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教師聽課教學反思簡短篇一
錯一題目:一個西瓜等于16個蘋果,4個蘋果為1000克,1個西瓜有多少千克。教師在引導學生弄清數量關系和單位名稱時,卻出錯了。
錯二題目:6根胡蘿卜換2根大蘿卜,9個大蘿卜換3棵大白菜,6棵大白菜能換幾個胡蘿卜。教師也找不到直接的等量關系。
評完課出來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教師閱讀年,我們都在積極倡導教師讀書,作為村完小教師,應讀什么書,才更適合我們。我想可以從以下三點考慮吧:
一是要合理安排時間。農村小學教師日常工作繁忙,常常連晚上也會被搭進去。上班時間讀書幾乎不大可能。雙休日、春秋假、寒暑假應該是教師安排讀書的好機會,要合理分配好,充分利用好。
二要切合工作實際,先讀懂教科書。教育書籍浩如煙海。獅子大開口,什么書都要讀,只會什么書也讀不好。根據自己從事的教育教學(此文來自)及研究活動的需要,先讀懂教科書;在會上課之后才“選擇最有價值、最適合自己所需要的讀物”,缺啥補啥,“對癥下藥”,無論對工作還是自身都是很有裨益的。
三要結合自身,讀些提高自身素養的書。每個人的生性差異,決定著不同讀書興趣的形成;個人讀書興趣與所學專業有別,又導致其知識結構上的盈缺。針對自身知識結構的.特點與現狀,在力求專業深度和新度的同時,適當讀一些興趣與專業以外的書籍,不但能完善和拓寬知識結構,培養更廣泛的閱讀興趣、更精深的人文素養,而且能使自己的工作左右逢源,得心應手。也許我的觀點不會得到別人的認可,至少不會得到領導的認可,但我還是認為,如果一名教師連教科書都沒有讀懂,你叫他讀圣賢書、寫讀書心得,又有什么用。
但愿我的觀點能給村完小教師一點啟示。
教師聽課教學反思簡短篇二
按上周工作安排,本周進行我校第二輪教學常規聽課,原計劃聽課七節,因臨時有變,聽課四節,分別為xx老師《數學廣角-搭配》、xx老師《復習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和xx老師《一次成功的實驗》。聽課是學校的一項常規工作,是教師素質、工作態度和課堂駕控能力的綜合展示,通過聽課,還能發現一個班級的學習狀態。
以《十六周聽課反思》作為標題發表日志,是經過思考再三的,首先不是放大自己的工作,其次我知道自己從未參與過正式的、高水平的評課,只能算是現買現賣,自以為是的經驗別人也不一定認可,但我想,既然是交流,就應該發言,就應該去探索,優點要肯定,但必須正視我們課堂中的不足,從而在現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
總體感受:
1、四位老師都注重了學生的學,都能夠盡力做到面向全體學生,這一點在課堂提問時能夠體現出來;
2、教學中都能合理把握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能聯系學生的生活,尊重學生原有的學習基礎,也能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去探索;
3、課堂中都融入了自己對高效的理解,但效果不是很理想,如小組合作應用的不到位或未應用,當然各自情況不同,有的課為復習課,有的班級學生年齡小,還不知如何討論,但在今后的教學中應大膽嘗試、敢于滲透;
4、聽課是上周四布置的,老師們都在趕教學進度,以至于大家準備的不是特別充分,聽課不是為完成任務而聽課,即便是不評課,也應是講一回能有所收獲。
具體如下:
