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口算乘法教學反思設計篇一
提供給學生生動有趣的素材,創設計算情景,讓學生感受到口算乘法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使學生覺得數學好玩,樂于參與,積極地投入到問題的解決中,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意識。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算理,激發學生計算興趣。在此以前,學生所學的乘法都是一位數乘一位數的,這是第一次突破表內乘法。學生憑借生動的現實背景,從各個不同的側面清晰思考4×9與4×10的聯系與區別,特別是4×10的思考,充分反映出學生個性化的想法,這得益于創設的問題情景給學生的思維起到了十分有效的支架作用。
本節課的內容是十分簡單的乘法口算。設想在算理的理解中,經歷規律性的探索過程:“看著這一排的算式,猜猜接下來是什么算式?”“口算這樣的乘法有什么規律?”“什么情況下兩個一位數相乘的積會多出1個0?”……拓寬學生思考廣度,提升學生的思維含量。在規律的探索、口算練習比賽、互相評價中,使學生感受到計算的美。與此同時,積極引導學生靈活運用本課所學的知識解決新問題,努力體現深則淺之,淺則深之。
把教材中靜止的、平面敘述的畫面,進行動態的開放處理。以統計表的形式呈現學習材料,提供信息,讓學生根據表格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模擬的游樂場景中體驗問題解決的成功感。明白數學來自生活,又用之生活的道理。不僅如此,還適當延伸到整十數乘整十、整百數的口算,培養學生會舉一反三地運用知識解決新的問題,努力達到“教是為了不教”之目的。
當學生親身參與活動素材的提供,解決問題的欲望就會更加迫切。但是生活中碰到的一些數據不可能剛剛是整十或整千,面對真實的數據,讓學生學會尋找解決多樣化的實際問題的解題策略,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口算乘法教學反思設計篇二
1.使學生經歷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的口算乘法的過程,能比較正確熟練地進行口算。
2.學會運用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的口算乘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演繹推理能力
1、聽算后指名任選一道題說說口算方法。
205 306 470 1005 3200
3200 5003 10006 232 123
3、小結導入:以上的練習同學們回答的都很好,今天,我們用這些知識做鋪墊,來學習新知識。板書:口算乘法。
1、出示情景圖,引導學生觀察郵遞員叔叔每天工作的情況。
(1)同學們從圖中發現什么信息?
(2)你能根據圖中所提供的信息提出用乘法計算的問題嗎?
2、分小組討論交流。
3、學習例1
問題a:郵遞員叔叔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報紙?要送多少封信?
(2) 你會解決這些問題嗎?怎么解決?小組討論。
(3)生匯報交流:說說算式表示的意義,口算方法。
2、用你喜歡的方法解決第2個問題
問題b:郵遞員叔叔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報紙?要送多少封信?
(1) 學生獨立解答。
(2)小組討論后匯報口算方法:兩個因數末尾都有0的乘法,口算時只要先把0前面的數相乘,再看兩個因數的末尾一共有幾個0。就在乘得的積的末尾添上幾個0。
1、生完成第58頁做一做。
(1)看誰算的對又快。
(2)指名匯報口算結果。并任選一題說說你的口算過程。
2、獨立完成第60第3題,然后同桌交流。
3、開火車口算比賽:第60頁 第1、2兩題。
1、本節課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不明白的或需要提醒大家的嗎?
