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使用教案模板,教師可以系統地規劃教學內容,確保教學的連貫性和完整性。下面是一些經典的教案模板,整理統編,供廣大教師參考使用。
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教學教案設計(模板16篇)篇一
1、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掌握稍復雜的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除法的計算方法;會計算含有除法的四則混合運算題,知道混合運算的順序。
2、經歷探究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計算方法的過程,體驗計算策略的多樣性;學會用估算判斷結果,體驗估算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養成估算的習慣。
3、在進行較復雜計算的過程中,細心培養認真、扎實的學習習慣。
二、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在學習了簡單的兩、三位數除法一位數的口算、估算及筆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今后學習兩、三位數除以兩位數除法及進一步應用除法解決問題的基礎。因此,要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為后續學習打好基礎。本單元的教學要注意滲透估算,特別是計算商中間、末尾有0的除法時更應突出估算。經常用估算對結果進行判斷,有利于養成估算的習慣。
本單元的主要教學內容是:
信息窗3:采訪果品包裝車間------學習連除和學習含先加后除(有括號)的混合運算。
教學重點是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是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是商中間、末尾有0的筆算方法。
三、教學建議。
1、合理利用教學資源,將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融為一體。
2、重視引導對學生對新知識的自主構建。
3、重視估算。
4、關注學習過程評價,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
5、本單元建議課時數:8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2、能根據具體情況進行估算,并能結合估算情況驗證筆算的正誤。
3、能結合具體情境發現有價值的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并解決,使學生進一步體會除法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點:
教學過程:
活動一:結合情境,提出問題。
[出示課本情境圖]。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畫面,說說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學生自由交流]。
師: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抽生交流,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活動二:解決問題。
師:我們先來看“平均每個品種的蘋果有多少箱?”這個問題,你認為可以怎樣解決?
[學生自己列出算式,嘗試計算,小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師:用百位上的1除以8商不夠1個百,怎么辦?
生討論交流理解算理解決問題。
這里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進行估算,判斷商的大致范圍,再放手讓學生獨立探索筆算的方法。
師:我們再來解決“平均每天接待了多少名客商?”這個問題。
[學生自己列出算式,嘗試計算,小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師:誰愿意起來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理解算理]。
師:我們再來解決“平均每天簽訂多少噸的銷售合同?”“一共運來了多少箱大棗?”這兩個問題。
[學生自己列出算式,嘗試計算,小組交流各自的算法。]。
注意對學生進行估算的訓練。
師:解決最后一個問題“去年平均每個葡萄園產葡萄多少噸?”
[學生自己列出算式,嘗試計算]。
因該題筆算時有余數,如果有學生估計結果約為85,也是可以的。
活動三:練一練。
1、第一題:在學生理解了算理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自主完成。
2、第二題:注重讓學生分析題中所包含的數量間的關系,明白求445千克鮮魚能曬成多少千克魚干,就是求445里有多少個5,用除法計算。
3、第五題:在學生自主判斷并改正的基礎上,讓學生交流問題出在哪里,為什么錯了,引導學生討論“做除法時,應注意什么?”,同時要注意培養學生計算時認真細致和驗算的學習習慣。
4、第三、四題可以作為本節課的小測驗,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2、鞏固估算的方法,培養估算的意識。
3、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流程:練習6、7、8、9題及聰明小屋。
1、第六題:可以讓學生自己去試著完成,交流時重點讓學生說商的位數,是怎樣判斷的,引導學生掌握判斷的方法,還可以適當補充類似的練習進行鞏固。
2、第七題:注意對解題思路的引導,讓學生體會計算的必要性,又滲透解決問題策略的學習。
3、第八題:是生活中經常遇到的洗相片付錢的問題。可以先讓學生了解一些有關沖洗相片的常識,再解決有關的問題。問題應由學生自己提出自己解答。
4、“聰明小屋”是一個重疊問題。對學生出現的情況,可通過操作學具或畫示意圖的辦法幫助學生弄明白,為什么是36棵而不是40棵。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數都得0”的道理。
2、探索解決商的中間有0的除法和商的中間有0,被除數中間也有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并掌握。
3、培養創新意識及合作能力。
4、經歷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感受數學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
掌握商中間有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活動一:結合情境,提出問題。
[出示課本情境圖]。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畫面,說說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學生自由交流]。
師: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抽生交流,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活動二:解決問題。
[學生自己列出算式,嘗試計算,小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師:誰愿意起來交流一下?
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
1、估算。
2、豎式。
3、擺小棒。
師:用十位上的2除以4不夠商1,怎么辦?
學生思考,明白用0占位的道理。
板豎式:
師:你能這種方法解決其它的問題嗎?
補充練習:
721÷7642÷6627÷3。
師:我們再來解決“平均每小時可生產多少千克果脯?”這個問題,你認為該如何解決?
[生獨立列式,嘗試計算,小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師:誰愿意交流自己的算法?
師:你認為怎樣寫比較好呢?
師生進行深入的討論,學生明白十位上的0除以2,為什么要在十位上寫0的道理。
師板豎式:
補充練習:505÷5402÷2306÷3。
以上教學教師都要先對學生進行估算方面的訓練。
活動三:練一練。
1、做課本第41頁自主練習的第一題。
2、做課本第41頁自主練習的第二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全班交流,注意讓學生說一說為什么商的中間商0。
第四課時。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提出并解決有關問題,理解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末尾商0的道理,掌握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
2、在探索計算的過程中,培養創新意識及合作能力。
3、經歷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感受數學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過程:
活動一:
師:出示上節課學生提出的兩個問題:“平均每分鐘生產多少瓶干紅葡萄酒?”“平均每分鐘生產多少瓶干白葡萄酒?”
師: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
[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列出算式]。
師板書:420÷3。
問:怎樣計算呢?請同學們在小組中想辦法解決一下。
學生分小組合作,教師要巡回指導,及時掌握情況。
師:哪一個小組交流一下你們的做法?
學生可能出現的做法:
1、分學具;2、先估算的;3、用豎式計算的。
師:當用十位上的2除以4不夠商1時,可以在十位上商0。
學生寫的豎式會有兩種情況:
師板書:
師肯定兩種寫法,選取最佳的寫法。
活動二:
師:我們再來看第二個問題。這個問題怎樣解決,該怎樣算呢?同學們有信心自己解決嗎?
做完后全班交流,著重讓學生說一說個位上2除以6時該商幾?
活動三:
師:我們今天學到的知識有什么特點?
