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閱讀的結晶,它讓我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和評價所讀的內容。小編整理了一些經典的讀后感范文,這些范文覆蓋了不同類型和主題的書籍,對于我們進行寫作提供了很好的參考。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心得(熱門14篇)篇一
《月亮與六便士》講述了一個英國的證券經紀人,放棄了穩定的工作,和諧的家庭,拋妻棄子去追尋自己夢想,最終在南太平洋的小島上用自己的畫筆創作出自己杰出的作品但付之一炬的故事。這本書名氣這么大,引起許多人思考自己的生活,但我還是剛剛才第一次讀了這本名作,讀完有這么幾點想法記錄下來。
第一,我們要月亮還是六便士?對于整個社會來說這個問題不用討論,肯定大部分人去選擇“六便士”對社會才是一個好消息,正是普羅萬眾們對物質的欲望才造就了當今社會物質的豐富和經濟的發展;也肯定得有少部分人去追求“月亮”才能讓我們的社會除了銅臭還有美的存在。那對于我們個人呢?尤其是對于我呢?我覺得我的想法與書中的布魯諾船長不謀而合,布魯諾船長說自己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也是一個藝術家,查爾斯是用畫筆描繪自己的夢想,而他是用生活來闡釋自己的理想。我覺得我骨子里是一個文藝青年,雖然我文筆也不好,也沒有任何作品,我覺得別人是用文章和詩詞表達自己的觀點,而我則用我的生活來書寫。所以我不是去追逐夢想,而是在生活中表達我的夢想。
第三,我們如何看待別人對待我們的態度?不去受別人的影響,能夠堅持自己的道路也是被大眾接受的“政治”正確的處理方法。書中的查爾斯已經夠不理睬眾人的態度了,他能拋妻棄子,能忘恩負義,能漠視任何傳統,能無視貧窮的折磨和病魔的糾纏,但他離開了英國,去了巴黎,又離開巴黎,去了馬賽,塔希提,最終與土著人生活在南太平洋的小島上最偏僻的小屋里。書中說他在那里找到了自己心中的家,書中沒說他為什么覺得那里是他的家,但我想最大的原因是他在那里感到了接受而不是排除。即使是查爾斯這種完全無視傳統與社會規則的人依然能跨越半個地球去生活在有人認同的地方,那我們又有什么自信說我們不理別人目光,專心做自己呢?我們無法選擇父母和親戚,但是我們能選擇自己的人生伴侶,我們能選擇誰做我們的朋友和同事,跟查爾斯學吧,如果不想改變自己,那就找理解和尊重自己的人一起生活和共事吧。
莎士比亞說過,“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漢姆雷特”,我想我對于《月亮與六便士》中人物的看法也不會與別人完全相同,估計也不會與之后再看的感想完全一樣,只是記錄下來,因為它們存在過。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心得(熱門14篇)篇二
《月亮與六便士》是一部非常有名的小說,作者是毛姆。它的名聲很高,還沒讀過,便大概知道里面的核心,會偶爾假文青的用來形容理想主義。我讀過之后,除了對里面畫作妙惟肖的描寫感到震撼之外,反而沒了之前那許多感慨。