2、全課總結。
口算乘法教學反思設計篇三
計算教學是很枯燥的教學內容,但又是在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內容,計算能幫助人們解決問題,是小學生學習數學所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只有在解決問題的具體情境中才能真正體現出計算的作用。如何讓估燥的內容讓它更生動化、賦予它活力呢?如何才能讓學生靈活地上好枯燥的計算課,構建積極有效和諧的課堂呢?教授了《口算乘法》后,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引導學生、啟發學生、鍛煉學生、激勵學生,讓它們在課堂上積極參與,充分思考,激發思維,快樂收獲。
開展小學討論,讓每個學生有機會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給每個學生說的機會,課堂上,我盡量把同學們思維之花都引發出來,讓他們大膽的想,盡量的說,讓學生自己主動用不同的方法去求計算的結果,每興上計算課的時候,同學們都迸發出不同的思維火花。例如在計算2×10時,我先讓同學相互討論算法,然后匯報,有的學生說:“2×10就是2個10,2個10就是20。”有的學生說:“2×10可以表示10個2,10個2就是20。”首先我肯定了他們的想法,他們以不同的角度,從“2×10”這個乘法算式的意義出發,尋找到了答案,但兩種說法我截然不同卻又有內在的聯系,當學生能夠在短短的時間里都想出來,讓我不得不佩服學生的思維能力。還有人說:“因為2×9=18,所以2×10比它再多一個2就是20。”我馬上表揚這個同學能夠融會貫通,因為前面有一個鋪墊就是2×9=18,他能夠從舊知前后結合,聯系比較,讓老師不是不承認他是一個思維空間很廣,很會學習的學生。在課堂上,我總會給學生很寬松的思考環境和空間,鼓勵他們多想,多說,對說得好,想得透的同學給予肯定、表揚,所以在課堂上會產生很多的思維之花。
俗話說:“授之以免,不如授之以漁。”本節課的知識是很容易的事,但是在如何體現新理念,如何讓學生真正掌握有用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呢?于是讓學生學會口算方法,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思考得出同類推的方法進行口算,這也是數學中的一種學習遷移方法,在最后的拓展練習中出理:用整十數與一位乘數是2400的算式有哪些?這個題目對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一般的學生只要能運用今天新學的知識列出算式就是一種進步,而優生不僅是要運用今天所學的知識,還要運用一些簡單的概率,就是讓學生思考:怎樣才能不遺漏也不重復,而且還要滿足題目中的所有條件,開始學生只是想到了3×800=2400,4×600=2400,我反問學生:“3×800就是24個百,3×8=24是定的,那這個百能不能放在3這邊呢?”經我一點撥,學生馬上想到,可以,那就成了300×8=2400。同學樣的方法,大家又想到了400×6=2400。學生馬上掌握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并有效地運用到學習中去。
在課堂上,對于做對的,做快的,回徐有創新理念的同學,應及時給予肯定,使學生得到心理上的滿足,體驗到成功的快樂,例如,在教學《口算乘法》時,同學們在讀了68頁主題圖后,請同學們提出用乘法計算的問題。有一個同學是這樣提問的:“12個人玩激流勇進勇進6人每人每次要多少錢?”這個問題一提出來就是一個兩位數乘一位數,當時我們還沒有學這個內容,我問有沒有同學能挑戰解決這個問題,沒有應聲。后來提出這個問題的同學主動說:“我會解答。”我用懷疑又充滿期待的目光看著他說:“好,你來說吧!”“12×6,2×6等于12,向十位進1,1×6等于6加1等于7,最后等于72。”我當時一聽吃了一驚,這是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乘法,他能夠不動筆,用心算而且把步驟說得這么清楚,我非常高興,用贊賞的目光看著他說:“不錯,你能真會超前學習!”一個肯定,一個簡單的點評,讓他非常高興,他覺得老師不權肯定了他課堂上的表現,也肯定了他在課堂之外的努力。更加激發了他的學習積極性。
口算乘法教學反思設計篇四
教材41頁例1及相關內容
學會口算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及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1、體驗口算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及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的多種口算方法。
2、能正確的進行口算。
1、體驗口算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及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的多種口算方法。
2、能正確的進行口算。
多媒體課件
一、學前準備
口算練習
二、探究新知
1、學習教材第41頁例1。
出示例1。觀察,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說一說。
師:要求3筐草莓有多少盒,也就是求3個15是多少,怎樣列式呢?
