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工作計劃可以幫助教師合理安排教學時間和學習任務,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習質(zhì)量。下面是一些教育教學專家推薦的教學工作計劃樣本,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學畫山水畫教案范文(21篇)篇一
[智育目標]:激發(fā)學生對中國傳統(tǒng)民族文化的熱愛。
[素質(zhì)發(fā)展目標]:通過欣賞中國畫的各種皴法,指導學生在表現(xiàn)過程中運用相關技法及筆墨要求,表現(xiàn)簡單的山水景色,并根據(jù)自己的想象表現(xiàn)自己家鄉(xiāng)的各種自然景色。
[教學重點]:了解中國畫的特點,掌握中國山水畫一定的表現(xiàn)技法,表現(xiàn)自然景色。
[教學難點]:水墨濃淡的筆墨變化,中國畫點線的技法以及山水畫構圖。
中國畫繪畫工具。
形式-分析繪畫方法-進行繪畫。
1、欣賞導入。
引導學生欣賞中國歷代著名山水畫,初步了解我國山水悠久的歷史及發(fā)展過程,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熱情和學習興趣。
與西洋畫中的風景畫做比較,強調(diào)中國畫意境及詩書畫的一體。
引導欣賞感知中國畫中的三遠:高遠。深遠。平遠。
3、新授。
山水畫是中國畫科之一,具有幾千年的悠久歷史:簡稱"山水"。描寫山川自然景色為主體的繪畫。在魏、晉、劉朝,逐漸發(fā)展。但仍作為人物畫的背景;至隋、唐,已有不少獨立的山水畫創(chuàng)作;五代、北宋而益趨成熟,作者紛起,從此成為中國畫中的一大畫科。主要有青綠、金碧、沒骨、淺絳、水墨等形式。在藝術表現(xiàn)上,講究經(jīng)營位置和表達意境。
引導學生觀察課本畫面,思考:
a造型特點b技巧運用c表現(xiàn)手法d感受e如何表現(xiàn)f繪畫步驟。
《游春圖》展子虔。
這幅畫是我國現(xiàn)存著名畫作中最古老的一件山水畫卷。這幅作品在透視關系的處理上,已開始注意客觀物體之間遠近、高低、大小的一般關系和深度層次,把山水畫發(fā)展成較為合乎比例關系的新格局,歷來被評論家視為"開青山綠水之源"的重要作品,在山水畫發(fā)展史上具有奠基的意義。
5、師生共同討論如何運用中國畫材料,工具進行描畫,鼓勵學生大膽嘗試體驗水墨交融的筆墨情趣。
a皴法b披麻皴c斧劈皴d點苔。
講解師范在造型中線條的運用,筆墨的技巧等等。
皴法是中國山水畫特殊的表現(xiàn)形式,和其他繪畫形式表現(xiàn)山水有很大的不同。它是以干、濕、濃、淡的水墨,粗細、方圓、轉(zhuǎn)折、長短的線條,表現(xiàn)不同山水的質(zhì)地、紋理和空間感。皴法是中國筆墨技巧高度發(fā)展的體現(xiàn)。
(1)披麻皴:分長、短披麻皴,中鋒或中鋒略帶一點側鋒,大膽落筆,連勾帶皴,一氣呵成。皴筆長短相間,錯錯落落,或干、或濕、或濃、或淡,上輕下重,上疏下密,皴出陰陽,最忌平頭齊尾,毫無變化。短披麻皴,皴筆上松下緊,筆鋒按至筆肚,皴、擦并用,下筆不可遲疑。皴筆上緊下松、枯、濕、濃、淡作一筆呵成。先皴、擦,再勾山石輪廓、皴筆要沉著痛快。這是表現(xiàn)土山外觀的主要方法,多用來畫我國南方的山水。(2)斧劈皴:斧劈皴分為大斧劈皴和小斧劈皴兩種。其特點是側鋒落筆,頭重尾輕。畫大斧劈,一般連勾帶皴,一氣呵成,不可遲疑,用筆要沉著、痛快。小斧劈,一般先勾山石輪廓,再加皴擦,畫出陰陽。畫大斧劈,用筆尖按至毛筆腹部,小斧劈小按用鋒。表現(xiàn)火成巖山巖崩潰的部分與突出的部分的主要方法,往往和披麻皴一起使用。
(3)點苔:中國畫技法名。用毛筆作出直、橫、圓、尖,或"介"字、"個"字,或"梅花"、"鼠足",或"破筆"等形狀的點,有濃淡變化的墨或顏色,疏密相宜,以表現(xiàn)山石、地坡、樹干和樹根的苔蘚雜草,以及峰巒上的遠樹等。點法也用于線條之糾結處,借以明顯界限,或墨光不顯、陰凹不深處,即以點苔法補之。傳統(tǒng)山水、花鳥畫中,點苔用筆宜輕,忌雜亂板滯。
7、畫山石一般可分為四個階段:
(1)勾。用墨勾出山石的外形和主要輪廓。
(2)皴。用墨皴出山石的脈絡紋理。
(3)染。用淡膜一次或多次染出石形的'凹凸。
(4)點。最后著色點苔。
點:用毛筆作出直、橫、圓、尖或"破筆"或"介"字、"個"字等形狀的點子,來表現(xiàn)山石、地坡、枝干上和樹根旁的苔蘚雜草,以及峰巒上的遠樹等,在身水畫中應用較廣。
染:或稱"渲染"用水墨或顏色烘染物象,分出陰陽向背或前后層次,加強藝術效果。
第一課時完成基本技法的練習,試創(chuàng)作。師巡視指導。
1、欣賞課本范圖及其他學生的優(yōu)秀山水作品。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欲望。
2、小組討論創(chuàng)作想法,交流練習過程中的一點成功之處,集思廣益。
3、請學生講述自己的構思及表現(xiàn)形式,師及時表揚及進一步啟發(fā),引導并強調(diào)構圖及筆墨的用法。水墨的焦?jié)庵氐p干濕等等。
1、以線為主的方法,也可以用大塊面墨色與點,線,面相結合的手法來表現(xiàn)山水畫。
2、師巡視。提醒學生在創(chuàng)作中靈活運用技法。注意構圖,處理遠近關系等。
3、幫助個別后進學生的造型創(chuàng)作。
生自評、互評,選出優(yōu)秀作品并說出喜歡的理由。
1、通過觀察和大膽的想象,創(chuàng)作有新意的作品,表現(xiàn)家鄉(xiāng)的自然景色,體現(xiàn)創(chuàng)造的樂趣。
2、利用網(wǎng)絡欣賞更多的中國畫名作,了解中國藝術大師的作品風格。
新課改提倡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讓學生在廣泛的美術文化氛圍中學習美術.在中國畫教學中,我有目的的進行了實驗,注意不能把學生教“死”了,沒有創(chuàng)造性。而是讓學生在學習基本的繪畫技法后,鼓勵學生大膽的創(chuàng)作,從中體會一下中國畫藝術的博大精深,了解中國畫的筆墨情趣。簡筆水墨金魚畫法并不復雜,學生教容易掌握。但我不提倡學生都只會臨摹我的作品,鼓勵學生大膽創(chuàng)作,畫出有個性,有故事的作品。仍有少數(shù)學生所創(chuàng)作的作品,不能表現(xiàn)出中國畫的筆墨濃淡變化,但是也有些作品表現(xiàn)的很大膽。,很生動,如“水族奧運”,“魚戲蚪”......我都給予及時的表揚與鼓勵。
學畫山水畫教案范文(21篇)篇二
學會欣賞中國山水畫作品,能感受山水畫的意境之美,初步掌握山石、樹木的畫法,學習畫山水畫的方法步驟。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欣賞、討論等途徑,學習欣賞中國山水畫作品,感受歷代畫家是如何借山川之景抒發(fā)情感、表現(xiàn)意境的,通過動手實踐,學習和體驗山水畫的基礎畫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感受傳統(tǒng)繪畫的魅力,樂于學習與傳承傳統(tǒng)繪畫,從而更加熱愛中國傳統(tǒng)文化。體會藝術與自然的關系,學習用藝術和自然愉悅心靈、豐富情感、陶冶高尚的情操。
二、教學重難點【重點】。
學習山水畫勾、皴、擦、染、點的表現(xiàn)技法。學畫一幅簡單的山水畫的小品。
【難點】。
使所畫山水畫小品能體現(xiàn)筆墨和情趣。
三、課前準備。
教具:多媒體設備,山水畫所需用具。
學具:風景照片、山水畫、紙、墨、筆等中國畫的必需用品。
四、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教師播放《高山流水》引導學生思考:這段音樂你想到了什么?呈現(xiàn)了什么畫面?從而引出課題。
環(huán)節(jié)二:作品賞析,直觀感知。
1.教師展示《萬山紅遍·層林盡染》,引導學生賞析并提問:看到這幅作品想到什么?給我們帶來了怎樣的感受?學生回答,教師總結:《沁園春長沙》,給人以雄壯豪邁壯闊的景觀。2.繼續(xù)提問畫面中描繪了哪些景物是怎么描繪的?傳達了怎樣的情感?學生思考回答,教師總結:畫面描繪了萬千山峰的紅色,一層層樹林好像染過顏色一樣。畫面物象經(jīng)營布局具形式感,筆墨韻味也得到加強,既有嚴謹?shù)目桃饨?jīng)營,又不失情感的'自然流露。此畫以墨作底,紅為主調(diào),強調(diào)“遍”字。以朱砂色鋪陳整個畫面,可謂大膽創(chuàng)新之舉,使畫面滋潤明亮富有層次變化,傳達出作者對這里的喜愛之情。體現(xiàn)了畫中有詩、詩中有畫。
環(huán)節(jié)三:比較欣賞,形式分析。
1.教師展示《富春山居圖》,你能從這件作品中感受到什么?又能想到什么?學生觀察回答。教師總結:《富春山居圖》著重把握山水的整體風貌,有過多細微描繪物象表面。而《萬山紅遍·層林盡染》這幅作品講究經(jīng)營布局,注重筆墨韻味,使畫面滋潤明亮富有層次變化。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黃公望在《富春山居圖》中運用繪畫布局和筆法創(chuàng)新來營造空靈隱遁的意境。
