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演講稿,我們可以培養自信心和演講能力,提升自己在公眾場合的表達能力。演講稿范文是學習演講的重要參考材料,下面是一些經典的范文,供大家學習和借鑒。
粽葉飄香端午節演講稿(匯總15篇)篇一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又稱端陽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等。
每年的這一天人們都要舉行必不可少的活動,門上插上艾草、吃粽子、佩帶香囊、賽龍舟等。今年x月x日是農歷五月初五,我們即將迎來中國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那么端午節是怎么來的呢?據說,兩千多年前,楚國的大夫屈原關心人民疾苦,受到人民的愛戴。他投江自盡后,楚國人民紛紛趕到汨羅江邊,向他表示哀悼。人民劃著船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遺體,這就產生了賽龍舟的習俗。吃粽子的習俗是人們把包著楝樹葉和彩絲的飯團扔到河里,以表達對屈原的祭奠。所以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
每逢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吃粽子,掛上艾草,佩帶香囊,賽龍舟,舉行詩會,紀念屈原,慶祝節日。
然而,隨著時代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外國文化已經滲透到我們的生活中,曾經熱鬧的節日已逐漸被人們遺忘,我們似乎不再關心幾千年來的傳統文化,而是把更多的注意力轉向西方節日,如“圣誕節”和“愚人節”。當我們還沉浸在西方節日的歡聲笑語中時,2006年,韓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端午節為其非物質文化遺產,并將其列入國家遺產名錄。
聽了這些,我們是什么樣的心情,這不僅僅是一個傳統節日的得失,不僅僅是少了一些慶?;顒?,更重要的是,它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它保留了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每一個傳統節日,都可以加強中國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但是現在,這個我們度過了兩千多年的傳統節日卻成為了其他國家的民族遺產,我們是多么的尷尬和無助。
中國傳統節日豐富多彩,文化內涵豐富,保留了先民獨特的文化記憶。我們應該感激和敬畏祖先創造的歷史和文化遺產。
同學們,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梁,中華文明需要共同傳承,發揚光大。希望大家不要冷落自己的傳統節日,讓中華文明在中國的土地上鑄造輝煌!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到此結束,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粽葉飄香端午節演講稿(匯總15篇)篇二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边@是南方流傳的兒歌。說起端五,我立即便想到幼時學包粽子的情形。
那時我八歲,非常玩皮。端五節時見奶奶聚精會神地包粽子,手也癢了起來,盯住粽子不放。奶奶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說:“你想包粽子?不夠本,你媽還不會呢,”說罷哈哈大笑。
我不服氣,搶來工具,肉餡,糯米。開始包人生“第一個粽子”。我先拿三張整齊的粽葉,然后把它們裹成一個漏斗型,接著往“漏斗”里放米,放一半時再把肉餡放進去然后再放米,接著就開始包粽子。
怎么裹也裹不好,我急死了!后經奶奶的指導,終于把它裹起來了。最后再用紅線饒幾圈一扎,就這樣我的人生第一個粽子誕生了。奶奶吃驚地看了看我手中的粽子又看了看我,笑瞇瞇地說:“凡凡還包得不錯呢,不過以后遇到困難別著急,要有耐心!”然后奶奶就把包好的粽子放在高壓鍋里燒。我好不容易等到粽子熟了,沒等到粽子涼下來我就迫不及待地咬了起來。
哇!味道太好了,現在想來嘉興的粽子也沒我包的味道好!
