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百合花篇一
一、導入:
今天,我特意為大家帶來一束潔白美麗的百合花。百合花曾經盛開在中國臺灣著名作家林清玄的心田上,也曾經盛開在無數人的心田上?,F在就讓我們借助林清玄的散文《心田上的百合花開》,開展一次品賞百合花的語文活動。
(板書):心田上的百合花開? 林清玄
二、活動目標:
這次活動我們要:品味文章的優美語言,感受百合花的品質精神。
課件:品味優美語言,
感受百合精神。
三、整體感知:
現在老師把課文讀一遍,請同學們聽讀后,試著以百合的口吻講述它的成長經歷。
(老師配樂范讀。??????? 提3名學生談感受。)
四、重點賞析:
(一)環境
課件:百合花生長在怎樣的環境中?
生:人跡罕至,無人問津。缺少溫暖、呵護,沒人關心的地方。
師:誰能用一個詞來概括一下這樣的環境?
生:惡劣!
師:在那樣惡劣的環境中長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它是多么孤獨多么弱小,真像一個弱小的孩子被扔到了偏僻遙遠的荒郊野外。
(學生閱讀,思考。提名)
師:(提名評讀)
生:答
生:讀。
師:好。有點兒意思了。
(二)第三段
①齊讀
②自強自信
師:百合為什么要一遍遍地強調“我要開花”
(稍停,學生思考。)
生:在那樣惡劣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中,百合花要一遍遍地給自己打氣,一次次地強化自己開花的信心和決心。
③開花的理由
師:百合花一次次地強調“我要開花”,他開花的理由有哪些呢?
(稍停,學生思考。)
生:“我要開花,是因為我知道自己有美麗的花;我要開花,是為了完成作為一株花的莊嚴使命;我要開花,是由于自己喜歡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稍停,學生思考,討論。)
生:為社會奉獻出自己的美麗和芳香;開花結籽,到處都開滿潔白的百合花。
師:說得太好了。百合又說:“我要開花,是由于自己喜歡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遍_出美麗的花就是用行動對雜草最好的反駁!
讓我們把自己當成百合再來說一次:我要開花——
④排比
師:連續幾次說出我要開花,這是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
生:排比。
師:怎么讀?
生:逐漸加強。
師:好,就讓我們逐漸加強把(大屏幕上)紅色的文字讀一遍。
(老師可以范讀。)
生:(齊讀)我要開花,我要開花,我要開花,我都要開花!
(三)、第五段,完成課后練習二。
生: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開著,花朵上每天都有晶瑩的水珠,野草們以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極深沉的歡喜所結的淚滴。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開花、結籽。它的種子隨著風,落在山谷、草原和懸崖邊上,到處都開滿潔白的野百合。
師:為什么“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極深沉的歡喜所結的淚滴”?
生:戰勝環境,歷經磨難的回憶;開花后的驕傲欣慰;成功的喜悅。
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總結):是啊,這是辛酸的淚滴、是欣慰的淚滴。
(四)采訪
(學生分組扮游客、雜草、鳳蝶鳥雀、盛開的百合。準備接受采訪。)
師:(采訪1個蜂蝶)
我是電視臺的記者。面對漫山遍野的百合花,你有什么感想?
生:百合花太美麗了,我要和她成為好朋友。
師:謝謝您接受我的采訪。請坐。
生:當初我對百合花嘲笑、諷刺,現在充滿了敬佩。
師:謝謝您接受我的采訪。請坐。(采訪2個盛開的百合花)
生:我們要繼續全心全意默默地開花,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師:您的成功得到了無數人的欣賞。請問您是怎樣看待名利的?
生:我們開花并不是為了得到名利,只是為了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師:謝謝您接受我的采訪。
(采訪1名游客)您好。從百合花的故事中您得到哪些啟示?
生:百合花不斷地努力,終于開出了美麗的花朵。讓我懂得了,無論在什么樣的環境中,只要自強不息,努力堅持,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成功了仍繼續努力,不求功利。百合花有著優秀的品質和精神。
師:謝謝您接受我的采訪。請坐。
(學生思考,小組交流。提3名學生談。)
生:自強。自立。淡泊。
(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總結板書:自強?? 自立? 淡泊。
(提名回答)
生:答
師:老師也想到了——
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諸葛亮
(五)質疑
師:賞花至此,你還有哪些疑問?請提出來我們共同探討。
(課件):你還有哪些疑問?請提出來我們共同探討。
生:題目為什么是:《心田上的百合花開》?
(學生思考,小組交流。提3名學生談。)
生:答
師:(提升):顯然作者給我們講了一個寓言故事。百合花是一個人格化的形象。作者賦于百合花以人的品質、人的精神。百合花這些優秀的品質和精神觸動了人們的內心,感染了人們的心靈。所以作者把文章的題目定為《心田上的百合花開》。
五、拓展遷移
師:回視我們的內心,是否也有一束百合花靜靜地綻放?
(學生靜思。提兩名回答。)
生:
師:(提示)您有沒有過堅強自信戰勝困難的經歷
生:?
師:(結束語)愿我們每個人的心田上都永遠盛開潔白美麗的百合花。
下課
百合花篇二
1、 在折成雙三角形的基礎上,繼續學習看圖示折成青蛙。
2、 通過觀察折紙步驟示意圖以及教師的示范、講解,鞏固學習雙三角的折法。
3、 喜歡進行折紙和青蛙的活動。
1、 教師折好的“青蛙”一個。
2、 青蛙折紙步驟示意圖。
3、 幼兒用書人手一冊,記號筆若干。
:看圖示折疊青蛙。
:雙三角的折法。
師:今天有一個小動物要和我們小朋友一起來做游戲,你們猜猜看會是誰呢?老師先說說這個小動物的特點,然后請小朋友來猜。
師:一個小小游泳家,說起話來呱呱呱。小時候有尾沒有腿,大了有腿沒有尾。
幼:青蛙。
師出示折好的“青蛙”。
師:你們知道老師折的是什么呀?
