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我的家風我的家風篇一
今天我的教學內容是北師大版《品德與生活》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我愛我的家》中的第一個主題。《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指出:本課程遵循兒童生活的邏輯,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聯系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或游戲為載體,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我的家》這一主題的教學就是圍繞兒童熟悉的家庭生活圈展開的,指導兒童在了解自己家庭的基礎上,體驗親情,愛親敬長。教學重點就是讓學生體驗家庭生活的快樂,激發學生熱愛自己的家的情感,同時進行生活行為指引,引導學生平時要從小事做起去關心家人,讓家更快樂、更幸福。遵循本課程“回歸兒童的生活”這一基本理念,我主要從三個方面入手,引導學生去發現生活、體驗生活、回歸生活。
課前我布置學生用a4紙粘貼全家福,并調查家庭成員的生日、生肖、特點等。粘貼全家福時,自然會回憶起照相時的甜蜜時光,而調查家庭成員的各種情況,又是孩子與家長的一次很好的親子活動,因此在完成課前調查的同時,“我有一個幸福的家”的感覺便在孩子的心中悄然滋生了。這種感覺從孩子日常的學習生活中來。這就是本課程所倡導的“來自于生活”。
課堂教學是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回歸兒童生活的課程是通過教學回歸兒童生活得以實現的。進入課堂學習的兒童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因此,教學要注意發揮兒童已有生活經驗的作用,幫助兒童交流、分享、體驗和提升生活經驗。今天的課堂學習中,我主要組織學生進行兩個活動去體驗自己的家庭生活。活動一是介紹自己的家,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活動,興高采烈地與同學分享自己的家庭、交流自己家人的信息,一種幸福的暖流在孩子的心中蕩漾著。活動二是游戲“心心相印”,當孩子看到自己所寫的答案與爸爸、媽媽所寫的答案是一樣的時候,是多么開心,多么自豪,感覺到自己與爸爸、媽媽真的是“心心相印”,那種其樂融融的感覺油然而生了。就這樣通過組織孩子們交流、分享自己平時的家庭生活,他們的感情就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升華。最后以歌曲《我愛我的家》結束教學,更進一步激發了孩子“讓愛永遠住我們的家”的情感。
《品德與生活》課程要求回歸學生的生活,除了教學內容要回歸學生的生活外,還有另一層意思,那就是我們的教學還要以生活世界為其歸宿。也就是說,要使學生通過教學所學得的一切能回到他自己的生活中去,用以解決他們生活中的問題,改變他的生活方式,提升他們對生活的認識、態度、價值觀等。這一種回歸才是本門課程的意義所在,是以品德的形成為目的的回歸。因此教學中,我們教師要根據具體情況適時進行點撥、引導,提升學生的認識、促進情感內化、進行行為指導,讓教學回歸兒童的生活。今天的教學內容,就是要引導學生從自己平常的生活實際中體驗自己家庭的溫暖,從而激發學生熱愛自己的家,回歸到生活中,平時要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去關心家人。堂上教學時,我結合了幾個活動適時進行行為指導:讓學生說出家人的生日后,適時引導學生說說可以怎樣為父母祝賀生日;結合“心心相印”的游戲活動,以問題激發的方式誘導學生說說既然知道了父母的“最愛”,今后自己可以怎樣做讓父母開心,并讓學生馬上情境模擬,演一演來表達自己的做法。這樣,表演的學生記憶深刻,看的學生也印象清晰;結合課本的例子,我還引導學生討論平時生活中自己可以怎樣做讓家里人開心。通過這樣的引導,我相信孩子今后在日常生活中,一定會有所行動的。這就達到了回歸生活的目的了。
我的家風我的家風篇二
每個人都有一個家,每個家庭的類型都不一樣,有鼓勵型的,有歡樂型的,也有暴力型的。而我家是溫馨型的。 我的家有三口人,爸爸、媽媽、我。先來說說一家之主吧!