生回答,教師板書:15×3
教師:怎樣計算呢?同學們可以根據以前學過的乘法口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組討論,看看怎樣得出得數,各組代表向全班同學匯報本組的各種口算方法。
方法一:將15分成10和5,口算10×3=30。5×3=15。30+15=45。
方法二:根據豎式計算的方法,想5×3=15,個位上的數相乘滿十,就向前一位進1,十位上的數1和3相乘得3個十,加上個位上進上來1個十,就是4個十,口算結果是45。
教師對學生的口算方法給予歸納總結并板書,在黑板上加以平價,方便全體學生了解不同方法的口算過程。
教師:想一想,150×3=
小結: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看,可以把兩位數分成一個整十數和一個一位數,將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積與一位數乘一位數的積相加,就可以算出結果;還可以利用豎式計算的方法進行口算,幾百幾十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即先口算幾百幾十數0前面的數與一位數相乘,再在后面添一個0。
2、學習教材第42頁例2。
出示例2
師:觀察圖,你從中知道哪些信息?跟同伴說一說。
學生回答,老師板書:6×10。
教師:怎樣計算呢?同學們可以根據以前學過的乘法口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組討論,看看怎樣得出得數,各組代表向全班同學匯報本組的各種口算方法。
列式解答:6×10=60(個)
答:10盒有60個。
室:要求20盒有多少個蘋果,怎樣列式呢?
生答,師板書:12×20
教師:應該怎樣計算呢?同學們可以根據以前學過的乘法口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組討論,看看怎樣得出得數,各組代表向全班同學匯報本組的各種口算方法。
因為可以把20看作2×10,所以口算12×20時,可以先口算出12×2的積,然后再用12與2相乘得積乘10。
列式解答:12×20=240(個)
答:20盒有240個。
3、指導學生完成“做一做“。
讓學生先獨立完成“做一做“,完成后集體訂正,每道題各選幾名同學說一說自己的口算方法。
教師提問:這幾道題和我們前面學過的題有什么區別?引導學習探究計算方法,根據前面學習的經驗,你能說一說你想怎么計算它們的結果嗎?(先讓學生說一說,然后在教材上完成)
教師板書小結。
三、課堂作業新設計
1、口算。
四、思維訓練
1、李紅買20個6角的練習本和30支8角鵝鉛筆。
(1)一共要付多少元?
(2)付出50元,應找回多少元?
2、動腦筋。
()×30=900 40×()=20xx 80×()=32000
先用表內乘法把兩個因數0前面的數相乘,再看
兩個因數末尾一共有幾個0,就在乘積的末尾添上幾個0。
口算乘法教學反思設計篇五
本冊教材第68~69頁的例1和做一做,練習十五的第1~3題。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整百等多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的進行口算;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遷移類推的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
2、使學生經歷整十、整百等多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的形成過程,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性。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對學習數學知識的情感。
引導學生發現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并正確進行口算。
發現、歸納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一、復習舊知,孕伏鋪墊
2、①6個十是多少?10個十是多少?150是幾個十?
②8個百是多少?10個百是多少?1200是幾個百?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主題圖。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你們去游樂場玩,高興嗎?
(1)出示第68頁主題圖。誰能說說你從圖中都看到了什么?(指名匯報)
(2)出示:坐旋轉木馬每人2元,9人要多少錢?
①、組織學生列出算式,師板書:2×9=18
②、學生獨立解決,然后集體訂正。
(3)出示:坐旋轉木馬每人2元,10人要多少錢?
①、學生獨立列出算式,教師板書:2×10
②、思考算法:列式后獨立計算,然后在小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
學生匯報:
c、第三種想法非常巧妙,根據乘法的意義,也可以把2×10看成是2個十,因為2個十是20,所以2×10=20。這種方法口算得很快。
(3)出示:坐碰碰車每人3元,20人要多少錢?你會列式嗎?
①、組織學生列出算式,師板書:20×3=
②、思考:20×3=?同學們先自己獨立地想,然后在小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學生進行班內交流。
可能出現以下幾種想法:
a、因為3個20是60,所以20×3=60;
b、因為2×3=6,所以20×3=60;
師:你覺得哪個方法快又好?我看我們班的同學都非常棒,算出了得數,還能講出道理。這就是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口算乘法。(板書課題)
2、總結規律:
師:游樂場的小松鼠要請大家幫忙了。
出示:2×4= 20×4= 200×4= 20xx×4=
同桌交流:怎樣算?然后匯報。
師:你發現了什么規律?(學生討論,匯報)
小結: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數,計算時先看作表內乘法計算出積后,看整十,整百,整千數末尾有幾個0,就在積的末尾添上幾個0。
三、反饋練習
1、賽一賽:看誰口算的又對又快!
