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模板有助于教師分析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學科知識結構,制定適合他們的教學計劃。希望下面的這些教案模板可以為大家的教學提供一些借鑒和參考。
王二小說課稿(精選12篇)篇一
我們本次教研活動研討的主題是“課外閱讀和科內閱讀相結合”的指導課,這也是我們“課外閱讀序列化研究”的一個項目。下面,我就《王二小》的教學設計談一談我的一些做法。
(2)根據人物的動作、表情理解文中詞語的意思;體會二小的勇敢。
2、運用歌詞填補文章的空白進行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相結合的指導。
上次的教研活動,薛教授幫助我們總結、提煉了一個校本教研研討專題:“如何抓文章的空白點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今天的這節課,我也在這個方面進行了一些嘗試,并且和我們的“課外閱讀和課內閱讀相結合”指導課有機的結合起來。我想用這樣一句話來概括我今天的做法:有效運用課外閱讀材料填補文章空白,充實課文內容,培養學生語感,增加課外閱讀量。
這節課,我運用課外閱讀材料填補了文章的兩個空白點:(1)“敵人叫王二小帶路?!闭n文中沒有交待敵人要王二小帶他們到哪里去,而且不是很清楚“掃蕩”這個詞語的意思,所以學生難以想象“如果王二小給敵人帶路會帶來什么樣的嚴重后果?”從而不能全面體會二小的英雄行為。于是我采用讓學生讀《歌唱二小放牛郎》的第二段歌詞的方法,讓學生很自然地感悟到如果王二小給敵人帶了路,山溝里的后方機關和幾千老鄉的生命就會喪失在敵人手上的嚴重后果,從而更加能夠體會二小的英勇行為,并且不自覺地增加了學生的課外閱讀,豐富了學生的閱讀積累。(2)“敵人殺害王二小的情景?!标P于這一情景,如泣如訴的歌聲曾經引起了無數人的共鳴,使無數人對王二小的英勇行為肅然起敬,但是文章沒有對這一情景進行描述。于是,我首先讓學生欣賞歌曲,并精心地制作了歌詞與樂曲同步出現的課件,讓學生初步感知王二小被殘忍殺害的悲慘情景并初次接觸與此相關的三段歌詞,然后通過讓學生談感受加深對歌詞的理解,再通過老師的引導激發學生朗誦歌詞的激情。使學生對王二小的英勇行為有更深一步的領會,而且訓練了朗讀。
3、指導學生尋找、閱讀與課文相關的閱讀材料進行拓展。
本課講的是抗日小英雄的故事,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學完本課后讓學生閱讀這個方面的材料一是剛剛受過感染興趣濃厚;二是對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課文內容有幫助,所以,我采用了開“英雄故事會”的形式激勵學生自主閱讀。
王二小說課稿(精選12篇)篇二
一、說教材:
《王二小》是小學語文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二篇課文。是小學課本中第一篇講述英雄事跡的文章。全文以“王二小”為中心講述了他怎樣將敵人成功的引入八路軍的埋伏圈,并將敵人消滅的故事。課文結構嚴謹,圖文并茂。
本文共五個自然段,分兩課時完成。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對低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在教學第一課時時,我根據兒童活潑、富于想象的心理特征,結合教材特點,采用多種方法,如:直觀教學法、體驗法、以讀代講法、讀中感悟法等,來主導學生。學生自己通過觀察法、發現法、探索法等方式來學習,不但識了字,讀懂了文,訓練了語言表達能力,滲透了德育而且培養了觀察、思考、想象等學習能力。
三、說學法。
學習方法是學習活動規律的理性總結。為了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這節課主要引導學生用比較法、發現法與探究法的學習方式來學習,通過學法指導讓學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觀察、思考、學習。
四、說教學過程。
綜合新課程教學要求和教材、學生等特點,我設計了如下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游戲“摘蘋果”復習生字詞,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圖文結合,品讀感悟。
1、體會第一副圖。
先指導學生仔細看圖,說說圖上畫的是什么?然后找一找,找出與第一幅圖相對應的課文段落,再讀一讀。接著讓學生質疑:你有沒有不理解的詞語?說出來。再教學生品一品“他常常一邊放牛,一邊幫助八路軍放哨”。體會這句話中,你覺得王二小是個怎樣的孩子?并照樣子用“一邊…一邊…”說話。最后再指導朗讀,讀出對王二小的贊揚。
2、體會第二副圖。
用同樣的方法學習第2段,重點理解掃蕩(敵人向八路軍進攻,殺害百姓、搶東西,燒房子。)再出示句子:敵人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
想象敵人會怎么“叫”,指名學生表演。
然后小結學習方法:剛才我們是怎樣學習前兩副圖的?(看一看、找一找、讀一讀、品一品)。
3、小組合作學習:用“看、找、讀、品”的方法學習第三副圖。
重點指導學習句子:王二小裝著順從的樣子走在前面,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
思考:為什么要“裝著順從”的樣子?
理解“順從”
從這個句子中你體會到了什么?(王二小聰明、機智、勇敢)。
朗讀比較“把”字句和“被”字句。
王二小把敵人帶進了埋伏圈。
敵人被王二小帶進了埋伏圈。
指名讀,男女生對讀,比較意思是否一樣。
說一說:——把——。
——被——。
想一想:王二小勇敢地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結果會怎樣呢?
