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計劃是指教師根據教學大綱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出一段時間內的教學目標、內容、方法和評價等安排的一種文檔,它可以幫助教師有條不紊地進行教學工作,提高教學效果。在下面的范文中,我們可以看到不同年級和學科的教學計劃設計。
麋鹿教學設計第一課時(模板13篇)篇一
1、認識頸厲等8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生詞。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3、抄寫課文中生動有趣的句子,注意積累語言。
【課前準備】。
1、布置學生預習,自學生字新詞。
2、生字詞卡片(或課件)。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單元導讀,梳理要點。
1、閱讀單元導語。
2、讀后交流:
你知道了什么?
3、揭題,引入課文。
二、學習生字,初讀課文。
1、學習小組檢查生字新詞的預習情況。
2、教師分類檢查生字詞的讀音。
3、指名分自然段試讀。
三、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1、自由讀課文,想一想:
這是一只什么樣的白鵝?
2、口頭填空:
這是一只________________的.白鵝。
3、你從哪里知道這是一只高傲的白鵝?
四、初識高傲。
1、朗讀第一自然段,思考:
你從哪里看出白鵝的高傲。
2、品詞:
伸長頭頸,左顧右盼。
3、表情朗讀:
好一個高傲的動物!
五、指導書寫。
六、作業。
1、多音字組詞。
2、形近字組詞。
麋鹿教學設計第一課時(模板13篇)篇二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清課文脈絡。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朗讀課文,感知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和傳奇經歷。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學生交流。
2、師:你們了解得真多,今天,老師要和大家一起去認識一種跟大熊貓齊名的珍稀動物——麋鹿。認讀麋,知道是鹿的一種,出示麋鹿的圖片。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詳細介紹麋鹿的課文。
二、自讀課文,感知內容。
出示自讀要求:
1.a、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一遍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難讀的詞句反復來回地多讀幾遍。b、思考一下本文是從哪些方面來介紹麋鹿的。
2.學生自讀課文。
三、初步感知,隨文識字。
1、第一自然段。
指名讀,正音;或者提醒那個詞讀時需要注意。(悄無聲息)。
從課文第一小節寫的是什么呢?(生活場景)麋鹿生活的環境可以用文中那些詞來描述下。
2、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指名生讀,正音;注意“坐騎”的讀音和姜字的寫法。
這一小節又告訴了我們什么呢?(外形)麋鹿的外形怎樣?這樣的外形讓我們感覺這麋鹿怎樣?交流,齊讀外形。
3、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這一段中你又了解了些什么?從文中那句話了解到的,讀給大家聽聽。
相機進行“沼澤”的理解。
這一段告訴有關麋鹿方面的知識真多,其實這些都是與麋鹿的什么有關?(生活習性)。
課文中除了這一段外,還有沒有其它自然段與麋鹿的生活習性有關。
4、指名讀第4自然段,理解“繁殖”
5、第5-7自然段學習。
找出時間的定性詞,按時間指名學生讀,相機糾正難讀的字詞和。
隨文對“顛沛流離”的理解。
四、整體回歸,概括指導。
引導學生根據板書整體回歸課文內容,并指名學生對課文進行概括。教師進一步指導概括方法。
板書:??麋鹿。
外形奇特生活習性傳奇經歷。
教學反思:
《麋鹿》以簡潔的語言和豐富的內容,層次清晰地介紹了珍稀動物麋鹿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敘述了它們經歷磨難之后終于回歸祖國的坎坷命運。本課文字簡練,情感豐富“晨霧如輕紗般漂浮”“四不像”“當作姜子牙的坐騎”“失而復得的經歷”,既豐富了文章的內容,又使學生興趣倍增,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受到美的熏陶和愛國主義教育。
《語文課程標準》向我們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要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去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麋鹿》一課,文章內容理解起來比較簡單,很適合孩子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本節課我充分遵循學生學習的規律,在第一課時教學中以讀為主導,靈活機智地引導學生隨文識字,充分感知課文的內容,利用多種方法指導學生對詞語的理解,體會詞語在文中的表達的思想情感。尊重學生的學習需求,耐心引導組織學生讀好難讀的字詞語,切實指導學生學習概括課文內容的方法,讓語文第一課時教學更扎實有效。
課堂教學永遠是門遺憾的藝術,在研討中,讓我清楚地明白了第一課時教學的教學模式還比較墨守成規,固守地按照逐段朗讀方式來組織教學,學生的自主選擇權和主體地位還沒有真正得到體現,教學方法有待于多樣化,教學機智和策略需進一步提高,讓第一課時在扎實中精彩呈現。
麋鹿教學設計第一課時(模板13篇)篇三
這篇課文介紹了我國珍稀動物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和傳奇經歷,體現了國家對保護野生動物的高度重視。語言簡潔,條理清晰,內容豐富,在樸實的說明中注入濃濃的情趣。
本課內容學生比較感興趣,特別是麋鹿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結合多媒體的展示更直觀地讓學生對麋鹿與普通鹿的外形有深入的了解,學生學得興趣盎然。教學中引領學生用解說詞的形式將書上的語言內化成自己的語言,從而促進學生對關鍵詞句的真切感悟。
1、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理清課文層次。
3、抓住麋鹿的特點,辨認麋鹿,用解說詞的形式介紹麋鹿。
教學重點:
了解麋鹿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
教學難點:
抓住麋鹿的特點,辨認麋鹿,介紹麋鹿。
教學準備:
多媒體。
1.談話:
同學們還記得我們曾經在課本上學過的珍稀動物嗎?(學生回答)
出示:金絲猴、羚羊、大熊貓、小熊貓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今天我們來認識另一種珍稀動物,它就是麋鹿,和老師一起來寫課題。(提醒“鹿”的筆順)
1.由課題預測課文的內容
2.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詞的音,讀通句子。
3.交流檢查:
出示:麋鹿:俗稱“四不像”,曾是姜子牙的坐騎,是一種草食性哺乳動物,喜歡生活在氣候溫和,林茂草豐的沼澤環境中,自然繁殖率很低。麋鹿在我國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出現由來已久,曾在漢朝時銷聲匿跡,直至有人在北京南郊發現,后慘遭厄運,或遭殺戮或顛沛流離,幸英國貝福特公爵的私人別墅烏邦寺動物園18頭麋鹿生長良好,并迅速繁殖。1986年8月,39頭麋鹿回歸故土,種群發展到近千頭,悄無聲息地生活在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
(1)指名讀,正音。
(2)理解詞語的意思
(3)指導書寫:沛、殖、涉。
4.理清課文脈絡:
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作者主要介紹麋鹿的哪些方面?(本文主要介紹了我國珍稀動物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和傳奇經歷。)
5.驗證預測
過渡:想對麋鹿有更深的了解嗎?讓我們一起走近麋鹿。
1、默讀第2-4自然段,用橫線劃出麋鹿外形特點的句子,用波浪線劃出描寫麋鹿生活習性的句子。
2、交流
(一)、麋鹿外形特點
(1)出示麋鹿圖
提問:你們認識它嗎?你認為它長得怎么樣?你從哪兒看出奇特來的?(四不像)
(2)演示對比驗證“四不像”
(3)它的外形的奇特還表現在哪?
