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質的教案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三年級上冊語文電子書教案 統編版三年級上冊語文電子書教案篇一
一、學習目標
1.認識“陡、鏈”等6個生字。會寫“爬、峰”等11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峰頂、似乎、忽然”等12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讀好對話,讀出不同人物的語氣和心情。
3.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我”和老爺爺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堅定信心戰勝困難的過程。
4.懂得善于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培養學生從小不怕困難、奮發向上的品格。
二.教學重、難點:
1. 通過對詞句的理解,弄清“我”登天都峰后的思想變化。
2. 讀懂課文結尾的一句話。
三. 課前準備:
1.生字卡片。
2.教學掛圖。
3.收集有關黃山天都峰的vcd、圖片、文字介紹等。
四.教法設計:邊讀邊想法。
五.教學時間:2課時
第 一 課 時
教學目的: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了解課文大意。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揭題導入
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鯽魚背”
看天都峰的風光片或圖片,由學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資料并作介紹。說說“鯽魚背”名稱的來歷。
2.導語激情,揭示課題
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險,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掛在陡峭的山巖上,使許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夠登上山頂的人,真可稱得上是“勇士”了!我們認真地閱讀課文,勇攀高峰,一定覺得大有收獲。讓我們一起去“爬天都峰”吧。(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二、自讀課文,學習生字
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如:自由朗讀、圈點生字,同桌互聽互讀等。要求把字音讀正確,把課文讀通順。
自學生字,讀準字音,想辦法記住字形。
檢查生字詞自學情況。
小組內拿出生字、詞語卡片,互相認讀、正音。
全班開火車賽讀,比一比哪一組讀得既響亮又準確。
小組交流各自學習生字、巧記字形的方法。
推選讀得好的同學當小老師,領讀生字詞
三.再讀課文,了解大意
邊讀邊想,簡要回答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暑假里,爸爸帶我去爬天都峰,“我”與一位素不相識的老爺爺相互鼓勵一起登上天都峰。)
四、識記字形,指導書寫
1.認讀要求寫的11個字,并分別組詞。
2.與熟字比較,識記字形
峰——蜂:“蜜蜂”是昆蟲,所以“蜂”是“蟲字旁”;“峰”指的是山的尖頂,跟“山”有關,所以是“山字旁”。
辮——辯、辨:三個字的左右兩邊都是“辛”,關鍵要看中間。和言語說話有關的是“辯”;“辨”要用眼睛看,自然要加上“眉毛和眼睛”;“辮”和發絲有關,中間是條“絲”。
3.練習書寫。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第 二 課 時
教學目的:邊讀邊想,說出“我”和老爺爺是怎樣爬上天都峰的。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 生朗讀課文。
2. 師引導:作者寫爬天都峰,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討論后使學生明白:因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準確反映出登山的費力、艱難。
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體畫面)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想象,把文中的話變成自己腦中的“畫”。
學生練讀后指名交流、教師評議,引導學生感受天都峰的險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二、深入讀議,體會我們互相鼓勵爬上峰頂
1.在爬山之前,望著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讀課文,圈點勾畫,想想從哪些詞語、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懼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導讀好問句“我爬得上去嗎?”、感嘆句“真叫人發顫!”以及語氣詞“啊”“哩”等,讀中體會“我”缺乏自信、畏懼退縮的心理。
2.結果“我”爬上峰頂了嗎?自由讀文。
3. 生根據課文內容質疑
師篩選出問題:“我”看到了什么從而下定決心爬上峰頂呢?他們是怎樣爬的,他們爬上去了嗎?他們為什么能爬上去呢?