我沒有研究高更的真實歷史,對于這本小說,太過超于現實世界的描述和有時過于牽強的邏輯,難免讓我感覺真實。但或許,真實并不是這部小說的初衷吧。縱使這位天才有著非凡的天賦,但于我個人,我不喜歡他。除去表面的不負責任,和對家人帶來的傷害不說。我最痛恨的是他對朋友的態度。我忘了那個唯一欣賞他的朋友的名字,暫且叫他小胖吧。小胖也是一個畫家,在見過他的畫之后,非常惜才,縱使男主脾氣暴躁還沒禮貌和修養,小胖依然對他很好。可惜男主非但不感恩,還出軌了小胖的妻子。其實這一點邏輯我一直覺得小說沒交代好原因,因為一開始小胖的妻子是很討厭男主,和小胖關系非常恩愛。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心得(熱門14篇)篇三
思特里克蘭德的前半生和大多數的我們一樣過得四平八穩、波瀾不驚,但他的后半生用世俗的角度來看,卻已經超出了正常人的理解范疇而顯得荒誕不羈,但這并不意味著他的人生就是失敗的。在他的眼中,自己的生命不需要和普世道德有什么交集,更不用去在意世俗的指點與眼光,雖然在倫理道德上令人不齒,但只要不負內心的熱情與理想,自己的一生過的就是有意義的,而不是能用簡單的成功或是失敗來評判。
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朝九晚五、兩點一線是穩定,成為大股東、左右逢源,有著穩定的收入何嘗不是另一種穩定?只不過人生贏家比起凡夫俗子來說擁有更多的金錢與權力而已。
《月亮與六便士》雖然在表面上講述了一名狂熱的藝術家燃盡生命之火照亮熱情與夢想的一生,但在我看來,毛姆并不是在贊美藝術之光的偉大,更不是在慫恿人們都窮盡一生去追尋心目中崇高的月亮,而是在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應該、也都有權力選擇自己理想的生活,不管是不可企及的月亮,還是卑微平凡的六便士,它都應該是能照亮你內心的追尋之路。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心得(熱門14篇)篇四
書中的斯特里克蘭德和掙扎的凡人不同,他轉身追尋理想再也沒有回頭,可以說是荒誕的可笑的。一個毫無繪畫基礎四十歲的中年大叔執意作畫,放棄了令人羨慕的家庭以及安穩的工作。
他在乎成名么,不,他根本不在乎。他所有的錢所有的時間都用來畫畫,甚至連生理欲望被他厭惡。他只想要內心的寧靜。他被譏諷,被唾棄,可他根本不在乎其他人的想法。新聞理想新聞真實,新聞人掛在嘴邊的東西,哪一個人可以拍著胸脯保證絕對做到?最初選擇這條路靠著的是理想,支撐走完卻需要面包。所以,是不是最后都會向生活妥協,但這本書就是要告訴你,可以反抗生活。
我想如果斯特里克蘭德死后他的畫沒有出名,那么就是一場悲劇,可即便他死后變成了矚目的畫家,那一把被他安排的大火燒光了他所有畫作,依舊是一場悲劇。所有可能的傳世經典都注定湮滅,但世人的評價他才不在乎。
書里我最喜歡這樣一段話。
“我總覺得大多數人這樣度過一生好像欠缺點什么。我承認這種生活的社會價值,我也看到了它的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卻有一種強烈的愿望,渴望一種更狂放不羈的旅途。我的心渴望一種更加驚險的生活。”
希望做新聞人的我們,在月光下更孤獨勇敢。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心得(熱門14篇)篇五
生活中也許我們能夠忍受孤獨、寂寞,也能夠忍受謊言甚至背叛,但是卻無法忍受觀念不同,更無法打敗理想不同而產生的背離。很多人分手的原因不是為了名與利,也不是不能容忍對方的缺點,只是簡簡單單地因為道不同,不相為謀。