學生進行觀察總結。
活動四:鞏固應用。
1、做課本41頁第三題鞏固除法的基本練習題目。。可以抽生板演。
目的是以此來提高除法計算的準確性。
2、第四題是一道解決現實問題的題目。練習時教師適時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平均每天看50頁能不能按期歸還,為什么?讓學生明白計算結果與解決現實問題的關系,學會靈活思考問題。
3、小測驗:第六、七、八題。
第五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p43、p44練習1、2。
教學目標:
1、教會學生學會連除運算,能聯系現實情況理解小括號的作用,明確運算順序。
2、能結合具體情境提出問題,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結合具體情境,引導學生學會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
教學過程:
活動一:結合情境,提出問題。
[出示課本情境圖]。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畫面,說說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學生自由交流]。
師: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抽生交流,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活動二:解決問題。
師:960個果凍可以裝多少盒?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學生自己列出算式,嘗試計算,小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師:誰愿意起來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樣化]。
師板書:(1)960÷2=480(盒)。
480÷4=120(盒)。
(2)960÷2÷4=120(盒)。
(3)960÷(2x4)=120(盒)。
師:請同學們交流這樣做的理由。
師:你能運用這些方法解決其它的問題嗎?
活動三:練一練。
1、第一題:首先讓學生觀察圖表,理解題意,知道解決什么問題,再自主地完成。交流時讓學生說說想的過程及每一步計算的含義。
2、第二題:學生可以列90÷3÷5,也可以列90÷5÷3,但要讓學生明白每一步計算的含義。
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教學教案設計(模板16篇)篇二
學習了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回過頭來看一看,感覺自己在教學時有些地方處理的不夠好,有些環節進行的還算比較成功,基本上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1、讓學生自己進行嘗試練習后再進行教學,這一環節比較失敗,學生對自己已有知識解決的錯誤的方法印象比較深,在教師教學中很難走出自己的誤區。
2、筆算教學時,我本認為學生學過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方法,可能會將余下的數與下一位的數合并起來繼續除,然而事與愿違,不是每個學生都會,在這一步出現的錯誤不少。這也讓我深深地感到,在計算教學時,不僅要讓學生會說算理,還要能用規范的形式表示出來,這些計算細節,需要老師的教,我們就要正規地示范給學生看,不一定什么都要學生自己探究。老師要把握好這個尺寸,當放則放、當收則收,給學生的發展以彈性空間。
3、計算技能的形成,需要一定、適度的量的訓練,根據學生的實際,我分層次地落實。我感覺這也就要求我今后在課堂上要更加注重關注全體,及時了解一些平時比較沉默的學生的掌握情況,以便進行單個輔導,我總結商、乘、減三步便于記憶,讓他們和其他同學的差距縮到最小。
計算內容的教學,是比較枯燥無趣的,我們要盡可能在課堂上多設計一些游戲活動,如猜一猜、估一估、連一連等,并結合生活實際,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鞏固算理、算法,提高口算和計算能力。
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教學教案設計(模板16篇)篇三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辨認東北、西北、東南、西南這四個方向,并能用適當的術語進行描述,能根據線路圖說出不同的方位。
2、能運用方向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3、初步感受方向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辨認東北、西北、東南、西南這四個方向;會看方位圖,對照方位圖確定某一地點的準確位置。
教學過程:
第一題:
是根據已確定的向北的方向,在方向板上填出其它七個方向的練習。練習時可以讓學生獨立填寫,完成后可以讓學生說一說哪兩個方向是相對的。
第二題:
是一道利用山東省政區圖設計的辨認城市方位的練習題。練習時教師可以先向學生介紹山東省政區圖,并讓學生找一找自己知道的城市,找一找自己的家鄉在山東省的哪個方位?然后教師向學生介紹山東省的省會濟南,再讓學生討論回答練習中的問題。
第三題:
是一個通過辨認方向找朋友的數學小游戲。練習時教師可組織學生到室外分組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充分感受八個方向,教師也可多設想幾個游戲,豐富學生的感受和體驗。
第四題:
呈現的是一個公園的平面示意圖,是用方向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題目。練習時可先讓學生觀察示意圖,然后獨立完成。匯報交流時可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一名同學當導游,向同學介紹游覽路線和自己所了解的一些有關公園的知識。
第五題:
是在實際生活中確定方位的題目。課前可先安排學生對自己周圍熟悉的建筑物進行觀察,課堂上讓學生在小組或班內進行交流,交流時要用準確的方位術語來描述方向,以建立學生的方位意識。
第七題:
是根據路線圖辨認方向,確定行程路線的題目。練習時可先讓學生認真觀察行車線路圖,按題目要求獨立完成,然后匯報交流,也可以充分利用路線圖,讓學生任選兩個站點,互相說一說行車路線和方向,以培養學生認識路線的能力。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57~58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結合實例,感知平移、旋轉現象,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和方位感。
3、初步感受方向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了解平移和旋轉給生活帶來的方便,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點: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
教學過程:
活動一:結合情境,提出問題。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畫面,說說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學生自由交流]。
師: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抽生交流,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活動二:解決問題。
師:它們是怎樣運動的?你能給大家說一說嗎?
[學生自由交流]。
師:同學們演的可真形象啊!你能根據它們不同的運動方式給它們分分類嗎?
[小組合作交流]。
師小結:剛才同學們說的大門、傳送帶、升降機……的移動都是平移現象。
活動三:
師:我們接著再來看換氣扇、汽車輪子、吊扇是怎樣運動的,好嗎?你能給大家說一說嗎?
[學生自由交流]。
師:同學們演的可真不錯啊!你能根據它們不同的運動方式再給它們分分類嗎?
[小組合作交流]。
師小結:剛才同學們說的換氣扇、汽車輪子、吊扇……的移動都是旋轉現象。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59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結合實例,感知平移、旋轉現象,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和方位感。
3、初步感受方向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了解平移和旋轉給生活帶來的方便,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點: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
教學過程:
第一題:
是區分平移和旋轉現象的基本練習。練習時可以先讓學生根據生活經驗模擬運動,說一說哪些是平移現象,哪些是旋轉現象,并說出理由。還可以讓學生找一找,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平移、旋轉現象,讓學生感受平移現象和旋轉現象的區別。
第二題:
是按要求平移圖形,并給平移的圖形涂色的練習。練習時可先讓學生觀察圖形,向上平移六格是怎么平移的,然后讓學生獨立完成練習中的題目,完成后進行匯報交流。
第三題:
是在方格紙上平移圖形的題目。把三個圖形按不同的要求進行平移,平移后能組成一條魚的圖案。練習時可以讓學生在“玩”中按要求進行,體驗數學帶來的快樂。
第五課時。
教學內容:教科書61頁:實踐活動。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測量等一系列實踐活動,了解同一物體在不同時刻影子的長短是不同的;在同一地點,正午時刻物體的影子最短。
2、經歷觀察、測量影子長短的過程,體會影子長短與時刻的關系,獲得一些數學活動經驗,形成初步的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
3、在與同伴合作、交流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合作意識及對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通過觀察、操作、測量等一系列實踐活動,了解同一物體在不同時刻影子的長短是不同的;在同一地點,正午時刻物體的影子最短。
教學過程:
活動一:結合情境,提出問題。
[出示課本情境圖]。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畫面,說說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學生自由交流]。
師: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抽生交流,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活動二:解決問題。
師:為什么越接近中午,樹的影子越短?