4、讀讀議議,釋疑。
a. .“我”和老爺爺的第一次對話。他們所說的話中都帶有一個“也”字,經過討論,讓學生體會到:天都峰這么高,又這么陡,你年紀這么小(這么大)怎么也來爬呀,表面上是雙方都有懷疑,其實是對雙方表示敬慕,說明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難,勇于攀登的精神。弄懂句意后,教師可再讓學生討論這兩句對話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讀出來,并指名做朗讀練習。讀出示第4段重點句,引導學生深入討論交流,從中感受到“我”受老爺爺爬山鼓勵而下定決心爬上峰頂的內心活動。
b.我們是怎樣爬天都峰的?讀句子找出重點詞語加以體會。
自由讀6、7自然段,畫出描寫爬山動作的詞語。
學生讀書圈劃。
課文中用“奮力”“一會兒……一會兒”“手腳并用”“爬呀爬”“終于”等詞語,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艱難,又表現了他們不怕困難的勇氣。
引讀第7段,從“終于”二字上體會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悅。明白他倆始終相互鼓勵,老爺爺也是受到“我”的勇氣鼓勵爬上峰頂的。指導朗讀。
c.“我”和老爺爺的第二次對話。思考討論:“我”和老爺爺為什么互相道謝?在討論中應讓學生注意到兩個人的話中都有“勇氣”一詞。讓學生認識到一個人只要有決心,有勇氣,再大的困難也可以克服。
三、總結課文,聯系生活、實際談感受
1.讀爸爸的話,討論:“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爺爺是怎樣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從“爸爸”所說的話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聯系生活實際談自己的收獲。
教師評點:在人與人相處中,要相互學習,相互鼓勵,共同進步,不管多大的困難也能克服。
三年級上冊語文電子書教案 統編版三年級上冊語文電子書教案篇二
《月球之謎》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通過自主學習,認識月球,了解月球,討論月球未解之謎。
2、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和探索精神。
課前準備
教師、學生準備:有關月亮的圖文資料、圖片、神話傳說、古詩詞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激發閱讀興趣
1. 導語:茫茫太空,有著不可計數的星球。(課件出示:能反映月色皎潔、環境清幽的圖片)月亮自古以來,就于人們結下了不解之緣,它尤其受詩人們的鐘愛。那皎潔的月光,富有變化的月形,激起了詩人們多少懷念與感慨,同學們知道哪些關于月亮的詩歌?(課件出示有關月亮的詩詞)古人還賦予月亮一些美稱,你知道嗎?
2. 師:今天,我們就走近地球的近鄰——月球。去探求它的一些秘密。
3. 問: 你對月球了解多少?
對于月球,你還想了解什么? (小組討論, 寫在紙條上)
4. 人們多想登上月球,去解開心中的疑問。1969年7月20日,美國的兩名宇航員首次登上月球,發現了更多的月球之謎(板書:之謎)。
二、初讀
1.自讀課文,把帶有生字、新詞的句子讀正確、讀流利。讀完標出自然段。
2.分自然段指名朗讀。(課件出示:課后討論題)
三、分段指導,朗讀感悟。(1——2)
1.師:讀的多好呀,在這皓月當空的夜晚,人們不禁產生了許多的遐想,誰來讀讀這一自然段?
2.指名讀。(課件出示:圓月圖片)朗讀,評價。
3.理解:遐想。
4.師:是啊,為了探索月球的奧秘,人類登上了月球,實現了夢想。
(課件出示:宇航員登月圖片)他們在月球上看到了什么?
5.生自讀第二自然段。畫出說明月球景象的句子。
6.指名說說月球的景象。(課件:句子)(競賽朗讀)
7.(課件出示:宇航員下梯圖)想象當時的場面,指名說。
8.師:你們知道最先踏上月球的人是誰嗎?介紹。
四、尋找未解之謎
師:他的一番話,給了后人很大的動力,不斷的登上月球去探究,可是卻有許多謎未揭開,是什么謎呢?