爸爸,綽號“煙鬼”。每天,當我們全家吃完飯,爸爸就坐在沙發上開始了他那“美的享受”。爸爸從口袋里拿出一包“精品芙蓉王”,掏出打火機,“咔嚓”打火機燃了,煙被點著了。爸爸深深地抽上一口,又悠悠地吐出來,煙圈兒打著旋兒緩緩上升,裊裊娜娜。我和媽媽有時被熏得頭暈腦脹的,勸爸爸戒煙,爸爸不耐煩地揮揮手說:“平生無所求,唯此而己”,媽媽對他無可奈何。爸爸對我很嚴格,什么征文呀,廣播搞呀,他都要求我寫,而且要字跡工整、語句流暢、構思巧妙。如果我犯了什么錯誤或有什么不良習慣,爸爸不打也不罵,爸爸總是拉我到一邊,語重心長地說:“你不應該……應該……以后要記住。”記得有一次我和媽媽鬧翻了,理虧在我,可我就是不愿向媽媽道歉,爸爸地耐心開導我,并指導我向媽寫了一封認錯的信,媽媽看后轉怒為喜,還表揚我能知錯就改。 再來說說我的媽媽吧!媽媽,家庭“衛生部長”。我的媽媽平時沒事就打掃衛生,一到星期天,媽媽就象個大忙人,似乎比偶像明星還忙。又是洗衣服,又是擦地板,累得氣喘吁吁,直到把里里外外弄得干干凈凈、整整齊齊。又是一個星期天,媽媽又忙了起來。我光著腳上樓準備寫作業。突然,媽媽大聲嚷嚷:“煬煬,二樓剛剛打掃完的,你的腳這么臟,是不是想讓我再掃一遍啊?!”“不,不,絕對不是!”結果,我被媽媽罵了個“狗血淋頭”。媽媽還愛嘮叨,對我的睡覺、做作業、洗臉等等總是不滿意,經常“雞蛋里挑骨頭——故意找碴兒”。記得一天晚上,我守在電視機前看我最喜歡的《奧林匹斯星傳》,媽媽便嘮叨起來:“煬煬,都8點30分了,還不去睡覺!”“媽媽,你還好意思說,才8點30分你就要我睡覺。”結果可想而知,我又被嘮叨了一頓。
我,一個名副其實的“書蟲”。我的胃口可好了,什么書都看,1小時能“吃”掉100多頁書呢!我的“零食”也很多,書柜里擺放著各種“山珍海味”:《十萬個為什么》、《馬小跳系列》、《童話世界》、《故事會》……只要沒事時,我就躺在床上,選一份自己最喜愛的“主食”,再挑幾份美味可口的“小點心”,粗細搭配,痛痛快快“吃”個飽,因此,我的視力急速下降。上wc時,我也不忘記帶上幾個“小點心”,為此常遭到媽媽的訓斥。有時,“菜肴”吃膩了,就約幾個“書蟲”一起去書店嘗嘗新口味。 怎么樣,我的家就這樣,雖然爸爸很嚴格,媽媽愛嘮叨,但我能理解。我愛我家!
我的家風我的家風篇三
大家好!