幼:青蛙。
師邊說邊讓青蛙跳。
師:我是小青蛙,我會跳、跳、跳。
小朋友好玩嗎?
幼:好玩。
師:你們想不想也來折一只青蛙玩玩呀?
幼:想。
鼓勵幼兒提出自己看不懂的疑問,師幼共同探討,知道每一步該怎么折.
師:請小朋友們回憶一下,圖上的虛線表示什么?
幼:需要折疊的。
師:圖上的箭頭表示什么?
幼:箭頭向哪個方向就往哪個方向折。
師:請小朋友看看,有哪些不懂得地方提出來,我們大家一起來討論。
幼:提出疑問。
1、教師根據圖示,邊示范邊講解。重點鞏固雙三角的折法。
師:先把正方形紙對折,然后用短邊對折后放開,留下中心折,用不可打開的邊對中心線折正反兩次,打開一邊,用手把底邊沿折痕往里壓,變成三角形的一半,在壓另一邊,邊成雙三角。
2、教師在折成雙三角的基礎上繼續折成青蛙。
師:現在我們繼續往下折,每折好一步,用手壓痕,將邊與邊對整齊。
3、師用筆畫上青蛙的眼睛和花紋。
師:現在我們把青蛙折好了,接下來我們要幫青蛙畫上眼睛和花紋。
下面請小朋友來折青蛙。(鼓勵幼兒畫出和別人不一樣的眼睛和花紋。)
師:請小朋友拿著自己的小青蛙與同伴一起進行小青蛙比賽活動,比一比誰的青蛙跳得遠!誰的青蛙跳的高!
百合花篇三
作者:茹志鵑
一九四六年的中秋。
這天打海岸的部隊決定晚上總攻。我們文工團創作室的幾個同志,就由主攻團的團長分派到各個戰斗連去幫助工作。
大概因為我是個女同志吧!團長對我抓了半天后腦勺,最后才叫一個通訊員送我到前沿包扎所去。
包扎所就包扎所吧!反正不叫我進保險箱就行。我背上背包,跟通訊員走了。
早上下過一陣小雨,現在雖放了晴,路上還是滑得很,兩邊地里的秋莊稼,卻給雨水沖洗得青翠水綠,珠爍晶瑩。空氣里也帶有一股清鮮濕潤的香味。要不是敵人的冷炮,在間歇地盲目地轟響著,我真以為我們是去趕集的呢!
通訊員撒開大步,一直走在我前面。一開始他就把我撩下幾丈遠。我的腳爛了,路又滑,怎么努力也趕不上他。我想喊他等等我,卻又怕他笑我膽小害怕;不叫他,我又真怕一個人摸不到那個包扎所。我開始對這個通訊員生起氣來。
噯!說也怪,他背后好像長了眼睛似的,倒自動在路邊站下了。但臉還是朝著前面。沒看我一眼。等我緊走慢趕地快要走近他時,他又蹬蹬蹬地自個向前走了,一下又把我摔下幾丈遠。我實在沒力氣趕了,索性一個人在后面慢慢晃。不過這一次還好,他沒讓我撩得太遠,但也不讓我走近,總和我保持著丈把遠的距離。我走快,他在前面大踏步向前;我走慢,他在前面就搖搖擺擺。奇怪的是,我從沒見他回頭看我一次,我不禁對這通訊員發生了興趣。
剛才在團部我沒注意看他,現在從背后看去,只看到他是高挑挑的個子,塊頭不大,但從他那副厚實實的肩膀看來,是個挺棒的小伙,他穿了一身洗淡了的黃軍裝,綁腿直打到膝蓋上。肩上的步槍筒里,稀疏地插了幾根樹枝,這要說是偽裝,倒不如算作裝飾點綴。
沒有趕上他,但雙腳脹痛得像火燒似的。我向他提出了休息一會后,自己便在做田界的石頭上坐了下來。他也在遠遠的一塊石頭上坐下,把槍橫擱在腿上,背向著我,好像沒我這個人似的。憑經驗,我曉得這一定又因為我是個女同志的緣故。女同志下連隊,就有這些困難。我著惱的帶著一種反抗情緒走過去,面對著他坐下來。這時,我看見他那張十分年輕稚氣的圓臉,頂多有十八歲。他見我挨他坐下,立即張惶起來,好像他身邊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局促不安,掉過臉去不好,不掉過去又不行,想站起來又不好意思。我拚命忍住笑,隨便地問他是哪里人。他沒回答,臉漲得像個關公,訥訥半晌,才說清自己是天目山人。原來他還是我的同鄉呢!
“在家時你干什么?”
“幫人拖毛竹?!?/p>
我朝他寬寬的兩肩望了一下,立即在我眼前出現了一片綠霧似的竹海,海中間,一條窄窄的石級山道,盤旋而上。一個肩膀寬寬的小伙,肩上墊了一塊老藍布,扛了幾枝青竹,竹梢長長的拖在他后面,刮打得石級嘩嘩作響?!@是我多么熟悉的故鄉生活??!我立刻對這位同鄉,越加親熱起來。
我又問:“你多大了?”
“十九?!?/p>
“參加革命幾年了?”
“一年?!?/p>
“你怎么參加革命的?”我問到這里自己覺得這不像是談話,倒有些像審訊。不過我還是禁不住地要問。
“大軍北撤時我自己跟來的?!?/p>
“家里還有什么人呢?”
“娘,爹,弟弟妹妹,還有一個姑姑也住在我家里。”
“你還沒娶媳婦吧?”
