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珍珠與泥土篇一
有人迷戀珍珠的璀璨奪目,將其置之高閣以觀賞;也有人鐘愛泥土的淳樸厚實,坦然耕作取其用。珍珠與泥土,象征了截然不同的兩種人生定位與生活態度。我想,人要能立志做珍珠,讓生命熠熠生輝。此種想法雖好,但寧為泥土,于平凡中書寫真實的坦蕩,更令人景仰。
我們身邊有許多人,被他人奉為高貴的珍珠,卻用自己的獨特方式書寫著泥土的真實與偉岸。
央視主持李詠,屢獲“央視最受歡迎的主持人”稱號,號稱身價十億。他在絢麗的舞臺上展現了無盡的風光,但是在生活中他并不以“珍珠”自居。他曾坦率的告訴記者,自己從來會因為應酬或讓任何獎勵耽誤回家的日程。“我是一個優秀的主持人,但我也是一個丈夫,一個父親,家人需要我的關愛。”多么真實的話語,自然且感人!
同樣,紅遍大江南北的趙本山也是一個不忘本的厚實“泥土人”。他認為自己是大東北滋養哺育的,永遠是東北人的兒子。演出多年,他無論多忙,總要回故鄉看一看,找回真實的情感,驅趕浮華的侵擾。“故鄉的泥土才是最真實的”,他曾這樣告訴他人。
真的,無論身居何位,永遠不要讓自認為的高貴堆砌成厚厚的累贅,寧為泥土,得來那一份坦然,將讓你的人生之旅更加瀟灑,更加真實!
珍珠與泥土篇二
西北風呼嘯著,殘雪在馬路上翻卷。雖已立春了,天還是很冷。
她,倚著學校門口的一棵楊樹,一動不動,宛如一座雪雕。
一陣電鈴的急響。她黯淡的眼神里,射出熱切的光。
一群唱著歌兒的孩子,跨出了校門,沒有她的兒子;又一群說說笑笑的孩子,踏上了馬路,也沒有她的兒子……人影稀疏了,零落了,沒有了。
吱呀呀的大鐵門,鎖住了沉寂的校園。
她一陣昏眩,幾乎站立不住,跌跌撞撞地撲過去,雙手緊抓鐵欄使勁地搖著。“干什么?”傳達室的老頭面帶慍色走了出來。
“亮!我的小亮!”像喘息,又似哭泣。
“都放學了。”
“叫什么?”
“王小亮。”
“幾年級幾班?”
“今天,剛過,八個生日。”
“我是問幾年級幾班。”老頭有一點不耐煩了。
“哦……大概……”她又惶然地搖搖頭。
老頭奇怪地打量著這神經質的女人:“你到底是什么人?”
回答他的是奪眶而出的淚水和踉蹌而去的背影。老頭在疑惑中嘆了口氣,似乎明白了什么。
放學了,小亮還沉浸在歡樂之中,蹦蹦跳跳地朝家中走去。驀地,他站住了,摸摸口袋里還剩下的舍不得吃的糖,一股恐懼感襲上心頭。他好像又看到:現在的媽媽揚起細眉在爸爸的耳邊嘀咕什么,爸爸抓起一根柴棍,氣勢洶洶地向他走來。他愣怔著,不知如何才好。他使勁拍拍口袋,不行,咋瞧都是鼓鼓囊囊的。他低下小腦袋,吮著指頭,想了許久,瞅瞅四周無人,迅速將糖埋入路邊的雪堆中,還特地插上一根小棒棒。
這一夜,小亮睡得特別香,特別甜。他夢見過去的媽媽笑著回來了,現在的媽媽垂著頭走了,真高興。
第二天,小亮起得特別早。他照例先把全家的便盆倒掉、涮凈,再淘米、添水、捅火、坐鍋,然后才背上書包拿塊冷饃悄悄溜出門。他要趕緊去挖他的糖。不想,一夜之間地溫回升,冰雪融化了,糖漿和雪水混在一起,滲入大地。潮濕的地面上,歪躺著幾張皺巴巴的糖紙和那根作為標記的小棒棒。
他,又笑了:那泥土,甜絲絲的。
珍珠與泥土篇三
①我又聽到了泥土的聲音。
②匍匐在綠草茸茸的田埂上,我喃喃著,我甚至用手緊緊地攥起一把水涔涔的黝亮黝亮的泥土,我凝視著,幾乎是貪婪般地嗅著那久違了的氣息,我分明聽到了泥土細膩而真實的呢喃聲。我合掌,側耳良久,然后我張開掌,泥土又順著手心落下,那一捧泥土又漫開去。一陣令人心悸般的愜意透過手心浸入心脾。人,似乎無端地就舒坦起來。
③我抬頭仰望著碧藍的天空,此時,天空一塵不染。而遙遠處山巒逶逶迤迤,像一幅寫意畫,線條像被水墨潑著,滲浸無痕。眼前是一眼望不見盡頭的橙綠,近處的稻穗已是搖搖曳曳。滿眼的青和橙綠,這是多年已沒有過的哦,我的心兀然就顫栗起來。然后,頭又俯下去,我幾乎是貼在茸茸的草地上,我被無邊無垠的橙綠湮沒了。我又聽到泥土細細的聲音,那聲音輕輕的,那么幽悠,那樣靜穆,那般叫人無法言說,只有用心匍匐在土地上才能聽到。