[學生自由交流]。
師:你認為怎樣證明這個問題?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談自己的設想。]。
師:誰愿意起來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各組的活動計劃]。
活動三:
師:我們在操作的時候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學生自由交流]。
師:下面請同學們自制一張影子的長度與時刻變化記錄表。
[全班交流,評出最優秀的]。
師:下面請各小組選擇不同長度的物體,在不同時刻實際測量,記錄影子長度與時刻變化情況。
活動四:
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教學教案設計(模板16篇)篇四
課題教學內容:
信息窗1、口算除法與估算。
信息窗2、筆算除法。
信息窗3、除法的驗算。
信息窗4、綜合練習。
單元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發展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進一步體會除法計,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2、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數的除法的口算及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計算方法,并正確進行計算。
3、結合具體情況進行估算,判斷計算結果的對錯,發展估算意識。
4、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
課程標準中相對應的知識技能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體會除法的意義。
2、能熟練地口算整百整十數的除法口算。
4、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
5、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
6、學習驗算的方法。
7、能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并能對結果的合理性進行判斷。
教材分析:
本單元以風箏廠的見聞為大的學習背景,使學生學習用一位數除多位數的方法,內容包括口算除法、估算、筆算除法、驗算四部分。本冊教材中的除法,每個例題都有配有不同的情境圖,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數學,并在學習中體驗解決問題的不同策略和方法。
單元教學建議:
1、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
2、探索計算方法,鼓勵算法多樣化。
3、結合教學內容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建議教學課時數:11課時。
1、信息窗1-------2課時。
2、信息窗2-------3課時。
3、信息窗3-------2課時。
4、信息窗4-------3課時。
5、我學會了嗎---1課時。
第二單元兩、三位數乘一位數。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青島版教材p11――p13。
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整百、整十數的除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地計算。
2、能結合具體情況進行估算,判斷計算結果的對錯,逐步養成驗算的習慣。
3、結合具體情境,發展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掌握整百、整十數的除法的口算方法。
教學過程:
活動一:結合情境,提出問題。
[出示課本情境圖]。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畫面,說說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學生自由交流]。
師: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抽生交流,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活動二:解決問題。
[學生自己列出算式,嘗試計算,小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師:誰愿意起來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樣化]。
師:我們再來解決“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只燕風箏?”
學生自己列出算式,嘗試計算,小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師:誰愿意起來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樣化]。
師:我們再來解決“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只鶴風箏?”
[學生自己列出算式,嘗試計算,小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師:誰愿意起來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樣化]。
這里教師教授估算的方法。
師:我們再來解決:“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只孔雀風箏?”
[學生自己列出算式,嘗試計算,小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師:誰愿意起來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樣化]。
這里教師總結估算的方法。
師:你能運用這些方法解決其它的問題嗎?
[學生自己列式計算,全班交流]。
活動三:練一練。
1、一練第一題:在學生理解除法法算理的基礎上,獨立思考并計算,并鼓勵學生規律,然后全班交流。
2、3題: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并計算。并總結規律與特點。
3、第3題:學生獨立解答,集體交流,并說說估算的方法。
活動四:數學游戲。
教師可以出示一張數字卡片,全班同學搶答,也可以在小組內進行。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p13_14。
教學目標:
1、鞏固整十、整百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2、鞏固估算的方法,培養估算的意識。
3、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流程:練習5--10題。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p15――p16。
教學目標:
2、能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體驗解決問題的不同策略。
教學重點:掌握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筆算方法。
教學過程:
活動一:結合情境,提出問題。
[出示課本情境圖]。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畫面,說說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學生自由交流]。
師: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抽生交流,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活動二:解決問題。
[學生自己列出算式,嘗試計算,小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師:誰愿意起來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樣化]。
學生可能出現的方法。
1、口算。
2、估算。
3、豎式。
教師小結豎式的計算方法。
師:你能運用這些方法解決其它的問題嗎?
補充練習:96÷384÷466÷3。
活動三:練一練。
1、練一練1題:讓學生獨立計算,然后讓學生說一說豎式計算應注意什么。
2、練一練2題:先讓學生獨立計算,然后全班交流。
3、練一練3題:讓學生根據題目提供的條件,獨立解答。然后在小組、班級里進行討論交流。
4、練一練4題:學生立做,然后全班交流規律。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數學街接教材p16――p17。
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一位數除二、三位數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計算。
2、能結合具體情況進行估算,判斷計算結果的對錯,逐步養成驗算的習慣。
3、能結合具體情境提出問題,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一位數除二、三位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活動一:結合情境,提出問題。
[出示課本情境圖]。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畫面,說說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學生自由交流]。
師: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抽生交流,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活動二:解決問題。
師:我們先來看“72個線輪能裝多少盒?”這個問題,你認為可以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學生自己列出算式,嘗試計算,小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師:誰愿意起來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樣化]。
學生可能出現下列幾種方法。
估算:72≈60,60÷6=10,72÷6的商比10大一些。
口算:60÷6=10,12÷6=2,10+2=12。
筆算:列豎式。
教師講授列豎式的方法。
師:你能運用這些方法解決其它的問題嗎?
[學生自己列出算式,嘗試計算,小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師:誰愿意起來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樣化]。
[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樣化]。
師:計算時,要注意什么?
[生小組討論并交流]。
師:你能運用這些方法解決其它的問題嗎?