4、讀4、5自然段,想象敵人被王二小帶進埋伏圈的情景。
由于第4、5段沒有配插圖,所以只好由教師范讀,同學們閉上眼睛想象當時的情景,說說你看到了什么?然后議一議:為什么說王二小是小英雄?最后再有感情地朗讀第4、5段。
(三)、配樂朗讀,表達崇敬之情。
師:同學們,讓我們再次打開課文,再看看我們的英雄王二小吧!
以《歌唱二小放牛郎》的音樂為伴音,渲染了一種悲涼的氣氛,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四)、教師總結:
讓我們在歌聲中結束今天的學習。
(五)、拓展延伸。
2、學唱《歌唱二小放牛郎》?。
總之,全文遵循這樣的結構:由圖入文,披文入情;其次,帶情朗讀,讀中感悟;最后,升華情感,歌頌英雄。全文以“王二小”為一條主線,利用多媒體引學激趣并直觀突破難點,使學生身臨其境,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五、說教學效果。
在教學中,我雖然利用了形象直觀的多媒體資源,通過圖文讓孩子們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文中的情感,但可能因為王二小離我們的生活太遙遠,孩子們體會不到文中的感情,朗讀起來沒有感情,再加上課堂內容安排得比較多,學生的積極性不是很高,很多教學環節還不是很到位。
王二小說課稿(精選12篇)篇三
我們本次教研活動研討的主題是“課外閱讀和科內閱讀相結合”的指導課,這也是我們“課外閱讀序列化研究”的一個項目。下面,我就《王二小》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談一談我的一些做法。
1、借助課文中的圖畫進行課內閱讀指導。
《王二小》的故事發生在解放前,如今的孩子不熟悉當時的時代背景,理解課文有一定的困難,但是文中有三幅插圖,形象地表現了當時的部分情景。根據新課程標準低段目標中的“借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這一目標,我緊緊地扣住三幅插圖進行閱讀指導:
(2)根據人物的動作、表情理解文中詞語的意思;體會二小的勇敢。
2、運用歌詞填補文章的空白進行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相結合的指導。
上次的教研活動,薛教授幫助我們總結、提煉了一個校本教研研討專題:“如何抓文章的空白點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今天的這節課,我也在這個方面進行了一些嘗試,并且和我們的“課外閱讀和課內閱讀相結合”指導課有機的結合起來。我想用這樣一句話來概括我今天的做法:有效運用課外閱讀材料填補文章空白,充實課文內容,培養學生語感,增加課外閱讀量。
這節課,我運用課外閱讀材料填補了文章的兩個空白點:(1)“敵人叫王二小帶路?!闭n文中沒有交待敵人要王二小帶他們到哪里去,而且不是很清楚“掃蕩”這個詞語的意思,所以學生難以想象“如果王二小給敵人帶路會帶來什么樣的嚴重后果?”從而不能全面體會二小的英雄行為。于是我采用讓學生讀《歌唱二小放牛郎》的第二段歌詞的方法,讓學生很自然地感悟到如果王二小給敵人帶了路,山溝里的后方機關和幾千老鄉的生命就會喪失在敵人手上的嚴重后果,從而更加能夠體會二小的英勇行為,并且不自覺地增加了學生的課外閱讀,豐富了學生的閱讀積累。(2)“敵人殺害王二小的情景?!标P于這一情景,如泣如訴的歌聲曾經引起了無數人的共鳴,使無數人對王二小的英勇行為肅然起敬,但是文章沒有對這一情景進行描述。于是,我首先讓學生欣賞歌曲,并精心地制作了歌詞與樂曲同步出現的課件,讓學生初步感知王二小被殘忍殺害的悲慘情景并初次接觸與此相關的三段歌詞,然后通過讓學生談感受加深對歌詞的理解,再通過老師的引導激發學生朗誦歌詞的激情。使學生對王二小的英勇行為有更深一步的領會,而且訓練了朗讀。
3、指導學生尋找、閱讀與課文相關的閱讀材料進行拓展。
本課講的是抗日小英雄的故事,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學完本課后讓學生閱讀這個方面的材料一是剛剛受過感染興趣濃厚;二是對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課文內容有幫助,所以,我采用了開“英雄故事會”的形式激勵學生自主閱讀。
王二小說課稿(精選12篇)篇四
本課是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二篇課文。是小學課本中第一篇講述英雄事跡的文章,全人以王二小為中心講述了他怎么將敵人成功引入敵人的埋伏圈,并將敵人消滅的故事。課文結構嚴謹,圖文并茂。
1、知識與能力:
學會本課生字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
在讀中領悟小英雄的行為,表達出對小英雄的崇敬之情。
3、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王二小機智勇敢好品質。
課文的學習,了解王二小是如何機智勇敢地與敵人做斗爭的,并學習他的這種好品質。
教學目標的確定要依據學生的學情,
1、一年級學生喜歡形象鮮明的圖片畫面,以直觀形象的記憶為主。
2、學生集中注意力時間不長。
依據以上學情,在教學中,我結合教材及教學對象的特點,先讓學生觀察畫面,找有關句段,進行圖文對照來學習。結合教材,我采用了直觀教學法,以讀代講法,讀中感悟法,主導學生。
課標中指出:“閱讀教學時,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對于課文中的詞語“掃蕩、順從”等詞聯系生活實際的方法了解意思。
(一)導入。
本課是第二課時,我采用了開門見山,直接導入,這樣簡單明了,直接把孩子們再次帶如故事當中。復習生字詞,是對第一課時所學內容的一個回顧,同時也是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
(二)圖文結合,品讀感悟。
1、體會第一幅圖。
先指導學生仔細看圖,說說圖上畫的是什么,然后找出與第一幅圖相對應的課文段落,讀一讀,找出不理解的詞語,體會常常,一邊---一邊最后指導朗讀。
2、體會第二幅圖。
用同樣的方法學習第二段,重點理解掃蕩想象敵人讓王二小帶路的時候會怎樣說,學生表演,然后看圖總結這段內容。
3、用看,找,讀,品學習第三幅圖。
從這句話體會到了什么(王二小的機智,勇敢)。
朗讀比讀把字句和被字句王二小把敵人帶進了埋伏圈。敵人被王二小帶進了埋伏圈。男女生對讀,體會意思是否一樣。
觀看第三幅圖,看看王二小把敵人帶進埋伏圈的時候,發生了情況?