環(huán)節(jié)四:示范講解,學生創(chuàng)作。
1.教師出示黃山照片與張家界照片,引導學生觀察,并提問山石與樹木有什么特點?學生觀察回答。教師總結:由于地質(zhì)條件的不同,山石形態(tài)也有所不同。其中黃山的紋理是長線短線結合,張家界的山石方正,紋理是橫折線。
2.教師示范山石的步驟。
山石:勾形狀-皴結構-擦質(zhì)感-點苔。
3.教師提出作業(yè)要求:嘗試聯(lián)系用中國畫工具畫一組山石;注意體現(xiàn)體積與質(zhì)感;而后選擇一首古詩,根據(jù)詩詞描繪一幅中國山水畫。學生創(chuàng)作,教師巡視指導。
環(huán)節(jié)五:實踐展評,小結作業(yè)。
1.師生進行作品的展示與評價,主要從作品的構思、筆墨以及意境等方面進行評價。
2.師生總結課堂主要內(nèi)容,并布置作業(yè):把山水畫裝裱起來,掛在墻上,讓更多的人來欣賞作品,也請更多的人來感受山水畫的意境之美。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學畫山水畫教案范文(21篇)篇三
教學目標:
1.了解我國歷史悠久的傳統(tǒng)繪畫,引導學生欣賞中國山水畫的表現(xiàn)特點,初步了解山水畫幾種常見的表現(xiàn)方法,激發(fā)學生對中國傳統(tǒng)民族文化的熱愛。
2.通過欣賞中國畫的各種皴法,指導學生在表現(xiàn)過程中運用相關技法及筆墨要求,表現(xiàn)簡單的山水景色,并根據(jù)自己的想象表現(xiàn)自己家鄉(xiāng)的各種自然景色。
教學重點:
了解中國畫的特點,掌握中國山水畫一定的表現(xiàn)技法,表現(xiàn)自然景色。
教學難點:
水墨濃淡的筆墨變化,中國畫點線的技法以及山水畫構圖。
課前準備:
中國畫(以山水畫為題材為主),山水畫技法課件。
師生共同準備中國畫的工具與資料。
教學流程:
一:欣賞導入。
引導學生欣賞中國歷代著名山水畫,初步了解我國山水悠久的歷史及發(fā)展過程,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熱情和學習興趣。與西洋畫中的風景畫做比較,強調(diào)中國畫意境及詩書畫的一體。引導欣賞感知中國畫中的三遠:高遠。深遠。平遠。
三:授新。
1、法的山水畫,引導學生觀察畫面,思考:a造型特點b技巧運用c表現(xiàn)手法d感受。d如何表現(xiàn)。繪畫步驟等。
2、師生共同討論如何運用中國畫材料,工具進行描畫,鼓勵學生大膽嘗試體驗水墨交融的筆墨情趣。
3、師生共創(chuàng);請生簡述自己做畫步驟,方法,師師范步驟,技法。講授示范表現(xiàn)山水畫技法a皴法b披麻皴c斧劈皴d點苔。講解師范在造型中線條的運用,筆墨的技巧等等。
4、欣賞中國畫其他技法點津。
5、小結作畫步驟。
第一課時完成基本技法的練習,試創(chuàng)作。師巡視指導。
四:引導創(chuàng)作。
1、欣賞課本范圖及其他學生的優(yōu)秀山水作品。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欲望。
2、小組討論創(chuàng)作想法,交流練習過程中的一點成功之處,集思廣益。
3、請學生講述自己的構思及表現(xiàn)形式,師及時表揚及進一步啟發(fā),引導并強調(diào)構圖及筆墨的用法。水墨的焦?jié)庵氐p干濕等等。
五:學生創(chuàng)作。
1.以線為主的`方法,也可以用大塊面墨色與點,線,面相結合的手法來表現(xiàn)山水畫。
2.師巡視。提醒學生在創(chuàng)作中靈活運用技法。注意構圖,處理遠近關系等。
3.幫助個別后進學生的造型創(chuàng)作。
六:作業(yè)展評。
生自評。互評。選出優(yōu)秀作品并說出喜歡的理由。師點評優(yōu)秀作業(yè),小結本科重。難點。
七:課后拓展。
1.通過觀察和大膽的想象,創(chuàng)作有新意的作品,表現(xiàn)家鄉(xiāng)的自然景色,體現(xiàn)創(chuàng)造的樂趣。
2.利用網(wǎng)絡欣賞更多的中國畫名作,了解中國藝術大師的作品風格。
學畫山水畫教案范文(21篇)篇四
1、知識目標:讓學生對中國山水畫有一定的了解,能進行簡單的欣賞。
2、技能目標:讓學生嘗試著山水畫的畫法,掌握一定的筆墨技巧。
3、情感目標: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感悟中國山水畫的能力。
1、學生有一定的欣賞能力和想象能力,有利于學生在觀賞作品時體會作品的內(nèi)涵。
2、學生在審美和造型方面有一定的能力,思維上有一定的邏輯性,有利于在作品欣賞過程中有自己獨特的體會,并通過自我實踐感受山水畫。
一節(jié)課(40分鐘)
1、教學內(nèi)容:
(1)通過作品展示激發(fā)學生興趣。
(2)通過現(xiàn)實的景物與圖片對比分析,感悟山水畫家的內(nèi)心思想。(3)通過不同畫家的畫面,學會畫家的繪畫技巧。
2、重點:如何分析山水畫的構圖、筆墨技巧、體會意境
3 難點:如何進行山石、樹的畫法。
山水畫作品
一、導入:
先欣賞屏幕的山水畫,由此引入新課,
1、中國畫介紹
2、中國畫的分類
3、中國畫的發(fā)展
二、了解山水畫
三、欣賞山水畫
1、《江山如此多嬌》《萬山紅遍》《富春山居圖》《千里江山圖》
觀賞屏幕上的山水畫圖片,對畫家簡單的介紹,體會畫家感情。
四、學畫山水畫
(一)、山石畫法步驟
介紹山石繪畫是中國畫的基礎,必須掌握山石畫的基本繪畫過程:勾、皴、擦、染、點。
(二)、樹的畫法步驟:
介紹樹木是山水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畫好山水畫要學會畫樹。(1)樹木的結構:
樹木的種類繁多,形狀也千差萬別,但每株樹都是由枝、干、根、葉構成,
它們的生長規(guī)律是:主干粗、枝干細,枝干越分越細。(2)樹干、樹枝的畫法:
畫樹的順序是:先立干,后分枝,最后點葉。
作畫步驟:
以一棵樹為例,邊畫邊講解。
畫枝干,一要注意穿插關系,樹枝交叉的最小單位是三根枝條,這三條枝構成的狀態(tài)以不等邊三角形最美。落筆時,從主枝上生出小枝,小枝上又生出小枝,層層生發(fā)開去自可收到“齊而不齊,亂而不亂”的效果。二要掌握疏密關系,有收有放,才有風致。
用墨要前枝濃,后枝淡,適當?shù)匕芽臻g距離拉開。(3)畫樹葉
樹葉的表現(xiàn)法雖很多,但基本上可分為兩大類。即:點染法和雙溝法。點葉。
點葉從樹端點起,注意疏密、濃淡及樹冠的造型。畫完后,還可在后面添加叢樹和遠樹。
五、學生作品欣賞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六、作業(yè)要求
臨摹一棵樹或多棵樹。
要求線條流暢,墨色有濃淡變化,以體現(xiàn)前后關系。
教學策略:為了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想象力,充分地進行圖畫展示來激發(fā)學生對美術課程的好奇心,通過集作品、山石、樹的圖片和現(xiàn)場示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對中國山水畫有一定的了解,掌握了畫山石、畫樹的技巧。
本課通過講解,達到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使其對中國山水畫有一定的了解,并體會樹的塑造。考慮到中國山水畫并不是一下就能學會,所以教師在上課時不能著急,對于學生意象思維的開發(fā)重在培養(yǎng),過度的干涉、強迫會使學生產(chǎn)生厭學情緒,輕松的課堂會讓學生的學習更具主動性,通過作品圖片引導,老師示范會更容易接受。教學中,要求教師必須有耐心和較強的專業(yè)技能。
學畫山水畫教案范文(21篇)篇五
1、知識與技能:理解中國花鳥畫“借物寓意”的造型理念,學會用中國畫寫意的方法表現(xiàn)生活中花卉蔬果的情趣,在體驗寫意畫的筆墨情趣的同時抒發(fā)自己的情感。
2、過程與方法:通過對作品的賞析和評述、觀察和比較,教師進行示范,學生實踐練習,并評價總結教學的過程和方法,完成本節(jié)課的知識與技能目標。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感受中國畫家“借物寓意”的思想感情,體會中國寫意花鳥畫的藝術魅力,使學生的審美能力隨之而得到提高,崇高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2、教學難點:感受中國畫家“借物寓意”的思想感情,體會中國寫意花鳥畫的藝術魅力,使學生的審美能力隨之而得到提高。
(一)引入。
出示齊白石作品《祖國萬歲》。
1955年國慶的時候,齊白石老人以真摯的情感畫了這幅《祖國萬歲》,筆墨簡略但高度形似,色彩奪目,水分飽滿,有強烈的感染力。
問:畫面上畫的這株植物同學們認識嗎?