小到家庭、大到國家都有屬于自己的一種風氣。家風正了,那么一個家庭的思想品德也就正了,家庭的風氣正了一個國家也將繁榮昌盛,可見家風有多么重要。家訓也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家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個人的修身、齊家也有著著重要的作用。
岳母在岳飛的背上刻下“精忠報國”四個大字,這四個大字的家訓也就時時驅使著岳飛上進,最終岳飛也沒有辜負岳母的期望,成為了保家衛國的大將軍。我們家的家訓用簡練的話語來總結就是樸素、堅強、自力更生。樸素是不奢華、節儉的意思,奶奶一家很簡樸,一直是勤勤懇懇的勞作著,從沒有享受過奢華,在他們眼里只要勤懇簡樸就夠了。正是這樣一種樸質而不造作的美造就了他們的美好品德。
堅強是很重要的,在遇到困難時往往能帶你打破困難黑暗的往往是堅強,他將帶你迎接希望的藍天。有一次,我掉到了坑里,不講義氣的朋友們早就跑遠去看好戲了,我雖然焦急不已但是我想到了爸爸媽媽一直告訴我的要堅強,于是我堅持不懈的攀爬著,最后終于爬了上來,讓伙伴們大吃一驚。正是堅強,給了我別樣的生活。還有一點是極其重要的,那就是——自立,自立是一種良好的品質,一種可貴的精神,自立自強可以在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如:自己洗衣服,自己穿衣物,自己疊被子,自己整理房間等等,在媽媽和爸爸的耳濡目染我也學會了自立,媽媽可是因此夸了我好幾次。我也很感謝我的父母,正是這三條家訓,讓我變得越來越好,所以我把我們家的三條家訓分享給同學們,希望同學們都能學到這些優良的品質。
讓我們學會自強自立吧,學會堅強,努力奮斗,相信有一天成功的花是為我們綻開的!良好的家風可以使我們可以更好的在社會上立足,良好的家訓也可以使我們更好地為成功的道路墊下基礎,所以我們應該學習這些良好的家風,繼承優秀的家訓,改正不良的習慣,在長輩的帶領下一同堅守這些好習慣,讓它刻在每個人的心中。
謝謝大家!
我的家風我的家風篇四
本課教學內容來自第二單元“我愛我家”中的第一課。本課教材由“說說我的家”“我是怎樣長大的”“爸爸媽媽真辛苦”“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和“共建文明家庭”五部分組成,這些內容都是圍繞“我愛我家”這一主題展開的,其中以“愛”和“家”為載體,讓學生感受、體驗家人的愛與關心,了解家人的辛苦與煩惱。
“說說我的家”這一課旨在讓學生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的生活離不開家,知道自己的成長離不開家庭,培養學生愛家的情感和對家的歸屬感,通過了解家庭成員的組成及其關系,進一步加深對家庭的認識和了解。
(二)教學理念:
實踐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做法,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注重過程體驗。
(三)教學目標:
1、關注和了解自己的家人。
2、知道自己家庭成員的組成,初步了解家人的民族、職業、興趣愛好等。
明白家人和親屬的社會關系。
3、學習用調查的方法獲取信息,應用類推的方法進行問題分析。
重點:通過課堂體驗,知道自己家庭成員的組成,初步了解家人的民族、職業、興趣愛好等。
難點:學習用調查的方法獲取信息,明白家人和親屬的社會關系。
(四)板書設計:
說說我的家
奶奶 爺爺 姥姥 姥爺
爸爸 媽媽
我
(五)教學環節:
活動一:創設情景,聽歌曲,回想自己家庭。
(板書課題)
學生活動:學生自由表達。
設計意圖:課前預熱,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活動興趣與表達*。
活動二:貼照片,分享幸福時光。
教師活動:出示自己的家庭合影,說說自己的家庭組成,引發學生表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風采,就讓我們展示并分享一下吧。
出示要求: 1、把自己帶來的全家福或生活照片貼在自己書上的貼照片處。
2、在小組內,每人向組內成員介紹自己照片的來源和其中的故事,讓大家分享那幸福的時光,并簡單介紹照片上的家庭成員,小組交流、共享。
3、每組選1-2名學生上臺向全班匯報交流。
學生活動:小組合作,互相介紹自己的家庭成員,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營造快樂情境,把學生帶入其中,讓學生體驗家庭的幸福溫暖,在快樂中學習交流。
活動三:找規律,了解自己家人。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觀察,發現規律,完成家庭情況調查表。
1、每個小組的同學把自己的書豎著排成一排,然后觀察每
家庭的成員組成情況,看看你發現了什么規律?(也可以去別的組參觀)
是三口之家(爸爸、媽媽和“我”)。
好的同學到前面匯報交流。
學生活動:小組活動,找出規律,匯報交流。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用調查的方法獲取信息,應用類推的方法進行問題分析。
活動四:觀察圖,理解家庭成員和親屬關系。
教師活動:指導學生觀察“家庭成員和親屬關系結構圖”,思考并回
以下問題。
1、在你的家庭中,你是爸爸媽媽的孩子,你知道爸爸媽
是誰的孩子嗎?
