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教案的評價需要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發展潛能。這里列舉了幾個經過精心設計的三年級教案案例,供教師們參考指導。
小學三年級數學兩步應用題教案(實用13篇)篇一
教材簡析:這部分主要是鞏固前面兩段學習的內容,幫助學生逐步形成相關的計算技能。
教學目的:
1、通過一些對比練習,進一步理清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計算算理;繼續加強估算教學,提高計算能力。
2、在解決一些具體的實際問題中,注意滲透一些簡單的數學思想(如p.4第4題)。
3、通過計算,滲透連除和除乘之間的關系,為后面的相關學習做準備。
教學過程:
1、先估計商是幾百多還是幾十多,再計算。
228÷3712÷6231÷5。
944÷8543÷2197÷4。
具體操作:先指名一道一道地說說自己的估算方法和估算結果。再指名學生板演,其他學生自己做題,時間到后,在檢查是否正確的前提下,比比誰做得更多。
在講評板演題的時候,注意發現并糾正學生的一些錯誤。
指出: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有2種可能,或是三位數或是二位數。
2、練習:800÷2÷2900÷3÷3600÷3÷2。
800÷4900÷9600÷6。
先請學生觀察這組題目,你覺得上下兩題有什么特點?你猜它們的結果會有什么特點?
猜得是否正確呢?請大家算一算。
學生計算。
交流:猜對了嗎?誰能用自己的話來描述一下這上下兩題的規律?
(這個語言要求不必太高,主要還是在于要摸清學生的知識水平,老師適當引導,使他們初步感知一個數連續除以兩個數,等于除以這兩個除數的積。)。
3、(p.4第4題)下面三個圖形的周長都是396毫米,每個圖形中各條邊的長度都相等。說出各圖形的名稱,并分別求出它們的邊長。
讀題后問:每個圖形中各條邊的長度都相等。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學生分別列式計算出每條邊的長度。
問:看來你算出的結果,你有什么發現?
(讓學生初步感知:同樣長的周長,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每份就越短。或者說:同樣的'數,除的除數大,商就小;除的除數小,商就大。)。
要求學生對照圖理解文字內容,并正確解答。
5、布置作業:p.5第1題,p.4第5、6題。
商中間、末尾有0的除法。
教材簡析:商中間或末尾有0的除法計算有兩種情況:一是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被除數的某一位不夠商1的要商0,用0來占位;二是0除以一個不是零的數商是0,這就要涉及到被除數是0的除法。所以這部分內容分兩段安排:第一段先以采蘑菇和采桃為素材,引導學生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都得0”。然后仍結合養雞場的情景,教學裝運用剛學到的知識計算商中間有0的除法。第二段教學商中間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另一種情況。
小學三年級數學兩步應用題教案(實用13篇)篇二
教學內容:
課本第42頁例5、例6。
教學要求:
掌握在列綜合算式時使用中括號的方法。培養學生綜合列式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
課本43頁第1題。比一比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2、只列式不計算。
(1).3.84與1.2的4倍的和是多少?
(2).3.84與1.2的'和的4倍是多少?
(3).4.5加上0.8乘以1.25的積,結果是多少?
(4).4.75乘6的積,減去1除以5的商,差是多少?
(5).12.4去乘2.2的積,再被1.1除,結果是多少?
3、用文字敘述下面式題。
(1)10?2.5?3(2)(10?2.5)?3。
(3)2.1?4.2?0.2(4)2.1?(4.2?0.2)。
將(1)與(2)、(3)與(4)區別,強調文字敘述要突出運算順序。
二、新授。
1、揭示課題。
2、出示例5。
例5:2.4與0.48的差乘以5,所得的積去除12,商是多少?
師生分析:
(1).這道題的“結果”是求什么?(求商)。
(2).求商必須要知道什么?(被除數和除數)。
(3).這里的被除數和除數分別是什么?(被除數是12,除數是2.4與0.48的差乘以5)。
(5).先算2.4與0.48的差,該怎么辦?
(6).在這道題里要先求除數,又該怎么辦?