(出示)角的各枝尖都指向后方、長尾巴、寬大的蹄子、毛隨著季節變顏色
(4)提問:
雄性麋鹿和雌性麋鹿一樣嗎?()
(5)總結:齊讀麋鹿外形特點的語句。
(二)、麋鹿的生活習性:
過渡:除了寫麋鹿外形的奇特外,還有它的生活習性也與眾不同?
(1)指名說:
“麋鹿也是一種草食性哺乳動物”、()“它們常在水中站立、跋涉、潛游和覓食……”、“麋鹿的自然繁殖力很低……”
(2)補充課外的資料:性好合群,善游泳,喜歡以嫩草和水生植物為食。
(3)齊讀。
3.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地方朗讀。
4.休會說明文運用說明方法的好處
這是一篇說明文,作者在介紹麋鹿外形、生活習性的奇特時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列數字、作比較)
找出相關的語句,說說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5.遷移練說:
設計情境:
自由練說,上臺展示。(結合)
1. 介紹其他的珍稀動物(出示)
2.齊讀警語
3.聽錄音、激趣
這里到底是哪兒?曾經是麋鹿的棲息地,為何它還要適應這里的環境呢?到底在麋鹿身上有怎樣的傳奇經歷,讓我們下節課繼續走近麋鹿,揭開謎團。
實踐活動:開展“我了解的國家級保護動物”主題活動,自行選定動物,將自己搜集到的素材,從獨特的外形、生活習性等方面加以整理,制作成卡片,張貼在班級展板上。
麋鹿教學設計第一課時(模板13篇)篇四
上節課我們共同沉浸在桂花的香氣中,我們聞著它那迷人的花香,感受到了桂子花開香十里。難怪我們的作者會說:讀(小時候,我最喜歡桂花。)桂花不與繁花斗艷,可是它的香氣味兒真是迷人。(讀的內容再斟酌)。
作者喜歡桂花,僅僅是因為花香嗎?(生簡答:不是)。
二、感受“搖花樂”
教師:不是,現在就請同學們細細地默讀課文3-5段,提出和大家深入學習課文的話題。(此話的表達還有待斟酌)。
學生:默讀3-5段(動筆勾畫、圈點,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預設:(核心話題)。
1、我喜歡搖桂花嗎?
“搖桂花”對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纏著母親。
問:“媽,怎么還不搖桂花嘛!”
2、搖桂花“樂”在哪里?
這下我可樂了,幫著在桂樹下鋪竹席,幫著抱桂花樹使勁地搖。桂花紛紛落下來,落得我們滿頭滿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聽父親口占一絕的吟詩“細細香風淡淡煙競桂子慶豐年。兒童解得搖花樂,花雨繽紛入夢甜。”
桂花曬干了,收在鐵罐子里,和在茶葉中泡茶,做桂花鹵,過年時做糕餅。全年,整個村莊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3、為什么母親常常說:“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舊宅院子里的金桂。
三、拓展延伸。
1、簡介作者。孩子們,寫這篇文章的作者很出名,知道是誰嗎?很好,懂得看注釋,這是很好的讀書習慣。了解琦君嗎?琦君,她是臺灣著名的散文家,她寫過很多作品,但作品的內容總離不開寫家鄉的景物、家鄉的事情,在她的作品中無不散發著濃濃的思鄉情。
2、出示:“故鄉,我們哪一天能回去,家鄉味,我們哪一天能再嘗呢?--《家鄉味》。
“說實在的,即使是真正天然的礦泉水,飲啜起來,在感覺上,在心靈上,比起大陸故鄉的山泉來,能一樣的清冽甘美嗎?--《水是故鄉甜》。
四、練習。
1、積累詞語(短語)。
姿態???笨笨拙拙???濕漉漉??纏著??陰云密布。
吩咐???撮一點???爐煙裊裊???口占一絕??沉浸。
2、選詞填空。
撿???揀。
3、給多音字注音并組詞。
得????????鮮????????盛。
4、仿寫句子:
外地的????再???????,還是比不得???????????????。(任選一題)。
小結:看桂花雨又紛紛落下來了,作者又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家鄉那桂花香,那搖花樂和那陣陣的桂花雨。
板書設計:
12??桂花雨。
香??樂。
思?念?家?鄉。
麋鹿教學設計第一課時(模板13篇)篇五
設計計劃:
本文介紹了中國珍稀動物麋鹿的形狀,生活習慣和傳奇經歷,體現了國家對野生動物保護的重要性。語言簡明,結構豐富,內容豐富,在簡單的描述中深入了有趣。
本課程對學生更感興趣,特別是麋鹿的形狀和生活習慣,結合多媒體課件的顯示更加直觀的學生對麋鹿和一般鹿形狀深入了解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教學學生以解釋性詞匯的形式將該書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從而促進學生對句子的真實感受。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的單詞,理解單詞形成的單詞。2,可以清除文本級別。
3,抓住麋鹿的特點,識別麋鹿,用敘述性的介紹麋鹿的形式。
教學重點:
了解麋鹿的形狀和生活習慣。
難以教:
抓住麋鹿的特征,識別麋鹿,引入麋鹿。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首先,對新指南的興趣引用了新的談話:
2.黑板項目,閱讀主題。
今天我們來認識另一個珍稀動物,它是麋鹿,和老師一起寫的主題。(提醒鹿中風)。
二,閱讀文字,整體感覺。
文本的內容由主題預測。
2.自由閱讀文字,注意閱讀文字的字,閱讀句子。3.兌換支票:
生產課件:麋鹿:俗稱四駒不喜歡,是馬鬃,是一種食草哺乳動物,喜歡生活在溫和的氣候下,風茂草地沼澤環境下,自然繁殖率非常低。麋鹿在中國黃河,長江中下游出現了很長時間,在漢代消失了,直到有人在北京南郊發現了悲劇性的不幸之后,或者被殺或者流離失所,幸好貝弗利公爵的私人別墅吳邦廟動物園18麋鹿生長良好,成長迅速。1986年8月,39鹿回到家鄉,人口發展到近千頭,靜靜地居住在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
(1)指讀書名,正片。
(2)了解詞的意義。
(3)指導寫作:裴,殖民化,涉及4.澄清案文上下文:
過渡:你想更好地了解麋鹿嗎?讓我們更接近麋鹿。
第三,閱讀2-4的自然部分,接近麋鹿。
(a),麋鹿形特殊點。
(1)生成elk映射。
問題:你知道嗎?你怎么看呢?你在哪里看到的賠率(既不是魚也不是家禽)。
(2)課件演示比較驗證四。
(3)它的形狀奇怪還在哪里表現?
(顯示課件)分枝的角度指向后,長尾,大蹄,頭發與季節變色。
(4)問題:
是男性麋鹿還是雌性麋鹿?(課件)。
(5)總結:讀取elk的形狀特征的語句。
(b),麋鹿生活習慣:
過渡:除了寫麋鹿形狀奇怪,還有它的生活習慣不同嗎?
(1)命名說:
(3)讀。
選擇你自己的地方大聲朗讀。4.解釋方法的好處。
這是一篇對文章的描述,作者介紹了麋鹿的形狀,習慣使用的奇怪的什么方法的描述?(列數比較的詞)。
找出相關的說法,談談寫作的好處是什么?5.遷移實踐說:
設計方案:
自由練習來了顯示。(結合課件)。
第四,加深升華感的延伸。
1.介紹其他珍稀動物(顯示課件)2.閱讀警告語言。
聽錄音,好玩。
它在哪里?是麋鹿的棲息地,為什么它應該適應這里的環境?到底在麋鹿誰有什么傳奇的經驗,讓我們繼續跟隨麋鹿的下一部分,打開了神秘。
五,作業實踐活動:進行我了解國家保護的動物,活動的主題,選擇自己的動物,收集材料,從獨特的形狀,習慣等方面進行整理,制成一張卡片,張貼在類展示板上。
【設計目的:學會使用,培養學生收集,組織信息和能力,首先概述具體的敘事寫作能力。用的話,激發學生對完成家庭作業的興趣,同時體驗學習的快樂。發布顯示鏈接可以起到促銷作用,也可以利用學生發展自信心。
麋鹿教學設計第一課時(模板13篇)篇六
教學目標:。
1、給句子加標點符號。
2、讀詞讀句。
3、練寫左中右結構的字。
4、熟記成語。
5、朗讀背誦一句古文。
6.看圖選詞說話、寫話。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字詞句的訓練。
難點:口語交際。
教學具準備:小黑板、掛圖。
主要板書計劃:練習1、4、5等抄寫在小黑板上。(略)。
作業設計安排:。
課內:完成書上各練習。
課外:背誦、寫話。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教學第一題。
1、審題。
(1)指名讀題。
(2)教師進一步明確題目要求。
2、指導。
(1)復習背誦《標點符號歌》。
(2)指名朗讀第一句話,根據標點符號歌的意思確定應用什么標點.教師在黑板上示范,明確逗號、句號要寫在句末后一格的左下角,問號、嘆號寫在句末后一格的左半格里。
3、練習。
(1)指名朗讀第三個句子。
(2)學生在自己書上練習加標點。
4、反饋。
(1)展示標點點得正確的同學的作業,表揚符號書寫形狀規范、位置正確的同學。
(2)指出存在不足,進行糾正練習。
二、教學第二題。
1、審題。
教師幫助學生弄清本題學習要求。
2、指導。
第一組句子。
(1)出示小黑板,讓學生讀一讀第一行的兩個詞語:“一遍”和“一遍又一遍”。
(2)比較兩個詞,知道“一遍又一遍”表示好多遍。
(3)指導讀,“又”要讀重音,強調遍數多。
(4)指名讀小黑板的兩個句子。
這封信我讀了一遍。
這封信我讀了一遍又一遍。
(5)討論兩個句子意思的不同。
(6)指導朗讀兩個句子。
第二組句子。
(1)指名認讀三個句子。
(2)比較這三個句子的不同點、相同點。
3、練習。
4、反饋。
三.教學第三題。
1.審題。
2.指導。
(1)認讀要寫的字。
(2)說說以前描紅所提出的要求。
(3)老師范寫,說出書寫注意點。
3.練習。
學生描紅、臨寫,師全班巡視、指導。
4.反饋。
表揚寫字好和姿勢好的學生。
麋鹿教學設計第一課時(模板13篇)篇七
1.?這是一則寓言故事,從這“一路花香”中,我們不僅能欣賞美麗的鮮花,感受醉人的花香,還能收獲樸素的哲理。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再次走進故事中去探尋這“一路花香”
完好的水罐???滿滿地????不禁???驕傲。
破損的水罐???半罐水????慚愧???道歉。
挑水工???撒下???花種???裂縫???澆灌。
二、解讀,品味文本。
1.談話:是呀,在這個寓言故事中,有三個耐人尋味的角色,走近他們,認識他們,我們就能品悟這“一路花香”的豐富內涵。下面,就請同學們細細品讀課文的語言文字,從字里行間體會人物形象。
2、讀了課文,你知道是誰帶來了這一路花香呢?
