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稿也叫演講詞,它是在較為隆重的儀式上和某些公眾場合發表的講話文稿。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得一篇好的演講稿嗎?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演講稿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香港回歸演講稿香港回歸演講稿篇一
大家好!今天我懷著無比激動與興奮的心情來給大家做這次香港回歸演講,我演講的題目是《香港,讓我們心手相連》。
永遠不能忘懷那個激動人心,具有歷史性意義的時刻。舉國上下一片歡騰的景象。人們相聚在一起,只為了見證這一歷史上的一大盛事。1997年7月1日,這個值得讓每一個香港同胞和內地同胞驕傲的日子,從此深深鐫刻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上。分離了一個多世紀,盼望了一個多世紀,那祖國母親的溫暖懷抱一直敞開著,那祖國母親的深情眼眸一直張望著,張望著香港這骨肉早日回來,張望著香港這骨肉回來再也不分離。
多少年的思念長又長,多少年的佳節盼團圓。我知道,你一定是聽到了祖國母親深情的呼喚,你一定是感受到了祖國母親含淚的等待,所以,你回來了,你要回來和祖國母親一起譜寫歷史動人的新篇章。你回來了,你要回來和祖國母親一起續寫當代感人的新故事。
多少年,你受盡屈辱,飽嘗痛苦,你歷盡滄桑,經歷風云變幻。你長夜綿綿無法安睡,你滿心傷痕無人訴說。所以,你回來了,你要回來向祖國母親訴說你的淚水與痛苦。你回來了,你要回來向祖國母親傾訴你的思念與孤獨。
紫荊花開18載,花開別樣紅。那艷麗的花朵,仿佛是香港同胞那顆對祖國母親火熱的心,那含笑的新姿,仿佛是香港同胞那份對祖國母親真切的情。鮮艷的紫荊花旗在香港的上空迎風飄揚,耀一世的紅火,閃一世的輝煌。那香江的水意綿綿,情切切,流出的是香港同胞的情,內地同胞的愛。香港同胞和內地同胞心連著心,手牽著手,共同創造愛的奇跡。
18載風風雨雨,18載翻云覆雨,回首香港回歸這15年,多少辛酸,多少喜悅,都讓香港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在“一國兩制”的政策實施下,在內地政府的有力支持和幫扶下,在香港同胞的熱情接納和包容下,香港先后成功地抵御了亞洲金融危機、非典疫情以及2008年以來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經濟發展持續平穩,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的地位得到進一步鞏固和提升。此外,今年6月,香港連續第二年榮登全球最具競爭力經濟體榜首,香港儼然成為一個國際性的大都市,這都是跟國家政策密不可分的,更是跟我們一起團結協作,共創美好家園的心息息相關的。 今日讓我們的心連在一起,情放在一處。為香港慶祝,為祖國喝彩。香港,讓我們心手相連,情意相通,共同續寫愛的神話。讓我們以昂揚的姿態共同迎接香港展望無垠的美好明天,讓我們以火熱的信心欣賞那愈開愈艷的紫荊花!
謝謝大家!
香港回歸演講稿香港回歸演講稿篇二
從七十六年前南湖那條紅船上點燃中國革命的火炬開始,七月一日就成為了一個光輝的節日。一九九七年的七月一日由于中國政府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而顯得更加輝煌、盛大。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國共產黨的歷,七月又增添了一道美麗的彩虹。
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之所以是一個盛大的節日,是因為它是一個令所有的炎黃子孫銘心刻骨的日子,為了這一天的到來,中國人苦苦追求了一百多年。漫長而坎坷的回歸之路,從一個側面記載了中華民族一百多年的榮辱興衰,滄桑巨變。
有人把香港比作游子,而我更愿意把它當成一個小妹,一個離家一百多年的小妹妹,一個既講普通話、又講廣東話、還講英國話的小妹妹。從腐敗無能的清王朝和那個昏庸的連香港是個小漁村都不知道的道光皇帝,在英國的堅船利炮下,把一個柔弱的漁家女拱手割讓的時候起,老榕樹下威武的炮群飲恨地凝望了一百多年,海濤和海風撕扯著頭發痛哭了一百多年。
在廣東和香港等地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1841年鎮守虎門沙角炮臺的63歲的老將陳連升和他年輕的兒子雙雙陣亡的時候,陳連升的坐騎黃騮馬流淚了,它真想沖過去給英國佬致命一蹄子。后來它被英軍帶到香港后,不吃英國人喂的草,每天面向北方悲傷地嘶叫,時常淚流如雨,最后死在了香港。在它死后的墳頭上長出了一株植物,葉片如羽,花白如雪,香氣四溢,這便是當歸。當歸開花后,便有一只黑灰色的小鳥落在上面日夜不停地啼叫,小鳥尾巴上有白色的斑點,腹部有黑色的橫紋,這就是杜鵑,又叫子規。
