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是以生動的語言、貼近的觀點和精彩的結構展現了作者扎實的思維和獨特的見解,讓人讀后贊嘆不已。想要寫出一篇優秀的作文,不妨參考一些優秀作文的范文,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一些。
敦煌莫高窟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匯總20篇)篇一
莫高窟是甘肅的一個景點。那兒風景優美,有很多名勝古跡,是個迷人的地方。
莫高窟為什么這么惹人喜愛?因為那兒的壁畫、佛像和洞口都很奇特。
先說那兒的壁畫。那兒的壁畫只能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世界聞名”。一幅幅精美的壁畫栩栩如生地擺在我們面前。畫中的人有的聊天,有的騎馬,有的吃東西,還有的放紙鳶,好像真的一樣!
再說那兒的佛像,真是千姿百態,各種各樣。有的懶洋洋地躺在“床上”,好像睡著了一樣;有的蹲坐在一個大石頭上,好像在念經;還有的佛像一絲不茍地站在那兒,好像在守衛著老百姓的平安。嘿,真有趣!
還有一個不可缺少的東西——洞口。莫高窟的洞口很特別,高的矮的、大的小的都有。洞口還很精美,上面刻著龍、蛇、蜥蜴等爬行動物,簡直是鬼斧神工!
你看,這兒是多么迷人,多么美麗。我相信,經過人們世世代代的保護,以后的莫高窟一定會更加迷人,它的'美一定會流傳下去!
敦煌莫高窟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匯總20篇)篇二
敦煌莫高窟是祖國西北的一副雄渾壯美的畫卷。他坐落于敦煌城東南25公里的鳴沙山東麓的崖壁之上,前臨宕泉,東側還有祁連山之脈三危山。
敦煌莫高窟現保存著許多珍寶。他現存洞窟735個,各個朝代的壁畫和彩塑的洞窟492個,彩塑共有2400多身。其中分為支提窟、殿堂窟、覆斗頂形窟、大像窟等。北區的234個金碧輝煌的洞窟,還是僧侶修行、居住、飲食的場所呢。洞窟的闡述內容分為佛、菩薩、弟子、天王、力士等,第96、130尊大佛是木骨泥塑,第148、158兩大臥佛為石胎泥塑。洞窟中佛像居中間,兩側侍立弟子、菩薩、天王、力士,少則三身,多則十一身。其中第96窟的彌勒坐佛為最高,約36。5米。
敦煌莫高窟保存完整的大大小小的洞穴超過700多個。這里保存著較多的木質結構的資料,彩繪和壁畫的風格也各不相同,應該是出自不同畫家總結當時的歷史背景進行創作的。莫高窟距離今天已經有1000多年的歷史了,經歷了多個朝代和歷史時期的洗禮和建造。因為這里有太多和文化相關的藝術瑰寶,每年會吸引大量的游客到這里旅游,而且成為了我國的重點保護單位,也是佛教圣地。在這里還有眾多的礦產資源,有著非常高的價值。在石窟內部還有很多泥塑和各種各樣的神佛人物,這些雕塑看起來非常逼真,就算放到現在也具有非常高的工藝,而且他們神態各異,做工也非常細膩,對稱得上是藝術文化的瑰寶了。
這就是中國文化遺產之一的敦煌莫高窟了,其中那些雄偉瑰麗的彩塑與那些精妙絕倫的壁畫,正等著你去參觀呢!
敦煌莫高窟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匯總20篇)篇三
莫高窟,又叫千佛洞,它正躺在鳴沙山的懷抱中,它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藝術庫。
莫高窟的洞窟大大小小分部在聳立的斷崖絕壁上,上下排列1至4層不等,最大的洞窟大得像廣場,有兩百多平方米,最小的洞窟比我的小床還小,一平方米都不到。
莫高窟有一千多個洞窟,里面都塑造了數不勝數的佛教,各個都神各態異,生動形象,有一尊長達十幾米的佛像,身材高大,神態威嚴,讓人有種敬畏的感覺。看著這一尊尊栩栩如生的佛像,讓來觀看的游客們不由自主地嘖嘖贊嘆。
洞窟里不僅有惟妙惟肖的佛像,還有金碧輝煌的壁畫。這些壁畫十分精美,讓來觀賞的人們沉醉在其中。這些壁畫中有許多的壁畫是隋唐時期畫的,占了洞中壁畫的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七十,可見我們中華的勞動人民的技術十分高超。唯一的缺點就是這些壁畫正不斷遭受到空氣粉塵和二氧化碳的侵襲,原有的色彩正在逐漸退化。
對于莫高窟的開鑿,還有一個小故事呢!據說莫高窟的開鑿源于一位名叫樂尊的人,公元336年,樂尊來到了鳴沙山,心有所悟,便在崖壁上鑿下了第一個石窟,之后樂尊做什么事都是一帆風順。此后,許多絲綢之路上的商人為了祈求前路的順利,生意的發達,紛紛在此開鑿石窟。久而久之,石窟越來越多,就形成了現在的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匯總20篇)篇四
莫高窟位于河西走廊敦煌,具體在鳴沙山上腰上,對于世界文化有著非同凡響的影響。
傳說公元366年,一位號樂尊的和尚云游至此,見這鳴沙山金光萬丈,形狀似佛,便胸中激蕩,在山腰的石壁上鑿下了第一個石窟,此后絲綢之路的商人們為了祈求美好前程,也紛紛至此許愿開鑿石窟,并請工匠作畫,一直延續了1000多年,最終形成了如今這般規模的敦煌莫高窟。
現在的莫高窟里有400多個石窟,壁畫總面積為45,000平方米,如果鋪成一條直線,足有25公里長。
壁畫基本上都是衣帶飄飄的仙女飛在空中,身邊是一朵朵祥云,手上抱著琵琶或笛子正在演奏,似乎十分無憂無慮,或是眾多大佛正在念經或是吹樂器,給人一種莊重肅穆的感覺。在壁畫前站久了,就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那些悅耳動聽的佛樂,似乎就在耳邊回響。