想想今年的端午節也快到了,我情不自禁地就想起在這次四川大地震中堅強活下來的兒童們。我想到時候請奶奶多包點給他們郵寄過去。也讓他們過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粽葉飄香端午節演講稿(匯總15篇)篇三
漲痕添、半篙柔綠,蒲梢荇葉無數。
臺榭空蒙煙柳暗,白鳥銜魚欲舞。
紅橋路,正一派、畫船蕭鼓中流住。
嘔啞柔櫓,又早拂新荷,沿堤忽轉,沖破翠錢雨。
蒹葭渚,不減瀟湘深處。
霏霏漠漠如霧,滴成一片鮫人淚,也似汨羅投賦。
愁難譜,只彩線、香菰脈脈成千古。
傷心莫語,記那日旗亭,水嬉散盡,中酒阻風去。
粽葉飄香端午節演講稿(匯總15篇)篇四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今天是端午,大家可知道端午節的來歷?端午節其實還有很多個名稱,比如說端陽節,五月節等等。古時,端午節是大家用來祛病防疫的節日,所以直到現在我們的家鄉還會有采艾葉,別到耳后的習慣。端午節和屈原也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這一天是屈原去世那一天,所以這一天也成為了我們紀念屈原的日子。
在端午的前幾天,我們家里就會開始轟轟烈烈的包起粽子來,粽子有尖尖的,圓圓的,方方的。我們家里習慣吃尖尖的粽子,里面的餡有紅豆的,綠豆的,原味的。而我最偏愛的是原味的,沾一些白砂糖,然后大咬一口,綿綿的、彈彈的,好吃的不得了??罩恍╅e時,我便會和媽媽去家后面的山上采一些艾葉,別在耳后,聽說這樣我們就不會頭疼了。這個節日,一家人其樂融融,一起動手做食,一起動手豐富這美好的一天,這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節日。
我相信大家都會過一個不一樣的端午節。端午節是豐富的,有很多很多好玩的事情會發生,比如說賽龍舟,我就去看過一次,那個場面非常壯大,很多人圍在河邊看他們賽龍舟,看著他們奮力的滑動著船槳,長長的船只在水面上滑行,真的是非常有趣。還有這一天我們會喝雄黃酒,這也是用來除病防疫的,這些事情都象征著一種美好的憧憬,也是對生活的一種熱愛和享受。
同學們,端午到了,想必大家聽我這么一說,都紛紛想回家吃粽子了吧!但是希望大家在吃粽子的同時,也不要忘記宣傳我國傳統節日的美德,讓我們一般吃粽子,一邊學習屈原的詩,學習那一種豪邁,讓這個節日在我們的思考下更加有價值和意義。
端午佳節,讓我們懷著一份紀念,也懷著一份感恩,好好的去享受這個節日,也好好的傳承這一份文化,讓我們在未來的日子里,繼續保持這樣的責任感,為我們的文化進行傳播和接力。端午節,是一個快樂的、同時需要思考的節日。在這一天,我送你一聲祝福,也愿你有一個好運。
愿你在今后的歲月無憂、安康,愿大家的學習越來越好,取得更好的成績去報答我們的祖國、學校和父母!
謝謝大家!
粽葉飄香端午節演講稿(匯總15篇)篇五
1、風飄飄兮旗幟舞,鼓聲陣陣兮動人心。河水清澈兮龍舟列,人群吶喊兮過佳節。祭奠屈原兮抒壯志,愛我中華兮歌舞歡。粽葉一片兮情誼濃,聲聲祝福兮涌心頭。愿你快樂兮端午節,家人團聚兮笑聲傳!
2、粽葉飄香傳萬里,端午佳節又來臨。裹上濃濃思念情,包上片片祝福聲。送君一串嘗個鮮,絲絲情意在心間。祝你佳節人團圓,開開心心每一天!
3、翠綠的粽葉包裹著濃濃的情意,清香的糯米散發著融融的思念,殷紅的蜜棗醞釀著純純的祭奠,熱烈的龍舟游弋著綿綿的懷念,端午節到了,愿你在這充滿文化氣息的節日里,品嘗美味粽子,感受華夏文化。
4、湖光山色景色美,龍舟競渡鼓聲震。岸邊人涌如潮水,吶喊聲聲遠近聞。五月初五端午節,祭奠屈原佳節成。家家戶戶裹粽子,親親熱熱團聚情。祝你闔家團聚多幸福,快樂生活每一分!
5、大河上下齊歡騰,鑼鼓喧天龍舟競。祭奠屈原情誼深,端午佳節國同慶。粽子香飄千萬里,合家團聚笑盈盈。祝福聲聲短信發,祝你幸福繞不停!
6、湖光山色荷花塘,眾漿揮舞龍舟往。農俗今是五月五,投粽喂魚悼屈原。古時清官口碑傳,黎民百姓永不忘。為民謀利好官員,美名流芳千載年。端午節快樂!