問:畫面畫的是一株生機勃勃的萬年青象征著欣欣向榮的新中國,希望祖國能像這株植物一樣萬年長青。“祖國萬歲”四個篆書大字點明主題,表達了老人強烈的愛國之心。
今天,進入新課“借物寓意”。
(二)新課講授。
中國畫的“借物寓意”是指畫家借助表現(xiàn)值物本身的屬性,來寓意自己的精神追求和氣節(jié)。它并不是硬加到作品上,而是要善于抓住動植物與人的某種思想情感的聯(lián)系,加以藝術的夸張,在表現(xiàn)自然、歌頌生命的同時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給人以豐富的啟迪與聯(lián)想。
出示《蔬果圖》(吳讓之清代)我們看畫面畫的是什么?上方題:“士大夫不可一日無此味”。柿子和白菜是生活中很常見的蔬果,氮化鎵就是借它們來表達自己的精神追求和氣節(jié)的。
活動一:
賞析與評述。
你認為畫家是怎樣運用蔬果的形象和筆墨表現(xiàn)情感和寓意的?柿子寓意“事事”,白菜寓意“清白”,題款可了解作者通過蔬果來表達一種士大夫應具有的“安貧樂道”的清廉品質(zhì)和精神。作品中運用勾勒和沒骨技法,設色輕松淡雅,行筆靈巧,體現(xiàn)了一種清新雅致的君子情懷。
表露畫家淡泊名利,不愿與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活動二:
觀察與比較。
將畫家作品與實物照片比較,說說在造型上有什么區(qū)別,其特點是什么?
教師總結:全畫雖只用淡墨,卻能將梅花的姿態(tài)表現(xiàn)的清新悅目,畫家并沒有畫出整個梅樹和所有的花朵。而是只將最能表達意境的一枝梅花進行特寫式描繪,使枝干和花朵布局主次分明、疏密得當。也就是說作者在畫梅花時候,融入了自己的主觀情感,把生活中的形象進行了提煉,得出了畫中藝術形象。正所謂“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畫面體現(xiàn)了中國畫的一種特殊的構圖形式,空白的運用,給人一無限的想象空間。
(三)教師示范。
中國畫還追求筆墨情趣,正所謂“有筆有墨謂之畫”。中國畫的繪畫技法也是多種多樣的,比如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品質(zhì),被歷代文人墨客譽為“花君子”。出示朱耷的《荷花水鳥圖》筆墨精練,含蓄蘊藉,自成一格,取枯枝敗葉,孤影怪石,表現(xiàn)他心中那種高傲、冷漠和仇視現(xiàn)實的精神狀態(tài)。
齊白石的《荷花》此作是齊白石90歲時所作,筆墨簡約,意蘊豐厚,是典型的“紅花墨葉”風格。綠葉用墨濃中有淡、實中帶虛,層次豐富,黑色和綠色相互映照。兩葉之間,用胭脂紅涂出荷花。花苞在田田荷葉之間,有一種“萬綠叢中一點紅”的感覺畫中的荷葉以厚重的塊面繪出,塘底的漣漪以細勁的線條繪出。下半部的橫向線條起伏變化,給人一種微風吹動、水波蕩漾的感覺。
教師示范寫意荷花的基本畫法,邊示范邊講解。
“法無定法”同樣是畫荷花,不同的人會表現(xiàn)出不同的意境和情感。想必同學們也想描繪生活中的花卉蔬果來表達情感,一定也是各有千秋。那下面讓我們一起來體會一下國畫的“借物寓意”吧!
活動三:
體驗與練習。
課堂臨摹荷花,教師講解步驟。
一、用大筆在清水中濕潤后蘸中墨,側峰畫出荷葉的前展部分。
二、按照荷葉的結構,依次以向心聚攏的筆法,由外向內(nèi)運筆,畫出荷葉的后部分。
三、畫側面的荷葉。
四、畫葉梗,花蕾和花朵。
五、畫水草和浮萍。
六、落款。
(四)評價總結。
請同學展示自己的作品,談談再作畫實踐中的收獲和體會,并對自己的作品作出評價。請同。
學們發(fā)表見解后,教師點評。
小結:
通過同學們的體驗可以看出,大家對中國花鳥畫“借物寓意”的繪畫理念已經(jīng)有了理解和掌握,而在造型上,中國畫重視神思而不拘泥于形似,甚至追求“不似之似”、“似與不似之間”,以便更好的抒情、言志,同時體現(xiàn)畫家自己的藝術個性。希望同學們以后除了能用文字抒發(fā)自己的情感外,也能用畫筆表達胸中逸氣。
(五)課后拓展。
請課下查閱清代畫家朱耷的資料,以便更深層次的理解中國花鳥畫的“借物寓意”!
學畫山水畫教案范文(21篇)篇六
教學目標:
1、了解我國歷史悠久的傳統(tǒng)繪畫,引導學生欣賞中國山水畫的表現(xiàn)特點,初步了解山水畫幾種常見的表現(xiàn)方法,激發(fā)學生對中國傳統(tǒng)民族文化的熱愛。
2、通過欣賞中國畫的各種手法,指導學生在表現(xiàn)過程中運用相關技法及筆墨要求,表現(xiàn)簡單的山水景色,并根據(jù)自己的想象表現(xiàn)自己家鄉(xiāng)的各種自然景色。
教學重、難點:
了解中國畫的特點,掌握中國山水畫一定的表現(xiàn)技法,表現(xiàn)自然景色。
水墨濃淡的筆墨變化,中國畫點線的技法以及山水畫構圖。
教學準備:中國畫繪畫工具。
課時安排: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我國歷史悠久的傳統(tǒng)繪畫,引導學生欣賞中國山水畫的表現(xiàn)特點,初步了解山水畫幾種常見的表現(xiàn)方法,激發(fā)學生對中國傳統(tǒng)民族文化的熱愛。
2、通過欣賞中國畫的各種手法,指導學生在表現(xiàn)過程中運用相關技法及筆墨要求。
教學過程:
一、欣賞導入。
引導學生欣賞中國歷代著名山水畫,初步了解我國山水悠久的歷史及發(fā)展過程,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熱情和學習興趣。
與西洋畫中的風景畫作比較,強調(diào)中國畫意境及詩書畫的一體。
引導欣賞感知中國畫中的三遠:高遠、深遠、平遠。
二、新授。
1、師:山水畫是中國畫科之一,具有幾千年的悠久歷史:簡稱"山水"。描寫山川自然景色為主體的`繪畫。在魏、晉,逐漸發(fā)展。但仍作為人物畫的背景;至隋、唐,已有不少獨立的山水畫創(chuàng)作;五代、北宋而益趨成熟,作者紛起,從此成為中國畫中的一大畫科。在藝術表現(xiàn)上,講究經(jīng)營位置和表達意境。
2、引導學生觀察課本畫面,思考:
a造型特點b技巧運用c表現(xiàn)手法d感受e如何表現(xiàn)f繪畫步驟。
《游春圖》這幅畫是我國現(xiàn)存著名畫作中最古老的一件山水畫卷。這幅作品在透視關系的處理上,已開始注意客觀物體之間遠近、高低、大小的一般關系和深度層次,把山水畫發(fā)展成較為合乎比例關系的新格局,歷來被評論家視為"開青山綠水之源"的重要作品,在山水畫發(fā)展史上具有奠基的意義。
4、師生共同討論如何運用中國畫材料,工具進行描畫,鼓勵學生大膽嘗試體驗水墨交融的筆墨情趣。
a皴法b披麻皴c斧劈皴d點苔。
講解師范在造型中線條的運用,筆墨的技巧等等。
皴法是中國山水畫特殊的表現(xiàn)形式,和其他繪畫形式表現(xiàn)山水有很大的不同。它是以干、濕、濃、淡的水墨,粗細、方圓、轉(zhuǎn)折、長短的線條,表現(xiàn)不同山水的質(zhì)地、紋理和空間感。皴法是中國筆墨技巧高度發(fā)展的體現(xiàn)。
6、畫山石一般可分為四個階段:
(1)勾。用墨勾出山石的外形和主要輪廓。
(2)皴。用墨皴出山石的脈絡紋理。
(3)染。用淡膜一次或多次染出石形的凹凸。
(4)點。最后著色點苔。
點:用毛筆作出直、橫、圓、尖或"破筆"或"介"字、"個"字等形狀的點子,來表現(xiàn)山石、地坡、枝干上和樹根旁的苔蘚雜草,以及峰巒上的遠樹等,在身水畫中應用較廣。
染:或稱"渲染"用水墨或顏色烘染物象,分出陰陽向背或前后層次,加強藝術效果。
完成基本技法的練習,試創(chuàng)作。師巡視指導。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我國歷史悠久的傳統(tǒng)繪畫,引導學生欣賞中國山水畫的表現(xiàn)特點,初步了解山水畫幾種常見的表現(xiàn)方法,激發(fā)學生對中國傳統(tǒng)民族文化的熱愛。
2、通過欣賞中國畫的各種皴法,指導學生在表現(xiàn)過程中運用相關技法及筆墨要求,表現(xiàn)簡單的山水景色,并根據(jù)自己的想象表現(xiàn)自己家鄉(xiāng)的各種自然景色。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二、引導創(chuàng)作。
1、欣賞課本范圖及其他學生的優(yōu)秀山水作品。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欲望。
2、小組討論創(chuàng)作想法,交流練習過程中的一點成功之處,集思廣益。
3、請學生講述自己的構思及表現(xiàn)形式,師及時表揚及進一步啟發(fā),引導并強調(diào)構圖及筆墨的用法。水墨的焦、濃、重、淡、輕、干、濕等等。
三、學生創(chuàng)作,教師輔導。
1、以線為主的方法,也可以用大塊面墨色與點,線,面相結合的手法來表現(xiàn)山水畫。
2、師巡視。提醒學生在創(chuàng)作中靈活運用技法。注意構圖,處理遠近關系等。
3、幫助個別后進學生的造型創(chuàng)作。
四、作業(yè)展評。
生自評、互評,選出優(yōu)秀作品并說出喜歡的理由。
五、課后拓展。
1、通過觀察和大膽的想象,創(chuàng)作有新意的作品,表現(xiàn)家鄉(xiāng)的自然景色,體現(xiàn)創(chuàng)造的樂趣。
2、利用網(wǎng)絡欣賞更多的中國畫名作,了解中國藝術大師的作品風格。
學畫山水畫教案范文(21篇)篇七
一、先讓學生看利用多媒體圖片結合輕松音樂來導入中國山水畫的欣賞課題,了解畫家創(chuàng)作激情。
二、帶著問題來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國畫。
1、什么是中國畫。
2、中國畫有那些類型?
