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烏鎮旅游烏鎮旅游篇一
浙江嘉興有一座大名鼎鼎的鎮子烏鎮,我有幸去游玩過。
烏鎮,鎮如其名,整個鎮子都蒙著一層暗色面紗,每條光線都透著柔和。黑瓦、磚墻、木窗、石路。烏篷船在碧水中劃出一道波瀾,小橋躬著后背,趴在樹蔭下河的兩岸。那樹,它們長長的深綠色的秀發直拖到地上,浸入水中,深遂的河水就是它們染綠的。我去時正值雨季,空中便自然地騰起了幾縷霧氣。這是第一眼看烏鎮。
觀察地圖,眼前這條被兩排屋舍夾在中央的長道便是商業街了。街道不寬,你可以叫它小道,可絕不會有封閉的感覺。兩邊店鋪的精雕木門大開著,露出琳瑯滿目的商品,想把游客吸到里面。燈籠、漢服、古玩,爭著要進入我的視野,可我只能摸著空空的口袋,向它們微笑。我把視線從商品上挪開,單看那儼然的屋舍。綠苔給扎眼的白色油漆蒙上層自然的膜。房屋都是清一色的兩層樓,用齊整整的黑瓦封著頂。路面全由大石塊兒鋪成,雖不及柏油路那般平坦,踩上去卻很墩實。
每隔一段路,就會橫出一座石拱橋,跨在屋舍后面的河道上,站到橋上可以看到屋舍后面的風景。我在低矮的橋欄上坐下來,只見一只只烏篷船滿裁著游客從我橋下的橋洞中穿過。一絲風也沒有,水面靜得只能看見船駛過而劃出的水痕。
拿出地圖,上面的一個名字月老廟,吸引了我,于是便循著地圖,從一邊下了橋。
兩幢房子之間的空地上,一個小小的抽水機抓住了我的眼球。我學著別人的樣子抬壓著不太長的杠桿,不一會兒,清甜的水流從水龍頭送進我的嘴里。這小小的抽水機應該很古老了,一旁的接水石臺已被水流打磨得光滑如鏡。
隨著地圖指引的方向,穿過一條極窄、極靜的巷子,眼前豁然開朗,鋪開了一張由薰衣草織成的紫色地毯,許多人在這里駐足觀賞。我也迫不及待地由地毯中央一條若隱若現的土路鉆進這張大毯中,我輕輕碰了碰身邊的熏衣草,頃刻間滿滿的香氣全都溢出來了,灑了我一身。一只小蜜蜂被我攪擾了,生氣地嗡嗡著。
月老廟披著翠綠的爬山虎披肩,與周圍的景象完美融在一起,怪不得從遠處看不太出來。走進廟里,高大的月老站在正中央,四壁上則掛滿了密密麻麻的紅色絲帶,每一條上都寫著兩個名字,同心鎖相互碰撞,仿佛在互相分享著它們見證的那份幸福。我悄悄拿出藏在心中的紅色種子給月老看,他化身的石像一動不動,瞇著眼笑,他卻在心里對我說:它還沒長大呢,再等等吧。
烏鎮旅游烏鎮旅游篇二
烏鎮是個水墨畫一樣的地方,我想去烏鎮似乎已經很久了,這個念頭大概萌發于茅盾筆下的那個林家鋪子吧。
第一次接觸烏鎮是從爸爸的口中,看他眉飛色舞地描繪著烏鎮的風情,我很不以為然,不就小小的一個鎮嘛,即使烏鎮有著悠久的歷史,總不至于說得如此天花亂墜吧,我就不信它比河姆渡還古老。
第二次接觸烏鎮是從自己的眼中,隔著一條街的熙熙攘攘,我注視了那幅畫很久,開始對自己先前的不以為然感到懷疑。
按捺不住的好奇心讓我猛做烏鎮夢,還曾經雄心勃勃地策劃著與朋友一同前往。策劃歸策劃,我們的策劃終究沒有結果。原因很多,也許是我們天生有惰性,也許是父母有許多理由來阻止我們,不管怎樣,我第三次失去了接觸烏鎮的機會。
機會總會來的,只不過遲了些,趁著長假,我總算踏上了烏鎮的土地。
