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高考成語故事整理方法篇一
素材積累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所以,在平時的積累過程中,教師一定要讓學生養成細心、耐心的習慣。作為素材之一的成語故事素材也是不容忽視的。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整理的關于高考作文成語小故事素材的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談虎色變
北宋著名理學家程顥說:從前一個曾被老虎咬傷的農夫深知老虎的厲害,一次他聽說老虎在外地咬傷了人,周圍的人聽了十分吃驚,而他則驚慌失色。因為他有被咬的親身感受,研究學問的人要獲得真知應該明白這個道理。
【釋讀】原意是說被虎咬過的人才真知虎的厲害。比喻一提到可怕的事就情緒緊張起來,連臉色都變了。
坐井觀天
蛙坐井中,終日沉醉于頭頂上一方藍天的美景。于是“井底之蛙”便被人譏笑為眼光狹小、見識淺薄者。但我想,坐井觀天未嘗不可,因為它是跳出井外,觀賞浩瀚星河的基礎。
試想,蛙既然能靜心于井底觀天,天長日久,必定會對眼前那方藍天中星轉斗移、日月變更熟諳無比。這無疑為它將來面對廣闊無際的天空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相反的,若蛙毫無思想準備,一開始就置身于廣闊的天空之下,難免會手足無措,不知如何是好。
【出處】唐·韓愈《原道》:“坐井而觀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釋讀】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小,見識少。
兵貴神速
“兵貴神速”這則成語的意思是用兵以行動迅速為可貴。意思是用兵神速,讓人出其不意,攻其無備,就會取得勝利。
這個成語來源于《三國志·魏書·郭嘉傳》,兵貴神速。今千里襲人,輜重多,難以趣利,且彼聞之,必為備。不知留輜重,輕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
郭嘉,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他足智多謀,受到曹操的信任和重用。
曹操打敗了據有冀、青、幽、并四州的袁紹,殺了袁紹長子袁譚,袁紹的另外兩個兒子袁尚、袁熙就逃走,投奔遼河流域的烏丸族首領蹋頓單于。蹋頓乘機侵擾漢朝邊境,破壞邊境地區人民的正常生產和生活。曹操有心想要去征討袁尚及蹋頓,侶有些官員擔心遠征之后,荊州的劉表乘機派劉備來襲擊曹操的后方。
曹操依郭嘉的計策辦,部隊快速行軍,直達蹋頓單于駐地。烏丸人驚慌失措地應戰,一敗涂地。蹋頓被殺,袁尚、袁熙逃往遼東后被太守公孫康所殺。
高考成語故事整理方法篇二
學生作文素材的積累必須日積月累,深入生活,善于觀察,勤于思考。成語故事素材能讓學生更加恰當地使用成語或者直接將其運用到作文中。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整理的關于高考作文備考素材成語故事的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居安思危
春秋時期,晉、宋等12國聯合攻打鄭國,鄭國只好向晉國求和。鄭國給晉國送去金錢珠寶美女等。晉悼公就把貢品分給大臣享樂。魏絳勸諫晉悼公不要只圖享樂,要居安思危。晉悼公認為他言之有理,就采納他的建議。