破水罐。
3.破水罐能澆灌出一路花香,它可真了不起!可是讀了課文,我們知道它自己一開始卻不這么認為,它的情感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你能在文中找出表示它情感變化的詞語嗎?(快速瀏覽全文)。
(板書:十分慚愧?一絲快樂?仍然傷心)。
(一)體會“十分慚愧”找出相關的句子。
1.問:你在哪里找到的?
那只完好的水罐不禁為自己的成就感到驕傲,而那只有裂縫的水罐卻感到十分慚愧。(出示課件)。
(1)“慚愧”兩個字都是豎心旁,說明和(心情)有關。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慚愧”是什么意思?(因為自己有缺點,做錯了事或未盡到責任而感到不安)這篇文章里在慚愧之前還加上了十分二字,“十分慚愧”可見程度更深。為什么破水罐十分慚愧呢??讓我們把目光放回到第一自然段,分別找一找好水罐和破水罐的特點。(抓住各自的特點朗讀體會)指名讀,齊讀。課文比較的手法,突出表現了好水罐的長處,壞水灌的短處。
(2)回過來再讀那只完好的水罐不禁為自己的成就感到驕傲,而那只有裂縫的水罐卻感到十分慚愧。
(4)從破水罐的道歉中你體會到了什么?(歉意)它為什么這么抱歉?(找句子,點紅)。
(5)面對破水罐的道歉,挑水工又是怎么說的呢?(分角色朗讀)。
(二)體會“一絲快樂”,“仍然傷心”“相當欣慰”
1.就在他們回家的路上,我們隨著他們的腳步一起來欣賞一下這路邊的美景吧!出示美景,看到這幅美景同學們一定會忍不住想贊美幾句吧?(句式訓練)。
出示“當他們上山時,那只破水罐看見太陽正照著路旁美麗的鮮花,這美好的景象使它感到一絲快樂。”
2.破水罐被美景所吸引,它不禁有了一絲快樂。為什么只是一絲快樂?(內疚并沒有消除。馬上它的水又要漏掉了,自由發揮)。
破水罐的快樂是那么少,是那么短暫。一絲快樂之后,他的心情仍然是怎樣的?(傷心)誰來讀好這段話?(指導讀好“仍然”“又”“再一次”,說明破水罐依舊沒有從一開始內疚慚愧的情緒中擺脫出來。)于是,它再一次(向挑水工道歉)。(出示:到了小路的盡頭……道歉。)。
逐句理解。再齊讀。
挑水工(板書)。誰來說一說挑水工是一個怎樣的人?(聰明,知人善任)。
三、揭示寓意。
“一路花香”是一則寓言故事,從剛才的學習中,你明白了什么?(指名說)。
四.生字指導。
五、深化主題。
板書設計:
15?一路花香。
十分慚愧。
一絲快樂?????????利用特點創造價值。
仍然傷心。
欣慰。
麋鹿教學設計第一課時(模板13篇)篇八
一、學習目標:
1、認識“原、市、蝦、撿、貝、殼、腳”等12個字。
2、感受美麗的景色,欣賞優美的語言,有興趣地朗讀課文,積累自己喜歡的語言。
3、在教師指導下,畫自己的家鄉,使學生從小熱愛我們的祖國,我們的家鄉。
二、學習重點:
1、認字。
2、感受美麗景色,欣賞優美的語言。
三、學習難點:
畫中感悟,品讀文字。
四、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1、小朋友,我們都生在奉化,長在奉化,奉化呀,就是我們的家鄉。
2、板書:家鄉。
師:誰來讀好這兩個字。(指名讀)。
師適時評價,如:你讀得一字一頓的,很正確;你讀得很深情,看得出你很愛自己的家鄉。
師:是啊,我們都愛自己的家鄉,有幾位小朋友跟你們一樣愛家鄉,而且把自己家鄉最美麗的地方畫下來。點擊出示課題:《畫家鄉》,誰愿意來讀讀課題,請你來讀,他來讀,一起讀。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小朋友,你想了解他們的家鄉嗎?那就請大家打開書本102頁,先聽老師給你介紹介紹吧。學生整體感受語言的美。
2、聽完了老師的介紹,你有什么話想說嗎?(引導學生說:家鄉美)。
3、他們的家鄉可真美,正如你們說的一樣。趕緊自己念念吧。注意讀準字音,圈出生字。
4、檢查字詞(帶拼音的字----詞語)。
(1)小朋友讀得真起勁,生字寶寶也來湊熱鬧了,他們從課文中跑出來,你還認得他們嗎?(認讀生字卡片,指名讀,齊讀)。
(2)全班檢查詞。
讀得真棒,濤濤,山山他們呀知道小朋友要去他們的家鄉玩,故意給我們出了一道難題,他們說如果你能叫出這些詞語的名字,就可以看到很美很美的風景。你們行不行?自己先大聲地準備準備。你想讀哪一個就讀哪一個。(生讀詞語,隨機評價)。
5、這些圖片分別是誰的家鄉呢?聰明的小朋友一定能用:誰的家鄉在哪兒?來介紹介紹。(板書)。
生:xx的家鄉在……(師貼詞條)。
7、反饋:說說你的理由?