7、端午佳節到,粽子可以不會包,買了味道也挺好;龍舟可以不會劃,岸邊觀賞也很妙;深深的祝福可以不會寫,轉了心意也周到。端午節,??鞓沸奶飦砜M繞!
8、一樣的水,沏出不一樣的茶;一樣的糯米,制出不一樣的粽香;一樣的美酒,品出不一樣的味道;一樣的端午節,祝福卻不一樣:愿快樂天天敲擊你的小心臟!
9、粽子幾多情,包裹著端午的情結;艾葉多神秘,凝聚著端午的韻律;龍舟幾許意,刻畫著端午的精神。端午時節,一條短信勉勵你我,與時俱進,努力生活!
10、鼻尖飄蕩著濃濃的粽香,床頭懸掛著美麗的香囊,眼前進行著熱烈的龍舟競賽,心頭蔓延著真純的思念,端午節到了,親愛的朋友你在遠方還好嗎?愿你快樂過端午。
粽葉飄香端午節演講稿(匯總15篇)篇六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五月五日是端陽,門前香火滿滿。吃粽子,撒糖。龍舟下水了。”這是一首在南方流傳的兒歌。說到端午,我立馬想到了小時候學做粽子。
那時候我八歲,很會玩皮膚。五節期間,看到奶奶聚精會神包餃子,手癢癢的,盯著餃子。奶奶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說:“要不要做粽子?不夠,你媽不行,”笑著說。
我不相信。我抓工具,肉,糯米。開始包人生的“第一個粽子”。我先拿了三片整齊的粽子葉,然后把它們包在一個漏斗里,然后把米放在漏斗里,把肉放一半再放米,然后開始包粽子。
包裝不好,很焦慮!經過奶奶指導,終于包下來了。最后我用紅線抽出幾圈綁好,就這樣我人生中的第一個粽子誕生了。奶奶驚訝地看著我手里的粽子,又看了看我。她笑著說:“飯飯還收拾得好好的,不過以后遇到困難不要著急,耐心點!”然后奶奶把包好的粽子放進高壓鍋里。我終于等到粽子煮好了,迫不及待的咬了一口才涼下來。
哇!味道好極了?,F在覺得嘉興的粽子還不如我的包。
考慮到今年的端午節快到了,我不禁想起了四川地震中幸存的孩子們。我想我會讓奶奶多打包一些寄給他們。讓他們過個快樂的端午節!
粽葉飄香端午節演講稿(匯總15篇)篇七
翻看日歷,端午節就要來了。想起那香香的粽子,我就禁不住口水直流。我非常喜歡吃粽子。小時候,我一到端午節的時候就特別高興,為什么?因為又有粽子吃了!下面我就給諸位介紹一下我與粽子的深厚感情。
初識粽子,是在四歲時。那是還不知道什么是粽子??粗@個外面包著“蔬菜”的東西,覺得很好奇,于是問也沒問,就一口咬下去,粽葉也沒剝只覺得吃起來很不方便,特別硬。時候知道了粽子的吃法,覺得當時很好笑。
漸漸地,我長大成人了,端午節時總會幫大人一起包粽子。深綠色的粽葉與白色的米混合,簡直是再好不過的搭配了。粽子包好了,開始蒸了,廚房里會升騰起一股煙。這煙霧當中,有一股濃濃的香味。那味道好極了,使人不住地流口水,希望能早點吃到這美味佳肴。
這便是我對粽子的深厚感情了。每當夜晚,我看到街頭的路燈時,就想起昔日包粽子時的情景,心里就覺得暖洋洋的。
粽葉飄香端午節演講稿(匯總15篇)篇八
有的人喜歡熱熱鬧鬧的春節,有的人喜歡一家團圓的元宵,而我喜歡粽葉飄香的端午節。
農歷五月五日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早上,我精神飽滿地對媽媽說:“今天是包粽子的節日?!眿寢尰卮穑骸皩ρ?,我已經把包粽子的材料準備好了。”接下我們要開始包粽子了。我先拿出粽葉;接著把糯米舀進葉子里;然后,我又把葉子里的糯米戳出一個洞,放入紅棗和兩片肉;最后,把葉子包成金字塔形,一個粽子就包好了。
我拿起粽子給媽媽看,粽子卻像下一場糯米雨似的,從葉子里灑落在了桌上。我失望地拿起粽葉準備不包了的時候,媽媽說:“別放棄,剛才是繩子沒綁好,綁緊就好了。”我聽到這句話,就繼續包起粽子了。這次,我認真地把粽子綁得緊緊的,怎么動它都不會灑。不知不覺,我和媽媽一起包了好多粽子。
粽子包好了,媽媽把它們放到大鍋里煮,半個小時過去了,粽子終于出鍋了。我興沖沖地先拿了一個,撥開粽葉,立馬飄來一陣清香。我嘗了一口,軟軟糯糯,松軟可口,還咸咸的,真美味!