【出處】《左傳·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釋讀】居:處于;思:想。雖然處在平安的環境里,也想到有出現危險的可能。指隨時有應付意外事件的思想準備。
口若懸河
晉朝時,有一位大學問家,名叫郭象,字子玄。
他在年輕的時候,已經是一個很有才學的人。尤其是他對于日常生活中所接觸的一些現象,都能留心觀察,然后再冷靜地去思考其中的道理。因此,他的知識十分淵博,對于事情也常常能有獨到的見解。后來,他又潛心研究老子和莊子的學說,并且對他們的學說有深刻的理解。
過了些年,朝廷一再派人來請他。他實在推辭不掉,只得答應了,到朝中做了黃門待郎。到了京城,由于他的知識很豐富,所以無論對什么事情都能說得頭頭是道,再加上他的口才很好,又非常喜歡發表自己的見解,因此每當人們聽他談論時,都覺得津津有味。
當時有一位太尉王衍,十分欣賞郭象的口才,他常常在別人面前贊揚郭象說:“聽郭象說話,就好象一條倒懸起來的河流,滔滔不絕地往下灌注,永遠沒有枯竭的時候。”郭象的辯才,由此可知。
而后人就以“口若懸河”來形容人善于說話,一旦說起話來就橡倒懸的河水、滔滔不絕,永遠沒有停止的時候。
眾叛親離
春秋時期,衛國公子州吁殺死他的哥哥衛桓公篡位,對內殘暴統治,對外窮兵黷武。魯隱公問大臣對公子州吁的看法,眾仲認為公子州吁殘暴狠毒,失去親信的擁護,眾叛親離必定失敗。后果然讓石儒設計讓陳國陳桓公除掉了州吁。
【釋讀】眾人反對,親人背離。形容完全孤立。
狗尾續貂
晉武帝司馬炎死后,兒子司馬衷繼位,他對朝政一竅不通,大權落到賈后手里,賈后生性兇狠狡詐,趙王司馬倫以此為借口帶兵沖入宮廷,殺死了賈后,自封為相國。
司馬倫為了籠絡朝臣,擴大自己的勢力范圍,于是大封文武百官。等到一切就緒后,又廢掉晉惠帝,自稱皇帝。當時規定,王侯大臣都戴用貂尾裝飾的帽子,由于司馬倫大肆封官晉爵,所以一時貂尾都不夠用,所以只好用狗尾來代替,人們就據此編了兩句民謠:“貂不足,狗尾續。”用來諷刺朝廷。
高考成語故事整理方法篇三
高考已經開始進入了倒計時,這時候同學們該怎么樣提高學習效率?最好的備考方法是什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最好的高考備考方法策略整理,歡迎大家來閱讀。
一、課后及時回憶
如果等到把課堂內容遺忘得差不多時才復習,就幾乎等于重新學習,所以課堂學習的新知識必須及時復習。
可以一個人單獨回憶,也可以幾個人在一起互相啟發,補充回憶。一般按照教師板書的提綱和要領進行,也可以按教材綱目結構進行,從課題到重點內容,再到例題的每部分的細節,循序漸進地進行復習。在復習過程中要不失時機整理筆記,因為整理筆記也是一種有效的復習方法。
二、精讀教材
許多優秀學生的學習實踐表明,對教材理解得越“透”,掌握得越牢,作業就做得越好,越節省時間。這就是“熟能生巧”的道理。
精讀教材,一要全面,二要突出重點。對課堂上未完全理解或在回憶中未能再現的內容要著重精讀。精讀時要注意:把握要領,從多個角度分析同一個內容,并有意識地加強對易混淆概念的辨析。
三、整理筆記
課堂聽課時間是有限的,而且老師講課的速度較快,難免會漏記一些內容,這就需要課后整理筆記時加以補充。特別是提綱式筆記,它只記錄了課堂內容的綱要,因此必須整理筆記,充實內容。此外,在課后復習中,可能會有新的發現,新的體會,也需要補充到筆記中去。
四、復習中要搭配練習
選的題要圍繞復習的中心來選。在解題前,要先回憶一下過去做過的有關習題的解題思路,在這基礎上再做題。做題的目的是檢查自己的復習效果,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做綜合題能加深知識的完整化和系統化的理解,培養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五、定期重復鞏固
