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是對自己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所獲得的經驗和感悟的總結。下面是一些寫心得體會的經典案例,希望能給大家提供思路和靈感。
老殘游記讀書心得體會(優秀16篇)篇一
毋庸置疑,清官者,名垂千古、流芳百世,皆因人們擁戴清官、熱愛清官。黑臉的包龍圖,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始終是一片懲奷除惡的“大青天”。奷臣者,遭人唾罵,遺臭萬年,皆因人們憎恨奷臣、厭惡奷臣。殘害忠良的秦檜,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永遠是跪在岳飛墓前的(前些時候,看到網上傳言,秦檜在家鄉已站起來了,此刻的社會價值取向真得讓人迷惘和心寒)。
劉鶚的《老殘游記》中寫了二個清官,讀后,卻讓人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在《資治通鑒》中有一個描述李世民的故事,也說到“路不拾遺”。故事名稱是《上與群臣論止盜》,發生在唐太宗李世民的“貞觀之治”年代,經過是這樣的:
上(指李世民)與群臣論止盜,或請重法以禁之,上曬之,曰:“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饑寒切身,故不暇顧廉恥耳。朕當去奢省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自是數年之后,海內升平,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焉。
“貞觀之治”時代,李世民是否真得做到路不拾遺了,我們姑且不論。可是,李世民對“止盜”采用“疏”的方法,讓百姓富起來,“使民衣食有余,則自不為盜”。李世民的觀點顯然是合乎情理的,只是聽起來太過于夢想化而已。“窮人”是任何社會都期望消失的,又是任何社會都難以有效消失的。即便歷史發展到此刻,經濟發達,物質豐富,“窮人”的故事卻仍然時有耳聞,此仍由于合理的貧富差距是社會發展的動力所在。如果果真具備孔子所倡導“天下大同、天下歸一”,社會還能否發展,卻是真正的令人心存疑慮!我們所要做的是讓“窮人”成為“相對窮”,而不是“絕對窮”!
扣的酷吏,為了讓自我升官,竟然不顧百姓死活,不問青紅皂白,用百姓之血染紅自我官帽上的頂珠。老殘在客店的墻上寫下一首詩,對此進行了無情的批判:“得失淪肌髓,因之急事功。冤埋城闕暗,血染頂珠紅。處處鵂鹠雨,山山虎豹風。殺民如殺賊,太守是元戎。”
第二個“清官”是剛弼。此人不一樣于玉賢,玉賢是一心為升官,急于干出一番政績來,以博取上級歡心,所以以殘酷治民,是一個實足的“酷吏”。而剛弼卻不為升官,以“清廉自命(見第十六回)”。此人清廉確也真得清廉,然而,此人卻是剛愎自用,卻又昏庸無能之輩。他審訊賈家十三條人命的巨案,由于賈家的親家魏家傭人急于想救出自我東家,就對剛弼進行巨額賄賂,剛弼憑此就主觀臆斷,判定魏氏父女是兇手,嚴刑逼供,鑄成駭人聽聞的冤獄。他的邏輯是“這魏家既無短處,為什么肯花錢呢?卑職一生就沒有送過一個人錢。”(見第十八回)幸虧此案被老殘知曉,就寫信向撫臺反映情景,撫臺派出白太尊白子壽來主審此案,才讓魏家沉冤得雪,救了魏家父女之命,最終又救了賈家十三條人命(這十三人是被一種類似蒙汗藥之類的“千日醉”所害,經過雪得解藥“返魂香”而救活)。
對于剛弼這種所謂“清官”,白太尊有一段分析很是精辟,也很是一針見血:“清廉人是最令人佩服的,僅有一個脾氣不好,他總覺得天下都是小人,僅有他一個人是君子。這個念頭最害事的,把天下大事不知害了多少。”
對這些昏庸、殘暴之輩,老殘認為:“官愈大,害愈甚。守一府則一府傷,撫一省則一省傷,宰天下則天下死!(見第六回)”在那樣的年代,能說出如此之話,實為不易,真可謂是震聾發饋之聲也!
《老殘游記》是中國四大諷刺小說之一,作者劉鶚學識淵博,在算學、醫道、治河等方面均有出類拔萃的成就,所以,就小說資料而言,涉及各種自然科學范圍頗廣。尤其難能可貴的是,作者的文采也是相當不錯,異常是對山東濟南一帶的風情描述,讓人印象深刻,過目不忘,讀后收獲頗豐。當然,劉鶚對于所謂“清官”的諷刺,悠悠以為,多少有些過了。清官畢竟是人人誦之,人人贊之。縱觀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之淵源歷史,清官不是多了,而是少之又少,恰如當代社會中的珍稀動物。劉鶚所寫的“清官”實非“清官”也,這些人充其量可是是沽名釣魚之輩而已。
老殘游記讀書心得體會(優秀16篇)篇二
《老殘游記》是一部頗具讀書快感的小說。薄薄一本小冊子,二十來回篇目,讀完之后仍有意猶未盡之感。小說吸引讀者之處,有的在情節,有的在語言,有的在環境氛圍塑造,有的在作者獨特的敘述方式。而《老殘游記》這本書吸引我的地方則在人物的描述。
老殘是一個浪跡江湖二十多年的老郎中,不圖錢財也不沉溺于美色,沒有什么特殊嗜好和夢想,仿佛人生的樂趣就僅有四處走走與看看。當然,這樣的身份,也是作者為了敘事需要而安排的。不求錢財酒色,故能隨遇而安;身有幾樣本事,走到哪里也都有安身立命的地方;交際廣泛,便處處皆有故舊照應;和官場堅持若即若離的關系,既不為官場所累,又能在必要時借助政府的力量;性格溫潤平和,走南闖北“吃得開”,古道熱腸卻盡力而為,終不致成為晚清的憤青。
種.種對主角身份的安排和描述,將一個灑脫自由的江湖人形象建立在了我們心中。而同樣的翠環這個主角也由作者之筆活躍于紙上。翠環這個女子,也是有些意趣的,看她十三回里對于做詩的議論,一段警世真理,偏從天真混沌大字不識的妓女口中說出,別有一番大俗大雅的味道。這樣一個女子,若能調教出來,給鐵兄作一風塵小侶,倒是好看。只是老殘似乎對她并不太上心,成婚后教她認字,大約也不很認真,所以翠環上泰山時仍是文盲或半文盲。可是,翠環的好處在于天真爛漫,倘若一經刀斧變成飽讀詩書的大家閨秀模樣,只怕連本來那點味道也丟了。
