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另一種愛篇一
;我向來少有忌口的東西,平日也極喜吃肉,但單單論肉已不能滿足我的口腹之欲,于是對一些人所不能接受的各種動物內(nèi)臟,我也來者不拒,大快朵頤。雞、鴨、魚、牛、豬、羊真是風味各異,其內(nèi)臟也是各具滋味,其中我最喜愛的莫過于鴨腸與魚雜。
通常火鍋店里喜用鵝腸,因為它比鴨腸更軟而勁道,稍稍下水燙個十來秒,便能速速入口,嘗起來薄脆可口。鴨腸相較于鵝腸,會更干硬一些,吃著更有嚼勁兒,于是外面的飯店常用它做燒烤串,常是大把大把的串上竹簽,或燒烤或油炸,更能凸顯其風味。而家常做法常因為限于食材,是將鴨腸和鴨子一起紅燒,又或者和鴨肝、鴨心等一起亂燉。除此之外,還有一種做法非常值得一提,做出的鴨腸別有滋味。這種做法是先將鴨腸洗凈,加些食鹽腌一個晚上,再放到室外曬上一兩天,然后取下,直接拌大蒜或者酸菜爆炒一番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這種腌法又有別于通常的腌肉之法,目的只是要清干鴨腸中的水分。因為鴨腸本身帶有很多油,于是當去除水分,這層油薄薄地浮著,鴨腸就變成如臘干一樣的質(zhì)感,散發(fā)出一種獨特的味道。這種味道實在難以形容,就像是油脂發(fā)酵一樣的感覺,使鴨腸吃進嘴里,真是舌津四溢,唇齒留香。鴨腸本身的質(zhì)地單薄,入嘴又有些柴,沉淀的咸味配合著佐料的香味,不失為一道極好的下飯小菜。
對于魚雜,這里我要特別說說魚肝。喜歡吃肝的人都知道,不論是豬肝、雞肝、鵝肝都會有一點點苦澀之味,但肝具有獨特的飽滿醇厚的口感,這其中的典型要數(shù)鵝肝。我曾有幸吃過傳說中的法式鵝肝,它是把鵝填得極肥喂出來的肝,口感輕盈,如同泡沫一般蓬松,又嫩滑鮮爽,著實稱得上是最甜美的苦味,實在是令人流連。
而魚肝與其亦有異曲同工之妙。市場上少有單賣魚肝的,多是有些人喜歡買整條大魚,在自家里剖,然后專門把魚雜分開,再耐心地一一細細洗凈,做成一小碗稍欠賣相的魚雜燴。這種做法多會放上許多大蒜和姜,色調(diào)是暗淡泛著油光的姜黃色。魚雜多是魚鰾、魚腸等之類如膜狀的結(jié)締組織,魚肝口感與其不同,吃起來很松,似乎一點不愿給舌頭和牙齒造成任何咀嚼的負擔,味道也不重,微微地帶有一點苦。可這苦絕對是錦上添花,苦中泛著一點咸鮮,比魚肉既鮮嫩又疏松。相比于魚肉的淡滑,魚肝更勁道爽口,又飽滿著汁液,于是愈加甘美。
除了鴨腸、魚雜,牛的肥腸、豬的肚尖等亦是拿來祭五臟廟的佳品,其種種做法,也是各具滋味,令人想起便垂涎欲滴,食指大動。望鐘情于美食的朋友有機會多多嘗試,以享受人間珍饈。
相關(guān)熱詞搜索:;另一種愛篇二
忽地記起江心嶼的塔,想起采風時老師的娓娓道來。溫州江心嶼有東西二塔,東塔有榕——毫無土壤,凌空盤坐于塔頂。只是將根深扎于磚縫之中。我驚嘆了。
當然,它能在塔頂生根一則固然是因為位于甌江之上,吸收江上之風雨水汽;同時也因著它們頑強的生命力——能依附于周圍任何東西,“咬定青磚不放松”,汲取養(yǎng)分,因此得以生存,長成蒼天大樹。現(xiàn)下重返故地,這棵在塔頂盤坐了五百年的古榕讓人不由得再次為之驚嘆——枝干盤虬臥龍,根須飄蕩。又見,榕樹根一圈圈地纏住塔磚,塔上彎曲不均的裂痕,似是自哥窯中打磨的制品,金絲鐵線般一絲絲地蜿蜒。
確是難得一見的景觀,江上風雨五百年,這,該是怎樣的一種盤虬之美!