這自然是一種傳說,但它包含的意義已超出了故事本身。馬亦如此,花亦如此,鳥亦如此,也是包括香港在內的所有中國人的共同心聲啊!然而,弱國沒有外交,落后就要挨打,不是嗎?清王朝由于腐敗無能割讓了自己的親骨肉,出賣了自己的女兒;而同樣無能的北洋政府,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列強們在巴黎、在華盛頓隨意瓜分那一份屬于我們自己的勝利果實;同樣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勝國的國民黨政府,過分地依賴他的主子美國,不顧民族大義,只為派系之爭,而失去了收回香港的良機。只有從七月走向覺醒的中國,從七月走向獨立的中國,從七月走向強大的中國,從七月走向光榮的中國,才能在談判桌上發出“主權問題是不能談判的”強大聲音,才能使香港未兵戎相見而順利回歸。
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是一個盛世大的節日,被譽為東方之珠的香港,回到祖國的懷胞,將揭開新的更為輝煌的一頁,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政策,給香港插上騰飛的翅膀。甩掉了殖民地的帽子,有強大的祖國作后盾,香港的國際政治地位真正提高。作為祖國與其它國家和地區擴展經濟和貿易關系的橋梁,香港的國際經濟地位將進一步提高。
啊,被生命和血淚照亮的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是一個民族盛大的節日,是一切愛好和平的人們的盛大節日,是人類良知、正義和真理的盛大節日!它向世界宣告:一個殖民統治的時代結束了,一個新紀元正在開始!香港成了整個地球的焦點,全世界每臺電視機的熒屏都屬于這里,全世界每一雙睜大的眼睛都望著這里,全世界的大街小巷都通向這里。鑼鼓聲中,鞭炮聲中,到處都是盛開的紫荊花,到處都是飄揚的五星紅旗,到處都是放飛的和平鴿。千萬顆心涌向大街、公園、廣場,唱吧,笑吧,跳舞吧,擁抱吧!讓激動的淚水流干吧,讓淤積一百多年的悲憤、痛苦、渴望和今天的歡樂,一起火山般的爆發出來吧!
在這個盛大的節日就要來臨的時候,我要對香港我的小妹妹說,到了七月一日這天,不管有多少新聞記者的鏡頭對準你,不管有多少政界要人擁抱你,不管你的小巷多么擁擠,不管你的大街多么喧嘩,不管你的廣場多么熱鬧,別忘了給那位個頭不高、但高山仰止的老人,那位想在自己的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的老人,那個最想最想歡渡這個盛世大節日的老人,留下一塊最為耀眼、最為引人注目的地方。雖然他已不可能在這里喝一口水,吸一支煙,但他的生命、意志和精神都化作了大海的蔚藍,融化在鮮艷的五星紅旗上,融化在盛開的紫荊花叢中,融化在每一個黑頭發、黑眼睛、黃皮膚甚至每一個熱愛和平的人們的笑臉上。
也許,南湖紅船上那十幾個指點江山的英才,當初并沒有談到收回香港,談到的只是馬列主義和中國革命,而今天,把七月一日作為香港回歸的日子,就不是一種偶然,它表達的是一種歷史的必然,是一種強大的結果,是一種對未來的希望。我想,只要我們的黨永遠純潔、偉大,只要我們的祖國更加繁榮、富強,那么,未來的七月一日,就不只是黨的生日,不只是香港臺回歸紀念日,還會是許多可以載入史冊的精彩的日子!
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是一個盛大的節日,載著百年的滄桑、淚水和思念,香港回歸將走完最后一站,十二億雙熱情的手,已準備好了鮮花、美酒和掌聲,期待著回歸的腳步,踏進祖國七月的門檻。
香港回歸演講稿香港回歸演講稿篇三
學習目標:
1.了解和掌握“一國兩制”的提出和含義,香港、澳門回歸祖國的時間及意義,了解主權的含義。
2.通過引導學生分析“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及其歷史意義和香港、澳門回歸的歷史意義,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3.通過港澳的回歸,認識到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才能真正走上獨立自主發展的道路,才能真正實現港澳的回歸,最終實現中國臺灣的回歸。
學習重點? 香港和澳門回歸的歷史意義
學習難點? “一國兩制”構想的基本含義
學習過程:
一、自主學習,完成知識梳理
二、合作交流,共同提高
2.香港問題、澳門問題和中國臺灣問題在性質上有什么不同?