4學習第四段。
(三)配樂朗讀,表達崇敬之情。
以《歌唱二小放牛郎》為音樂伴音,渲染悲涼氛圍,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
(四)教師總結,在歌聲中結束本課。
王二小說課稿(精選12篇)篇五
1、認識“王、助”等14個生字,會寫“王、從”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在讀中領悟小英雄的行為,表達出對小英雄的崇敬之情。
3、學習王二小機智勇敢的好品質,體會今天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這篇課文講的是抗日戰爭時期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王二小是兒童團員,他機智、勇敢,幫助八路軍消滅了敵人,自己卻犧牲了。學習這篇課文,是為了讓學生了解“昨天”,讓他們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應該熱愛、珍惜。課文共五個自然段,三幅插圖,圖文緊密結合。
12歲,只比一年級的孩子大四五歲,因此這個故事很能夠引起孩子的共鳴。當學生朗讀這篇課文的時候,一定會受到感染,在有聲有色的朗讀中一定會體會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教學中應發揮課文是歌詞的特點,將歌曲音樂引入課堂,營造歌唱英雄、懷念英雄的氛圍,拉近課文內容與學生的距離,激發學生情感,在學習中受到情感熏陶。
1.學生有一定的預習能力,能借助拼音讀懂課文大概。2.課前自學了生字。大部分生字會讀,有一定的學習生字的方法。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體會王二小的機智勇敢,從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5.1第一學時。
1、認識“王、助”等14個生字,會寫“王、從”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在讀中領悟小英雄的行為,表達出對小英雄的崇敬之情。
學時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體會王二小的機智勇敢,從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活動1【導入】《王二小》。
第一課時。
一、切入舉偶。
1、談話:說說你今年多大了?有一首歌是唱一個12歲的小英雄的,他只比你們大四五歲,想聽這首歌嗎?聽后說說你知道了什么。(聽過這首歌的學生一定會說出歌名,有的同學還能簡單地講出王二小的故事。)。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王二小的故事。(板書課題)。
(從學生的年齡入手,自然地引出小英雄王二小,再利用已有的課程資源――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一下子將學生帶入王二小生活的年代,學生在婉轉的歌聲中入情入境。為下面的有感情朗讀課文打下基礎。)。
2、展示:將你收集到的小英雄圖片展示給大家,用簡短的話介紹他們的事跡。你們想知道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故事。(板書課題)。
二、對話平臺。
(一)聽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出示文中插圖,教師配樂范讀課文。聽后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營造學習氛圍,創設學習情境,整體感知內容,挖掘學生的認知。)。
2.自讀(嘗試讀文,掃清字詞障礙,熟悉課文內容。)。
邊讀邊畫出全文共有幾個自然段,用你自己喜歡的符號作上標記。
(二)識字(檢查自學情況,利用插圖鞏固生字。)。
1、匯報你在課前是怎么自學生字的。
(課前布置學生按照教參142頁兒歌中的方法自學生字,讓學生交流自學方法,互相學習。教師給以必要的點撥指導。)。
2、拿出自制的生字卡片在組內匯報:你在哪里見過這些字,你是怎樣記住這些字的?
3、用插圖引出生字、認識生字。
出示圖一:王二小在干什么?(認識生字“助”、“哨”)。
出示圖二:敵人在干什么?(認識生字“敵”、“蕩”)。
出示圖三:王二小怎么做的?(認識生字“順”)。
補充圖四:結果怎樣?(認識生字“突”、“槍”、“殺害”、“英雄”、“沖”、“部”)。
(三)朗讀(合作練讀,共同進步。)。
1、分自然段指名朗讀,檢查字音是否準確。
(引導學生正確評價他人,實事求是地指出他人的不足,虛心接受他人的評價,從而學會評價。)。
2、找一找。找出與四幅圖相對應的課文段落,讀一讀。指出不理解的地方。
(讓學生大膽地質疑,培養學生敢想敢問的好習慣。)。
3、畫一畫。在段落中畫出直接寫圖意的句子,讀一讀。
(四)練習(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照樣子說一說:
(1)王二小把敵人帶進了埋伏圈。敵人被王二小帶進了埋伏圈。
(2)敵人把王二小殺害了。王二小被_____。
(3)敵人被八路軍消滅了。八路軍把_____。
(五)寫字(交流寫字方法,注意寫字姿勢的指導)。
1、出示要寫的字“王、邊、進”,指導認讀。
2、觀察每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說說這三個字怎樣寫好看。
3、重點指導走之旁的寫法(教師示范,學生書空)。
4、指導學生描紅,提示學生注意筆順。
5、展示學生作品,寫得好的獎勵一顆小星星貼在成長記錄冊上。
(融書寫、觀察、評價于一體,提高學生識字能力。)。
5.2第二學時。
教學目標。
1.會寫“王、從”等6個字。
2.學習王二小機智勇敢的好品質,體會今天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學時重點。
學習王二小機智勇敢的好品質,體會今天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活動1【導入】第二課時。
一、對話平臺。
(一)導入(復現字詞,加強鞏固。)。
上節課的生字寶寶又到我們班做客了,你還認識他們嗎?
