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是指一種讀書、實踐后所寫的感受性文字。那么心得體會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心得體會吧,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參觀畫展心得體會200字篇一
這次展出的都是大幅的國畫,畫作中透出一種寧靜的美,回歸大自然的美。景物中有自然風光,有農家樂,有花鳥……剛進入畫展就給人一種既輕松又厚重的感覺,馬碩山教授的畫運用了樸素、簡潔的民族文化意象,融入了現代構成的理念,用筆勁健有力、含蒼帶潤,墨韻平和淳厚,欲露還藏。以清幽古雅的品性,傳遞出一股濃郁純正的文化氣息和盎然的古意情懷。印象比較深刻的是我們九三學社社員楊文彬(菏澤市博物館館長)的`畫,展出的十余幅作品大氣恢弘,顏色艷麗,無論從風格還是意境上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感覺一幅作品是否引起觀者的矚目,除了畫者的繪畫藝術水平外,也與觀者的審美情趣和內心體驗分不開。觀者的感受和畫家的旨趣.可以不盡相同,仁智之見,或可互補;二者若能一致,倒是應了一句古語:“會心處,不必在遠”。
總之,非常感謝博物館和九三學社給了我這么好的機會能體驗到這么美妙的畫展,也希望有更多的機會能加入到其中體驗不同的樂趣,更多更深地領會藝術的魅力。
參觀畫展心得體會200字篇二
大林美術館一共有4層。1層是服務臺,2層和3層是展廳,4層是研究室。展廳入口處有二維碼,用手機掃一掃就可以下載專用應用,利用應用里的語音解說(韓語、英語)。每層展廳都設有休息區,從休息區可以望到精致的庭園。1層設有服務臺和紀念品店,紀念品店里還銷售過去展出過的作品。2層、3層展廳里的白色墻體和木制地板,給人一種簡單又溫暖的感覺。展廳不同的大小和高度配合著展品,演繹出不同的氛圍。采訪當時正在舉辦為紀念北歐風家居設計誕生100周年而進行的椅子展覽。4層里有可容納120多人的研究室和陽臺。站在陽臺上,美麗的自然風景映入眼簾,有時陽臺也會成為一個特殊的展廳。從大林美術館出來后向左往里走就可以看到“d lounge”。在寬敞的“d lounge”里有時會舉辦音樂會、研究會、dj派對等。平時這里更像一個咖啡廳,以低廉的價格提供咖啡或果汁等。美術館作品銷售區也在這里。大林美術館位于景福宮西側安靜的住宅區內,這個區域被稱為西村,有很多咖啡廳、畫廊和韓屋胡同,氛圍非常不錯。逛完獨特的大林美術館,可以到西村一帶散散步。這是一個陶冶情操和放松心情的絕佳去處。
特麗愛3d美術館被稱為年輕人玩樂天堂的弘大。自開館以來,在旅游界和美術界掀起一股韓流熱潮,除首爾以外,相繼在釜山和濟州島 開出分館。trickeye源于法語詞匯 trompel'oeil,是"錯視畫法"的意思。美術館內陳列的作品利用錯視技術將 二維的圖畫呈現出三維的效果,每幅畫都栩栩如生。trickeye 特麗愛3d 美術館不僅呈現出超酷的視覺效果, 大家還可在畫前擺出有趣的 pose,拍出的照片會有種進入畫中的感覺,留下有趣的回憶。
而當我站在那金碧輝煌的樓宇前,身心上的困乏卻出乎意料地被一種妙不可言的崇敬代替。我想,那是由于它黃色琉璃瓦大屋頂下散發的無窮吸引力吧!氣勢恢宏而不失典雅風情,獨特的文化底蘊造就了它在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藝術地位。入特麗愛雪之城前,一定要記得多加一件衣服,以防止因開心拍照忘記御寒而感冒哦。主題多樣、風格搞怪的展示主館trickeye 特麗愛 3d 美術館的展示主館中展示的作品主題豐富,有將名畫以搞笑方式重新演繹的,也有將生活中的場景巧妙地呈現出來的,可以為顧客提供體驗韓國傳統文化的繪畫更是美術館的一大特色。
【狂歡街】本次美術館翻新的核心之作就是將華麗的嘉年華慶典和游戲項目搬到室內,成為了這“狂歡街”。華麗變身的蒙娜麗莎、梵高、達利、戴著珍珠耳環的少女等名畫中的主人公們身穿慶典服飾,讓這里一年 365天都充溢著濃濃的節日氛圍。【水上樂園】童年時期曾幻想過的深海探險將呈現在您眼前。你不僅可以變身成為優雅美麗的人魚公主,還可以爬上恐怖的巨龍背上體驗海中冒險。在匯集了水中芭蕾、跳水等以水上表演為主題的展示區里可以試著舉起