1.生默讀課文。標示出課文中列舉的月球上的難解之謎。
2.有條理地說出文中直接描述的未解之謎,如,月球是從哪兒來的?它跟地球一樣嗎?月球上的塵土有殺菌的本領嗎?為什么不同植物種進月球塵土里生長得不一樣?月球的年齡比地球大嗎?等等。
3.指導朗讀(課件)
4.鼓勵學生依據課文內容提出自己的疑問。如,月球上為什么會有那樣奇異的景色?月球上的環形山是怎樣形成的?月球上真的沒有任何生命嗎?宇航員在月球上怎么行走?
五、填補空白處
1.師:不知大家發現了沒有,這里有個標點符號的占位比較特殊,是怎么回事呀?
2.老師把有關月球方面的知識告訴大家吧!(課件介紹:十大未解之謎)
3.就你最感興趣的一個不解之謎,結合上節課搜集的資料和小練筆,在空白處寫一寫自己的猜想。
六、拓展延伸。
1.我們通過課前查找資料來了解月球,是遠遠不夠的,對神秘的月球,人們還將繼續探索下去。
作為一名小學生,你認為我們現在應該做些什么呢?(課件)
2.請同學們放飛想象的翅膀,說一說:
假如你現在已經長大, 來到了月球上,你發現月球有什么變化?你準備去做些什么?( 課件)
七、小結:
同學們說得真棒!既有想象來到月球上看到的各種奇怪的東西的,也有表達自己的愛國熱情的,更有寄托自己的理想的,老師衷心地希望同學們的幻想在不久后的將來能夠得以實現!
三年級上冊語文電子書教案 統編版三年級上冊語文電子書教案篇三
《金色的草地》
教學目標:
1. 會認2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盛開、玩耍、一本正經、使勁、假裝、引人注目”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 讀懂課文內容,進一步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帶來的樂趣。
4 初步體會課文中一些句子表情達意的作用。
教學重難:初步體會課文中一些句子表情達意的作用,感受大自然帶來的樂趣。
教學時數:2課時
第一課時
一、 導入新課
1.齊讀課題:金色的草地
2.課前置疑:讀了課題,你想問什么問題嗎?
整理問題:草地怎么會是金色的呢?我們一起到課文中間去找答案吧!
二、 檢查預習
1. 開火車讀生字。
2. 小老師教讀:多音字:“假”“朝”
字形:“絨” “耍”
3. 交流課前收集的關于蒲公英的資料、并展示圖片。
4. 抽讀課文。
三、 初讀課文,感知全文。
課文主要寫了兩件事情,你能找出來嗎?
歸納總結:1 哥倆在草地上玩耍。
2 草地會變色的原因。
四、 理解課文
1、 齊讀一自然段:思考:我們窗前有一個什么樣的草地?由“長滿”“盛開后變為金色”體會蒲公英的多。
2、 朗讀。
第二課時
一 復習導入:齊讀第一自然段
草地這么美,我和弟弟常去玩,他們怎么玩呢?
二.感知第二自然段
1 自讀第二自然段.
2 演一演:根據第二自然段的內容,同桌分角色進行表演.
3.匯報表演.
4.想像自己的腳下就是那片長滿了蒲公英的草地,說一說,在這樣一個地方,你的感覺怎么樣?
5朗讀:讀出歡樂的氣氛.
三.理解第三自然段.
1 自讀第三自然段.思考:忽然有一天,我們發現了什么?對了,]金色的草地在悄悄的變化,說一說,它是怎么變的?
早上:綠色 白天:金色 晚上:綠色
2 它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小組討論,在書上勾出句子,讀一讀,再說一說,自己讀懂了什么.
3 匯報:
4蒲公英的花瓣可以張開,合上,所以草地也就跟著變色了.
5 朗讀:體會草地的變化的原因.