(7).列式:
12?[(2.4?0.48)?5]。
指導看書。
小結:列式解文字題要注意在一個句子里若有兩種運算同時出現時,有指明“和、差、積、商”的,應該先算。列綜合算式時要用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與題意加以對照,如果題意與運算順序不合的,就要用括號加以調整,使必須先算的部分得到先算。列式時還要注意“?”、“?”,有時會采取“逆讀法”敘述。
三、鞏固練習。
1、課本做一做第1題。
2、練習十一2、3、6題。
課后小結:
小學三年級數學兩步應用題教案(實用13篇)篇三
在教學中,我是根據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利用多媒體和直觀教具相結合的教學方式,以游戲的形式創設請境,采用啟發式提問,揭示矛盾,激發了學生學習新知識的積極性,為新課的學習做好了鋪墊,接著,又在嘗試操作的基礎上出示嘗試練習,抓住新舊知識的連接點,引導學生觀察、對比,運用類比推理,自己嘗試解題,主動獲取知識,有利于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自覺性。再接著學生通過嘗試練習與課本例題解法對照,又改變例題中的某一條件,進行變式練習,既要求學生列式計算,又要求學生說明算理,促進了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應用題的數量關系,發現解題規律,達到舉一反三,逐步形成技能,實現了教學目標,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
在整個教學中,根據三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及認知規律,精心組織,運用直觀演示,啟發誘導學生積極思維,展示思維活動過程。讓學生弄清應用題的數量關系,發現解題規律,自己總結出已知兩個條件的兩步應用題的.解題步驟和方法,同時引導學生閱讀課本,與自己的解法對照,及時強化驗證。學生不僅獲得了鞏固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同時也培養和發展了邏輯思維能力。課堂上既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充分體現了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想。課堂練習形式多樣,有講、有練,講中有練,練中有議,有研討,有游戲,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充分讓學生大膽嘗試,培養了學生勤于動腦,樂于動手,善于表述的好學風。通過課堂和課后的練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兩個條件的兩步應用題的結構和解題方法。
本節課帶給我的不僅僅是這些收獲,還有關于教學不足的思考,比如:教學中我的普通話還不夠標準,在以后的教學中還要更加的練習普通話,另外,優帶差的互幫互助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練習的設計上考慮的還是有些不到位,在今后教學中,把問題考慮仔細一些。
小學三年級數學兩步應用題教案(實用13篇)篇四
1、使學生理解正、反歸一應用題的數量關系、結構特征及解題關鍵。
2、初步學會用綜合算式解答正、反歸一應用題,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使學生了解歸一應用題的基本結構和數量關系,會解答此類應用題。
1、線段圖的畫法
2、檢驗方法
投影片或教學課件
1、學習例3
(1)出示圖片(畫有5個書架,下面有一個問號),教師說:“學校想買5個書架,你知道需要花多少錢嗎?想一想你能解決這個問題嗎?”(學生產生疑問或說出需要先知道每個書架多少錢。)
(2)教師及時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圖片(畫有3 個書架,標出一共75元),教師說:“我告訴你買3個書架一共用了75元錢。現在你能解決了嗎?”
(3)個人試做,小組交流并匯報小組的想法。
思路:要想求5個書架多少錢?先求每個書架多少錢?再求5個一共多少錢?(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及時進行點撥,并做主要的板書。)
(4)練習:教科書第107頁“做一做”。讓學生獨立解答,指名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2、學習例4
(2)小組先討論研究,再試著把它完成。
(3)小組間交流討論,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完成板書。
(4)“做一做”中的題目,讓學生獨立分析題目,并解答完成。
3、比較例3和例4,你覺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學生各抒已見)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做出小結:“遇到應用題,一定要根據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來分析數量關系,然后再解答。”
出示圖片(練習二十四的第1、2題),讓學生獨立解答。
2、老師用ic卡給家里打電話,時間用了4分,正好花了2元8角錢。想一想,如果打電話時間用了6分,又會用去多少錢呢?(學生獨立思考)
“老師的ic卡里現在只有3元5角錢了,我必須在幾分內把話講完呢?
兩步應用題
(1)先求每個書架多少錢? (2)先求每個書架多少錢?
75÷3=25(元) 75÷3=25(元)
5個書架多少錢? 200元能買幾個書架?