一條街,古樸美
朔門街,溫州保存最完好的古街,朱自清當年便是住這附近的。街道不寬,大約只能一輛轎車經(jīng)過,巷子里頭的通道更是細窄了,但用老師的話說,雖窄小,卻有幾分幽深的味道,“因其窄,反覺其深了”。街上古風古色的建筑雖隱藏在高樓的陰影下,卻不減其“庭院深深深幾許”的風格。其中更有一蓑衣井,井口不過一只桶大小,井里的水可謂清澈見底,水光云影,白墻黑瓦倒映其中,只覺其波心搖蕩。
鬧中取靜,朔門街,在一片繁華中獨出一片古樸美。
一盆景,生命美
趣味園,栽了各具特色的盆景,它們都不過巴掌大小。底部的盆卻也頗有講究,就像古印度的種姓制度,貴的紫砂,如“婆羅門”一般,一盆千金,非尋常人家“高攀”得起。“景”是最為講究的,配上人、物的像,里面便是山、水、人的各種縮略圖——所謂“無聲的詩,立體的畫”。這些植物大多需幾十年長成,蓄枝截干。好比人,風雨錘煉打磨,靜候時光與閱歷的改造。比如其中一盆——方寸之地,行神淡雅,幽香散逸,正是文人喜贊的梅子。
微型盆景,歷經(jīng)歲月但見生命之美。
另一種愛篇三
時間的河流洗刷著往日的記憶,若你還因曾經(jīng)的舍棄而無法釋懷,那么去看看它的背后,有一種美麗在那里閃現(xiàn)。
經(jīng)過一場思想與生理的掙扎,蠶終于從蛹殼中飛出,它舍棄了如春日一般的溫床,可卻得到了飛翔的雙翼,在陽光下閃亮的,不僅是翼的色彩,更有舍棄所帶來的自由與美麗。
秋葉隨風而落,那曾經(jīng)高掛枝頭的驕傲已隨風而去,當夕陽慈祥地撫摸它時那擦肩而過的傷痛也已變得柔和。也許它的隨風起舞的日子還有榮耀,再也無法找回,但留下的卻是另一種美麗,那是根植大地的永恒,是更深刻的一種價值與意義。
維納斯的雙臂無意中被舍棄在某個角落,留下了一份缺憾和一份令人惋惜的記憶。但在這舍棄的背后卻蘊含著另一種極致的美麗,它溫雅、永恒,無可代替,像一枚吸取了文化精髓的寶石,永恒散發(fā)著迷人而又凝重的光芒。
為了收容一粒隨波流浪的小砂,蚌義無反顧地舍棄了自己的光滑與完美。砂粒的嵌入留給了它無法抹去的傷痕,而當它不斷分泌物質(zhì)來療傷時,它造就了一個美麗的奇跡——晶瑩的珍珠在它的傷口誕生。
舍棄,帶給自己和別人新的生機,這是另一種美麗。
另一種愛篇四
就像一粒石頭投入湖水那樣,一件小事,讓教室里的花兒不安起來。
一個女生把自己的小鏡子弄碎了。
同學們議論紛紛:
“哼!臭美!”
“看她怎么辦!”
“是啊!上課還照鏡子!”
“老師怎么說她!”
其實,老師早就發(fā)現(xiàn)這個女生在照鏡子了。她悄悄的把鏡子拿出來,輕輕地放在本子旁邊,寫幾題就照一下。那頭發(fā),那眼睛是那臉型,都格外美麗,好像是上帝精心挑選出來的。老師想提醒她,卻不知道以開口。聽了同學們的話后,心中突有一個主意。
“折射原理。”大家齊聲說道。
教室里鴉雀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