3、你了解中國山水畫有多少?
三、國畫,又稱“中國畫”,我國傳統(tǒng)繪畫(區(qū)別于‘西洋畫’)。
工具和材料有毛筆、墨、國畫顏料、宣紙、絹等,題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鳥,技法可分工筆和寫意,它的精神內(nèi)核是“筆墨”。
四、了解中國畫是從美術史的角度講,民國前的都統(tǒng)稱為古畫。
國畫在古代無確定名稱,一般稱之為丹青,主要指的是畫在絹、宣紙、帛上并加以裝裱的卷軸畫。近現(xiàn)代以來為區(qū)別于西方的油畫(又稱西洋畫)等外國繪畫而稱之為中國畫,簡稱“國畫”。它依照中華民族特有的審美趨向及因此而產(chǎn)生的藝術手法而創(chuàng)作。
五、中國畫有那些類型?
中國畫的“畫分三科”,人物、花鳥、山水,表面上是以題材分類,其實是用藝術表現(xiàn)一種觀念和思想。所謂“畫分三科”,即概括了宇宙和人生的三個方面:人物畫所表現(xiàn)的是人類社會,人與人的關系;山水畫所表現(xiàn)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將人與自然融為一體;花鳥畫則是表現(xiàn)大自然的各種生命,與人和諧相處。三者之合構成了宇宙的整體,相得益彰。透過畫面的氣氛,體驗畫面的情調(diào):是深沉或是豪放,是樂觀或是悲傷。再還可以根據(jù)已有的知識結構,結合作者的身世、創(chuàng)作特點和所處的時代背景等進行分析。這是由藝術升華的哲學思考,是藝術之為藝術的真諦所在。
描寫山川自然景色為主體的繪畫。山水畫(俗稱風景畫、風光畫或彩墨畫),是專門的藝術學科,歷史悠久。山水畫在魏晉、南北朝已逐漸發(fā)展,但仍附屬于人物畫,作為背景的居多;隋唐始獨立,如展子虔的設色山水,李思訓的金碧山水,王維的水墨山水,王洽的潑墨山水等;五代、北宋山水畫大興,作者紛起,如荊浩、關仝、李成、董源、巨然、范寬、許道寧、燕文貴、宋迪、王詵、米芾、米友仁的水墨山水,王希孟、趙伯駒、趙伯骕的青綠山水,南北競輝,達到高峰。自唐代以來,每一時期,都有著名畫家,專尚從事山水畫的創(chuàng)作。盡管他們的身世、素養(yǎng)、學派、方法等不同;但是,都能夠用過筆墨、色彩、技巧,靈活經(jīng)營,認真描繪,使自然風光之美,欣然躍于紙上,其脈相同,雄偉壯觀,氣韻清逸。元代山水畫趨向?qū)懸猓蕴搸崳瑐戎毓P墨神韻,開創(chuàng)新風;明清及近代,續(xù)有發(fā)展,亦出新貌。表現(xiàn)上講究經(jīng)營位置和表達意境。傳統(tǒng)分法有水墨、青綠、金碧、沒骨、淺絳、淡彩等形式。
山、水、石、樹、房、屋、樓臺、舟車、橋梁、風、雨、陰、晴,雪、日、云、霧及春、夏、秋、冬氣候特征等。
八、19世紀以后。
在政治、經(jīng)濟(特別是商業(yè)、文化發(fā)達的上海、北京(含天津)、廣州等中心城市,匯聚了一大批畫家,即以上海為中心的江浙畫家群,如任頤、虛谷、吳昌碩、黃賓虹、劉海粟、潘天壽、朱瞻、張大千、傅抱石、錢松喦、陸儼少等人;以北京為中心的北方畫家群,如齊白石、陳師曾、金城、陳半丁、王雪濤、李苦禪、蔣兆和、李可染等;以廣州為中心的嶺南畫家群,如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何香凝、趙少昂、關山月、黃君璧等人。隨著形勢的變化和時代的更迭,上述地區(qū)的畫家亦有流動,如抗日戰(zhàn)爭時許多畫家來到西南地區(qū),1949年后又有許多畫家如張大千、黃君璧、趙少昂等人移居國外和港臺地區(qū)。今全國大多數(shù)省市成立了畫院,在3個中心之外,又出現(xiàn)了許多新的中心,畫家隊伍空前擴大。
九、鑒賞中國畫的角度:
1、畫的作者介紹和時代背景。
2、畫面的意象、色彩、意境。
3、表達的主題思想。
4、以及繪畫技法。
十、以傅抱石、關山月合作作品為例,讓學生來分析:
《江山如此多嬌》這幅中國畫;隨后將本人曾經(jīng)在太行山寫生回來創(chuàng)作的作品《觀景》談一我在畫畫時的感受,這樣有利于中國畫的理解。1、畫的作者介紹和時代背景。畫面的意象、色彩、意境。表達的主題思想。以及繪畫技法,鑒賞中國畫的各個角度。
十一、用陸滿松作品講解國畫寫生過程:
20xx年市教育局美術教研活動去河南學習考察,幾個老師去順便去太行山寫生到畫成國畫的一過程。講給學生聽:用實物太行山的照片談談太行的險峻和當時的心情,思想創(chuàng)意。用陸滿松的國畫《觀景》來講解創(chuàng)作過程:國畫講究筆墨,這幅作品主體物中間的大山和近山,所以用了干畫法,遠景和云用了濕畫法,人不能畫的太大否則表現(xiàn)不出太行山的氣魄。國畫講究意境,淡雅、空靈、勁遒,透出別樣的清新和淡泊,一幅好的國畫欣賞一首優(yōu)美的詩篇,就是在享受一首動聽的歌!那讓我們好好的品味國畫神韻吧!