25×5=125(元) 200÷25=8(個)
答:買5個要用不著125元。 答:200元可以買8個書架。
歸總應用題
教科書第112頁的例5及“做一做”中的題目和練習二十五的第1~4題。
1、使學生初步了解歸總應用題的基本結構和數量關系,能夠正確地解答這種應用題。
2、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使學生掌握乘、除應用題的數量關系,結構特征和解答方法。
學畫線段圖,并借助線段圖分析題中數量關系。
投影片或教學課件。
1、學習例5(為了貼近學生生活,便于學生理解、計算,將例題進行了改編)。
(1)教師說:“小華讀一本書,如果每天讀9頁,幾天可以讀完?”(學生各抒已見)。
(2)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告訴他們:“知道每天讀12頁,6天可以讀完。現在你能解決這個問題了嗎?”
(3)小組展開討論,并獨立列式試做。(教師注意巡視,及時發現學生出現的`問題。)
(4)小組匯報自己的想法,教師點撥,小組間相互質疑問難。
(5)教師根據小組的匯報情況,邊小結邊進行必要的板書:
先求這本書一共多少頁? 12×6=72(頁)
再求幾天能讀完? 72÷9=8(天)
(6)讓學生根據分步算式,獨立列出綜合算式。
2、改編例題,引出題目:(如果小華8天讀完,他每天讀幾頁?)
(1)學生獨立思考,并試著列式解答出來。
(2)請一名學生匯報。通過學生之間的質疑問難,教師根據出現的情況,及時進行小結:要求每天讀幾頁?首先知道這本書一共有多少頁?遇到問題,一定要分析清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學生獨立列出綜合算式。
3、比較例題和改編的問題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想法,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小結。相同點:都是先求這本書的總頁數。不同點:例題是求幾天讀完,改編后的問題是求每天讀幾頁。
4、教科書第112頁“做一做‘的第2題和例5,讓學生獨立完成。
1、做練習二十五的第1題。
讓學生認真讀題,獨立完成,并找出兩個小題的異同點。
讓學生說一說想法,然后獨立列式解答。
3、做練習二十五的第3、4題。
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做完后,集體訂正。
通過師生交流,突出兩步應用題的數量關系。
兩步應用題
(1)先求這本書一共多少頁?
(2)先求這本書一共多少頁?
12×6=72(頁) 12×6=72(頁)
再求幾天能讀完? 再求每天讀幾頁?
72÷9=8(天) 72÷8=9(頁)
答:8天可以讀完。 答:每天讀9頁。
小學三年級數學兩步應用題教案(實用13篇)篇五
(一)使學生初步學會解答比較容易的兩步應用題,理解數量關系,掌握解答方法,兩步計算的應用題(二)。
(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答問題的能力。
(三)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良好學習習慣。
重點:分析數量關系。
難點:理解數量關系。
(一)復習準備
補充問題,再解答
1.商店里有24個皮球,賣出20個,________?
24-20=4(個)
答:還剩4個。
2.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個,________?
6×4=24(個)
答:一共有24個皮球。
生答: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個,賣出20個,還剩多少個?
(二)學習新課
1.出示例2
例2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個,賣出20個,還剩多少個?
問:解答兩步計算的應用題先干什么?
生答:讀懂題意。
師說:請同學們自由讀題,讀懂題意的同學就坐好。(指名一同學讀題)
問:讀懂題意再干嗎?
生答:劃出已知、求。
師問:誰來說說這道題的已知、求?
生答:第1個已知條件是:商店里有4盒皮球。第2個已知條件是:每盒6個。第3個已知條件是:賣出20個。所求問題是:還剩多少個?(同時打出相應的`投影圖或p7實物圖)
教師問:明確了這道題的已知、求,接下來要做什么工作?(分析數量關系)
教師問:這個工作非常重要,只有正確分析數量關系,才能正確解答。請同桌同學討論一下這道題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集體討論,教師板書:
(1)商店一共有多少個皮球?
6×4=24(個)
(2)還剩多少個?