活動三:練一練。
1、練習1題:學生根據要求獨立做,然后全班交流。
2、練習2題:學生自己看表,弄懂題意后獨立做,全班交流。
3、練習3、4題,學生獨立做,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教學教案設計(模板16篇)篇五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能夠正確進行兩位數、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驗算方法。能進行正確的驗算和估算。
2、培養學生估算能力。
3、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幫助學生正確估算實際生活的問題。
教學重點:
1、過練習使學生能夠正確進行兩位數、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驗算方法。能進行正確的驗算和估算。
2、培養學生估算能力。
教學難點:
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幫助學生正確估算實際生活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自主練習第三題。
學生獨立讀題,練習時,先讓學生練習生活,說一說迎面接力比賽時應該怎樣分配人數才合理,然后獨立進行計算,并進行驗算。驗算使學生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獨立驗算。
二、自主練習第四題。
算一算964632465356932441584213+21893+2。
學生獨立計算,然后集體訂正。
三、自主練習第五題。
學生:獨立看圖。
教師:多媒體出示議長進貨單。讓學生說一說什么是單價,什么是數量,什么是總價。
指導學生說一說三者之間的關系。
學生:獨立進行計算。
教師:訂正講解錯誤的問題。
四、自主練習第六題。
教師:多媒體出示新華書店購物清單。指導學生說一說清單的意思。
學生:小組討論后自己解答。
五、自主練習第七題。
教師:多媒體出示情景圖。
學生:分小組研究、匯報交流、弄清要解決還能裝多少果汁的問題,必須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教師:組織學生交流匯報。
六、布置作業。
聰明屋。
課后小結: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課后反思:
學習了本節,即強化了知識,又幫助了學生靈活的去理解知識,尋求方法,開闊了學生的視野。
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教學教案設計(模板16篇)篇六
教學目標:
3、回顧倍的有關知識及對混合運算知識的掌握。
4、提供解決問題的策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理解數學學習與生活應用中的聯系,使學生更系統地掌握這部分內容。
教學過程:
活動一:
[學生進行交流]。
(出示情境圖,引導學生進行觀察。)。
師:圖中的小朋友為籌備聯歡會做了哪些事情呢?請同學們幫忙整理一下。
[學生在小組內按順序整理]。
活動二:教學左面板塊。
讓學生先解決分組的問題:
(1)“60人做游戲,每5人一組,可以分成幾組?”
(2)如果每8人一組,可以分成幾組?
教師可結合本班的情況,進行開放性的練習,由此引導學生回顧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和筆算的方法。
活動三:教學上面的板塊。
師:215名學生參加聯歡會,每張桌子圍坐8人,需要多少張桌子?
你能估計一下嗎?
你會準確計算嗎?
設計開放性問題:如果每張桌子坐3、4、5、6、人需要準備多少張桌子?
學生自主進行練習。
活動四:教學右面板塊。
師:觀察右面的圖,你都能發現哪些信息?小組內交流。
你能根據圖中所給的數據解決這些問題嗎?
[生合作探索。]。
師:你還有什么問題嗎?
活動五:教學下面板塊。
師:你能說說計算除法時要注意什么嗎?混合運算時要怎樣呢?
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教學教案設計(模板16篇)篇七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操作,思考和探索,了解乘法可以用豎式筆算,認識乘法算式,理解兩三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筆算方法,會筆算。
2.使學生經歷操作觀察,分析思考獲得兩三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筆算方法的過程,理解筆算方法的算理。
3.培養學生認真計算,仔細檢查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兩三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筆算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算理。
教學準備:小棒若干根,課件或情景圖案。
表達訓練:先用小棒擺一擺,再談談可以怎樣計算。
板書設計:兩三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
12×3=36(只)。
教學過程:
一、遷移互助。
1.口算:
20×4=30×3=2×300=。
200×4=300×3=2×30=。
【互助】(1)。
互助方法:相互說。
互助形式:雙號說給單號。
互助目標:人人會口算。
2.引入新課。
今天我們學習兩三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板書課題。
二、探究互助。
1.出示例5。
(1)讓學生讀題,說明條件和問題,并說出圖上是怎樣表示條件的。
【互助】(2)。
互助表達:湖面上飛過3隊大雁,每隊12只。
互助方法:指著圖,共同理解圖意。
互助形式:雙號說給單號聽。
互助目標:看懂圖意,說條件和問題,人人達標。
(2)求一共有多少只怎樣列式?
【互助】(3)。
互助表達:求一共有多少只。
用乘法計算。12×3=。
互助方法:討論交流。
互助形式:相互說一說。
互助目標:學生能列出算式,并能交流出自己的想法。【難度不大,要求人人達標】。
(3)討論:怎樣計算。
【互助】(4)。
互助表達:先用小棒擺一擺,再說說可以怎樣計算。
互助方法:討論交流。
互助形式:相互說一說。
互助目標:借助小棒引導學生逐一理解不同算法。讓學生覺得不管是用連加,還是根據3個10,3個2用乘法算,都是先把12分成10和2來算,再合起來,個位上3個2是6,十位上3個10是30,合起來是36,都為理解豎式筆算的算理,發現筆算過程和方法奠定思維方向。
2.探索筆算。
(1)怎樣列豎式?
【互助】(5)。
互助表達:按上面這樣的算法,乘法可以用豎式計算。那乘法豎式怎樣列呢?
互助方法:相互說一說,在本子上書寫。
互助形式:單號檢查雙號。
互助目標:人人會列豎式。
【指出不正確的書寫方法,加以糾正】。
(2)怎樣筆算?
【互助】(6)。
互助表達:按照剛才我們找到的算法,你能想想豎式中可以怎樣算呀?
互助方法:相互討論,交流。
互助形式:以教師講解為主,分成兩部分來一步一步算,并畫箭頭表示,板書在黑板上。
互助目標:大部分學生會計算,讓學生說這個豎式的筆算過程。
3.三位數乘一位數。
出示:試一試:3×312。
【互助】(7)。
互助表達:和前一題比,乘數有什么不同?百位上多了個“3”怎么辦呢?你會計算嗎?