師:青菜蘿卜各有所好。趕緊找到那一段,把它讀好,待會老師請你來介紹。
反饋:你想讀誰的家鄉?
a濤濤的家鄉:(學生讀完,教師適當評價,如:這么短時間你能讀得那么通順,真能干……)。
b山山的家鄉:我們就跟著他一起到山山家鄉去吧。
c平平的家鄉:是啊,屋前有雞鴨,屋后有翠竹。真美!
d青青的家鄉:一起跟他到大草原上看看。
e京京:現代化的大城市,到處有高樓大廈,真令人向往。
(三)細細品讀,畫中感悟。
預設:海邊。
2、小朋友,見過海嗎?怎么樣的告訴大家?
引導學生想象說話:大海是藍藍的,一望無邊,海面上海鷗在自由自在地飛翔,一艘艘帆船在海上星星點點,海邊是又松又軟的沙灘,還有各種各樣的貝殼,涼爽的海風吹著好舒服啊!
3、濤濤的家鄉正像我們說的那么美,現在我們看看濤濤是怎樣向我們介紹他的家鄉的?自己讀一讀,你覺得濤濤的家鄉美在哪兒?你可以劃一劃有關的句子。
4、交流:你覺得濤濤的家鄉美在哪兒?
預設:
(1)他畫的海那么藍,那么寬。
生:美在海水藍。
師:說的真好(顯示句子:他畫的海那么藍,那么寬。),請你讀讀這句話(指名讀)。
師:是啊,你瞧,海是那么藍,那么寬。誰有本領把剛才我們感受到的藍和寬讀給大家聽。(先指名讀---再男女生比賽讀(如果學生讀不好,老師范讀。老師通過評價語言,指導訓練學生朗讀:如:聽了你的朗讀我感覺到濤濤家鄉的海是那么藍,寬廣無邊,一望無際。老師仿佛來到了大海邊……)。
(2)一艘艘船上裝滿了魚和蝦。
生:美在魚蝦。
師出示句子(一艘艘船上裝滿了魚和蝦。)。
指名讀-----評價:海面上有那么多的船,海中有那么多的魚和蝦,多美啊。
再指名讀------評價:(如老師聽出來了船可真多呀……老師又聽出來魚蝦頁真多……引導讀好“一艘艘”“裝滿了”)。
師:出示漁船出航捕魚的圖片。是啊,你看,海面上有那么多的船,海中有那么多的魚和蝦,多迷人啊,我們一起來讀。(齊讀)。
(3)那個在海灘上赤著腳撿貝殼的孩子,就是濤濤。
生:美在貝殼。
師:是啊,住在海邊的孩子多幸福啊,你們瞧,他在干什么呢?
生:撿貝殼。
師:你瞧,這些就是濤濤撿的貝殼。(欣賞貝殼圖片)。
師:說說你都看到了怎樣的貝殼?
師:看到了那么多貝殼,你高興嗎?想說什么呢?
生:高興,想和濤濤一起去撿貝殼……。
師:海邊的生活多有快樂啊,讓我們一起再來回味回味海邊生活的樂趣。師生合作讀濤濤家鄉這小節。
7、海邊真美啊。老師真想去濤濤家鄉看一看,你們呢?老師建議大家假期中讓爸爸媽媽帶你去海邊玩一玩。今天我們就暫時和濤濤說再見吧。
今天我們就暫時和濤說再見吧。現在生字寶寶還等著我們把它們送回家呢!
(四)寫字:貝蝦。
1、齊讀。
2、蝦:請生觀察,說說寫這個字要注意什么?看老師寫,注意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自己寫。如果你覺得自己寫的和老師大屏幕上的差不多,請你給自己打上五角星。寫的不滿意的再改改。
3、貝:請你仔細觀察,拿起筆認認真真的寫一個。
【板書設計】。
麋鹿教學設計第一課時(模板13篇)篇九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學會本課生字詞。
2.帶領學生抓重點詞句感悟貓性格的古怪,感受作者用具體事例表現動物特點的寫作方法和親切的語言特色。背誦積累學習片段。
3.體會“人愛貓,貓親人”的情感。教學重、難點。
1.重點:讓學生感受作者用具體事例表現動物特點的寫作方法和親切的語言特色。
2.難點:在閱讀中體會“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談話交流。
3.板書課題:貓貓這個字是一個形聲字,形旁是反犬旁,音旁是苗古人為什么用苗表示讀音呢?(貓叫聲是喵喵的)。
你來學學貓的叫聲。
好可愛的小貓呀。這個同學推測挺有道理的。
同學們,宋代陸佃說:鼠善害苗,而貓捕鼠,去苗之害,故貓字從苗。看了這段資料,再看貓這個字你想說什么?(貓可以為民除害)。
正向我們所說,同學們你看這種說法里寄托著古人對貓的喜愛之情呢。你看,咱們中國的漢字多有趣啊。
看,老舍爺爺被稱為什么?(語言大師)。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看來我們的同學生字詞語預習得非常不錯。接下來檢查一下朗讀課文,打開課本翻到70頁,先看看課文有幾個自然段?請4位同學朗讀課文,其他同學劃出兩個能概括課文內容的句子。
2.反饋交流請你說說你的理由。
1-3自然段都是寫貓的古怪,第一自然段的第一句是一句總起句。第四自然段的這一句是過渡句。
3.老舍先生在這篇課文里寫了兩個重點內容(板書:古怪淘氣)連起來說一說。
小結:抓住課文中的重點句子,我們就知道了課文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把重點句連起來,進行適當的修改,就能知道課文的主要內容了。
三、剖析“古怪”
1.這里寫貓的性格,老舍先生用一個詞概括說(古怪)出示: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
“古怪”詞語手冊上怎么說?(性格特別,令人難于捉摸。)2.貓的性格古怪在哪里呢?請同學們自讀1~3自然段,想一想、說一說。出示: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
老舍爺爺寫貓的這些性格特點主要選取了哪些典型的事?板書:老實(睡覺)貪玩(出走)盡職(抓老鼠)。
(一)品讀句子1:說它老實吧,它的確有時候很乖。它會找個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覺,無憂無慮,什么事也不過問。
(1)“乖”,讓你感受到了什么?想想你心目中的乖孩子?(安安靜靜的,不惹是生非,文氣······)。
這說不定是一位紳士呢,請一位紳士讀一讀!多么文靜的小貓,像位淑女,請你讀!
