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朱自清散文集閱讀心得篇一
洞外景物萬千態,
天上風光在人間。
新開發的.觀音洞景區,由于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的圓融,因此,在景觀上不僅給人以多元化的美的整體感,也升華了審美的趣味和審美的價值。那一次游覽次景區,畢生都不能忘懷其美麗的英姿,必定銘記一生。
“觀音洞”位于我的故鄉遼寧省錦州市西北八公里處,始建與遼,盛于明清,幾經損毀、重建而至今。此山曾名為“愛育黎拔力山”、“普陀山”,至1983年景觀起了根本變化而定為“觀音洞山”。
景區新建古式牌坊山門,遠望金碧輝煌十分氣派。門上掛有主建觀音洞山原錦州副市長楊菲所書“觀音洞山”金匾一塊。山門東側有70米長雪白云墻,青磚小瓦封頂,恰似青龍蜿蜒盤踞于白墻之上。山門兩側,在曲廊票亭古雅樸素的女兒墻上,刻有“山色如畫”四字,形象的概括了觀音洞山的景色特點。
跨入山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鏡湖迎賓”景區,那800多平方米的鏡湖,像羞澀的少女一樣隱藏在潔白的云墻后面。湖東岸巖石上,建有琉璃瓦雙聯亭,山泉從涼亭腳下噴瀉而出,垂簾直下,流入湖中,景名為“云巖飛瀑”。對面山坡上建有三角亭,內有石碑一座,刻有當代開發觀音洞山記事。
沿山路漫游,至“梨花伴月”景區。“梨花伴月”亭建筑在梨花開滿山坡的蟠龍山與雞冠山之間,每當夜空,明月高懸,月光花影,置身亭中,可聽腳下流水潺潺,可賞月光山頂龍蟠,給人以無限審美的享受。
該山頂峰,有巖石裸露,彩色新顏,北端有巨石,酷似龍首,連綿于山峰之脊,有頭有脊搖頭擺尾,猶如巨龍騰空。蟠龍山因此得名。
蟠龍山龍首下端,有一片巨石,每逢上午十一時,陽光側照,可見天公塑造,妙趣橫生的“五老石”衣冠楚楚,眉須逼真,猶如五位古代老人,故名“五老石”。
游到這里,我們的身體漸漸不聽使喚,倦意頓生,已毫無游覽之心,遂下山而去,決定明日再游。
朱自清散文集閱讀心得篇二
提起家鄉,我想每個人都不陌生吧?它可能是你兒時的記憶,也可能是你終生的記憶。我的家鄉,它有一片湖,是我兒時的樂園;它有一座山,是我兒時最愛的果園。
陰天沒有晴天的明朗,卻依然明亮;陰天沒有雨天的纏綿,卻也朦朧。毛毛細雨點在湖面上,有點涼颼颼的,但我們還是不顧雨兒的肆虐,繼續陪著湖“玩?!?直到上了點兒霧,我們似乎害了怕,趕緊上岸??粗前酌C5囊黄?,我們幾個心里還有點兒興奮,因為我們既可以欣賞景色,也可以淋點兒雨。那點在湖面上的雨點兒還夾雜著一種濃濃的“海味兒”。
早上我早早地被雨點拍打樹葉的聲音,還有雞,豬、狗等等的聲音吵醒,我便想起:今天該去山果園里玩啦!
那座山,多么綠啊!爬上山后,我看到了那滿是果樹的園子:橘樹,橙子樹,石榴樹,芭蕉樹……都是外公種的。山一層層的,漫山遍野胡樹,從山上眺望那片湖,水平如鏡,湖面上的船只緩緩駛過,真猶如畫卷啊!