莫高窟是全世界最大的文化長廊,為我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留下了一筆珍貴的財產。敦煌壁畫對佛教的包容是少有的,從側面表現了不同時期的藝術風格和傳承過程。莫高窟以數量浩繁、技藝卓越的壁畫藝術向世人們展示了千年的歷史,給人一種美的享受,讓人為之震撼。它歷經滄桑,幾度盛衰,作為后代不僅要更加珍惜,而且還要盡力去保護。
莫高窟的壁畫藝術,是世界的珍寶,是老祖先的智慧結晶。
敦煌莫高窟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匯總20篇)篇五
是哪兒的彩塑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是哪兒的洞窟神奇美麗、雄偉壯觀?是哪兒的壁畫美不勝收、琳瑯滿目?又是哪兒猶如巨大的寶庫,成為我們認究、研究美術奧秘的知識源泉?究竟是哪兒如此美麗壯觀呢?那兒就是神奇而又美麗的千佛洞――莫高窟。
這神奇的洞窟仿佛一顆璀璨的夜明珠,鑲嵌在我國的甘肅省。游覽在莫高窟中,就猶如漫游在仙境中,在我的眼前,簡直是仙女下凡。那栩栩如生的壁畫有45000多平方米,每一平方米都是精心繪制的,仿佛身臨其境。那神采飛揚的彩塑,有2415尊,每一尊都是那么逼真,活像真人。那宏大美麗的洞窟足足700多個,個個都讓人不由得眼前一亮,令人贊嘆不已。
這莫高窟啊,可是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呢!它歷史悠久,古色古香,反映了上千年美術的發展、演變,相當于一個美術博物館。
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宣昭帝時間,它乘著歷史的小船,乘風破浪,歷經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國、西夏、元朝等朝代。伴隨著絲綢之路的繁榮,莫高窟越來越興盛,直至北宋、元代逐漸衰落,后清初雖被重修,但清末又再次蕭條。他像一個孩子,健康成長,卻又飽受挫折,到了近代才被國家保護,被人民群眾關注,再次露出微笑。
聽說壁畫中還有故事呢!其中一個故事是這樣的:傳說佛的前世是生活在恒河旁的一只九色鹿王。一次,九色鹿救了一個溺水者,只請他保密,溺水者答應了。后來王妃夢見九色鹿,想要得到它,國王只得下重榜懸賞。溺水者忘恩負義,說出了秘密。國王捉了九色鹿,聽了他們的故事,很感動,放了九色鹿。最后溺水者人人厭惡,王妃悲憤而亡。
這千佛洞莫高窟啊!這歷史文化的寶庫啊!值得我們了解、探索!
敦煌莫高窟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匯總20篇)篇六
暑假我去甘肅的敦煌莫高窟旅行,使我了解到她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下面讓我給大家講講聞名而又神秘的莫高石窟吧。
敦煌石窟一共有四百九十二個洞窟,有四百七十九個洞窟有壁畫和佛像。
我進去后,首先咉入眼簾的是一尊佛像,講解員姐姐說那些佛像身上的顏色是用礦石壓碎后做成的,那時候的礦石特別昂貴,從顏色可以看出唐朝再給佛像壁畫涂色方面花了很多金錢,從顯示出唐朝的富足。
敦煌最具有特色的就是飛天,在壁畫可以看到它們龐大身影。我最喜歡的是背弾琵琶,她們的身體婀娜多姿,讓人賞心悅目。
壁畫色彩斑斕,絢麗無比,畫面上有飛天,背彈琵琶,佛,山,水,花,草,樹等等,再看看天花板,形狀大小各不相同,最引人注目是畫在漏斗形狀上的荷花,它們的花瓣一層包繞著一層,有一種獨特的立體感,仿佛天上有一朵美麗的荷花獨自綻放。
其中有一個壁畫講的是一個有關小王子的故事,他和他的哥哥們上山游玩,他看到山腳下有一只母虎帶著饑餓的小老虎在尋找食物,這時,小王子縱身跳下懸崖,讓饑餓的老虎來食他的身體,這位“小王子”就是傳說中的佛的起源人。
這次敦煌莫窟之旅,讓我了解許多佛教的文化,也讓我親眼看到了古代的偉大成就。
敦煌莫高窟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匯總20篇)篇七
莫高窟是我國的一顆明珠,去年我領略了它的風采。那天,莫高窟給我留下了一道不可磨滅的印象。
莫高窟,又稱千佛洞,坐落于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了巨大的規模,有洞窟735個,壁畫4.9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
一到莫高窟前,就看到一個個蜂窩似的洞窟排列在高低不平的山壁上,讓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文化氣息。近了,更近了,終于,我們到了第一個洞窟,剛一進去,我便情不自禁的說了一句:“哇,太壯觀了!”其他的游客也贊嘆不已。
看到那一座座活靈活現的佛像雕刻,我仿佛真的聽到了群佛念經的聲音。
游完莫高窟,我明白了什么叫藝術,知道了什么是藝術,這里的每一件工藝品,每一座佛像,每一幅壁畫都是我國古代人民智慧與勞動的結晶,我們一定要好好保存,讓這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永世長存!
