留心中!
詩歌里的平陽讀后感(專業(yè)17篇)篇十六
今天,任老師送我了一本書,叫《詩歌里的平陽》,我一看封面就很喜歡,封面色彩豐富,用了我喜歡的油畫形式。在任老師的筆下寫出了許多的美景,《鳳湖公園賞桂》就在老師筆下栩栩如生。
在《鳳湖公園賞桂》這首詩里,讓我重新認識了鳳湖公園,我仿佛看到了一只白鷺在飛來飛去。金桂銀桂吐露出對生活的全部熱愛,各色小蟲聞香而來。
這首詩寫到“在美好的桂花樹下,看見一粒粒花瓣飄落下來,在草叢上逗留超過所有的露珠,制造出一場無聲的浪漫。”任老師撿起一粒粒飄落在地上的花瓣,連同她的笑臉,也連同她帶來的深秋和問候。
《鳳湖公園賞桂》這首詩只要看到題目,它就會吸引著我們去閱讀。這本書讓我學到了:要細心觀察,留意身邊的小事,這樣也可以寫出優(yōu)美的詩歌。
詩歌里的平陽讀后感(專業(yè)17篇)篇十七
《聽聽那冷雨》是我國著名詩人余光中的一篇散文,僅這名字就讓人喜歡,引得人忍不住也想要寫點什么。一個人靜靜地坐著,聽窗外那淅淅瀝瀝的雨聲,心里該涌起多少回憶和感慨。
讀過此文的人,一定能感到一種惋惜之情。文章中的古屋聽雨,多么的詩意,讓人感到一絲絲愜意,我想也只有詩人余光中才能寫出這樣的文章吧。聽雨的纖細,手拂著無數黑鍵和灰鍵,把晌午奏成黃昏,聽那點點滴滴,忐忐忑忑,綿綿瀟瀟。“一陣冷雨,把冬落成了春,把夏又拂成了秋。而如今之臺灣,雨點卻只能溶在水泥里,雨已成了沒有音韻的樂音,瓦的歌唱已成絕響:雨來時,已不再,叢葉嘈嘈切切,不再閃動那濕濕的綠光,鳥聲減了,蛙聲沉了,蟲吟沒了。只是嘆息,只是后悔,千片萬片的瓦響已成了腦海中的一隅思念和回憶。這世間已再沒有“少年聽雨,紅燭成昏;中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白頭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了。”多么美的.筆調啊!是一種懷舊,是一種思念,是一種對祖國、大陸、家鄉(xiāng)的思念。一位老人對大陸統(tǒng)一的期盼!
聽聽那冷雨,聽聽詩人余光中對家鄉(xiāng)的懷念之情吧!
今天,爸爸推薦我讀了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的一首詩歌——《寫給未來的你》,這是一首現代詩,與其說這是一首詩歌,不如說是一位家長寫給自己孩子的一封詩歌體的家書。詩歌娓娓道來,親切、平實,嚴肅又不失溫情和期盼。
它教育我們怎么做人。做人要有純正的品格,高尚的情趣,遠大的理想,要拒絕虛榮的誘惑,學會與他人不同,要懂得珍惜感情,要愛自己和愛他人,要懂自己和懂他人,每天至少要拿出兩個小時來讀書,這樣才能豐富自己的眼界,要戰(zhàn)勝自己,要超過自己所能達到的境界。
它教給我們怎么上進。不要為自己的外表所擔憂,不要為自己的蠅頭小利放棄自己的理想,不要為某種潮流改變自己的信念,不要攻擊自己做不到的事,不要向世俗低頭妥協,不要老是想著別人應該為你做些什么,不要把自己置于大眾的天平上,不要打斷別人的談話,不要嬌、驕二氣十足于身。
毛澤東主席從小就樹立遠大理想,要把中國人民從水深火熱之中挽救出來,讓他們過上平等、自由、公正的生活;周恩來總理從小就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并為此奮斗終生;孔老夫子從小就想成為一名教育家,教育人們要知書達禮,仁義至信;我也想當一名科學家,通過努力學習,掌握知識,研發(fā)和創(chuàng)造出新能源,減少污染,造福社會。
理想和信念恰似走向成功的雙腿,缺一不可。那些偉人,那些名人,那些成功人士都是依靠堅不可摧的信念來成就大事業(yè)的,所以我們要按照余光中先生詩歌里所說的:從小到大要有遠大理想,做一個真實、平和、勤奮、努力,對社會有貢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