24-20=4(個)
答:還剩4個。
教師總結:解答兩步計算的應用題,要先認真讀題,找準已知、求,再想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一定能正確解答出應用題。
(三)鞏固反饋
1.做一做
小明有6套畫片,每套3張。送給同學5張,現在有多少張畫片?
(1)先讀題。
(2)劃出已知、求,小學數學教案《兩步計算的應用題(二)》。
(3)想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學生說解題思路:根據小明有6套畫片,每套3張,可以先求出一共有多少張畫片,再根據送給同學5張,可以求出現在有多少張。自己在課堂練習本上解答。教師巡視檢查。注意要把相同加數寫在前面。
2.改一改
問:能不能將第3個已知條件改一改,變成另一道兩步計算的應用題。
小明有6套畫片,每套3張。又買來4張,現在有多少張?
獨立在課堂練習本上解答。
3.兩步計算
84-19+6 76-(28+20)
52-4×6 81-36÷6
說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說說下面的應用題先算什么
(1)工廠先蓋了5排房,每排9間。又蓋了15間,一共蓋了多少間房?
(3)食堂買來60棵白菜,吃了56棵。又買來30棵,現在有多少棵?
(4)商店里有9袋乒乓球,每袋5個。賣了28個,現在還有多少個乒乓球?
5.判斷哪個列式正確
學校有5盒乒乓球,每盒9個,又買來1盒乒乓球,現在有多少個?
(1)9×5+1 (2)9×5+9
(3)5+1×9 (4)5×9+9×1
如果學生判斷不出,可用紅筆圈出1盒,如果有同學判斷正確,要大力表揚,告訴學生做應用題一定要認真審題。
6.比賽
看誰算得又正確,又迅速。
(1)同學們做了40朵花,送給托兒所30朵,還剩多少朵?
(2)同學們分5組做紙花,每組做8朵。送給托兒所30朵,還剩多少朵?
(3)老師出了20道乘法算式,16道除法算式。小華算了32道,還有幾道沒算?
(4)老師出了4欄算式,每欄9道。小明算了34道,還有幾道沒算?
(5)同學們做了16只紅風車,20只花風車。送給幼兒園18只,還有多少只?
(6)同學們分4組做風車,每組做9只。送給幼兒園18只,還有多少只?
做得快的同學可以思考下題。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1)讀懂題意;
(2)找準已知、求;
(3)分析數量關系即想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4)解答這四步來學習。在鞏固反饋過程中,先做一道練一練,完全仿照例2來解答,再讓學生把練一練改一改,進一步理解數量關系,接著通過兩步計算式題,找中間問題、判斷、比賽等大量練習,鞏固新知,最后給做題快的同學出一道雖然是3個已知條件,但用一步計算的應用題用以檢查學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數量關系。
板書設計
小學三年級數學兩步應用題教案(實用13篇)篇六
教學目標:
2、走近學生,了解他們的內心,尊重他們的思維形式,給學生提供更多的交流機會;
3、幫助學生積累生活經驗,關注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多媒體演示:商店里的食品和價錢。
師:現在如果你到了一家超市,要買你自己最喜歡吃的.食品,要花多少錢?
生1:我想買3袋餅干,1袋3元,共花了9元。
生2:我想買1瓶飲料和1個漢堡包,共花8元。
生3:我想買4包花生和1袋糖果。
師:他買的東西挺多的,同學們先猜猜他用了多少錢?