老殘和翠環這一段,很有“江湖味”。“江湖”這個詞,原是出于莊子的“相濡以沫,相噓以濕,不如相忘于江湖”。緣到了便在一齊,緣盡了便各自分頭走。翠環還多少有些戀戀難舍,老殘卻似不大在意,或許因為本就沒有上心。他們兩人,不像夫妻,不像朋友,不像情侶,倒像是人生路上,搭伴走一程,同路便合,岔路便分,誰也不曾真對那個人動過情。
整本書中最令我難忘的一句描述是“那雙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寶珠,如白水銀里頭,養著兩丸黑水銀。”這段描述著實奇妙,古往今來描述人的眼睛有多種比喻,但把人眼睛描述成水銀的卻是第一次見,但卻又十分具有畫面感,仿佛一讀完自我的眼前就有一雙圓潤發亮的眼睛。
續書篇末寫到了陰司地獄,第七回里,老殘對申東造說,“先往東昌府訪柳小惠家的收藏,想看看他的宋、元版書,隨后即回濟南省城過年。再后的行蹤,連我自我也不明白了。”數月之后的人事際遇皆無法預計也不做研究,未來的一切好似有計劃卻又好似手中沙般把握不住,最終心如清風,卷沙而走,這樣朦朧而又隨遇而安的人生狀態也不錯。
老殘游記讀書心得體會(優秀16篇)篇三
我們現在生活的世界,天空是多么的湛藍,鳥兒是多么的歡暢,大海是多么的碧綠,我們的心中也是多么的愉快。每當我看見人們的歡笑,就不禁想到,這一切都是革命烈士們用自己的生命換來的。舍己為人,這革命烈士們的象征,這種多么美好的中國文化,它將深深地映在我們中國人民的心中。
這篇文章是一篇介紹紅軍長征時期的文章,我讀了之后受益匪淺。它主要描述了:在1935年,紅軍長征過草地時,一位老班長接受黨交給他的任務,盡心盡責的照顧三個得病的小同志,用自己的魚鉤為他們釣魚,讓他們喝魚湯,吃魚肉,自己卻嚼草根,舔吃剩的魚骨。
在即將走出草地時,卻壯烈犧牲的故事,向我們展示了老班長忠誠無私、舍己為人的崇高品質。老班長是一個為了革命勝利與他人的生命做出偉大貢獻的人,值得我們去學習。文章中,抓住了老班長的神態、動作與語言,讓我們理解的更加深刻。老班長他自己每天天天沒亮就起床,翻爛了草皮,也是好不容易才找到一條蚯蚓。老班長做出的魚湯盡管沒加作料,但是三個小同志卻覺得它無比鮮美,因為這是老班長辛勤勞動所換來的,是老班長費盡心思的勞動成果。老班長自己從來不吃東西,只是嚼草根,把好的都留給三個小同志,寧可自己受苦。
就算在臨死前,還惦記著三位同志,不愿意讓自己沒有完成黨的重托,這也是為了中國的勝利,向向我們生動的詮譯了老班長一生的希望。在文章最后一個自然段,有著這樣一句話:“在這個長滿了紅銹的魚鉤上,閃爍著燦爛的金色的光芒!”
通過這句話,使我體會到這句話是全文的中心與特點,揭示了文章的主題,突出了一個老革命戰士為人民和黨不惜犧牲自己,舍己為人,忠于革命的崇高精神,讓我明白在革命期間先烈們的艱辛,更加激發了我們21世紀青少年要勤奮努力。不僅表達了作者永遠向老班長學習的決心,也是為了留下這個讓子孫瞻仰前輩的遺物,學習老班長的為了革命事業與戰友的生命不惜犧牲自己的高貴品質。雖然魚鉤上長滿了紅銹,但是它記錄了老班長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閃爍著老班長金子般的思想光輝,昭示著老班長關心同志、舍己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
讀了這篇文章之后,我感慨萬千。三個小同志之所以能活下去,是因為老班長要照顧他們的決心。在生活中,我們也要有像老班長那樣照顧別人,一心為他人作貢獻的的決心,造就每個人民的幸福生活。現在,班里舉行“一對一”專項輔導活動,通過同學之間的炫耀之心,把它逐漸化成友誼,讓我們同學之間的友誼更加深厚,還能提高學習效率。除了在學校,我們在校外也可以發揚自己舍己為人的精神。扶著年老的爺爺奶奶過馬路;幫助小同學取東西;幫助大娘提東西等等。我們能做的不止這些,只要我們擁有為人人做出貢獻的心,自己一定會受人擁戴。
我們在生活中,一定要時時刻刻記著為他人貢獻,向需要幫助的人伸出你的援助之手,也許你不會獲得回報,但是,你已經對這個社會做出了貢獻,讓人們惦記著你——這個不求回報只求貢獻的高尚人士。幫助他人,讓你的生命充滿金色的光輝!
老殘游記讀書心得體會(優秀16篇)篇四
今天,我們學習了自然組中《大瀑布的葬禮》這篇課文。學習后,我感觸很深,為之感到惋惜。
賽特凱達斯大瀑布從前是一個風景優美、清波蕩漾的地方到處是青草和鮮花。高的挺秀的白楊,胡楊樹上的小鳥嘰嘰喳喳。有的掠過湖面,有的埋在沙子里洗澡。樹下的羊群咩咩叫。有的四處奔跑,有的一起打架。瀑布的聲音震耳欲聾,在三十公里外,響聲還清晰可聞。
可是這奇麗的景象,竟然在慢慢消失。
胡楊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在忍受了20年的干旱后終于成為了”木乃伊“(枝葉干枯)而那些動物能跑的就跑了,跑不動的動物都干渴而死,只剩下骨架了。月牙泉的水面臨干涸,有些地方的氣溫則高達70攝氏度——種.種跡象表明,不保護環境是不可以的。
科學家們預測:過不了多久,賽特凱達斯大瀑布將完全消失。
1986年8月下旬,來自世界各地的幾十名生態學、環境學的專家、教授及大批熱愛大自然的人匯集在大瀑布腳下。仿照印第安人為他們的酋長舉行葬禮儀式,哀悼要消失的大瀑布。
通過對這篇課文的學習,我知道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如果繼續破壞環境,那就是自取滅亡。
老殘游記讀書心得體會(優秀16篇)篇五