敦煌莫高窟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匯總20篇)篇八
見過長城的壯麗,看過西湖的婀娜多姿,領略過北京故宮的宏偉,贊過頤和園的風景如美……但令我印象最深的,恐怕還是這美麗的敦煌莫高窟。下面,我就帶你走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肅省敦煌市的佛教石窟遺址,前面是一條名叫宕泉河的河流,面向著東方,南北長1680米,高50米。光看這兩個數字就能看得出來敦煌莫高窟有多么大,多么雄偉壯觀。從外面,我仿佛看到了一位威嚴的老者看著美麗的祖國進步發展。莫高窟里面有735個洞窟,它們分布得高低錯落,鱗次櫛比,當然,洞窟中,富麗多彩石窟壁畫肯定少不了了,壁畫一共有45萬平方米,里面有各種各樣的佛經故事,山川景物,亭臺樓閣等建筑畫,山水畫,花卉圖案,飛天佛像以及當時的人民進行生產的各種場面等。
說道敦煌壁畫,就不得不提飛天,飛天壁畫可是敦煌藝術的標志。壁畫上飛天,有的在吹簫奏樂,有的在翩翩起舞,還有的在抱著琵琶,輕輕撥動銀弦……莫高窟的492個洞窟,幾乎窟窟都畫有飛天,可見古人對飛天有多么癡迷。
你知道嗎?在第16窟的甬道北壁,還有一個窟,就是藏經閣,這個密室是道士王圓?在清理積沙的時候偶然間發現的。但是,令中國人痛心的是,1905年到1915年這10年期間,有英國人、法國人、日本人、俄國人等紛至沓來。它們從道士手中騙購了文獻資料近四萬件。
現在,面對著眼前的敦煌莫高窟,我又自豪,又憤怒。自豪是中國有這么一座偉大的建筑,我為祖國驕傲。憤怒的是別的國家拿走了那么多珍貴的中國珍寶。身為新時代的中國少年,我們要勿忘國恥,振興中華。宏偉壯觀的敦煌莫高窟,是藝術的寶庫,是中華兒女的驕傲。
敦煌莫高窟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匯總20篇)篇九
指尖,是那粗糙不平的墻面,粒粒來自于各個品種的小石頭,鑲嵌在上面,看似有些臟,但觸摸后,卻不帶一點塵土。我實在難以想象,古代的人民究竟是怎么用一釘一錘,這樣簡陋的工具,在這樣堅硬的石墻上,鑿出一個個大小不一的石洞,創造出一個個古代的絢爛文明。
隨著“啪嗒”一聲的開鎖聲,戶外燦爛的陽光,開始照進了石窟洞里,原本的昏暗,瞬間明亮了起來。低頭向里走去,空氣突然變得陰冷,低沉,仿佛能聞到一股淡淡的腐朽味,那是時間的味道。
抬起頭時,眼睛因驚艷變得有些放大,雖然事先有在電影上看到過,但當人真真切切地站在那里時,帶來的震撼感是完全不一樣的。圓頂式或尖頂式的建筑結構框架,給予了壁畫和塑像的充分空間,每一個石窟洞里無一不外都是釋迦摩尼像,旁邊還站著他的弟子或幾個菩薩,但只要稍微留心看,你就會發現,每一個都是不一樣的,隨著雕塑者的朝代時代不同,那些佛像也因此而變化,如唐代,菩薩的小腹微隆,體現了唐代以胖為美的審美,而其他朝代又各有各的特色。墻壁上,畫著千佛像和飛天,每一個石窟的單個大小都不一樣,但都上色精美,勾勒精致。
每一個石窟藝術,經過時間的推移,都有些損耗,后代又為了保護,對其進行覆蓋上色,聽到、看到這里,我突然明白了其實并無多少科學理論支持的佛教文化,為何能在國內傳播開來,它是人民的心靈寄托,當戰爭帶給他們慌亂貧苦,當暴君帶給他們殘酷虐待,只有佛教給予了他們心靈的慰藉,讓他們行善以祈求下輩子的好運。
古代人民天才卻又可悲的命運。
敦煌莫高窟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匯總20篇)篇十
莫高窟是偉大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產,位于甘肅敦煌。它建于十六國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到現在已經大約過了1700年。經過近20年的風沙,窟內的塑像壁畫早已看不清原來的相貌。
