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真分數和假分數的說課篇一
撰寫公開課教案是每個教師都必需熟悉的一項工作,好的公開課教案能夠激發同學興趣,培養同學多方面的能力,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本站提供的這套人教新課標版五年級下冊《真分數和假分數》公開課教案符合新課標的規范,思路清晰,結構合理,適合同學的年齡特征,與素質教育的要求相吻合,具有科學性、實用性等優點。
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意義和特征 總48(電42)
整數.
教學課型:新授課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引出概念
1/3 3/3 3/4 1/5 5/6 2/5 3/5
4/5 5/5 7/4 9/5 10/5 11/5 15/5
① 板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數叫做真分數.
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數,叫做假分數.
b,再請觀察第一,三組的分數的分子與分母的大小關系,分數值
與1的關系,你發現有沒有規律
板書:真分數小于1;假分數等于或大于1.
(3)揭示課題:
板書課題: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意義和特征
※ ① 下面分數中哪些是真分數 哪些是假分數 [課件3]
1/3 3/3 5/3 1/6 6/6 7/6 13/6
真分數和假分數的說課篇二
尊敬的各位專家評委,早上好!
1、認識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意義及特征,了解假分數的產生過程。
2、理解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意義及特征。
3、結合具體情境滲透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培養學生全面思考問題的習慣。
為了達成以上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理解真分數與假分數的意義;突破難點:理解真假分數特征。我在教學中努力做到以下三個“一”。
遵循一個規律:——概念形成的規律。
本節課的設計就是在遵循學生對概念認知的發展規律基礎上,利用“數形結合”,凸顯先“過程”后“對象”的認知順序,充分理解概念。借助數軸和圖形理解真分數、假分數與1的關系,將概念深化。
真假分數概念的形成,本節課分4步走:
1、就是通過填四分之幾這個分數了解學生起點。用圖形表示出來,以了解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2、運用圖片建立假分數的表象:通過怎樣表示5/4?讓學生產生了認知上的矛盾:1個單位“1”不夠時,怎么辦?讓學生在辨析中明白5/4的意義。
3、在分類活動中構建真分數與假分數模型。在概念的形成過程中,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4/4”到底劃到哪一類中,引導學生通過比較、分析。最后產生看書的必要性。
4、完善概念的認知。數學概念一旦形成,既要通過練習鞏固概念,更要關注概念外延的有效拓展。因此,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從數軸上判斷真假分數的特征.從找規律中,拓展對真分數概念的認知,借助特殊的假分數,理解假分數有大于1,也有等于1的情況。尤其是最后的題組練習。從最基礎的分類,引導發現,再到用字母表示,引導學生從具體到抽象,將具體、繁多的分數提升到“b/a”這一個分數表示形式,把書教薄,將知識系統化。
滲透一種思想:——“數形結合”的思想。
在課的開始階段讓學生用圖形表示出相應的分數,這里是第一次借助數形結合的思想,通過圖形讓學生直觀的理解5/4,感受假分數的產生過程。圖形與分數的一一對應讓學生初步感知真、假分數與1的大小關系。第二次借助數形結合的思想是利用真假分數在數軸上的位置,再一次感受真假分數與1之間的關系。同時借助數軸的讓學生感受真假分數“無限”性,這里話雖沒挑明,但學生已能感受到了真分數和假分數的個數都是無限的。
培養一個習慣——全面思考的習慣。
我們的孩子在思考問題時往往習慣于唯一答案,不會全面思考問題,更不善于分類思考問題。因此在含有字母的分數中,除了完成判斷的同時更注重分類思想的滲透,讓學生從小接觸不確定因素——a/6是真分數還是假分數?讓學生學會全面的思考問題,課堂中我充分發揮評價語的導向作用,使學生學會從不完整到完整的表述。這個環節的教學時間的比重是比較大的,為的就是將學生思維不斷提升,從形象的呈現分數判斷到讓學生形成抽象的符號化思想。
總之,我認為概念教學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因此,我力求在概念建模后層層遞進,不斷地進行延伸,拓展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完善概念的理解認知,進一步使概念變得立體豐厚。
以上只是我對本節課的一些想法,敬請各位專家批評指正!