小飛俠彼得潘,是一位神奇,活潑,充滿活力的少年。他真的像小飛俠中的飛字一樣。他不但自己會飛,還可以讓別人像他一樣飛起來。他也充滿了童真。
一位小姑娘與她的哥哥、弟弟聽了媽媽講的、關于彼得的故事,他們也想去看看。
彼得潘的夢幻島(永無島)。這一天機會來了。因為媽媽在關抽屜的時候把彼得的影子也關了進去,彼得來取影子了,并同意帶他們去永無島了。告訴他們,只要想快樂的事情就可以飛去了。
到了永無島,小姑娘被作為媽媽,彼得作為爸爸。因為小姑娘是這里唯一的一位女孩,所以她在陸地上有一座小屋,還用花草裝飾的很漂亮。彼得雖然是爸爸,但他還是喜歡睡在原來的樹屋里。每天,他們都聽媽媽講故事,生活的很開心。但小姑娘還是有一點遺憾:因為這里不像她想像的那樣,沒有可愛的小天使,沒有無盡的野花,更沒有美麗的天神。取而代之的是討厭又可怕的海盜,是脾氣壞透了的小精靈,更多的是流浪的男孩子。
但不管怎么樣,海盜們是受不了他們那快樂幸福的生活了。一場可怕的戰爭正在海盜們的腦海中產生著。。。。。
孩子們和彼得在一起玩,而小姑娘已經被海盜綁走了,海盜們還做了一個看起來很好看卻有劇毒的大蛋糕放在那里。彼得玩累了,回來一看有一個漂亮的大蛋糕,想道:這一定是小姑娘做的,真漂亮。我嘗一嘗。彼得不知道它有毒,這時,小精靈叮當鈴飛過來說它有毒。彼得不信,一定要吃。叮當鈴只好把它吃掉,叮當鈴就要毒死了,彼得相信了,他急匆匆地問有什么辦法可以把它救活,叮當鈴說:“只有孩子們說他相信世上有小精靈。”彼得急忙把孩子們叫來說,叮當鈴又復活了。
大家知道了小姑娘(媽媽)被綁走了,都去救她。而孩子們也被綁了。這下只有彼得了。然而,彼得獨當一面,把海盜們依次消除了把他們救了出來。
這本書雖然挺薄的,但是,他卻寫出了真正的童年,童真,讓人讀了之后還回味無窮。
老殘游記讀書心得體會(優秀16篇)篇六
榆錢微黃,楊花滿城。春意就在這一寸一寸的日子里綠透了三月的原野,也綠透了少女的心。
三月春光美,情竇初開,煞憔悴。
當春帶著呼喚,帶著蠱惑,吹到每個人的心坎時,翠姨,和“我”的堂哥哥大概是戀愛了。初見翠姨,印象深刻的是“她長得窈窕,走起路來沉靜且漂亮,講起話來清楚的帶著一種平靜的感情。”當我在腦海里細細描摹著一個清末時期身著修身旗袍,宛如玉蘭般溫婉可人的大家閨秀時,怎會想到,她竟是一個可以為了注定無果的愛情而死去的剛烈女子。
翠姨的妹妹是美麗的,她的美是姿容綽約的余容,美得張揚。而翠姨的美,是安靜而內斂的,像是靜灑幽香的蘭花,窈窈窕窕的往那一站,卻是說不出的動人。
翠姨的妹妹是個可愛的女子,心熱,討喜,和平常女子一樣,喜愛著蕪蕪雜雜的衣裳,合乎著應有盡有的原則。如余容一般,美得一覽無余,美得盡收眼底。
翠姨卻是不同的,她是個有錢人家的姑娘,是看似再傳統不過了的女孩子,可她纖細而沉靜的身子里,藏了多少大膽,甚至“要造反了”的念頭。她想讀書,想接觸洋文化,甚至想擁有自己的愛情。但這些都是當時所不允許的,于是她將那些熱忱的思想,連同對堂哥哥的愛意,都斂進了自己靜靜垂下的眼眸。她像一枝素白的玉蘭,美得雅致精巧,美得惹人探尋。
翠姨的愛情是內斂的,是矜持的。她的愛情,是她的秘密,好像要被她帶到墳墓中去,好像天底下沒有一個人值得她訴說。就像她苦尋不得的絨繩鞋,她愛之如斯,但必得等許多人都采辦了,她才動心,才開始去找尋,可卻再得不著了。
她與堂哥哥相愛,又從不表露。就像看著自己喜愛的絨線鞋,她看守著她的愛情,一味地喜悅,一味地哀傷。她像一棵風雨中的蘭花,凄凄地搖晃,不屈不撓又無比沉痛地生存,她忍受著這社會給她帶來的一切,但又不甘心就此認命,她不愿與她妹妹一樣,與這世間大多女子一樣,找一個好的夫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看似風光的,痛苦的嫁出去,活完這一輩子。
翠姨看似守舊的心里,是渴望著一些新的東西的,她喜歡上過學堂的“我”,喜歡各色的花邊兒,喜歡夏日流行的銀灰色市布大衫,也喜歡心里那個埋得深深的,不愿提及也割舍不去的愛情。
終于,翠姨也訂婚了,和她初初訂婚的妹妹一般,翠姨變得闊氣了,衣裳翻新,裝扮摩登,面上是白的粉,唇上是桃的紅,得盡了女人們艷羨的目光,但她在“我”的眼里,卻是還沒有原來美麗。
翠姨待嫁的三年,大概是她生命中最美麗的時光,她待在“我”的家。在這個比較有勢力地位的家庭里,孩子們接受了新潮思想,在“咸與維新”的氛圍里,翠姨找到了一種新奇的快樂。這里的男女之間比較開通,他們一起嬉戲游玩。一起演奏樂器,一起看花燈,一起打網球。沒有了封建的男女授受不親的芥蒂,翠姨的愛情,也就在這樣的家庭里慢慢萌芽了。
可三年轉瞬,當翠姨婆家開始為她張羅出嫁,她才記起自己還有這么一樁爹許娘配的婚事。矮小的丈夫,無愛的婚姻像一擊重劍砸在她的頭上,讓她惶恐。而采辦嫁妝期間,男學生們殷勤的體貼的尊重的招待更加重了她的恐怖。翠姨想起了她出嫁了的,卻常遭夫家打罵的妹妹。那如余容般美麗的女孩子,在看似華麗的婚姻下,被折磨的一點點的衰敗。她不想如妹妹般過得痛苦。
翠姨對于出嫁的不熱心,對于讀書的強烈要求,外祖母終是許了的,她知道翠姨的心情,也想起了翠姨妹妹的遭遇。于是許了翠姨白天念書,晚上回外祖母家。
翠姨在這段日子里是十分痛苦的,她不能說出自己的心聲。“自己已經訂了婚,是一個人的未婚妻:二則她是出了嫁的寡婦的女兒,她自己一天把這個背了不知多少遍,她記得清清楚楚。”所以“她不能不想哥哥大概是那樣看她的”。于是她緊閉心扉,日漸憔悴。
翠姨用沉默掩飾自己的日漸絕望的心。婚期將近,她更加拼命糟蹋自己的身子,只求快死。無路可選時,死亡或許是種解脫。
堂哥哥來看她時,她平靜的笑著,說她的心里安靜,說她所求的都已得到了。
而她畢生不可得之人,就在她的面前,茫然的看著她,不知道說什么。
這是他們最后一次見面,從此天人永隔。而可悲的,卻是她所愛之人,至死未解伊人心。沅有芷兮醴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這就是翠姨的愛,如蘭般內斂矜持,但卻至死不渝。而縱觀當時的時代背景,似乎就算翠姨勇敢的開了口,也是難有美好結局的。