這是我在節日中過得最難忘、最有趣的一個端午節了。
粽葉飄香端午節演講稿(匯總15篇)篇九
吃過北京的烤鴨,天津的狗不理包子,荔浦的芋頭,世界聞名。但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家鄉的粽子。
我家鄉的粽子是錐形的,它的主要原料是糯米,制作過程有些復雜。先將糯米洗凈,浸泡3小時,綠豆浸泡3小時。將豬肉塊和大蔥切成塊。將泡好的糯米和青豆攪拌,撒上大蔥,拌勻。取2片粽子葉,折疊成漏斗狀,用粽子繩包緊,放入鍋中,加水覆蓋,中火煮2小時后食用。這樣就呈現了一盤好吃的粽子。真是令人垂涎三尺。小時候,每逢端午節,奶奶都會包一大鍋好吃的粽子??焓斓臅r候,一縷縷清香從鍋里飄出來。這個時候,我會跑到奶奶那里等粽子。奶奶從鍋里出來,我就狼吞虎咽,至少吃了兩口。粽子的香味真的很誘人,和米香里的各種香味,肉餡的香味混合在一起,令人陶醉。粽子不僅好吃,還有感人的淵源!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對亡國之痛,悲憤交加,于5月5日投汨羅江自盡。為了防止魚蝦傷害他的身體,人們紛紛把竹筒裝的米丟進河里。從那以后,為了紀念屈原,人們每年5月5日都把大米放在竹筒里祭奠端午節,后來逐漸形成了粽子。
粽子的美味讓我回味無窮。即使我嘗遍了世界上所有的美食,我還是最喜歡原來的家鄉粽子。
粽葉飄香端午節演講稿(匯總15篇)篇十
親愛的老師和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端午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相信大家都知道端午節的由來。這是一個紀念中國詩人和愛國者屈原的節日。屈原是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人。他生活在一個戰爭頻繁、弱肉強食的時代。當時的大國在環顧四周的情況下,不能及時發現自己的錯誤,仍然墨守成規,沒有改革的野心力方面遠遠地被倡導地主階級政治改革的國家拋在了后面。面對連年的戰爭失敗,割地求和,統治階級采取的辦法是偏安一隅,置國家存亡不顧,依舊過著醉生夢死的。
屈原就生活在這樣的時代環境里,他對當前的形勢有著清醒的認識,于是在國內倡導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由此得罪了舊貴族遭到了詆毀攻擊。面對壓力,屈原秉持寧折不彎,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思想,在與保守勢力的斗爭中顯示了自己的高尚節操,赤誠的愛國之心。
這一片冰心,穿透了兩千年的時空,依然光耀在中華大地。兩千年之后的今天,我們談論屈原的愛國主義,倡導的是什么呢?我們倡導的是屈原熱愛自由,和平的精神,是面對危機以天下為己任的高度的責任感,是面對強權寧折不彎的精神,要體會到屈原對于國家人民的深厚感情,體會到屈原對于這片土地,也就是我們腳下這片廣袤大地的深厚感情。
和屈原不同,我們身處的時代是盛世的中國。國家富強、民眾和諧。在這一個富足自信的新時代,我們更應該學會愛國,學會珍惜我們看似應得的寬敞明亮的教室,學會珍惜我們的學習的機會、甚至我們的衣食。這都是我們的父輩甚至我們的祖輩懷持愛國的理念,對幸福和平生活的向往,掃凈了自戰爭之后彌漫在中國人民頭上的陰霾,拋頭顱灑熱血為我們拼搏來的。
最后用一句屈原的話送給所有的同學“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希望我們珍惜今天的生活,彼此勉勵,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做一個奮發圖強,能為祖國建設貢獻心智的人,能為自己的將來鋪墊繁花似錦的人,能回報呵護自己的父母師長,無愧于炎黃子孫的人。謝謝大家!