“……”他飛紅了臉,更加忸怩起來,兩只手不停地數摸著腰皮帶上的扣眼。半晌他才低下了頭,憨憨地笑了一下,搖了搖頭。我還想問他有沒有對象,但看到他這樣子,只得把嘴里的話,又咽了下去。
兩人悶坐了一會,他開始抬頭看看天,又掉過來掃了我一眼,意思是在催我動身。
當我站起來要走的時候,我看見他摘了帽子,偷偷地在用毛巾拭汗。這是我的不是,人家走路都沒出一滴汗,為了我跟他說話,卻害他出了這一頭大汗,這都怪我了。
我們到包扎所,已是下午兩點鐘了。這里離前沿有三里路,包扎所設在一個小學里,大小六個房子組成品字形,中間一塊空地長了許多野草,顯然,小學已有多時不開課了。我們到時屋里已有幾個衛生員在弄著紗布棉花,滿地上都是用磚頭墊起來的門板,算作病床。
我們剛到不久,來了一個鄉干部,他眼睛熬得通紅,用一片硬拍紙插在額前的破氈帽下,低低地遮在眼睛前面擋光。
他一肩背槍,一肩掛了一桿秤;左手挎了一籃雞蛋,右手提了一口大鍋,呼哧呼哧的走來。他一邊放東西,一邊對我們又抱歉又訴苦,一邊還喘息地喝著水,同時還從懷里掏出一包飯團來嚼著。我只見他迅速地做著這一切。他說的什么我就沒大聽清。好像是說什么被子的事,要我們自己去借。我問清了衛生員,原來因為部隊上的被子還沒發下來,但傷員流了血,非常怕冷,所以就得向老百姓去借。哪怕有一二十條棉絮也好。我這時正愁工作插不上手,便自告奮勇討了這件差事,怕來不及就順便也請了我那位同鄉,請他幫我動員幾家再走。他躊躇了一下,便和我一起去了。
我們先到附近一個村子,進村后他向東,我往西,分頭去動員。不一會,我已寫了三張借條出去,借到兩條棉絮,一條被子,手里抱得滿滿的,心里十分高興,正準備送回去再來借時,看見通訊員從對面走來,兩手還是空空的。
“怎么,沒借到?”我覺得這里老百姓覺悟高,又很開通,怎么會沒有借到呢?我有點驚奇地問。
“女同志,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p>
“哪一家?你帶我去?!蔽夜烙嬕欢ㄊ撬f話不對,說崩了。借不到被子事小,得罪了老百姓影響可不好。我叫他帶我去看看。但他執拗地低著頭,像釘在地上似的,不肯挪步,我走近他,低聲地把群眾影響的話對他說了。他聽了,果然就松松爽爽地帶我走了。
我們走進老鄉的院子里,只見堂屋里靜靜的,里面一間房門上,垂著一塊藍布紅額的門簾,門框兩邊還貼著鮮紅的對聯。我們只得站在外面向里“大姐、大嫂”的喊,喊了幾聲,不見有人應,但響動是有了。一會,門簾一挑,露出一個年輕媳婦來。這媳婦長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彎彎的眉,額前一溜蓬松松的留海。穿的雖是粗布,倒都是新的。我看她頭上已硬撓撓的挽了髻,便大嫂長大嫂短的向她道歉,說剛才這個同志來,說話不好別見怪等等。她聽著,臉扭向里面,盡咬著嘴唇笑。我說完了,她也不作聲,還是低頭咬著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沒笑完。這一來,我倒有些尷尬了,下面的話怎么說呢!我看通訊員站在一邊,眼睛一眨不眨的看著我,好像在看連長做示范動作似的。我只好硬了頭皮,訕訕的向她開口借被子了,接著還對她說了一遍共產黨的部隊,打仗是為了老百姓的道理。這一次,她不笑了,一邊聽著,一邊不斷向房里瞅著。我說完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訊員,好像在掂量我剛才那些話的斤兩。半晌,她轉身進去抱被子了。
我趕忙白了他一眼,不叫他再說??墒莵聿患傲?,那個媳婦抱了被子,已經在房門口了。被子一拿出來,我方才明白她剛才為什么不肯借的道理了。這原來是一條里外全新的新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緞的,棗紅底,上面撒滿白色百合花。
她好像是在故意氣通訊員,把被子朝我面前一送,說:“抱去吧。”
我手里已捧滿了被子,就一努嘴,叫通訊員來拿。沒想到他竟揚起臉,裝作沒看見。我只好開口叫他,他這才繃了臉,垂著眼皮,上去接過被子,慌慌張張地轉身就走。不想他一步還沒有走出去,就聽見“嘶”的一聲,衣服掛住了門鉤,在肩膀處,掛下一片布來,口子撕得不小。那媳婦一面笑著,一面趕忙找針拿線,要給他縫上。通訊員卻高低不肯,挾了被子就走。
剛走出門不遠,就有人告訴我們,剛才那位年輕媳婦,是剛過門三天的新娘子,這條被子就是她唯一的嫁妝。我聽了,心里便有些過意不去,通訊員也皺起了眉,默默地看著手里的被子。我想他聽了這樣的話一定會有同感吧!果然,他一邊走,一邊跟我嘟噥起來了。
“已經借來了,再送回去,倒叫她多心?!蔽铱此歉闭J真、為難的樣子,又好笑,又覺得可愛。不知怎么的,我已從心底愛上了這個傻呼呼的小同鄉。
他聽我這么說,也似乎有理,考慮了一下,便下了決心似的說:“好,算了。用了給她好好洗洗?!彼麤Q定以后,就把我抱著的被子,統統抓過去,左一條、右一條的披掛在自己肩上,大踏步地走了。
回到包扎所以后,我就讓他回團部去。他精神頓時活潑起來了,向我敬了禮就跑了。走不幾步,他又想起了什么,在自己掛包里掏了一陣,摸出兩個饅頭,朝我揚了揚,順手放在路邊石頭上,說:“給你開飯啦!”說完就腳不點地的走了。我走過去拿起那兩個干硬的饅頭,看見他背的槍筒里不知在什么時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樹枝一起,在他耳邊抖抖地顫動著。
他已走遠了,但還見他肩上撕掛下來的布片,在風里一飄一飄。我真后悔沒給他縫上再走?,F在,至少他要裸露一晚上的肩膀了。
包扎所的工作人員很少。鄉干部動員了幾個婦女,幫我們打水,燒鍋,作些零碎活。那位新媳婦也來了,她還是那樣,笑瞇瞇的抿著嘴,偶然從眼角上看我一眼,但她時不時的東張西望,好像在找什么。后來她到底問我說:“那位同志弟到哪里去了?”我告訴她同志弟不是這里的,他現在到前沿去了。她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說:“剛才借被子,他可受我的氣了!”說完又抿了嘴笑著,動手把借來的幾十條被子、棉絮,整整齊齊的分鋪在門板上、桌子上(兩張課桌拼起來,就是一張床)。我看見她把自己那條白百合花的新被,鋪在外面屋檐下的一塊門板上。
天黑了,天邊涌起一輪滿月。我們的總攻還沒發起。敵人照例是忌怕夜晚的,在地上燒起一堆堆的野火,又盲目地轟炸,照明彈也一個接一個地升起,好像在月亮下面點了無數盞的汽油燈,把地面的一切都赤裸裸地暴露出來了。在這樣一個“白夜”里來攻擊,有多困難,要付出多大的代價??!