1、開火車讀生字新詞。
2、小小擂臺賽:男女生各找一名學生比賽認讀生字,其它同學做評委,看誰能當上小擂主。
(以生動的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培養學生主體意識。)。
(二)讀文(多種形式練讀,體會王二小的機智勇敢)。
1、指名讀第一段。(用一邊……一邊……練習說話)。
2、自由練讀第二段。想象:敵人會怎么“叫”他帶路?(引導想像當時的情景)。
4、同桌互讀四、五段,體會這兩段應該用怎樣的速度讀。(邊想象邊讀)。
(啟發學生多形式的讀文,增強學生感悟,發展學生語文思維。)。
(三)感悟(創造性復述課文,感悟英雄的品格)。
假如你是王二小,你能想象出王二小當時的語言行動和內心活動嗎?
(進行角色換位,訓練學生語言。)。
(四)討論(升華情感,激發對小英雄的崇敬之情)。
(通過討論,對學生進行正確價值觀的引導,在訓練學生語言的同時,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五)選讀(自主選讀,加深品味。)。
1、找出文中使你感動的地方讀一讀。(組內練讀)。
2、以《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樂曲為伴音(參見相關鏈接),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六)擴展(延伸課外,引導創新,提高學生綜合素養。)。
1、把你收集到的小英雄的故事講給同學們聽。
2、學唱《歌唱二小放牛郎》。
二、寫字。
學習“從、這、道”三個字,教師指導,學生練寫,隨時發現問題隨時指導。
總結(啟發談話,理解升華。)。
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哪些想法?(可從兩方面引導學生:一是向王二小學習,學習他的什么品質;二是你有哪些感想。)。
課時設計課堂實錄。
1第一學時教學目標。
1、認識“王、助”等14個生字,會寫“王、從”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在讀中領悟小英雄的行為,表達出對小英雄的崇敬之情。
學時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體會王二小的機智勇敢,從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學時難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體會王二小的機智勇敢,從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活動1【導入】《王二小》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切入舉偶。
1、談話:說說你今年多大了?有一首歌是唱一個12歲的小英雄的,他只比你們大四五歲,想聽這首歌嗎?聽后說說你知道了什么。(聽過這首歌的學生一定會說出歌名,有的同學還能簡單地講出王二小的故事。)。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王二小的故事。(板書課題)。
(從學生的年齡入手,自然地引出小英雄王二小,再利用已有的課程資源――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一下子將學生帶入王二小生活的年代,學生在婉轉的歌聲中入情入境。為下面的有感情朗讀課文打下基礎。)。
2、展示:將你收集到的小英雄圖片展示給大家,用簡短的話介紹他們的事跡。你們想知道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故事。(板書課題)。
二、對話平臺。
(一)聽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出示文中插圖,教師配樂范讀課文。聽后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營造學習氛圍,創設學習情境,整體感知內容,挖掘學生的認知。)。
2.自讀(嘗試讀文,掃清字詞障礙,熟悉課文內容。)。
邊讀邊畫出全文共有幾個自然段,用你自己喜歡的符號作上標記。
(二)識字(檢查自學情況,利用插圖鞏固生字。)。
1、匯報你在課前是怎么自學生字的。
(課前布置學生按照教參142頁兒歌中的方法自學生字,讓學生交流自學方法,互相學習。教師給以必要的點撥指導。)。
2、拿出自制的生字卡片在組內匯報:你在哪里見過這些字,你是怎樣記住這些字的?
3、用插圖引出生字、認識生字。
出示圖一:王二小在干什么?(認識生字“助”、“哨”)。
出示圖二:敵人在干什么?(認識生字“敵”、“蕩”)。
出示圖三:王二小怎么做的?(認識生字“順”)。
補充圖四:結果怎樣?(認識生字“突”、“槍”、“殺害”、“英雄”、“沖”、“部”)。
(三)朗讀(合作練讀,共同進步。)。
1、分自然段指名朗讀,檢查字音是否準確。
(引導學生正確評價他人,實事求是地指出他人的不足,虛心接受他人的評價,從而學會評價。)。
2、找一找。找出與四幅圖相對應的課文段落,讀一讀。指出不理解的地方。
(讓學生大膽地質疑,培養學生敢想敢問的好習慣。)。
3、畫一畫。在段落中畫出直接寫圖意的句子,讀一讀。
(四)練習(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照樣子說一說:
(1)王二小把敵人帶進了埋伏圈。敵人被王二小帶進了埋伏圈。
(2)敵人把王二小殺害了。王二小被_____。
(3)敵人被八路軍消滅了。八路軍把_____。
(五)寫字(交流寫字方法,注意寫字姿勢的指導)。
1、出示要寫的字“王、邊、進”,指導認讀。
2、觀察每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說說這三個字怎樣寫好看。
3、重點指導走之旁的寫法(教師示范,學生書空)。
4、指導學生描紅,提示學生注意筆順。
5、展示學生作品,寫得好的獎勵一顆小星星貼在成長記錄冊上。
(融書寫、觀察、評價于一體,提高學生識字能力。)。
王二小說課稿(精選12篇)篇六
一、教材分析:
《王二小》是小學語文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二篇課文。是小學課本中第一篇講述英雄事跡的文章。全文以“王二小”為中心講述了他怎樣將敵人成功的引入八路軍的埋伏圈,并將敵人消滅的故事。幫助八路軍消滅了敵人,自己卻犧牲了。學習這篇課文,是為了讓學生了解“昨天”,讓他們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因該熱愛、珍惜。課文共五個自然段,三幅插圖,圖文緊密結合。
二、學情分析:
王二小的年齡與學生的年齡相仿,故事能夠引起孩子們的共鳴。當學生朗讀這篇課文的時候,一定會受到感染,在指導學生有聲有色的朗讀中,一定會體會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但學生為一年級,這是剛剛接觸到的第一篇寫英雄人物的課文,六、七歲的孩子對60多年前的中國戰場上日寇對中國人民的殘暴與中國人民拋頭顱撒熱血的抗敵英雄氣概還不了解,這給教學上帶來了很大的難度。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理解字詞的含義,領悟小英雄的行為,表達出對小英雄的崇敬之情。
2、過程與方法:在情境中朗讀課文,在朗讀中理解內容,在交流中體會情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王二小機智勇敢的好品質,體會今天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四、教學重點。
(1)學習重點字、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二小的機智勇敢、不怕犧牲的精神。
五、教學難點:理解重點詞語,體會二小機智勇敢、不怕犧牲的精神。
六、教法與學法。
教師的教學,應做到心中有本,目中有人。在理解分析教材的基礎上,我結合教材及教學對象的特點,先讓學生觀察畫面,找有關句段,進行圖文對照來學習。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對低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本課應分為兩課時完成。我上的是第二課時,在教學本課時時,我根據兒童活潑,富于想象的心理特征,結合教材特點,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如:直觀教學法、體驗法、以讀代講法、圖文結合法、讀中感悟法等來主導學生。學生自己通過觀察法、發現法、朗讀感悟法、探索法等方式來學習,不但識了字,讀懂了文,訓練了語言表達能力,培養了觀察、思考、想想等學習能力。
七、說教學程序的設計。
第一個環節:情境導入。
多媒體出示圖片,導學生入情境,喚起了學生注意力的指向性,從而導入新課。
第二環節:初讀感知。
讓學生打開課本第23課,自由朗讀課文,想一想王二小做了一件什么事?
接著,師生交流,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個初步的感知,指導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從而激發學生想繼續學習的欲望。
第三環節:圖文結合,朗讀感悟。
這一環節的教學,我充分利用低年級學生充滿童趣,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的特點,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語進行講解,讓學生在充分理解重點詞語的基礎上展開豐富的想象,不僅能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更能激發朗讀興趣,促進朗讀能力。
學習課文第一段,我抓住“放哨”一詞,通過這一個詞語的理解開闊學生的想象空間,使學生了解了王二小放牛的真正目的。接著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通過讀,體會一邊??一邊??的含義,并練習說話,培養了創新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第二段的教學,我抓住“掃蕩”一詞,幫助學生體會敵人的兇殘,從而使學生產生對敵人的憎恨,讀出感情。
第三、四段的教學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通過圖文結合,提出一系列的問題,緊緊抓住學生的思維:王二小是怎樣給敵人帶路的,順從是什么樣子呀?王二小為什么要裝著順從的樣子呢?埋伏圈是什么意思呀?在理解這幾個詞語的方法上,采用靈活多樣的方式,幫助學生多看圖、多讀文、多想象,體會王二小的機智。接下來通過質疑和反復讀的方式,幫學生學習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異同之處,體會語言的精妙。
在引導學生體會王二小的勇敢和不怕犧牲的精神時,首先質疑:這時候發生了什么情況?我讓學生先聽槍聲,再讀課文,接著看圖,使學生通過視覺、聽覺共同的參與和有感情的朗讀感悟,從而更深刻的體會出王二小的勇敢和不怕犧牲。接下來,我用輕緩、悲痛的語氣激發學生對敵人的憎恨和對王二小的不舍。是為了激發學生對敵人的無比憎恨。
最后一段教學,我用感情豐富的語言(小小年紀的王二小就這樣犧牲了,八路軍叔叔們含著眼淚,高喊著:“沖啊!為王二小報仇!”消滅了全部敵人。)讓學生體會八路軍消滅了敵人為二小報仇的故事結果,抓住對“沖”字的理解:為什么說八路軍沖下來,不用跑呢?這樣學生不僅理解了關鍵詞“沖下來”,還體會到戰士們對敵人的滿腔仇恨之情,并能通過朗讀表達這份情感。使學生體會到八路軍叔叔的心情,為進一步指導朗讀做了鋪墊。
第四環節:再讀課文,升華情感。
首先,配上哀傷的《歌唱二小放牛郎》的音樂,渲染了一種悲涼的氣氛,師生進行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讀完我用充滿感情的語言和讓學生談感受,再一次體會了對敵人的憎恨和對二小的不舍之情。
第二個升華情感的方法是:讓學生看這王二小的墓碑,通過歌曲的渲染,從而激蕩情感。我設計了一個先讓學生體會出對王二小的不舍,再出示王二小的墓碑,讓學生說說站在王二小的墳墓前面,想對王二小說什么?進行思想教育,也引出了下一個升華情感的中心字:小英雄王二小。通過幾句充滿激情、調動人情感的句子,從而使課堂達到高潮。也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應該值得珍惜。
第五環節:課后延伸,實踐拓展。
師:同學們,你們幸福嗎?你可知道?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是許許多多像王二小這樣的英雄們用生命換來的,我們一定要珍惜這幸福的生活。請同學們課后收集更多小英雄的故事,讀一讀,講一講。
說板書設計。
我安排的板書設計是:抓住重點詞語,圖文結合,符合低年級的年齡特征,且清晰明了。
王二小說課稿(精選12篇)篇七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9個生字的音,形、義及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認8個字。區別:“長長”和“常?!边@兩個同音詞。