正像紅樓夢里的賈寶玉與薛寶釵,其實寶玉是喜歡寶釵的,她舉止端莊,容貌出眾,說話很條理,做事有分寸。特別是寶釵會體貼人,對老太太問寒問暖,對母親恭敬孝順,對王夫人與鳳姐更是有求必應。可是寶玉只是喜歡她外在的東西,看見寶釵露出雪白的粉嫩的臂膀,卻想如果換成林妹妹,也許自己會摸一把。可見寶玉對寶釵根本就無非分之想,更討厭她勸自己追求仕途經濟。
或許人性本來就是相通的,地球本來也是圓的,所以英國作家毛姆在他的小說《月亮與六便士》里的主人公思特里克蘭德也是如此,甚至結局都有些相似。寶玉是拋棄了嬌妻薛寶釵當了與尚,他是告別了糟糠之妻,去追求自己所謂的理想。
那么故事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簡單地介紹一下故事梗概。男主人公思特里克蘭德本來是一位很普通的證券交易員,他有一個富裕與美滿的家庭:妻子漂亮,只不過與大多數女性一樣,有點愛慕虛榮,兩個孩子也健康快樂。他真應該滿足于人世的快樂,盡管這種生活未免庸俗與平靜。但在他們婚后的第17個年頭,他突然離家去了巴黎,拋棄了在外人看來有前途的事業與美滿的家庭。人們都以為他有了外遇,事實卻讓人大跌眼鏡:他原來只是為了畫畫,而且他以前根本不怎么專長繪畫。
別人都以為他瘋了,他幾次險些因饑餓與疾病而死,他的畫作也完全沒有品味,除了個別蹩腳的畫家把他當成上帝外,任何人都不會買他的畫。他不停地流浪,最后來到了一個小島,與一個土著姑娘愛塔結了婚。他似乎很知足,只要每天都在那里作畫。但最后他感染了病,而且又成了盲人。新婚妻子一直照顧他,幫助他完成了自己的巨型壁畫。后來他身體潰爛而死,妻子依照他的遺言焚毀了掛滿壁畫的屋子。
故事似乎很荒唐,也確實是藝術的再創造,但是你我的身邊也許就有這樣的人。為了追求夢想,可以拋棄所有的榮華富貴,可以做出我們認為非常荒唐與絕情的事情,比如弘一法師李叔同。可是對他個人來說,是一次壯舉,一次人生的涅盤。
再比如釋迦摩尼,他本來是一位王子,也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忽然有一天出城,他看見了人間有生老病死,于是他開始痛苦。換作別人,也許過幾天就想開了,該干嘛還干嘛!可是他們這類人就是瘋狂。好像孫悟空,本來是石頭縫里蹦出來的,學到了一點仙術,威脅閻王爺讓他長生不死,玉皇大帝又封他做了弼馬溫,他還不知足,終于被如來佛壓在了五指山下才安穩。
所以有些人天生的就是愛折騰的命,所謂不到黃河心不死。可是如果世界缺少了這類人,每個人都滿足于享受安逸的生活,都對枯燥乏味的生活環境安之若素,雖然少了很多麻煩,卻也失去了一些熱鬧。我們就會在一潭死水中生活,沒有一絲波瀾,更不會掀起驚濤駭浪。
為什么我們喜歡大海,為什么也驚嘆流星,更加欣賞激流勇進的快艇。因為生活需要活力,人生也需要波瀾。如果大雁不再翱翔在藍天,駿馬不再奔馳在草原,海燕不再與海浪搏擊,天空不再有雨后的彩虹,生活還有什么趣味。也許你會說,讓他們去搏擊吧,我只負責看熱鬧。這種人應該是大多數,但我相信,他們一定也想躍躍欲試,因為每個人都有一顆躁動不安的心,只要時機成熟,丑小鴨也會變成白天鵝。
六便士是當時英國貨幣的最小單位,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而六便士則是現實的代表。每個人都在被生活塑造,也被社會貼上不同的標簽。有的標簽很合適,即使是六便士,也每天快樂。有的標簽貼錯了,但是由于貼的太緊撕不下來,或是因為各種原因不愿撕下來,也就這樣一直貼下去了。即使你是月亮,也可能被貼錯了標簽,所以月亮也會有缺憾,月光也似淚水不斷地拋灑。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心得(熱門14篇)篇六