生:我估計用了30元左右。
二、探討算法。
(一)師生共同探討計算食品的總價。
師:那他到底用了多少錢?你會解決這個問題嗎?請同學們先自己做做,再在小組內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讓學生在小組內說出想法后匯報計算過程和想法,其他同學進行補充。
生1:我覺得應該先算出4包花生用了多少錢,所以我要先列出算式74=28(元),再和1袋糖果的錢合起來,列出算式5+28=33(元)。
生2:我是這樣想的:前面我學過有加有減的運算,它可以很方便地把兩個算式合在一起,然后再一步一步計算。那現在也可以把剛剛那兩個算式合在一起,變成5+74,這樣計算起來會方便一些。
生1:我要先算乘法,因為我要先知道4包花生用了多少錢,才能求出最后的價錢。
生2:是呀!如果先算加法5+7,就不知道算出來的數是什么意思。
1、剛才你們學會了計算食品的總價,那現在如果你有20元,買4包餅干應找回多少錢呢?你會解決這個問題嗎?請同學們自己先想一想,再在小組內說說你的想法。
2、讓學生在小組內說出想法后匯報計算過程和想法,其他同學進行補充。
(三)自學書本例3和例4。
(四)質疑問難。
(五)小結算法。
三、鞏固練習。
課后反思:
在數學課程標準第一學段數與代數中,關于數的運算的具體目標明確提出: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四則運算的意義,經歷與他人交流算法的過程,能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并能對結果進行合理的判斷。正是在這種目標的指引下,現在的數學計算,不再是單純的數與數之間的運算,而是變為了每一步計算都有其具體的生活情境,每一個數字,甚至每一個運算符號都有其獨特的生命意義。如在學習計算應找回多少錢的過程中,學生意識到必須先算出食品的價錢,才能進一步算出找回的錢數。就在這種熟悉的生活情境下,學生慢慢地體會到先乘除,后加減運算順序的合理性,這些算式也變得有了生命的價值;數學和自己的生活密切聯系,體會到數學的價值,感覺到數學充滿趣味。當問題自己提,規律自己發現,結論自己總結時,學生的思維就會得到充分的發展。
小學三年級數學兩步應用題教案(實用13篇)篇七
13、大米每袋25千克,面粉每袋25千克,糧店運來40袋,大米和20袋面粉,請根據有關信息提出兩步或兩步以上計算的實際問題,并解答出來。
14、大號運動服30元一套,小號運動服20一套。
(1)買25套大號運動服需付多少元?列式計算:
(2)買45套小號運動服需付多少元?列式計算:
(3)買15套大號運動服和12套小號運動服,一共要付多少元?
18、一個壞了的水龍頭每分鐘要白白流掉68克水,1時浪費掉多少克水?
19、有18箱蘋果汁,12箱橘子汁。每箱都是25瓶,一共有多少瓶飲料?
20、西麗小區新建了25棟樓房,每棟有6層,每層有8戶。新建的樓房可住多少戶人家?(用兩種方法解答)。
21、4瓶飲料20元,每人一瓶,48人要付多少元?
22、一個旅游團有48人,兒童36名。兒童票每張15元,成人票每張30元,。
(1)購兒童票需要多少元?列式計算:
(2)購成人票需要多少元?列式計算:
(3)一共花了多少元?列式計算:
25、王老師要打一份20頁的稿件,每頁25行,每行28個字,這份稿件有多少個字?(用兩種方法解答)。
29、花園里有一個正方形的荷花池。它的周長是64米,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31.有732個羽毛球,每6個裝1筒,一共可以裝多少筒?
32.三年級有342人參加植樹勞動。平均分成3組。每組有多少人?
33.今年養了9只鵝,225只鴨。鴨的只數是鵝的多少倍?
35.一個正方形花壇的周長是424米,它的邊長是多少米?
36.一個星期是7天,今年全年有多少個星期零幾天?
37.每個書架有3層,3個書架上一共有360本書,平均每個書架每層放多少本書?
38.正方的的邊長是3厘米。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小學三年級數學兩步應用題教案(實用13篇)篇八
教學目標:
學會口算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及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教學重點:
1、體驗口算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及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的多種口算方法。
2、能正確的進行口算。
教學難點:
1、體驗口算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及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的多種口算方法。
2、能正確的進行口算。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口算練習。
303。
206。
204。
133。
24。
20xx。
950。
1202。
407。
23。
232。
4002。
讓學生任選兩題說說口算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
1、學習教材第41頁例1.
出示例1.觀察,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說一說。
師:要求3筐草莓有多少盒,也就是求3個15是多少,怎樣列式呢?
生回答,教師板書:153。
教師:怎樣計算呢?同學們可以根據以前學過的乘法口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組討論,看看怎樣得出得數,各組代表向全班同學匯報本組的各種口算方法。
方法一:將15分成10和5,口算103=30.53=15.30+15=45.