10×4 10×6 10×8 20×4 40×6
60×8 300×4 500×6 700×8 1000×9
2、幫一幫:幫售貨員阿姨解決問題。
出示教科書71頁2題、3題主題圖。
提問:你從這幅圖中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
學生獨立列式口算。
3、找一找:找到自己的好朋友。
要求:整十數乘一位數,積是240的乘法算式。看誰寫得多!
240=( )×( )=( )×( )=( )×( )=( )×( )
四、全課總結:
口算乘法教學反思設計篇六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整百等多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的進行口算;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遷移類推的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
2、使學生經歷整十、整百等多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的形成過程,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性。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對學習數學知識的情感。
并正確進行口算。
發現、歸納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一)、創設情境:
1、談話:今天何老師要帶你們一起到少兒游樂宮去玩一玩,你們高興嗎?(課件出示)
2、組織學生提出數學問題。
學生觀察畫面,可能提出:
(1)坐旋轉木馬每人2元,6人要多少錢?
(2)玩激流勇進每人6元,30人需要多少錢?
(二)、體驗新知:
1、教學例1(1)。
(1)、課件出示:坐旋轉木馬每人2元,9人要多少錢?
①、組織學生列出算式,師板書:2×9=18
②、學生獨立解決,然后集體訂正。
(2)、課件出示:坐旋轉木馬每人2元,10人要多少錢?
①、學生獨立列出算式,教師板書:2×10
②、思考算法:列式后獨立計算,然后在小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
學生進行班內交流,可能出現以下方法:
2、教學例1(2)。
(1)、課件出示:坐碰碰車每人3元,20人要多少錢?你會列式嗎?
①、組織學生列出算式,師板書:20×3=
②、思考:20×3=?小朋友們先自己獨立地想,然后在小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學生進行班內交流。
③、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進行小結: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口算乘法。(板書課題)
(三)、反饋練習:
1、賽一賽:看誰口算的又對又快!
2×4= 20×4= 200×4= 20xx×4=
我們口算的這些題目都是正十整百整千的的數乘一位數,小朋友們口算的又對又快,你在口算時發現了什么?把你的發現在小組里說一說。
師小結:
2、幫一幫:幫售貨員阿姨解決問題。
(課件出示情境圖)
你從這幅圖中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
生列式后口算。
3、找一找:找到自己的好朋友。
(四)、總結:
口算乘法教學反思設計篇七
我最大的毛病其實是字寫的不好,所以一直對自己的板書很沒信心,主板書和副板書要分清區域寫(以后規定就寫最右側)。不該寫的就不寫,保持簡潔有力的板書,掌握住學生回答和我記板書十的火候。
口算乘法
300×10=3000300×30=9000
①3×1=3→300×10=3000
添0法:一乘、二數、三添零
②300x10拆成300x5=15002x1500=3000
副板書口算乘法
300×10=3000300×30=9000
①3×1=3→300×10=3000
添0法:一乘、二數、三添零
②300×10拆成300×5=15002×1500=3000
過去每次設計教案,我在設計習題時總是最不認真的,我以為把教學重難點講清楚就行了,其實這是不對的,習題可是鞏固強化課堂內容,可以提升學習質量,還可以彌補課堂上教學時的漏洞。這次教案我在習題設計上也認真了一些,找了很多練習題,挑挑揀揀,想把所有有趣的好玩的有意義的習題都塞進我的ppt里,我的想法其實就是習題做的越多越好哇,結果在層次上就沒有注意,其實很多環節可以省略,留出更多的時間給學生,給學生干什么呢,我還沒有想到。
我聽取其他幾個老師的建議是:我會填這個環節可否舍去呢,我還在疑惑中。一開始的口算出示從六道改為兩道,然后說說24×2、200×9的口算方法。“每天要送300份報紙,工作1天送多少份報紙?”這個環節和學生在前面提的數學問題從圖中你可以提出哪些數學問題有重復,可以舍去。
每天要送300份報紙,工作___10___天送多少份報紙?