月亮是夢想與信仰,六便士是安逸與舒坦,縱然腳下鋪滿了便士,而他的眼里卻只有月亮。我為斯特里克蘭歡呼!對于故事中主人公拋棄妻子的行為,我沒有太多想法,甚至能寬容,但對他能有勇氣活出兩個完全不一樣的人生,卻表示無限敬佩。夢想與信仰,從我們呱呱落地起,就與我們相隨,本是靈魂一部分,但在俗世不斷浸染中被磨滅。斯特里克蘭,在他活到四十歲,渾身已沾染了俗氣時,能毫不回頭,拋棄一切,內心的堅毅已徹底的震撼了我。
拉近點,我想起中國第一位女艦長韋曉慧,35歲前她是華為企業的一名高管,有非常優秀業績,拿著可觀的年薪,有著令大家都羨慕的社會地位。35歲后,她卻棄筆從戎,成為一名軍人。39歲時,更成為中國海軍第一位女副艦長。我時常在想,當她拋棄原來優越生活,決定追尋夢想,成為一名軍人時,她的內心要經歷多少次博弈,有多少個久久不能入眠夜晚,多少次幻想自己人生道路選擇的后果。她所受到的挑戰與壓力并不比斯特里克蘭少。但是她做到了,前半生與后半生,她過了兩種截然不同生活,以勇氣與智慧,活出人生中的高度與寬度。
不知道,大家有感覺不?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點業余愛好,孜孜不倦,從不懈怠,比工作更有趣!寫作,做木工,剪紙,唱歌,或是游戲業余玩家,或是電影發燒友。曾幾何時,這些業余愛好在我們還是孩童或者青少年時,是我們夢想與信仰。就如我,也曾想過成為一名舞蹈演員,但在生活道路上,我卻離夢想越來越遠。當我們有了家庭,有了孩子,有了活口的工作,有了安逸與舒坦,我們便有了更多借口告訴自己,要甘于現狀,要把過去幼稚想法好好的藏起來。
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同一個時間,同一個地鐵口,同一趟列車,同一個表情,同一種匆忙,我們生命就這樣,被偷偷的擷取,靜靜的,甚至都忘記時間存在。皺紋悄悄爬到臉龐,我們從別人口中的孩子,變成孩子口中的阿姨甚至奶奶。我們的生命,真實的來過人間,但卻從來沒有感到過燦爛。我們還沒有告訴世界,我來了!世界卻讓我離開了!
讀了《月亮與六便士》,我的心底產生了一絲勇氣與希望。縱然,我們缺乏足夠勇氣做翻轉,但至少在彎腰撿便士時,努力抬抬頭,看看天上的月亮!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心得(熱門14篇)篇七
思特里克蘭德就像是一顆榴蓮,喜歡的人細細品味,討厭的人避之不及。合上書,對他的喜歡大過討厭,敬畏大過偏見。他是看過世界,實現了終極理想的人,要知道這個世界上,茍且的活著已經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終極理想這等事,多是想想罷了。
你要有低頭撿起六便士的時候,也要有抬頭仰望皓腕皎月的時候,抱著一顆真心,做一個普通又不普通的人,一片浩然。書中有一句話“作家更關心的是了解人性,而不是判斷人性。”從知道到理解。
沒有絕對不好的人,也不存在絕對完美的人。我時常會把美好的人想的過于“美好”,認為人的性格總單純統一的,所以也會時常失落困惑,為了維護他們在我心里“美好”的形象,我會找各種各樣的理由說服自己,自欺欺人。現在我習慣報以這樣的態度,絕對的完美是不存在,相對的美好還是常有的事。人性是復雜的,但不妨礙我繼續喜歡,欣賞,崇拜我心中“美好”的人兒們。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心得(熱門14篇)篇八
如果說我最愛的三部作品,《月亮與六便士》一定名列其中。書中經典的那句“滿地都是六便士,可他抬頭看見了月亮。”曾經是我很長時間的簽名。