雙臂擺出大秀肌肉的 pose,也可以站在跳水臺邊緣擺出膽戰心驚的表情。可以盡情發揮您的想象力,秀出與眾不同的絕妙演出。在這里,讓你的夢想照進現實吧!乘坐蒙娜麗莎酒桶船漫游于馬奈的阿讓特伊江,不知不自覺中就被會眨眼的蒙娜麗莎拍下了自拍照。坐在鋼琴旁,優雅地擺著姿勢,突然優美的鋼琴曲流淌出來,仿佛真的是自己彈奏的一般。最讓人欣喜的是,“街頭爭霸”經典街機游戲也被搬到特麗愛了。【立體繪畫】特麗愛展示主館內有很多能以假亂真的立體繪畫。只要擺出與所畫事物有交流的姿勢,照出來的相片就會栩栩如生,讓看照片的人大呼上當。【錯覺空間】進入錯覺空間,讓不可能成為可能!在這里,懸在屋頂是一件輕而易舉就能做到的事。是想成為巨人還是瞬間變為小矮人,也只是取決于你所站的位置,好奇的話就行動起來吧。【魔法鏡子藝術】這是運用鏡子來讓人產生錯覺的表現手法。在“鏡子迷宮”里,每個通道都亦真亦假,要小心摸索才能走出迷宮。而另外一個場面里,你會看到只有腦袋沒有身子的"恐怖"畫面。trickeye 特麗愛雪之城(icemuseum) trickeye 特麗愛雪之城是 trickeye 特麗愛 3d 美術館自主企劃并運營的冰雕體驗美術館
在特麗愛 3d 美術館里還有各種便利的配套設施,游客們既可以坐在休息區一邊喝咖啡一邊休息,也可以在韓服化妝攝影區體驗具有韓國特色的韓服攝影哦!就像每個人所愛的繪畫風格不同一樣,每個美術館不是都能讓來訪的人沉浸其中。但特麗愛 3d 美術館適合所有人來這里體驗一番,只因生活不可缺幽默,而幽默又是如此難尋。
位于首爾藝術中心左側的美術館,曾在調查中被評選為最想去的美術館。收藏品有上千余件,其中包括視頻藝術之父白南準、韓國抽象雙杰金煥基和李禹煥、當代極簡藝術畫家樸棲甫等藝術家的代表作品。也常常策劃突破性的主題活動,展覽主要展現了目前在首爾自主形成的藝術舞臺與他們的創作活動。象征著現代美術中心的藝術舞臺、新近流行的小型設計工作室及臨時性藝術團體等15個小組、70余位藝術家,在這里展現了既年輕又有實驗性活動的多樣性與個別性。
我想,正是這些激起了我對藝術之路充滿向往,期望著不遠的一天可以有一個十分空閑的時間讓我再次踏入這座藝術的殿堂,好好欣賞一下館中的每一幅作品,努力看透每一幅作品背后的精神所在。
參觀畫展心得體會200字篇三
中國科技館游記 今天學校組織我們去科技館參觀,我一大早就來到了學校,興奮極了,我心想:聽說科技館建了一個比以前更大的新展覽館,還添了許多新科技設施,有的還可以親自動手操作,這真是太有意思了,這一次我一定要好好參觀一下。我們來到科技館,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新展覽館前,老師一宣布解散,我們就叫著喊著往里沖去。
我沒有盲目地參觀,而是先看了看游覽簡介,了解了各層都有什么,再去參觀。
首先,我參觀一層。
一層主要有機械、材料交通能源和航空航天技術四大展區。
我們在一層知道了納納米技術和排列原子是怎么回事。
接著,我來到二層。
二層有現代通信技術、虛擬人現實、顯示技術、微電子技術、傳感器、電子與計算機應用技術。
后來,我到了三層。
三層可算是最有趣的一層了。
我對三層很感興趣,因為三層有環境、生命、高壓放電,聲、光、電磁學、腦科學與數學幾大展區,這跟我們課本上講的知識有些相似,所以我對它們很感興趣。
其中有一個展覽項目叫“窺視無窮”。
我覺得它很好。
它屬光學現象。
從鏡中可以看到無窮無盡的重復影像,我用手輕輕轉動鏡框,發現所有影像的位置隨之變化,我不明白這是怎么回事,就問在一邊參觀的科學老師。
科學老師告訴我:“這是一塊由兩塊平面鏡組成的反射成像的光學系統。
前面是一塊半透半反鏡,后面是一塊全反光鏡,兩塊鏡子處于平行位置時,具有多次反射成像的特點,如在它們中間放一物體,就可以反射出許許多多的影像,當轉動鏡框改變兩鏡的夾角時,由于光的入射角發生變化,故反射出的影像的位置也隨之變化。
”聽了科學老師的解釋,我一下子明白了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
我為自己有明白了一個物理現象而高興。
我接著往前走,看見一塊牌子上寫著“傾斜小屋”四個字。
我的好奇感引我往那兒走去,見一個個從里面出來的人都東倒西歪,暈頭轉向的。
