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中秋月亮篇一
今天是中秋佳節,但是晚上的天空濃云密布,未曾見到那輪讓我期待已久的圓月,讓我很是遺憾和失望。不是朋友沒有如期而至,而是被無奈地阻隔于半途。雖然有月餅與美食依舊,卻少了很多節日的味道。于是,我便到神話傳說和詩詞中尋找她的倩影。
最熟悉的莫過于“嫦娥奔月”的故事了,很小的時候就聽姥姥講過。天界的英雄后羿娶了美麗的嫦娥為妻,他們生活美滿幸福,但由于后羿射落了天上的九個太陽,他們是天帝的兒子,暴怒的天帝將兩人貶落凡間。后來一個叫篷蒙的壞人,趁后羿外出打獵,來搶嫦娥和可以幫人飛升到天界的仙丹。情急之下,嫦娥吞下仙丹。她便很快地飛升到月亮之上,從此她便和后羿天上凡間相隔。月亮上宮殿很美很美,瓊樓玉宇,桂花飄香,因為那是仙人居住的地方,但嫦娥居住在月亮之上,很是孤獨,寂寞。
遠古的明月讓人感到有些缺憾,因為嫦娥再不能和后羿相伴,那我們去看看秦時的明月吧。秦穆公正忙著給他的愛女弄玉招婿,這時,峨冠博帶、面若冠玉的蕭史來了。他手持長簫,一曲終了,弄玉便決定和這位神采飛揚的年輕人終身相守。在一個月圓之夜,蕭史乘龍,弄玉乘鳳,他們飛離王宮,來到華岳之巔,一起吹響了天之樂曲。那一夜,皓月當空,清風習習。他們衣袂飄飄,讓清越、悠揚的簫聲響徹云霄,飄向天際。他們情深道和,是多么的圓滿、幸福啊!
弄玉的故事,可能是對嫦娥故事中的缺憾的一種彌補吧。在漫長的歲月里,無數人間悲喜劇總在不斷的上演。而這輪明月也在這人間大舞臺的巨大背景里,映出了各種不同的身影。
歌詠“日月之行”“星漢燦爛”的魏武帝,雄心壯志,驕傲地走過。
高歌“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李白,浪漫地走過。
低吟“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王維,飄逸地走過。
悲唱“春花秋月”“不堪回首”的李煜,凄然地走過。
把酒臨風,寫下“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蘇軾,豪邁地走過。
扼腕長夜,寫下“吟罷低眉無寫處,月光如水照緇衣”的魯迅,悲憤地走過。
手持書卷,寫出《荷塘月色》的朱自清,儒雅地走過……
為什么人們對月的感受如此不同?我不禁想起了蘇軾的名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人們都想得到圓滿,而事情總是會有那么些缺憾和不如意,就如今晚的中秋佳節卻未能見到那輪圓月一樣。然而,這和那些仍堅守在工作崗位上而不能回家團圓的人們相比,這又能算得什么呢?我們能和家人在一起快樂地團聚,吃月餅、聊天,不也很幸福嗎?想到這里,我釋然了。縱然今晚未曾看到那輪圓月,然而在詩的國度和精神家園里,她永遠都是那樣優美、明亮。雖然今晚云遮月,也許明年的中秋節,就會月明風清,朗朗乾坤。
中秋月亮篇二
“哦,那好吧,下次放假一定要來呀!”奶奶的聲音染上了失望。
我匆匆地回應,連忙掛掉了電話,心中不由得高興,真好呀,總算能在假期好好玩玩了。不過奶奶也真是的,總是讓我回去,每次放假都知道,這種電話打了百千次了吧,怎么還是不放過我。
“哦。”一知半解的我點了點頭,繼續盯著月亮一動不動。“奶奶,你把月亮拿下來一點給我看看唄。”我突發奇想,搬張椅子,手腳用爬上了那個高大的椅子,然后踮著腳,手用力地向上抓,眼看月亮近在咫尺了,可就是怎么也碰不到。
“奶奶,月亮離我們有多遠呀?為什么明明那么近,可就是拿不到呢?”我一屁股坐在臺階上,苦惱地抱著腦袋。
奶奶神秘一笑,并不回答。
月亮掀開了薄紗,突然覺得,月亮離我那樣近。
中秋月亮篇三
此時我們這歡聚一堂,外婆見我們來了,興奮的拉著我的手,噓寒問暖,溫馨的氣氛充滿了整間間屋子。
外婆和外公在廚房咚咚咚的忙碌著,聞著那誘人的香味,我都能想象到晚餐有多么豐富了。
快吃飯啦,舅舅和外公一起把桌子搬到院子里,我擺好碗筷,把大家都叫到院子里坐下。
看著一桌子的親戚,心里非常高興,卻又有點悲傷,爸爸因為工作忙沒有來。但很快,我就被外婆的熱情感染了。
大家差不多吃好飯啦,我趕緊把月餅拿出來。
這時,姐姐說:“光吃月餅賞月也沒啥意思,我們就來以月吟詩吧!”