粽葉飄香端午節演講稿(匯總15篇)篇十一
老師們,同學們:
第一,端午節是紀念詩人屈原的節日,是愛國的節日。經過千百年的傳承,屈原的愛國主義情懷與端午節的人文內涵已密不可分。
第二,端午節是衛生節。端午前后正是春夏交替之時,天氣炎熱,多雨潮濕,蚊蟲滋生,是傳染病的高發時節。為了避免疾病的發生,古人在端午節前后插艾葉、以驅蚊蠅凈化空氣。
第三點,端午節是體育節。龍舟競渡是一項很有氣勢、極具合作精神的競技活動。端午競渡能對群眾性的水上運動、強身健體、民眾團結起到很好的推動和促進作用。
第四點,端午節是美食節,因為我們要吃可口粽子。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人們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如今粽子的花色品種更為繁多。
同學們,中國的傳統節日五彩繽紛,文化內涵豐厚,因為地域不同,各地的習俗也稍有不同。有些傳統的習慣已經淡化了不少,今天的國旗下講話,我們了解了端午文化,也希望我們能作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者。
另外,同學們你們知道嗎,今天也是第17個全國愛眼日,我們要怎樣愛護眼睛呢?要注意飲食,平時多吃富含維生素的水果蔬菜來補充眼睛所需的營養,平時注意用眼衛生,不用臟手揉眼睛,注意多休息放松,多參加戶外運動,少玩電腦少看電視,避免眼睛疲勞,每天做做眼保健操,使眼睛周圍血液循環通暢就可以了。謝謝大家!
粽葉飄香端午節演講稿(匯總15篇)篇十二
年華似水,不經意間又一個春已經悄悄地從指縫間溜走。綠野花香擁著淡淡棕香伴著夏日的風輕輕的飄來。漫步在初夏的夜,靈性的呼吸猶如夢的旋律,撥動著我心的琴弦......
引領著我潛入心靈的湖底,重拾塵封已久的情懷。翻開記憶的里層,珍藏著端午飄來的的粽香,縈繞著刻痕心底的懷念......
小時候的我是在奶奶身邊長大的,那時候我調皮的左鄰右舍無人不知,但是我的奶奶從來沒有舍得打我一下。只有那年端午的前幾天,奶奶卻因為我的調皮而真的生氣了,雖然只是大舉輕落地拍了我幾巴掌,但那畢竟是“難忘”的挨打經歷。
奶奶從小長在大家庭里,對于很多傳統節日的習俗是頗為重視的。端午節前幾天我的奶奶就開始忙碌起來。
奶奶先是采來細嫩的桃樹枝,把他們截成一段一段的,然后用紅線把五到六個小短枝并排穿在一起,這樣就好像一方桃樹枝編制的小簾子,然后在“簾子”的下方穿一小塊紅布,上面則穿兩個黑色的豆子。很簡單,但是卻很有趣的一件佩符。這樣的佩符是給全家的大人戴的,其目的當然是辟邪之用。
而我們小孩子的待遇則更好一些,在“簾子”下方的那塊紅布上,奶奶還會親自端正地綴上一顆用紅色絨布和黃色絨布做成的小桃子,那桃子鮮艷可人甚至讓小孩子有垂涎欲滴的饞像露出。
至于忘我惹奶奶生氣也是因為這些小佩符們,因為調皮所以就偷偷把奶奶做好端放在抽屜里的小玩意拿出來把玩,結果不小心統統掉入了水盆中。這下子奶奶自然生氣,雖然這些小玩意其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但是畢竟這是讓奶奶覺得可以給家人和孩子帶來好運的東西,弄臟了實在是大不敬的,所以我生平第一次被奶奶“打了一通”。
這些小猴子的任務就是分守在我們家門窗的一角,和扎成一束的艾蒿放在一處,居家旅行驅蟲辟邪不二之選擇。這真是不得不佩服老祖宗的想象力和創造性呵!