在這個承載了千年歷史石窟群中,“九層樓”是敦煌石窟的標志性建筑,因其共有九層而得名。一尊高約35。5米的大佛兩腿自然下垂,目光下視,給人以高大威嚴的感覺。據敦煌遺書《莫高窟記》:“延載二年(公元695年),禪師靈隱共居士陰祖等造北大像,高一百四十尺。”它住在那高大的九層塔中,發髻漫卷,悠然自得。右手上揚,意思是拔除眾生的痛苦;左手平伸,意思是滿足眾生的愿望。眉間一點朱砂痣,眼眸平和,灰色的皮膚用金粉包裹盡顯雍容華貴。衣服垂直下落,線條分明,層層布料的曲線雖僵硬卻逼真,佛祖包容世間萬物的心境頓時呈現在古老的線條中。大佛體形飽滿圓潤,氣度莊重神圣,根據大乘佛經描述,彌勒成佛后,將帶來一個極為祥和、富裕的美妙世界。
蕓蕓眾生自窟底抬頭仰望,在崇高莊嚴的宗教氛圍中,更覺佛的至高無上和無盡含藏。
第257窟中,忠誠的護衛守護著佛像。佛像坐在一個半鈴鐺狀的小房間內,頭上的龍雕圍著色彩斑斕的花紋,栩栩如生,正要向遼闊的天空騰飛般。房間內壁畫著眾人祈福的景象,每個小人神態各異,衣物色彩也互不相同,依稀可以看出是各地虔誠的高僧。窟內的墻壁上畫著數不盡的小人,它們都盤腿坐下,手臂放在腿上,表情嚴肅,好像正在舉行什么儀式。門旁墻壁上的人,神態或夸張,或矜持,每個人仿佛都有自己獨立的個性。
在遙遠的唐朝,第148窟建成了。窟中一尊側躺的大佛,它面型豐滿,眼睛微瞇,一副享受的樣子。皮膚被歲月鑄成了古銅色,左手放于右腿之上,一副安然入睡之態。衣服的大紅色早已斑駁不堪,但衣服紋路柔軟,似乎能隨身體起伏而變化。它的身上站著許多小人,它們雙手合十,斜穿寬袖大袍,神情不一。這個窟是由唐代敦煌世家大族李大賓之家所建,于盛唐大歷十一年開鑿。然而這千年之后,佛像卻依然安眠于此。
莫高窟文化至今已經傳了1700年,它給了我們無比的震撼。它凝結著老祖宗千年來的汗水與智慧,它令每一個華夏人民為之驕傲,自豪!
敦煌莫高窟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匯總20篇)篇十一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敦煌莫高窟,我是你們的張導游,請大家保護它的衛生,不要亂涂亂畫,隨時注意安全。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坐落于中國西部甘肅省敦煌市東南二十五公里處鳴沙山的懸崖上,石窟南北長一千六百余米,上下共五層,最高處達五十米,現存洞窟四百九十二個,壁畫四萬五千余米,彩塑兩千四百一十五身,飛天塑像四千余身,莫高窟規模宏大,歷史悠久,與山西省云南石窟、河南龍門石窟并稱為中國的“三大石窟藝術寶庫。”
莫高窟最初開鑿于公元三六六年,至公元一二一七年——一三六八年基本結束,期間經過不斷開鑿,使莫高窟成為集各時期世界上最龐大、內容最豐富、歷史最悠久的佛教藝術寶庫,同時也表現出歷代勞動人民的杰出智慧和非凡的成就。
莫高窟旁邊長滿了草,這些雜草不僅在旁邊裝飾,還長得又高又密,兩旁栽了粗壯的大樹,便也成了這里一道風景,從遠望去,莫高窟在青草綠樹之間,多漂亮呀!
敦煌莫高窟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匯總20篇)篇十二
暑假,我隨爸爸媽媽從烏魯木齊乘火車,去“絲綢之路”上的藝術寶庫——敦煌莫高窟參觀。
火車到了甘肅柳園車站,我們又換乘汽車朝南駛去。行駛了130公里,到了敦煌縣城。稍事休息后,我們的汽車又向縣城東南方向行駛了25公里,來到了舉世聞名的莫高窟。只見一座陡峭的沙山上,斷崖分為五層,每層都開鑿了數十個石窟,一個接一個,數也數不清,難怪人們把莫高窟稱為“干佛洞”呢!
