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人教版篇一
課本60—61頁(認識自身“左右”—體會“左右”相對性—解決實際問題)
1、知識與技能:認識“左右”的位置關系,使孩子們能初步運用“左右”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通過讓孩子拍一拍、摸一摸、擺一擺這些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學習,使孩子認識到“左右”的位置關系,體會其相對性。
3、情感與價值:用生活中有關“左右”的真實場景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學習生活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認識“左右”的位置關系,正確確定“左右”。
認識“左右”的相對性。
多媒體課件、左右手的模型、照片、撲克牌10張
各式文具
一、創設情景、感知“左右”
1、師:今天有好多爸爸媽媽來到咱們班聽課,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他們。(生鼓掌)
2、師:小朋友剛剛用什么鼓掌的呢?(手)請小朋友看看自己的小手,想想哪只手是左手,哪只手是右手?這節課咱們一塊來學習“左右”(貼左右手的卡片,并揭題)
師:知道的小朋友請舉手!(生舉手)你舉的是哪只手?
生1:我舉的是右手。
生2:我舉的是左手。
師:你會用右手做哪些事呢?(寫字、拿筷子、打排球)
你會用左手做哪些事呢?(按本子、端碗)
我會用左手拿垃圾斗、右手掃地。
3、師:你們的小手真能干!咱們讓我們的左右手握握手,左右手可是一對好朋友。你還能在咱們的身上找到這樣的好朋友嗎?找找看!
生:(邊說邊摸)左右眼睛、左右眉毛、左右臉、左右耳朵、左右鼻孔、左右肩膀、左右胳膊、左右腿腳、左右屁股
4、師:認識了這些好朋友,咱們就來活動活動吧!
游戲:看誰反應快
師:伸出你的左手來,伸出你的右手來,雙手拍拍放下來;
伸出你的右手來,伸出你的左手來,雙手拍拍放下來;
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左手拍右肩,右手拍左肩;
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前拍拍、后拍拍、左拍拍、右拍拍、上拍拍、下拍拍;
左腳跳兩下,右腳跳兩下(節奏越來越快)
5、師:除了身體有左右之分外,咱們的座位也有左右之分。請你和好伙伴說說你的左邊是誰,右邊呢?左邊有幾個同學,右邊呢?你在誰的左邊,在誰的右邊?(下座位和好伙伴交流,并向全班匯報)
6、解決生活中的左右問題(動態課件演示:找家)
師:咱們班的王子悅和吳卓宇是好朋友。雙休日子悅去卓宇家玩,可她只記得卓宇家在三樓的最左邊。你們能幫助子悅找到卓宇的家嗎?是幾號樓呢?
二、聯系生活實際、體驗“左右相對性”
1、老師面向學生和他們一起舉起右手,問:老師舉的是哪只手?(生:左手,右手。孩子陳述理由)
生:老師,你把身子轉過去,我就知道你和我們舉的手是一樣,右手。(師轉身,答案對的孩子歡呼)
孩子們可以下座位和爸爸媽媽面對面站著舉手比賽,讓孩子發現:當兩個人面對面站著的時候,別人的方向和自己的是相反的。
2、(動態課件演示:上下樓梯走)師:老師有個問題要請教聰明的孩子,他們都是靠右邊走的嗎?
(1)生1:上樓梯靠右邊走,下樓靠的是左邊走
生2:不對,都是靠的右邊走。(為什么)爭論
師:到底要靠哪邊走,咱們要把自己當作走路的人,上樓梯的孩子和我們方向相同,是靠右邊走,下樓梯的孩子和我們是面對面的,是靠我們的左邊但卻是他們自己的右邊。
(2)男生、女生舉著右手表演上下樓梯。通過表演使孩子明白上下樓梯靠右走的好處。
三、實際操作、確定左右
1、擺一擺(書61頁第2題)
學生按要求擺文具:桌子上擺一塊橡皮,在橡皮左邊擺一支鉛筆、
右邊擺一個文具盒;文具盒左邊,橡皮右邊擺一把尺子;文具盒右邊擺一本數學書。(一個學生在投影儀上擺,同桌互相檢查并匯報擺法)
2、數一數(動態課件演示:擺文具)
師:你們一共擺了幾樣文具?最左邊是什么?右邊呢?從左數橡皮排第幾個?(第2)從右邊數呢?(第4)
師:我不懂了,為什么同一塊橡皮排第幾卻不一樣呢?