即使是復習過的內容仍須定期鞏固,但是復習的次數應隨時間的增長而逐步減小,間隔也可以逐漸拉長。可以當天鞏固新知識,每周進行周小結,每月進行階段性總結,期中、期末進行全面系統的學期復習。從內容上看,每課知識即時回顧,每單元進行知識梳理,每章節進行知識歸納總結,必須把相關知識串聯在一起,形成知識網絡,達到對知識和方法的整體把握。
六、復習效果檢測
隨著時間的推移,復習的效果會產生變化,有的淡化、有的模糊、有的不準確,到底各環節的內容掌握得如何,需進行效果檢測,如:周周練、月月測、單元過關練習、期中考試、期末考試等,都是為了檢測學習效果。檢測時必須獨立,限時完成,保證檢測出的效果的真實性,如果存在問題,應該找到錯誤的根源,并適時采取補救措施進行校正。目前市場上練習冊多如牛毛,請在老師的指導下選用。
強調理解性的記憶
對于歷史基礎知識的記憶,有些學生錯誤地認為只要死記硬背就行,但是碰到新的情境和材料就無從下手,因此強調理解性的記憶。
例題:帝王謚號主要依據其生前行為而定。下列各項中屬于謚號的是
a.秦始皇b.漢武帝c.唐太宗d.清康熙帝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從試題的表述中獲取回答問題的有關信息,理解考試要求的能力。在中國并不是所有皇帝都有廟號,但是都有謚號。從唐開始所有的皇帝都有廟號,明清兩代的皇帝一般用年號。試題中的有效信息是“帝王謚號主要依據其生前行為而定”,然后調動所學知識,知道漢武帝曾三次用兵匈奴,是個尚武的的皇帝,“武”之意為威強睿德,即可得知本題答案為b。
要把教材的句號變問號
提高理解能力的最有效方法是在掌握歷史知識的基礎上,對歷史現象、歷史概念、歷史結論、階段特征、歷史材料多問幾個為什么,要將教材中的句號變成問號。
尋找知識點的內在聯系和規律
平時的復習中要注意掌握歷史單元特征和發展趨勢,注意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有些知識點是有一定的規律的。
如要理解中國古代各個朝代的經濟發展的原因時,主要是“生產技術的提高”、“經濟政策的調整”、“社會秩序的安定”、“民族融合的加強”、“中外經濟的交流”、“人民辛勤勞動”等;講經濟發展的表現,主要是從農業、手工業、商業、中外經濟交流幾個方面去總結。
學會獲取和運用信息
首先要學會解讀和獲取“設問”信息,在這個基礎上然后再去解讀并獲取試題的文字資料、圖表、數據、畫面、符號等材料或“情境”信息,不要將這個順序顛倒。其次要進行一番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的加工才能獲取和解讀有效信息。再者,要將試題中材料與所學知識建立起正確有效的聯系。最后,對設問的信息進行解讀時,有的可以直接用所學知識回答,有的可以將材料中的信息轉化為自己的語言進行表達,還有的則要運用相關的史學觀點進行闡釋。
必須“史論結合”
我們要具備正確運用史學觀點的能力。
a.中西文化沖突不可調和b.傳教活動均以武力為后盾
c.清政府對傳教活動態度強硬d.民教沖突隨民族危機加深而突顯
從所掌握的基礎知識可知試題中所列的三個時間分別與中法戰爭、甲午戰爭后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八國聯軍侵華有關,造成了中華民族危機的日益加深,正是在這種時代背景下,“民教沖突”不斷升級。因此本題答案為d。
準確審題,表達規范