聽講解員叔叔介紹,相傳莫高窟從前秦建元二年就開始修建了,以后經過隋、唐、宋到元代,歷代都有所修建。解放后,人民政府撥專款在石窟前修建了水泥欄桿,對佛像和石窟進行了全面加固,并成立了敦煌研究所。這里的彩塑像多達2100余尊,壁畫l45000多平方米,是我國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石窟。
一個個石窟中的壁畫五光十色,畫中有狩獵、營造的勞動場面,有輕歌曼舞的動情景,還有古老的印度五色鹿的神話故事……真是琳瑯滿目,千姿百態。
我們走進…個石窟,只見一尊雄偉的大佛,肩寬體胖,頭高出山頂,腳踏在山根。:l尊大佛是武則天時期修的,高達33米,僅次于71米的樂山大佛,是我國的第二大佛。據說這尊大佛初建時穿著袈裟,到了清代又改穿龍袍了。
我們繼續參觀石窟,壁畫上有舞姿翩躚的飛天仙女,還有超凡脫俗的僧道。窟內佛像有的高達幾米,有的還不到一支鉛筆高。這些優美的造型,充分顯錄了我國古勞動人民高超的文化藝術水平。
這次參觀,使我大開眼界。祖國有這樣燦爛的文化遺產,我感到自豪和驕傲。
敦煌莫高窟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匯總20篇)篇十三
歷史的浪潮一尖高過一尖,狠狠的拍打著那個古老民族的傷口,夕陽久久的掛在莫高窟的墻頭,不忍離去。仿佛要為我們證明什么,又好像要為我們哭訴什么。是啊,他是當年不公平交易的唯一見證,他是當年那丑惡嘴臉和那呆滯表情的唯一見證。
攔車的人最終沒能攔下,瘦馬踏過他同樣瘦弱的身體,他沒有流淚,只是默默的看著遠去的馬車和那茫茫黃沙頂上依舊孤單的殘日。久久,沙漠中留下了兩道淡淡的車轍。一場雨,什么都沒有了,曾經的歷史,曾經的騙取,全被這場雨沖刷的干干凈凈,雨過天晴,卻留下了層層的屈辱。王道士的塔依舊佇立在莫高窟的空地上,歷史的浪潮曾經道經這里,可沒有沖刷掉臭道士身上的污漬,也沖刷不掉。無數仇視的目光,一個受傷民族流血的傷口,在他看來,很無所謂。他很委屈,很茫然。是啊,他不過是一介平民,一個畏畏縮縮的農民。莫高窟慘白的洞壁顯得刺眼,誰又能想到那厚厚的石灰下是幾千年民族智慧的結晶,地上那扭曲的泥人讓人心碎,誰又能想到那滿是裂縫的泥巴是幾千年民族藝術的精髓。而王道士只是用手抹了一把汗,憨憨的笑著,卻不知手上的石灰粘到了臉上,現在自己是個花臉的罪人。
珍貴的國寶文物,瑰麗的五千年文化,就這樣渺無聲息的漂洋過海,到達了東京,彼得堡,倫敦,巴黎。沒有任何人阻攔,沒有經過所謂的邊關,沒有經過檢查,徑直飛到了國外。只有王道士滿臉的笑容,與那腰帶上綁著的沉甸甸的銀袋在外國人的腦海里揮之不去。
道士終究是道士,農民終究是農民。在哀嘆文物流失的同時,不禁又慶幸國寶流到了國外,否則,不過是再多出滿地的破磚爛瓦,多出滿洞的石灰。歷史的天空依舊黑暗,只有那慘白的日光無力的照射著王道士的圓寂塔。秋風穿過密密的叢林,卻在這里駐足了,似乎想看清墓碑上的歷史,銘記這個遺臭萬年的千古罪人。專家們來來往往的穿梭于莫高窟,無奈的用拳頭捶擊著那個塔,但是那個道士卻在一旁冷笑“我已經死了,你再用力也無所謂。
歷史沉默了,久久,敦煌的石窟中才漸漸傳出一聲哀嘆:敦煌在中國,敦煌學在中國。
敦煌莫高窟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匯總20篇)篇十四
大家好!歡迎來到敦煌莫高窟。我是你們的導游張。請保護其衛生,不要亂涂亂畫,隨時注意安全。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中國西部甘肅省敦煌市東南25公里的明沙山懸崖上。石窟南北長1600多米,上下五層,最高點達50米。現存洞穴492個,壁畫4.5萬余幅,彩塑2415件,飛雕4000余尊。莫高窟規模大,歷史悠久。與山西的云南石窟、河南的龍門石窟并稱“中國的”
莫高窟最早發掘于公元366年,基本結束于公元1217年——年1368年。在此期間,莫高窟成為世界上最大、內容最豐富、歷史最悠久的佛教藝術寶庫,也展示了歷代勞動人民的杰出智慧和非凡成就。
莫高窟旁邊長滿了草。這些雜草不僅裝飾在旁邊,而且長得又高又密。兩邊種著茂密的樹木,成了這里的一道風景。遠遠望去,莫高窟在青草和綠樹之間。好美!