xx老師《數學廣角-搭配》一課,劉老師設置上衣、下衣搭配的一個生活情境,自己在黑板上繪制圖畫,非常形象。在探究的過程中讓學生說出答案,老師用粉筆相連,從課堂效果看,學生理解的很好,但如讓學生去連印象會更深一些。教學活動1中,用1、2兩個數字可擺出幾個十位數,這句話中首先不能說成十位數,而應說成兩位數,屬于語誤,其次在預留問題后給學生的考慮時間短,很多學生還沒有反應過來,就開始反饋了。教學活動2中,用1、2、3三張卡片可以擺出幾個兩位數?學生到臺前展示,學生的方法是先將一個數字扣在桌子上,然后將另外兩個數字交叉,之后扣另一張.....老師對這種方法肯定推廣。個人認為還是采用將1放十位,2、3分放個位,再將2放十位,1、3放個位......更好一些,因為如果在今后學習中,出現四個數、五個數時,將卡片扣桌上的方法,學生很容易出錯,以學生角度考慮,先入為主的思想很重要。習題中3名學生排成一排照相,有幾種方法?這個問題解決的非常好,劉老師讓3名學生臺前展示,再找一名學生做攝像師,將問題拋給學生,既調動了的興趣,又啟發了孩子的思考。
xx老師《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一課,是一堂復習課,董老師提前在黑板上繪制了表格,將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習題分梯度展示,包括口算、估算、計算等多種形式,用a4紙遮擋,吊足了學生胃口,也使知識點進行回放,設置非常用心。聽后感覺有三點,一是表格將知識點分的略細,如114/52、430/62、197/28與240/26、182/24、728/28、728/75兩組題區別不是很大,個人認為可減少或提煉一組,為后面的教學爭取時間;二是將商是幾位數的判斷方面適當放大一下,在每道計算題中都先讓學生說出商是幾位數,你是如何判斷的?因為這是解題的關鍵所在,是學生理解的入手點;三是教學時間緊,后面商的變化規律教學沒能完成。
xx老師的修辭方法的復習,每次聽課中,都能感受到建利老師對課堂很強的管理能力,學生養成的這種學與思的習慣。本堂課美文中,建利老師開門見山,提出問題:我們常用的修辭手法有哪些?學生答出了很多,有比喻、擬人、排比、夸張、對比、反問、設問、對偶......這里,有的學生認為對偶是,有的認為不是,老師沒有當場給出答復,因有學生拿不準,應舉例說明對偶句的特點,加深學生的'印象。讓學生在課文中去找運用修辭手法的句子,設計非常好,我認為比出一些題目讓學生去判斷更能達到效果。這一教學時間為15分鐘,時間不短,足夠用,但存在這樣一個問題,在之后的反饋中體現出來了,就是因為修辭手法多,學生不能一一記下來,或是記下后一個前面的就忘記了。我就想是不是可以先找比喻、擬人、排比三種,給學生5分鐘時間,進行一下分解,效果會好些。再有就是課后和金友校長交流的,課堂不完整,一聽下課鈴聲,馬上就下課了,沒有課堂小結,作業,這一點,是不可取的。
xx老師《一次成功的實驗》,是一堂新授課,我對這課不熟悉,聽課時我坐在一名學生旁邊讀了一遍,主旨是讓學生體會到做人要謙讓,要有先人后已的精神。個人認為,語文教學的一個中心點,高效不高效放在一邊,就是讓學生能夠通過學習去懂得做人的道理,就如同我們讀文章時受感動一樣,讓他們也去感動一下,說出自己的想法。麗麗老師的素質很好,教學基本功很扎實,普通話很標準,讀文章能融入感情,適合搞語文教學,本堂課也達到了目標要求,過程完整。聽課過程中有幾點需要交流,一是我們在講的時候需要投入,也需要關注一下孩子聽的狀態,是否在跟進、思考;二是給學生編學號,在小學是否合適,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位老師接手一個班級,由于對學生不是很熟悉,提問時隨口問道,“穿紅衣服的女孩回答一下!”,這是非常常見的一個情境,可女孩頓了一下,將紅外套脫了,老師很尷尬,學生的理由是這么長時間,老師不認識我,不能叫出我的名字嗎?.....班里人數不多,個人認為課堂上招呼學生的名字作為學生角度會更舒服;三是課上三人沖門小游戲能夠使學生印象深刻,對理解課文有幫助,但存在危險性,應取消。
以上是自己個人的看法,不妥之處,多多交流!
教師聽課教學反思簡短篇三
連著聽了兩天的課,說實話雖然有點累但是收入頗豐。同時也引起了我深深的反思······
每堂課一開始,我們看到的是充滿自信,充滿朝氣,臉帶笑容的老師,她(他)們和學生在進行友善的對話,氣氛非常輕松,令人感覺到老師和學生就置身于平等的、歡愉的情景,學生暢所欲言,臉上流露的自然的微笑。以前我們經常責怪學生沒有課前準備,這時我們是否反倒問問自己:我們準備好了嗎?
