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父親節活動小結中班篇一
一、新生面訪
在中班下學期,我班增進四名新生。以面訪的形式,我們主要是了解幼兒的基本情況,向家長宣傳幼兒園及教師的教育理念,根據家長的提問進行適當地解答幫助,告知家長我們的交流途徑有很多主要包括成長冊、電話、家長園地等。同時希望我們的家長能夠配和班級老師做好各項工作,隨時聯系,隨時溝通。
新生基本情況:一名女孩子性格內向,膽小,體質比較弱,自己不太會單獨吃飯,自理能力較弱,以前上過幼兒園由于體質弱經常請假,在園時間相對較少。另一名女孩子,性格活潑,外向。一名男孩子不太會說普通話,父母接送較晚,另一名則牙齒不太好。
二、老生家訪
1、好的方面
通過家訪過程中與孩子的親切談話,以及與幼兒家長的交流,了解到所訪問的幼兒:1)孩子基本的自理能力提高了;2)語言表達能力提高了;3)通過了解更多的家長開始對孩子進行興趣培養。家長們開始計劃培養孩子的興趣,孩子的興趣較廣泛在繪畫、樂器、英語、表演、舞蹈等方面有所涉獵。對于家長來說讓孩子在課外學一些東西我們還是比較贊成的,但我們也提出了建議還是希望以孩子的興趣為主,不要給孩子過多的壓力,畢竟只有孩子愿意學才會有成果。
2、存在的問題
各個幼兒存在著各自不同的問題:夏夏耐挫力較弱,悅悅性格內向,交往力不強,申申缺乏足夠的自信心等等。經過溝通我們進一步了解不同幼兒身上存在的不足,今后需要我們因材施教,同時也提出建議希望得到家長的配合與支持,幫助他們在以后的成長的過程中超越自己的不足,身心得到全面提升。
多數的幼兒通過一個寒假的放松之后,原本良好的作息時間有所打亂,針對這一現象我們對家長進行提醒,控制孩子的作息規律,通過家園合作盡快將孩子的時間調整過來,以便更快的適應。
通過與每位家長的交流,讓我們感受到了家長對自己孩子各個方面的殷切期望。無論這些期望是關于一生健康快樂還是將來能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才,這其中所飽含的濃濃愛意,讓我們倍受感動和鼓舞,所以我們期望自己今后能夠竭己所能,使每一個孩子在人生這個最重要的中班階段得到最好的發展。
父親節活動小結中班篇二
多年以來,我在家訪時堅持“ 六要六不要 家訪”的訣竅,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1、家訪六要:
一要有準備
特別是普訪和隨訪都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談什么,怎樣談,不同層次的家長會有不同的心態。
二要多尊重
必須尊重學生家長或監護人。特別是對那些有多種缺點的學生要從愛心出發,幫助家長分析孩子有多種缺點的原因。
三要多鼓勵
對于學習成績差的學生要挖掘他們在學校中的點滴進步,向家長匯報,使家長和學生都能增強信心。
四要有重點
要認真分析本班情況,確定重點家訪對象,而重點不宜過多。
五要抓反饋
家訪以后要分別向家長或學生了解家訪的反應。
六要常總結
要寫一些家訪日記,認真總結經驗或教訓,從而提高認識。
2、家訪六不要:
一不要當面“告狀”
不能把家訪當作“告狀”的機會,特別不能當著學生的面向家長數落學生。可以啟發他自己談談事情的經過,并告訴他犯了錯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改正,只要改正了就是好學生。
二不要指責家長
不要站在家長的對立面去指責,要學會讓家長體會到老師和家長的目的完全一致。
三不要急于求成
不要以為一次家訪就可以萬事大吉。學生的表現有些反復是正常現象,再幫助就是了。要學會抓反復和反復抓。
四不要語調生硬
家訪中偶爾會遇到極個別素質較低的家長。他們嬌慣子女,放任自流,甚至對老師蠻不講理。教師去家訪,首先是客人身份,不可以與家長針尖對麥芒,發生口角,使自己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簡而言之,要適時告辭。
五不要以偏蓋全
不要一好百好,一差百差。特別是對于有缺點的學生,應該從表揚其優點開始,打開家訪局面,使家長體會到嚴是愛,松是害,不管不教會變壞。
六不要接受禮物
有的家長出于感激之情,送些禮物給去家訪的教師,對此要宛然謝絕,并且不要在學生家中用餐。
總之,家訪是班主任與家長溝通的一種重要方式,是班主任工作的一個非常重要環節。即使現代化通訊工具再發達也不會過時,它始終是聯系家長,了解學生的一條重要途徑。而班主任工作質量直接關系到班集體的凝聚力和活力的發揮,班主任自身的素質決定著班集體的整體素質。一個好的班主任應該學點“家訪藝術”,千萬不能丟了家訪這一優良傳統。
父親節活動小結中班篇三
20xx年6月15日,有機會來參與了*幼兒園的“父親節親子活動”,在這短短的兩個小時里,深切的感受到幼兒園為培養孩子健康成長而做出的付出和努力,也感受到愛德華國際幼兒園在幼教中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精髓與西方文明的鮮明特點和與眾不同。同時感受到老師們日復一日的辛勤、堅定與耐心,工作畢竟不是享受,尤其是幼兒教師,她們的奉獻精神更多了,總是不厭其煩,教育和引導孩子們健康成長。
在老師《父親》的歌聲和配樂詩朗誦《父親》中我感受到為人父親、為人子女的責任。作為家長,不光要讓孩子享受到較好的物質生活,關心了孩子是否吃飽穿暖的問題,最關鍵的還是要在孩子不斷成長的過程中讓他的幼小心靈得到啟迪,心智得到鍛煉,從小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培養他們頑強的精神,不和諧社會演講稿屈的性格,這樣才能更無懼的去面對未來的成長之路。作為子女,我們也要為孩子們樹立好榜樣,孝敬父母,熱愛家庭,用自己的行為去引導孩子,做好言傳身教。
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很多父親都面臨著工作、生活上的種種壓力,在孩子這個特殊的成長期里缺少了一份耐心和溝通,而現在的獨生子女往往也是需要父親這種交流與溝通,讓他有一種被認同的感覺,同時可以一改父親在孩子心中繁忙、威嚴的形象,讓他們不再害怕我們,愿意向我們傾訴。讓孩子們感受到父愛同母愛一樣偉大,一樣不求回報。
與孩子共同成長,看似平常,但絕不是一個簡單的口號,而是一種理念,是一種持之以恒的行動。
讓我們用父愛,證明給孩子:
父親是座山,父親是條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