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秀作文是作者內心世界的抒發(fā),它能夠引起讀者的共鳴和思考。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經(jīng)典的優(yōu)秀作文,希望可以給大家提供一些思考和借鑒的機會。
寫四姑娘山(優(yōu)質13篇)篇一
現(xiàn)在大家已進溝8公里,可以看到四姑娘的百鳥羽衣化成的五色山了。也就是大家門票上的山,山頂海拔高度4473米。五色山是阿壩州最典型的褶皺山,因地殼運動形成巨大的山體在一條約1公里長,由赤、黃、青、蘭、白五色鑲成一個大半圓彩弧巖層,色彩排列近30層,非常規(guī)則,又象古樹橫切后現(xiàn)出的半圈年輪。每當太陽正照時,它便會反射出五道淡淡的光暈。尤其是雨過天晴,五色山就會清晰地現(xiàn)出一條彩弧,非常神奇。
請大家注意看我們兩邊的株形特別漂亮的綠樹,它們就是被稱為維c之王的沙棘樹,雙橋溝的沙棘樹不僅僅成片成林,生長茂密,而且特別高大,很多人認識的沙棘樹是粗不到碗口,高不過五米,這里的沙棘樹卻有不少粗大到一人合抱不住、高出七八米的"沙棘王"。一走進沙棘林,那碧綠泛光的傘狀樹冠,虬曲傲岸的黝黑枝干,營造出景區(qū)亮麗的風景。如是秋天,樹上密密排列的金色果實,如寒冬臘梅怒放,更是讓人興奮不已。請大家繼續(xù)上路,再往前去還有很多處風景如畫的沙棘林等著各位呢!
這片沙棘林的上方就是日月寶鏡巖,請大家順著我指的方向看,對面山色像古銅色、白色和黃色的石頭相嵌在山間,好似一面鏡子的鏡架,而峰頂上那巨大的四方形巖石、平整如鏡,中部一條巨大的裂縫將鏡面一分為二,這就是四姑娘的日月寶鏡變化的山巖,由于峰高海拔4800米,鏡面多數(shù)時間積雪不化,陽光、月光照射下,就會出現(xiàn)金光萬道或者寒光四射的壯觀景色。
我們面前這個上千平方米的寬闊草坡叫人參果坪,因生長人參果而得名。人參果,藏語叫覺瑪,長在草根,大小不一,味道鮮美甘甜,可以食用,也可入藥,能益氣補血。人參果坪的風景十分美麗。草坪上綠草如茵,星星點的小花點綴其間;曲折盤繞的河流泛動著清亮的波浪;河對面山坡上千姿百態(tài)的綠樹,掩映著銀白滾動的小溪,幾支野牧的看不清是小羊還是小豬,悠閑地在溪邊移動著……。多么寧靜、多么清純的大自然景色!難道還不值得你舉起像機,把它同你一起留下來嗎?如果你穿上溝民們專門準備的民族服裝,牽著一匹馬或者傍著一頭牦牛攝影,那味道就更絕了。
那是金槍巖,距溝口約17公里,海拔5472米。山峰如古代兵器的金槍。它在山中獨峰高聳,大有"刺破青天鍔未殘"的氣勢。傳說是四姑娘神弓箭變的,也說是后面獵人峰的打獵武器變的。民間傳說總是把四姑娘山山水水都與四姑娘降魔除害的故事聯(lián)在一起,以表示對造福生靈的神的崇敬。
這里叫攆魚壩。上百畝的草甸伸向山溝,壩上一條曲折迂迥的藏式木棧橋供大家步行觀景,青草萋萋,野花遍地,山水相融,草木增輝,四周一片安靜,仿佛世外仙境。棧道盡頭處就是牛棚子。顧名思義,那本項土墻的藏房就是牧人之家。現(xiàn)在也是旅游者不想和午餐的一個接待點,走了這么遠的路,進去坐一坐,品嘗主人為我們準備的鮮奶子、酥油茶,吃一吃噴香的牦牛肉和藏民自制的燒漠漠,這是雙橋溝特有的風味餐,千萬不要錯過。
右邊這座山,有一條紅色的巖石,好像是流淌的鮮血染成的,傳說是大姑娘砍頭的地方。因為山形象一個碩大的牛心,又叫牛心山,海拔4942米。四姑娘山區(qū)這種紅色的巖百很多,據(jù)說是石上寄生的一種蟲類,也有的說是一種藻類,究竟是什么?有待考證。
過了鷹咀巖,前面就是阿妣山了。阿妣婆婆是四姑娘的外婆,海拔5033米。你看她頭頂藏式頭帕,滿面皺紋,背部微駝,像一位莊重慈祥的藏族老人。山腰上部那道灰暗的冰帶是第四紀古冰川,比較瑩白光亮的就是現(xiàn)代冰川。
朋友們,雙橋溝游覽就走到這里了,前面的景觀就在此眺望吧!明天,我們將游覽長坪溝,那里只有山徑和馬道,可以騎馬進溝。密林古道、嘉絨藏寨,景色更顯原始生態(tài)美,也是攀登四姑娘山的登山通道。希望大家今晚休息好,為明天的行程作好準備。
寫四姑娘山(優(yōu)質13篇)篇二
本文目錄。
返回目錄。
東有大小長白,中國臺灣山脈,南嶺山脈,其取向東北西南,蒼林簇擁,嫵媚可親。?。
好了,大家四處看看,10分鐘后上車,凡遲到者"罰"買好酒謝罪。?。
各位朋友,怎么樣?還不至于缺氧吧??。