那是一個時代的悲哀。
翠姨在最美的年華中愛上了一個人,又在最決絕的時刻封存了所有記憶。她知道這愛情不被允許,但從此,她的年華不朽,她的愛情無悔,她再不必眉頭深鎖,而可以永久地微笑了。
也許這樣是最美好的,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說君兮君不知。
又是一個三月,楊花舞雪,榆錢滿地,小城的春天似乎總是那么短暫,就像那些轉瞬即逝的愛情。
生命維以不永傷。
還好翠姨,已帶著她的永恒,安然睡去。
老殘游記讀書心得體會(優秀16篇)篇七
《老殘游記》為我們揭露了過去文學作品中很少揭露的“清官”形象。“清官”玉賢,這個人自以為清廉,不要錢,但埋在他內心深處的目的,甚于贓官的貪圖錢財。玉賢出任曹州府知府“未到一年,站籠站死兩千多人,九分半是良民。”“天天不得空”,群眾都畏懼和憤恨他的殘忍,道:“這個玉大人真是了不得,賽過活閻王,碰著了就是個死!”。玉賢在曹州府的“功績”還包括他一手制造了幾起冤案。如對于家一案,于朝棟一家因與強盜結仇,被栽贓陷害,玉賢不加調查,不審真情,一口咬定他們是強盜,父子三人活活被站死。民間對此議論紛紛,有人酒后說了句玉大人“好冤枉人”,就被玉賢以“妖言惑眾”的罪名罰“站籠”而死。玉賢手下的人見于朝東一家幾口“死得實在太慘了”,都動了惻隱之心,下決心要弄清這樁案件,而且也抓到了移樁嫁禍于家的強盜。強盜原不過是想讓于家吃幾個月官司,結果鬧得那么厲害,“都后悔得不得了”。然而恰恰是這個心里總覺得自己是清官的玉賢,唯恐這樁“不照律例辦事”而造成的冤案會使他受到上司的責詢查辦,使自己苦心經營的只為做官且急于做大官的私欲付之東流,竟然做出傷天害理的事情,釋放了那強盜。后來因為他捕“盜”成績顯著,上司賞識,還被朝廷加官進爵。
小說通過對玉賢、剛弼兩個所謂的“清官”濫用私刑、草菅人命的罪惡的描寫,得出“清官比貪官更可惡”的結論。作那些表面上所謂事事為民生的官員其實虛偽造作,而對政治有極強的創新意識的老殘在曾對們提出改革,讓人們將有價值的東西發展下去,但是老殘的一番創新思想并沒有引起反響,而當老殘到山西謀求發展時,他說服了當地官員,卻又難過京中大官的這一大關,從而發展受阻。晚清社會并不只是像我們所知道的官場腐敗那樣,它更反映了整個社會的腐敗和黑暗現象。
這本書使我明白了晚清時候的封建政治和那些所謂的“清官”的真面目。對我們學習歷史和思想提升方面都起重大的作用。
手搖串鈴,身披破棉袍,奔走于江湖中,小說的主人公就是這樣一個頗具有俠風道骨的赤腳郎中。老殘,本名鐵英,因喜歡懶殘和尚煨芋的故事,故號補殘。因作者和時代的緣故,小說不免有一股迂腐氣,但對于老殘這樣一個人,我是很喜歡,他為人做事極為瀟灑隨性,既有綠林好漢的劫富濟貧,又有竹林七賢的淡泊寧靜,輕名利,重情義。讓我想起了帶著面具,手持佩劍在空中劃出“z”的佐羅,還有小時候犯花癡的對象紅葉大盜。
老殘游記讀書心得體會(優秀16篇)篇八
老殘游記的讀書筆記應該怎么寫,看看下面的范文吧,也許對你有幫助噢。
嬰兒墮地,其泣也呱呱;及其老死,家人環繞,其哭也號啕。然則哭泣也者,固人之所以成始成終也。其間人品之高下,經其哭泣之多寡為衡。蓋哭泣者,靈性之現象也,有一分靈性即有一分哭泣,而際遇之順逆不與焉。
馬與牛,終歲勤苦,食不過芻秣,與鞭策相終始,可謂辛苦矣,然不知哭泣,靈性缺也。猿猴之為物,跳擲于深林,厭飽乎梨栗,至逸樂也,而善啼——啼者,猿猴之哭泣也。故博物家云,猿猴,動物中性最近人者,以其有靈性也。古詩云:“巴東三峽巫峽長,猿啼三聲斷人腸。”其感情為何如矣!
靈性生感情,感情生哭泣。哭泣計有兩類:一為有力類,一為無力類。癡兒哀女,失果則啼,遺簪亦泣,此為無力類之哭泣。城崩杞婦之哭,竹染湘妃之淚,此有力類之哭泣也。有力類之哭泣又分為兩種:以哭泣為哭泣者,其力尚弱;不以哭泣為哭泣者,其力甚勁,其行乃彌遠也。
《離騷》為屈大夫之哭泣,《莊子》為蒙叟之哭泣,《史記》為太史公之哭泣,《草堂詩集》為杜工部之哭泣;李后主以詞哭,八大山人以畫哭;王實甫寄哭泣于《西廂》,曹雪芹寄哭泣于《紅樓夢》。王之言曰:“別恨離愁,滿肺腑難陶泄。除紙筆代喉舌,我千種想思向誰說?曹之言曰:“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意?名其茶曰“千芳一窟”,名其酒曰“萬艷同杯”者,千芳一哭,萬艷同悲也。
吾人生今之時,有身世之感情,有家國之感情,有社會之感情,有種教之感情。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此鴻都百煉生所以有《老殘游記》之作也。
棋局已殘,吾人將老,欲不哭泣也得乎?吾知海內千芳,人間萬艷,必有與吾同哭同悲者焉!
從古自今,有多少熱愛旅游的人,又有數不勝數的游記,讓人愛不釋手。這次,我就讀了一本晚清的諷刺小說:劉鶚的《老殘游記》。
《老殘游記》主要以主人公“老殘”游覽各處風景,聽聞各處景觀的見聞、記錄。“老殘”是主人公的綽號,老殘實姓‘鐵’,單名一個‘英’字,號‘補殘’因慕懶殘和尚煨芋的故事,逐取“殘”字做號,大家慢慢就稱他為“老殘”了。
其中,多處語句優美,如開頭的“這閣造得畫棟飛云,珠簾卷雨,十分壯麗。西面看,城中人戶煙雨萬家;東面看,海上波濤崢嶸千里……”如“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楓加在里面……”再如“又極力騁起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條飛蛇在黃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盤旋穿插……”
也有多處寫了眾多冤案、官僚的'兇殘、不分黑白……讓人回味無窮。總的來說,《老殘游記》真是讓人拍案叫絕的一本好書啊!