2、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還有其他孩子嗎?他們和爸爸
媽之間是什么關系?
他們彼此怎樣稱呼?
3、與爸爸媽媽同輩的還有誰?相互之間怎樣稱呼?
學生活動:觀察“家庭成員和親屬關系結構圖”,啟發學生用自己的
言表達以上的結構圖,回答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思考,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了解家人和親屬的社會關系。
活動五:聽兒歌,做練習,鞏固應用。
教師活動:
1、播放《家族歌》讓學生聽。
2、出示練習: 考考你
爸爸的哥哥稱
爸爸的弟弟稱
爸爸的姐妹稱
媽媽的兄弟稱
媽媽的姐妹稱
我是爺爺奶奶的
我是姥姥姥爺的
我是大伯的
我是舅舅的
學生活動:自由搶答,回答問題。
設計意圖:營造自由開放的課堂氛圍,用練習搶答的形式檢驗所學內容,進一步了解自己的家庭情況及其親屬關系。
八:課后反思:
在教學中,我注重了《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核心理念,也就是教育要回歸生活,要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因此,針對本課的特點,我精心設計了一個創設情景、小組合作、展示交流的活動。用自己的全家福或家庭生活照片,把生活中的歡樂情景搬到課堂上,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調動學生學習興趣,讓全體學生參與其中。在讓學生體驗快樂的同時,了解自己的家庭及家庭成員情況,通過情境創設、找規律、觀察家庭成員結構圖,使學生關注和了解自己的家人,知道自己家庭成員的組成,初步了解家人的民族、職業、興趣愛好等,明白家人和親屬的社會關系,使每個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活動過程中樹立愛家的意識。這些活動不僅是一種道德生活的體驗,更是一種親情和人格的養成過程。
我的家風我的家風篇五
爸媽從沒告訴過我我家有什么家風,但是他們的一言一行,充分體現了我家的家風。
家風一:孝
家風二:儉
從小爸媽就教育我,不必買的東西不要亂買。因為這個,我一直認為父母很小氣。后來,我才理解了父母的良苦用心。父母想讓我明白,節儉很重要。家里不是缺錢,父母只想讓我明白節儉的重要性。于是,我養成了一個只買物美價廉的東西的習慣。
家風三:好學
我家是一個書香世家,也是一個好學世家。81歲的爺爺對數學研究很深,但他每天都堅持做奧數題。這就是活到老、學到老吧!媽媽是老師,她非常忙,但她每天都會抽出時間來備課預習。遇到不會的,她還會去問其余的老師。老爸每天都聽一位老師講課,他提問、做筆記,忙得不亦樂乎。我呢,每天做一套很好的備考試題。家里的好學之風使我進步,當我不愿學習的時候,想起家里的好學風氣,就感到羞愧!
每個家都有自己的家風,每個人的家風都是獨特的。我愛我家,我愛我家家風!