互助方法:指導學生板演,其他學生在書上完成。
互助形式:同桌互檢,師講解。
互助目標:多數人會做。
表達提升:兩三位數乘一位數從個位起,用一位數按順序乘每一位上的數,乘到哪一位,積就寫那一位上。(呈現板書:從個位起,按順序乘,乘到哪一位,積就寫那一位上)。
【互助】(8)。
互助方法:教師說出學生重復讀。
互助目標:學生達到理解就行。
互助形式:師生共同說一說。
三、應用互助。
1.做“想想做做”第1題。
讓學生說說每題乘法的順序,再計算。
【互助】(9)。
互助方法:單號檢查雙號做題情況,找出存在問題。
互助形式:看一看,評一評。
互助目標:人人達標。
2.做“想想做做”第2題。
指名學生板演(請雙號四人)。
【互助】(10)。
互助方法:檢查是否計算正確。
互助形式:看一看,評一評。
互助目標:人人達標。
3.做“想想做做”第4題。
學生獨立完成。
四、評價互助。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你有什么體會。
【互助】(11)。
互助方法:把這節課的收獲說給同桌聽。
互助形式:雙號說給單號聽。
互助目標:舉例子人人達標。
五、拓展互助。
在()里填上合適的數。
()×()=120。
()×()=1200。
【互助】(12)。
互助方法:同桌交流研討。
互助形式:集體一起研討。
互助目標:班級70%的學生能理解。
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教學教案設計(模板16篇)篇八
教學內容(課題)分數除法二(整數除以分數)。
教學目標和要求1,借助實際操作和圖形語言,理解一個數除以分數的意義和基本算理。
2,掌握一個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教學重點一個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一個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備注欄。
一,創設一個“分一分”的活動。
1,出示:第27頁的情境圖。
從整數除以整數到整數除以分數,借助除法的意義和圖形語言,體會“除以一個數”與“乘這個數的倒數”之間的關系。
2,創設自主的探索空間,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與思考,發現知識的。
內在聯系,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的機會,更主要的是教會學生一種學習的方法。(即分數除法的意義可聯系整數除法的意義進行學習)。
二,畫一畫。
1,讓學生畫圖個觀察,分析圖中反映的數量關系。
2,學生體會分數除法的意義和算法。
三,填一填,想一想。
讓學生觀察、比較、從而發現問題中蘊藏的規律。(進一步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
四,試一試。
學生鞏固對除法計算的理解,重點引導學生先約分再乘,這樣算比較簡便。
五,練一練。
1,第28頁第2題,利用分數除法解方程,既應用了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又為今后用方程解決問題進行鋪墊。
2,第28頁第3題,利用分數除法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給學生交流的空間。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說說解題的思路。
作業設計。
板書設計。
教學后記。
教學內容(課題)分數除法三(分數除法應用題)。
教學目標和要求1,能用方程解決簡單的有關的實際問題,初步體會方程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模型。
2.在解方程中,鞏固分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重點用方程解決簡單的有關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用方程解決簡單的有關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備注欄。
一.出示教科書第29頁的情境圖。
1,讓學生大膽提出問題。
2,學生獨立解決問題。
3,學生交流后,教師鼓勵學生要方程解決此類問題。
4.教師對算術方法要也重點講解。理解并“標準量”(單位1)和“比較量”的含義。
二.試一試。
1.第29頁第1題。
鼓勵學生獨立完成,引導學生講清楚問題的思路。此題是讓學生根據幾個數量之間的關系解決問題。第(1)小題,學生可以列方程解決,也可以用分數除法解決。不管選用哪種策略解決問題,教師都應該肯定。對于直接用分數除法解決問題,我們要多鼓勵。
2.第29頁第2題。
學生獨立做題,教師集體講評。
三.練一練。
1.第30頁第1題。
讓學生上黑板板演,然后教師集體講評。
2.第30頁第2題。
先向學生講清“八折”的含義。即現價是原價的8/10。解決問題可以利用方程解也可以用算術的方法來解,算法不做基本要求。
3.第30頁第3題。
學生獨立晚上,讓學生匯報其做法和思路。并找出標準量和比較量。
4.第4題。
作業設計。
板書設計。
教學后記。
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教學教案設計(模板16篇)篇九
教學內容:
冀教版《數學》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12—-13頁。
教學目標:
3.在積極、主動地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知識的遷移能力,學會學習的方法。
4.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和認真仔細的學習態度.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難點:
被除數中間和末尾有零的除法。
教學重點:
正確運用除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學意圖。
教學預設。
一、情景引入。
師:同學們你們都知道哪些節日?在這些節日里你最喜歡哪個?
生:“六一兒童節”。
師:你們還記得去年的“六一”你們是怎么過的嗎?
生:學校舉辦了六一文藝匯演,我們還看了電影,那一天我們玩得可開心了!
師:育華小學的小朋友們在六一兒童節這一天過得也非常有意義,學校舉辦了“放飛我們的理想”活動。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當時的情景。
二、探究新知。
2、學生小組活動,教師巡視。
3、學生交流不同的計算方法。
師:你說說你是怎樣計算660÷4的嗎?
4、指導看書質疑。
從學生自己喜歡的節日入手,揭示課題,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讓學生先自己列式解答,然后交流算法,讓自己嘗試解答,這樣可以鍛煉學生獨立解答問題的能力。
在交流時可以相互學習別人不同的思考方法和解題技巧。
在計算過程中,商到商的最高位但又有余數時,學生可能出現以下情況:
(1)不把十位上的6移下來與余數2和起來去除。
(2)十位上的6直接去除除數4。
(3)用余數2直接去除4。
(4)商的位數寫錯了。
重點指導:被除數百位上的6除以4夠商1,所以,商的百位上寫1。
三、自主探索。
1、提出藍靈鼠的問題,學生自己進行計算。
“如果每位小朋友5個呢?”
四、反饋練習(點擊課件,依次出現練習內容。)。
1、出示教科書第13頁的試一試,先讓學生判斷商是幾位,再計算。
學生自己試著判斷,然后全班交流自己是怎么判斷的。
2.出示教科書第13頁中練一練1、2、3題。
學生獨立分析思考,然后進行解答,再試著提出其它問題并解答。
五、拓展練習。
出示問題:
要使05÷5的商是兩位數,在中最大填。
要使05÷4的商是三位數,在中最小填()。
六、課后小結:
學習了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通過書中的伙伴藍靈鼠提出的問題,可以鍛煉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
培養學生在計算時,逐漸養成先估算,再計算的好習慣,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讓學生用學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及學習興趣。
如果學生涉及到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匯報師生一起總結規律:當被除數的最高位上的數比除數大時,商的位數與被除數同樣多,當被除數的最高位上的數比除數小時,商的位數就比被除數少一位。
在估算商是幾位數時可能出現以下情況:
(1)搞不清除法的計算法則;
(2)商末尾有零時易丟。
在拓展練習中,學生可能會在最大填幾和最小填幾中出錯。
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教學教案設計(模板16篇)篇十
本單元主要教學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表內除法和簡單的有余數除法,并初步認識簡單除法豎式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先教學整十、整百數除以一位數,再教學非整十數和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學好這部分知識將為下面學習多位數除法打下基礎。
本單元結合現實情境,讓學生利用已有經驗探索口算方法。教學時分三個層次:
二、讓學生由整十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方法類推出整百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方法;接著讓學生做想想做做中第1(1)題,通過計算和比較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口算整十數和整百數除以一位數時,可以先讓其當作相應的表內除法來計算,再在算出的商后面添一個或兩個0;三、引導學生以此為基礎自主探究幾百幾十除以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即當作相應的表內除法來計算,再在算出的商后面添一個0。
三年級的學生由分東西的生活經驗,有學習兩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時借助數的組成把十位上的數,個位上的數,并初步認識了簡單除法豎式計算,利用知識的遷移完全有可能自己探索出整十數和整百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豎式,但是相對于上學期所學的豎式,本單元的豎式又有了一些不同。這種不同之處,恰恰就是重點和難點所在。
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教學教案設計(模板16篇)篇十一
1、通過復習,進一步掌握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的計算方法,注意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養成良好的檢查驗算的習慣。
2、在解決問題,復習算法的過程中,初步學會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能對解題過程進行反思。
能正確、熟練地進行簡單除法的口算。
一、情境導入。
對話:同學們,通過本單元的學習,你學到哪些新的'知識?請大家先看教材,再在小組里說說,最后把本單元主要的知識點寫下來。
教師小結:同學們整理得很好,這一單元主要學習了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口算和筆算。這節課我們主要復習計算方法。(板書課題:復習一)。
二、基礎知識訓練。
1、完成復習第1題出示題目指名口算。
對比每一組題,你發現了什么?