白居易形容琵琶聲音之妙有“大珠小珠落玉盤”,李賀形容箜篌之妙有“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這些都是詩句。全面描寫演奏之妙的,當屬劉鶚的《老殘游記》。如果讀者不嫌累贅,筆者可以選兩段共同欣賞。
《老殘游記》第二回《歷山山下古帝遺蹤明湖湖邊美人絕調》寫白妞與黑妞的評彈表演。黑妞先出場:
接著寫白妞出場:正在熱鬧哄哄的時節,只見那后臺里,又出來了一位姑娘,年紀約十八九歲,裝束與前一個毫無分別,瓜子臉兒,白凈面皮,相貌不過中人以上之姿,只覺得秀而不媚,清而不寒,半低著頭出來,立在半桌后面,把梨花簡丁當了幾聲,煞是奇怪:只是兩片頑鐵,到他手里,便有了五音十二律似的。又將鼓捶子輕輕了點了兩下,方抬起頭來,向臺下一盼。那雙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寶珠,如白水銀里頭養著兩丸黑水銀,左右一顧一看,連那坐在遠遠墻角子里的人,都覺得王小玉看見我了;那坐得近的,更不必說。就這一眼,滿園子里便鴉雀無聲,比皇帝出來還要靜悄得多呢,連一根針吊在地下都聽得見響。
王小玉便啟朱唇,發皓齒,唱了幾句書兒。聲音初不甚大,只覺入耳有說不出的妙境;五臟六腑里,象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千個毛孔,象吃了人參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唱了十數句之后,漸漸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個尖兒,象一線鋼絲拋入天際,不禁暗暗叫絕。哪知他于那極高的地方,尚能回環轉折;幾轉之后,又高一層,接連有三四疊,節節高起。恍如由傲來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來峰削壁千仞,以為上與天通;及至翻到傲來峰頂,才見扇子崖更在傲來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見南天門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險,愈險愈奇。
以登泰山作比,堪稱妙趣!然接下來以黃山作比,更妙。
那王小玉唱到極高的三四疊后,陡然一落,又極力騁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條飛蛇在黃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盤旋穿插,頃刻之間,周匝數遍。從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細,那聲音漸漸的就聽不見了。滿園子的人都屏氣凝神,不敢少動。約有兩三分鐘之久,仿佛有一點聲音從地底下發出。這一出之后,忽又揚起,象放那東洋煙火,一個彈子上天,隨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縱橫散亂。又以煙花作比,妙絕!這一聲飛起,即有無限聲音俱來并發。那彈弦子的亦全用輪指,忽大忽小,同他那聲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塢春曉,好鳥亂鳴。耳朵忙不過來,不曉得聽那一聲的為是。正在撩亂之際,忽聽霍然一聲,人弦俱寂。這時臺下叫好之聲,轟然雷動。
停了一會,鬧聲稍定,只聽那臺下正座上,有一個少年人,不到三十歲光景,是湖南口音,說道:“當年讀書,見古人形容歌聲的好處,有那‘余音繞梁,三日不絕’的話,我總不懂。空中設想,余音怎樣會得繞梁呢?又怎會三日不絕呢?及至聽了小玉先生說書,才知古人措辭之妙。每次聽他說書之后,總有好幾天耳朵里無非都是他的書,無論做什么事,總不入神,反覺得‘三日不絕’,這‘三日’二字下得太少,還是孔子‘三月不知肉味’,‘三月’二字形容得透徹些!”旁邊人都說道:“夢湘先生論得透辟極了!‘于我心有戚戚焉’!”
這里,劉鶚也賣了個關子,他并不先告訴讀者是誰在對白妞和黑妞的表演發議論,而是先寫他評論的內容,然而再通過“旁邊人”告訴大家這就是詩人王夢湘,這也是寫書的妙處。
老殘游記讀書心得體會(優秀16篇)篇九
《老殘游記》是清末文學家劉鶚的代表作。這部作品描寫了作者在游歷山東時所見到的人情世態,尤其是對當時官場的腐敗黑暗和社會現實的丑陋面貌進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劉鶚在小說中塑造了一個名叫老殘的虛構人物,他是一個富有正義感、同情心和智慧的游俠。在游歷山東時,他遇到了各種不同的人物,如貪官污吏、土豪劣紳、江湖騙子等,并通過自己的智慧和正義感,幫助他們擺脫困境,揭示了社會的丑陋面貌。
小說中對于山東的風景名勝和民俗風情也有所描寫,如泰山、趵突泉、大明湖等,這些描寫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小說的結尾,老殘離開了山東,開始了新的旅程。這一結尾也暗示了社會現實的丑陋面貌無法通過一次游歷得到改變,需要更多的人共同努力。
《老殘游記》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內涵和文學價值的作品,通過對于山東的風土人情和人物形象的描寫,展現了作者對于社會現實的深刻思考和對于正義、善良的追求。
老殘游記讀書心得體會(優秀16篇)篇十
《老殘游記》是清末文學家劉鶚的代表作,這篇小說通過一個游歷者的角度,向讀者介紹了晚清社會現狀。這部作品對晚清中國的官僚制度、社會生活、人民疾苦進行了深入的揭露和批判,被譽為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
劉鶚在小說中塑造了一個名叫“老殘”的人物,通過他的游歷,展現了晚清社會的種種弊病和人民的苦難。小說中通過對不同地方、不同人物的描寫,揭示了晚清社會的黑暗和腐敗。
在小說的第一章,作者通過對老殘的自我介紹,讓讀者了解到老殘是一個具有正義感和同情心的游歷者。他深入了解民間疾苦,對官僚腐敗和社會不公進行了有力的批判。作者通過老殘的觀察和行動,向讀者展示了晚清社會的種種弊病和人民的苦難。
在小說的第二章,老殘到了玉皇大帝面前,見到天境、太上老君、灶王爺等神仙,通過與他們的交流,老殘對道教進行了批判。他指出道教的存在使得人們忽視了真正的道德和正義,而追求虛幻的仙境和長生不老。
在小說的第三章,老殘到了晚清官僚制度下,見到了一幕幕令人震驚的情景。他描寫了官僚們互相攀比、貪污受賄、草菅人命等行徑,這些描寫揭示了晚清社會的腐敗和黑暗。
在小說的第四章,老殘到了晚清社會,見到了一幕幕令人心碎的情景。他描寫了人民的苦難、貧困和饑餓,這些描寫揭示了晚清社會的種種弊病和人民的苦難。
在小說的第五章,老殘到了白妞、黑妞的家鄉,見到了一幕幕令人感動的情景。他描寫了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創造力,這些描寫展示了中國人民的優秀品質和民族精神。
在小說的第六章,老殘到了晚清的江湖世界,見到了一幕幕令人驚奇的情景。他描寫了江湖騙子的生活、行騙手段和江湖文化的種種弊病,這些描寫展示了晚清社會的黑暗和腐敗。
通過《老殘游記》的閱讀,我對晚清中國的官僚制度、社會生活、人民疾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小說通過對不同地方、不同人物的描寫,揭示了晚清社會的種種弊病和人民的苦難。作者對道教的批判以及對江湖騙子的描寫,展示了晚清社會的黑暗和腐敗。
同時,小說中老殘的正義感和同情心也深深地觸動了我的心靈。他的行動和言論,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人文關懷。這些優點使得《老殘游記》成為了中國文學史上的經典之作。
總之,通過閱讀《老殘游記》,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晚清中國的社會現狀,同時也對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人文關懷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這部作品不僅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經典之作,也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老殘游記讀書心得體會(優秀16篇)篇十一
《老殘游記》是清末文學家劉鶚的代表作。這部作品通過主人公老殘四處游歷的所見所聞,深入剖析了當時中國的官場腐敗、社會黑暗的一面,被譽為批判封建社會的佳作。