走在青石鋪就的烏鎮小巷里,把腳步輕輕落在千百年不老去的石板上,每一步都仿佛叩響了歷史,每一塊磚瓦都仿佛在訴說著古老。時光也仿佛在我探尋的目光中停滯下來,然后悄然地回溯。我不清楚眼前那條小巷究竟有多深,似乎只要沿著那幽深的小巷一直走下去,便能夠走進烏鎮悠遠而古老的故事里。臨近河道,古老化作河水靜靜地流淌;跨上拱橋,古老化作青苔生長在石磚上;來到藥房,古老化作藥味彌漫在空氣中;走進染坊,古老化作藍色印染依附在布帛上;拐入胡同,古老化作泛黃的春聯殘留在木門兩側;經過布坊,古老化作婆婆手中的'梭子穿梭于兩行絲線之間;踏入雕花大樓,古老化作韻味十足的雕刻細細品味……聽當地的導游說,這里的每扇門、每根梁、每垛墻都隱藏著些許故事,或喜劇或悲劇,或喜悲交集,但每一座房子都凝聚著一種文化,寄寓著一片祝福,記載著一個又一個古老的故事。
所到之處,除了古老,還有安逸,河水是靜靜的,藥味是緩緩的,布帛是輕輕的。這個小鎮閑適地接受著午后陽光的洗禮,敞開著的門,正中掛著的中國結上垂著一串銀鈴,輕輕地隨風搖,隨風響;陽光被水面反射到木墻上,斑斑駁駁,水波在蠕動,光斑也在舞動:光波映射到臨河的人家里,柔和在一位正在納著鞋底的老奶奶身上,隨著波光的揉動,左手捏著鞋幫,右手引出麻線,從這個針眼走進去,一推一拉,不緊不慢,一針一針穿梭著,門外熙熙攘攘涌動的人流,夾雜著各地方言的談話,似乎與她毫不相干,只是靜靜地在那里低著頭,嫻熟地編制著她的工藝作品。此時此刻的她,似乎就是安逸的代名詞。
也許烏鎮是一幅畫,不知是哪位大師畫下的,雖然用的都是暗色,卻把古老和安逸給了它。
烏鎮旅游,感慨萬千,或許若干年后會忘了這一天,忘了這個假日,但不會忘記我曾經去過一個地方叫烏鎮,那里有屬于它的古老和安逸。
烏鎮旅游烏鎮旅游篇三
今天我們將游覽被譽為“石作蓮花云作臺”的華山。華山又稱太華山,位于西安城東120公里的華陰市以南。
華山古稱西岳,是我國五岳之一,因山峰自然排列若花狀,故得名華山。1992年12月會山被 評為全國風景名勝40佳之一。即使沒來有來過華山的朋友也會從一些有趣的神話和掌故中了解到一些華山的情況,如“自古華山一條路”、“華岳仙掌”、“沉香劈山救母”、“華山論劍”,以及近代的智取華山等,這些美麗的神話傳說和故事體現了自古以來人們對華山的向往和崇拜。
華南 山北瞰黃河,南依秦嶺,被稱為“華山如立”,整個山體線條簡潔,形如刀削、斧劈,奇峰突兀,巍峨壯麗。被譽為“天下奇險第一山”。
說到奇,它是由一塊巨大的完整的花崗巖構成。古人云,“山無石不奇,無純石不大奇”,“華山削成而四方,其廣十里,高五千仞,一石也”是謂之“大奇”。華山共有五座主峰,其中東、西、南三峰最高,三峰鼎峙聳立,“勢飛向云外,影倒黃河里”,有“天外三峰”之稱。提到險,其凌空架設的“長空棧道”,懸巖鐫刻的“全真巖”,三面臨空,上凸下凹的“鷂子翻身”以及在峭壁懸巖上開鑿的千尺童、百尺峽、老君犁溝、擦耳崖、蒼龍嶺等處都奇險異常。“自古華山一條路”。山中道路僅有南北一線,約10公里,逶迤曲折,艱險崎嶇,不少地方真可謂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華山除了有壯麗的自然景觀之外,同時又有豐富的歷史文化積淀,人文景觀比比皆是。僅山上山下及峪道沿途,題字、詩文、石刻就會使人流連忘返。
朋友們,我們現在來到的就是玉泉院,據說因這里的泉水與山頂的玉井相通,水質清洌甘美,故名“玉泉院”。它是攀登華山的必經之地。相傳為隱士陳摶所建。院內殿宇亭臺、回廊曲折,泉水淙淙,是游賞勝地。玉泉院與我們一會將會見到的東道院、鎮岳宮都是道教的活動場所,現共有殿宇53間。院中建筑多是清代乾隆年間重新修建的。
各位朋友,我們現在位于五峰之一北峰腳下,距華山谷口約10公里,這里是華山山峪水流的源頭。請大家順著我手指的方向看那些樹,也許是許多人都會認識它,對,就是青柯樹。這里青柯樹在此浮蒼點黛,故名“青柯坪”。