在課堂上,當學生回答不上來或比較緊張的時候,我看到老師們都報以微笑的期待,或投以激勵的眼神,注重了激發學生的自信心。對于以前當學生回答不上來或比較緊張的時候,試問:我們給他們信心了嗎?我們鼓勵、表揚或肯定了嗎?
在聽課中,給我印象較深的一個學案是鄭志霞的《競爭不忘合作》,她學案的設計就是《王曉梅同學成長的日記》五則材料,整堂課就圍繞王曉梅的煩惱、競爭等展開,整堂課非常明晰的一條主線,解決問題時結合學生自己的親身體會讓學生感受到理論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這樣即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如果課堂練習設計全是書本的.題目,有時比較缺乏生活的“味道”。那么,試問一下:學生對于枯燥的題目他們會感興趣嗎?如果興趣都沒有,那能談得上能力的培養嗎?
看到他們,我好象看到了自己,看似簡單的一堂課,背后凝聚著教師多少辛苦的付出。上課的教師盡量想要上出新意。我真心希望我們老師創造出自己的風格。說了這么多,其實也印證了我們常說的一句話:挑別人的毛病都會挑,輪到自己也未必能行,的確如此。不過,我還是很高興能從課堂上學到很多,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吧。
教師聽課教學反思簡短篇四
有人說經驗十反思=成長,并指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能成為膚淺的知識。這里的“反思”就是指“教后感或聽后感”。聽課也使我發現了很多自己的不足,如:找出教學程序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處,從而為調整教學建立可靠依據,使自己的課堂教學不斷優化和成熟。勤寫聽后感,能使自己的教學水平明顯提高。聽了如此多教師的同頭比較課,談一點膚淺的體會。
一、 記學生反饋
1.學生見解。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在他們的學習過程中,總會有“智慧的火花”出現,教師對學生就某一問題發表的獨特見解應予以鼓勵,長此以往,對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及日后的教學設計、教學改革必能奠定堅實的基礎,有利于教師主導作用的更好發揮。因此,在課堂上,作為英語老師,經常用這樣的課堂用語:do you have anything else to say?anything else?(還有別的要說嗎?)。鼓勵學生多說,以發表不同的見解或表達方式,尤其是在講解練習答案時,更鼓勵學生多想、多說。盡量給學生提供發表不同見解的機會,以更好地培養學生思維的創新性。
2.記作業問題。學生的作業情況,不僅能真實地反映教師的教學效果,暴露教學中的不足之處,而且能反映出學生在此年齡段上思維的特點、對事物認知的程度、觀點及思維能力等。例如,通過作業發現有困難,我就訓練他們進行推理:著重強調每組詞的關鍵區別所在,如用法上的.、人稱單復數上的、詞性上的等等,然后加以鞏固,使學生真正掌握與理解所學知識。
教師把這些情況真實地記錄下來,一定能成為教師今后教學參考的第一手借鑒材料,對啟發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了解學生的外語學習習慣及心理具有重要意義。
二、 記自身體驗。
1.記成功之處。在教學過程中,一堂氣氛活躍的課,往往會出現一些精彩難忘的片斷及能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做法,如形象貼切的比喻、簡潔明了的板書、對突如其來問題的處理、瞬間產生的靈感等,這些都是促成教學成功的因素。課后將這些課堂上的點滴花絮記錄下來,日后進行歸類、整理、總結,只要長期堅持,教學能力必然會大大提高。