在閱讀這部作品時,我被劉鶚的文筆深深吸引。他以生動的敘述和細膩的描寫,展現了老殘四處游歷的所見所聞,以及由此產生的內心感受。同時,他巧妙地運用了對比手法,將老殘所見所聞的美麗與丑陋、善良與邪惡進行對比,使讀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當時社會的黑暗與腐敗。
在作品中,老殘的游歷經歷了一個由繁華到荒涼的轉變。在游歷過程中,他看到了官場的腐敗、社會的黑暗,也看到了普通百姓的善良和堅韌。這些經歷讓他對當時的社會產生了深刻的反思。他的思考和反思,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視角,讓我們更加深入地了解當時的中國社會。
這部作品讓我深刻體會到了封建社會的黑暗與腐敗。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只看到了表面的美好,而忽略了背后的黑暗。通過老殘的游歷經歷,我們看到了封建社會的真實面貌,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封建社會的黑暗與腐敗。同時,這部作品也讓我更加深入地思考了現代社會的發展和建設。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避免重蹈封建社會的覆轍,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社會呢?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總之,《老殘游記》是一部批判封建社會的佳作。通過生動的敘述和細膩的描寫,劉鶚讓我們深刻地認識到了封建社會的黑暗與腐敗。同時,他的思考和反思也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啟示。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應該從封建社會的教訓中吸取經驗,努力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社會。
老殘游記讀書心得體會(優秀16篇)篇十二
《老殘游記》是清末文學家劉鶚的代表作。這部作品通過主人公老殘四處游歷的所見所聞,深入剖析了當時中國的官場腐敗、民不聊生的社會現實,表達了作者對社會現實的深深憂慮和對人民的同情。
劉鶚在小說中運用了大量的人物、事件和心理描寫,刻畫了一個真實而生動的人物畫卷。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老殘這個主人公,他是一個有著深厚社會洞察力和正義感的醫生,通過他的眼睛,我們看到了當時中國的種種丑惡現象,如官場腐敗、社會不公等。
在《老殘游記》中,劉鶚巧妙地將社會批判寓于生動的情節和形象的人物描繪之中,使得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能夠深入感受到那個時代的痛苦和無奈。同時,作者也通過老殘這個人物,表達了自己對社會正義和公平的追求,以及對人民疾苦的深深同情。
在閱讀這部作品時,我深深感受到了作者對社會現實的憂慮和對人民的關懷。在我看來,劉鶚在小說中所描繪的社會現實,不僅是對那個時代的一種真實反映,也是對今天我們仍然面臨的種種社會問題的啟示。
總的來說,《老殘游記》是一部具有深刻社會意義的作品,它通過生動的人物、情節和主題,成功地表達了作者對社會現實的批判和對人民的關懷。這部作品對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讓我更加關注社會現實,思考如何更好地改善我們的社會。
老殘游記讀書心得體會(優秀16篇)篇十三
《老殘游記》是劉鶚的代表作,它是一部小說。讀了這部小說,我們該如何寫筆記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精心為你整理老殘游記。
一起來看看。
讀了《老殘游記》,寫了一些心得。
一個偶然機會,有人請劉鶚給《繡像小說》半月刊雜志寫小說連載,劉鶚一時興起,就答應了。他寫《老殘游記》,十分瀟灑,興到即寫,寫得無趣即放,斷斷續續,時而為之。1920xx年起,劉鶚以洪都百煉生為筆名寫作的《老殘游記》陸續在《繡像小說》雜志上發表。到十三回因故中止。后又重載于《天津日日新聞》報上,才完全出版。
《老殘游記》全書共20回。小說以一位人稱“老殘”走方郎中鐵英的游歷為主線,通過老殘游歷的見聞和作為體現作品的主題思想。他“搖個串鈴”浪跡江湖,不入宦途,但是他關心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同情人民群眾所遭受的痛苦,是非分明,而且俠膽義腸,盡其所能,解救一些人民疾苦。
《老殘游記》的語言清新流暢、富有韻味。胡適說過:“《老殘游記》最擅長的是描寫的技術。無論寫人寫景,作者都不肯套用爛調,總想熔鑄新詞,作實的描寫。”魯迅說它“敘景狀物,時有可觀”。作者寫景的特點是自然、逼真、生動。可以作為優美的。
散文。
來讀。比如在描繪濟南府的時候用“家家流水,戶戶垂楊”來寫,僅僅八字,就寫出了濟南的水多,樹多的特點。
小說通過對玉賢、剛弼兩個所謂的“清官”濫用私刑、草菅人命的罪惡的描寫,得出“清官比貪官更可惡”的結論。作那些表面上所謂事事為民生的官員其實虛偽造作,而對政治有極強的創新意識的老殘在曾對們提出改革,讓人們將有價值的東西發展下去,但是老殘的一番創新思想并沒有引起反響,而當老殘到山西謀求發展時,他說服了當地官員,卻又難過京中大官的這一大關,從而發展受阻。晚清社會并不只是像我們所知道的官場腐敗那樣,它更反映了整個社會的腐敗和黑暗現象。
這本書使我明白了晚清時候的封建政治和那些所謂的“清官”的真面目。對我們學習歷史和思想提升方面都起重大的作用。
今天看老殘游記,讀到老殘拿了藥水去救人,看看頭上的題目,想必人是被救了,就打算翻過去幾頁看下一回,不料下一回就是老殘續集了,就不打算看了。
這是本好書,淡淡的科技色彩雜列在其中,使之比起其它的明清小說來,清新異常。如果不是1920xx年之后我國文化翻天覆地的一種改革方式,我國的知識分子可能不會像今天這樣子,大部分是“有知識無文化”,而成為老殘這樣的人。老殘是一個熱愛科技的人,而且不辭辛苦,愿意身體力行。
老殘游記讀書心得體會(優秀16篇)篇十四
當然可以,以下是一篇關于《老殘游記》的讀書筆記:
1.背景介紹:
《老殘游記》是清末文學家劉鶚的代表作。這本書講述了主人公老殘四處漫游的經歷,通過他的所見所聞,描繪了中國北方的社會狀況。劉鶚通過對社會不公的揭露,呼吁社會公正和人民幸福。
2.深入分析:
《老殘游記》揭示了當時中國北方的社會弊端。作者通過對社會底層人民的苦難生活的描繪,表達了對社會不公的深深控訴。老殘的游歷,其實是一場對公正社會的尋找和追求。
3.創作風格:
劉鶚的創作風格在這本書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他以清新的筆觸,描繪了北方的風土人情,并將現實主義的手法與傳統的白話文相結合,創造出獨特的藝術效果。此外,他善于通過寓言的方式,表達對社會不公的批判,引人深思。
4.對比與參照:
《老殘游記》與傳統的中國游記相比,有著更為深刻的社會意義。它不僅描繪了北方的自然風光,更通過人物和事件,揭示了社會的不公,表達了作者的社會理想。這使得《老殘游記》不僅僅是一篇游記,更是一部具有深刻社會批判意味的文學作品。
5.個人觀點:
我認為《老殘游記》是一部非常優秀的文學作品。它揭示了社會的不公,表達了作者對社會公正的追求,給人以深刻的啟示。同時,它的創作風格獨特,語言清新,使人讀來如沐春風。雖然有些讀者對這本書的社會批判力度有所爭議,但我認為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
6.結論和評分:
總的來說,《老殘游記》是一部值得一讀再讀的文學作品。它通過深入的社會批判,獨特。
的創作風格,清新優美的敘述,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我心中,它無疑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經典之作。如果我要給這本書打分,我會毫不猶豫地給出滿分。
老殘游記讀書心得體會(優秀16篇)篇十五
嬰兒墮地,其泣也呱呱;及其老死,家人環繞,其哭也號啕。然則哭泣也者,固人之所以成始成終也。其間人品之高下,經其哭泣之多寡為衡。蓋哭泣者,靈性之現象也,有一分靈性即有一分哭泣,而際遇之順逆不與焉。
馬與牛,終歲勤苦,食不過芻秣,與鞭策相終始,可謂辛苦矣,然不知哭泣,靈性缺也。猿猴之為物,跳擲于深林,厭飽乎梨栗,至逸樂也,而善啼——啼者,猿猴之哭泣也。故博物家云,猿猴,動物中性最近人者,以其有靈性也。古詩云:“巴東三峽巫峽長,猿啼三聲斷人腸。”其感情為何如矣!