在這部小說里,毛姆是以高更的生活經歷為參考,創造小說主人公查爾斯.史特利克蘭這個角色的。原書成書于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全歐洲迎來新秩序和希望的時代。當時的毛姆45歲,正值創作巔峰期,《月亮與六便士》是他在全盛期寫下的杰作,亦是其作家生涯的最重要代表作。毛姆是一個很毒舌的作家。在今天分享的這本《月亮與六便士》經典代表作里,他的風格更甚。在我看來月亮與六便士最淺的理解是理想與現實。
小說的主人公查爾斯.史特利克蘭是位證券經紀人,有著一家四口的幸福生活,在四十多歲的時實,忽然決定放棄原來的中產階級生活,拋家棄子,去當畫家。他過了很多年困頓的生活,也一直默默無名。最后到了南太平洋的小島上,與土著女子同居,畫了很多畫。他在小島上患了麻風病,最后在痛苦中死去。死后,他的畫卻大大有名,查爾斯.史特利克蘭也成了偉大的畫家。
剛翻開這本書的導讀,第一句話便是“人生如夢,讓我們枕著月亮”。夢可是夢境,亦可是夢想,這本書的主人公,自然是追求著自己的夢想。主人公人到中年卻突然舍棄一切,離開家鄉,義無反顧的去追自己所熱愛理想。這看似荒誕無奇的事情,卻如實發生。不得不說,驚嘆之余,更多的是佩服和羨累那份勇氣。
書中寫到“大多數人所成為的,并非是他們想成為的人,而是不得不成為的人。”何嘗不是呢?我們活在當下,不得不去考慮他人的想法,不得不去顧及他人的感受。就如同考上大學當我們選擇專業、選擇就業時,我們當中許許多多的人要聽從父母師長的安排,要順應時代的變化,又有哪些人是真正為了自己的夢想而活的呢?我們察言觀色,成為了不想成為的人,成為了不得不成為的人。書中不僅僅給我們提供了主人公選擇的教材,還探討了我們在未來路上可能要遇到的事情,更是告訴我們做人不要迷失了本心,我們可以察言觀色,但不要忘了原本的我們,在克服困難時,在追逐夢想時,在做真正坦蕩的自己時,要保持那份獨特性,要勇敢追求幸福。
月亮是夢想,六便士是現實,毛姆筆下的查爾斯.史特利克蘭選擇了擁抱月亮,放棄手中的六便士,這無論在任何時期的人們看來都是種莫大的勇氣。有人說,月亮遙遠,追求一生,不過是水中撈月,鏡花水月一場空而已。享受追逐月亮的過程,在追逐中尋找人生的價值,才不負此生。
社會只能教會你如何生計,很多時候我們卻把那當成是應該如何生活,手段成了目的,也許查爾斯.史特利克蘭是極端惟我,甚至在一些人看來是自私的,不過他作為藝術家無疑是閃光的,內心強大而堅定不移的,摒棄了一切世俗約束,單純聆聽內心而活,既是瘋子也是傳奇,你無法用對錯評價他。
人生正如一場美夢,枕著月亮,踏風遠行。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心得(熱門14篇)篇九
《月亮和六便士》是毛姆的一部非常著名的小說。它有很高的聲譽,就算沒有讀過的人,也會大概知道它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偽文青們都很喜歡的一本書。
看完后,我被里面那幅美妙的畫面所震撼了。在我讀它之前,我認為這本小說的主人公是一個可愛的年輕人,他為自己的理想奮斗了一生,卻依舊很窮。我認為,至少是一個善良和純潔的人。然而,看了這本書之后,才發現主人公是一個脾氣暴躁和粗魯的大叔。而這位大叔是以著名畫家高更為原型的。
我沒有研究高更的真實歷史,小說中對真實世界的描述有時牽強附會,卻還是讓我感到真實。也許,真相并不是這部小說的初衷。雖然這個天才有非凡的天賦,但就我個人而言,我不喜歡他。盡管表面上不負責任,對家庭帶來了傷害。而我最討厭的是他對朋友的態度。