過青柯坪至回心石。登山的道路由此交從平坦的石板路變為在峭壁上開鑿的狹窄的石梯,眼看山路盤旋而上,許多意志薄弱的游客來到這里都會回心轉意望山興嘆無功而返。
朋友們,現在我們已到達了北峰。經過前面三關,我想大家已經對華山的險有了一定的認識了吧。北峰雙名云臺峰,海拔1550米,這里山勢崢嶸,三面懸絕,巍然獨秀,有若云狀,因恰似一座云臺而得名。它的高度是最低的,卻有著非常重要的地理位置,它扼守的四峰的要樞。我們面前的這個小亭叫“軍魂亭”,此名來源于景片《智取華山》。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中峰。中峰又名玉女峰。傳說春秋時,華山隱士蕭史,善吹洞簫,優美的簫聲博得秦穆公的小女兒弄玉的愛慕,使她放棄了奢華舒適的宮廷生活,隨簫史在此隱居,多年后二人修煉成仙乘鳳而去,山上許多名勝也因此得名。有玉女洗頭盆、舍身樹等。由于這則美麗的愛情故事,華山在它博大、莊嚴、深沉之后又被賦于了一些浪漫與溫柔。
經中峰,我陪同大家去東峰參觀。
南峰又名落雁峰,是華山最高峰,海拔2160米,來到這里如臨仙境。正如古詩所云“惟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抬頭紅日近,俯首白云低”。這里四周都是松林,雜以檜柏,迤邐數里,濃陰密閉。現在我們眼前看到的是險要之處就是第四險關“長空棧疲乏”。長空棧道懸空半壁,下臨深淵,是華山最險要處之一。沒有過人的膽量和堅定的意志,是不敢一游的。峰頂有“太上泉”,池水青綠澄澈,常年不竭,俗稱“仰天池”。池崖上鐫刻甚多,多為明清和近代詩人所題。武俠小說《射雕英雄傳》中描寫的“華山論劍”大概也是發生在南峰。
我們現在來到是華山的精華部分。西峰,又稱蓮花峰,得名于峰頂翠云廟前右側的那塊大石,其狀如蓮花,山峰奇撥峻峭,如刀切劍削,壁立千仞。此峰最高處有“摘星臺”,登臺俯瞰,秦川茫茫,藍天如洗,浩瀚無際,渭、洛二水如銀帶,北望黃河細如絲。唐代大詩人李白觀此景后曾寫下“西岳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的美麗詩句。
烏鎮旅游烏鎮旅游篇四
穿卷越陌間,體會古樸的溫暖。
題記
烏鎮位于浙江省嘉興市桐鄉縣,地處江浙滬金三角之地,地理位置重要。同樣它還是典型的中國江南水鄉古鎮。
第一次了解烏鎮,是在歷史書籍上。烏鎮,是明清年間的官商竟占之埠,兵盜必爭之地。那里書香濃郁,騷士結社,清客成幫。從那時起,烏鎮便成了我魂牽夢繞的地方。
終與烏鎮相遇,我跨過蜿蜒的長廊,伴著湖水泛著粼粼波光。深望進去,便是一座又一座的石橋搭起兩岸聯系。古樸的巷路,和熙的暖風。一場雨,淅淅瀝瀝,穿過一道柳岸長堤,落入一池清波如碧,繪上一脈云山新綠。
白墻瓦黛,石橋木窗,細雨微微,頗有闌珊搖曳之美,別饒風姿。我走在潮濕的青石板上,極為享受地聽著傘頂傳來細微的嗒嗒聲。看見路前淘氣的小孩子蹦蹦跳跳,這一刻,古樸的烏鎮,像一位慈祥的老人,包容著千姿百態的游人。那份沉寂、滄桑、厚重是洗滌鉛華的靜默。傘頂的嗒嗒聲輕柔卻分明,不知是這朦朧細雨令我多愁善感起來,倏忽間我的眼角竟有些濕潤。
穿巷越陌,觸摸烏鎮。在參觀草木本色染坊時,印象最深的便是曬布場林里的染布,在潮濕的青磚之上,威風凜凜地豎立著密密麻麻的曬布架,架上整齊地掛著各種顏色的花布。霎時間,眼前浮現出古時穿著布衣浣紗的姑娘,優雅而又美麗。
烏鎮很安靜。看畫里清風拂過端坐在椅凳女人的發梢,一絲一縷,都在烏鎮如墨般的氣氛渲染下生動起來。聽屋外清脆的鈴鐺聲悠揚飄過,心生蕩漾。小橋流閣,枕水人家,杏花煙雨,靈動的水織起古橋,青石巷弄,織就一座如畫的古鎮。