靈性生感情,感情生哭泣。哭泣計有兩類:一為有力類,一為無力類。癡兒哀女,失果則啼,遺簪亦泣,此為無力類之哭泣。城崩杞婦之哭,竹染湘妃之淚,此有力類之哭泣也。有力類之哭泣又分為兩種:以哭泣為哭泣者,其力尚弱;不以哭泣為哭泣者,其力甚勁,其行乃彌遠也。
《離騷》為屈大夫之哭泣,《莊子》為蒙叟之哭泣,《史記》為太史公之哭泣,《草堂詩集》為杜工部之哭泣;李后主以詞哭,八大山人以畫哭;王實甫寄哭泣于《西廂》,曹雪芹寄哭泣于《紅樓夢》。王之言曰:“別恨離愁,滿肺腑難陶泄。除紙筆代喉舌,我千種想思向誰說?曹之言曰:“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意?名其茶曰“千芳一窟”,名其酒曰“萬艷同杯”者,千芳一哭,萬艷同悲也。
吾人生今之時,有身世之感情,有家國之感情,有社會之感情,有種教之感情。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此鴻都百煉生所以有《老殘游記》之作也。
棋局已殘,吾人將老,欲不哭泣也得乎?吾知海內千芳,人間萬艷,必有與吾同哭同悲者焉!
老殘游記讀書心得體會(優秀16篇)篇十六
“一品鍋里的物件,都有徽號,您知道不知道?”老殘說:“不知道。”他便用筷子指著說道、“這叫‘怒發沖冠’的魚翅;這叫‘百折不回’的海參;這叫‘年高有德’的雞;這叫‘酒色過度’的鴨子;這叫‘恃強拒捕’的肘子;這叫‘臣心如水’的湯。
2,苦難。
這都是人家好兒女,父母養他的時候,不知費了幾多的精神,歷了無窮的辛苦,淘氣碰破了塊皮,還要撫摩的;不但撫摩,心里還要許多不受用。倘被別家孩子打了兩下,恨得甚么似的。那種痛愛憐借,自不待言。誰知撫養成人,或因年成饑謹,或因其父吃煙,或好賭錢,或被打官司拖累,逼到萬不得已的時候,就糊里糊涂將女兒賣到這門戶人家,被鴇兒殘酷,有不可以言語形容的境界。
女孩翠環被家長賣給老鴇,備受委屈,劉鶚在這里悲憫世人眼中地位卑賤的女人,惋惜那些遭受天災人禍的為人父母者,他沒有對女人露出鄙夷的眼神,也沒有痛罵賣兒賣女的父母,他甚至還寫那些賣了兒女的父母當初是如何的疼愛幼子,想起現在社會對不幸淪為女人的一味的歧視,想起我也曾如此看待她們,汗顏。一百多年過去了,我看不到社會在這個問題上絲毫的進步,更多人只是在預防疾病、特別是不治之癥的時候才記起他們,教育工作者都在做什么呢?當代的作家們都在做什么呢?又有多少不幸的人在其他不幸的職業上忍受著歧視?人是如此的容易油然而生優越感。
3,中山陵旁的碑林。
看那大門里面楹柱上有副。
對聯。
寫的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暗暗點頭道:“真正不錯!”進了大門正面便是鐵公享堂朝東便是一個荷池。繞著曲折的回廊到了荷他東面就是個圓門。圓門東邊有三間舊房有個破匾上題“古水仙祠”四個字。祠前一副破舊對聯寫的是“一盞寒泉薦秋菊三更畫船穿藕花”。過了水仙祠仍舊上了船蕩到歷下亭的后面。
寫得跟真的一樣,作者的記憶力讓人佩服。這建筑,和紫金山上的幾處建筑很是相似。劉鶚娓娓道來,我已經是游覽了一處古跡。
4,將軍剛剛講了一個笑話,請大笑~。
老殘道:“不過是下流的酷吏,又比郅都、甯成等人次一等了。”
(小說注釋)郅都、甯成:歷史上有名的酷吏。
一個美國中將到外國的一個兵營參觀。末了,他在隊前講話。為了活躍氣氛,他足足用了10分鐘,講了一個自認為很好笑的笑話。輪到譯員翻譯了,他只用了三句話。在場的人無不捧腹大笑起來。這個將軍覺得美滋滋的。事后問譯員:“這樣長的笑話,你為什么三言兩語使能說得清清楚楚?”“是這樣的,將軍,”譯員有禮貌地回答,“你的笑話,我想并不那么容易使人領會其中的妙處,所以我只對他們說:‘剛才這位將軍講了一則妙趣橫生的笑話,務請各位大笑一陣,以示友好!”
5,江湖俠義。
大概這河南、山東、直隸三省,及江蘇、安徽的兩個北半省,共為一局。此局內的強盜計分大小兩種:大盜系有頭領,有號令,有法律的,大概其中有本領的甚多;小盜則隨時隨地無賴之徒,及失業的頑民,胡亂搶劫,既無人幫助,又無槍火兵器,搶過之后,不是酗酒,便是賭博,最容易犯案的。譬如玉大尊所辦的人,大約十分中九分半是良民,半分是這些小盜。若論那些大盜,無論頭目人物,就是他們的羽翼,也不作興有一個被玉大尊捉著的呢。但是大盜卻容易相與,如京中保鏢的呢,無論十萬二十萬銀子,只須一兩個人,便可保得一路無事。試問如此巨款,就聚了一二百強盜搶去,也很夠享用的,難道這一兩個鏢司務就敵得過他們嗎?只因為大盜相傳有這個規矩,不作興害鏢局的。所以凡保鑲的車上,有他的字號,出門要叫個。
口號。
這口號喊出,那大盜就覿面碰著,彼此打個招呼,也決不動手的鏢局幾家字號,大盜都知道的;大盜有幾處窩巢,鏢局也是知道的倘若他的羽翼,到了有鏢局的所在,進門打過暗號,他們就知道是那一路的朋友,當時必須留著喝酒吃飯,臨行還要送他三二百個錢的盤川;若是大頭目,就須盡力應酬這就叫做江湖上的規矩。
江湖存在嗎?在讀此段之前,我從沒如此地親近江湖,劉鶚給出了一個現實生活中存在的江湖。江湖是如此活生生地存在。劉給出的江湖里,鏢局、土匪互通有無,以求共生,換個說法就是正邪勾結,如此,正還配稱得上是正嗎?如果保有正義稱號的人只是徒有其表,江湖恐怕就只是各種勢力相互勾結魚肉天下罷了。聲張正義的俠客罕有,江湖的魚肉天下卻是一直存在的,江湖就是黑色社會,即使偶爾出個令狐少俠,也不過是個江湖叛徒,最終會退隱山林、或者更真是的說法是說被江湖邊緣化掉罷了。再想,這些大盜和所謂的名門正派是如此相似,難怪金庸寫了這么多小說,看得我是云里霧里,劉鶚這段敘述撥開云霧,直視江湖本質,江湖是如此清晰。這了了數言,勝金庸無數,堪稱描述江湖的極品。不知金庸讀了這段是何想法。