6、齊讀4自然段:從這里,你體會到小作者對草地和蒲公英充滿了一種什么樣的感情。
五、 完成課后練習二:回顧全文:從課文哪些地方,你感受到草地的有趣和蒲公英的可愛。
六、 有感情地朗讀。
三年級上冊語文電子書教案 統編版三年級上冊語文電子書教案篇四
《槐鄉的孩子》
學習目標:
1、 有感情朗讀課文;
2、 讀懂課文內容,引導學生從小樹立熱愛勞動的觀念;
3、 培養獨立閱讀能力,體會一些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
學習重難點:
引導學生自己讀懂課文內容,陪阿姨能夠自讀能力,并是學生感到勞動是快樂的。
學習時間:
1~2課時
學習準備:
1、 學生自己讀熟課文,利用查字典的方法學習詞語,并提出疑問;
2、 教師準備學習網站;
學習過程:
一、引導認識略讀課文,略知學習方法;
1、 從“_”認識略讀課文
2、 略知學習方法:通過朗讀、質疑、思考、討論,讀懂課文。
二、引導自己讀懂課文
1、 默讀課文,借助拼音和字典認識生字,了解重點詞語意思;
2、 再讀課文。思考:
(1)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
(2)槐鄉的孩子可愛嗎?你從課文哪些描寫重體會到的?
(3)自己還有什么不動的地方?記下來,和同桌討論一下;
三、利用網站,交流反饋:
1、 打開網站:
(1)積累詞語;
(2)在網站提示下理解:滿載而歸、耷拉
(3)利用網站學習解疑,然后組內交流;
2、 反饋學習情況:
從課文詞句體會課文內容:槐鄉孩子的可愛體現在:勤勞懂事、吃苦耐勞、以苦為樂;
3、 讀出勞動的歡快、輕松、活潑。
四、鞏固練習
1、 完成網上練習:交流學習體會。
2、 積累自己喜歡的句子;
3、 說說自己課余所從事過的勞動內容;
課后記:
語文園地一
謝家灣小學
知識目標:
1、 完成習作。
2、 準確區別區別的不同讀音。
3、 交流自己前一階段的課余生活。
情感目標:
熟練背誦古詩。
能力目標:
發現和運用識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口語交際 我們的課余生活
1、導入:
通過這一組課文的學習,我們了解了小學孩子的課間活動,與蘇聯小朋友一起發現了蒲公英的秘密,目睹了槐鄉孩子爬上高高的槐樹割槐花掙學費的情形,我們安排了自己的課余活動,認真執行計劃,這一階段的課余生活充實而有樂趣,許多同學都想把樂趣與大家分享。
2、生分四人小組,在組內展示各自的課余生活記錄本,交流自己前一階段的課余生活。
3、全班交流
每組推選一位優秀代表進行全班交流。
4、評議
(1)看學生他們的課作生活安排有何不同?(注意內容充實)
(2)選拔優秀,頒發小獎品。
(3)生談交流后自己的打算。
二、習作指導
1、 導入。
2、 生選擇寫作題材
游戲娛樂生活:踢毽子、跳皮筋、跳繩……
課余輔導訓練:網頁制作、科技小發明、繪畫寫生、足球比賽……
個人愛好:小收集、小飼養、小種植、小演奏家……
家務勞動家庭幫手:洗衣服、餐具、打掃衛生……
3、寫法指導:
這篇文章只需集中寫一項課余活動或一件課余發生的事。
4、生擬定提綱、評議。
5、生起草。
6、生交流,師生共同評議。
7、生各自修改。
8、謄寫文章。
三、日積月累
1、 生自由輕聲讀詞語,注意每一行兩個詞語中的加點字,想想自己有什么發現?