我連那一輪皎潔的月亮,也憎惡起來了。
鄉干部又來了,慰勞了我們幾個家做的干菜月餅。原來今天是中秋節了。
啊,中秋節,在我的故鄉,現在一定又是家家門前放一張竹茶幾,上面供一副香燭,幾碟瓜果月餅。孩子們急切地盼那炷香快些焚盡,好早些分攤給月亮娘娘享用過的東西,他們在茶幾旁邊跳著唱著:“月亮堂堂,敲鑼買糖,……”或是唱著:“月亮嬤嬤,照你照我,……”我想到這里,又想起我那個小同鄉,那個拖毛竹的小伙,也許,幾年以前,他還唱過這些歌吧!
一會兒,我們的炮響了,天空劃過幾顆紅色的信號彈,攻擊開始了。不久,斷斷續續地有幾個傷員下來,包扎所的空氣立即緊張起來。
我拿著小本子,去登記他們的姓名、單位,輕傷的問問,重傷的就得拉開他們的符號,或是翻看他們的衣襟。我拉開一個重彩號的符號時,“通訊員”三個字使我突然打了個寒戰,心跳起來。我定了下神才看到符號上寫著×營的字樣。??!不是,我的同鄉他是團部的通訊員。但我又莫名其妙地想問問誰,戰地上會不會漏掉傷員。通訊員在戰斗時,除了送信,還干什么,——我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要問這些沒意思的問題。
但從他們滿身泥濘,極度疲乏的神色上,甚至從那些似乎剛從泥里掘出來的擔架上,大家明白,前面在進行著一場什么樣的戰斗。
包扎所的擔架不夠了,好幾個重彩號不能及時送后方醫院,耽擱下來。
我不能解除他們任何痛苦,只得帶著那些婦女,給他們拭臉洗手,能吃得的喂他們吃一點,帶著背包的,就給他們換一件干凈衣裳,有些還得解開他們的衣服,給他們拭洗身上的污泥血跡。
做這種工作,我當然沒什么,可那些婦女又羞又怕,就是放不開手來,大家都要搶著去燒鍋,特別是那新媳婦。我跟她說了半天,她才紅了臉,同意了。不過只答應做我的下手。
前面的槍聲,已響得稀落了。感覺上似乎天快亮了,其實還只是半夜。
外邊月亮很明,也比平日懸得高。前面又下來一個重傷員。屋里鋪位都滿了,我就把這位重傷員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塊門板上。擔架員把傷員抬上門板,但還圍在床邊不肯走。一個上了年紀的擔架員,大概把我當做醫生了,一把抓住我的膀子說:“大夫,你可無論如何要想辦法治好這位同志呀!你治好他,我……我們全體擔架隊員給你掛匾……”他說話的時候,我發現其他的幾個擔架員也都睜大了眼盯著我,似乎我點一點頭,這傷員就立即會好了似的。我心想給他們解釋一下,只見新媳婦端著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聲。我急撥開他們上前一看,我看見了一張十分年輕稚氣的圓臉,原來棕紅的臉色,現已變得灰黃。他安詳地合著眼,軍裝的肩頭上,露著那個大洞,一片布還掛在那里。
“這都是為了我們,……”那個擔架員負罪地說道,“我們十多副擔架擠在一個小巷子里,準備往前運動,這位同志走在我們后面,可誰知道狗日的反動派不知從哪個屋頂上撂下顆手榴彈來,手榴彈就在我們人縫里冒著煙亂轉,這時這位同志叫我們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撲在那個東西上了。
……”
新媳婦又短促地“啊”了一聲。我強忍著眼淚,給那些擔架員說了些話,打發他們走了。我回轉身看見新媳婦已輕輕移過一盞油燈,解開他的衣服,她剛才那種忸怩羞澀已經完全消失,只是莊嚴而虔誠地給他拭著身子,這位高大而又年輕的小通訊員無聲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絆絆地跑去找醫生,等我和醫生拿了針藥趕來,新媳婦正側著身子坐在他旁邊。
她低著頭,正一針一針地在縫他衣肩上那個破洞。醫生聽了聽通訊員的心臟,默默地站起身說:“不用打針了?!蔽疫^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
“是我的——”她氣洶洶地嚷了半句,就扭過臉去。在月光下,我看見她眼里晶瑩發亮,我也看見那條棗紅底色上灑滿白色百合花的被子,這象征純潔與感情的花,蓋上了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臉。
1958年3月
百合花篇四
禮品內容:精美鮮花花籃一個
包裝規格:精美花束包裝
禮品內容:水仙百合(一扎)瓶裝鮮花一束
包裝規格:精美瓶裝鮮花包裝
水仙百合花語是喜悅、期待相逢。兩地分離的情侶彼此送上這款鮮花,來表達對對方的思念。
禮品內容:百合鮮花一束(5枝橘黃色百合花)
包裝規格:精美鮮花包裝
見到你我就快樂。與你相逢,百合也快樂成了金色笑顏。祝愿我們之間的感情將永遠明媚鮮艷。
禮品內容:鮮花一束(9支多頭白色香水百合)
包裝規格:花束精美包裝
無論曾經幾何,面對住在醫院里的她/他,你是不是應該去看看呢?美麗的香水百合,會給到病人意想不到的清馨和溫暖!