好了,游客們,旅行現在開始。莫高窟真的很美。祝大家旅途愉快,心情愉快。
敦煌莫高窟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匯總20篇)篇十五
以前我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公元366年,和尚樂尊云游到莫高窟,見鳴沙山上金光萬道、狀若千佛,心有所悟,在崖壁上鑿下了第一個石窟。此后,許多絲綢之路上的商人為了祈求前路的順利、生意的發達,紛紛在這兒開鑿石窟,請民間藝人繪上心中崇拜的神靈形象。今天我來到名震天下的莫高窟親眼目睹精雕細琢的彩塑和色彩絢麗的壁畫。
莫高窟一共有735個洞窟,它們像一間間樓閣一樣排列在鳴沙山的斷崖峭壁上。石窟的前面有一個大佛,它的眉毛雕得很精細,烏黑烏黑的,一雙眼睛炯炯有神注視遠方,紅潤嘴唇微微張開,好像在念經呢!大佛身穿黃袍,兩個袖子上有許多藍蓮花的圖案。大佛栩栩如生、雕工精細,真是壯觀!
我繼續前行,上到二樓,走進一個洞窟。在甬道上我看見一幅繪制精美的壁畫。壁畫上畫著一只皮毛花紋五彩繽紛、有九種顏色的鹿,它昂首挺胸,看著遠方的綠林和瀑布,悠閑自在地休息,雪白的耳朵向外伸展,生怕一點風吹草動。原來這幅壁畫是佛經里的一個故事:相傳古印度有一只美麗的九色鹿,一天,九色鹿在河里救起一個落水者,當落水者要報答它時,九色鹿只是要求他保守見過自己這個秘密,因為人們貪圖它的皮毛會加害于它。落水者信誓旦旦地答應了九色鹿,謝恩而去。落水者回城后看到一張告示說:王后夢見九色鹿,她一心想用鹿毛做衣服。懸賞之下,落水者向國王透露了秘密,并給軍隊帶路去殺九色鹿。九色鹿沒有避開,它把救人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國王,被感動的國王下令不許任何人傷害九色鹿。這個故事說明一個道理:人應該知道善惡,不能忘恩負義。
接著,我又欣賞了許多色彩斑斕的壁畫,我不僅為那精湛的畫工而震撼,更被畫中的故事而吸引。聽著生動的故事,讓我們領悟了許多深奧的人生道理。
雖然我對藝術、佛教、歷史知之甚少,無法深刻領會它的含義,但是壁畫上鮮活生動的人物和豐富的色彩,讓我覺得古代的畫匠很了不起。也引發了我進一步了解歷史的濃厚興趣。
敦煌莫高窟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匯總20篇)篇十六
天空晴朗,但也是灰蒙蒙的。我走在街上,“太陽在天上照耀,花兒對我微笑,鳥兒說……”正當我滿心歡喜的時候,一個臟兮兮的塑料袋像“悄悄話”一樣向我走來。在我狠下心,奮力擺脫“低語”之后,眼前的景象讓我震驚:塵土隨風飛揚,到處都是“白色污染”的痕跡,汽車尾氣像一張巨大的黑色床單覆蓋了整個地球。天空不再蔚藍,河流不再清澈,鳥兒不再歌唱,花兒不再微笑……似乎一切都是那么真實,那么可怕。
……。
“喊……”我噓了很久。原來是夢。感覺額頭的冷汗。想起來很恐怖。如果我們唯一的地球真的變成那個爛攤子,我不知道該躲在哪里。——“據有幸飛上太空的宇航員說,他們在空中飛行時,遠遠地看著地球,迎接他們的是一個晶瑩剔透的球體,藍色和白色的波浪交織在一起,周圍是一層薄薄的水藍色薄紗衣。地球,人類的母親,生命的搖籃,如此美麗壯觀,和諧可親。”地球只有一個,是的,我們只有一個地球!
在浩瀚的宇宙中,我們的地球母親雖小,卻是那么無私,慷慨地為人類提供各種自然資源。就礦產資源而言,它們不是上天的恩賜,而是經過幾百萬年甚至上億年的地質變遷而形成的。如果人們無限制地開采,地球的礦產資源將越來越少。再比如,人類生活所需的水資源、森林資源、生物資源和大氣資源本來是可以再生的。但是,如果人類隨意消滅它們,它們將無法再生,一步步被耗盡。就像著名的公益廣告:最后一滴水會帶走我們的眼淚!也許,你會不以為然地認為這樣的災難離我們太遠了。但是,仔細想想,災難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上演”得很頻繁了。每年世界各大洲都有洪水,太平洋有赤潮,美國有龍卷風等等。震撼的場景你一定很熟悉吧!也許,有人會想:到時候,我們可以搬到別的星球去,一走了之!在這方面,科學家已經證明地球是獨一無二的。我們只有這個地球可以生存!
