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過中秋篇一
每逢陰歷中秋節,我和父母都要趕回農村,和奶奶、伯伯家一塊過中秋。
終于盼到了晚上,雖然天公不給力,陰沉著臉,但大家依舊非常高興。由于全家人一塊賞月、吃月餅、聊天、玩游戲,那是多么溫馨、幸福呀!
其中,我最喜歡月餅漢諾塔游戲。由于我訓練過漢諾塔,所以有“訣竅”。
第一局,父親和我8層對戰。“開始!”奶奶一聲令下,我胸有成竹地按我的“訣竅”開始移動。不一會,第8層的月餅已被我移到終點盤子里。再看父親,才移到第5塊。“呯”!不巧,一塊月餅被他撞到桌上的月餅堆里,大伙哄堂大笑。父親傻眼了,驚慌失措地找不出他的月餅,便發動奶奶母親一塊找。他們看看這個,又翻翻那個。“比大小,看標記”,在旁邊觀看的伯伯說,也加入到他們的探尋隊伍。8只手翻來覆去,忙得不亦樂乎。當他們興奮地喊“找到了”時,我也宣布:“勝利!”就如此,我戰勝了父親。
第二局,母親和哥哥10層對戰。開始,母親于哥哥。可后來,母親不知是眼花還是思路出錯,卻敗下陣來。
無聲無息,已經到了深夜。陰沉沉的天也被大家的歡歌笑語所感染,劃開黑云,讓皎潔的明月來助興。
好一個開心的中秋夜!
過中秋篇二
今天喜氣洋洋、團團圓圓,你們知道今天是什么節日嗎?當然是中秋節,在中秋節的夜晚,你們會看到一個圓圓的月亮,像一輪玉盤嵌在藍色的天幕中,是一枚團圓的標志,使那些背井離鄉的人們不知不覺的思念起家鄉。想起在家鄉的那一些快樂時光,這輪明月可真美啊!
中秋節有三副回文聯:
月鎖云中云鎖月;人歸夜半夜歸人。
月弦上掛上弦月;星斗北移北斗星。
月上樓頭樓上月;名題榜首榜題名。
農歷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
今天我和媽媽來到了外婆家,玩了一會兒,不知不覺的天黑了,我和弟弟、妹妹坐在電腦房里玩電腦呢,弟弟突然一溜煙的跑了出去,拿來了一塊香噴噴的月餅,我們三兩下就把月餅給吃完了,可我們還想吃月餅,就和弟弟一溜煙地跑了出去,到了客廳,我們真是口水直流三千尺呀!桌子上擺滿了各種各樣美味的月餅,我們一人拿了一塊,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吃完了美味的月餅。
吃過晚飯我們就興高采烈的和大人們一起去公園看各種各樣的表演,并與公園里的人們一起賞月。
一路上,我和弟弟飛快的奔跑在最前面,像兩匹活潑的千里馬,上蹦下跳的可好玩了啦!而妹妹就斯文的和大人們一起慢吞吞走在后面,走到公園門口,我們發現有賣螢光棒的,我問了一下價格,就叫妹妹和大人們過來,隨后,我們一人挑選了六根五顏六色的熒光棒,那閃閃發光的螢光棒真漂亮啊!我們拿著螢光棒興高采烈的去公園里面玩耍了,我們將螢光棒做成圓圈帶在自己的脖子上和手上、腳上,那螢光棒就像一條條彩色的布料和我們美麗的衣服融為一體,我們身上好象是披了一件彩衣,我們來到草地上,草地上有許多人表演節目和打著燈籠邊吃月餅邊賞月的人,我們把彩色的螢光棒從身上取下來,好像把彩衣給脫掉了一樣,我們把螢光棒做成的圓圈向天空扔去,好漂亮啊!真像一團團彩色的火花在飛舞著。
過了一會兒,我們要回家了,但中秋節的明月還是那么的美。
過中秋篇三
盼星星,盼月亮,終于盼來了中秋節。
早晨,我早早的起床,穿衣洗漱完畢。看了看窗外,天上飄著毛毛細雨,真擔心晚上看不見圓圓的月亮。
突然發現桌上放著一個小月餅,外皮金黃閃光,上面刻著四個字“中秋快樂。”我饞得口水直流,忍不住咬了一小口。媽媽見了說:“小饞貓,月餅是晚上吃的。”我對媽媽說:“就吃一小塊嘛。”媽媽笑了笑,刮了刮我的小鼻子,我不好意思的吐了吐舌頭。
到了晚上,我和爸爸媽媽到了爺爺奶奶家,一進門,就看到一桌豐盛的晚餐,都是我愛吃的,有紅燒肉、炒河蝦、小公雞……哇!還有我最愛的大閘蟹。我的口水都快流出來了!晚飯桌上,爺爺講了許多關于月亮的故事,吳剛伐桂、嫦娥奔月、玉兔搗藥……他講得繪聲繪色,我聽的津津有味,仿佛坐上了神舟飛船登上了浩渺的太空。