當然工作中最重要的自然是包粽子,這真是個漫長的過程。先要挑選粽葉和糯米。奶奶有時候為了鑒定一處糯米的好壞,常是先買一斤回家做成糯米飯來嘗一嘗,一定要香而粘才可以大量購入,以便包粽子之用。對于粽葉自然要選葉寬且長的那種。
材料準備就緒之后,奶奶通常會在前一天晚上把糯米和粽葉統統用涼水泡起來,不知道為什么要泡糯米,但是泡粽葉的目的自然是為了讓葉子吃水之后比較用韌性便于包裹。小時候的我很喜歡看奶奶包粽子,全家人都不會包,只有奶奶會,這時候的奶奶似乎會因為壟斷了這項技術而有些歡喜地忙碌,總是在第二天起個大早開始動手包粽子。
而我則常常是一覺醒來,奶奶的粽子已經包了許多,不過我也不感到遺憾,只是歡喜地搬個小凳子做到奶奶工作臺的對面,巴巴地看著。奶奶的工作臺就是吃飯的小方桌,左邊的盆里一般放粽葉,右邊的盆里一般放米,在腳邊的盆里會放已經包好的粽子,一個個綠嫩嫩地立在白色的磁盆子中,很可愛也很有些棱角分明的模樣,總會惹得我忍不住用手指頭觸觸它們尖尖的角兒。
奶奶包的粽子很扎實,她總是細心地把泡好的粽葉一片片抹的很平整,然后是三到四片疊著并排放在一處,然后把這個一體的寬很多的粽葉群體在手中旋成一個冰淇淋筒的形狀,先放一顆大紅棗,然后就開始往這個筒里放糯米,放一點米加點水,然后我就看到那些加入的水緩緩地從“冰淇淋筒”的低端細細地流了出來,流入了泡糯米的盆子里,叮叮咚咚地敲打著水面。這樣重復幾次,“冰淇淋筒”里就裝滿了糯米。
后面的這道工序說起來很簡單,就是把糯米用粽葉裹成四角錐形,然后用馬蓮(不知道學名叫什么,就是一種細長的作物,好像草繩一般)把這個粽子最后裹緊。但是,看了這么多年的我,其實還是搞不清楚奶奶到底是怎么弄起來的,就看到粽葉和馬蓮在奶奶的手里繞來繞去,一忽兒就變成了盆子中的成品。
從早忙到半上午十點左右的奶奶其實已經包了很多的粽子,于是她開始煮粽子。用粗大木材做燃料,把一口大鍋里面的大半鍋水燒開,再把一個個可愛的粽子順著鍋壁滑入鍋中。很久很久,那大鍋就咕嘟咕嘟地悶響著,然后滿室粽葉的清香甚至惹得鄰居的老奶奶都過來串門,閑話著各家幾時包粽子,包多少的米,或者是更有實在的奶奶直接洗好了手來幫奶奶包起來。
那真是最快樂的時候,粽葉的清香伴著老奶奶們的歡笑,還有老奶奶身邊小孫子偶爾和我一起調皮的默契,當然還有最值得期待的即將出鍋的粽子,想著想著似乎就要流口水了!
其實我并不是個愛吃粽子的人,時至今日,一個人在外,也只是在每年的端午那天吃上一個算作是個交代。但是,有時候暑假回家卻突然會吵著要吃奶奶包的粽子,這真有點《紅樓夢》中寶玉挨打之后非要吃什么荷葉小蓮蓬的湯一般無理取鬧。
現在的奶奶年齡大了,再不似從前一包起來那真是盆滿j滿,定要家人吃得不想再吃為止,現在的奶奶也只能少包一點夠全家人吃個一頓就差不多了。所以老媽對于我這樣的要求只能無奈地駁回。
我這人定是沒事找抽型的,因為奶奶每逢過年的時候也會包一點粽子,以示吉祥豐收的意思。但是奶奶的粽子似乎只有在邊包邊煮,然后伴著滿室的粽葉香捧著熱氣騰騰的粽子,一口口吃起來才有味道。那是屬于兒時的味道,屬于端午的味道!