(2)品讀句子2:可是,它決定要出去玩玩,就會出走一天一夜,任憑誰怎么呼喚,它也不肯回來。你又感受到了什么?(貪玩)。
貓貪玩出走后,會有誰用什么方法呼喚貓回來?老舍有沒有寫誰怎么呼喚貓回來?而是用了一個什么詞?“任憑??也??”
(二)教師讀著出示句子3:可是,它聽到老鼠的一點響動,又是多么盡職。它屏息凝視,一連就是幾個鐘頭,非把老鼠等出來不可!讀讀這個句子,你又感受到了什么?(很有耐心,很有決心)。
(1)品味“屏息凝視”。
誰來說說“屏息凝視”是什么樣的?(抑制呼吸,聚精會神地看,不發出一點聲音)。
“屏息”是否就是不呼吸了呢?連幾乎聽不到的呼吸聲都要控制,那讀的時候應該怎樣表現?(生練讀)同學們,讓我們找準目標,屏息凝視,體驗l0秒鐘。你感覺怎么樣?請你來讀一讀。
(2)體會“一連?‘非??不可”:同學們,“一連就是幾個鐘頭”是個什么概念呢?就按三個鐘頭來算吧,三個鐘頭是多少分鐘?(180分鐘)又是多少秒?(10800秒)是10秒鐘的多少倍?(1080倍)而我們剛才才體驗了l0秒鐘啊!(生激情誦讀)在盡職這一點上,我們大家都該向貓學習。
(三)指著板書:老實貪玩盡職這幾個詞放在一起,給你什么感覺?(矛盾、奇怪)。
作者是怎么把這幾個詞連接起來的?
二、三自然段。
讀讀課文的二、三自然段,用上。
說它······吧,它的確······,可是······說它······吧,的確是呀······,可是······借助這個句式試著背一背第一自然段。真不錯,那你能用上其中的一個句式說說第二或第三自然段的內容,有些地方可展開合理的想象。
第二自然段的古怪體現在貓既(溫柔可親)又(一聲不出)第三自然段呢?既膽小又勇猛學生練說交流:
體會“蹭”,(蹭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不同?蹭出什么?體現什么?)體會“梅花”比較句子:
四、階段小結,布置作業。
交流:觀察仔細喜愛貓咪扎實的語言功底。
愿我們用一顆喜悅的心觀察生活,讓美麗的語言從我們筆尖流淌,記錄下我們成長中每一朵心動的花,每一件值得記憶的事。下節課我們再來學習滿月的小貓。下課!
2.布置作業。
選擇喜歡的段落背誦;搜集有關寫貓的文章誦讀并摘抄。
板書:老實貪玩盡職。
貓性格古怪溫柔可親一聲不出人愛貓貓愛人。
膽小勇敢。
(語言親切、用詞凝練、形式多樣)。
麋鹿教學設計第一課時(模板13篇)篇十
這是一篇常識性說明文,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進化過程、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文章既展現了一幅幅關于鯨的生動畫面,也向學生開啟了一扇探索動物世界的科學之門。作者運用列數字、舉例子、做比較、打比方等多種說明方法,通俗、生動、準確地對鯨的特點加以說明,融知識性與趣味性于一體,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正確讀寫“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經驗、判斷、胎生、壽命”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鯨的特點、進化過程、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激發學生探索海洋動物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情感。
4、認識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等說明的方法。
教學重點。
了解課文中介紹的與鯨相關的各種知識。學習作者用多種方法說明事物特點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
學習說明文基本的說明方法。
教學準備。
學生搜集有關鯨的文字、圖片資料,教師準備相關課件。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聽說過或見過鯨嗎?誰能簡單說說你對鯨的了解?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新課文,講的就是有關鯨的知識。(板書:鯨)。
二、學習生字,讀順課文。
1、學生自由讀課文,不認識的字可查字典解決。
2、課件出示生字詞,學生認讀。重點指導容易寫錯的字。
3、再讀課文,畫出不理解的詞語,提出來大家說說。教師根據學生討論的情況,提出。
一些重點詞語,讓學生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來理解。
三、再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1、自讀課文,看看課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每段主要講了什么?