雨還在下著,評彈聲陣陣傳來。前面的閣屋里有評彈藝術家,我走了進去。屋中的人,有老有少,都品著茶,聽著曲兒。唱的是《白蛇傳》,湖邊漫步篤悠悠,見那風吹楊柳盡點頭~評彈韻味悠長的聲音與雨聲相互糅合,給人一種嫻靜的感受。
恍惚間,已是傍晚。夕陽無精打采地斜掛著,一寸一寸地向下斜落。落日的余暉透過婆娑的垂柳,在人的臉上投下斑駁的光影,愜意又安詳。
古老烏蓬船,來來往往千年,小橋流水,等你見面。河流上有一張張小舟,嘎,嘎船槳在撥弦歌唱,烏蓬船緩緩地劃過水面,水波繞著雙槳劃開一個淺淺的圈,然后墨汁般地在碧水上暈開。
月光,在這黑穹之下顯得格外閃亮,光愈發明亮,而聲音愈發寧靜。游人漸漸散去,在路上嬉戲的孩子也被叫回,小鎮回蕩著的,僅僅剩下那恬靜的蟲鳴與醉人的喃喃細語。烏鎮夜之美,我已無法用語言形容,我醉在其中,靜靜地看著水面,一處光亮在不知不覺中緩緩地從天際流出,流到水面,闖入我的視線,想要去撫摸,卻無法觸及。
夜漸深,我移開眼前如畫的古典景色,在泛水的小舟里輕輕揮手,告別這古閣烏鎮。
烏鎮旅游烏鎮旅游篇五
“一雙石塔立東西,舟子傳言是烏鎮。”烏鎮是個楊柳依依,流水潺潺,小橋彎彎,船兒搖搖的江南小鎮。去年暑假,我們一家三口終于來到了如夢如幻的烏鎮。
清晨,我們進入西柵大門,漫步在青石板鋪成的小巷上,街道兩旁全是古色古香的建筑,石板路上油綠的小草,這兒一叢,那兒一簇。清晨的小巷十分幽靜,“啪—啪—啪,”我們的腳步聲在小巷里拉得幽長幽長的。
經過幾座房屋,拐一個彎,我們來到了小河邊。清清的河水倒映著兩岸的古建筑,影子在水中輕輕蕩漾,河面仿佛暈染出一幅水墨畫,石拱橋倒映在水面上,形成一個個同心圓,紅色的金魚歡快地穿過同心圓,那些金魚如同一個個穿著紅衣裳的新娘,又好似一朵朵盛開的紅蓮。瞧!早起的船夫劃動雙槳,層層漣漪一圓圓蕩漾開去,船來了,水墨畫碎了,船過了,水墨畫又拼在了一起。
太陽漸漸升高,天氣變熱了,媽媽建議在旅館里小憩,等天黑了再出來玩。
烏鎮的清晨神秘而寧靜,像一幅攤開來的水墨畫,而烏鎮的夜晚,卻又是燈的海洋,光的世界。
烏鎮旅游烏鎮旅游篇六
這個周末,我和爸爸去了杭州。
兩個星期前,爸爸跟我說,下下個周末單位組織去杭州旅游。爸爸說要帶我一塊去。我聽了真高興!
昨天是星期五,晚上我們就直接趕到了杭州。路上我和好朋友于曉航匯合到一起。見面時我們還高興地擁抱。
今天上午,我們吃完早飯就做了一個多小時的車來到了烏鎮。烏鎮游很多小河,小河邊有很多房子。房子是用木板做的,房頂是黑色的瓦,墻是白色的墻。一派江南的風景,非常漂亮!沿著河邊是窄窄的石板街道。今天還下了雨,青石板又濕又滑。石板路被雨沖刷得干干凈凈,亮的發光。
街道兩邊還有一些小鋪子,我和朋友曉航去買高點小吃時,小鋪子的大媽還以為我們是兄弟兩個,把爸爸和同事們都逗樂了。
這里吃的東西很有意思,東坡肉又肥又油,但肥而不膩,很好吃。我吃了好幾塊呢。還有青菜豆腐湯,也很好喝。這里的很多菜都是甜的,我有些吃不慣。
晚上,我們坐上了烏篷船,沿著小河道順流而下。小河兩邊的木房子的燈光的映照下,顯得很漂亮。河道上還有許多小石橋,拱起的橋洞在燈光的照耀下,就像一座座彩虹,架在小河上。悠閑的.行人在彩虹上散步,就像仙境一樣。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明天正好有雨,我非常想在雨中到西湖去看看,蘇東坡詩里描繪的美麗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