真到了端午這天,記憶中卻常常是飄著雨絲的,似乎只有細雨的溫柔素雅才配得上清晨熱粽子時升起的炊煙,似乎也只有細雨的多情夢幻才配得上晨曦中綁五彩線的祝福。小孩子是喜歡過節的,每逢節日就充滿了興奮,所以總是會不叫自醒,但是端午這天早上即便是已經醒來,我也要裝作熟睡的樣子,舒展著自己的四肢。
那是多么傻的一種假寐呵!但是小時候卻覺得親切而有趣,因為媽媽動作的細膩和小心,似乎她也擔心把我弄醒之后這樣的祝福就不靈驗一樣,而我因為假睡而騙過媽媽甚至于保佑我的神仙爺爺而在保持睡眠姿態的情況下偷偷地笑。這其實是我小時候端午節最隱秘的一份快樂。
等到媽媽走后不久,我就要假裝著自然醒來,然后跑到門口去看雨,等著鍋里的粽子還有雞、鴨、鵝蛋。雞蛋和鴨蛋是我們常吃的,但是我不明白為什么非要在端午這天吃鵝蛋呢?想來是不是因為鵝蛋產量比較低,平常日子里不是太容易得到,而鵝在端午前后產蛋比較多的緣故呢?總之,鵝蛋是非常地大,蛋清是那種幾乎透明的玉色,吃起來有些勁道,淡黃也似乎比雞蛋鴨蛋的淡黃獨有一種膠質的韌性,讓人看了就充滿了食欲,只是小小的我吃一個鵝蛋似乎也就吃不下什么了,只有眼睛還不舍得地流連在噴香的粽子上不忍離開。
據爸爸向我爆料,他們小時候端午那天早上去學校同學們都會從家里帶染了紅色的雞蛋、鴨蛋或是鵝蛋,然后在教室里互相頂蛋玩兒,頂破了的一點都不含糊,當場就吃掉,然后從書包里再掏出一個繼續投入戰斗,而得勝的那個自然得意洋洋地尋找下一個挑戰者。那是一個物質極度貧乏的年代,卻有著充滿各種簡單歡樂的回憶,有誰能否認頂蛋的快樂比不上打cs的樂趣呢?我們的父輩缺少很多很多東西,但是,他們并不缺少他們獨有的快樂。
蘇軾有詩云:“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鬟?!蔽覀冃r候端午日學堂的快樂就是彼此端看手腕上縛著的五彩線,誰的顏色鮮艷,誰的捻成了可愛的彩線,而誰的太調皮現在就有了松脫的跡象,然后就會把不知道是奶奶還是外婆細心縫制的佩符拿了出來,大家你看看我的桃子我看看你的桃子,那是怎樣的小兒女之樂啊。
粽葉飄香端午節演講稿(匯總15篇)篇十三
各位老師、同學:
上午好!
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即將來臨,按照國家法定假日規定,6月20日至22日放假調休,共3天,23號(下周二)正常到校上課。
為保證學生能夠過一個有意義的假期,平安返校。學校對端午節假期中的安全問題提出以下幾點要求:
一、今天下午放學以后,打掃好教室衛生,關好門窗,妥善保管好自己的物品,文明離校。
二、防溺水教育。為了防止學生溺水事故的發生,學校作出以下“六不”規定:
1.不準私自下河游泳;2.不擅自與他人結伴游泳;3.不在無家長或教師帶領的情況下游泳;4.不到無安全設施、無救援人員的水域游泳;5.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6.不熟悉水性的學生不擅自下水施救。
三、交通安全教育:不私自外出,外出必須有家長或成年人的陪同,注意交通安全。不乘坐拖拉機、農用車等非載客的運輸交通工具;乘車時禁止把頭、手伸出窗外,禁止嘗試駕駛一切機動車。
四、汛期安全教育:由于已經處于夏季,假期間經常有雷雨、暴雨,同學們不要在雷雨時躲避于樹下、電線桿下或其他容易引發雷電擊傷的地方。要注意行走安全,不抄近道,不走池塘邊、壕溝邊的泥濘小道,不撐傘單手騎自行車,防止摔倒掉入路溝、池塘等事故發生。雷電暴雨來臨時,不要外出。
五、飲食安全教育:夏季天氣熱,要防止中暑;要注意飲食衛生,不買無生產廠家、無生產日期、無衛生許可的“三無”產品,不吃過期和霉爛變質的食物。
粽葉飄香端午節演講稿(匯總15篇)篇十四
(甲)敬愛的老師,(乙)親愛的同學們:
(甲乙)大家早上好!