④稻穗抽出來了,趨于成熟。我坐起來,我看著西天邊那輪爽朗的落日。我撫摸著已有些蕊花的稻穗和葉子,我搖了一下,便攪動了一團幽香,青青的,泛泛的。我狂躁不安的心此時完全安頓下來,久居都市被塵囂侵擾的心靈,陡地就回歸到寧靜中,虛空的心被眼前的景象充盈著。
⑤在一輪落日的霞光里兩個大叔扛著鋤頭走過來,他們在不遠處停下。我聽到他們的對話,他們說,要曬田了,稻要熟了。他們用鋤頭就給田埂開了一個缺口。我聽見他們用腳還在泥土上跺了跺。他們的褲管高高卷起來,然后拄著鋤頭在絮說著,他們的對話簡潔,交談中有爽朗的和憨厚的笑,我雖然沒有聽見他們說什么,但我明白他們的交談絕對與名利、權力無關,我曉得他們多半說著他們眼前的莊稼。
⑥這是我兒時曾有的記憶。這幅景象越發讓我感動,我眼里幾乎噙著淚水,這記憶使我于艱難苦澀時嚼之如飴。我似乎看到泥土被犁頭一浪一浪翻開,跳躍著令人心顫的黑亮黑亮的光澤。牛,是弓著背的;犁也是弓著的;莊稼人也是弓著的。我明白,莊稼人只有當他們的腳踩在泥土上時才會彎下他們的腰。他們不僅僅是對土地接觸,而是在親近生命。父親就對我說,種莊稼的,只有雙腳踩在泥土里,心才會踏實。我想,他們才是偉大的哲學家。苦么?苦;累么?累。但父親即使在兩腿粘滿泥土時,只要枕著田埂,他就能心安地睡起來。父親說是泥土給了他生命。
⑦太陽快西沉了,大叔又用腳在泥土上跺了跺,然后扛著鋤頭走了。此時,夕陽的余輝與天與地合起來。我再次匍匐在土地上,我又聽到泥土細膩中夾雜著的嗶剝聲,那是泥土在發酵,那是莊稼在抽節,那聲音讓人心顫,它讓人虛空的心充盈起來。
⑧人,狂躁不安時抑或怨憂難解時,你去親近土地,聆聽泥土的聲音吧。那聲音像天籟之音,它使人寧靜使你的心空一塵不染。我又一次趴在田埂上,雙手捧著一掬泥土,然后,張開掌,泥土順手心落下,又浸洇開去。我又聽到泥土的呢喃聲。
《泥土的聲音》閱讀問題:
1. 本文是以什么為線索來組織材料的?(3分)
2. 結合語境,揣摩第⑥段畫橫線句子的含義及其在文中的表達作用。(4分)
3. 作者在第③段說:“我的心兀然就顫栗起來”,第④段又說“我狂躁不安的心此時完全安頓下來”,你認為作者為何會有這兩種不同的感受?(4分)
4. 文章一連四次寫到“我”匍匐在土地上,五次寫到“我”聽到了泥土的聲音。作者這樣寫,表達了一種什么樣的思想感情?(3分)
5. 本文在內容、結構、語言和寫法等方面都具有突出的特色,請你就其中的某一方面舉例分析。(4分)
6.
作家韓少功在《土地》一文中曾說:“總有一天,人們終究會明白綠遍天涯的大地乃是我們的生命之源,比任何東西都重要得多。”讀完本文后,結合你對土地的認識,就你感觸最深的一點,談談自己的感受或體會。(4分)
《泥土的聲音》閱讀答案:
1. 作者對土地的感情(若答“聽到泥土的聲音”或“泥土的聲音”也算對。3分)
2. 含義:憨厚樸實的莊稼人不單單是在耕耘土地,播種希望,也是在親近和敬重生長希望、養育生命的土地。
作用:使作者的思想感情得到升華,主題得到突出和升化。(4分,各2分)
3.
第三段寫“我”仰望,“我”遠眺,“滿眼的青和橙綠,這是多年已沒有過的”,土地所呈現的無限生機給“我”所心靈帶來極大的觸動,所以“戰栗”;第四段中,當“我”撫摸著稻穗和葉子,嗅著稻子所散發的幽香,看到土地所孕育出的一片希望時,內心感動愜意和滿足,心情自然安頓下來。(4分,各2分)
4. 表達了作者對泥土的親近、摯愛、依戀和難舍難分的思想感情。(3分)
5. 內容:作者多次寫傾聽泥土的聲音,反復詠嘆,憤憤遞進,感情逐步深入。 結構:首尾照應,脈絡清晰,結構謹嚴。 語言:富有感情,雋永深刻,耐人尋味。
寫法:聯想想像,虛實結合,反復詠嘆,借景抒情,真抒胸臆。(4分,舉例2分,例子略;分析2分,任選一方面從某一角度分析,意思對即可,若從其他方面舉例分析且正確、通順亦可。)
6. 提示:開放性答案,能結合自己的認識談體會,2分;體會深刻,表達順暢,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