方法二:根據豎式計算的方法,想53=15,個位上的數相乘滿十,就向前一位進1,十位上的數1和3相乘得3個十,加上個位上進上來1個十,就是4個十,口算結果是45.
教師對學生的口算方法給予歸納總結并板書,在黑板上加以平價,方便全體學生了解不同方法的口算過程。
教師:想一想,1503=學生分組討論計算方法,教師板書。
小結: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看,可以把兩位數分成一個整十數和一個一位數,將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積與一位數乘一位數的積相加,就可以算出結果;還可以利用豎式計算的方法進行口算,幾百幾十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即先口算幾百幾十數0前面的數與一位數相乘,再在后面添一個0.
2、學習教材第42頁例2.
小學三年級數學兩步應用題教案(實用13篇)篇九
教學目標(一)通過復習一位數乘整百整十數不進位的口算,學生理解并掌握一位數乘兩位數進位乘法的口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一位數乘兩位數的口算.
(二)通過學生自己動手擺一擺,學生參與到知識的形成過程中,掌握口算的方法,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口算.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用一位數乘的口算過程.
難點:理解并掌握滿十向前一位進“1”的算理.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投影出示口算題:
(用紙板覆蓋,一題一題出示)。
10×5。
14×2。
100×7。
130×2。
20×3。
34×2。
200×4。
210×3。
教師提問:14×2請你說一說口算過程.(學生回答10×2=20,4×2=8,20+8=28)。
教師追問:那么你能不能說一說140×2又是怎樣口算的呢?(同座位的'兩個小朋友互相說一說)然后請同學回答(把140看成14個十,先用10個十乘以2是20個十也就是200,4個十乘以2是8個十也就是80,200加上80等于280)。
教師揭示課題:(板書:一位數乘兩位數、乘整百整十數)。
(二)學習新課。
出示例1:板書:口算14×3.
想一想14×3的意義是什么?(3個14是多少)。
根據14×3的意義,用小棒擺出來.
想口算的順序,先拿出表示10×3=30,3個十的小棒是30,再拿出表示4×3=12,3個4的小棒是12,合起來是42,30+12=42.
板書:14×3=42.
比較14×3與14×2兩道口算的異同:
(同桌或四人小組的同學互相啟發進行討論)然后請同學回答:兩道題口算過程是一樣的都是先乘以被乘數的十位上的數,再乘以個位上的數,只是14乘以3,個位上的數相乘,滿了十,最后一步是整十加上兩位數.
做一做。
投影出示:
16×2=。
26×3=。
25×2=。
要求同學在練習本上直接寫出結果.再把這幾道題分別寫在小黑板上,請幾個同學直接寫在小黑板上.待同學寫完后集體訂正.
分別請同學說出口算過程.
16×2:10乘以2等于20,6乘以2等于12,20加上12等于32.
26×3,25×2分別請同學互相說,集體說,個人說.反復敘述口算過程.
出示例2:板書:口算:140×3=。
集中起來說出不同的想法:
因為14×3=42,那么140×3只需在42后面添上一個0得420.
把140看成14個十,14個十乘3得42個十,即420.
3乘14得42,然后再在得數后面添上一個0.
以上這幾種算法,要給肯定,尤其第三種方法,給予表揚和鼓勵.
做一做。
投影出示:
130×5=。
380×2=。
150×6=。
每人在自己本上直接寫出結果.四人小組進行討論,能用幾種方法說出口算過程.
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一位數乘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在學習這部分內容時,要注意個位上、十位上滿十向前一位進“1”.
(三)鞏固反饋。
1.基本練習:投影出示。
首先看完題后,想一想這里是什么意思,然后填在書上,填完后同桌兩個同學互相說一說.最后集體訂正.
2.填空練習:投影出示。
明確題目要求后,在課本上填括號.
訂正時請同學說出口算過程,左面三道題,被乘數添一個0,再請同學說出結果,并說明口算過程.
3.找朋友游戲.
15×3。
18×2。
12×5。
14×4。
35×2。
220×4。
240×3。
25×4。
310×3。
32×3。
26×2。
160×6。
12×4。
16×5。
14×3。
36×2。
120×4。
160×5。
240×2。
260×2。
題目卡片貼在黑板上,(或在投影上一題一題出示)答案卡片發到同學手中,當題目出示后,答案就是它的朋友.