前面我們提到四姑娘山景區(qū)主要由"一山三溝"組成,現(xiàn)在說一說"三溝":?。
1.雙橋溝?。
2.長坪溝?。
位于四姑娘山腳下的長坪溝,全長34公里。古老的馬道是深入它的唯一途徑。?。
3.海子溝?。
海子溝全長19公里,一路上徑曲通幽,仿佛一條沒有盡頭的畫廊。?。
謝謝大家!轉貼于:導游資格考試_考試大。
寫四姑娘山(優(yōu)質13篇)篇三
暑假里,我和家人們去四姑娘山旅行。來到四姑娘山下,遠遠地看著這高聳入云的山峰,感覺她們就好像四個親密無間的姐妹,手牽手,肩并肩,似乎誰也不愿和姐妹們分開,山頂之上繚燒著一層輕盈的白色云霧,像潔白的面秒籠罩在她們面上,而主峰就是那婀娜而陡峻的幺妹峰。
緩緩地走在鋪設于原始森林里的木頭棧道上,身旁的密林中,巨木參天,摩肩接踵,遮天蔽日,這里是高山針葉樹的天下,奇松古柏巍巍挺立,在大樹高聳的身姿下,許多遒勁蒼涼的灌木伸出自己的枝條,貪婪地享受著從大樹枝葉間漏下的光,堅持在幽暗的密林中開出各種各樣的花來,黃的、粉的、紫的,色彩繽紛令人目不暇接,也讓陰森的樹林多了幾分色彩。低伏在地面的大石頭上長滿了青苔,像蹲著一個個毛茸的綠色怪獸。突然一陣清脆婉轉的鳥鳴傳了過來,多么美的聲音,循聲望去,一只不知名的鳥在樹枝間蹦跳,然后又撲棱棱地消失在密林深處。抬頭望去,湛藍的天空被密密的樹巔分割成一小塊一小塊的,鋪滿了積雪的山巔在樹間時隱時現(xiàn),讓人難以看見她的真空。
耳邊傳來小溪奔流的喧嘩聲,嘩啦啦,轟隆隆,走在蜿蜒曲折的棧道上,卻難以見到小溪的真容。偶爾在大樹身旁所到小溪那銀鈴般的笑聲,她一路拍打著山上的石頭,濺出朵朵雪白的浪花,留下一陣陣水霧,卻不肯為游客們停留一時半刻,留下她美麗的聲影,讓人笑著無可奈何。
一陣濃霧涌來,么妹峰立時隱沒其中,再也不肯向大家展露她的美麗,天色也隨之暗下來,一陣涼風從林間穿過,我不由裹緊了外套。由子下午五點就要封山,所有的游客都必須離開,帶著滿滿的遺憾,我一步三回頭地離開了。
開回程的車上,我遙望看幺妹峰,她就像一位身披潔白頭紗,穿著五彩衣裙的少女,遠遠的矗立在云邊。安靜地展露著她永恒的美面。
寫四姑娘山(優(yōu)質13篇)篇四
“近水樓臺先得月”。但對我個青島人來說,卻不識近在咫尺的嶗山真面目,留在腦海里的只是些浮光掠影的記憶。
初見嶗山,那是在中學時期。星期天,幾個同學騎單車幾次同去逛嶗山,都是走馬觀花,來去匆匆。而對嶗山歷史的淵源,風光的獨特,人文的內涵,知之甚少。猶如鮑魚當成蛤蜊吃,不知其金貴。直到在異鄉(xiāng)工作幾十年后,受青島理工大學邀請,來參加母校校慶活動,才有機會飽覽了嶗山勝景。
嶗山,位于青島市東部,古代又曾稱牢山、勞山、鰲山等。它是山東半島的主要山脈,嶗山的主峰名為“巨峰”,又稱“嶗頂”,海拔1132.7米,是我國海岸線第一高峰,有著海上“第一名山”之稱。它聳立在黃海之濱,高大雄偉。繞嶗山的海岸線長達87公里,沿海大小島嶼18個,構成了嶗山的海上奇觀。當漫步在嶗山的青石板小路上,可以看到兩種景色:一邊是碧海連天,驚濤拍岸;另一邊是青松怪石,郁郁蔥蔥。因此,古時有人稱嶗山為“神仙之宅,靈異之府。”傳說秦始皇、漢武帝都曾來此求仙,給嶗山涂上一層神秘的色彩。故當?shù)赜幸痪涔耪Z說:“泰山雖云高,不如東海嶗。”
那天,陽光明媚,海風徐徐,在嶗山長大的一個同屆同學的帶領下,我們驅車直奔嶗山。為了看得真切仔細,我們上山不開汽車,不乘纜車,不走大路,專挑石階云梯和林間小道。因為那個同學對嶗山的地形地貌、溝溝坎坎都了如指掌。他說:“我們來個逆向思維,不走旅游常規(guī)路線,走鮮為人知的捷徑。”沿途林深樹茂,茅草灌木叢生,路就修在峭巖的山腰間,盤曲往復,極盡轉折之至。
我這個同學是個見多識廣、口齒伶俐之人,一路邊看風景邊講山海經(jīng)。他說嶗山原來叫鰲山,若問起這鰲山的來歷,里頭還有段美妙的故事呢:
在老早以前,茫茫的東海灘上,一沒山,二沒嶺,方圓百里是一馬平川的草地。在這一眼望不到邊的草原上,坐落著大大小小48個村疃。這東海灘上住著的人,有的靠打魚撈蝦謀生,有的靠開荒種糧糊口,盡管干的營生不一樣,可是家家戶戶都過著不愁吃、不愁穿、無憂無慮的安定生活。誰知這一年,大禍從天降,東海里冒出個有十萬年道行的大鰲魚。你道這鰲魚有多大?尾巴一翹,東海里就豎起個高高的“海島”;身子一浮,東海里就現(xiàn)出老大一片“陸地”;4個爪子一趴,東海里就掀起萬頃波浪;咧開大嘴喝一口水,東海邊就落一次大潮!