2、 指名橫著誠。
3、 揭示發現:
每一行兩個詞語中帶點字字形相同,讀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4、齊讀鞏固。
四、讀讀認認
1、 生各自輕聲讀本題中的各組字,讀不準的借助注意拼讀。
2、 比賽:誰讀得正確、流利。
3、 談談這一題中每一組字的共同之處。
4、 齊讀鞏固。
5、 單獨指讀橫線條中的生字。
五、讀讀背背
1、 師范讀古詩。
2、 師引導。
3、 生模仿讀。
4、 比賽讀。
5、 師生合作、表演。
6、 競賽背誦。
六、展示臺
1、 小組交流各自展示什么內容,以什么形式展示。
2、 了解展示準備。
3、 舉行展示會,各組輪流介紹,然后參觀學習。
4、 評選優秀展示組。
三年級上冊語文電子書教案 統編版三年級上冊語文電子書教案篇五
《果園機器人》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了解果園機器人的基本特點。
2:給學生獨立閱讀的空間,展現自我的機會,鍛煉從文本中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小組探究,了解果園機器人的完善過程。
3:體會生活和生產的實際需求是發明創造的動力,激發學生對機器人和科技的興趣。
教學重點:
了解果園機器人的基本特點,探究果園機器人的完善過程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段有趣的小動畫,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課件播放動畫)
2好看嗎?誰來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評:嗯,你看得可真仔細!
這機器人可真能干!)
3、那你們知道是誰指揮這些機器人工作的嗎?
(生猜測:a“人類” 是的,聰明的人類發明了許多機器人,今天我們就要去認識一些在果園里的機器人。(板書課題)
3、一起讀一讀課題
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生質疑課題:果園機器人是什么樣的?果園機器人能干什么?······)
二、借助閱讀提示明確閱讀任務
1、看來我們班的同學個個都好學好問。古人說“書讀百遍,
其義自見。”就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去學習課文。
2、請同學們打開書本,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我們在讀這類課文之前,不妨先來看看閱讀提示。(課件出示),看看我們要解決一些什么問題。
自由朗讀閱讀提示。
3、誰來說說有哪些要求?
a.機器人是怎么樣的? b 有哪些有趣的地方?
4、好,那接下來就讓我們帶著這兩個問題自己去讀一讀課文,看看課文中哪些句子告訴我們果園機器人是怎樣的,還有哪些句子讓你覺得很有趣,邊讀邊把這些句子用橫線劃出來。有想法的地方還可以在旁邊寫上批注。
三、交流機器人的本領
1、同學們,你們找到了嗎?讓我們來交流一下,果園機器人有哪些本領?
2、生讀找到的句子:它們能把成熟的果子從樹上摘下來,整齊地裝進紙箱,然后運到指定的地方。
3、其他同學也找到這個句子了嗎?
來,讓我們一起把這句話讀一次。
4、這句話告訴我們果園機器人有哪些本領?(生:摘果子,把果子裝進紙箱,運果子)
說的真好,那哪個聰明的小朋友能把機器人的這三種本領分別用一個字概括出來?(生:摘、裝、運)(板書三個字)嗯,概括得非常好,真是聰明的孩子!請同學們也在書本上把這三個字圈出來。
5、是呀,這些機器人不僅會摘果子,還會裝果子、運果子,可真能干啊!來,讓我們再來讀讀這句話,突出機器人的本領來。
(齊讀)
6、這機器人有這么多本領,真能干。那在這句話中,除了這三個字還有哪些詞也能看出機器人很能干呢?
7、①找到“成熟” 為什么從成熟也能看出機器人很能干呢?(生:因為機器人不是亂摘,它知道摘成熟的果子)
是呀,機器人可不會摘錯,它只會把成熟的果子摘下來!
②還有嗎?
找到“整齊” 為什么這個詞也能看出機器人很能干?(因為機器人把果子裝得很整齊,比我們人裝得還好)
哇,裝得這么整整齊齊,比我們人還裝得好呢,真是太能干了!請你來讀一讀
③還有沒有?
找到“指定” 運到指定的地方什么意思?(就是果農規定它們運到哪,它們就會運到哪)
這些機器人可真是又乖巧又能干啊!
8、剛才同學們找得很好,找到這么多地方都能看出機器人很能干。同樣請同學們在這些詞語下面做上喜歡的讀書符號
9、找得好,是不是也能讀好呢?誰能用朗讀體現出機器人的能干!(指名生讀——齊讀)
(評價:這個機器人裝果子裝得可真整齊啊!