十二、20xx年。
盧治浩同學在廣東省書畫比賽獲特等獎的山水畫作品,讓他點評自己的獲獎作品,談談學生的思想情感和感受。
十一、作業(yè):
請回家后在報紙或雜志找一幅中國畫,分析與理解你對中國畫的認識。
文檔為doc格式。
學畫山水畫教案范文(21篇)篇八
工具和材料有毛筆、墨、國畫顏料、宣紙、絹等,題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鳥,技法可分工筆和寫意,它的精神內(nèi)核是“筆墨”。
國畫在古代無確定名稱,一般稱之為丹青,主要指的是畫在絹、宣紙、帛上并加以裝裱的卷軸畫。近現(xiàn)代以來為區(qū)別于西方的油畫(又稱西洋畫)等外國繪畫而稱之為中國畫,簡稱“國畫”。它依照中華民族特有的審美趨向及因此而產(chǎn)生的藝術手法而創(chuàng)作。
中國畫的“畫分三科”,人物、花鳥、山水,表面上是以題材分類,其實是用藝術表現(xiàn)一種觀念和思想。所謂“畫分三科”,即概括了宇宙和人生的三個方面:人物畫所表現(xiàn)的是人類社會,人與人的關系;山水畫所表現(xiàn)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將人與自然融為一體;花鳥畫則是表現(xiàn)大自然的各種生命,與人和諧相處。三者之合構成了宇宙的整體,相得益彰。透過畫面的氣氛,體驗畫面的情調(diào):是深沉或是豪放,是樂觀或是悲傷。再還可以根據(jù)已有的知識結構,結合作者的身世、創(chuàng)作特點和所處的時代背景等進行分析。 這是由藝術升華的哲學思考,是藝術之為藝術的真諦所在。
描寫山川自然景色為主體的繪畫。山水畫(俗稱風景畫、風光畫或彩墨畫),是專門的.藝術學科,歷史悠久。山水畫在魏晉、南北朝已逐漸發(fā)展,但仍附屬于人物畫,作為背景的居多;隋唐始獨立,如展子虔的設色山水,李思訓的金碧山水,王維的水墨山水,王洽的潑墨山水等;五代、北宋山水畫大興,作者紛起,如荊浩、關仝、李成、董源、巨然、范寬、許道寧、燕文貴、宋迪、王詵、米芾、米友仁的水墨山水,王希孟、趙伯駒、趙伯骕的青綠山水,南北競輝,達到高峰。自唐代以來,每一時期,都有著名畫家,專尚從事山水畫的創(chuàng)作。盡管他們的身世、素養(yǎng)、學派、方法等不同;但是,都能夠用過筆墨、色彩、技巧,靈活經(jīng)營,認真描繪,使自然風光之美,欣然躍于紙上,其脈相同,雄偉壯觀,氣韻清逸。元代山水畫趨向?qū)懸猓蕴搸崳瑐戎毓P墨神韻,開創(chuàng)新風;明清及近代,續(xù)有發(fā)展,亦出新貌。表現(xiàn)上講究經(jīng)營位置和表達意境。傳統(tǒng)分法有水墨、青綠、金碧、沒骨、淺絳、淡彩等形式。
山、水、石、樹、房、屋、樓臺、舟車、橋梁、風、雨、陰、晴,雪、日、云、霧及春、夏、秋、冬氣候特征等。
在政治、經(jīng)濟(特別是商業(yè)、文化發(fā)達的上海、北京(含天津)、廣州等中心城市,匯聚了一大批畫家,即以上海為中心的江浙畫家群,如任頤、虛谷、吳昌碩、黃賓虹、劉海粟、潘天壽、朱瞻、張大千、傅抱石、錢松喦、陸儼少等人;以北京為中心的北方畫家群,如齊白石、陳師曾、金城、陳半丁、王雪濤、李苦禪、蔣兆和、李可染等;以廣州為中心的嶺南畫家群,如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何香凝、趙少昂、關山月、黃君璧等人。隨著形勢的變化和時代的更迭,上述地區(qū)的畫家亦有流動,如抗日戰(zhàn)爭時許多畫家來到西南地區(qū),1949年后又有許多畫家如張大千、黃君璧、趙少昂等人移居國外和港臺地區(qū)。今全國大多數(shù)省市成立了畫院,在3個中心之外,又出現(xiàn)了許多新的中心 ,畫家隊伍空前擴大。
1、畫的作者介紹和時代背景。
2、畫面的意象、色彩、意境。
3、表達的主題思想。
4、以及繪畫技法。
《江山如此多嬌》這幅中國畫;隨后將本人曾經(jīng)在太行山寫生回來創(chuàng)作的作品《觀景》談一我在畫畫時的感受,這樣有利于中國畫的理解。1、畫的作者介紹和時代背景。畫面的意象、色彩、意境。表達的主題思想。以及繪畫技法,鑒賞中國畫的各個角度。
20xx年市教育局美術教研活動去河南學習考察,幾個老師去順便去太行山寫生到畫成國畫的一過程。講給學生聽:用實物太行山的照片談談太行的險峻和當時的心情,思想創(chuàng)意。用陸滿松的國畫《觀景》來講解創(chuàng)作過程:國畫講究筆墨,這幅作品主體物中間的大山和近山,所以用了干畫法,遠景和云用了濕畫法,人不能畫的太大否則表現(xiàn)不出太行山的氣魄。國畫講究意境,淡雅、空靈、勁遒,透出別樣的清新和淡泊,一幅好的國畫欣賞一首優(yōu)美的詩篇,就是在享受一首動聽的歌!那讓我們好好的品味國畫神韻吧!
盧治浩同學在廣東省書畫比賽獲特等獎的山水畫作品,讓他點評自己的獲獎作品,談談學生的思想情感和感受。
請回家后在報紙或雜志找一幅中國畫,分析與理解你對中國畫的認識。
學畫山水畫教案范文(21篇)篇九
教師多媒體展示08年奧運會開幕式片段,引導學生觀賞并思考“這幅畫是什么畫?”“是誰畫的?”(王希孟-《千里江山圖》)。
(二)直觀感知。
1.簡單講解中國山水畫的發(fā)展概括。
2.展示《白云深處有人家》,引導學生觀賞并思考:作品都描繪了什么?給你什么感受?
學生回答總結:山石、樹木、房屋;郁郁蔥蔥,巍峨雄偉。
(三)形式分析。
1.繼續(xù)引導學生欣賞《白云深處有人家》,并思考問題:作品中山有什么特點?
學:近山、遠山。
總結中國畫的構圖特點三遠法,并結合作品進行講解。
總結:干濕濃淡的變化、繁簡的變化、虛實的變化等。
3.多媒體展示古今中國畫作品并總結中國山水畫意在借景抒情。
(四)示范練習。
1.教師示范。
樹的畫法:點、橫、個字形、介字形等。
山的畫法:近景-中景-遠景。
2.練習要求:構思一幅有近景、中景、遠景的風景畫,大膽的用中國山水畫的畫法畫一幅山水畫。
學生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五)展示評價。
1.開展美術展覽會,展示學生作品。
2.鼓勵學生談談從創(chuàng)作思路和表現(xiàn)手法等方面進行自評、互評。
(六)小結作業(yè)。
1.總結中國畫的畫法。
2.觀察家鄉(xiāng)的自然景色,并嘗試用中國畫的形式記錄下來。
四、板書設計。
學畫山水畫教案范文(21篇)篇十
這篇教程教的朋友們用ps繪制水墨山水畫,教程也算是一個ps中國風的教程吧,難度不大。主要是筆刷的設置和使用。轉(zhuǎn)發(fā)過來希望對學習ps鼠繪的朋友有所幫助。先來看看效果圖:
具體的繪制步驟如下:
新建文件/用粗邊圓形鋼筆在天空的地方,分步分濃淡涂抹出云層:
用噴槍噴出大體的山形:
進一步描出山的輪廓:
制作自己需要的筆刷:
用自己制作的筆刷描出山石和樹木:
用粗邊圓形鋼筆涂抹出遠處的山體,掌握好遠近濃淡,
用減淡工具弱化遠山,產(chǎn)生云霧的感覺:
新建圖層(忘記告訴了,每一步都最好新建圖層,以便觀察和修改。)/描繪近處的人家以及林木,刻畫好細部:
為了體現(xiàn)人家與其背景的層次感,我們對人家這一圖層進行復制/反像,并把這一圖層拖放到人家圖層的下面,然后錯位,產(chǎn)生浮雕感,突出人家戶:
整體觀察,局部調(diào)整,細部刻畫,提款,蓋印(ps制作的)。ok大功告成:
學畫山水畫教案范文(21篇)篇十一
在對意境和形式美內(nèi)容的認識和理解上,運用山水畫基礎知識進行創(chuàng)作。
如何在選擇素材和創(chuàng)作中,融入自己對意境和形式美內(nèi)容的認識和理解。
環(huán)節(jié)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意圖二次備課。
提前向?qū)W生布置作業(yè):結合自己對意境和形式美內(nèi)容的認識和理解,讓學生搜集有關山水畫圖片資料,進行創(chuàng)作構思。教師出示預習提綱搜集各種山水畫圖片資料,根據(jù)教師所列提綱提前預習,并做好筆記增強學生對山水畫的認識和了解,收集合適的圖片素材進行構思。
激趣導入展示預習成果。
1.復習上節(jié)課內(nèi)容(意境和形式美),然后教師出示圖片并提出問題。
a.這幾幅山水畫的構圖運用了哪種構圖方法。
b.分析一下這幾幅畫,畫家在筆墨處理和構圖上有什么特點,作品帶給我們怎樣的意境。
自主學習教師出示學習目標和思考題。
a.讓學生自讀課文文字和欣賞圖片。
b.“山水畫”的基礎知識:
“三遠法”
制作步驟。
如何處理畫面空間。
如何與自己的創(chuàng)作構思有機地結合運用。
1.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2.對于疑難問題,由教師點撥、講解和演示。
a.“三遠法”。“高遠”、“平遠”、“深遠”是古代山水畫的三種構圖方法,簡稱“三遠”。
(教師結合圖片作簡要講解)。
c.畫在畫面的空間處理上,在空白、虛實關系以及色彩等方面運用獨特的藝術手法,創(chuàng)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
以上問題由教師講解并做演示,