靠海邊有個王家疃,疃里有對膽大藝高的兄妹。哥哥名叫大智,20出頭;妹妹名叫大勇,剛剛18歲。他們在48疃鄉(xiāng)親的幫助下,打死了大鰲魚。不知過了多少年、多少代,大鰲魚的遺骨,變化成了南北長30里、東西寬30里的一座山。因為這山是大鰲魚化成的,人們便叫它是“鰲山”,山南頭叫“鰲山頭”。
因為這鰲山山勢陡險,攀登特別費力,后來人們把它叫成了“勞山”。文人在攀登之后,寫詩作文留念時,又在“勞”字邊上加了“山”字旁,才成了今天的“嶗山”。
我聽得如癡如醉,早已忘了爬山的疲勞。沿著古老的石階,伴著潺潺清泉,我們曲曲折折蜿蜒而上,繞過一條懸崖峭壁,不知不覺就來到了位于嶗山南麓八水河中游的玉龍瀑。只見水簾從二十多米高的峭壁上噴涌直下,倒掛在空中。在太陽的照耀下,整個瀑布宛如一條矯健的玉龍,從懸崖之顛,騰云駕霧,呼嘯而下,擊得潭中水花四濺。人們擬其形,取其聲,觀其色,叫它“龍?zhí)镀佟薄V苤猎性娰澰唬?/p>
“凌空亂濺沫,疑是玉龍飛。
白掛虹千仞,青山環(huán)一圍。
拋來珠落落,舞處雪霏霏。
游客貪清賞,斜陽不忍歸。”
此時此刻,我也深深感到這里的瀑布,與李白筆下“疑似銀河落九天”的廬山瀑布,有著異曲同工之美。于是,我也學著古人的樣子,即興賦詩一首:
傾天水如柱,萬卷珠簾開。
瓊擊石鐘脆,細霧撲面來。
離開了傾珠瀉玉的玉龍瀑,我們又來到了北九水。它因山有九折,水有九曲而得名。這條源于巨峰北麓之水,流入峽谷,一路群峰競秀,萬木爭榮,佳景迭出,美不勝收,故有“九水畫廊”之美譽。以“九水界橋”為界、內外九水共有18道灣,澗水遇峰必折,折處旋成深潭,形成一處景觀,各具特色,紛呈異景,統(tǒng)稱為九水十八潭。《膠澳志》稱北九水之景為:“水作龍吟,石同虎踞,音樂圖畫,文本天成。”在嶗山十二景中,最為秀麗多姿的當數(shù)“九水明漪”。清代即墨文人黃襀有詩贊曰:
“怪石嶙峋路可封,一川九曲出盤龍。
溪邊疑有胡麻飯,身在桃源第幾重。”
1934年7月,我國著名愛國作家郁達夫曾來北九水游玩,他由九水廟至靛缸灣再到蔚竹庵,一步一景地細覽,被這里的的風光所陶醉,激情如潮,文思澎湃,在第三天后,精心創(chuàng)作了歌頌嶗山的詩:
柳臺石屋接澄潭,云霧深藏蔚竹庵。
十里清溪千尺瀑,果然風景似江南。
中午,我們在山上的“農(nóng)家樂”進餐。本來是我出于感謝請同學吃飯,而他說要盡地主之誼,搶著埋單。菜肴既新鮮又味美,蔬菜是飯館老板自己種的,山珍是他上山采摘的,海鮮是他親自捕撈的。滿滿一桌子只花了180元,我驚嘆曰:“要在上海,至少要四、五百元。”由于“加了油、充了電”,馬上渾身是勁,我提議向主峰沖擊。沿途懸崖陡壁,險象環(huán)生,為了分散我的緊張情緒和疲勞感,我親愛的同學又拉開了“話匣子”:
“這嶗山自古就是道教圣地,過去最盛時,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全山有上千名道士。著名的道教人物丘長春、張三豐都曾在此修道。那時,沒有大道可走,腳下這些小路就是道祖?zhèn)兂W叩摹傻馈!苯又掷L聲繪色地講了《聊齋志異》中《嶗山道士》的故事:“古時候有個書生叫王七,生性好逸惡勞,整天夢想當神仙,愛讀求仙修道之書。一日,他看書入迷,幻覺中自己到了山上三清觀,拜一位老道長為師,老道長給他一把斧頭,叫他明日起上山砍柴,日復一日,王七吃不得苦,便想偷溜回家,忽見兩個老道士向三清觀走來,他忙躲在一邊,見二人穿墻而入。王七吃驚,求師父教他穿墻之術,也算不枉此行,最后他學了穿墻術,老道長勸他不能以此為非作歹,否則仙術就要失靈。王七回到家里,向妻子炫耀說遇到了神仙,學會了穿墻越壁的本事。妻子聽了不相信,王七就站起來做給妻子看。只見他憋足氣,離墻幾尺遠,猛勁朝墻奔過去,結果一頭撞在堅硬的墻壁上,頓時跌倒在地。妻子急忙跑上前去,把他扶起來,見他額頭上鼓起了一個青包,足有鵝蛋大。妻子笑話他吹牛,他又羞愧又憤恨,連聲罵道士不是個好東西。”
走著聽著,看著想著,不覺疲倦地就爬上了嶗山之巔——巨峰。走到山上遠眺,頓覺心胸開朗。這里既具有北方的粗野,又具有南方的清秀。群山深奧,流水清幽,山海景色,融為一體,猶如一幅錦繡的畫卷。深感身在云霧中,心曠仙境里。