有一句名言說得好:“拿得好,用在一個節日上,永遠夠用;如果亂拿亂用,不打結,往往是不夠的。”是的,是我們節約能源和保護環境的時候了。
世界是這樣,中國也是這樣。曾經“長江長城,黃山黃河,心里千斤重……”一首《我的中國心》打動了很多中國人的心。時代變了。現在,由于人們對利益的追求,母親河不再微笑,而是咆哮。美麗的長江變得渾濁、發黃、骯臟,甚至斷流。誠然,人類是自然的主導力量,可以使自然更加和諧統一。于是,各種大型自然保護區如雨后春筍般出現。自然美,神圣的美,讓我們一起保護她。
作為未來的接班人,要從我做起,了解人類環保的法律法規,增強環保意識,自覺履行環保義務。
我們用虔誠的聲音呼喚生命的綠色。為了讓土地美麗,讓家園綠藍,讓我們加入“呼喚綠色”的行列,保護綠色家園。今天播下一顆綠色的種子,明天收獲一片藍天和綠色的土地。
行動起來,從我做起!
敦煌莫高窟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匯總20篇)篇十七
今天,我們要參觀的莫高窟景區,是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它與山西大同云岡石窟、河南洛陽云門石窟、甘肅麥積山石窟并稱為中國四大石窟。在參觀時,要做到走路不觀景,觀景不走路,注意安全。大家還要注意,因為洞窟中的壁畫年代久遠,請不要觸摸,也不要用強光照射。謝謝配合!
我們現在來到了景區大門口。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國時期,一個僧人經過此地,發現金光閃閃,如現萬佛,于是便開鑿國第一個洞窟。日后又有很多法師鑿窟修禪。原名“漠高窟”,沙漠的“漠”,意為沙漠的高處,因“漠”與“莫”發音相同,因而現在叫“莫高窟”。
請大家抬頭看,整個崖壁上都是整齊排列的洞窟,一個緊挨著另一個,像蜂巢一樣。這些洞窟的開鑿先后共經歷了十個朝代,才形成了大家目前看到的規模。到元朝以后,這里就禁止開窟了。后來這里還成為游牧地區,慢慢地衰落了。又經過了幾百年,敦煌的經濟又開始恢復,莫高窟也重新被人們注意。不久之后就發生了震驚全國的藏經洞事件。莫高窟的主持王道士在清掃時發現了藏經洞,里面有五萬余件珍貴的文物。但清政府腐敗無能,文物都被西方探險家以不正當的手段搶走了,造成了中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浩劫。
游客朋友們跟緊了,我們要進洞窟了。因為洞窟中的壁畫年代久遠,顏料與空氣長時間接觸容易氧化褪色,所以為了保護這些珍貴的文物,景區每天會選擇不同的石窟向游客開放。
這里就是我們今天要參觀的是243號窟。洞內比較暗,請大家小心腳下,跟著我的手電筒光向正前方看。我們可以看到的是一座北魏時期的釋迦牟尼佛像。他身穿印度式樣的袈裟,頭扎扁圓形發髻,可見我們北魏時期的佛教深受印度佛教的影響。不同時期的洞窟,里面的塑像和壁畫風格都有所不同,這和不同時期的人們的審美和當時的文化有關。現在大家可以左右看看,墻上畫有很多飛天的壁畫。她們穿著飄逸的長裙,有的在翩翩起舞,有的在彈奏美妙的樂器,有的手捧美麗的鮮花……大家有沒有發現,這些壁畫不是特別完整,東少一塊,西缺一片。這都是被當時西方的“探險家們”用化學膠水粘走的,現在很多都流失海外。
今天的莫高窟之旅到這里就結束了。歡迎你們有機會再來莫高窟旅游,欣賞不同的洞窟。再見,祝你們旅途愉快!
敦煌莫高窟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匯總20篇)篇十八
看著電視柜上破碎的照片——我和陳明手拉手站在藍天下,笑得合不攏嘴...我的心酸酸的,不禁想起了那天下午的故事...
那天下午,我們的制作團隊每人做了一艘小木船。陳明拿著他的小木船來到我面前,舉起我的小木船看。他使勁擠,小木船破了。我憤怒地看著他。他試圖幫我把它放回原位,但他一沒接住,小木船就掉到了地上,然后他踩在上面,變成了一堆沒用的木屑。他不到三秒鐘的動作,點燃了我的怒火。
“陳明,你在干什么?”
“不就是一艘小木船嗎?這么生氣值得嗎?”陳明輕聲說道。他圓圓的眼睛里充滿了無數的問號。
陳明不得不紅著眼睛走出老師。我們的友誼從此破裂。
從那以后,他好像處處和我作對。他看到我的失敗,他很高興,看到我的悲傷,他很高興。甚至當他在路上遇到我的時候,眼神里也充滿了仇恨。
我們之間的友誼越來越模糊...
看著電視柜上的照片,這是我和陳明三年前的照片。我和他握著手,笑得很開心。純潔……為什么,一旦長大,思想會變得不純潔,不美好?我不要,我不要!