“舉頭望明月……”
“海上生明月……”
后來,我把我所知道的詩詞全說出來了。可是,姐姐的一句“更深月色半人家……”令我無言相對。
書到用時方!
從那天以后,我把我所有關于月亮的詩詞都搜索了出來,我可要好好認識這些詩詞,下次再有這種活動,我可不能再輸了!
中秋月亮篇四
又是一個一年一度的中秋節,這也是最熱鬧的時候,而這種節日,更少不了我們的家宴。
爺爺打來電話說今晚要到我們家來,我非常開心,正好爸爸的一個朋友也要來和我們一起慶祝中秋節的到來,今晚,可真是熱鬧至極了。叔叔也拿來了很多海鮮,有蝦,有魚,還有大螃蟹,那蟹子可真肥呀!不愧是從海邊帶回來的呀!
人都到齊了,讓我想起了一首詩,是蘇軾的《水調歌頭》中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和“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在月光下暢談古今,真是人世間的一種享受呀!
飯吃到了十點多,媽媽提議下樓去看月亮,這真是一個好主意,今晚的月兒正圓。早在幾天前我就聽聞今年的八月十五月兒正圓,錯過了要再等八年。看來今年的運氣不錯呀!
快十一點了,大家也該回家了,面對如此美麗的月光,大家不忍離去,是呀,中秋的月光最美,月亮也最圓。
回到家里,月光照進來,是那樣柔和,那樣明亮,照進我的心房,回蕩在心頭。
中秋月亮篇五
此記作于四十年前,至今風俗似無甚變更,雖民生調敝,百物較二年前超過五倍,但中秋吃月餅恐怕還不肯放棄,至于賞月則未必有此興趣了罷。本來舉杯邀月這只是文人的雅興,秋高氣爽,月色分外光明,更覺得有意思,特別定這日為佳節,若在民間不見得有多大興味,大抵就是算帳要緊,月餅尚在其次。
我回想鄉間一般對于月亮的意見,覺得這與文人學者的頗不相同。普通稱月日月亮婆婆,中秋供素月餅水果及老南瓜,又涼水一碗,婦孺拜畢,以指蘸水涂目,祝曰眼目清涼。相信月中有裟婆樹,中秋夜有一枝落下人間,此亦似即所謂月華,但不幸如落在人身上,必成奇疾,或頭大如斗,必須斷開,乃能取出寶物也。
月亮在天文中本是一種怪物,忽圓忽缺,諸多變異,潮水受它的呼喚,古人又相信其與女人生活有關。更奇的是與精神病者也有微妙的關系,拉丁文便稱此病日月光病,仿佛與日射病可以對比似的。這說法現代醫家當然是不承認了,但是我還有點相信,不是說其間隔發作的類似,實在覺得月亮有其可怕的一面,患怔忡的人貝,了會生影響,正是可能的.事罷。
好多年前夜間從東城口家來,路上望見在昏黑的天上,掛著一鉤深黃的殘月,看去很是凄慘,我想我們現代都市人尚且如此感覺,古時原始生活的人當更如何?住在巖窟之下,遇見這種情景,聽著豺狼曝叫,夜鳥飛鳴,大約沒有什么好的心情,--不,即使并無這些禽獸騷擾,單是那月亮的威嚇也就夠了,它簡直是一個妖怪,別的種種異物喜歡在月夜出現,這也只是風云之會,不過跑龍套罷了。
等到月亮漸漸的圓了起來,它的形相也漸和善了,望前后的三天光景幾乎是一位富翁的臉,難怪能夠得到許多人的喜悅,可是總是有一股冷氣,無論如何還是去不掉的。只恐“瓊樓玉字,高處不勝寒,”東坡這句詞很能寫出明月的精神來,向來傳說的忠愛之意究竟是否寄托在內,現在不關重要,可以姑且不談。總之我于賞月無甚趣味,賞雪賞雨也是一樣,因為對于自然還是畏過于愛,自己不敢相信已能克服了自然,所以有些文明人的享樂是于我頗少緣分的。中秋的意義,在我個人看來,吃月餅之重要殆過于看月亮,而還帳又過于吃月餅,然則我誠猶未免為鄉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