45。
36。
60。
56。
70。
880。
720。
100。
910。
96。
52。
960。
48。
90。
72。
42。
480。
900。
480。
520。
4.文字敘述題.
投影片出示,同學們在作業本上做.四個同學寫在小黑板上,訂正時用.
(1)乘數是7,被乘數是12,積是多少?
12×7=84。
(2)250的3倍是多少?
250×3=750。
小學三年級數學兩步應用題教案(實用13篇)篇十
一、判斷(對的打錯的打)。
1、下午5時,用24計時法記作17:00()。
2、1962年是閏年。()。
3、一年有12個月,其中7個大月,是30天的`有5個月。()。
二、填空。
1、在()里填上適當的數。
60個月=()年2日=()時35日=()個星期。
3時=()分480秒=()分36個月=()年。
2、分針在鐘面走4圈走了()分,是經過()小時。
3、今年是()年,全年有()天,共有()個星期零()天。
4、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今年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周年的紀念日。
5、一列火車從上海開往某地,上午7時30分開車,下午4年20分到達,路上用()小時()分。
三、選擇題。
1、今年第一季度有()天。
a89b90c91。
2、電影11:40開始播放,經過1時40分結束,結束時刻是()。
a13:20b12:20c13:00。
3、3月1日是星期一,3月10日是星期()。
a四b二c三。
4、下午4時50分,用24時記時法表示()。
a4:50b16:50c14:50。
四、用24時計時法表示下面時刻,
上午7時30分用24時計時法:()。
中午12時用24時計時法:()。
下午1時30分用24時計時法:()。
下午5時用24時計時法:()。
五、解決問題。
1、一只燕子,一天吃害蟲60只,這只燕子一個星期吃多少只?
3、某工廠20上半年生產化肥480噸,上半年平均每月生產化肥多少噸?
4、思考題。
元旦是星期六,那么2004年元旦是星期幾?
小學三年級數學兩步應用題教案(實用13篇)篇十一
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在學生能夠比較熟練地口算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兩位數乘一位數(每位乘積不滿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單元主要內容有:口算乘法、筆算乘法。
本單元的口算乘法主要包括兩項內容,第一項內容是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第二項內容是估算,即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它是在學生學過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估算和掌握了乘法的基本口算方法的基礎上教學的。口算是筆算的基礎,也是估算的基礎。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擴大學生的口算范圍的同時,為學生學習新的估算和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方法做好必要的準備。并且,在估算和筆算教學活動中,又可以進一步鞏固口算。這樣,有利于培養、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本單元的筆算乘法的內容是兩位數乘兩位數,是在學習了筆算多位數乘一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單元的筆算乘法分兩個層次編排。先出現不進位的,突出乘的順序及部分積的書寫位置,幫助學生理解筆算的算理。接著,編排進位的,讓學生經歷兩位數乘兩位數需要進位的筆算過程,幫助學生掌握筆算乘法的方法。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因為,學生掌握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不僅可以解決與之有關的實際問題,還為學習多位數四則混合運算打下基礎。而且,為學生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因數是更多位數的乘法問題,奠定了基礎。
本單元加強了“解決問題”的教學。首先,把計算內容都置于實際生活的背景之下,如送報紙(送信)、估座位、購書等。讓學生在現實問題情境中理解計算的意義和作用,探討計算方法。然后,為學生提供生動有趣、有意義的、聯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讓學生運用所學的計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教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有利于學生體會計算的作用,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并且,對于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良好的數感是十分有利的。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口算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會口算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2、使學生經歷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過程,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
3、使學生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乘法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
4、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重點難點:
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
第八課時。
整理和復習。
教學內容:
教材第68~69頁例及練習十二第1~4題。
教學目標:
通過兩位數乘兩位數的口算、估算、筆算方法進行回顧和整理,進一步鞏固所學的知識,提高計算的熟練程度,培養學生總結歸納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教學教科書第68頁。
提問:這篇文章大約有多少字?你想用什么辦法解決?(以四人為一小組討論)匯報。
(1)一個字一個字地數,就能數出這篇文章一共有多少個字,但如果文章長的話,就不太適用。
(2)先數每行有多少個字,一共有幾行,就可以。
學生動手操作。
(1)每行最多有22個字,但有許多行的字數都比22少,估算每行大約20個字左右,本篇文章共有13行,所以列式為20×13=260,這篇文章大約用260個字。
提問:20×13你是怎樣口算的?