2、學生匯報。
每個自然段基本上講了一個意思:第1自然段講鯨特別大;
第2自然段講鯨是哺乳動物,不是魚;第3自然段講鯨的種類;第4自然段講鯨怎樣進食;第5自然段講鯨用肺呼吸;第6自然段講鯨如何睡覺;第7自然段講鯨的生長特點。
概括起來說,4至7自然段分別從四個方面介紹了鯨的生活習性。
四、細讀課文,體會鯨的特點。
1、學生自讀課文,體會鯨的特點,說出自己最感興趣的部分。
2、分組合作學習。
(1)根據選學內容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2)對自己最感興趣的部分進行深入研讀。
(3)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選擇朗誦家、小畫家、演說家、表演家中的一個角色來匯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感悟。當朗誦家的讀出鯨的特點,當小畫家的畫出鯨的特點,當演說家的講解出鯨的特點,當表演家的演示出鯨的特點。
3、各組推薦代表在全班匯報,教師和其他學生進行評價。
五、教師小結,布置作業自主讀課文,抄寫生字新詞。
麋鹿教學設計第一課時(模板13篇)篇十一
教材分析:
《一分鐘》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第二組課文中的一篇課文,講的是一個叫元元的孩子,在鬧鐘響過之后,因為他貪睡一分鐘,于是在十字路口遇上了紅燈;因為遇上了紅燈,延誤了時間,于是趕不上汽車,最后只好徒步去學校,結果遲到了20分鐘。這篇課文講的事情非常接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因此,非常好懂,也非常容易理解。通過這篇課文的的學習,使學生受到嚴格要求自己,珍惜時間的教育。
設計理念:
根據二年級孩子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本課教學設計努力體現為學生架設生活與教材聯系的橋梁,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創設讀的情境,在讀中感悟,利用直觀教學幫助學生理解語言文字,使學生的感情與課文所表達的感情相融,進而讀出感情,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懂得“分秒必爭”,并能養成習慣。
學情分析:
由于學生年齡較小,時間觀念不強,對于如何珍惜時間缺乏感性的認識。因此教學時應充分利用課程資源,創設情境,在讀中感悟,從中體會元元的焦急與尷尬,也使這件事成為寶貴的教訓,促使每個學生都能對自己嚴要求,珍惜時間。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課文,使學生知道時間的寶貴,懂得嚴格要求自己,珍惜時間。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游戲、調查讓孩子感受一分鐘的長短,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書,讓學生感受理解課文。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知道時間的寶貴,懂得控制自己,珍惜時間。
教學重點:有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真正理解一分鐘的重要性,懂得要珍惜時間。
教學準備:
課前調查,ppt。
一、闖關識字詞。
1.出示課件,第一關:文中生字與拼音,學生齊讀。2.第二關:生字一個接著一個跳出,左邊右邊比比賽。
3.第三關:出示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生字寶寶把它的好朋友們也帶來了,看看你們還認識嗎?)分男女生認讀。
二、問題激趣,導入課題。
三、研讀課文。
1.請自讀第一自然段,元元為什么會多睡了一分鐘?他是怎么想的?
2.出示問題: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鐘,為什么會遲到20分鐘呢?他在上學路上遇上哪些事情了?(自讀)。
元元說的話,(抓住“嘆氣”以及元元錯過綠燈來指導朗讀)指名讀,齊讀,體會元元錯過綠燈后的失望,后悔的心情。
無可奈何之下只能選擇最慢的步行了。大概要走多久呢?
6.請你們算算這里一共花費了多少時間呢?你們知道元元的時間丟在哪里了嗎?為什么。
說1分鐘=20分鐘嗎?
7.所以等元元回到學校已經()。這時元元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呢?請觀察圖片,從課文中找出描寫元元到校后的神情的詞語(紅著臉,低著頭)體會元元的心情(非常后悔)8.因為多睡了一分鐘,所以上學遲到了20分鐘,通過元元這個故事,你想到了什么?板書(珍惜時間)。
9.一分鐘看似短暫,卻足以改變或完成很多事,說說你了解到的一分鐘能做些什么吧。你們一分鐘又能做些什么呢?(看自己的錄像)。
四、拓展閱讀。
一分鐘里面我們可以選擇把它浪費掉,也可以選擇讓它過得更有意義,閱讀天地里面還有很多關于珍惜時間的小故事呢,趕快進去看看,看完后和同學交換一下你的感受吧!
五、課外延伸。
時間一去不復返,出示關于珍惜時間的格言:1.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通過今天的學習,相信同學們都知道了時間的珍貴,要好好把握每一分鐘,不要浪費時間。不然就會2.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是金老師送給你們以及元元的兩句格言,相信與元元通過今天也會吸取教訓的,ppt:請發揮你們的想象,來為課文續編下去:第二天,鬧鐘又響起了,元元......
麋鹿教學設計第一課時(模板13篇)篇十二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了解諾貝爾為社會做出的貢獻,感受諾貝爾熱愛科學、熱愛人類、無私奉獻的精神。
【教學重點】。
了解諾貝爾為社會做出的貢獻,感受諾貝爾熱愛科學、熱愛人類、無私奉獻的精神。
【教學難點】。
了解諾貝爾為社會做出的貢獻,感受諾貝爾熱愛科學、熱愛人類、無私奉獻的精神。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一、了解人物導入。
同學們,伸出右手跟老師一起工工整整地寫今天的課題——諾貝爾。預習了嗎?說說都怎么預習的?(讀書:對,千萬不要忽視讀課文,這是學習的基礎。學習字詞:掃清了字詞的障礙,就能在學習時游刃有余,好樣的。上網查找資料:這個辦法真是好,網絡給了我們更多的學習空間,我們就要好好利用。)。
通過預習,你們來介紹一下諾貝爾吧。
1.諾貝爾生平。
2.諾貝爾獎。這個內容在文章中哪兒也出現了?
知道最近諾貝爾獎獲得者嗎?(莫言和《蛙》)我們一起來分享他的榮耀時刻,觀看視頻。這不僅是莫言一個人的榮譽,甚至整個國家都會為之而自豪。
3.你們講得很好,但我有疑問,不知你們有沒有跟我一樣的感受,一個以個人名義命名的獎項,到底有什么樣的魅力,何以如此舉世矚目?那咱們今天就走近諾貝爾,感受他巨大的魅力。
二、自讀課文。
1.出示自讀要求。
(1)借助課后田字格中的生字拼音,讀準、讀順課文。
(2)利用熟字自學生字和書寫方法。
(3)聯系上下文,借助查字典來理解詞語的意思。
(4)課文主要寫了諾貝爾的哪些事。
2.按要求自讀課文。
3.檢查自讀情況。
(1)指名分節讀課文。
(2)認讀詞語:
(3)交流、討論。
風行:普遍流行。
震撼:震動、搖撼。
毫不氣餒:一點兒也沒有失去勇氣。
4.理清詩歌脈絡:
一(1-2):簡介諾貝爾獎的授獎儀式。
二(3-9):寫諾貝爾發明炸藥的過程及其取得的成就。
三(10)簡介諾貝爾獎的獎項設置。
三、學習生字。
重點指導“械”、“錘”等字的筆順、結構。
四、作業。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讀一讀,再抄寫。(課后練習3)。
麋鹿教學設計第一課時(模板13篇)篇十三
知識技能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和了解火燒云的絢麗多彩和美妙奇異的變化。并摘抄文中的優美詞句,積累語言。
過程方法目標:經歷獨立自學、合作交流、讀中感悟等過程體會作者在觀察中善于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大膽想象,感悟作者在寫作上的一些方法。
重點:通過學習,體會火燒云的變化。難點:學習作者的寫法,學會與文本對話。課前準備。
一、觀片激趣,談話導入。
1.(播放課件:火燒云。)談話導入:晚飯過后,火燒云上來了,多美的火燒云啊!它讓人入迷,讓人陶醉。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跟隨現代女作家蕭紅到天空中遨游,領略大自然的壯美,感受夕陽西下時火燒云的瑰麗吧!(板書課題。)。
2.火燒云如此美麗!請同學們自由讀文,看看作家蕭紅是怎樣把這些神奇的景象描繪出來的吧!