準確審題和有效的表達能力是提高歷史成績的重要保障。由于缺乏這種能力,學生在答題時往往是下筆千言離題萬里,或者是張冠李戴答非所問。提高審題和表達能力要靠平時多練多想,同時也取決于個人文學修養的高低和掌握學科知識的好壞。近幾年采取網上閱卷,學生答題的規范和文字的表達對取得高分尤顯重要。
悠閑型
少數悠閑型的孩子在學校表現得不緊張、不用功,回到家里卻爭分奪秒地找補。于是出現一種有趣的現象:他們雖然不學總玩,但考試卻總是很棒,令許多同學羨慕不已。這樣的孩子當然是較少數,他們表面悠閑輕松,但是心很累,也是一種消耗。究其根本還是不夠自信,且有一些虛榮。這樣的孩子如果能放下心里的負擔,真誠大方地表現自己,充分利用在校學習時間,該用功時就用功,也許能取得更好的成績。
對父母的溫馨提示:
由于每個孩子的學習基礎、學習習慣以及性格和人生規劃等不盡相同,所以他們初入高三的狀態也不一樣。隨著學校里復習節奏加快、考試頻率改善,再不愛學習的孩子也會被環境、氣氛裹挾著緊張起來。父母切忌反復嘮叨高考的重要意義,也不要與其他孩子硬性比較。父母可在第一次月考成績出來后,與老師溝通孩子的學習情況,然后與孩子進行一次真誠的交流和分析。如果孩子已經有比較明確的高考目標,可以試著分析一下現在的水平跟自己的理想有多遠的距離,這對孩子也是一種實實在在的鞭策和激勵。
緊張型
這種類型的孩子對于高考充分重視,但是節奏需要適當調整。
有這樣一個學生:高二暑假就已經開始自己復習了,高三開學后堅持不懈,一面跟著老師的節奏,一面開辟出“第二戰場”、按自己的步調復習,雖然很辛苦,但由于比別人進入狀態早、功夫下得多,高三第一學期名次不斷進步,到寒假前期末考試時,他的成績進入年級前20名。欣喜的他假期也絲毫不敢放松,走親訪友更是一律謝較,埋頭書海,樂此不疲。可是一開學,他發現自己的學習勁頭沒有先前那么足了,而其他同學精力旺盛,與他的差距也迅速縮小。他感到焦慮、不解,甚至憤憤不平。
聯想到體育比賽中,運動員的適時興奮非常重要。好的選手不僅技高一籌,同時也是心態調節的高手。這位同學就是在第一學期達到了復習和考試的較高興奮點,但是相對高考來講,則是“提前興奮”了。原因在于復習節奏、生活節奏把握得不夠科學。
對父母的溫馨提示:
孩子的過度緊張常常與父母的過度關注和焦慮有關。自身好的家長或者自己在教育方面有缺憾的父母更傾向于格外看重孩子考一所什么樣的大學。請高三生父母多關注孩子努力的過程。只要孩子努力了,即便成績一時半會兒沒有顯著改善,父母也要耐心鼓勵孩子“保持”、“堅持”。在大家都發憤努力的情況下,孩子若能保持住某一個層次的排名就是一種成功,值得鼓勵。誰的成績都做不到“單調遞增”,有一定起伏是正常的。只要家長心靜了,孩子就躁不起來,就能踏踏實實地復習,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也不會拘泥于一兩次考試的得與失。
有的學生認為,要想避免提前興奮,第一學期好不要太用功,要給后面攢點勁兒。這是一種誤解。學習的時候積極思考、全力以赴是須要的,關鍵是合理安排學習和娛樂、鍛煉、睡眠等放松活動的時間。
穩健型
我們總是被許多學習習慣科學、學習成績好的穩健型孩子所感動。因為他們在個性方面確實比同齡人成熟。如果單論某一門功課,他們或許不是棒的,但是他們深諳“高考如同長跑”以及“人生如同長跑”的道理,把認真融入了每一天的學習和生活中,堅持預習和復習,堅持鍛煉,堅持健康的業余愛好,堅持科學的飲食和睡眠……因此,他們毋須為某一次考試或者競賽“突然認真一把”、“刻意調整心態”,只要提前加以強化就能夠取得不錯的成績。而在成功、華麗的時刻過去之后,他們又能較快地歸于平靜、冷靜,又像往常一樣認真做好每一天的份內之事,為下一次的成功積攢能量。