真分數和假分數的說課篇三
①使學生理解真分數、假分數的意義,能正確地區分真分數、假分數,學會把假分數化成整數。
②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的能力。
一、創設情境
2.填空。3÷4= 8÷11==()÷( ) =()÷( )
二、探索研究
1.認識真分數,教案《《真分數和假分數》教案》。
(1)出示例1,引導學生用分數表示出各圖中的涂色部分。
(2)比較例1中三個分數的分子和分母的大小( 、 、 的分子都比分母小)。
(3)聯系直觀圖想一想:這些分數比1大,還是比1小?為什么?
(4)指出:像 、 、 這樣的分數都叫做真分數。你能再舉幾個真分數嗎?提問:什么樣的分數叫做真分數?真分數有什么特點?板書: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數叫做真分數。真分數小于1。
2.認識假分數。
(1)出示例2 直觀圖,指點導學生根據分數的意義用分數表示圖中的涂色部分。
(2)聯系直觀圖想一想:這些分數比1大,還是比1小?為什么?( =1, 和 都大于1)
(3)像 、 、 等都是假分數。誰能說說什么樣的分數叫做假分數?假分數有什么特征?板書: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數,叫做假分數。假分數大于1或者等于1。
3.揭示課題。從上面的直線圖中可以看到,分數可以分為幾類?哪兩類?
(1)觀察上表中的分數,哪些分數的分子是分母的倍數?
(2)利用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算出它們的商是多少?觀察它們的商有什么特點?結論:當分數的分子是分母的倍數時,這些假分數可以化成整數。
真分數和假分數的說課篇四
使學生理解和掌握真分數,假分數的意義和特征,學會把假分數化成整數。
真分數和假分數的特征。
等于1的假分數。
新授課
課件
1/33/33/41/55/62/53/5
4/55/57/49/510/511/515/5
①板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數叫做真分數。
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數,叫做假分數。
②觀察比較:a,說一說第二組中的兩個分數的意義這樣的分數等于多少
b,再請觀察第一,三組的分數的分子與分母的大小關系,分數值
與1的關系,你發現有沒有規律
板書:真分數小于1;假分數等于或大于1。
(3)揭示課題:
由圖上可以清楚地看到,真分數,假分數實際上是以1為界,把分數分為了兩類。所以這節課我們看上去研究的是分數的分子和分母的大小關系,而實質卻是真分數和假分數。
板書課題: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意義及特征
※①下面分數中哪些是真分數哪些是假分數[課件3]
1/33/35/31/66/67/613/6
2,把假分數化成整數。
觀察下列分數,它們有沒有共同的特點[課件5]
3/35/510/515/5
提問:a,這些假分數還可以用什么數來表示
b,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把它們化成整數這樣計算的依據是什么
(分子除以分母,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2)教學p99。例3:把3/3,8/4化成整數。
板書:3/3=3÷3=1提問:a,3÷3表示什么
8/4=8÷4=2b,8÷4表示什么
(3)練習:把8/2,9/3,4/4,12/6化成整數。[課件6]
3,說出兩個分母是9,分數值比1大又比2小的假分數。
4,把下面這些分數化為整數。[課件7]
24/425/572/454/6100/25
5,判斷正誤,并說明理由。[課件8]
提問:怎樣將真分數,假分數,假分數化整數
p101。1,2,3
板書設計: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意義及特征
假分數≥1。
真分數和假分數的說課篇五
1、以學生發展為本,著力強化個人主體意識,同時關注學生學習動機,興趣等情感態度。
2、從學生已有的認知發展水平和知識經驗出發,為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和充分的練習空間。
3、致力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關注過程,把學習的權力和時空留給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猜測、思考、討論等多種活動,讓學生親歷概念的形成過程,主動獲取知識。
1、教學內容:
《真分數和假分數》一課是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內容。這部分內容的學習是在學習了分數的意義,然后以對分數、分數單位的熟悉為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在講解這一知識點時,應注意分數與“1”的關系,這樣既幫助學生理解真假分數的概念,又溝通了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
2、學情分析:
學生在三年級已經初步認識了分數,知道各個部分的名稱,會讀、寫簡單的分數,前一段又學習了分數的意義,熟悉了單位“1”、分數單位等概念,為學習本節課知識打下了基礎。另外本課的'概念比較抽象,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還需要直觀形象思維的支撐。在數學教學中,化抽象為具體、直觀,對于順利開展教學是十分必要的。
(1)結合具體情境,經歷假分數與帶分數的產生過程,理解“真分數”、“假分數”和“帶分數”的意義。
(2)能正確讀寫假分數、帶分數,了解假分數、帶分數的關系。
(3)尋求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結合具體情境,經歷假分數與帶分數的產生過程,理解“真分數”、“假分數”和“帶分數”的意義及關系。
教學難點:動手操作理解分餅的方法及觀察發現分數的特點。
1、分數的產生過程及實際含義的認識,要體現從直觀到抽象的思維過程。本節課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充分讓學生觀察、發現、比較的方法相結合,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2、學生在和諧的學習氣氛中自主探索,通過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動口表達,學會觀察發現、比較分類,更好地學會知識與能力。
本節課力求從學生的實際、興趣出發,能結合具體情境,在多種活動交流中,經歷真分數、假分數和帶分數的認知產生的過程,從中理解“真分數、假分數和帶分數”的意義;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概括等學習數學的能力;整節課林老師能圍繞情境激趣、談話導入,操作探索新知,回顧總結,實際應用等幾個教學環節展開教學。
具體分析如下:
一、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數學感興趣,才能樂學、好學、會學;如,課前老師播放了《西游記》動畫片,并讓學生一起唱主題歌,緩解了學生緊張的心態,創設一個和諧的學習氛圍;通過幫助唐僧師徒四人解決分餅的問題,同時在教學中注重成功的體驗,經常激勵、鼓勵學生,如“不錯、真棒、很好、謝謝你”等,使學生從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成功之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二、落實“以生為主體,以師為主導”,給學生提供創造的空間。
在課堂教學中“導”與“學”的關系尤為重要,教師的“導”的終極目標為了學生的“學”,在這里老師通過學生合作學習、自我演示等過程為學生創設一個對話的舞臺,讓學生共同分享經驗,這一點新課程提倡“課堂應給予學生選擇與自由的空間”精神與之相適當。同時老師在引導學生質疑、提出問題,讓學生有充分的思考時間,這樣就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因此,課堂上學生就能提出象4/4是什么分數的問題?為課堂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資源,教師也能及時捕捉信息。這樣的教學更富于學生的創造空間,培養了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創造能力。
三、操作感知,建立概念。
在操作中感知,在操作中學習是新課程的重要教學理念。在教學中教師注重學生的操作,建立表象,理解意義、概念。本課教師能讓學生動手操作認識分數外,每次的操作都具有一定的意義。操作一、讓學生把1張餅平均分給4人,每人分得多少?使學生鞏固了平均分和感知分法。操作二、把3張餅平均分給4人,每人分得多少?在操作中感知分法不同,但份數一樣結果也相同,即3個1/4張和3張的1/4都是3/4張。知識的遷移,讓學生在把9張餅平均分給4人,每人分得多少張時得到分數9/4和2又1/4。在學生對這些分數有了全面了解、認識后,通過學生觀察、比較、概括從中產生了真分數、假分數、帶分數;并理解其意義。這樣的教學培養了學生的認知數學的規律和概括能力。
四、密切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
從設計的練習,一方面、對本節課的重點知識進行鞏固總結。另一方面、從讓學生解決分面包、分蘋果的問題,提升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數學源于生活再回歸生活;讓學生體驗數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