設計意圖:開篇以多媒體課件中的火燒云美景引入新課,讓學生調動感官參與到學習中來,為下面的學習埋下伏筆。
二、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1.指名讀文,想一想: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來寫火燒云的?2.師生共同梳理出文章結構:第一部分(1、2段):火燒云上來了。
1/6。
第二部分(3~7段):火燒云的變化和顏色。3.分組讀全文,邊讀邊想象火燒云的神奇景象。
設計意圖:初讀課文,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感知,理清文章結構,為下面深入學習課文打下基礎。
三、精讀課文,品文賞“云”
1.通過剛才的分組讀文,看看作者主要抓住了火燒云哪幾方面的變化?2.交流學習:
(1)課文第一部分寫火燒云上來時,地面和天空的景象。讀第1自然段,邊讀邊思考課文里講的火燒云是什么時候的?(是夏季傍晚時候的火燒云。)作者描繪了火燒云神奇美妙的霞光,令人心馳神往。通過閱讀,你找到火燒云的霞光有哪些奇妙的地方了嗎?人們的心情怎樣?(教師根據學生回答相機板書:霞光映照萬物)什么是火燒云?為什么用“燒”而不用“紅”?結合課前搜集的有關資料交流。
指導朗讀,讀出驚奇、高興之情,邊讀邊感受霞光的美麗。(2)學習“火燒云的顏色變化”。
課文的第3自然段主要描寫火燒云的顏色紛繁艷麗,變化萬千。請同學們思考:火燒云的顏色有什么特點?表現在什么地方?“還有些說也說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你能說出來嗎?誰能用一個詞語來概括火燒云的色彩?請同學們邊讀邊思考。
教師巡視指導,了解學生品讀情況。
交流火燒云顏色的變化。(教師相機板書:顏色豐富多彩)。
教師小結:(課件展示火燒云顏色變化的錄像。)天空中這么多的顏色交織在一起,那是多美的景象呀!能不能用恰當的詞語概括出火燒云顏色變化的多呢?(五顏六色、五彩繽紛、絢麗多彩、色彩斑斕、五光十色。)。
師:讀讀這段話,比一比誰能讀出對火燒云的贊美之情?(學生自由朗讀第3自然段。指名有感情地朗讀。)。
(3)課文的第4~6自然段主要寫了火燒云的萬千姿態。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思考:火燒云形狀變化有什么特點?你是從哪兒感悟到的?小組合作探究,想象體會。
2/6。
學生匯報:
a.比較句子,哪句寫得好?
馬是跪著的,像等人騎上它的背,它才站起來似的。馬是跪著的。
(第一句寫得好,作者把看到的和想到地融合在一起,不僅使文章生動、具體,還突出了火燒云的變化美。)(教師相機板書:形狀變幻萬千)。
b.其實火燒云就像一幅幅抽象畫,只要你展開豐富的想象,天空中就什么都有。(課件展示一組火燒云變化的圖片,也可結合自己的生活實踐。)想象一下,它們像什么呢?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觀察,充分發揮想象,用自己的話來描繪美麗的火燒云。
教師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對火燒云的喜愛之情。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資料,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結合課文,讓學生練習說火燒云還有哪些變化,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發展了他們的思維想象能力。
四、再讀課文,學習寫法。
請同學們再次默讀課文,說說作者都用了哪些寫作方法表現了火燒云的千變萬化。
交流:
1.抓住事物特點進行描寫。作者抓住火燒云顏色和形狀的變化來表現火燒云美麗奇幻的特點,如霞光的“紅”,顏色的“多”,變化的“快”,真實生動。
2.運用合理的想象。在描寫云時,作者展開想象,把對事物的靜態和動態描寫結合起來,寫得生動形象。
設計意圖:通過回文朗讀領悟作者的習作方法,以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為小練筆作好鋪墊。
五、深讀課文,感悟主題。
2.課后請同學們繼續搜集一些有關大自然美麗、神奇的圖片,做個生活中的有心人,發現自然界的美,懂得欣賞美,并用自己的筆寫下來。
3/6。
4/6。
初夏早上六點,清亮透明的月兒還躲藏在云朵里,不忍離去,校園內行人稀少,我騎著單車,晃晃悠悠的耷拉著星松的睡眼。校園內景色如常,照樣是綠意盈盈,枝繁葉茂,鳥兒歌唱。經過西區公園,看那碧綠的草地,飛翔中的亭子,便想起十七那年,在這里尋找春天的日子。本想就此停車再感受一遍,可惜心中記掛北區的荷塘。回想起冬日清理完荷塘的枯枝敗葉,一片蕭條的景色:湖水變成墨綠色,沒有魚兒游動,四處不見了鳥兒的蹤影,只有蓮藕躺在湖底沉沉睡去。清潔大叔撐著竹竿,乘一葉扁舟,把一片片黑色腐爛的枯葉殘枝挑上船。幾個小孩用長長的鐵鉤把蓮蓬勾上岸,取下里頭成熟的蓮子。
5/6。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