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平常心。我們都熟悉數學中的正弦曲線,我們的智力、體能乃至情緒的發展和延續與正弦曲線是相似的,長久的波峰和波谷都不存在,所謂的穩定是在數軸上下波動的幅度較小,呈現出一種相對穩定狀態,有失誤、有低潮都很正常。在重要的考試到來之前,真正有實力、有智慧的人,會順應和掌握自我身心能量的波動幅度和周期,蓄勢而發,在關鍵時刻有一個淋漓盡致的發揮。
高考成語故事整理方法篇四
素材積累是一項龐雜而無趣的工作,只是機械地記,盲目地背,學生不感興趣,導致像狗熊掰玉米——掰一個扔一個。成語故事素材對我們的作文也有一定幫助。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整理的關于成語小故事的20xx高考作文素材,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雞口牛后
戰國的時候,秦國想要統一整個天下,就常常去攻打吞并別的小國。
民不聊生
戰國末期,各諸侯國連年征戰,都想多占土地,增加實力。秦國將韓、魏兩國軍隊打得大敗,殺死二十四萬人。被殺士兵的家屬非常難過,痛不欲生。從此以后,秦軍經常帶領軍隊,攻打韓、魏,到處燒殺掠奪。
后來,秦國攻打魏都大梁沒有成功,就把氣撒到楚國身上。秦將白起率領大軍攻入楚國,將楚頃襄王趕跑,楚地百姓受盡了戰爭之苦。一年之后,白起大軍再次進攻魏都大梁,又沒有攻下。在這種情況下,秦昭王提出與韓、魏兩國修好,三國起兵,共同討伐楚國。
楚王聽到這種情況,非常著急,就派使臣黃歇到秦國求和。
秦昭王覺得黃歇的話很對,便把白起召回,暫時停止對楚用兵,并與楚國結成了聯盟。
煢煢孑立
晉武帝司馬炎太康元年,晉滅東吳,所謂“降孫皓三分歸一統”,結束了幾十年的割據局面,統一了中國。晉武帝司馬炎為了鞏固一統,采取了有效措施,其中之一,就是“廣攬賢能”,著重于西蜀與東吳的遺老故臣,凡有聲望的、有本事的,都極力籠絡;籠絡不成,就設法除去,以達到不為我用也不許為我害的目的。同時,把“以孝治天下”作為其倫理總綱,提倡孝父母,敬老人,撫恤孤寡。
在“廣攬”中,西蜀的一個故臣引起了司馬炎很大的關注。此人姓李名密,又名虔,字令伯,武陽人。生下六個月時喪父;四歲時,其母何氏改嫁;靠祖母劉氏扶養成人,西蜀時,官居尚書郎,是個不大不小卻很重要的官。
入晉后,蜀地的先后兩名的地方官都曾推薦李密做官,可李密卻故國難忘,不肯出仕,都借故謝絕了。司馬炎格外看重他,特地下了一道詔書,要李密做供職于宮廷的郎中,李密未允。后又改為顯要的太子官屬洗馬,李密仍借口推辭。司馬炎火了,又親手下令,指責李密傲慢。地方官日夜嚴逼,聲稱如再遲緩,就要逮治下獄,甚至按律問斬了。這使李密很為難:出去做官吧,仍懷戀故國,而且這么出去,也將大丟臉面;不出去吧,是會被殺頭的。經過深思,他就寫了一篇《陳情表》,呈給了司馬炎,表中以“以孝治天下”為主旨,說他幼時,“零丁孤苦……煢煢孑立,形影相吊,至于成立。”,多虧了老祖母把他撫養長大。沒有老祖母,就沒有他的今天。而今,老祖母已九十六歲,又長年臥病在床,沒有他,祖母怎么度過晚年!便說“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臣四十有四,是臣盡節于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意思是他才四十四歲,報效國家的日子還長,而孝敬祖母的時間已不多了。懇請司馬炎體諒他的苦衷,讓他先盡孝再盡忠。
司馬炎看了很感動“士之有名,不虛然哉”無法怪罪,又為了籠絡人心,派了不少仆人幫他侍奉老祖母,并且說可以等到他祖母死后再出來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