2、完成復習第2題(1)獨立完成第一組題,說說每一小題的計算過程。
(2)觀察第2組題,你能估算出每題的商大約是多少?學生估算完之后,再用豎式計算并估算的結果進行比較,說說每題的計算過程。
(3)獨立完成第3題,并驗算,說說你是怎樣驗算的。
三、解決實際問題。
1、完成復習第3題。
學生看表,理解表的意思。
提問:你知道“時間、速度、路程”之間的關系嗎?明確數量關系。
2、完成復習第4題出示題目,學生讀題。
從題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提問:怎樣求剩下的錢?“剩下的錢還能買幾個乒乓球”你能列式計算嗎?
3、完成復習第5題。
獨立看圖,思考題目意思。
(1)小組討論:王老師買的筆為什么不是鋼筆?買的球為什么不。
是籃球呢?(2)“把買的筆和球的錢都買筆記本”,這句話是什么意思?(用買筆的108元和買球的60元合起來去買筆記本)這些錢購買20本嗎?這道題又該怎樣解決?把你的想法告訴同桌,一起算一算。
(3)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復習了什么?教后反思。
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教學教案設計(模板16篇)篇十二
1、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0除以任何不是0的都都是等于0”。
2、學生經歷探究商中間、末尾有0的除以計算方法的過程,并能正確計算。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覺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增強自主探究的意識,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都等于0”。
一、情境導入。
1、教學例8(出示情境圖)觀察這幅圖,圖上都有些什么?學生回答:3只兔子去采蘑菇,3只猴子去摘桃子。
2、出示問題,平均每只兔能采到幾個蘑菇,怎么列算式?指名回答,板書:6÷3=2(個)。
提問:平均每只猴能摘幾個桃?可以怎樣列式算式?指名回答,板書:0÷3=談話:同學們,三只猴子摘桃,可樹上一個桃也沒有,那你覺得每只小猴能摘幾個桃呢?(一個都摘下到)。
0÷4=00÷9=0引導學生說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都等于、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指名回答。
小結:0除以或乘任何不是0的數都等于0.二、互動新授。
1、教學例9(出示圖),提問:要求“一共需要多少個火炬”怎樣列算式?(306÷3)。
2、談話:306÷3等于多少呢?請同學們先估計一下,再算一算。提問:306÷3的商大約是多少?你是怎樣估算的?(1)估計306÷3的商比100大些。
(2)300÷3=1006÷3=2100+2=102。
3、誰來說說你的計算過程?
學生說的過程中,教師適當引導:商的十位上為什么寫0(因為0除以3得0),這個0能不寫嗎?為什么?讓學生明確0有占位的作用。
4、完成試一試。
出示題目,讓學生說說商是幾位數。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讓學生是計算過程。
小結:從被除數的高位依次除以除數,遇到0除以除數直接商0,除得的商寫到被除數的上面。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要求用乘法驗算。集體訂正,交流錯誤原因。
小結: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都等于0,這個0一定要商在對應被除數的上面。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學生讀題,回憶圖形名稱。同桌交流,討論計算邊長的方法。獨立列式,集體訂正。
4、完成想想做做第5題學生觀察,說出圖意。
要求605米布最多能做多少套,就是求605米里面最多有多少個3米,余下的米數不夠做一套。
獨立列式解答,教師評價小結。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教后反思:
第十二課時。
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教學教案設計(模板16篇)篇十三
1、掌握整百數除以一位數商是整百數的口算方法,并能在對比觀察中發現簡單規律,能夠較熟練地進行口算。
2、經歷探索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是三位數的筆算除法的過程,并能正確地進行筆算。
3、能結合具體的情境估計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商,增強估算的意識和驗算的意識,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4、培養獨立探索、大膽嘗試及在合作交流中共同學習的意識與能力;在學習過程中感受成功體驗,激發學習興趣。教學重點:
經歷探索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是三位數的筆算除法的過程,并掌握正確的筆算方法。教學難點:商的定位。
實物投影。
一、創設情境。
1、出示例題情境圖,引導學生感受圖中所提供的情境。
2、提問:“一共有600只雞,平均每層有多少只?”該怎樣列式?
二、活動嘗試。
1、600÷3=?你是怎樣想的呢?先獨立思考,再與小組里的同學交流自己的算法。
2、全班交流算法。學生可能有的方法:(1)3個200是600,600除以3得200;(2)6個百除以3得2個百,2個百是200;(3)因為6÷3=2,所以600÷3=200。
學生交流后,讓學生說說自己喜歡哪種算法,為什么喜歡這種方法。
3、口算并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300÷3。
400÷2。
800÷2。
4、做“想想做做”第1題。(1)學生獨立口算。
(2)反饋交流,說說自己發現了什么?
三、師生探究。
1、出示“這些雞2天共產雞蛋986個,平均每天產多少個?”讓學生嘗試列式。(得出算式:986÷2)。
2、你能估計一下得數大約是多少嗎?你是怎樣想的?
3、你能用豎式算一算嗎?學生列出豎式后嘗試演算。指名兩名學生板演。
4、集體評議。提問:(1)“4”為什么寫在商的百位上?(引導學生明確:9百除以2得4百多,4表示4個百,所以要寫在商的百位上。)。
(2)百位余下的“1”為什么要和被除數十位上的“8”合起來再除以2?