這個機器人可真能干,專摘成熟的果子呢!
可真是個能干的機器人!
聽你的朗讀,讓我感覺這能干的機器人仿佛就在我眼前呢。)
來,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齊讀)
四,交流機器人有趣的地方
1、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也讓你覺得很有趣呢?
①如果沒有電,它們是要“罷工”的。
什么是罷工?(停止工作)
那這里為什么要說罷工,而不直接說它們停止工作呢?(把它們當作人來寫)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呢?(讀起來覺得這機器人很可愛)
是啊,這樣寫讓人覺得這機器人像人一樣很可愛很有趣,讓我們來把這句話讀一讀。
② 還有讓你覺得有趣的地方嗎?
因為電池的電很快就會用完的,沒電了,機器人就會“餓倒”。讓果農們在大片密密的果樹林里一個個地去找“餓倒”了的機器人,那可太麻煩了。
為什么覺得這個地方有趣?(寫機器人餓倒很有意思)
讀讀這句話,你仿佛看到機器人“餓倒”是一副怎樣的場景?(我仿佛看到密密的果樹林里躺著一個個餓倒的機器人,好像在向果農抗議)
是啊,這樣寫讓我們好像看到這些機器人像一群饑腸轆轆的工人,餓得一點力氣也沒了,躺在果林里向果農們抗議呢!多么生動有趣啊,誰想來讀一讀。(指名讀——請女孩子讀)
③還有覺得有趣的地方嗎?
它們只要“吃”掉在地上的水果就可以干活。這種機器人的肚子里,如果裝了特殊的電池,就可以把吃進去的水果變成糖,再把糖變成電。
這部分又是哪里讓你覺得有趣?說說原因。(吃掉在地上的水果覺得有趣。因為······)其他同學覺得怎么樣?(很有趣)
這回我請男孩子來讀一讀這部分。讓我們看看這些像人一樣會吃果子的機器人是多么的有趣。(男生讀)
太有趣啦,真的就像一個個小人似的。
五、遇問題,解問題
1、果農們z在制作機器人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又是怎么解決的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找一找。
師(出示表格)請同學們在小組內討論整理,然后把你的感想說給小組員聽。
序號 | 問題 | 解決辦法 |
1 | 水果豐收了,實在忙不過來。 | 讓機器人來幫忙 |
2 | “罷工”,不能拖著長長的電線 | 可以用電池 |
3 | 如果用電池,電很快就會用完 | “吃”樹上掉下的水果 |
4 | 地上的水果不夠“吃”了 | 主人告訴他從樹上摘果子“吃 |
3、匯報,理清問題
誰來按順序說說果農們遇到了哪些困難?
問題一:秋天水果豐收了,果農們實在忙不過來
問題二:機器人工作需要電,可是機器人不能拖著長長的電線工作
問題三:如果用電池,電很快就會用完
4、解決問題一 (引讀第一自然段)
①是啊,秋天到了,果農們是又高興又發愁,高興的是水果又豐收了,(誰能高興地讀一讀,來表現一下果農的高興?指幾名生讀,評價:是啊,水果都豐收了,果農們多高興吶!/這果農臉上都洋溢著笑容呢/果農是眉開眼笑啊!/真是喜上眉梢呀!)
②那讓果農發愁的是需要做的事太多了。要把果子從樹上摘下來,要把它們運到很遠的地方去,實在是忙不過來啊。(那么你想想此時發愁的果農可能是怎樣的呢?可能會有哪些表現?——生:皺著眉頭/唉聲嘆氣/焦躁不安,坐立不安等——那就請你這樣來讀一讀這句話 評價:唉,真是焦急啊!/果農是眉頭緊鎖,不知如何是好啊!/這果農真是太忙了呀!)