二、教師點評。
完成教科書第69頁練習十七的第1題。學生口算后教師講評。
提問:整十整百數乘數十數應該怎樣算呢?
三、課堂總結。
完成教科書第69頁練習十七的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后,教師講評。
提問: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筆算時還應注意哪些問題。
四、解決問題。
完成教科書練習十七的第3、4題。
五、課堂小結。
小學三年級數學兩步應用題教案(實用13篇)篇十二
1.結合欣賞與繪制圖案的.過程,體會平移、旋轉和對稱在圖案中的應用,并學會設計較復雜的對稱圖案。
2.參與收集、設計圖案的活動,感受圖案的美,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
(一)創設情境,建立模型。
1.欣賞美麗的圖案,感受圖案的美和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2.運用平移、旋轉、對稱的現象觀察、探究美麗的復雜圖案。
(1)每一幅圖的圖案是由哪個圖形平移或旋轉得到的?
(2)哪幅圖案是對稱的?(先獨立思考后小組交流、匯報。)。
3.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圖案是由一個簡單圖形經過平移、旋轉或對稱得到的?
(二)解釋應用。
1.你想不想也來設計一幅美麗的復雜圖案呢?
(1)畫出下面圖形的對稱圖形(教材第24頁)。
學生在書上獨立畫圖,教師巡視。展示學生的作品,請畫得又快又好的學生說說自己是怎樣畫的,在畫圖的過程中遇到哪些問題,對稱圖形有哪些特點。
(2)繼續畫下去(教材第24頁)。
我們一起來欣賞,觀察圖案,它是由哪個簡單圖形運用什么現象,經過怎樣的變化過程得到的。
(學生匯報。)。
2.小結: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三年級數學兩步應用題教案(實用13篇)篇十三
1.在具體生動的情境中,使學生經歷整十、整百數和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過程,學會口算方法。
2.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3.培養學生學會應用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感知數學來源于生活并作用于生活,激發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
熟練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數及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
掌握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一、情境導入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喜歡的游樂園的情境,一方面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一方面為下面學習乘法做背景。
二、探究新知
1.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
提出問題:坐碰碰車20元,3人需要多少錢?應該怎樣列式呢?
預設:20×3=
提出問題:要怎樣計算呢?
預設1:可以用加法計算,20+20+20=60
預設2:2個十乘3是6個十,也就是60。
提出問題:那200×3=多少呢?
預設:2個百乘3是6個百,也就是600。
2.兩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
提出問題:坐過山車每人12元,3人需要多少錢?怎樣列式呢?
預設1:12+12+12=36。
預設2:把12分成10和2,用10×3=30,2×3=6,30+6=36。
預設3:用3乘2等于6寫在個位,1乘3等于3寫在十位,就是36。
提出問題:為什么要把3寫到十位上呢?
預設:因為1表示1個十,1個十乘3就是3個十。
提出問題:想一想,12×4=應該怎樣計算呢?
預設:2乘4等于8寫到個位上,1乘4等于4寫到十位上。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自主思考解決問題的`方式,提高學生的自主性。
三、鞏固練習
1.口算下面各題,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20×7=200×7=700×2=
21×4=23×2=32×3=
2.一輛兒童三輪車的價錢是90元。幼兒園買了4輛,一共用多少錢?
3.一共運來多少千克蘋果?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鞏固學生對口算算法的理解,熟悉計算方法。
四、課堂小結
提出問題:說一說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預設1: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先把0前面的數相乘,再看因數有幾個0,就在積的末尾添幾個0。
預設2:兩位數乘一位數,把兩位數分解成幾個十和幾個一,分別乘一位數后把乘得的積相加。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總結,幫助學生構建本節課知識體系,理清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以及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