禮品內容:哀思花籃一個(4枝多頭百合+白色小菊花)
包裝規格:精美鮮花花籃包裝
思念是憂傷的,因為少了你的歡笑;思念是幸福的,因為充滿了有你的回憶!
禮品內容:香水百合2朵,紅玫瑰9枝,滿天星、進口小菊適量
包裝規格:婚紗紙圓形包裝
香水百合2朵,紅玫瑰9枝,滿天星、進口小菊適量,婚紗紙圓形包裝。
百合花篇五
;永日向人妍,百合忘憂草。
——晁補之《生查子》
壹
每年清明、冬至將臨,我們都會去龍華陵園拜祭茹志鵑和王嘯平老師。一兩天后,王安憶、王安桅就會打電話來:“你們又去看過爸爸媽媽了,謝謝噢?!蔽覀冋l也沒告訴,不明白他們怎么知道的?后來才明白,是因為我們留在那里的痕跡:兩支潔白的百合花。
最早知道《百合花》和它的作者茹志鵑,是在我初中的語文課本里。軍隊中的一個小通訊員為傷員向老百姓借被子,一位新媳婦拿出了自己心愛的嫁妝——一條印有百合花的新被子。這樣一個充滿人性美的故事曾經讓多少人感動。在紀念茅盾先生逝世的日子里,茹志鵑寫悼念文章,深情回憶1958年,她幾經退稿后發表在《延河》的這篇《百合花》。由于茅盾先生的贊賞和推薦,《百合花》繼而在《人民文學》轉載,從此成為茹志鵑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家喻戶曉。
茹志鵑,我們少年時的偶像。若干年后,她竟能與我們面對面講文學,成為殷慧芬文學生命中的“貴人”。這是說什么也沒想到的。
認識茹志鵑,我比殷慧芬更早。
1977年5月,“文革”結束后的第二年,上海召開文藝座談會。那是粉碎“四人幫”后上海文藝界的一次盛會,參加會議的有文學、戲劇、電影、音樂、舞蹈、曲藝、美術、攝影等各方面文藝人士660人。既有巴金、趙丹等著名文化大家,也有像我這樣初出茅廬的年輕人。我被編在文學第一組,成員以小說散文的作者、編輯為主,召集人為于炳坤、范政浩、菡子,共27人。茹志鵑被編在文學第二組。那時上海作協尚未恢復,茹志鵑的工作單位的是上海人民出版社文藝編輯室。
我和茹志鵑雖不在一個組,但在大組交流會上還是能見到她。最后一天大會,巴金有個《第二次解放》的發言,茹志鵑也有個題為《邁開新的一步》的發言。我記憶猶新的是她說當年參加新四軍的時候,“帶領擔架隊,管理俘虜兵,設茶水站,燒面疙瘩”的經歷。我初中時讀到的《百合花》,應該是她那時的生活積累。她說:“在行軍的途中,在宿營的時候,在背包上,在草堆旁,我開始了創作?!薄?955年,我轉業到上海搞文學工作,在去上海作協報到的第一天,正好作協門口發大水,我赤了腳,背著和我同去報到的戰友,是這樣走進作協大門的?!比阒均N說得那么生動形象,她的這段經歷如同電影畫面,深印在我記憶中。
這次座談會之后,《上海文藝》復刊,上海文聯、作協等機構也開始籌備恢復。作為《上海文藝》聯絡的年輕作者,我也參加過幾次刊物的組稿會,其間與主編巴金、執行副主編鐘望陽、編輯茹志鵑、唐鐵海、趙自等均有見面機會。
1978年,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了一套《外國短篇小說》,三本,藍封面。“文革”剛結束,中外名著供不應求。當時的《上海文藝》編輯部集中購了一批《外國短篇小說》,然后給作者寄發購書券,那是一張油印的通知,作者再憑通知去編輯部購書。我收到后,讓殷慧芬去《上海文藝》取書。這也許是她第一次踏進巨鹿路675號?;貋砗螅覇枺骸绊樌麊幔俊彼f:“很順利,編輯部在開會,我說是來領書的,一個女同志就拿了這套書給我。”她簡單描繪了那女同志的外貌、年齡。我說那就是茹志鵑老師啊。她啊了一聲,有點為與茹老師失之交臂而遺憾。
誰知十多年后,她竟成了茹志鵑老師最喜歡的作者之一。她可以在茹老師愚谷邨的家里隨便進出,可以像侄女一樣向茹老師無所顧忌地傾訴衷腸。
貳
茹志鵑那時是上海作協的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也是那次評獎的“評委會”主任。我有點受寵若驚,不知道怎么去感謝茹老師,只是有點書呆子氣地想,好好寫,寫出好作品就是對茹老師最好的感恩。
茹志鵑主持領導上海作協期間,為培養年輕作者,還做了一件功德無量的事情,那就是拍板創辦以學習班形式的“上海青年作家創作會議”。作協副秘書長宗福先負責“青創會”的具體工作。負責“教”的,是憑茹老師的人脈關系在全國請來的著名作家評論家,而“頭”正是茹志鵑、宗福先。因此,確切地說,茹志鵑、宗福先是“青創會”真正意義上的“教頭”。
“青創會”期間,殷慧芬寫了兩個短篇:《衣飄飄兮袂舉》和《另一個世界》。學習結束,《上海文學》發表了孫甘露的《訪問夢境》、金宇澄的《風中鳥》和殷慧芬的《另一個世界》。這是她第一次在上海的重要文學刊物上亮相。之后,她便一發不可收。
1990年6月,殷慧芬在《上海文學》發表小說《廠醫梅芳》,茹志鵑大加贊賞。她對責任編輯張斤夫說,她要找殷慧芬談談。
與茹老師約了見面時間后,殷慧芬根據張斤夫提供的地址,去拜訪茹老師。那是一個下午,她第一次去愚谷邨茹老師家中。