我一怒之下撕碎了這張照片,我和陳明的友誼就像這張照片一樣——支離破碎。
直到三個月后,陳明又在路上遇見了我。他手里拿著一只小木船,說:“我上次錯了。我打算出國留學。你把小木船放在我們照片旁邊,做個紀念……”
從那以后,我再也沒有見過陳明。
張富和的那張照片,一直被我當做寶貝珍藏。那艘小木船,永遠在照片旁邊,守護著我們尚未逝去的友誼。
敦煌莫高窟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匯總20篇)篇十九
暑假一到,本人當然要開始假期之旅嘍。沒錯,今年暑假就去定你了——敦煌。
聽說那里水果很甜,因為日常充分;羊肉串的味道也特別地道,想想都流口水。本想好好睡一覺,第二天一早攢足了精神出發,沒想到興奮過頭了,晚上睡不著。
出發!到了南站,一開始我們坐了動車,轉了兩三次,最后我們還是坐了火車。火車上已經是擁擠不堪了,我們開始想晚餐怎么解決。因為有老人,所以媽媽們都去給老人安排了。我們只有自己想辦法解決了。晚上的火車靜悄悄的,我,進入了夢鄉。不知不覺早上到了,就這樣幾經波折終于到了敦煌。
敦煌我們來了!
安頓好后,自然要去著名的莫高窟、鳴沙山、玉門關等景點了。其中讓我最記憶猶新的是莫高窟——莫高窟的壁畫和佛像是最出名的。
導游和我們說,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與山西大同云崗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并稱為中國四大石窟。它始建于一六國的前秦時期,據唐《李克讓重修莫高窟佛龕碑》一書的記載:前秦建元二年生人,僧人樂尊路徑三危山,忽見金光閃耀,如見萬佛,于是便在巖壁上開鑿了第一個洞窟。自此,莫高窟1200多年的營造歷史開始,為了記念樂尊開創首窟之功,后人將這里稱為莫高窟。
經過一兩個小時的游覽,我見識了前人的能工巧匠的手藝,也看見了莫高窟壁畫的惟妙惟肖。
后來我們又來到了鳴沙山。
一進入大門,我的目光已經被鳴沙山和幾百頭駱駝給吸引住了。駱駝是可愛的動物,但是當我走到駱駝棲息的地方時,我認為它已經不是那么的可愛了。因為它們拉出來的粑粑,實在是太臭了!
坐完了駱駝,我們就要去爬鳴沙山了!剛開始爬鳴沙山,我有兩個問題:為什么我每往上爬一步,沙子就會往下流很多?為什么這么多人爬鳴沙山,鳴沙山依然會那么高?我帶著疑問,爬了沙山。一開始爬時很容易,爬到上面時,扶著旁邊的繩子也很難爬上去了!在下山的過程中,我看到了一個阿姨拿個瓶子,隨手扔在了沙子上,那個小弟弟還說不能在沙子上面亂扔垃圾。他媽卻說,這不是她扔的。難道她不知道“是故誠者,天之道也。”在下鳴沙山時,那一幕,仍歷歷在目,我想到了我們學過的一句金句:花卉需要修剪,方能枝繁葉茂;桌椅需要擦拭,才會明凈如初。我想再加上一句:鳴沙山需要我們一起去守護,才會是永遠美麗如畫的鳴沙山。”
爬完了鳴沙山,我的兩個問題也被我的舅舅給解答了:第一個問題就是因為沙子很軟,所以每走上去時沙子就會流下來;沙子雖然每天被人踩下來很多,但是晚上的風又把它給吹上去了,所以它永遠不會變低。
這次旅行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不管是自然景觀還是人文景觀,都需要我們共同去保護,才能永遠的保存下去。
敦煌莫高窟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匯總20篇)篇二十
對莫高窟大家應該是久聞大名了,可對莫高窟的來歷不知大家有何了解?原來莫高窟是由公元366年樂尊和尚來到鳴沙山與三危山之間,忽然看到太陽金光四射,照射在石壁上,好像有上千樽佛同時出現。
樂尊和尚便開始在石壁上建造洞窟,在里面修行。后來開洞窟的人逐漸增多,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形成了現在的莫高窟。
在參觀莫高窟的過程中,聽著導游阿姨的介紹,我感觸很多。看到的壁畫很多被風化,有很多被曾經的外國冒險家買走。其中斯坦因就在1907年時,從王道士手中以很少的價錢買走了莫高窟非常多的文物。根據考證,現在只有四分之一的文物保存在中國了。
再來說說壁畫吧!如果要說我最喜歡的就要數佛祖涅槃的這幅了。因為壁畫上畫著佛祖涅槃后,世間變的非常美好。樹上長的不是樹葉,而是繡著美麗花紋的衣裳和可口的食物,人世間也沒有了戰爭,變成了極樂世界,這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啊!
美好的時光總是那么短暫,坐在回程的車上我就睡著了,那些美麗的壁畫一幅幅走進了我的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