(3)你覺得今天學習的.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計算和以前學習的兩位數除以一位數有什么聯系嗎?(引導學生明確除的過程是一樣的,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比兩位數除以一位數多算了一步,十位上除好以后還要把個位上的數移下來繼續除,注意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商就寫在哪一位的上面。)。
5、談話:你會驗算嗎?指名板演,其余學生同時驗算。
四、鞏固反思。
1、做“想想做做”第2題。
引導學生逐題計算,然后逐題評講,要求學生計算時注意書寫工整,數位對齊,掌握除的順序。
2、做“想想做做”第3題。
引導學生先估計一下各題的商是幾百多,再組織交流,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3、做“想想做做”第5題。(1)學生理解題意。(2)嘗試解答。
(3)反饋交流。可以用乘法來思考:130×4=520(節)。
因為520。
可以用除法來思考:540÷4=135(個)。
因為135130,所以130個盒子不夠。
五、總結應用。
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教學教案設計(模板16篇)篇十四
3.在積極、主動地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知識的遷移能力,學會學習的方法。
4.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和認真仔細的學習態度.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被除數中間和末尾有零的除法。
正確運用除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課件。
教學環節。
教學意圖。
教學預設。
一、情景引入。
師:同學們你們都知道哪些節日?在這些節日里你最喜歡哪個?
生:“六一兒童節”。
師:你們還記得去年的“六一”你們是怎么過的嗎?
生:學校舉辦了六一文藝匯演,我們還看了電影,那一天我們玩得可開心了!
師:育華小學的小朋友們在六一兒童節這一天過得也非常有意義,學校舉辦了“放飛我們的理想”活動。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當時的情景。
二、探究新知。
2、學生小組活動,教師巡視。
3、學生交流不同的計算方法。
師:你說說你是怎樣計算660÷4的嗎?
4、指導看書質疑。
從學生自己喜歡的節日入手,揭示課題,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讓學生先自己列式解答,然后交流算法,讓自己嘗試解答,這樣可以鍛煉學生獨立解答問題的能力。
在交流時可以相互學習別人不同的思考方法和解題技巧。
在計算過程中,商到商的最高位但又有余數時,學生可能出現以下情況:
(1)不把十位上的6移下來與余數2和起來去除。
(2)十位上的6直接去除除數4。
(3)用余數2直接去除4。
(4)商的位數寫錯了。
重點指導:被除數百位上的6除以4夠商1,所以,商的百位上寫1。
三、自主探索。
1、提出藍靈鼠的問題,學生自己進行計算。
“如果每位小朋友5個呢?”
四、反饋練習(點擊課件,依次出現練習內容。)。
1、出示教科書第13頁的試一試,先讓學生判斷商是幾位,再計算。
學生自己試著判斷,然后全班交流自己是怎么判斷的。
2.出示教科書第13頁中練一練1、2、3題。
學生獨立分析思考,然后進行解答,再試著提出其它問題并解答。
五.拓展練習。
出示問題:
要使05÷5的商是兩位數,在中。
最大填()。
要使05÷4的商是三位數,在中最小填()。
五、課后小結:
學習了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通過書中的伙伴藍靈鼠提出的問題,可以鍛煉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
培養學生在計算時,逐漸養成先估算,再計算的好習慣,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讓學生用學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及學習興趣。
如果學生涉及到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匯報師生一起總結規律:當被除數的最高位上的數比除數大時,商的位數與被除數同樣多,當被除數的最高位上的數比除數小時,商的位數就比被除數少一位。
在估算商是幾位數時可能出現以下情況:
(1)搞不清除法的計算法則;
(2)商末尾有零時易丟。
在拓展練習中,學生可能會在最大填幾和最小填幾中出錯。
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教學教案設計(模板16篇)篇十五
教學目標:
1、自主探究兩、三位數乘一位數(連續進位)的計算過程,理解其算理,掌握其計算法則。
2、理解、概括多位數乘一位數(連續進位)的計算法則。
3、繼續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先估算后計算的良好習慣。
4、在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和失敗的情感,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理解和探索連續進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連續進位的算理。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教師:在前面的課程當中我們學習了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一次進位乘法,現在請同學們想一想,既然有一次進位,那么有沒有兩次進位、三次進位呢?帶著這個問題,讓我們一起來開始今天的學習。
1、展示情境圖(課本第17頁例7)。
(1)根據這幅圖片,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讓學生認真觀察情境圖,獲取相關信息。
(2)要求野鴨有多少只,可以怎樣列式?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48×4”
(3)請同學們利用我們前面學過的列豎式來計算一下這個題目,請一名同學到黑板列豎式計算。(教師巡視指導學生計算。)。
2、總結。
學生:分組討論,思考交流,然后匯報,教師幫助總結。(課件展示):
3、不要漏加進位數字。
1、教學試一試。272×4。
(1)讓學生嘗試計算,教師注意巡視指導。
(2)爭當小老師,指名讓學生講解積的百位、千位上各是幾?分別是怎樣得到的?
3、總結。
學生:分組討論,思考交流,然后匯報,教師幫助總結。(課件展示):
4、不要漏加進位數字。
1、想想做做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指導,然后選擇幾名學生展示自己的計算過程并說明計算步驟。
2、火眼金睛。(想想做做第2題)。
3、想想做做第4題。
出示情景圖,讓學生說一說你獲取到哪些信息?然后列式解答。
4、想想做做第5題。
(1)出示情景圖,讓學生說一說你獲取到哪些信息?
(2)你打算如何比較?(讓學生先和同桌交流一下比較方法,然后全班交流,讓學生明白選擇估算方法來比較更為簡單。)。
5、想想做做第6題。
教師:通過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教學教案設計(模板16篇)篇十六
本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表內乘、除法和有余數除法的基礎上進行的,它是學習多位數除法的基礎。本部分的內容的教學以解決問題為主線,通過“按時交貨”這一大情景,引出問題串,同時形成一定的知識串,引導學生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理解算理,掌握計算法方法為后續學習打好基礎。
1.結合具體情境,掌握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除法的口算方法,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除法的意義。
2.學會和他人交流,養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激發學習熱情。
結合具體操作,理解算理,逐步掌握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除法的口算方法。
結合具體操作,理解算理,逐步掌握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除法的口算方法。
課件。
一、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放過風箏嘛?你喜歡嗎?你的風箏是什么樣的呢?
生:我喜歡放風箏。我有一只老鷹風箏。
我的燕子風箏很漂亮,是用黑色布和白色布做成的,上面用了很多竹條。放風箏必須要有線軸。
師:想不想去看看風箏是怎么做出來的?
好,讓我們一起啟程,去風箏廠參觀吧!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師:風箏到底是怎樣做出來的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到風箏廠去看一看,好嗎?(出示情境圖)。
隨著學生的回答呈現問題。
生可能提出的問題:
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只老鷹風箏?
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只燕子風箏?
平均每天大約要做多少只鶴風箏?
每天大約要做多少只孔雀風箏才能按時交貨?