這巨峰,又稱嶗頂,位于嶗山中部群峰之中,海拔1127.3米。為嶗山九大風景游覽區(qū)中最高最險峻的一個景區(qū)。有一線天、黑風口、五指峰比高崮、靈旗峰、自然碑等景觀。巨峰極頂有一塊幾尺見方的巖石,名“蓋頂”,又稱“磕掌”,僅能容三四人。巨峰山勢陡峭,攀登艱難,但我們還是爬上去留了影。看到眼前的氣勢,此時我不由想起那年登峨眉山金頂時的情景,上山時興高采烈,觀云時如幻如夢,下山時有點敗興。因在路邊一塊大石頭上,用紅油漆寫著一首四川方言打油詩曰:“都說峨眉天下秀,我說峨眉秀個球,不是郭老來吹牛,龜兒子才到此一游。”緣由是郭沫若曾寫過峨眉天下秀的文章,這人自己來金頂參觀后,感到不以為然,故出此不屑狂言。
繼續(xù)往東走,我們來到了上清宮,俗稱上宮,是道教著名宮觀。位于嶗山東南麓,昆侖山之陽,寶珠山坳中。上清宮四周峰巒蜿蜒,孕抱不露,幽而不隘,深而不邃,為棲真佳地。宮內古樹參天,前院門內東西兩側各有宋植銀杏一株,為嶗山銀杏之冠,被稱“仙樹”。其中一棵銀杏胸徑2.53米,橫出粗枝上有三個乳狀樹瘤,極為罕見,據(jù)說一千年方能長出一個。大殿之東的偏院有一巨石,名“道山石”。宮后院曾有一株白牡丹,干高丈余,枝繁葉茂;春天花開時,花如冰盤,有數(shù)百朵,潔白無瑕,芳香四溢,滿院生輝。古人詩云:
“門前排列錦為屏,墻內清陰綠滿庭。
百歲牡丹千歲杏,一花一木亦通靈。”
宮西北巖下石間有一清泉,名曰“圣水泉”,其水甘冽澄明,為嶗山一大名泉。宮前石橋名“朝真”,宮西石橋曰“迎仙”,實為仙宮也。
我和同學在上清宮稍事休息,看著美景喝一杯嶗山綠茶,爽心愜意,隨即興賦詩一首:
“上清宮內品清茶,談昔論今話天下。
千古英雄浪淘盡,喜看人民興中華。”
順山而下,我們又到了嶗山道教祖庭——太清宮。太清宮又名下清宮,始建于西漢武帝建元元年,是嶗山最大的道觀,位于嶗山南麓老君峰下,三面環(huán)山,前瀕面海,四季蔥蘢,美賽江南。只見那山,一邊長滿青青樹木,另一邊則是白石累累,所謂左青龍右白虎也。南面是一望無際的大海,海水清澈,海天一色。太清宮由“三官殿”、“三皇殿”、“三清殿”組成。風格清淡簡樸,韻情古色古香。太清宮已經(jīng)有22的歷史,三官殿供奉的天官、地官、水官其實是堯、舜和禹,而三清殿供奉的實際上是老子在三個階段的不同形象。
三官殿前,有一株山茶,高8.5米,干圍1.78米,樹齡約700年,是世界少見的大山茶。冬春之際,滿樹綠葉流翠,紅花芳艷,猶如落了一層絳雪,名叫耐冬(山茶花)。不遠處原有一株白牡丹,高及屋檐。遙相綻放,芳香吐艷。
走進太清宮,只見香火繚繞,人聲鼎沸。上供燒香的,祈福禱壽的,默默懺悔的,暗中求子的,地上跪的一排排,個個虔誠,人人衷心。他們平時都是精打細算過日子,可這時卻顯得特別大方,不僅花錢買香燭,還往功德箱丟錢呢,少則十元八元,多則上百。據(jù)說,寺廟每天的收獲頗豐呢。
正在我躍躍欲試也想祭拜時,忽見一幫學生圍在耐冬樹前,聽一位女導游講解。我趕忙跑了過去,而且擠在了前面。她說:當年蒲松齡曾寓居于此,終日與牡丹、山茶相對,《聊齋志異》中不少美文就是在這里寫成。神話故事《香玉》就是突出的代表。接著,她就講述了一段白牡丹和紅山茶變成美麗的女子,與一書生相戀凄美動人的故事:“一黃姓書生在太清宮附近讀書,白牡丹感其深情化作香玉與之成婚,后白牡丹被人偷掘,香玉亦失蹤,書生終日慟哭,憑吊時又遇山茶花所化的紅衣女絳雪,與之一同哭吊香玉,花神終于感懷動容,便使香玉復生。黃生死后變成牡丹花下的一株赤芽,無意中被小道士砍斫而去。白牡丹和山茶花于是也相繼死去。”
女導游繪聲繪色的講解,使我聽得出神入化。為表懷念之情,隨后賦五言古風一首以頌之:
“海上第一山,山下有太清。
依山傍大海,聆聽雙濤聲。
游人絡不絕,世代香火濃。
院內有奇樹,芳年七百齡。
花開紅似火,根深葉茂盛。
傳為一花仙,隱身變耐冬。
牡丹仙香玉,相戀愛黃生,
中途玉夭折,黃欲絕悲痛。
絳雪重情義,友情助愛情。
真情感天地,香玉得復生。
她卻獨自守,含笑對眾靈。
后人懷其善,紛至睹芳容。
不見花仙面,只有花兒紅。
游人寄相思,依樹留倩影。
絳雪何所在?去問蒲松齡。
游覽了太清宮,我們又來到海邊。那蔚藍清澈的海水,配上遠處的點點白帆,簡直就是一幅美麗的圖畫。海邊樹林里,是一個熱鬧非凡的集貿(mào)市場,各種大排檔、民間小吃琳瑯滿目。我同學說:“上午吃了農(nóng)家樂,現(xiàn)在再讓你嘗嘗當?shù)貍鹘y(tǒng)民間小吃。”于是,我們要了兩碗甜沫(里邊有小米面、臘肉丁、花生米、粉絲、菠菜組成),又買了兩份煎餅卷大蔥,吃得噴香噴香。
飯間我誠懇地說:“老同學有機會去上海,我來做東,帶你好好看看周邊的江南水鄉(xiāng)古鎮(zhèn)。”
同學則說:“歡迎你再來。”
“啊!還來呀,嶗山不都看遍了嗎?”
“你才看多少呀,嶗山一年四季,朝暮晴陰,景色變化多端,千姿百態(tài),風光無限,她有十二景呢!”