2、讀懂句、段、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王二小是為幫助八路軍消滅敵人而光榮犧牲的小英雄。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學會9個生字。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了解故事發生的背景。
教學方法:
圖文結合,情境教學法。
教學媒體:
投影儀、軟件、錄音機、生字卡。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放軟件或口述)在抗日戰爭時期,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我國,干盡了壞事。
他們實行“三光政策”:燒光、殺光、搶光。中國人民的血流成河。毛主席領導的八路軍,與日本鬼子進行了英勇的斗爭,人民群眾也自動組織起來幫助八路軍消滅敵人。其中有一個團叫兒童團,里面的團員都是和大家一樣的小孩子。
現在老師給你們放一段好聽的音樂,注意聽,然后我要問你問題的。(播放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提問:這首歌說到了一個小英雄是誰?(王二小)板書課題。
放課文錄音一次。
三、學習課文。
提問這篇課文一共有多少個自然段?(5個)在課文上標好序號。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出示第一幅圖,看圖聽老師朗讀第一自然段,然后回答老師的問題。
2、王二小是什么人?(兒童團員)剛剛說了,抗日戰爭時期兒童組織的團就叫兒童團,屬于兒童團里的小朋友就是兒童團員了。
a、王二小一邊放牛,一邊幫助八路軍放哨。
3、出示兩個句子。
b、王二小常常一邊放牛,一邊幫助八路軍放哨。
讀這兩個句子,這兩句話有什么不同?“常常”能否找個詞來代替?(經常)這說明什么?(說明王二小經常給八路軍放哨,不止一次。)。
4、現在老師再給你看一個詞,也是讀“常常”,(媒體出示“長長”,這個長長是指什么東西很長的意思,跟“常?!钡囊馑际遣煌模?/p>
5、媒體出示選詞填空。(即課后練習第3題)。
長長常常。
小軍()幫助王爺爺取牛奶。
大象有一個()的鼻子。
6、課本上說王二小常?!胺排!焙汀胺派凇眱杉峦瑫r做,用了什么詞把它們連起來的?(一邊……一邊……)為什么王二小要一邊放牛,一邊放哨呢?(這樣做,既不耽誤放牛,又可以借放牛做掩護,幫助八路軍放哨。)。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好,我們來看第二幅圖,看看發生了什么事?(請一位同學來讀第二自然段)。
2、請一位同學來說說你聽同學讀了這一段之后,你知道了什么?
看圖,大家看敵人兇不兇???(兇)。
請幾位學生來表演敵人的兇狠樣。
3、再讀第二自然段。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看到敵人那么兇惡,王二小怕不怕啊?誰來讀讀第3自然段?
2、王二小是不是真的給敵人帶路?(不是)“裝著順從”是什么意思?(不是真的,是假裝給他帶路)實際上把敵人帶到了哪里?(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大家說王二小勇敢嗎?聰明嗎?(勇敢、聰明)。
3、請同學再把第三自然段讀一遍。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1、自由讀,這一自然段你有什么地方不懂的嗎?四面八方是什么意思?(指周圍各個方向,說明敵人陷入了八路軍的火力包圍之中。)。
2、想想這一段應該怎樣讀?請同學來讀,若沒讀出感覺,再聽老師讀,感受一下,應該怎樣讀?“突然”這一句要讀得快一點,后一句小英雄王二小被殺害了,你的心情是怎樣的呢?(既沉痛又惋惜)所以這一句要讀得慢一點。
3、再一次全班讀第三自然段。
(五)學習第五自然段。
1、我們來看看這個故事的結果是怎樣的?是敵人勝利了,還是八路軍勝利了?請男同學來讀一下第五自然段。
2、請一位女同學來說,是誰勝利了?(八路軍)。
那你們高不高興???請你讀出高興的語氣來,齊讀。
王二小說課稿(精選12篇)篇八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美國教育家杜威早就提出:“讓學生從做中學”。這種教學理念反映在數學教學上就是:“做數學”,“做數學”就是要用一種親身體驗的數學學習方式來有效地回避那種“灌輸史”的數學學習。張夢君老師所執教的這節《分數大小的比較》課,就很好地把握了教學目標,恰當地組織數學學習內容,通過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比一比等活動,讓學生自主探索,實踐操作,合作交流,經歷比較的過程,能由直觀比較分數的大小,總結出兩類分數比較大小的方法。整堂課氣氛諧然,節奏明快暢通,充分發揮了教師的引領作用,水到渠成。
分數的知識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是在整數認識的基礎上進行的,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對學生來說,理解分數的意義有一定的困難。而加強直觀教學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教師充分重視學生對學具的操作,通過折紙讓學生對分數的大小有一個直觀的認識,讓學生加深對分數概念含義的理解,降低了對分數概念理解上的難度,便于學生基于自身的認知水準出發,找到比較分數大小的方法。特別是在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時,受到整數認識的影響,認為1/8比1/2大,當學生在正方形紙上折出了幾個幾分之一的分數,并且用分數表示出來,讓學生直觀的認識到分的份數越多,一份就越小。從而使學生內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數大小的比較這一知識。通過直觀教學,降低認知難度,是本節課的優點。利用學生手中同一個圖形上得到的不同的分數,學生在比較分數大小的時候就比較直觀,由于學習的素材來自于自己的創作,所以學生的興致也會更濃厚些。
整堂課教學環節的設計知識邏輯層次清晰有序,條理清楚,脈絡分明,讓學生順暢地經歷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學生學得輕松,有趣,主動,但這種順暢,有著教師過多的護航保駕的痕跡,特別對于不同認知程度學生的不同認識的表述教師沒能自然的保護和引導,甚至阻止,甚憾。但相信隨著經驗的積累,張老師會成熟起來,自如機智地處理好這些預設外的課堂生成的。預設中很完美的設計,在實施中總是會有這樣那樣的缺憾。如板書的書寫,圖與數的對應,學生表達分數的意義的清晰完善,對開課1/2的處理等,都有待完善。