利用色彩調(diào)節(jié)可以營造出不同的意境學生回答所學知識。
鞏固學生綜合理解和綜合運用知識技能技巧的能力。
了解了畫“山水畫”的過程和方法完成一幅有獨特意境的山水畫。
指導學生利用業(yè)余時間進行山水畫創(chuàng)作,并且能創(chuàng)作出體現(xiàn)自己對傳統(tǒng)繪畫意境和形式美感的作品。
讓學生談學習本課內(nèi)容的收獲與體會,教師給予歸納、,并出示下節(jié)課預習提綱和準備材料。
學畫山水畫教案范文(21篇)篇十二
學習中國山水畫,最開始可以先臨摹,選取臨摹對象非常關鍵,這個階段最易誤入歧途。應以臨摹線條為主,也就是國畫的勾骨,建議選取寫生手稿、線條勾骨明朗的畫。
第二步:寫生。
學習中國山水畫,寫生是尤為重要的階段,這個階段有可能伴隨一生。主要是提煉概括,取其表現(xiàn)物象之生態(tài)部分,不是逐一全景照搬。寫生二字,一寫一生,要抓住有生機的部分,不但要有生態(tài),更要有靈氣。自然中之自然物,一草一木,山間堡壘……,皆有生命,生機盎然,妙生情趣,彰顯性靈。要有取舍,多者舍之,不足者補之寫生不僅僅在于師法自然、技法訓練,更是心靈的感悟。要以己身溶于自然,體驗自然、感受自然、悟得自然。物我合一,以我心寫生自然,正所謂代山川而言,到處皆是生機。在第1、2階段,空閑時可以書法練筆(毛筆),只求掌握用筆,不為筆所使,否則在第3階段為筆所使,徒勞枉然。
第三步:圖畫自然。
把第1、2階段的訓練技能,落在宣紙上,此階段會熟悉宣紙?zhí)匦浴i_始最好先作圖寫稿,再按寫稿畫,要經(jīng)過淡筆勾骨。前兩階段主要是掌握勾骨,此階段著墨補肉,最后設色,是勾骨、涂肉、補色的過程,一幅畫最后有骨有血有肉。實際上不是皆然獨立的,勾骨涂肉有時合在一起的,筆即是墨,墨即是筆,甚至是墨色相合,這個是根據(jù)自己需要定的。看似第三階段很重要,實則相反。只有第1、2階段基本功練好了,這個階段自然而然,輕車熟路,是由你自由發(fā)揮的。此階段要求畫作,防止生搬硬套,要自然而然。特別是第2階段持之以恒,為第3階段打下堅實的基礎,才會有發(fā)揮的能量。過了寫生關,你會不再說什么斧劈皴、披麻皴等等這些技法,不再會羨慕某某人什么法了,無法而至法。走完三個階段估計至少要二十年,更者是三、四十年。到此你才是一個真正的畫家了。
學畫山水畫教案范文(21篇)篇十三
課型:單一課。
授課對象:高中一年級學生。
教材分析:通過對樹、山石、水和云畫法德分別講解,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中國的筆墨功夫,了解中國畫用筆用墨技巧的豐富變化,了解山水畫在當代的發(fā)展。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目標:
加強對學生基本功的訓練,打好山水畫造型基礎,不斷提高筆墨技法的表現(xiàn)力。
2、過程和方法目標:講解山水畫學習的步驟和程序,指導學生臨摹,后寫生在創(chuàng)作三個重點步驟開展學習真正掌握山水畫學習的方法。
3、情感和價值觀目標:使學生對中國山水畫有所了解有所認識,陶冶情操,培養(yǎng)健康的審美趣味,動的如何領會和感受藝術的美,提高藝術欣賞能力和樹立正確的審美觀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著重理解中國山水畫獨特的藝術特點,對樹、山石、
水和云的畫法有基本的認識和掌握。
教學難點:樹的力度和云的繚繞。
教學方法:
1、教法:講解、示范、互動。
2、學法:欣賞、練習、互動。
教具準備:教材、范畫、電腦課件。
學具準備:筆、墨、紙、課本。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常規(guī))。
二、引入新課:
三、今天我們學習的課題是中國山水畫練習(演示課題:中國山水畫練習),通過對中國山水畫的欣賞了解和練習,可以讓我們對中國山水畫有個基本的認識。
四、講授新課:
學習任何一種藝術都有一個基本功的訓練問題,中國山水畫的基本功包含的內(nèi)容是廣泛的,如筆墨技法,畫理畫論,造型能力,構圖法則,透視原理,色彩規(guī)律,練習創(chuàng)作,生活積累以及藝術修養(yǎng)等等,這些都是屬于基本功的訓練范圍。但是從山水畫的特點來看,基本功作為一種手段,首要問題還是造型能力的培養(yǎng)和筆墨表現(xiàn)力的掌握,這兩者之間是不可分割的整體,造型是通過筆墨來實現(xiàn)的,筆墨離開了造型就沒有了意義,充其量只是筆墨游戲而已,打好了山水造型基礎,不斷提高筆墨技法的表現(xiàn)力,到大自然中去領略繪畫源于生活的道理。
一、樹的畫法:
樹是山水畫的主要成分,所以先從畫樹講起。
1、請同學們欣賞課本第24頁元代倪瓚的《六君子圖》,此畫以枯而見潤。
的簡練筆墨,營造了湖光山色荒寒空寂的意境,借用簡凈而清淡的畫面,既反映元代文人失意落寞的心態(tài),又淋漓盡致的體現(xiàn)了畫家崇尚平淡天真的審美意境。
1、25頁的趙—的《江行初雪圖》,這幅是卷畫,江邊漁人作活的情景,江天寒雪紛飛,漁家之艱辛,描述殆盡,岸上旅客攢行長村雪堤,人驢面目略具苦寒艱辛之色,通幅淡墨漬染絹地,再灑白色的粉為雪,寒林枯木皆中鋒圓筆,樹干以干筆皴染,大似后人皴出,自具陰陽相背。
樹的技法講解、演示:
(1)樹干:在自然界中,不同類型的的樹木,它們的枝、干、葉的生長形態(tài)各不相同,首先,請同學們觀察研究樹木的形態(tài)特征。
樹的畫法可分為“鹿角式”和“蟹爪式”。
(演示文字:鹿角式、蟹爪式)。
然后再以教材為參考,向同學們講解畫樹干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要點和難點。
(2)教師示范樹干的畫法:
教師示范時,要具體分解開每個步驟的具體內(nèi)容,要求學生邊看演示邊歸納,整個演示過程中,教師要用熟練而準確的筆墨技巧,把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到演示這一環(huán)節(jié)上來,并從中得到美的享受,強烈的刺激他們的興奮點,激發(fā)他們的作畫熱情。
要化繁為簡,化難為易,花枯燥為有趣的方法,向?qū)W生逐一剖析如何識別紙性,如何用筆,筆含水含墨含色,用什么樣的筆法表現(xiàn)樹干的挺拔有力,讓學生在直觀感受中逐步領略中國畫作畫的一般要領和法則,領悟工具材料的性能及基礎技法的運用,樹立起學好中國畫的信心。
(3)樹葉的畫法:
樹葉的種類:單葉、夾葉(演示文字:單葉、夾葉)。
教師演示范畫,讓學生了解單葉和夾葉的區(qū)別及它們各自的畫法。
(4)教師示范樹的畫法:
(例:松樹的畫法、柳樹的畫法)樹干——樹葉——染色。
二山石的畫法:
山水畫家有句老話叫“石分三面”,說山石是立體的。
畫山石的步驟:勾——皴——染——點。
皴法:披麻皴,斧劈皴,兩點皴,荷葉皴。
(演示文字:勾——皴——染——點。
皴法:披麻皴、斧劈皴,兩點皴,荷葉皴)。
這四個階段在具體運用時,不是機械的進行,每染一次,原來的輪廓線被沖淡了,這時需用較濃一些的墨再勾,皴一次,重復勾皴時,不是完全按照原來的輪廓線來描,而是有重點的勾,皴。
三水和云的畫法:山無水不秀,景無云不深。
1、水的畫法:
江河湖海、流泉瀑布由于面積和流速的不同,形成千變?nèi)f化的形態(tài),表現(xiàn)方法也各不一樣。
海水波濤洶涌,面機廣大,采用線勾波紋而后漬染。
湖水,河水除勾波紋表現(xiàn)漣漪外還可以用只渲染不勾線,或者用空白來表現(xiàn)平靜的水。
流泉瀑布形態(tài)變化多,一般采用畫石托水的辦法表現(xiàn),把兩邊的山石認真刻畫,用以襯托流水的形態(tài)和虛實,必要時用線勾出水流的動態(tài),重視水石的關系。
云霧畫法:
1、畫云霧一般采用勾染和烘托的方法。
(演示文字:勾染、烘托)。
勾染:用淡墨或淡色勾出云的形態(tài),然后淡淡渲染。
烘托:處理四周景物的隱顯虛實及邊緣。
教師示范云霧的畫法。
五、課堂臨摹:
提出作業(yè)要求,指導學生作業(yè)練習:
展示范畫,讓同學們以書或范畫為參考進行臨摹。
然后再臨摹的基礎上再進行創(chuàng)作。
五、課堂總結:
通過這堂課的學習,我們對中國山水畫的組成有了一個基本認識,能較好的臨摹及初步創(chuàng)作這些山水畫的組成部分,這節(jié)課同學們聽得很認真,作業(yè)也完成的比較好。
學畫山水畫教案范文(21篇)篇十四
二、講授新課:
1、欣賞導入。
3、新授。
引導學生觀察課本畫面,思考:
a造型特點、b技巧運用、c表現(xiàn)手法、d感受、e、如何表現(xiàn)、f、繪畫步驟。
《游春圖》展子虔。
這幅畫是我國現(xiàn)存著名畫作中最古老的一件山水畫卷。這幅作品在透視關系的處理上,已開始注意客觀物體之間遠近、高低、大小的一般關系和深度層次,把山水畫發(fā)展成較為合乎比例關系的新格局,歷來被評論家視為"開青山綠水之源"的重要作品,在山水畫發(fā)展史上具有奠基的意義。
6、講授示范表現(xiàn)山水畫技法。
a、皴法b、披麻皴、c、斧劈皴、d點苔。
講解師范在造型中線條的運用,筆墨的'技巧等等。