我納悶了:不久是一個斜的小屋子嗎,至于變成這樣嗎?我懷著不屑一顧的心情走了進去,誰知剛進去,我就撞在了一面墻上,把我撞得眼冒金星,好一會兒才緩過來。
仔細一看,發現這房子很不同尋常,一邊高,一邊低,我正是撞在了低的那邊。
我小心翼翼地往前走,但身子總是不由自主地往低的那邊倒,每走一步都很困難。
我想:這里應該有介紹這小屋的牌子。
于是我慢慢地靠在墻上,往四周看了看。
果然,一塊介紹牌掛在對面的墻上,我使勁沖了上去,抓住一道欄桿,快速地看著說明。
但是還沒看見幾個字,我手一松,又摔到了低的那面墻上。
這時,我看見對面還有一個球停在一圈特定軌道的一頭,而且還停在高的那頭,我奇怪了:莫非那頭有磁鐵不成?我再一次沖了上去,很快看完了說明,終于明白了:這圈軌道相對于平地的傾斜方向與小屋的傾斜放向正相反,所以我們看球停在高的那頭,實際上是一種視覺錯誤。
最后,我們看了四層的中國古代科技成就展后,就踏上了歸途。
坐在回來的車上,我想:今天去科技館,我了解了許多科學知識,過去我覺得不可能有的東西,并且許多人都認為不可能實現的事,現在都實現了,可見現在科學技術多么發達。
我現在雖然還只是一名中學生,只能參觀別人發明的東西,但我一定好好學習,將來自己發明出更加先進的高科技產品,造福于社會
參觀畫展心得體會200字篇四
我自幼愛畫,對各畫種均有所了解,特別是對中國山水畫情有獨鐘。前段時間,有緣偶遇一幅作品:悠悠流云,飄逸間含著深沉:巍巍峰巒,蒼茫里藏著秀潤;流泉飛瀑,如聞其聲;村落叢林,掩映成趣。細品之,筆觸老辣,水墨酣暢,氣象恢宏,真是令我心生向往,并牢牢記住了這位叫“來支鋼”的畫家。得知來先生將在深圳舉辦畫展,我立刻從西安前往深圳美術館觀看《來支鋼水墨藝術大展》。一幅幅水墨山水畫把展廳變成了一個黑白兩色的純凈世界,瞬間讓人體會了莊子所說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仔細欣賞這些作品,或懸崖古松蒼莽,或山村野徑閑適,或古鎮純樸風韻。那群峰競秀之磅礴令人激動,那云疊霧障之悠遠引你遐想,即便是一棵枝丫橫陳的古樹也顯非凡韻致。雖是中國水墨畫,自然景物的立體感、質量感和空間感都處理得很完美,畫家的非凡功力——造型使我嘆服。
走出前廳,轉入中廳,迎面墻上一幅《峽道》、側面一幅《藝道》將我震撼。徜徉在巨型山水長卷前,感受云海翻涌,山水撲面,和鳴聲聲。又有村落梨花,人間生靈。畫家筆下的山水奇觀多么像一首雄渾激越的交響曲,起伏跌宕,讓人沉醉其間。仿佛在旅途中,置身于美麗的大自然,正應了古人評畫的那句“畫中境界可居可游”!我想這應是畫家來支鋼的第二個非凡本領——造境。
有型有境的畫我亦見過不少,但打動人的卻不多,我覺得來支鋼的畫真正動人的地方是“有情”。情是什么?情是大山大水的表情,是畫家筆下的山水之境,仿佛山水也是有喜怒哀樂的。如他的作品《崛起》,那是一種吶喊,一種激情;而《涓涓涌泉》中,則是一種欣慰與歡暢。這種蘊含在水墨間的情感,才是作品真正的靈魂。我覺得這是一個畫家最難達到的高度——造情。
來支鋼作品的最重要的技法是積墨,這是中國傳統技法,上可追溯到北宋郭熙,后有清初的龔賢,繼而黃賓虹發掘了這一技法,李可染又將其推動發展。來支鋼是李可染大師的第二代傳人,既從師長處傳承技法吸取養分,又有個人心得加以創新,其積墨通透靈氣,毫無板結之象,可以說對積墨技法的掌握和運用已達爐火純青的地步。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來支鋼先生12歲開始學習畫畫,日復一日,從師練習。他每一幅作品背后都有著我們無法想象的辛苦,我們所看到的《藝道》耗時八月余才完成,一絲一縷,一點一畫,墨干了又積,幾十遍后才終于成就這雷霆萬鈞之力,排山倒海之勢。細賞作品,可覺其力透紙背,千筆萬筆,筆筆無敷衍懈怠,無絲毫輕浮油滑。想起來支鋼先生在不同場合講過的一句話:“作積墨來不得半點偷懶,人家出游,我在畫畫;人家吃飯,我在畫畫;人家睡覺,我還在畫畫;我就是在夢里,還在想著明天的畫該怎么畫。”天道酬勤,來支鋼終于成就了今天的自己,成為繼承與發揚中國水墨藝術文化的新一代畫家。
人如其畫,畫如其人。我忽然感悟到,他的積墨初看是一種功夫,其實是一種鍥而不舍、追求卓越的精神,也正是這種精神才成就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