“哪十二景?”我好奇的`追問。
同學搬著指頭說:“巨峰旭照;龍?zhí)秶娪辏幻飨忌⒕_;太清水月;海嶠仙墩;那羅佛窟;云洞蟠松;獅嶺橫云;華樓疊石;九水明漪;巖瀑潮音;蔚竹鳴泉。”他喘口氣接著說:“看全這些景色可不是一天兩天的功夫,比如看日出,你必須住在山上,還要早起抓時機。”
一日的嶗山游,使我興奮不已,流連忘返。駆車反回市區(qū)時,腦海里嶗山美輪美奐的畫面,久久揮之不去:
嶗山的山很美——淡淡的,青青的。那山不很高,但不失險峻,且極其清秀。一片片雜夾著巖石間翠翠的綠色,讓你不盡的思念。登巨峰觀“日出海上”,則唯嶗山獨具。清代乾隆年間即墨知縣尤淑孝有詩贊曰:
“振衣直上最高峰,如發(fā)扶桑一線通。
只有仙靈營窟宅,更無人跡惹天風。
群山岳岳憑臨外,大海茫茫隱現(xiàn)中。
持較岱宗應特絕,碧天咫尺彩云紅。”
嶗山的水很美——柔柔的,甜甜的。那水不喧,及其清澈。山道兩旁總有一泓泉水潺潺流過,或清澈見底,或清涼冰爽,都那么不急不徐從容地流下去,那讓你也會情不自禁的走到溪邊,用心貼近她們,用手捧起滋滋品嘗。嶗山礦泉水,馳名天下,是大眾喜愛的健康飲用水,這兒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嶗山的石很美——怪怪的,熠熠的。無論是石階小路,還是靜臥水底的卵石,都滲出一種不可思議的柔美。雖然嬌美卻不顯妖媚,只是靜靜地為這淡雅的山水再添一筆濃意。嶗山異石林立,千姿百態(tài),無奇不有,僅在主要游覽線路上能觀察到的象形石就多達200多處。比如“虔女峰”、“蟠桃峰”、獅子峰”、“五指峰”、“青蛙石”、“綿羊石”等等。綠石是嶗山的珍寶,質地細密,晶瑩潤澤,色彩絢麗,明、清兩代始即成為名貴觀賞石。
嶗山的樹很美——蔥蔥的,蒼蒼的。山上靈樹比比皆是。太清宮內2100余年樹齡的漢代檜柏(“漢柏凌霄”)三樹一體,共榮共生,閱盡人間滄桑,被當?shù)厝朔顬樯駱洹L綄m外兩株300多歲的赤松,虬枝盤龍,華冠蔥蘢,勢如騰龍,綠蔭冉冉,覆蓋全洞,在嶗山十二景中稱“云洞蟠松”。藍水有詩贊曰:
“白云深處白云洞,日日洞口白云封。
驚看云中龍出沒,一株洞后百年松。”
嶗山的云很美——綿綿的,悠悠的。嶗山“三面環(huán)海,背負平川”,山海相連。特殊的地理地貌環(huán)境,造就了奇妙的天象變化,云霧、霞光常常形成千姿百態(tài)的景觀,奇云層疊,給人以虛炫神秘的感覺。著名詩人賀敬之賦詩贊曰:
“黃山盡美恐非真,山川各異似才人.
嶗山遜君云與海,君無嶗山海上云。”
嶗山的海很美——藍藍的,清清的。嶗山是自海底拔海而起的一座名山。站在山上看滄海,山海相接、海天一色、氣象萬千,享有“海上名山第一”的美譽。神話傳說中的東海即指嶗山海域,民間有“壽比南山,福如東海”之說。據(jù)說當年秦始皇為尋找長生不老藥,派徐福帶領500童男童女東渡,就是從嶗山始發(fā)渡海前往日本的。
誰不說俺家鄉(xiāng)好!嶗山,故鄉(xiāng)的明珠,東海的仙境,你永遠鑲嵌在我的心中。
寫四姑娘山(優(yōu)質13篇)篇五
雙橋溝至溝尾停車的位置海拔高度為3840米。雙橋溝的得名是因為當?shù)乩习傩諡榱吮阌谕ㄐ校跍蟽却罱藘勺緲颍渲幸蛔怯蓷盍敬罱ǘ桑追Q楊柳橋;另一座由紅杉木搭建而成,俗稱便橋。這里是山峰的博覽會,實壑的陳列館。溝內的觀光車道直通溝尾,讓你能夠更加方便、快捷、舒適的游覽全程。
雙橋溝全長34.8公里,初步探測有17個觀景點,54個景點。進入溝內,陰陽谷山勢陡峭,曲折幽深,別有洞天。日月寶鏡山、五色山、尖子山、獵人峰、鷹嘴巖、人參果坪、攆魚壩、盆景灘、紅杉林冰川等景致如錦簇畫廊,令人流連忘返。加之山水相依,草木相間,云遮霧繞,置身其中,宛若仙境。
陰陽谷。
為什么叫它陰陽谷呢?因為一天當中太陽照射峽谷的時間很短,早上照射峽谷左邊,下午照射峽谷右邊,形成一陰一陽,所以人們稱之為陰陽谷。峽谷長約2500米,谷底寬約20—50米。谷內山勢陡峭奇峻,溪流湍急,怪石嶙峋,林木參天,地勢險要,就像雙橋溝的大門。當?shù)厝艘矊㈥庩柟确Q為“絕情谷”,意思是說雙橋溝是藏在山里的世外桃源,人們來到這里就會被她神奇美麗的風光所迷住,將人世間的一切恩恩怨怨全部拋到腦后,甚至到了樂不思家的程度。有人說“走過絕情谷,不想媽和屋。”,這種說法雖然略顯夸張,但四姑娘山是一個神話世界,大家要想在這里修煉成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據(jù)說,在很久很久以前,這里有一個善良的山神叫阿巴郎依,他有四個如花似玉的女兒。這四個仙女引起了一個叫墨爾多的惡魔的垂涎,他想霸占四位姑娘為妻妾,于是向阿巴郎依提親。阿巴郎依知道墨爾多生性殘忍、作惡多端,就斷然拒絕了這門親事。墨爾多惱羞成怒,打開了天河,一時間,洪水四溢,村莊沖毀。阿巴郎依為保護一方平安,與墨爾多展開了一場殊死搏斗。由于阿巴郎依年老體衰,體力不支,最終被墨爾多殺死。看到洪水肆虐,父親被害,四位姑娘毅然用自己的身軀去抵擋洪水,她們手牽手連成一片,化作了四座雪山,保護了一方平安。四位姑娘的父親阿巴郎依死后也化成了一座高山,那就是巴朗山。巴朗山在藏語里就叫阿巴郎依。
關于四姑娘山的神話故事,還有另一個版本流傳,與剛才講的這個故事不同的是,另一個版本故事帶有歷史、宗教和民族色彩。比如,四位姑娘接過衣缽繼續(xù)戰(zhàn)斗,大姑娘不幸被砍頭,其丈夫中蠱毒等,他們戰(zhàn)斗、生活的故事很長,可以說是一幅漫長的神化傳說畫卷。待會兒在游覽的過程中我們會觀賞到的一些景點,實際上就是另外版本故事的延伸。
雙橋溝的歷史故事:
清朝乾隆年間,小金和金川的農(nóng)民不滿封建土司制度,于是爆發(fā)了一場被稱為“抗糧不納”的農(nóng)民運動。乾隆十一年,也就詩元1746年,朝廷派兵鎮(zhèn)壓大小金川的反抗運動,清軍兵分兩路,一路攻打金川,另一路從都江堰、映秀經(jīng)巴郎山攻打小金,結果清軍慘敗而歸。
乾隆四十一年,朝廷再次派兵向巴郎山進發(fā),到達小金日隆關的時候,只見一座山峰在紫云繚繞中銀光閃閃,大家不禁心生敬畏之感。向當?shù)厝舜蚵牶螅弥松浇兴墓媚锷剑且蛔裆健S谑乔遘妼㈩I立即虔誠地向這座神山上香許愿,最后終于大勝而歸。
左邊半山腰上有一座殘缺的建筑,據(jù)說它就是當?shù)赝了緸榱说钟〈筌娊ㄔ斓氖铩2刈宓氖穹譃?面碉、6面碉、8面碉、13面碉等,每種碉都有自己不同的含義。最常見的是4面碉。石碉的主要功能就是作為村寨的瞭望塔、烽火臺。
嘉絨藏族:
在四姑娘山生活的居民分為藏族、羌族、回族和漢族四個民族,其中以藏族為主。藏族分為安多藏族、康巴藏族、白馬藏族和嘉絨藏族四個支系,生活在四姑娘山的是嘉絨藏族。嘉絨藏族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唐朝。當時,吐蕃王朝松贊干布為了開拓疆土,雄心勃勃地向東擴展,從派兵到此。為了平息吐蕃叛亂,唐王朝將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最終化干戈為玉帛,傳為歷史佳話。駐扎在這里的先頭有一部分撤回了,另一部分沒有回去的士兵留了下來,與當?shù)厍际喜柯浜屯磷宀柯渫ɑ椋粩嗳诤希饾u形成了一個藏族新支系,即嘉絨藏族。藏語中“嘉”是“漢語”的意思,“絨”是“溪谷”的意思,連起來的意思就是“接近漢族的溪谷居民”。
嘉絨藏族的生產(chǎn)方式以農(nóng)耕為主,有自己的語言,但沒有文字,信仰藏傳佛教中的黃教,就是由宗喀巴大師創(chuàng)立的格魯教。嘉絨藏族婚嫁與生活習俗與別的藏族基本一致。
嘉絨藏族的大型節(jié)慶與漢族差不多,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自己本民族的節(jié)慶,比如每年農(nóng)歷五月初四的朝山會。相傳四姑娘就是在這一天化為山峰,所以到了五月初四,當?shù)卮迕窬蜁碇?jié)日的盛裝,帶上酥油、青稞咂酒以及糌粑等食物,準備好柏枝、香燭等祭祀用品,前往鍋莊坪舉行朝山會,祭祀四姑娘山,祈求神山賜以祥和寧靜、五谷豐登的美好生活。
當?shù)孛窬蛹帮L俗:
嘉絨藏族生活在高山峽谷地區(qū),具有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大家請看公路兩旁的民居,就極具地方特色。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嘉絨民居已經(jīng)融入了其它建筑風格,自己的特色已經(jīng)在慢慢的淡化了。在日隆鎮(zhèn)附近的村寨還可以見到傳統(tǒng)的嘉絨民居。房屋由石頭堆砌而成,棱角分明。最讓人驚訝的是,藏族工匠在修建過程中不使用直尺、折尺、鉛錘等測量工具,所有的測量工作全憑一雙肉眼即可完成。
嘉絨藏族的婚俗和嘉絨民居也有密切的聯(lián)系。最具特色的就是“爬墻墻”的婚俗。
藏族是一個崇尚力量的民族。對男孩子而言,強悍與聰明是首要條件。如果一個女孩子和某一家的男孩子有情意了,女孩子就會邀請男孩子在夜半的時候到女家和她幽會。幽會實際上是一種考驗。女孩一般居住在三樓,除了從大門進入以外,僅有小窗可以進入。夜半而來,男孩是不可能從正門進入的,只能爬墻。在爬墻之前,男孩首先要對付院子里的兇猛的藏獒。成功以后,再沿峭壁向上攀爬到姑娘的窗前。姑娘如果對小伙子的表現(xiàn)很滿意,就會開窗。小伙子入室以后,兩情相悅的夜晚也就令人遐想了。這就是嘉絨藏族的擇婿手段。所以,各位男士如果喜歡我們四姑娘山某位藏家女孩的話,就要先練一練攀巖的技巧。
除此之外,你獲取女孩子的芳心后,你還得做好思想準備,那就是給女家放三年的牦牛。
無獨有偶,安多藏族(又稱為草原藏族)也有同樣的風俗,不過不是爬墻墻,而是鉆帳篷了。小伙子如果對某家的姑娘有了情意的話,可以半夜去鉆人家的帳篷。當然,你得時刻當心,免得被人家一腳給踹出來。
像這樣的藏族的文化也影響了國內的相關學者。《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曾經(jīng)出版了一期《尋找香格里拉》的專輯,其中就藏族的走婚文化現(xiàn)象進行了了解和分析,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看看。事實上,現(xiàn)在的藏族人的觀念已經(jīng)逐漸的被中原文化同化。國家實行一夫一妻制以后,也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沖突。
十里白楊林:
十里白楊林的位置剛好是進入峽谷后的空曠地帶,峽谷和高山將兩個村落斷開,這使高山區(qū)域匯聚了豐富的動植物。四姑娘山植被豐富。在雙橋溝,植被因海拔高度的變化分成了三個林帶:前十公里是以白楊林為主的闊葉林與雜木混交林帶,中間是奇妙的沙棘林,最后是以四川紅杉為主的針葉混交林帶。
白楊樹有的高達十多米,依山而生,沿河而長,它不畏冰雪嚴寒,不因貧瘠而弱小,枝葉相連,同枯共榮,讓人感動。在植物分類學上,這種楊樹叫楊柳科屬的川楊樹。川楊樹是唯一構成群落喬木層的種類,成為純林。林中生長著兩種珍稀瀕危植物,一種叫桃兒七,一種叫無味五富花。除此之外,林中還常常出現(xiàn)一些可愛的動物。如果有時間有機會,大家步行其間,會身臨其境地感受到神話世界的美妙。據(jù)這里的村民講,在傍晚的時候經(jīng)常看到麂子、野豬等野生動物,尤其是野豬,最不好惹,經(jīng)常在半夜三更拖兒帶母地來吃莊稼,將好端端的莊稼地弄得亂七八糟。野豬屬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現(xiàn)在已經(jīng)禁獵了。