6,還沒有女朋友,看了此段深有壓力啊。。。。囧囧囧。
我十二三歲時什么都不懂,卻也沒有男女相。到了十四五歲,初開知識,就知道喜歡男人了;卻是喜歡的美男子。怎樣叫美男子呢?像那天津捏的泥人子,或者戲子唱小旦的,覺得他實在是好。到了十六七歲,就覺得這一種人真是泥捏的絹糊的,外面好看,內里一點兒沒有;必須有點斯文氣,或者有點英武氣,才算個人,這就是同任三爺要好的時候了。再到十六八歲,就變做專愛才子英雄,看那報館里做論的人,下筆千言,天下事沒有一件不知道的,真是才子!又看那出洋學生,或者看人兩國打仗要去觀戰,或者自己請赴前敵,或者借個題目自己投海而死,或者一洋槍把人打死,再一洋槍把自己打死,真是英雄!后來細細察看,知道那發議論的,大都知一不知二,為私不為公,不能算個才子。那些借題目自盡的,一半是發了瘋痰病,一半是受人家愚弄,更不能算個英雄。只有像曾文正,用人也用得好,用兵也用得好,料事也料得好,做文章也做得好,方能算得才子;像曾忠襄自練一軍,救兄于祁門,后來所向無故,團守雨花臺,畢竟克復南京而后己,是個真英雄!再到十八九歲又變了,覺得曾氏弟兄的才子英雄,還有不足處,必須像諸葛武侯才算才子,關公、趙云才算得英雄;再后覺得管仲、樂毅方是英雄,莊周、列御寇方是才子;再推到極處,除非孔圣人、李老君、釋迦牟尼才算得大才子、大英雄呢!推到這里,世間就沒有我中意的人了。
7,媚。
子平聞了,連連贊嘆,說?”今日幸見姑娘,如對明師。但是宋儒錯會圣人意旨的地方,也是有的,然其發明正教的功德,亦不可及。即如‘理’‘欲’二字,‘主敬’‘存誠’等字,雖皆是古圣之言,一經宋儒提出,后世實受惠不少,人心由此而正,風俗由此而醇。”那女子嫣然一笑,秋波流媚,向子平睇了一眼。子平覺得翠眉含嬌,丹唇啟秀,又似有一陣幽香,沁入肌骨,不禁神魂飄蕩。那女子伸出一只白如玉、軟如棉的手來,隔著炕桌子,握著子平的手。握住了之后,說道;“請問先生,這個時候,比你少年在書房里,貴業師握住你手‘撲作教刑’的時候何如?”子平默無以對。
囧
8,版主,又該刪帖子了。。。
得失淪肌髓,因之急事功。冤埋城闕暗,血染頂珠紅。
處處鵂鶹雨,山山虎豹風。殺民如殺賊,太守是元戎!
店家方拿了一盞燈,縮手縮腳的進來,忽然抬頭看見墻上題的字,驚惶道:“這是你老寫的嗎?寫的是啥?可別惹出亂子呀!這可不是頑兒的!”趕緊又回過頭,朝外看看,沒有人,又說道:“弄的不好,要壞命的!我們還要受連累呢!”老殘笑道:“底下寫著我的名字呢,不要緊的。”
冤埋城闕暗,血染頂珠紅。殺民如殺賊,防民如防川,版主,又該刪帖子了。。。
店家不會刪帖子,不知道會不會粉刷墻壁。
9,對宗教的一個觀點,有點偏頗,信徒們請保有一顆寬容的心。
子平道:“得聞至論,佩服已極,只是既然三教道里子都是一樣,在下愚蠢得極,倒要請教這同處在甚么地方?異處在甚么地方?何以又有大小之分?儒教最大,又大在甚么地方?敢求揭示。”女子道:“其同處在誘人為善,引人處于大公。人人好公,則天下太平;人人營私,則天下大亂。惟儒教公到極處。你看,孔子一生遇了多少異端,如長沮、桀溺、荷莜丈人等類,均不十分佩服孔子,而孔子反贊揚他們不置:是其公處,是其大處。所以說:‘攻乎異端,斯害也已。’若佛、道兩教,就有了褊心:惟恐后世人不崇奉他的教,所以說出許多天堂地獄的話來嚇唬人。這還是勸人行善,不失為公。甚則說崇奉他的教,就一切罪孽消滅;不崇奉他的教,就是魔鬼入宮,死了必下地獄等辭:這就是私了。至于外國一切教門,更要力爭教興兵接戰,殺人如麻。試問,與他的初心合不合呢?所以就愈小了。若有的教說,為教戰死的血光如玫瑰紫的寶石一樣,更騙人到極處!只是儒教可惜失傳已久,漢儒拘守章句,反遺大旨;到了唐朝,直沒人提及。韓昌黎是個通文不通道的腳色,胡說亂道!他還要做篇文章,叫做《原道》,真正原到道反面去了!他說:‘君不出令,則失其為君;民不出粟、米、絲、麻以奉其上,則誅。’如此說去,那桀、紂很會出令的,又很會誅民的,然則桀、紂之為君是,而桀、紂之民全非了,豈不是是非顛倒嗎?他卻又要辟佛、老,倒又與和尚做朋友。所以后世學儒的人,覺得孔、孟的道理太費事,不如弄兩句辟佛、老的口頭禪,就算是圣人之徒,豈不省事。弄的朱夫子也出不了這個范圍,只好據韓昌黎的《原道》去改孔子的《論語》,把那‘攻乎異端’的‘攻’字,百般扭捏,究竟總說不圓,卻把孔、孟的儒教被宋儒弄的小而又小,以至于絕了!”
對各種宗教的觀點,沒讀懂,大意是說儒教本是好的,探究社會管理的問題,但后人越改越失真,越發偏離主旨。道、釋兩教雖然編造天堂地獄的話嚇唬人,讓人信教,但它仍然是勸人向善的,也是好樣的。而基督教、伊斯蘭教和前面相比,與邪教無異。現在看來,基督教、伊斯蘭教也是勸人向善的,這一點也是好的,只是教會力量太強大,這信徒的力量常常被野心家利用,貌似只要野心家愿意,使用這力量比起國內三教來容易多了,難怪劉要痛斥外國宗教。
10,沒感覺。
我說無才的要做官很不要緊,正壞在有才的要做官,你想,這個玉大尊,不是個有才的嗎?只為過于要做官,且急于做大官,所以傷天害理的做到這樣。而且政聲又如此其好,怕不數年之間就要方面兼圻的嗎。官愈大,害愈甚:守一府則一府傷,撫一省則一省殘,宰天下則天下死!由此看來,請教還是有才的做官害大,還是無才的做官害大呢?倘若他也像我,搖個串鈴子混混,正經病,人家不要他治;些小病痛,也死不了人。即使他一年醫死一個,歷一萬年,還抵不上他一任曹州府害的人數呢!
這段沒感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