殷慧芬是一位女作家,她好像是挾著她那一股女性特有的溫馨氣息,還有女性特有的那種銳利的目光,走進文壇的。她筆下的女性寫得特細致,她了解她們,也能欣賞她們。一直到《廠醫梅芳》后,她好像又頓悟到她不但是一位女性,她還是一位工廠里的女性。于是《蜜棗》《欲望的舞蹈》《迷巷》,工廠里的青年工人、知識分子、剛進廠的小女工,陸續不斷。
文壇內外常有“機器旁邊的生活枯燥無味,因而難寫難看”的感嘆,殷慧芬則將車間里的人寫得有血有肉、情采躍動,八小時內外的生活充滿悲歡,叩擊心扉,這不能不說是一個不可小視的突破。
我呼喚、我期待著殷慧芬式的群體出現。
有位五十年代就出名的工人作家后來遇見我,與我開玩笑:“茹志鵑為了捧你們家的殷慧芬,把我們都貶下去了?!毖哉Z之中不乏有些許嫉妒。
讀著茅盾為茹志鵑寫的序,再讀茹志鵑為殷慧芬寫的序,我內心充滿感動,那是一代又一代老一輩作家對年輕作家的攙扶、提攜和鼓勵呵,是作家間的相濡以沫,是文學界的薪火相傳。
叁
茹志鵑離休后,殷慧芬成了她家的???。好幾次,到了吃飯的時間,她和茹老師談興正濃,便面皮厚厚賴在那里,茹老師一家吃什么,她也吃什么。那時,王安桅住在增配的底層亭子間里,飯菜有時是安桅從他那里端上來的。
都說王安憶的父親王嘯平秉性耿直,有他不喜歡的人到他家去,臨走時他會對著別人的背影扔杯子??伤c殷慧芬很投緣。殷慧芬與茹老師拉家常時,他經常插話,有時說得比茹老師更多。至今,我們家仍留存著王嘯平題贈的書,如《和平歲月》等。茹志鵑1998年去世后,王嘯平很沉悶。有一天,我們去看他,他拿出黃宗江、阮若珊合著的《老伴集》,說書中寫了他1957年被打成右派的遭遇。我一頁頁地翻,想看看書中怎么寫的。他說:“你拿回去,慢慢看?!焙髞磉@本書就一直留在我們家里了。
殷慧芬一次次地去,目睹了茹老師家里那個房間的變化。她最早去時,坐的那對舊沙發后來換成了皮沙發,那是王安憶用稿費買來孝敬她父母的。
在那些難忘的日子里,茹志鵑還興致勃勃地找出舊日的照片給殷慧芬看:一個腦后挽著發髻,姿態優雅、容貌美麗的女子坐在藤椅上,額前一撮長長的劉海,是個很典型的舊式家庭的女子。茹志鵑說:“這是我母親?!蹦赣H溫柔而剛強的不幸人生讓她難忘。三歲喪母,父親棄家出走,茹志鵑兄妹五人只得風流星散,寄人籬下。兄妹中最小的茹志鵑跟著祖母輾轉上海、杭州兩地,依靠糊火柴匣子、鎖紐洞、洗衣服等手工活苦度時光。巨大的家庭變故、母親和祖母的形象深深烙印在她人生的記憶中。在茹志鵑很久以后的寫的自傳體長篇小說《她從那條路上來》、散文《我能忘嗎?》《紫陽山下讀“紅樓”》以及她給愛荷華聶華苓的信中,都可讀到她苦難和辛酸的少年。
祖母亡故后,13歲的茹志鵑和長她兩歲的四哥相依為命,在杭州的紫陽山下,僅僅讀過一年小學又停學的她,拾著柴禾,讀著借來的《紅樓夢》,一遍、兩遍、三遍,直至九遍,在半懂不懂的閱讀和背誦中,送走了艱辛愁苦,“紅樓”悄悄滋潤了茹志鵑文學的心。
離開紫陽山后,茹志鵑淪落在上海的孤兒院,以后又住讀過上海婦女補習學校、寄宿過教會女子中學、又在浙江武康縣中學讀了初三,顛沛流離、前前后后總共讀了四年書,同時也讀了人間這部大書、舊上海的五方雜處世態炎涼。1943年,18歲的茹志鵑跟隨長兄參加新四軍,之后,開始了她嶄新的人生。在部隊,在文工團,茹志鵑演戲、唱歌、跳舞。在通宵行軍的間隙中,就著月光,墊著背包,茹志鵑寫下了歌詞、快板、廣場秧歌劇。合著行軍的節奏,不知不覺地,她在走近文學,以致寫出了膾炙人口的名篇《百合花》。
1958年,《百合花》的橫空出世,并被茅盾先生高度贊賞和推崇,對于王嘯平的右派家庭的意義不言而喻。
茹志鵑66歲的生日是在河南開封過的,那年《上海文學》舉行筆會,去了開封。筆會期間,殷慧芬和茹志鵑住同一房間,朝夕相處,聽她說過去的故事。
在茹志鵑簡單的生日慶典上,她歡喜地接受了大家贈送的近乎于吝嗇的禮物:一只質樸的景泰藍手鐲。她開心地戴在手腕上,祝愿年輕作者在像她這個年紀的時候,也有這樣開心的時刻。經歷過種種人生坎坷、戰爭的劫難和光榮,也經歷過文壇的風風雨雨,66歲的茹志鵑那時已經尋找到一種平和的心境。
在后來的日子里,她的手腕上常常戴著那只景泰藍手鐲。通過手鐲,她似乎仍在和年輕人談小說。
1996年,文匯出版社編輯出版了一套“海派女作家文叢”,十四本。老一輩的上海女作家有茹志鵑、黃宗英,年輕作家居多,王安憶、王小鷹、王周生、殷慧芬等都在其列。集體簽名售書那天,年逾古稀的茹志鵑也趕到書店。
女作家擠在新華書店辦公室休息的時候,她把殷慧芬拉到身邊,湊著她的耳朵說:“我要對你說兩句悄悄話,你那個工廠啊,千萬不能放,那里有你自己的東西。有些人寫的是工,你寫的是人,你要堅持?!币蠡鄯倚睦镱D時騰起一股熱流。“寫人,寫自己的東西?!币驗橛腥阒均N不斷的提醒、鞭策和鼓勵,成了殷慧芬之后文學創作中的一盞明燈。
這套“海派女作家文叢”,后來因為某些復雜的原因,有一部分稿費沒有著落,年輕作家們鑒于茹志鵑的名望,叫一聲“茹老師”,就把這“世界性”的難題拜托給她了。茹志鵑又是打電話,又是找人,誰知還沒等到結果,她就打起了退堂鼓:“書出得很漂亮。因此稿費的事,我本人想算了?!贝藭r的茹志鵑像是一澗久經坎坷的山泉,越發單純清澈。