生1:因為數的不一樣。
生2:一個從左邊數,一個從右邊數,數的位置方向不一樣。(看書獨立填空)
3、找一找(在投影儀上放一張有老師的集體照)
師:你能在照片上找到老師嗎?(學生找)
生:老師在第二排左數第6個,右數第8個
4、猜一猜
在投影儀分3行共放10張撲克牌,其中一張是大王。讓學生用具體的方位詞來猜大王在哪個位置。如:在第1行的左數第2張
四、實際運用、解決問題
1、師:我們做個游戲好嗎?請5個小朋友站隊表演,其余孩子當評委。
你們5個人分別說說自己的位置。
現在請5個小朋友按老師的要求站隊,找準自己的位置站好。(要求略)
2、小評委說說誰的表現最棒,給他們打打分。
3、師:小評委和表演的孩子表現都很出色,快下課了大家看看這是什么地方。(課件演示:紅旗實驗小學校門口)
學生齊呼:校門口
師:呆會,你們的爸爸媽媽回家的時候該怎么走呢?是向左拐還是向右拐?(生1:我家住在永康錦園,爸爸該往右拐;生2:我家住在榕樹苑媽媽該往左拐,過馬路時媽媽該小心點)
五、全課總結、拓展延伸
1、師:這節課你對自己的表現滿意嗎?打多少分?說說你學會了什么。
2、你能用今天學的知識來站在你的位置上來介紹一下咱們教室前、后、左、右、上、下各有什么。
3、孩子舉例說說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左右(體育課左轉、右轉,
穿鞋子要分清左腳右腳)。
4、組織下課。
師:準備下課了,請全班小朋友站起來,用手向父母揮揮手,說聲再見!
六、教后反思
《左右》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北師大版)一年級上冊。本課是實驗教材新增加的內容,以各種有趣的具體活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活動中領會左右的意義,從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因此本課整個教學活動貫穿于一個個有趣的游戲活動和具體情景之中,讓學生在拍一拍、摸一摸、擺一擺這些師生、生生的互動下學習數學。另外空間觀念的發展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是學生數學素養的重要內涵,也是義務教育階段重要的學習內容。教學過程主要分為三個層次:認識自身的“左右”——體會“左右”的相對性——解決實際問題。
《左右》這一課是在學習了前后、上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目的是通過有趣的具體活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領會“左右”的意義。所以我在教學中緊緊圍繞“左右”這個中心,遵循一年級兒童以形象思維為主,好奇,好動的特點,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中學習。如:聽口令做動作、學具操作、用眼觀察、動腦思考、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課上所有學生都爭著表演、體驗,每個學生都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在教學本課難點“左右相對性”時,師生共同體會“方向相對,左右相反”,具有知識性、活動性和趣味性,成功的突破了教材的難點。
另外,我根據所教學這個班學生的實際經驗和認知水平,把“前、后、左、右、上、下”的綜合練習適當提前,在教學中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人教版篇二
1.在操作活動中,讓學生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體會面在體上。
2.體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3.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思考和探究能力,并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師在桌子上擺幾個學生常見的物品,有印泥盒、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和三棱柱。)
師:你們喜歡玩魔術嗎?(教師給大家表演:先放一張白紙在講桌上,擋住學生的視線,隔一會兒再讓學生看白紙,咦,白紙上怎么有一個圓?學生很奇怪。)
師:你們知道老師是怎樣變出圓的嗎?(由于所用的物品對學生來說并不陌生,所以他們很快明白了魔術的奧妙,紛紛舉起小手:我知道,我知道!)
師:老師是拿圓柱體往印泥上一按,再在白紙上印一下,白紙上就有圓啦!
師:你們想不想也來變一個給大家看一看?(教室里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學生紛紛拿起事先準備好的學具,印出不同的圖形。
生1:老師,我用長方體印了一個長方形
生2:我印了一個正方形,是用正方體印的
生3:我用三棱柱印了兩個三角形。
(就這樣,在玩中,學生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并在動手玩中,具體感受到了面在體上這一數學思想。)
師:我們的淘氣遇到了一點麻煩,你們能幫幫他嗎?(聽說要去幫助別人,學生馬上聚精會神地聽我說。于是,我出示了各種形狀的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讓他們進行分類。)
師:請你們看一看,比一比,你們是根據什么來分類的?
生1:長長的是長方形,放在一起;方方的是正方形,放在一起。
生2:有三個角的都是三角形,所以要放在一起。
生3:三角形有三條邊,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條邊。
(學生的回答十分精彩,把這幾種圖形的特征分析得很透徹。)
師:你們能用小棒擺出自己喜歡的圖形嗎?(很快地,一雙雙小手擺出了各種圖形。)
師:有一個圖形你們誰也沒擺,是什么?
生:圓。
師:為什么?
生1:因為圓的邊是彎曲的,小棒是直的,我們沒辦法擺出來。
生2:老師,我擺正方形用的小棒一樣長。
生3:老師,我擺長方形時,有兩邊用的小棒一樣長,另外兩邊用的小棒也一樣長。
生4:老師,我用一樣長的三根小棒可以擺一個三角形。
生4:老師,我擺三角形時用的小棒不一樣長。 (學生在操作中發現各種圖形的本質特征,很了不起。)
師:誰能告訴大家,在生活中你還見過這樣的圖形嗎?
生1:教室的門是長方形。
生2:應該說教室門的表面是長方形的。
生3:我們到酒店吃飯時,很多桌子的面是圓的。
生4:魔方的每個面都是正方形。
(大家眾說紛紜,氣氛非常活躍。直到下課鈴聲響起,也不愿離開。)
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針對本節課內容的特點,我設計各種形式的活動。
第一個活動:認圖形,對平面圖形有一個基本了解;
第二個活動:找圖形,比較平面圖形有什么不同;
第三個活動:擺圖形,挖掘平面圖形之間的本質區別;第四個活動:說圖形,進一步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通過這些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他們在玩中學、動中悟,在自由、輕松的課堂氣氛中融入到學習活動中,培養動手操作能力和思考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