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只有靠我們不斷努力、勇于創新、實踐加上反思,才能讓課堂更精彩。
王二小說課稿(精選12篇)篇九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描寫了抗日戰爭時期,兒童團員王二小為了幫助八路軍消滅敵人而光榮犧牲的事。課文先介紹王二小是兒童團員,他是怎么幫助八路軍放哨的;再具體敘述王二小幫助八路軍消滅了敵人,贊頌了王二小在對敵斗爭中表現出的機智勇敢和不怕犧牲的精神。配有三幅插圖,圖文緊密結合。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學會生字新詞,理解重點句子,崇敬抗日英雄王二小。
教學建議。
一、課前準備。
彩色掛圖或投影片,生字詞卡片。
組織學生觀看有關抗日戰爭的影視片,如《雞毛信》《平原游擊隊》《敵后武工隊》等。
二、識字、寫字教學。
1.識字教學。
注意讀準下面幾個字的音:“王”的韻母是后鼻音;“?!钡穆暷甘锹N舌音,韻母是后鼻音;“軍”“前”“面”三個字的韻母都是前鼻音;響是三拼音,韻母是后鼻音。
重點指導學生分析以下幾個字的字形。
員:下半部分是“貝”不是“見”。
常:筆畫較多,下面是“”,不是“”
軍:上下結構,上面是“冖”,不是“宀”;下面的筆順是。
2.寫字教學。
王:三橫要平行,長短不同,第三橫最長,第二橫最短。筆順是。
“常、前”的筆畫多,要寫得緊湊些?!扒啊弊笙碌摹霸隆钡谝还P是堅,不能寫成撇。
響:左小右大。左邊的“口”處于中間偏上部位。右邊較寬,框內的“口”比左邊的口字旁小。
三、詞句教學。
第一段中“常?!弊寣W生知道王二小多次幫助八路軍放哨?!耙贿叀贿叀笔侵竿醵⊥瑫r做兩件事:放牛、放哨。這么做,既不耽誤放牛,又可以借放牛做掩護,幫助八路軍放哨。
第三段中的“裝著順從的樣子走在前面”,要讓學生懂得,王二小不是真的順從,而是假裝的,目的是為了迷惑敵人,使敵人深信不疑。說明王二小機智勇敢。
第四段中“四面八方”,讓學生知道指周圍各個方面,說明敵人陷入了八路軍的火力包圍之中。
四、朗讀指導。
五、課時安排。
教學本課可用2~3課時。
詞語解釋:
放哨:站崗或巡邏。[例句]解放軍叔叔為祖國站崗放哨。
掃蕩:課文指敵人到村了里來燒、殺、搶。[例句]敵人的掃蕩被解放軍粉碎了。
四面八方:指周圍各個方面。[例句]人們從四面八方來到廣場看節目。
重點句理解:
“王二小裝著順從的樣子走在前面,把敵人帶進了入路軍的埋伏圈”
這句話是講王二小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
課文理解。
段落段意。
全文有五個自然段。
第一段(1自然段):講王二小常常一邊放牛,一邊放哨。
第二段(2~4自然段):講王二小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他被敵人殺害了。
第三段(5自然段):講八路軍消滅了全部敵人。
中心思想。
這篇課文講王二小為了幫助八路軍消滅敵人而光榮犧牲的事,贊頌了王二小年小志高,不怕犧牲的精神。
王二小說課稿(精選12篇)篇十
本課是對于分數的進一步認識。由于學生易受整數大小比較方法的負遷移影響,對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比較學習肯定要遇到一定困擾。因此,我對教材進行了加工與改造,讓學生直接面對可能出現的錯誤,把它們放在一起比較,激起學生的認知沖突,然后在現實背景中幫助學生建立兩者之間的聯系,使學生不僅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讓學生掌握系統化思考問題的方法。
設計本課時,我注重為學生創設恰當的參與,實踐探究必備的空間,讓學生在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有效思考,撐握簡單分數大小比較的方法,活動重在讓學生經歷探索與發現的過程,使其在課堂中既有獲取知識,能力也得到了培養。本科課堂教學我從學生感興趣的游戲和故事兩方面入手:游戲對于孩子一直是感興趣的話題,同分母分數比較大小在了解分數的意義之后,對于學生學習這一部分來說是比較簡單的,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脫離書本這一載體設計了莫分數比大小這一游戲,在課堂上學生自主地參與活動,通過讓學生動手做、動腦想:你想摸到幾顆棋子?為什么?、動口說:比這個分數大的分數還有?比這個分數小的分數還有?,使學生在活動中發現問題分母相同的分數如何比較大???尋求規律分母相同的分數比較大小的方法。
探究分子是1分數大小的比較。
讓學生用自己手中的學具紙,通過折一折,涂一涂,剪一剪,和同桌完成1/4和1/8的比較。練習1/2和1/4,1/8和1/6,你發現這些分數有什么相同之處?在比較這樣的分數時有什么規律?引導學生總結分子是1分數大小的比較方法。
鞏固練習我還是以游戲為主。“開火車”,由某一列第一個同學說出一個分子是1的分數,后面的同學說一個分子也是1,但要比它大(或比它小)。
同樣開動第二列火車,由第一個同學說一個分數,后面的同學按這個同學的要求說一個比它大(或比它?。┑?,分母相同的分數。
“分蘋果”紙卡出示一個分數,讓學生說一個比這個分數大的分數,一個比它小的分數。
讓學生嘗試比較3/5和3/4的大小,學生經歷了發現簡單分數大小比較的規律,主要是為發展學生的數學活動經驗,但要靈活應用這一規律還不能做普遍的要求,這一練習的設計是為了滿足部分學生學習的需要,也了解一下,在本次課堂教學活動中有多少學生可以超越教材。
王二小說課稿(精選12篇)篇十一
1、教學內容:《比大小》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1—5的認識和加減法第二課時的內容。
2、教材分析:比大小這一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初步會認、讀、寫5以內各數的基礎上教學的。這部分內容是數的概念中最基礎的知識之一,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開始,也是進一步學習后面數學最重要的基礎。因此,這一教學內容在本冊教材中占有重要的作用。
3、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會比較5以內數的大小。
(2)能力目標:在觀察、操作、比較的活動過程中,培養學生觀察、思考的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學習,培養學生積極思考、善于與他人合作交流的良好學習習慣。