山里,水是清澈的,風是質樸的,蜿蜒的山路,因為有了蟲兒、花兒、草兒,也變得更加鮮活起來。山間的黃昏,來得那樣迅速,那樣了無聲息,恍惚行走間,漫山雨霧緊隨身后,一路追籠上來,不知不覺,松也肅穆,石也黯淡,影也婆娑。置身山頂開闊處,不辨星光,雨霧氤氳,挾裹了遠山近嶺,風輕輕拂過松林,如隱隱的濤聲。腳下秋蟲呢喃,不知名的鳥兒,偶爾在林間高聲說著什么,潮濕的夜幕,就像墨汁一樣濃。大山的景色真優美。小草碧綠碧綠的,郁郁蔥蔥,放眼望去整整齊齊。小草在微風的吹拂下,扭動著柔弱的身子,向我展示她那優美的舞姿。小草簇擁在一起像一張柔軟的床,躺在上方,舒服極了,還有蛐蛐的叫聲伴隨著我,時不時的還有小蟲子跳到你身上,真愜意。
這就是我記憶中的家鄉,它雖然不是什么著名的旅游景點,但我愛我的家鄉,愛它的湖,愛它的山。
朱自清散文集閱讀心得篇三
姜,作為食物中不可缺少的作料,很受人們的歡迎。因為我的家鄉萊蕪是著名的“三辣之鄉”,所以我對大姜有一種特殊的感情。
陽春三月,乍暖還寒,到了種姜的時節,培育好的'姜種便被人們運到地里,開始了它的豐收之旅。
剛開始,姜娃娃從泥土中伸出個嫩芽,來人間探望,像是頑皮的孩子露出半個腦袋,煞是惹人喜愛!
隨著時間的推移,姜苗節節拔高,顏色也由嫩綠到深綠,而且越來越濃。那濃濃淡淡的綠把大地涂抹得生機勃勃。
秋天,人們迎來了農忙高峰期——— 收獲大姜。這時,田野里到處是人,到處充盈著大姜的清香。那胖乎乎的大姜,豐滿的身軀像一個健壯的運動員,而那地地道道鮮姜的味道,更是讓人渾身上下透著爽氣。
我愛家鄉的大姜,不僅僅是因為它使我們的生活日新月異,而是它的淳樸,它的生機,使人們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朱自清散文集閱讀心得篇四
我的家鄉坐落在南昆山腳下。這里沒有城市的繁華,喧囂,也沒有城市的高樓大廈,這里不像都市那般光彩奪目,令人仰望……可是這里是孕育我的一方清秀水土,也承載了我的童年,記錄了我的喜怒哀樂。這一切足夠我用一生去回味。
我的家鄉是一個不起眼的村莊,但這里四面環山,山清水秀。雖稱不上一“絕”,但也不失為一個好地方。這里的山既不高大也不險峻,有的只是連綿起伏的青青蔥蔥。山上有很多榕樹,有的已達幾百年的歷史。也不知經歷了多少狂風暴雨,才得以成為這么剛勁的古木。山上還種著許多的桔子樹。這主要源于我們生活的著一帶盛產桔子,被稱為“桔子之鄉”。小時候,在那天高云淡的季節里,我總喜歡和玩伴們爬上山頂,徜徉在山的懷抱里,望藍天,看落日。看那落日的霞輝暈黃了那一角天空。那時,我們就會天真地驚呼:“哇,桔子竟然和夕陽長得一模一樣耶!”都說三亞的落日最美,何來之最?不過是個人不同的感情罷了。
家鄉的水很清澈,仿佛一條條透明的綢緞順著山勢緩緩地流淌下來,“叮咚——叮咚”拍打著形狀大同小異的石頭,好似一首歡快的歌!就這樣歡快的流著,流著,流向四面八方,灌溉著大片大片的農田。家鄉的水,甘甜,淌入心田,卻也摻雜著農村特有的味道。
在這里生活的人很樸素,也很善良,過著簡單不受約束的生活。這樣樂也融融,就像一個溫暖的大家庭。記憶點點,恍如回到了童年時和鄰居大伯在田里插秧;和姑姑在山上摘果;和玩伴們用樹枝制作彈弓……歲月已逝,物是人非。
呵,我的家鄉!