③唉,難怪文中說果農們是又高興又發愁啊!來,讓我們一起再把這段話連起來讀一次!
④果農們實在是太忙了,所以他們想到了什么辦法?(讓機器人來幫忙)
5、解決問題二
是的,聰明能干的機器人可幫了果農們的大忙,它們可是果農的
好幫手。可是這機器人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你知道它有個什么缺陷嗎?(沒電了就會罷工)是啊,我們知道機器人工作需要能量,它的能量來源就是什么?(電)說到電,我們生活中很多家電都用到電,它們都需要靠一條長長的電線來與電源接通,那么如果讓果園機器人身后也拖著這么一根長長的尾巴行不行?為什么?
(a因為果園很大,所以需要很長的電線。
b每個機器人都拖著電線的話,走來走去會把電線繞在果樹上,還會互相影響``````)
看來用電線確實不行,那此時果農們又想到用什么辦法來為機器人供電呢?(裝電池)
6、解決問題三
①這回裝上電池應該可以了吧(不行)還有什么問題?(因為電池的電很快就會用完)
②電池很快用完又會有哪些麻煩?
(a需要經常給它們換新電池,這不僅浪費也很麻煩,因為在果園幫忙的機器人很多,要經常給那么多機器人換電池,太浪費時間 b果林這么大,怎么找?要花太多的時間了。c果農本來就忙得不得了,還要去找這些幫手,給它們換新電池,那他們就是幫倒忙了。 d 我們不知道機器人什么時候會沒電······)
③看來真的是很麻煩啊!那怎么辦呢?可把果農急壞了
(讓機器人自己充電.)是的,科學家們也是這么想的。那么科學家準備怎樣實現讓機器人自己充電呢?(機器人只要“吃”掉在地上的水果就可以干活。)
④自己撿掉在地上的水果吃就能充電,真是太有意思了,難道這些可愛的機器人她們的肚子里有什么神奇的裝置?(這種機器人的肚子里,如果裝了特殊的電池,就可以把吃進去的水果變成糖,再把糖變成電。)
⑤為什么說是特殊的電池?(不是普通的電池,這種電池它能把吃進去的水果變成糖,再把糖變成電。)
⑥吃進去的水果竟然能變成電,你覺得這機器人怎么樣?(太神了!太有趣了!)請你來讀一讀這句話(回答的同學)——是啊,真是太神奇了,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齊讀)
(6)在這收獲的季節,這種機器人只要撿掉在地上的水果“吃”,就能不停地工作,這真是太好了,現在果農們終于可以放心地讓他們去摘果子了。瞧,果園里到處有機器人在采摘果子,如果此時有機器人報告樹上的果子不夠吃了,主人就會告訴它從樹上摘些果子吃吧。
5、同學們,現在果農們怎么樣了?(只要坐在辦公室里指揮它們就行了)
同學們,課文讀到這,你想說什么呢?(果園機器人真是能干/真有趣/科學家真聰明······)
六、課堂延展
1、“我了解果園機器人啦!”
學到這,你應該對果園機器人有了更多的了解了。
出示:填空 :果園機器人摘_______,并整齊地裝進__________,然后運到_________;餓了就___________,接著工作。果園機器人不偷懶,聽話,是_________的好幫手。
七、拓展練筆
1、是啊,隨著科技的發展,如今像果園機器人這樣能干的機器人是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了,它們有的能潛入深海尋找寶藏,有的能進入身體查病治病······你還知道機器人能干什么嗎?(生······)
3、接下來就請同學們展開想象的翅膀,想想假如你是科學家,你想發明一個什么樣的機器人,它們長什么樣?會有哪些獨特的本領呢?先腦子里構思一下,再把你的想法寫下來或畫下來。
4、寫好交流
5、小結:相信隨著科技的發展,這些聰明能干的機器人都會來到我們的身邊,給我們帶來更多的方便,為我們人類帶來幸福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