(1)披麻皴:分長、短披麻皴,中鋒或中鋒略帶一點側鋒,大膽落筆,連勾帶皴,一氣呵成。皴筆長短相間,錯錯落落,或干、或濕、或濃、或淡,上輕下重,上疏下密,皴出陰陽,最忌平頭齊尾,毫無變化。短披麻皴,皴筆上松下緊,筆鋒按至筆肚,皴、擦并用,下筆不可遲疑。皴筆上緊下松、枯、濕、濃、淡作一筆呵成。先皴、擦,再勾山石輪廓、皴筆要沉著痛快。這是表現(xiàn)土山外觀的主要方法,多用來畫我國南方的山水。
(2)斧劈皴:斧劈皴分為大斧劈皴和小斧劈皴兩種。其特點是側鋒落筆,頭重尾輕。畫大斧劈,一般連勾帶皴,一氣呵成,不可遲疑,用筆要沉著、痛快。小斧劈,一般先勾山石輪廓,再加皴擦,畫出陰陽。畫大斧劈,用筆尖按至毛筆腹部,小斧劈小按用鋒。表現(xiàn)火成巖山巖崩潰的部分與突出的部分的主要方法,往往和披麻皴一起使用。
7、畫山石一般可分為四個階段:
(1)勾。用墨勾出山石的外形和主要輪廓。
(2)皴。用墨皴出山石的脈絡紋理。
(3)染。用淡膜一次或多次染出石形的凹凸。
(4)點。最后著色點苔。
點:用毛筆作出直、橫、圓、尖或"破筆"或"介"字、"個"字等形狀的點子,來表現(xiàn)山石、地坡、枝干上和樹根旁的苔蘚雜草,以及峰巒上的遠樹等,在身水畫中應用較廣。
染:或稱"渲染"用水墨或顏色烘染物象,分出陰陽向背或前后層次,加強藝術效果。
第一課時完成基本技法的練習,試創(chuàng)作。師巡視指導。
二、引導創(chuàng)作。
1、欣賞課本范圖及其他學生的優(yōu)秀山水作品。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欲望。
2、小組討論創(chuàng)作想法,交流練習過程中的一點成功之處,集思廣益。
3、請學生講述自己的構思及表現(xiàn)形式,師及時表揚及進一步啟發(fā),引導并強調(diào)構圖及筆墨的用法。水墨的焦?jié)庵氐p干濕等等。
1、以線為主的方法,也可以用大塊面墨色與點,線,面相結合的手法來表現(xiàn)山水畫。
2、師巡視。提醒學生在創(chuàng)作中靈活運用技法。注意構圖,處理遠近關系等。
3、幫助個別后進學生的造型創(chuàng)作。
四、作業(yè)展評。
生自評、互評,選出優(yōu)秀作品并說出喜歡的理由。
五、課后拓展。
1、通過觀察和大膽的想象,創(chuàng)作有新意的作品,表現(xiàn)家鄉(xiāng)的自然景色,體現(xiàn)創(chuàng)造的樂趣。
學畫山水畫教案范文(21篇)篇十五
1、了解中國山水畫的表現(xiàn)特點,初步認識山水畫空間、筆墨特點,掌握山水畫的繪畫步驟。
2、通過欣賞中國山水畫,了解山水畫的表現(xiàn)手法,并能夠運用筆墨技巧表現(xiàn)簡單的山水畫。
3、增強對大自然、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提高審美情趣。
重點:了解中國畫的特點和表現(xiàn)技巧。
難點:水墨濃淡的筆墨變化,中國畫點、線的技法以及山水畫構圖。
(一)激趣導入。
教師多媒體展示08年奧運會開幕式片段,引導學生觀賞并思考“這幅畫是什么畫?”“是誰畫的?”(王希孟—《千里江山圖》)。
(二)直觀感知。
1、簡單講解中國山水畫的發(fā)展概括。
2、展示《白云深處有人家》,引導學生觀賞并思考:作品都描繪了什么?給你什么感受?
學生回答總結:山石、樹木、房屋;郁郁蔥蔥,巍峨雄偉。
(三)形式分析。
1、繼續(xù)引導學生欣賞《白云深處有人家》,并思考問題:作品中山有什么特點?
學:近山、遠山。
總結中國畫的構圖特點三遠法,并結合作品進行講解。
總結:干濕濃淡的變化、繁簡的變化、虛實的變化等。
3、多媒體展示古今中國畫作品并總結中國山水畫意在借景抒情。
(四)示范練習。
1、教師示范。
樹的畫法:點、橫、個字形、介字形等。
山的畫法:近景—中景—遠景。
2、練習要求:構思一幅有近景、中景、遠景的風景畫,大膽的用中國山水畫的畫法畫一幅山水畫。
學生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五)展示評價。
1、開展美術展覽會,展示學生作品。
2、鼓勵學生談談從創(chuàng)作思路和表現(xiàn)手法等方面進行自評、互評。
(六)小結作業(yè)。
1、總結中國畫的畫法。
2、觀察家鄉(xiāng)的自然景色,并嘗試用中國畫的形式記錄下來。
學畫山水畫教案范文(21篇)篇十六
一、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掌握中國山水畫的分類和各類山水畫具體的特點。
2、在中國山水畫的特點中,通過講解讓學生用哲學的思想去感悟山水畫的意象造型原則,筆墨表現(xiàn)形式和意境要素的生成以及對時空處理特殊性和詩書畫印的完整性。
二、教學內(nèi)容:
就色與墨的關系而言,中國山水畫可分為青綠、淺絳和水墨三類。青綠山水是以色為主的一種山水畫格式;在水墨上賦以赭石為淺絳山水;水墨山水即是以水墨為主的山水畫。
青綠山水又有大青綠、小青綠和金碧山水之分。墨骨不顯者為大青綠,在大青綠上填。
學畫山水畫教案范文(21篇)篇十七
本課教學內(nèi)容可歸結為欣賞。評述和造型。表現(xiàn)兩個學習領域,為此我安排兩課時完成,此為第一課時。
選取教材內(nèi)中國元四家之一倪瓚的《漁莊秋霽圖》和教材之外英國著名風景畫家康斯泰勃的《干草車》進行欣賞、對比、評價。希望通過分析找出各自特點,以此深刻主題,使學生了解追求意境是中國畫重要特征之一,是中國山水畫的靈魂,對意境的創(chuàng)造是山水畫家畢生追求的意境。
初中學生對作品欣賞的能力和對作品的評價能力都很薄弱,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我們美術課程欣賞。評述領域特別強調(diào)的。課堂上學生對于著名的美術作品有一種看熱鬧的感覺,麻木、無動于衷,優(yōu)秀的美術作品無法給他們以心靈的觸動,這使得我們美術教師的任務更顯艱巨。
好在大多數(shù)同學有極大的興趣極高的熱情,教師娓娓道來能夠吸引他們,今后的教學中還是重在引導吧!
學畫山水畫教案范文(21篇)篇十八
一:了解我國歷史悠久的傳統(tǒng)繪畫,引導學生欣賞中國山水畫的表現(xiàn)特點,初步了解山水畫幾種常見的表現(xiàn)方法,激發(fā)學生對中國傳統(tǒng)民族文化的熱愛。
二:通過欣賞中國畫的各種皴法,指導學生在表現(xiàn)過程中運用相關技法及筆墨要求,表現(xiàn)簡單的山水景色,并根據(jù)自己的想象表現(xiàn)自己家鄉(xiāng)的各種自然景色。
一:了解中國畫的特點,掌握中國山水畫一定的表現(xiàn)技法,表現(xiàn)自然景色。
二:水墨濃淡的筆墨變化,中國畫點線的技法以及山水畫構圖。
中國畫(以山水畫為題材為主),山水畫技法課件。
師生共同準備中國畫的工具與資料。
一:欣賞導入。
引導學生欣賞中國歷代著名山水畫,初步了解我國山水悠久的歷史及發(fā)展過程,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熱情和學習興趣。與西洋畫中的風景畫做比較,強調(diào)中國畫意境及詩書畫的一體。引導欣賞感知中國畫中的三遠:高遠。深遠。平遠。
1、法的山水畫,引導學生觀察畫面,思考:a造型特點b技巧運用c表現(xiàn)手法d感受。d如何表現(xiàn)。繪畫步驟等。
2、師生共同討論如何運用中國畫材料,工具進行描畫,鼓勵學生大膽嘗試體驗水墨交融的筆墨情趣。
3、師生共創(chuàng);請生簡述自己做畫步驟,方法,師師范步驟,技法。講授示范表現(xiàn)山水畫技法a皴法b披麻皴c斧劈皴d點苔。講解師范在造型中線條的運用,筆墨的技巧等等。
4、欣賞中國畫其他技法點津。
5、小結作畫步驟。
第一課時完成基本技法的練習,試創(chuàng)作。師巡視指導。
1、欣賞課本范圖及其他學生的優(yōu)秀山水作品。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欲望。
2、小組討論創(chuàng)作想法,交流練習過程中的一點成功之處,集思廣益。
3、請學生講述自己的構思及表現(xiàn)形式,師及時表揚及進一步啟發(fā),引導并強調(diào)構圖及筆墨的用法。水墨的焦?jié)庵氐p干濕等等。
1.以線為主的方法,也可以用大塊面墨色與點,線,面相結合的手法來表現(xiàn)山水畫。
2.師巡視。提醒學生在創(chuàng)作中靈活運用技法。注意構圖,處理遠近關系等。
3.幫助個別后進學生的造型創(chuàng)作。
生自評。互評。選出優(yōu)秀作品并說出喜歡的理由。師點評優(yōu)秀作業(yè),小結本科重。難點。
1.通過觀察和大膽的想象,創(chuàng)作有新意的作品,表現(xiàn)家鄉(xiāng)的自然景色,體現(xiàn)創(chuàng)造的樂趣。
2.利用網(wǎng)絡欣賞更多的中國畫名作,了解中國藝術大師的作品風格。
學畫山水畫教案范文(21篇)篇十九
一、先讓學生看利用多媒體圖片結合輕松音樂來導入中國山水畫的欣賞課題,了解畫家創(chuàng)作激情。
二、帶著問題來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國畫。
1、什么是中國畫。
2、中國畫有那些類型?