2.記失敗教訓。再好的教學總有它不足的地方,總有須待進一步改進、進一步優化的地方。我們在記錄教學成功之處時,更應找出不足,研究產生不足的原因,思考今后改進優化的方向。“教然后知困”,通過對教學失敗之處的反思,能使我們吃一塹長一智,以達到不斷提高自己教學水平的目的。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環節去尋找不足之處:教學步驟的安排,教學中的各個過程,講授內容的清晰透徹度,學生積極性的調動等等。3.記再教設計。全國著名特級教師于漪,每教一篇課文之后,總要寫下次再教時的做法。我們應該象于漪老師那樣,每上完一節課之后,認真總結一下自己的得與失,寫一寫“再教設計”,只有這樣,才能揚長避短,常教常新。
三、 記他人評價。
教師要提高教學能力,平時應多邀請其他教師隨堂聽課,或是向其他教師談一談自己的教學設計,并虛心地請其他老師指出自己的優缺點,及時地記錄下來。這樣,通過集思廣益,博采眾長,才能使自己的課越上越好。寫教后感,沒有固定的模式,其貴在及時,貴在堅持,一有所得,及時記下,以記促思。長此以往,必將促使教學水平達到一個更高的境界。
教師聽課教學反思簡短篇五
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我深刻地體會到了要多向指導老師以及其他有經驗的老師們學習的重要性,然而平時老師們的空余時間不多,要總是拿著問題去找他們顯然不是一個合適的方法,所以,常去挺老師們的課便成為了一個優選的方案,既可以讓自己學習到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手段,同時又不會影響到老師正常的教學活動和日常生活。
因此,我在本月的20號,也就是本周一再次去聽了一節我的指導老師的`課程,而這次課正好碰上老師的進度講到2單元的小課文部分,在英語的課堂中,文章應該是屬于詞匯運用的最高級的形式,因為在文章中,詞匯、詞組、語法的運用都有了一個語境,在相應的語境中理解才是最高境界,也是最好的方式。
很榮幸聽到指導老師的一節閱讀課,于是就老師上課的模式,我做出了如下總結:
首先,在開始上課前的兩分鐘里,先由一個學生在旁邊的黑板上寫下一個新詞(不是書后的單詞)以及相應的發音和簡單的用法,學生講解給大家,之后老師做額外的補充或糾錯。
第二個環節是由兩位同學上講臺為大家帶來一小段dialogue,并在對話結束后,向同學們提出兩個小問題,一般同學都可以答對,老師再給予一定的鼓勵,這個環節主要是讓同學們把學過的知識點表達出來,一方面鞏固知識點的運用,另一方面鍛煉學生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老師教得好,同學們下課也掌握得好,課堂上滿滿的都是“和諧”的學習氛圍,雖然我只是個旁聽的實習老師,但是在后面聽課的時候,儼然已經被這種氛圍吸引,被帶入,真的是讓我好生羨慕。我也希望未來有一天能像我的指導老師一樣讓我的課堂氛圍變得這么好!
教師聽課教學反思簡短篇六
今天我聽了科學教材分析,很有收獲。老師將教材分析得很細,還說到科學實驗操作中應注意的問題及教師應知應會的知識資料,使我查到自己科學知識上的缺漏及教學上的缺憾。下面我總結如下:
1、例如我在教《折形狀》一課探究物體形狀和承受力大小的關系時曾指導生實驗“用一張a4復印紙托起一塊紅磚”,但是沒強調那么詳細的操作要求。如:
(1)紅磚離桌面15厘米以上;
(2)放書本時,要對準紙筒中心輕拿輕放;
(3)一個紙筒只能做一次實驗,不可重復使用;
(4)紙筒的縫隙要用膠帶黏牢固,不能留縫。然而指導教材分析的老師都指點了。使我豁然開朗。
2、再入我在教(課本p23)在“研究三座橋的承受力大小差異”時:只是教師簡單演示了一下沒讓生親自操作,聽培訓老師一講我懂得了一定要讓學生親自操作或教師演示,這樣才能讓學生感受到不同橋的承重能力;還知道了實驗注意事項:
①做橋面的`硬紙板長不小于20厘米,寬不小于7厘米;
②做拱橋時,要把一張紙板做成拱形,放在平板橋下面,并粘牢;
③建斜拉橋時,要把兩條等長的粗線分別系在四根筷子上,再把粗線分別粘在厚紙板中央;
④橋墩間的距離要一樣,把同樣的重物放在橋的中央;
⑤橋梁的承重力應是塌了時的重物數減去1。
總之,這次聽教材培訓收獲頗豐,以后我定要多參加這樣的培訓豐富自己的科學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做個優秀的科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