每天要送300份報紙,工作__30____天送多少份報紙?
每天要送50封信,工作__40____天送多少封信?
這三個問題設計的層次性到底在哪里呢,我也想不出來,因為是從視頻那里照搬過來的。鞏固練習里的24×10=12×200=和“我會填(1)口算24×20時,想()去掉0變為(),24×()=(),在()的后面添上1個0得()。(2)31×30,就是31與3個十相乘得()個十,也就是()”有重復,可以刪去我會填。
數學醫院里是錯題可以設計多0和少0,還可以設計一些對的題目出來。
我自己的想法就是,一切追求簡潔美啊,下次習題設計的少而精吧,3道就好了。
尤其是教到本課重點時為了引導學生講到添0法,我堅持按著教學設計的來,算300x10的計算方法時,一個學生說的是列豎式的方法,由于我的計劃中并沒有預設到這個,而且我認為學生還沒學到兩位數的筆算乘法,所以我沒有認可這個學生的說法,還直接說他的方法就是添0法,沒有把學生說的列豎式的方法記錄下來,而是按我計劃中的板書3×1=3→300×10=3000出示。可是接下來我又問學生還有什么方法時,學生又說到列豎式的方法,而且還不止一個,我只好“順應民心”讓一個學生上來展示她那并不是很規范的豎式(因為他們并沒有學到筆算乘法,可見我當時心里是多么不樂意啊)。隨后我借題發揮,說在列豎式時其實我們也是先算3×1=3,然后再添0的,其實還是用了添0法啊,硬是要把話題拉到添0法,神奇的學生居然聽懂了。接著不幸的教學事故發生了,我問學生們哪種方法最好啊,學生們都說最好一種列豎式的方法最方便(因為符合學生實際情況啊,當時小朋友們確實聽懂了的就是最后一種,因為那是他們想出來的)我本來是想他們說添0法最方便的,哎,可是他們都不是很認同,這個環節,我就硬生生的把添0法拉出來大夸特夸,好啊好啊真好啊,我們一起來研究添0法吧。課后,經有關老師提醒,我才明白自己犯了一個很大的教學失誤,其實我一開始就應該把學生說的列豎式的方法出示,然后引導他們觀察,其實他們就是在列豎式時先算3×1=3,然后再添0的。這件事讓我明白課堂是學生的,也是老師的,但歸根結底是屬于學生的,只有符合兒童認知發展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很害怕我的填鴨式教法會害了我的學生,難怪我之前帶的兩個班級成績這么差,也是有原因的啊。以后我要改進了。
口算乘法教學反思設計篇八
口算是筆算的基礎,如果過多地強調口算技能、正確率的訓練,簡單、重復、機械的訓練會使學生感到枯燥無味。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摒棄教材中郵遞員送信這一學生所不熟知的情境,以郵遞員的工作為主線,使學生產生親切感和學習興趣,同時有利于加深學生對乘法意義的理解。在鞏固應用的過程中創設了登寶塔、幫小兔回家愛心捐款等教學情境,讓學生體會數學課堂的樂趣,感受到數學的價值,把枯燥的口算乘法課變得生動,學生學習新知識會感到輕松愉快、興趣盎然。
學生已有的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的口算乘法知識和經驗,課堂上圍繞學生探索、掌握乘法口算的方法展開豐富的數學活動。引導學生利用知識的遷移,自主探究整百數乘整十數、整十數乘整十數的口算方法,在探索、嘗試、交流中擴展和提升對口算乘法的認識,在獲取數學知識中提高學習能力。使學生體驗成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人人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理念。
1、練習設計的坡度不夠;
2、學生寫作業的時間留得有點少。
3、算法多樣化只注重了形式,而沒有體現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