(甲)今天我們演講的題目是:端午節的隨想。
(乙)端午節讓我們想起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他生活在20xx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為人正直,學識淵博,但卻因為他的忠誠和仗義直言而被革職流放。秦國趁此機會進攻楚國,楚國千里疆域毀于一旦??吹絿萍彝?,百姓流離失所,屈原有心報國,無力回天。悲憤之下,就在農歷五月五日這一天,自投汨(mi)羅江。
(甲)當地百姓聽說屈原投江了,紛紛劃船前來救助,把江米裝進竹筒,扔到水里喂食魚蝦來保護屈原的遺體。久而久之,我國就形成了端午節賽龍舟、吃粽子的習俗。
(乙)滔滔汨(mi)羅水,悠悠數千年,屈原已去,但是他的愛國熱情卻已化成一座豐碑,牢牢地矗立在每個中國人的心中。
(甲)也許,這古老的傳說你早已經聽過,已經無法讓21世紀的現代人感動。更遺憾的是,現代國人在越來越熟悉西方節日的同時,也在以更驚人的速度遺忘著自己的歷史、自己民族的傳統節日。
(乙)中國擁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文明,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了數不清的文化瑰寶。在繼承傳統文化方面,我們守著“聚寶盆”卻不善于保護和挖掘。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中國人著眼于創新,卻忽視對傳統的堅持,有句話說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日新月異的今天,該如何保護與繼承我們的傳統文化,顯然已是一個不容回避的問題。
(合)同學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文化內涵豐厚,留存著華夏民族獨特的記憶,節日除了是一種習慣之外,更代表著文化和民族的認同。對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存,必須懷有敬畏之心,必須高度重視。讓我們懷著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來看待中華的每一個傳統佳節吧!因為每過一次傳統節日,就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強和洗禮。傳統節日背后流傳的是悠久的歷史、輝煌的文明,積淀的是廣博的底蘊和千年不變的民族精神。面對祖先遺留下來的歷史文化,作為后人,每一個炎黃子孫,都要自覺的做一個維護者和傳承者。從七夕的金鳳玉露,到重陽的登高賞菊,從秦腔的底蘊(yun)悠綿,到京劇的唱念坐打,中國的傳統文化,在華夏浩繁的史帙(zhi)中顯得那樣熠熠(yi)生光、璀璨(cuican)奪目。我們是中華民族未來的棟梁之材,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傳承。就讓我們一起努力,讓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生生不息的延續下去,讓華夏文明在世界大地上徹徹底底的紅火起來吧!
(甲)我們的演講到此結束。
(乙)謝謝大家!
粽葉飄香端午節演講稿(匯總15篇)篇十五
老師們,同學們: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你們對這個節日有多少了解呢?
端午節是愛國節,因為愛國詩人屈原在公園前278年的五月初五,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懷抱大石投江而死。屈原沉江后,古人將竹筒裝米投入江中,萬舟齊發,并以吶喊旗鼓嚇退蛟龍,以此表示對屈原的尊敬和懷念之情。
端午節是防疫節。端午節前后是春夏交替傳染病的高發時節,古人在端午節前后插艾葉,懸菖蒲,用以驅蚊蠅,凈化空氣。成年人還要飲雄黃酒和菖蒲酒驅蛇蟲,小孩子要佩戴藏有朱砂和雄黃的香囊預防疾病。
端午節是體育節,因為人們在這一天要在水上賽龍舟。龍舟競賽已經逐漸演變成了一項國際體育賽事,也起到了友誼紐帶的作用。
端午節還是美食節,以為我們要吃可口的美食——粽子。人們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花色品種繁多的粽子,可以讓你一飽口福。
端午節,中秋節,春節等傳統節日,是浸潤著中華民族智慧的文化遺產,體現著一種民族精神,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象征。新時代的少先隊員要肩負起保護文化遺產,傳承民族文化的重任,為成為中華民族的棟梁之才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