我忘了唯一崇拜他的朋友的名字,我們就叫他小胖吧。小胖也是畫家,看了他的畫后,很珍惜。男主雖然脾氣暴躁還沒有禮貌和修養,小胖還是對他很好。
不幸的是,男主不但忘恩負義,還出軌了小胖的老婆。其實這一點邏輯我一直覺得小說沒有解釋清楚,因為一開始小胖的妻子是很討厭男人的,對小胖卻很有愛心。后來莫名的被一個男人吸引了。
或許,一千個人讀同一本書都有不同的感受吧!這就是我在看這本書的一些感受。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心得(熱門14篇)篇十
第四部分(第十八章—第二十二章)小說中主人公在羅馬結識了畫家施特略夫。
施特略夫非常重感情,但是在他那很容易就被打動的感情里面卻寒有某種愚蠢的東西,讓你接受了他好心腸的幫助卻絲毫沒有感激之情。他不斷受人傷害,可是他的性格又是那么善良,從來不肯懷恨人;即便挨了毒蛇咬,也不懂得吸取經驗教訓,只要疼痛一過,又會心存憐憫地把蛇揣在懷里。
他是個名副其實的好人。他極力肯定并向其他人推薦思特里克蘭德的畫作,不管思特里克蘭德是否領情;得知妻子和朋友背叛自己,他傷心難過卻還是要默默祝福,自己凈身出戶。
可就是這樣善良的一個人,總給人一種自說自話、自娛自樂的感覺。他每天為不同的人奔波忙碌著。他發放愛心、提供幫助,可又好像沒人領情的樣子。他的生活好像是披著滑稽劇外衣的一出悲劇。他一個人在舞臺上惟妙惟肖地表演著,而臺下,空無一人。
面對妻子的背叛他說:“我愛她大大超過愛自己。在我看來,愛情一旦摻雜了自負,原因只能有一個,即你實際上還是最愛自己。”
一個不愛自己的人,有什么資格對別人善良。那什么是善良呢?善良并非為別人而活,不是犧牲自己去換取別人的幸福,而是想辦法讓大家過得更好。善良也是一種大智慧。施特略夫的善良,太過愚蠢和卑微。好人的世界會是一片祥和,而老好人的世界則會是哀鴻遍野。放棄底線,模糊邊界,不是真正的善良,而為了滿足自己的拯救情結,到頭來遍體鱗傷、滿目瘡痍的不僅僅是自己,還有最親最近的人。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心得(熱門14篇)篇十一
也許這會是一篇“標新立異”的讀后感。
我花了數天時間,草草地看了一遍《月亮與六便士》。在讀此書之前,我陸續看到過許多讀者對此書的夸贊,大家都夸主人公查理斯是一個執著的藝術天才,為了理想可以付出一切的追夢者。
《月亮與六便士》一書的故事情節很簡單,講述了一位證券經濟人——查理斯原本工作穩定,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和兩個孩子,可是他在40歲時忽然想去追尋夢想,當一名畫家,于是離開了妻兒去巴黎學畫畫。經過病痛、饑餓等各種折磨,最后畫出了驚世之作的故事。
查理斯病重時,得到了好朋友施特略夫的幫助,為他治病,給他創造條件畫畫。可是,查理斯做了什么?他對施特略夫破口大罵,說他是“滑稽的小丑”,還奪走了斯特略夫夫人。最后施特略夫為了成全他們,選擇了離開。而查理斯呢?他也選擇拋棄施特略夫夫人,導致施特略夫夫人自殺,他依然無動于衷。看到這里,我真想找一根大棍子,把這個長著長長的紅胡須的、滿口“去他媽的”的冷血家伙給狠狠地揍一頓。
后來,他在荒島上得了麻風病,雙目失明……我覺得:活該!
我真的非常不認同這本書。誠然,我敬佩為了理想而努力的勇士,例如居里夫人為了心愛的科研事業嘔心瀝血,卻從未不管不顧自己的孩子;文天祥為了民族大義,犧牲了自己妻兒的自由,卻著實讓人敬佩。查理斯呢?我只覺得他是一個自私、冷酷、絕情的家伙!