我的家風我的家風篇六
活動目標:能用紙折好房子,粘貼在紙上,并添畫出花、草、樹等其他物體。
重點:學習用正方形的紙這房子。
難點:折出房子兩邊的尖角,并能發揮想象添畫景物。
活動準備:
正方形彩紙每人一張,水彩筆。
一、引出課題,激發幼兒興趣: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可愛的家,你的家在哪里?房子前面有些什么東西?(幼兒自由討論)
今天我們都來折、畫自己的家,比比誰的家最美麗。
二、講解示范:
1、先用正方形紙折出小房子。(教師講解示范,幼兒跟折)
把正方形紙邊對邊對齊折;再橫著對折后打開,折出中心線;把兩邊的紙向中心線折;用手指伸進去折出房子兩邊的尖角。
2、折好的小房子反面涂上漿糊,貼在紙上。
3、在房子的前面和旁邊畫小花、小草、小樹、太陽等,也可畫上做早操的小朋友。
三、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
1、提醒幼兒先折好房子,再將折好的房子粘貼在紙上,然后添畫許多物體。
2、鼓勵幼兒大膽涂色,使畫面色彩鮮艷。
四、講評:
幼兒互相參觀,說說誰的家最漂亮。
我的家風我的家風篇七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家風、家訓、家教”就是這種愛的體現。不知不覺,我的女兒13歲了,善良,自立,走南闖北,多才多藝。難忘小時侯的嬌憨、可愛、撒嬌、頑皮。回顧女兒的成長之路,我一直用誠信、奉獻、奮斗的家風教育她。
我出生于農民家庭,爺爺是鄉村教師,父親在農村的供銷社工作,母親是地地道道的農民,農民天生的質樸和誠信一直在教育著我。1997年的時候,我剛剛上大學,父親承包了村里的供銷社,本來家境很好,那一年,父親購買了一大批化肥,正值農忙,遠近的村民都來購買,化肥很快就賣光了,誰知,化肥出現了質量問題,得到消息的村民紛紛來退貨,有些人甚至怕我家里人偷偷跑了而日夜守在我家周圍,父親急的滿嘴起泡,他跟所有的村民說,“請大家放心,就是砸鍋賣鐵也要補償大家”,于是,家里能賣的東西都賣了,還欠了一大筆外債,父親的誠信贏得了鄉親們的信任,大家紛紛通過各種途徑幫助我家,父親又承包了很多荒地,3年時間,還清了所有的外債,這件事對我的促動很大。孔子說“言必信,行必果”,魯迅說“誠信為人之本”,耳濡目染,我也一直用誠信教育我的女兒。
女兒小的時候長得很可愛,也淘氣。大概在她1歲半的時候,有一天,我帶她到食雜店里買東西,她不清楚買東西要付錢,在商店里摸摸這個,碰碰那個,偷偷地拿起幾塊糖就跑了,我當時非常生氣,把她抓了回來,當著店主的面,我狠狠的打她的手,聲色俱厲的訓斥她,她并不清楚我講話的含義,但是她知道我不許她這樣做,害怕的哭了,從那以后,再也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我不覺得我小題大做,相反,我覺得這樣的經歷會一輩子刻在她的記憶里。
我和妻子都是教師,女兒小的時候,老人不能幫我們看孩子,沒有辦法,我們經常帶著孩子到學校,可以說,女兒是看著我們工作長大的。2005年,因為工作變動,我和妻子開始兩地分居,當時孩子2歲。我周末的時候坐2個小時的車回家,周一早上5:30再坐車回單位,我永遠都忘不了早上起早走的時候,妻子抱著孩子送我,孩子在車下撕心裂肺的喊著爸爸,妻子在哭,我在車上默默流淚,當時給孩子留下的印象就是經常看不到爸爸。