三、小結
為了便于理解、掌握本課知識,可用下列圖示來梳理知識點,做到提綱挈領。
歌謠記憶:
改革開放設計師,統一祖國探路子,
“一國兩制”好方式,港澳回歸雪國恥。
四、達標測試
1.(?重慶)xx年12月20日是澳門回歸祖國十周年的紀念日。把黨中央多年來醞釀的和平統一祖國的構想創造性地概括為“一國兩制”,為澳門回歸祖國開辟了正確道路的是(??? )
a ?????b????? c ?????d
2.有人說:“收回香港,是鄧小平的天才創造”這里的“天才創造”是指:(??? )
3.(?廣東廣州) “一國兩制”構想不適用于下列哪一地區?(??? )
a.(1)(2)???? b.(2)(3)???? c.(3)(4)???? d.(1)(4)
5.(?湖北孝感)xx年,在澳門熱烈慶祝回歸祖國十周年時,廣西也在慶祝解放六十周年。這兩地分別是特別行政區和民族自治區,它們的相同點為(??? )
a.都實行社會主義制度
b.都是中央人民政府管轄下的地方行政區域
c.都是為了實現祖國和平統一而設立的
d.都實現了“一國兩制”的構想
6.(?浙江紹興)澳門回歸十多年來,gdp以年均近15%的增幅快速增長,人均gdp已達3.9萬美元,成為全球最活躍的微型經濟體。這一事實表明,“一國兩制”的實行(??? )
7.(?湖北十堰)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20世紀80年代初,鄧小平從維護祖國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出發,尊重歷史和現實,以偉大政治家和戰略家的遠見卓識,提出了“一國兩制”的構想。
請回答:
(1)香港島是通過什么條約割讓的?它被英國殖民者強占了多少年?
8.(?重慶)閱讀下列材料:
“一國兩制”的構想從實際出發,兼顧了各方面的實際利益,因而是各方可以接受的、合情合理的、切實可行的方案。這一構想,既體現了實現祖國統一、維護國家主權的原則,又充分考慮到中國臺灣、香港、澳門的歷史和現實,具有高度的靈活性,是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基本方針。
——楊先材《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請回答:
(1)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什么是“一國兩制”?
(2)根據以上材料說明,鄧小平創造性地提出“一國兩制”的重要依據。
(3)結合所學知識,列舉我國實施“一國兩制”國策所取得的重大成果。
9.閱讀下列材料:
我好比鳳閣階前守夜的黃豹,母親呀,我身份雖微,地位險要。如今獰惡的海獅撲在我身上,啖著我的骨肉,咽著我的脂膏。母親呀,我哭泣號陶,呼你不應。母親呀,快讓我躲入你的懷抱!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聞一多《七子之歌?香港》
請完成:
(1)材料中的“我”“母親”“海獅”各指什么?
(2)“我”是何時回到“母親”懷抱的?
(3)材料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學后反思:
二、合作交流,共同提高
1.提示:香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從1842年開始通過中英《南京條約》、中英《北京條約》、中英《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三個不平等條約,香港遭受英國的殖民統治,至今已經有一百余年的歷史;香港的經濟迅速發展起來,不僅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而且也是重要的國際自由港、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國際信息中心;“一國兩制”正是從歷史和現實兩個角度考慮,明確指出,一要實現香港主權回歸,二要保持香港的資本主義制度五十年不變,維持香港的繁榮。
1949年,國民黨逃到中國臺灣,中國臺灣與祖國大陸進入對立狀態。在國民黨統治期間中國臺灣的經濟也有一定的發展,“一國兩制”就是考慮到中國臺灣的歷史情況和現實情況,不僅保持中國臺灣的資本主義制度,而且中國臺灣可以保留自己的軍隊。
2.香港、澳門問題:屬于主權外交問題;中國臺灣問題:屬于中國內政問題。
四、達標測試
1.b 2.c 3.a 4.d 5.b 6.c
7.(1)香港島是通過《南京條約》被割讓的,它被英國殖民者強占了155年。
(2)中國收回香港后,在香港實行資本主義制度。