讓喜歡他的人為他唱贊歌吧,我只想對他翻一個白眼,再吐一口唾沫,惡狠狠地說一句:“呸!人渣!”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心得(熱門14篇)篇十二
你我都翻開了一本叫做《月亮和六便士》的書籍還都是這一版翻譯并不是很好的版本這是不是一種緣分呢有時候譯者仿佛又寫了一遍小說或是斷章取義讀者覺得莫名其妙卻又無從解釋。
小說開頭我覺得每個人物都過于極致思特里克蘭德從一個過于沉默的丈夫突然變得不負責任易怒在孤獨中成長,施特略夫認識到了克蘭德的天分但他的軟弱也是無人能及僅僅是出于對天才的敬畏讓自己什么都唯聽是從,后半部分對人物印象漸漸有一個改觀所以作者后半部分的“洗白”是成功的。
這只是保羅·高更的一個生活輪廓毛姆創造的完全是另一個藝術家。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心得(熱門14篇)篇十三
小說《月亮和六便士》講述的主人公絕棄了旁人看來優裕美滿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追求自己藝術的故事。我從中也明白了,人短暫的一生中,做內心想做的事,才是真正的快樂。
選擇此書,因為它被世人認可。
經過時間檢驗仍被稱贊的書,就仿佛一個被人敬仰的人,面對被人敬仰的人和不足一提的人,心境肯定會不同——你會不由自主帶一些崇拜、信任、緊張、莊重。
讀此書比讀其它書更慢,因為我會更多的回讀、記錄、思考。
才看到序言,我就有好多想說的話。看到“理想與現實、藝術與生活、社會與自我”,我忽然感到,以前自己說理想與現實不相容,只是指工作與興趣不相符,時間受工作占用,不自由。如今看來,這是何等膚淺?不工作只做自己想做的事,不是不可能,甚至唾手可得,但很多人,往往在此上要加一個衣食富足。
看到“愛的虛幻與真實”,我想到:我愛過,那種受內心驅使的愛過,可我認為,那是一種淪陷,并不長久。愛情,只是生活中的小部分。
看到“這正是藝術創作的心聲:當你完成了最偉大的作品,它便離你而去,因為藝術的最高訴求并非任何實體,而是那遙不可及的精神的涅槃。”我想:閱讀的過程,是打開牢籠的過程,請別害怕,被黑暗中的人所懼怕的光明。
看到“這種人的‘偉大’來源于他們的地位,而非品質”、“崇拜者的奉迎和批評者的藐視也許沒什么兩樣”、“藝術是情感的體現,情之所至,人人都能夠理解”、“我承認這種生活的社會價值,我也看到它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有一種強烈的沖動,渴望一種桀驁不馴的旅程。這樣的安逸,讓我恐懼。”、“要我說,他們的學識有余,涵養不足。”、“他們的激情蒼白無力,他們的夢想枯燥乏味。”、“文明踐行一種奇怪的才智:他們把短暫的生命,浪費在瑣碎的事物上”……我就會反思自己。
可是,這些反思似乎并不深刻,看完書隔了三天我來寫此篇讀后感或者叫做讀書筆記的東西,我不知道自己想寫些什么。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心得(熱門14篇)篇十四
初期讀感覺非常的枯燥,隔了很長時間都沒有再讀,后來硬著頭皮慢慢讀下來的。到最后讀完仔細思考后才覺得主人公逐夢的代價和魄力!
理想與現實,是文學作品四大永恒的主題之一,這本書用月亮與六便士做比喻真是極為恰當。第二次讀毛姆的書,開頭真是有點味同嚼蠟,我一度以為第一章是作者寫的序,看到斯特里克蘭不告而別那里,才算開始看到故事情節了。但全書讀完了,才發現這就是毛姆寫作的腔調,有點淡淡的漫不經心和距離感,有分寸的嘲諷和恰到好處的評議,不著痕跡地融入了作者的價值觀,講故事和寫作的手法實在是高明。
好的小說讓人看完后掩卷思考,回味無窮,這本書就是如此,雖然是差不多1前完成的小說,但內容在今天讀起來依然鮮活,也許這就是此書經久不衰成為經典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