三鍋莊:
公路的右上方有一座山峰,山體黝黑,像被煙火熏過。山峰的山體由玄武巖、灰?guī)r以及砂巖組成,頂部形成三個橢圓形石柱,非常像藏家火塘的三腳鍋莊,所以這座山峰被人們稱為“三鍋莊”。
據(jù)說三鍋莊就是當年四姑娘用來做飯的三塊石頭,后來四姑娘化為山峰以后,這三塊石頭也就化作了這座山峰。藏族人民喜歡在酒足飯飽之后,圍著鍋莊唱歌跳舞,稱之為“跳鍋莊”。如今,在海拔4050米的“三鍋莊”上有許多神奇精靈,它們在上面跳著飛翔的鍋莊舞。這些神奇精靈主要是鳥類,其中有國家二類保護動物高山兀鷲、銀耳鳶等。
頂部是由兩個不規(guī)則的傾斜長方形平面組成,中間有一條裂縫,有冰雪覆蓋,在陽光照耀下閃閃發(fā)光,看上去就像一面鏡子,如果大家運氣好,還可以看見鏡子里面有一個少女的頭像。這面鏡子在左邊像一個“日”字,右邊像一個“月”字,所以它被人們稱為“日月寶鏡”。進溝以后看到的第一座終年積雪的山峰,海拔5609米。相傳,這面寶鏡是很久以前四姑娘的外婆(藏語叫“阿妣”)送給四姑娘的嫁妝。鏡子不僅僅可以用來梳妝打扮,還可以作為照妖鏡使用。當年四姑娘的父親阿巴郎依與墨爾多搏斗的時候,這面寶鏡被墨爾多用寶劍劈成了兩半,落進山里,于是就成了今天我們看見的這座日月寶鏡峰。
如果天氣好的話,日月寶鏡在巴朗山埡口上也能看到。
五色山:
神話世界是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那里有一座呈現(xiàn)出30多層半圓弧的山峰,遠看像一彎月牙,那就是雙橋溝神話世界里的五色山。五色山海拔5430米,是一座典型的褶皺山,整個山體由不同顏色的巖石組成,這些巖石中含有豐富的硅、鐵、鋅、錫等礦物,在特定的陽光條件下,呈現(xiàn)出紅、黃、青、藍、白五彩色帶,一圈套一圈,由內到外一共30多圈,五色山由此而得名。五色山是巖石的彩虹,是雙橋溝的標志,是神奇四姑娘山的代表。當云霧繚繞的時候,它看上去就像四姑娘美麗的裙裾;若是在雨后初晴的日子里,還可能出現(xiàn)空中海市蜃樓。景象奇幻奇妙,引人遐想。
雙峰山:
兩個山頭被稱為雙峰山。它極像女性的一對豐滿乳峰,在冬春積雪季節(jié),別具神韻。它的存在提醒我們,人類能夠享受到美好幸福的生活,是大自然的恩賜。我們應該永遠對大自然表示尊敬和愛護,只有這樣,大自然的神靈才會永遠保佑我們。
人參果坪:
它的得名是因為在這片草甸下面生長著一種名貴的薔薇科地莖植物,學名叫“鵝絨委陵菜”,嘉絨藏族稱之為人參果。人參果皮黑肉紅,味道甘甜,既可以食用,也可以入藥,它的藥用價值與中藥里面的人參相同,具有益氣補血、滋陰壯陽的功效。這里還有一個神奇之處,這數(shù)百畝草甸,其中只有20多畝草甸下面生長人參果。人參果坪是進入雙橋溝的第一個大的停車景點。這里海拔3300米,是雙橋溝冰川地貌的終點。在公路兩邊,有數(shù)百畝大草甸,當春風吹來的時候,各種高山花卉布滿寬闊的草坪,就像是一個巨大的花籃。加上牛羊漫步其間,四周圍繞著形態(tài)美麗的沙棘林,山高水清,地廣天藍,宛如世外桃源。人參果坪是四姑娘山的神靈見證,它體現(xiàn)了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在很久以前,這里的百姓多災多病,四姑娘山神為了救助這一方黎民,就去佛祖那里要來神仙果播撒在這片土地上,為大家治病救災。后來,人們?yōu)榱烁兄x神靈,就在此修建白塔供奉,并將人參果坪周圍的領地全部敬獻給山神。因此,在人參果坪,除了少數(shù)牛棚以外,大家看到,這里沒有修建一座村寨房屋。人參果坪由其多姿的沙棘樹、雄偉的雪山、廣闊的草甸、潺潺的溪流、連綿的青山和多變的云彩所組成的曠世奇景吸引了很多畫家前來臨摹。尤其每年的夏秋兩季,國內很多知名院校都會組織美術專業(yè)的學生到這里來寫生。大自然是有神靈的,人類尊敬和愛護自然,自然也會愛護和保佑人類。
沙棘林:
沙棘樹是胡禿子科沙棘屬的一個亞種,形態(tài)優(yōu)美,逝老河岸的落葉樹種。該樹種本來樞木,在祖國的西北地區(qū),它是防風固沙的優(yōu)良樹種。在四姑娘山,由于受到景區(qū)內特殊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他們長成了高大的喬木,最高的可達二、三十米,景區(qū)內擁有最大直徑為193厘米的雌性大樹,樹齡達20xx年,實內的“樹王”。如此大面積分布的巨大沙棘樹群落,在全世界都是罕見的。
原始森林沒有采伐以前是不容易看到沙棘樹的,因為其他的高大樹木會將沙棘樹遮蔽起來。小沙棘樹因為需要陽光就不得不拼命向上長,最終長成大樹。那些大樹被伐木工人砍伐后,沙棘樹就成片顯露出來,成為現(xiàn)在雙橋溝的一大景觀。
沙棘樹互生或輪生,雌雄異株。成熟的沙棘果含有vc、va、vp等大量微量元素,因此在世界上有“vc之王”的美譽。而vc具有增強肌膚免疫力、瘦身健美等功效,在日隆鎮(zhèn)上有用沙棘果制成的沙棘飲料,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買來品嘗一下,也可以作為地方特產(chǎn)饋贈親友。
沙棘樹千姿百態(tài),樹葉翠綠,五月開花,六月結果,到深秋時節(jié),綠葉間綴滿金黃色的小果子。由于樹形奇特,畫家們稱之為“國畫樹”;因其生長特性,詩人們又稱之為“神話樹”。每年的8月中旬到11月下旬,售賞沙棘樹這一立體“盆景”的最好季節(jié).