(3)割讓原因:清政府政治腐敗,綜合國力衰弱,腐朽沒落的封建主義不能對抗新興的資本主義。收回原因:中國綜合國力增強,人民渴望統一,中央領導決策正確等。
8.(1)“一國”,就是一個統一的中國。“兩制”就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中國臺灣、香港、澳門實行資本主義制度。
(2)“一國兩制”構想兼顧了各方面的實際利益,既體現了實現祖國統一、維護國家主權的原則,又充分考慮到中國臺灣、香港、澳門的歷史和現實。
(3)香港、澳門先后回歸祖國。
9.⑴“我”指的是香港;“母親”指的是中國;“海獅”指的是英國殖民者。⑵1997年7月1日。(3)對祖國的思念和對侵略者的憤恨。
香港回歸演講稿香港回歸演講稿篇四
從七十六年前南湖那條紅船上點燃中國革命的火炬開始,七月一日就成為了一個光輝的節日。一九九七年的七月一日由于中國政府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而顯得更加輝煌、盛大。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國共產黨的歷,七月又增添了一道美麗的彩虹。
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之所以是一個盛大的節日,是因為它是一個令所有的炎黃子孫銘心刻骨的日子,為了這一天的到來,中國人苦苦追求了一百多年。漫長而坎坷的回歸之路,從一個側面記載了中華民族一百多年的榮辱興衰,滄桑巨變。
有人把香港比作游子,而我更愿意把它當成一個小妹,一個離家一百多年的小妹妹,一個既講普通話、又講廣東話、還講英國話的小妹妹。從腐敗無能的清王朝和那個昏庸的連香港是個小漁村都不知道的道光皇帝,在英國的堅船利炮下,把一個柔弱的漁家女拱手割讓的時候起,老榕樹下威武的炮群飲恨地凝望了一百多年,海濤和海風撕扯著頭發痛哭了一百多年。
在廣東和香港等地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1841年鎮守虎門沙角炮臺的63歲的`老將陳連升和他年輕的兒子雙雙陣亡的時候,陳連升的坐騎黃騮馬流淚了,它真想沖過去給英國佬致命一蹄子。后來它被英軍帶到香港后,不吃英國人喂的草,每天面向北方悲傷地嘶叫,時常淚流如雨,最后死在了香港。在它死后的墳頭上長出了一株植物,葉片如羽,花白如雪,香氣四溢,這便是當歸。當歸開花后,便有一只黑灰色的小鳥落在上面日夜不停地啼叫,小鳥尾巴上有白色的斑點,腹部有黑色的橫紋,這就是杜鵑,又叫子規。
這自然是一種傳說,但它包含的意義已超出了故事本身。馬亦如此,花亦如此,鳥亦如此,也是包括香港在內的所有中國人的共同心聲啊!然而,弱國沒有外交,落后就要挨打,不是嗎?清王朝由于腐敗無能割讓了自己的親骨肉,出賣了自己的女兒;而同樣無能的北洋政府,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列強們在巴黎、在華盛頓隨意瓜分那一份屬于我們自己的勝利果實;同樣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勝國的國民黨政府,過分地依賴他的主子美國,不顧民族大義,只為派系之爭,而失去了收回香港的良機。只有從七月走向覺醒的中國,從七月走向獨立的中國,從七月走向強大的中國,從七月走向光榮的中國,才能在談判桌上發出“主權問題是不能談判的”強大聲音,才能使香港未兵戎相見而順利回歸。
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是一個盛世大的節日,被譽為東方之珠的香港,回到祖國的懷胞,將揭開新的更為輝煌的一頁,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政策,給香港插上騰飛的翅膀。甩掉了殖民地的帽子,有強大的祖國作后盾,香港的國際政治地位真正提高。作為祖國與其它國家和地區擴展經濟和貿易關系的橋梁,香港的國際經濟地位將進一步提高。
啊,被生命和血淚照亮的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是一個民族盛大的節日,是一切愛好和平的人們的盛大節日,是人類良知、正義和真理的盛大節日!它向世界宣告:一個殖民統治的時代結束了,一個新紀元正在開始!香港成了整個地球的焦點,全世界每臺電視機的熒屏都屬于這里,全世界每一雙睜大的眼睛都望著這里,全世界的大街小巷都通向這里。鑼鼓聲中,鞭炮聲中,到處都是盛開的紫荊花,到處都是飄揚的五星紅旗,到處都是放飛的和平鴿。千萬顆心涌向大街、公園、廣場,唱吧,笑吧,跳舞吧,擁抱吧!讓激動的淚水流干吧,讓淤積一百多年的悲憤、痛苦、渴望和今天的歡樂,一起火山般的爆發出來吧!