4、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5以內數的大小比較的方法。
難點:正確熟練地進行比較。
知識與技能:認識符號“”、“”、“=”,知道這些符號的含義,會使用符號“”、“”、“=”,能正確進行大小比較。
1。過程與方法:通過找、數、比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判斷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比較的過程中學會相互交流,從而掌握更多的比較方法。
一年級學生是7--8歲的兒童,思維活躍,課堂上喜歡表現自己,在學習中隨意性非常明顯,渴望得到教師或同學的贊許?!氨却笮 边@一內容的教學是在學生已經初步會認、讀、寫5以內各數的基礎上教學的。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用1—5各數來表示物體的個數,還要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操作等實踐活動,增加感性認識,初步接觸集合、對應、統計等數學思想。相信本節課內容的教學,學生掌握并不會感到十分的困難。
結合班級的學情,為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讓學生積極動手、動眼、動腦、動口,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積極開展本節課的教學活動。為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準備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1、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引起學習興趣。使學生好學。
2、動手實踐,探索新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會學,在學習過程中有意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能力。
3、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和直觀教學等多種手段,以便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樂學。
本節課我準備采用以下教具和學具:多媒體課件、教科書、6袋帶有小猴、梨、香蕉和桃子的學具卡片等。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在一片綠綠的草地上,幾只小猴子正在開心的吃著各種水果,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課件出示小猴子吃果圖)在途中你都看到了什么?猴子有幾只?香蕉有幾根?梨有幾個?桃子有幾個?讓我們一起來數一數。數完課件出示數量圖。這些物體的個數是有多有少的,表示物體個數多少的數字也有大有小,今天我們就來比一比數的大小,板書課題:比大小。
設計意圖: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引起學習興趣。
(二)動手實踐,探索新知。
1、師:一個猴子吃一個桃子,夠吃嗎?你是怎樣知道的?(學生小組合作借助學具卡片動手擺一擺、比一比)學生交流匯報后,教師在黑板展示:一只猴子對著一個桃子,從而得出結論:3=3讀作:3等于3教師介紹等于號的含義與寫法。同理導出:343=""2分別讀作:343=""2。
2、你是怎樣認識“”、“”的?”、“”的方法。
3、小結方法:大大嘴巴指大數,尖尖嘴巴指小數。
通過教師的演示讓學生體會等于的含義就是同樣多,并知道表示同樣多的時候要用“=”連接,同時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的好習慣。同理讓學生體會大于和小于的含義。知道在比較兩個數的大小時應該把張口指向大數。
(三)層次練習,鞏固新知。
1、教材17頁思考題和18頁做一做。
2、課件出示:不看圖,比較兩個數的大小。
3、課件出示:照樣子,比大小。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到了什么?學生說自己的收獲。
教學中我采用了師評、互評相結合的評價方式,我注重對學生動手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學習熱情的評價,以此來發揮評價的作用。
王二小說課稿(精選12篇)篇十二
比大小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1-5的認識和加減法第二課時的內容,比大小這一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初步會認、讀、寫5以內各數的基礎上教學的。這部分內容是數的概念中最基礎的知識之一,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開始,也是為進一步學習后面的數學知識奠定基礎。因此,這一教學內容在本冊教材中占有重要的作用。
1、知識與技能:認識符號“”、“”、“=”,知道這些符號的含義,會使用符號“”、“”、“=”,能正確進行大小比較。
2、過程與方法:通過找、數、比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判斷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比較的過程中學會相互協作,學會關心他人,幫助他人。
的形成過程,積極開展本節課的教學活動。為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通過講“小猴吃水果”的故事(同時出示主題圖):有一天,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耍。他們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興了!到了中午,他們又累又渴,于是他們跑到花果山上采了許多水果,來到草坪上吃。可是,在分水果時出現了小小的問題,同學們,你們能幫小猴們分水果嗎?(培養學生關心他人、幫助他人的良好品德。)。
今天我們就來比一比數的大小,板書課題:比大小。
(二)、用眼睛觀察,探索新知。
大大嘴巴指大數,尖尖嘴巴指小數。
三、層次練習,鞏固新知。
學生說自己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