王安憶走上文學道路在茹志鵑看來似乎是個意外。安憶16歲,去安徽淮北插隊,村里只有她一個知識青年,遠離家鄉又寄人籬下,十分苦悶。茹志鵑沒法照顧女兒,為排遣女兒的郁悶,唯有通過寫信。母女倆通信十分頻繁。往往是一封信寫出后,回信沒到,就寫第二封。在信中,茹志鵑發現了王安憶寫作的天分。王安憶步入文壇后,在上海作家協會的一次王安憶小說研討會上,茹志鵑還提到她們母女間互相通信的往事。
茹志鵑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發現并培養了王安憶,在八十年代又發現并培養了殷慧芬,真可謂慧眼獨具。
茹志鵑對殷慧芬創作上的指點,顯然是一種經驗,她在殷慧芬的小說敘述中一定發現了什么。這對于殷慧芬,卻是一種確確實實的啟悟。殷慧芬頓時明白她幾十年的工廠生活,在她生命中的真正意義。此后出版的殷慧芬小說集《欲望的舞蹈》,茹志鵑親自寫序,并讓兒媳婦馮平謄寫得方方正正給殷慧芬寄來。不久在嘉定召開的殷慧芬作品討論會上,王安憶提到茹志鵑為殷慧芬作的序,說:“媽媽年紀大了,你蠻好叫我寫的?!焙髞戆矐浌粸檫@本小說集寫了一篇長達六千余字的評論:《告別青春的回憶》。
肆
茹志鵑在兒女小時候對他們要求很嚴格,兒女長大后卻很開明很寬容。兒子王安桅結婚后,忙于奔波,遲遲沒有生兒育女。我們有時與安桅開玩笑,茹老師那么喜歡小孩,你們是不是應該生個孩子,讓她開心開心?王安桅說,母親很大氣,始終尊重和體諒他們夫婦的選擇。
老年的茹志鵑對兒女生活上的關心可謂體貼入微。有一次王安憶回娘家,說起她聞了隔壁人家燒的家鄉菜“梅干菜燒肉”,香得她都饞得流口水。茹志鵑聽后,趕緊也燒了一碗,專門給安憶送去。茹志鵑夸外孫攀攀時候更是滿臉笑容,兩眼發光。那種神情深深地讓人感動。
1994年,我們家的孩子高中畢業。正處于叛逆期的小家伙能不能如愿考上高等院校,我們心中頗為忐忑。可憐天下父母心,為增加保險系數,我們請茹志鵑給高校寫了一封推薦信。茹志鵑欣然命筆,在信中說了我家那小子許多好話。后來,小家伙臨考前最后三個月發力,以高出“一本”錄取分數線30分的成績,如愿考上第一志愿。茹志鵑的推薦信雖沒用上,但她對下一代如此關愛卻令我們難忘。
《上海文學》執行副主編、評論家周介人終于病倒。1998年春天,年老體弱的茹志鵑去醫院探望。作為周介人的前任,曾經擔任過上海作協黨組書記的茹志鵑,深知辦一本純文學刊物的艱難和苦衷。面對十年殫精竭慮、衣帶漸寬的周介人,她飽含深情地自責:“小周,我退下來的時候正是刊物最難的時候,你為這本刊物消耗太多心血,你的病我有責任,我對你不住?!辈¢缴系闹芙槿吮贿@番剖心瀝膽的話,牽連出滿腹的甜酸苦辣,幾乎難以自持。
1998年8月,56歲的周介人去世,給了茹志鵑“很悶”的打擊。不久后,她也病倒了。
那一年的一個秋日,我陪殷慧芬去華山醫院探望病中的茹志鵑。
病房很安靜,茹志鵑穿一身藍色病人服,坐在靠門口的地方看書,光線從窗外射進來,照著她花白的頭發,顯得清清爽爽??吹轿覀冏哌M病房,她面露笑容,然后就不停地與殷慧芬說話,話題自然離不開殷慧芬那時的創作。殷慧芬說她正在寫一部反映工廠生活的長篇小說,她連說好好,你幾十年的工廠生活積累,千萬不要丟。殷慧芬說的那部長篇,就是后來獲得多項殊榮的《汽車城》。
與殷慧芬說話的時候,茹志鵑不時向窗外張望,天色稍有陰沉,她又為我們擔心:“天要下雨了吧?你們住郊區,路遠,回家不要淋到雨噢。”聽她這么說,我不由想到我母親,每次去看她,她也總是要我們早點回家。她們的心里總先想到晚輩。
臨近四點的時候,茹志鵑開始看手表,她說外孫攀攀要來送菜?!盁氖羌佐~湯,是攀攀一手采購、冼凈、烹燒的。攀攀會煮很好味道的菜?!闭f這話的時候,她臉上的表情儼然是個外婆。仿佛真有心靈感應,不久,一個二十歲的大小伙子小心地提著保暖壺跨進了病房,口袋里還揣著送給外婆的袖珍激光唱機,唱機里是一張怡情養心的唱片《天空和星座》。茹志鵑心痛地替他擦汗,看不夠似的說:“攀攀呀,是我的‘一帖藥’呀?!痹谂逝省耙惶帯钡拇叽傧拢咸分鈱O燒的甲魚湯,眉開眼笑。
這樣甜美的、很平和很家常的時光,居然不能永遠。1998年10月7日,茹志鵑與我們天人兩隔,她去世的時候73歲。
站在茹志鵑家里的靈堂前,瞻仰著她的遺容,那是張多年前她在作協大院里照的相片,照片上的茹志鵑在夏日的陽光下笑得十分燦爛。當年她曾毫不忌諱地說,以后這就是我的遺像呀。一語成讖,茹老師帶著這樣單純的笑容離開了人世。
自然界的百合花會凋零,茹志鵑的《百合花》卻永遠飄香留芳。
相關熱詞搜索:;百合花篇六
《心田上的百合花》人教版新課標《教與學》中的一個閱讀材料,是配合第一單元感悟生活,獲得人生啟示的一個閱讀材料。選擇此文,將課內學習與課外閱讀結合起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他們感受到語文的快樂。本文主要講的是一個偏僻遙遠的山谷斷崖邊上,長在雜草叢中的一株百合,為了完成一株花的使命,不顧身旁雜草的冷嘲熱諷,努力釋放自身的能量,終于實現了自己的愿望。
根據教材與六年級學生的特點我預設了三個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2、抓住重點句段,品味語言,感悟百合花的精神。
3、聯系實際,激發學生學習百合花執著、堅持不懈的精神。