三、國畫,又稱“中國畫”,我國傳統(tǒng)繪畫(區(qū)別于‘西洋畫’)。
工具和材料有毛筆、墨、國畫顏料、宣紙、絹等,題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鳥,技法可分工筆和寫意,它的精神內(nèi)核是“筆墨”。
四、了解中國畫是從美術史的角度講,民國前的都統(tǒng)稱為古畫。
國畫在古代無確定名稱,一般稱之為丹青,主要指的是畫在絹、宣紙、帛上并加以裝裱的卷軸畫。近現(xiàn)代以來為區(qū)別于西方的油畫(又稱西洋畫)等外國繪畫而稱之為中國畫,簡稱“國畫”。它依照中華民族特有的審美趨向及因此而產(chǎn)生的藝術手法而創(chuàng)作。
五、中國畫有那些類型?
中國畫的“畫分三科”,人物、花鳥、山水,表面上是以題材分類,其實是用藝術表現(xiàn)一種觀念和思想。所謂“畫分三科”,即概括了宇宙和人生的三個方面:人物畫所表現(xiàn)的是人類社會,人與人的關系;山水畫所表現(xiàn)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將人與自然融為一體;花鳥畫則是表現(xiàn)大自然的各種生命,與人和諧相處。三者之合構成了宇宙的整體,相得益彰。透過畫面的氣氛,體驗畫面的情調(diào):是深沉或是豪放,是樂觀或是悲傷。再還可以根據(jù)已有的知識結構,結合作者的身世、創(chuàng)作特點和所處的時代背景等進行分析。這是由藝術升華的哲學思考,是藝術之為藝術的真諦所在。
描寫山川自然景色為主體的繪畫。山水畫(俗稱風景畫、風光畫或彩墨畫),是專門的藝術學科,歷史悠久。山水畫在魏晉、南北朝已逐漸發(fā)展,但仍附屬于人物畫,作為背景的居多;隋唐始獨立,如展子虔的設色山水,李思訓的金碧山水,王維的水墨山水,王洽的潑墨山水等;五代、北宋山水畫大興,作者紛起,如荊浩、關仝、李成、董源、巨然、范寬、許道寧、燕文貴、宋迪、王詵、米芾、米友仁的水墨山水,王希孟、趙伯駒、趙伯骕的青綠山水,南北競輝,達到高峰。自唐代以來,每一時期,都有著名畫家,專尚從事山水畫的創(chuàng)作。盡管他們的身世、素養(yǎng)、學派、方法等不同;但是,都能夠用過筆墨、色彩、技巧,靈活經(jīng)營,認真描繪,使自然風光之美,欣然躍于紙上,其脈相同,雄偉壯觀,氣韻清逸。元代山水畫趨向?qū)懸猓蕴搸崳瑐戎毓P墨神韻,開創(chuàng)新風;明清及近代,續(xù)有發(fā)展,亦出新貌。表現(xiàn)上講究經(jīng)營位置和表達意境。傳統(tǒng)分法有水墨、青綠、金碧、沒骨、淺絳、淡彩等形式。
山、水、石、樹、房、屋、樓臺、舟車、橋梁、風、雨、陰、晴,雪、日、云、霧及春、夏、秋、冬氣候特征等。
八、19世紀以后。
在政治、經(jīng)濟(特別是商業(yè)、文化發(fā)達的上海、北京(含天津)、廣州等中心城市,匯聚了一大批畫家,即以上海為中心的江浙畫家群,如任頤、虛谷、吳昌碩、黃賓虹、劉海粟、潘天壽、朱瞻、張大千、傅抱石、錢松喦、陸儼少等人;以北京為中心的北方畫家群,如齊白石、陳師曾、金城、陳半丁、王雪濤、李苦禪、蔣兆和、李可染等;以廣州為中心的嶺南畫家群,如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何香凝、趙少昂、關山月、黃君璧等人。隨著形勢的變化和時代的更迭,上述地區(qū)的畫家亦有流動,如抗日戰(zhàn)爭時許多畫家來到西南地區(qū),1949年后又有許多畫家如張大千、黃君璧、趙少昂等人移居國外和港臺地區(qū)。今全國大多數(shù)省市成立了畫院,在3個中心之外,又出現(xiàn)了許多新的中心,畫家隊伍空前擴大。
1、畫的作者介紹和時代背景。
2、畫面的意象、色彩、意境。
3、表達的主題思想。
4、以及繪畫技法。
十、以傅抱石、關山月合作作品為例,讓學生來分析:
《江山如此多嬌》這幅中國畫;隨后將本人曾經(jīng)在太行山寫生回來創(chuàng)作的作品《觀景》談一我在畫畫時的感受,這樣有利于中國畫的理解。1、畫的作者介紹和時代背景。畫面的意象、色彩、意境。表達的主題思想。以及繪畫技法,鑒賞中國畫的各個角度。
十一、用陸滿松作品講解國畫寫生過程:
20xx年市教育局美術教研活動去河南學習考察,幾個老師去順便去太行山寫生到畫成國畫的一過程。講給學生聽:用實物太行山的照片談談太行的險峻和當時的心情,思想創(chuàng)意。用陸滿松的國畫《觀景》來講解創(chuàng)作過程:國畫講究筆墨,這幅作品主體物中間的大山和近山,所以用了干畫法,遠景和云用了濕畫法,人不能畫的太大否則表現(xiàn)不出太行山的氣魄。國畫講究意境,淡雅、空靈、勁遒,透出別樣的清新和淡泊,一幅好的國畫欣賞一首優(yōu)美的詩篇,就是在享受一首動聽的歌!那讓我們好好的品味國畫神韻吧!
十二、20xx年。
盧治浩同學在廣東省書畫比賽獲特等獎的山水畫作品,讓他點評自己的獲獎作品,談談學生的思想情感和感受。
十一、作業(yè):
請回家后在報紙或雜志找一幅中國畫,分析與理解你對中國畫的認識。
學畫山水畫教案范文(21篇)篇二十
畫家亨利曾說,繪畫就是拉根線條去散步。這句話形象地描述了繪畫和玩的關系。教學《學畫山水畫》第一課時,我通過游戲的形式,讓學生在水墨之間盡情玩耍中,感受水墨線條的濃淡干濕和曲直粗細的變化,感受水墨線條的豐富性和動態(tài)美。學生用水墨的點線表現(xiàn)人物、動植物和場景,表現(xiàn)實在的事物和想象的事物,表現(xiàn)愉快的事和煩惱的事。無論學生的水墨嘗試是什么樣的效果,他們都覺得自己是非常優(yōu)秀的,體驗是成功的,在玩中找到了墨趣,玩出了水墨涂抹的喜悅,創(chuàng)造能力也得到了培養(yǎng)。
上中國山水畫一課時,也可以制作古詩詞與畫相結合的課件,供學生學習欣賞,同時也可以帶領他們欣賞充滿詩情畫意的`自然景觀。在許多自然風光中,留下了歷代詩人名人的詞句,為這些自然景色增添了不少的人文色彩。在向?qū)W生介紹這些自然風光的同時,給他們介紹歷代學者文人寫下的詩篇,使學生從景色中領略文學描寫之美,并為我們祖國有秀美的自然景色而感到自豪。這樣既幫助學生理解了作品的畫意又理解了詩詞的含義,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自覺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
學畫山水畫教案范文(21篇)篇二十一
中國畫已有了上千年的歷史,山水畫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分支,它凝聚著中國人豐富的智慧與情感,體現(xiàn)了獨特的東方審美情趣。
《山水畫》一課是造型·表現(xiàn)領域的教學內(nèi)容,它要求學生運用形、色、肌理和空間等美術語言,以描繪和立體造型的方法,選擇適合于自己的工個、材料,記錄與表現(xiàn)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發(fā)展美術構思與創(chuàng)作的能力,傳遞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在本課學生的實踐過程中,墨色的濃淡和毛筆的干濕是學生難于掌握的。在練習中,允許學生臨摹與創(chuàng)作相結合,在巡視時,更注意用筆與用墨的指導,讓學生的畫面也能水墨淋漓。學生基本都能在課堂上完成練習,作業(yè)效果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