朱自清散文集閱讀心得篇五
我的家鄉在美麗的海濱城市榮成,這里三面環山,一面臨海,是個風景優美的好地方。說起我的家鄉,我感覺這幾年我的家鄉的變化可大了,不信請看爸爸的車就知道了。
聽爸爸說,他大學畢業的時候,奶奶給他準備了一輛自行車,他的工作單位離奶奶家有三十多里路,爸爸騎著他的自行車,走在坑坑洼洼的鄉間小路上,每逢下雨,地上還積滿了水。那時候爸爸回一次家,不是滿身泥就是滿身土。三十里的路他要走一個半小時。
聽爸爸說,他和媽媽結婚的時候姥姥送媽媽的嫁妝就是一輛摩托車,有了摩托車,再去奶奶家可方便了,這時到奶奶家的路比以前有所好轉,雖然依舊是土路,不過道路已經變得寬敞平整了,還有專門的人負責整修道路。爸爸騎著摩托車,前面坐著我,后面坐著媽媽,幸福的一家要回家去看爺爺奶奶了。那時候爸爸總是跟我說,有了摩托車就是好,以前一個多小時的路程現在有半個小時就夠了。我挺喜歡坐爸爸的摩托車的,但就是冬天的時候太冷了,等到了奶奶家,我的手和腳都凍僵了。
兩年前,我家買了輛小轎車,我可高興了,這次再去奶奶家就有轎車可坐了。去奶奶家的路也已經修成了寬敞的柏油馬路,坐在車里,兜著風,看著窗外的景物,心里別提有多高興了。汽車讓我們家和奶奶家的距離變短了,每次我們有十幾分鐘的時間就能到奶奶家了。
我知道,爸爸的車由自行車變成摩托車再到小轎車,通往奶奶家的路由坑坑洼洼的鄉間小路變成現在寬敞的柏油馬路,這一切的變化都是因為黨的富民政策實施得好,農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連我那100歲的太奶奶,每次見我和爸爸去看她,她總是拉著爸爸的手說:托共產黨的福、托你們的福,你們都來看我,還給我送好吃的,我的日子過得太好了。你們要感謝黨,好好干活(工作)。
聽著太奶奶的話,我在想,我也要好好學習,長大了把我的家鄉建設得更加美好。
朱自清散文集閱讀心得篇六
我的家鄉有一條河,叫亮子河。河水嘩嘩地唱著歌兒,從東邊的山上跳躍著流過來,轉個彎,從北邊的山腳下歡叫著向西邊流去,匯入滾滾的另一條大河。
亮子河上有一座水泥橋。橋面下邊有兩個彎彎的拱形,像天上雨后的彩虹,難怪大人們把它起名叫雙虹橋。夏天的晚上,橋上可熱鬧了。工作了一天的大人們三三兩兩聚在橋上,說笑不斷,橋燈照射下明亮的橋面多么吸引人啊!
河水又清又淺,清得能看到底,時時能看到小魚一群一群地游過來,又搖頭晃腦地慢慢游過去。說它淺,有的地方沒不了膝蓋。每到夏天,橋的下面就成了我們的樂園。有一回,我找到了一塊薄薄的石片,彎腰使勁貼水面甩過去,啊,一連串打了好幾個水漂,我跟前的幾個小朋友都驚呼起來,引得岸邊石階下幾個洗衣服的阿姨都向這邊看。想起來,現在我還特別高興。
亮子河一年四季可好看了。夏天不用說了,有人釣魚,有的小孩玩水游泳;就是冬天,小河上下也特別吸引人。小河上游電廠排出熱水,所以小河從不結冰,從早到晚冒著熱氣。岸兩邊的樹枝上,形成一團又一團,接連不斷的樹掛,白白的',像霧又像煙,在陽光照射下閃閃發光,走進去,就像進入了仙境!
你說,我家鄉的小河,不美嗎?
朱自清散文集閱讀心得篇七
有一句俗話講的好,金窩銀窩不如家中的草窩,我改動了一下,變為山珍海味不如家中的米飯。的確我們無論外出走到哪里,心中依然掛著故鄉,我們無論在外吃的再好,心中依然掛記家鄉的味道。
前些年春節的時候,我們回了一次浙江老家,那是大舅公、大舅婆住的地方。我也是第二次回來了,第一次是我小時候五歲來的,對此我沒有什么記憶,大舅公、大舅婆早已做好了可口的飯菜,站在門口等候我們的到來。
我們一行11個人,大舅公準備了兩張桌子,做了許多飯菜,其中就有我最喜歡的豌豆飯。我頭一次來時,我見到的東西忘記了不少,可是我依舊忘不了一切好吃的東西—其中便有豌豆飯。所以當我一聽見有豌豆飯吃時,高興極了。
我立馬裝了一碗飯吃,一入口,就嘗到糯米那軟糯的口感與胡蘿卜的香甜。我邊吃邊想到一個十分嚴肅的問題,人終歸會有生老病死,但是人與人之間的關愛與親情是不會改變,而且這也隨著一顆對故鄉的愛戀之心連在一起。
縱使千山萬水相隔,我們也不會失望,因為我們是由愛連在一起的,而且人與人之間那種情感是不會被任何事物隔絕的。就像這豌豆飯一樣,我們對家鄉的味道是不會因為時間流逝而改變,其中的親情,反而會因此變得更加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