在這個盛大的節日就要來臨的時候,我要對香港我的小妹妹說,到了七月一日這天,不管有多少新聞記者的鏡頭對準你,不管有多少政界要人擁抱你,不管你的小巷多么擁擠,不管你的大街多么喧嘩,不管你的廣場多么熱鬧,別忘了給那位個頭不高、但高山仰止的老人,那位想在自己的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的老人,那個最想最想歡渡這個盛世大節日的老人,留下一塊最為耀眼、最為引人注目的地方。雖然他已不可能在這里喝一口水,吸一支煙,但他的生命、意志和精神都化作了大海的蔚藍,融化在鮮艷的五星紅旗上,融化在盛開的紫荊花叢中,融化在每一個黑頭發、黑眼睛、黃皮膚甚至每一個熱愛和平的人們的笑臉上。
也許,南湖紅船上那十幾個指點江山的英才,當初并沒有談到收回香港,談到的只是馬列主義和中國革命,而今天,把七月一日作為香港回歸的日子,就不是一種偶然,它表達的是一種歷史的必然,是一種強大的結果,是一種對未來的希望。我想,只要我們的黨永遠純潔、偉大,只要我們的祖國更加繁榮、富強,那么,未來的七月一日,就不只是黨的生日,不只是香港臺回歸紀念日,還會是許多可以載入史冊的精彩的日子!
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是一個盛大的節日,載著百年的滄桑、淚水和思念,香港回歸將走完最后一站,十二億雙熱情的手,已準備好了鮮花、美酒和掌聲,期待著回歸的腳步,踏進祖國七月的門檻。
香港回歸演講稿香港回歸演講稿篇五
大家好!我今天非常非常的榮幸的在這個香港回歸11周年場合,和大家分享我對香港回歸十周年來的所感所想。我的演講里沒有豪言壯語,只有自己的所聞和感受。香港,從百年的苦難向我們走來。異邦的鐵蹄,飄洋過海,驚飛了沙灘漫步的海鷗,驚散了香港的美夢,1840年,屈辱的南京條約使香港淪為了英國的殖民地。沉沉的枷鎖,使香港失去了自由,祖國母親期盼的目光穿過了一個世紀,送走了多少春風秋雨,終于盼來了重聚的春天。政府于1997年7月1日恢復了對香港行使主權。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經歷了百年滄桑的香港終于回到了祖國的懷抱,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香港回歸祖國以來的十年,中央政府堅定不移地貫徹“一國兩制”方針政策,嚴格按照香港基本法辦事,全力支持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和政府依法施政,保障了香港居民依法享有的各項權利和自由,同時,廣泛團結香港各界人士,共同維護和促進香港的繁榮、穩定和發展。
18年風雨,18年輝煌,18年磨練,18年成長……香港——這顆鑲嵌在祖國南海上的明珠,在回歸祖國18年后的今天,更加光彩奪目和絢麗多彩。18年來,全體香港同胞和全國人民一起開始了“一國兩制”的偉大實踐;18年來,香港戰勝了亞洲金融風暴、全球經濟不景氣,以及非典疫情等眾多困難,鞏固了世界金融中心、貿易中心和航運中心的地位;18年來,香港不僅更加繁榮,而且社會也在穩定中邁向和諧。時至今日,回歸在香港人心目中已成為一個有著豐富內涵的詞匯,成為一個與希望、成就、自豪緊密相聯的起點,成為一個讓歷史見證未來的過程。
十年間,在最困難的時侯,中央政府站了出來,不惜一切支持香港,而每一位普通的香港人,在香港經歷金融危機和經濟低迷直到騰飛的過程中,也實實在在地體味到了回歸的偉大意義,這個過程中,香港人民對祖國的了解和歸屬感日益增強,對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的評價也在不斷提高,與此同時,大家的工作和生活不斷滲透,融為一體。這十年,香港與內地不斷深入的交流與合作,即使不刻意的去了解和總結,結果也是顯而易見的。
說說與大家最為密切的交通吧。隨著廣九鐵路改造、廣深高速公路和香港新機場的運行,飛機、輪船、火車和豪華巴士作為交通工具,為兩地的民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從內地到香港,從香港到內地,就像從城市的一邊到另一邊,這種方便,無論對兩地經濟的拉動,還是香港人生活上的便利,都是極為有利的,也給兩地民眾帶來了極大的快樂。而在十年前,到內地去、甚至通過近在咫尺的深圳羅湖海關,在許多香港人的想象里都是神秘和令人生怯的問題,港人到內地買房定居更是不可思議的,現在,除了較表層的購物、旅游,買房、就醫等,更為實質性的交流也在逐漸增多,且成大勢所趨。隨著對祖國經濟文化了解的越來越深,抱虛幻優越感的港人越來越少。我相信以后會有更多的港人來內地工作、學習和參觀旅游。沒有政府這個娘家的支持,香港不可能發展的有現在這么好。香港要騰飛,要成為國際大都會,離不開內陸這個重要的根據地。我衷心地希望香港越來越好,我們國家越來越強大,我也希望,自己能夠繼續見證這段歷史。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