生:60÷2。
師:究竟每天做多少只鷹風箏?你怎么知道的?
2、生獨立探究。
師:選擇你認為合適的方法算一算,把你的想法在小組內交流一下,有困難的同學可以利用小棒擺一擺。
生小組學習后匯報交流。
學生可能想到的幾種方法:
用學具操作:(1)把六個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三個十,就是三十。
(2)因為30×2=60,所以60÷2=30.
(學生借助學具的操作明確算理。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現算法多樣化。)。
交流各種算法。談話:誰來說一說你用的是什么方法?
分析比較。比較這幾種方法,你喜歡哪一種?分別說說理由。
3、師:平均每天做多少只燕子風箏呢?用你喜歡的方法算一算。
學生獨立完成。
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
把240看作24個十。
因為40×6=240所以。
240÷6=40。
(學生可以根據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方法解決這個問題,教師應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
師:觀察今天學習的除法計算和前面學習的有什么不同?
學生可能回答:以前學過的除法直接用口訣計算,今天學習的除法的被除數都是整。
十、幾百幾十數,先用口訣計算,再在商的后面添0。
(通過計算,讓學生感受到今天學到的除法與以前學過的除法的區別。)。
三、鞏固提升,拓展應用。
生:自主練習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全班交流。
2、學生獨自做自主練習2。并交流發現。
3.談話:你們喜歡打籃球嗎?今天咱就看看誰投進的籃球多?完成自主練習3。
4.談話:你能將表格補充完整嗎?完成自主練習4。
四、總結升華。
師:這節課,你覺得自己表現得怎么樣?說說你的感受。
學生進行自評和互評。
【板書設計】:
60÷2=30(只)240÷6=40(只)。
評課:
1、從情景窗出示到問題出來時間太長,不要將問題全部提出來再一題一題解決,可變成由根據老鷹風箏的信息提出問題后,直接找學生列式。學生因為不太會提問題,可以讓學生模仿這個問題,提其他的問題并列式。式子全部出來后,可以讓學生觀察,再分類。學生自然會分成兩類,一類是整十數除以一位數,一類是幾百幾十幾的除以一位數,然后再引出課題,“這節課我們要解決的就是整數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問題”。
2、“60÷2”算式出來后,孩子不理解為什么用除法,可以提前上一節溝通加減乘除運算的課,讓學生明白什么時候用加法,什么時候用減法,為什么用乘法,為什么用除法等。
3、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講清整十數除以一位數的算理,整堂課算理講的還是有些不到位。如:60為什么看成6個十,即為什么甩零,30為什么3后面要填零,把這兩點講清了是理解算理的關鍵。這里涉及到的就是兩次轉換,分別是60看成6個十,把6個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3個十,3個十就是30。
4、“240÷6”一題,學生很難說出240就是24個十,課前可以上一節數的組成的課,讓學生明白:240可以看成240個一,也可以看成2個百,4個十,還可以看成24個十,有了數的組成這節課做鋪墊,學生再來回答幾百幾十這樣數看做多少個十就容易多了。同時學生也更能理解,在此題中將240看做24個十計算更簡便,這就是整十數除以一位數要看做多少個十的原因。
5、板書中既然有擺小棒這個過程了,最好在下面將算理寫出來,就沒有必要再課件中呈現了。算法和算理是不分家的。
6、例題講清算理后,在練習中仍然不要把算理扔了。這是為以后的豎式做準備的。
7、練習第一題,120÷3一題,直觀圖在這里起的作用不大,可以將100塊小方塊那幅圖讓它動起來,10塊一條,10塊一條的先分開閃一閃,再合并起來,這樣學生就更容易理解120是12個十的道理。
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表內乘、除法和有余數除法的基礎上進行的,它是學習多位數除法的基礎。本部分的內容的教學以解決問題為主線,通過“按時交貨”這一大情景,引出問題串,同時形成一定的知識串,引導學生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理解算理,掌握計算法方法為后續學習打好基礎。
本節課通過授課、評課、教案重建等研討環節,本人有以下教學反思:
1、創造性使用情景窗,體現計算教學的整體性。
2、89÷。
3、240÷。
6、142÷。
7、320÷。
4、243÷8根據是不是整十數除以一位數分成兩類。至此,學生頭腦中形成知識整體框架,明確了本節課要學習的是整十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也明白了什么樣的'算式可以口算,什么樣的算式可以估算,這樣設計可以充分體現計算教學的整體性,有助于學生梳理框架和思路,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脈絡,有效把握知識的前后聯系。
記得在吳亞平教授指導下的田村小學曾經上過一節“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計算課。課一開始就是整體進入:
片段:
師:學完了小數乘法,你知道今天要學習什么新知識嗎?
生:小數除法。
師:看,這里有一些整數和小數,用這幾個數字你能列出哪幾種類型的小數除法算式?在本子上寫一寫,看看誰寫得最全面。
一邊寫一邊思考,你寫的是哪一種類型,把類型記在后面。當然你也可以直接寫類型,再在后面寫下這種類型的算式。
找一個學生說都寫了哪些類型。
一邊說一邊板貼:小數除以整數(舉個例子)、小數除以小數、整數除以小數。
師評價:你總結得很全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第一類——小數除以整數。
本課開始的設計理念就是讓學生自己寫類型,看到抽象想具象,看到具象想抽象,使學生對本單元有整體的認識。
2、擺小棒——從表象到抽象,理解算理的重要方法。
擺小棒作為理解算理的一種方式呈現目的是為學生計算方法的運用建立表象,在實際教學中,讓學生了解算理,讓學生進行操作,更多的是給學生提供思維的支持,這個支持對于他們理解算法是十分重要的。
在本課例題中,60為什么看成6個十,即為什么甩零,30為什么3后面要填零,這兩點都可以通過擺小棒來突破。這里涉及到的兩次轉換,分別是60看成6個十(即6捆小棒),把6個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3個十(即3捆小棒),3個十就是30。這里通過擺小棒讓學生充分體驗由直觀算理到抽象算法的過渡和演變過程,從而達到了對算理的深層理解和算法的切實把握。
3、讓習題“動”起來。
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二年級數的組成掌握的不是太好,對于240、120這樣幾百幾十的數是由幾十個十組成的說不清楚,鑒于此,為何不讓習題“動”起來,像是自主練習第一題,還是借助直觀圖來解決120÷3一題,怎樣讓直觀圖發揮最大的作用,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來服務于我們呢?這里可以將100塊小方塊那幅圖讓它動起來,10塊一條,10塊一條的先分開閃一閃,再合并起來,這樣學生就更容易理解120是12個十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