1年后,妻子工作調轉,我們一家人團聚了。我當時在政教處工作,高一新生軍訓,我早晨走的時候,孩子還沒有睡醒,我晚上回來的時候,孩子已經睡著了。有一天,孩子到軍訓場地看我,她從很遠的地方跑向我,滿臉的笑容,小辮子一顫一顫的,我的心也變得柔軟起來,女兒撲進我的懷抱,我抱著她,她問我,“爸爸,我怎么很久都沒看到你了,你怎么這么忙”,我拍了拍她的小腦袋說,“是啊,爸爸很忙,老師就是忙”。這句話對女兒的影響很大,她也許會埋怨我們沒更多的時間陪她,但她會理解我們。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揮淚始干”,教師節、元旦……,記不清有多少個節日,我們一家三口都在學校值班,女兒在初一期末考試的.作文中寫道:今天是教師節,是爸爸媽媽的節日,我給他們做了賀卡,晚上陪著他們到學校值班,下自習了,我們一家三口手拉著手,踏著星光回家,那一刻,我懂得了老師的偉大,我懂得了奉獻的意義。
女兒上初中了,一直擔任班級的宣傳委員和文藝委員,很有責任意識,也經常犧牲自己的時間為班級出板報、排節目,有的時候也受委屈。一次,學校組織合唱比賽,她負責班級節目的排練和演出的指揮,同學中有不認真的,有說三道四的,有亂發脾氣的,女兒很有大局意識,想了很多辦法調動大家的積極性,慢慢的贏得了大家的理解,最后,班級合唱獲得了第一名,女兒獲得了“最佳指揮獎”。老師對我們說,非常感謝女兒為班級的付出,我們驕傲的笑了。
10歲的時候,我們帶她去當壁鎮參觀北大荒開發紀念館,讓她對北大荒開發建設的歷史有了更直觀的了解。展館里有老一輩拓荒者拓荒所用的工具物品、圖片,及王震將軍生前使用過的物品,也有北大荒發展為如今的北大倉的相關圖片。女兒對大型室內浮雕和微縮景觀非常感興趣,這些浮雕真實地再現了北大荒英雄群體在艱苦卓絕的開發建設中創造的驚天動地的偉業。
我們校園里厚德樓前有王震將軍的雕像,女兒每次從樓前走過,都會到雕像前給王震將軍鞠個躬,很認真,很嚴肅。
韓愈說“業精于勤而荒于嬉”,張衡說“人生在勤,不索何獲”,陶行知說“奮斗是萬物之父”,女兒理解的奮斗是能吃苦,能在學習和生活中做一個強者。2011年,我帶她去北京,臨走的前一天,我和她說要帶她去天安門看升旗,明早需要早起,女兒自己定的鬧鐘,4點鐘準時起來洗漱,然后我帶她坐地鐵趕到天安門廣場,當國歌聲響起來的時候,我看著女兒,一眼不眨的看著國旗,小手激動的攥起了拳頭。看完升旗,女兒說:“我一定要做一個能為國家做貢獻的人”。后來,無論是課堂學習,還是特長發展,女兒真的很能吃苦,也陽光快樂。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作為一名教師,我一直用誠信、奉獻、奮斗的家風教育著我的女兒,也在改變提升著自我,我堅信我們會是中華大家庭中幸福的一家。
我的家風我的家風篇八
家是每個人最初接觸的地方,它紀錄著我們成長的過程,是珍藏回憶的重要處所,里面藏著家人開心的笑聲,意見不合時的吵架聲,父母生氣時的責罵聲也有著傷心時的嘆氣聲,家或許不夠完美,但當自己遇到困難時它卻是自己唯一的避風港。
我們全家人常常在客廳里聊天,分享彼此的生活點滴,說到有趣的地方時,歡笑聲此起彼落,當我和妹妹在課業課業上有進步,爸爸會給我們適時的鼓勵,當我們遇到挫折時,媽媽會給我們安慰,讓我們感受到家的溫暖,再加上,做錯事時爸爸媽媽的責備,和妹妹意見不合時的吵架聲,家中有人生病時父母的煩憂,這些歡笑和眼淚更拉近了家人之間的距離。
家可以帶給自己許多不同的回憶,而我們就是從這些回憶中成長的,爸爸媽媽努力賺錢養育我們,讓我們過著衣食無缺的生活,每天不嫌麻煩的接送我們上下學,當我們遇到困境時都是家人們努力幫忙解決,如果沒有家人,我的生活不會那么充實、無憂無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