晚飯后,爺爺奶奶在門外長桌上擺上了大月餅、蘋果、菱角、柿子,還有一碗清茶。媽媽告訴我,這叫“敬月光”,是中秋不可缺少的風俗。
這一晚,終究沒有看見月亮,但又大又圓的月亮已經在我的心里,像月餅一樣甜甜柔柔。
過中秋篇四
八月十五是中秋節,這是一個萬家歡騰的節日。今天外公家也熱鬧非凡。瞧!外公、外婆、舅舅、阿姨、表哥……都一起坐在大圓桌上,盡情地交流著自己生活中的喜事與趣事。
上菜了,這可是媽媽大顯身手的好機會。媽媽把一些自己創造的、網上查來的好菜給通通端了上來。大家一邊吃,一邊發出了陣陣贊嘆聲。
飯后,舅舅提議大家來玩一個名叫“說月字”的游戲。要求是說出一句七字語言,并且話中要有“月”字。
游戲開始了,我一馬當先,立即說了一句“家庭團圓如明月”,大家拍手叫好,我沾沾自喜,以為別人一定不會追上即使說上一句,保證要思考一番。然而表哥也毫不示弱,緊接著說了一句“邊吃月餅邊賞月”。喲,這句話中有兩個“月”,大家的掌聲更響了。接著,外婆、媽媽、妹妹相繼發言,都得到了大家一陣陣無比熱烈的掌聲。
最后,大家來到了庭院里,一邊望月,一邊吃月餅。今年的月餅口味很多。有椰蓉、牛肉、豆沙、草莓、海苔……五花八門,各種各樣,口味獨特。
中秋真好,希望每天都是中秋節!
過中秋篇五
月圓是中秋節的象征。可今年的月亮,卻被一層厚厚的烏云遮住了。連日的陰雨也沒有因中秋這個特殊的日子而停下,薄薄細雨籠罩了天空,似乎連月亮都在為那些無法團圓的人哭泣。褪不去的陰霾讓中秋的憂思更加沉重。
中秋節是個團圓的日子。我求學在外,沒有能回家與家人團聚。不僅是我,許多在外打工的人,在他鄉求學的人,只能通過電話,網絡來傳遞對家人的思念。“每逢佳節倍思親”是每個人心情的真實寫照。
又是一年團圓時,卻總有人不能享受團圓的喜悅。利比亞的動亂還在持續,雖然卡扎菲已經下臺,但反對派與其斗爭還沒有結束。連續的戰亂,給人民帶來了巨大的傷害,許多青年被迫參軍,也許一去就不返。更有無數的人顛沛流離,家破人亡。沒有空閑停下來賞一賞月,沒有閑暇坐下來,吃一塊月餅,逃難是他們生活的主旋律。月雖圓,人卻分散,無法與家人歡度中秋。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縱然身在外,心卻是和家人在一起的。只引用蘇軾的《水調歌頭》中的一句詞:“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來表達我對那些分離的人們的祝福之情,希望來年月圓之時,他們可以與親人共同賞月,沒有煩惱,沒有優思。
過中秋篇六
今年的中秋節,我回了老家佛山。一路上非常堵,讓原本兩小時的路程變成了四小時,真是討厭。
佛山人過中秋節有一個習俗——拜月和吃螺螄。傍晚時,天暗了下來,月亮從云層中慢慢顯現,太陽還沒有完全落山,所以把月亮照得紅紅的,格外漂亮。奶奶也忙了起來,她把小桌子、香、水果都準備好,整齊地擺在門外。
拜月的主角是螺螄。在它們還沒有被做成美食之前,我去廚房觀察了一下,一大盆的螺螄在水里緩緩地前行,小觸角在水里左右搖擺著,十分有意思。
到了夜晚九點多,天空如同墨水一樣黑得深沉,唯有月亮在天空中閃耀著,仿佛一個大大的燈籠,照亮了整個村子。奶奶將炒好的螺螄放在桌子上,點上香,只見她閉上眼,雙手合十,嘴里念念有詞,媽媽說奶奶在許愿。許完愿,就算拜完月了。大家一起吃螺螄,奶奶說中秋吃了能亮眼,我剛好近視,便吃了很多。
在我睡覺之前,一輪圓圓的明月掛在窗前,讓我不禁想起一些有趣的神話,嫦娥、玉兔、桂樹……它們是古人浪漫的想象,但同時讓我們知道,中秋是個多么美好的節日!
第二天一起床,我便覺得眼睛不太舒服,去照了鏡子后才發現眼白部分變成了紅色,經過醫生診斷,才知道得了過敏性結膜炎。我想起頭一天晚上吃螺螄亮眼的事,便大笑起來,是呀,把眼睛都亮紅了呢!
中秋節過完了,它承載著人們的相思和夢想,這是個多么美好的節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