根據這樣的教學目標,我確定教學的重難點為:
抓住重點句段,品味語言,學習百合花執著、堅持不懈的精神。
基于以上所述,我確立了這樣的設計理念:
“閱讀是心靈浸潤的過程”,是“教師、學生與文本進行生命對話的過程”。本課教學,我努力讓學生敞開心扉去觸摸語言,去感受語言,去體味語言,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讓學生反復品讀,從字里行間感受百合花那種執著、堅持不懈的精神。
在這一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我預設了五個教學板塊:
板塊一:據詞猜物,整體感知。
板塊二:走進文本,初識百合。
板塊三:品讀語言,走進百合。
板塊四:傾吐心聲,流露收獲。
板塊五:課堂小結,寄予希望
板塊一:據詞猜物,整體感知。
根據精神品質的詞語猜猜所代表的事物,由此引出寫作方法,隨機板書:借物喻人托物言志。順勢引出今天所要學習的《心田上的百合花》。
先讓學生自由讀文,讀準生字字音,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同時自己嘗試解決疑難。
指名讀詞語,說說詞語的分類,學生在今后讀書的過程中也會養成分類積累的習慣。然后在讓學生運用其中的一些詞語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整體感知的設計符合人的閱讀習慣,自己嘗試解決疑難的閱讀要求符合學生的心理期待。)
板塊二:走進文本,初識百合。
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再讓學生用心讀文,想想這是一株怎樣的百合花?請學生讀一讀句子,圈一圈詞語,寫一寫感受。
學生的感受是多元的,在學生交流的同時老師隨機點撥,并請學生上臺板書自己的獨特理解。
板塊三:品讀語言,走進百合。
課文是描述一株近乎完美的百合,到底是什么使雜草變為美麗的花?
主要抓住“純潔的念頭”,引讀百合先后三次說的話。
預設一:
它的內心深處,有一個純潔的念頭:“我是一株百合,不是野草。唯一能證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開出美麗的花朵。”有了這個念頭,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陽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著胸膛。終于,在一個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頂部結出了第一個花苞。
請同學劃出百合花是怎樣努力的詞語?根據學生劃出的詞語感受到百合花為自己純潔的念頭而付出的努力。
預設二:
讓學生讀句子,感受排比句式的氣勢,練習朗讀。
說說自己的朗讀感受。
在朗讀中升華感情。
預設三:
理解“謹記”。在“全心全意、默默地”兩詞中感受百合花的價值。
師生合作朗讀,引讀百合花說的話——三次“信念”
引讀:當它長得和野草一模一樣的時候,它心里有一個純潔的念頭——
生齊讀: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唯一能證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開出美麗的花朵。
引讀:當它受到野草的嘲笑時,它有一個純潔的念頭——
生齊讀:我要開花,是因為我知道自己有美麗的花;我要開花,是為了完成作為一株花的莊嚴生命;我要開花,是由于自己喜歡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沒有人欣賞,不管你們怎么看我,我都要開花!
引讀:當有一天百合所生活的偏僻遙遠的山谷成為百合谷的時候,它還是有一個純潔的念頭——生齊讀:我們要全心全意默默地開花,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通過師生引讀,學生進一步感受這種純潔的念頭就是一種“信念”,信念是一個人的精神支柱,信念是人生旅途中的一盞明燈,信念是一個人前進的動力。此時,孩子們不僅是在讀文字,仿佛自己也是百合花中的一員,自己也有一種奮力拼搏的愿望。
板塊四:傾吐心聲,流露收獲。
學了這篇課文,你想對自己說些什么呢?請寫下來。
學生交流,教師評議。
引導學生說說為什么是《心田上的百合花》,可謂是水到渠成。
板塊五:課堂小結,寄予希望
最后老師提出希望,希望百合花這樣的精神能根植于每個孩子的心中。在面對困難,面對挫折的時候,想想山谷里的百合花,愿大家在今后的人生路上一定會走得更加從容!
最后我說說我的板書設計,我的板書由學生板書和教師板書兩塊組成。學生板書自己讀出了怎樣的百合花;教師歸結板書百合花的美好品質應根植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