盆景灘:。
海拔3490米,也是雙橋溝主要景點之一。盆景灘得名于這些在溪水中干枯的沙棘樹,它們死而不倒,依然保持著挺拔優(yōu)美的姿態(tài),在它們腳下是清清的溪流,頭頂有白云藍天,周圍有雪山草地,共同構成了一幅天然的盆景圖,所以人們稱之為“盆景灘”。盆景灘的形成是由于山洪沖積的泥沙淤積阻塞,導致河流改道,淹死了原本在陸地生長的沙棘樹。溪水中含有豐富的鈣化物,沙棘樹在被淹死之前,拼命吸收,根部附積了大量鈣化物,從而使得這些沙棘樹死而不倒,成為雙橋溝神話世界的一道獨特風景。
樹神奇,水更神奇。當?shù)乩习傩照J為,這里的水是上天賜予的圣水,浸泡左手可以升官,浸泡右手可以發(fā)財,如果浸泡雙手則會走桃花運。心誠則靈,大家不妨一試。不管是不是走運,至少你能與神山圣水進行一次最親密的接觸。
攆魚壩:
海拔3500米,屬半沼澤地。風景秀美,青草遍地,野花飄香,小河靜靜流淌。在這條河里,生長著一種大渡河流域特有的魚類——大渡裸裂魚。這是一種高山冷水魚,也叫裸鱗魚,肉質鮮嫩可口,是四姑娘最喜歡的美味。很早以前,四位姑娘就經(jīng)常到這個地方來玩,她們在這片草甸上唱歌跳舞,過著悠閑的神仙生活。后來,伐木工人來到這里,他們發(fā)現(xiàn)裸鱗魚美味可口,就用自制的竹籠放在下游狹窄的河段,然后在上游用木棍拍打水面趕魚進籠,所以這個地方就被人們稱為“攆魚壩”。在這里,現(xiàn)在很難再看到水中的裸鱗魚了,不過,大家可以沿著沼澤地中的棧道,漫步在千年的沙棘林中,欣賞這小橋流水、綠樹遮天的美景。具有豐富的水上運動安全管理經(jīng)驗,大家可以盡情蕩舟、放心參與。貫穿攆魚壩的是贊拉河,這段溪流水勢平坦,河道寬闊,彎彎曲曲,走過平坦的草甸、穿過儀態(tài)萬千的沙棘林,可以近觀大溝瀑布,是不可多得的漂流去處。現(xiàn)在當?shù)卮迕窈途皡^(qū)開發(fā)公司一起在這里對河道進行了治理,增設了休閑漂流項目。該項目具有很強的探險性、娛樂性和可參與性,“船在水上漂,人在畫中行”,那種感受妙不可言,我建議大家在返回的時候不妨體驗一下。很多朋友會存在安全顧慮。這點,請大家放心!河道已經(jīng)過精心治理,排除了安全隱患。
金巖:
老百姓又叫“尖子山”。海拔5472米,像古代作戰(zhàn)時用的金或寶劍,銳利無比。它獨峰聳立,直插云天,傲視蒼穹,大有刺破青天之勢;冷冷寒光,讓人心驚膽顫,顯示了四姑娘山神的氣魄與威嚴。相傳這是鐵匠羅斯格爾基為狩獵人打造的武器,金巖也是雙橋溝中最具特色的山峰之一。
獵人峰:
與尖子山并肩而立的是獵人峰,海拔5360米,由于砂巖風化形成三個大小不同的山尖,像書法家筆下的草書“山”字,又如一個矯健的獵人帶著獵狗、背著獵正在向山頂進發(fā),因此,人們習慣稱之為獵人峰。
傳說,那位獵人就是大姑娘的情人,惡魔墨爾多為了霸占四位姑娘,就對獵人下了毒手,他在獵人的食物里放了一種名叫“蠱”的毒藥,獵人中毒很深,要恢復健康,就必須用圣水洗浴,大姑娘陪他來到曲西措治毒療傷,曲西措也就是海子溝的“夫妻海”。獵人恢復健康以后,就回到雙橋溝化作山峰,鎮(zhèn)守此地,護佑著一方平安。
鷹嘴巖:
遠看它像雄鷹長嘯,近看似幼鳥嗷嗷待哺。據(jù)說,在很久以前的那場善與惡的搏斗中,惡魔墨爾多打開了天河,造成洪水肆虐,生靈涂炭。一只神鷹飛來,嘴里銜著石頭,在大地和天空之間飛來飛去,它想用石頭去堵住洪水。后來,神鷹的嘴被石頭磨破了,鐵匠羅斯格爾基就為它重新打造了一張嘴。在神鷹的不懈努力下,天河終于被堵住了,神鷹又飛回了它的棲息地——長坪溝尾,被換下來的鷹嘴永遠留在了雙橋溝的這個地方。
布達拉峰:
海拔5240米,傳說在很多年以前,佛祖準備修建一座最具佛教和雪域特色的宮殿——布達拉宮,就派出了許多金剛到處去尋找修建方案,其中有兩個金剛千辛萬苦、跋山涉水來到這里,發(fā)現(xiàn)這座山非常獨特,如獲至寶,于是拿出紙和筆,對這座雄偉壯麗的山峰的形狀進行勾畫,并由一個金剛送回。佛祖按照這一張圖修建了舉世聞名的布達拉宮。另一個金剛則留下來守護著這座神奇的山峰,天長日久,最后坐化在此山的左側,形成另一座山峰,人們稱之為金剛山。金剛山海拔4942米,形狀像牛心一樣,當?shù)厝擞纸信P纳健D阕屑氂^看,還能看見一塊塊突起的牛心肌。當白雪覆蓋山峰的時候,它看上去蔚為壯觀,令人熱血沸騰,心跳加速。
布達拉峰由于其特殊的巖石構造,是進行攀巖的好場所,也受到了不少地方的攀巖高手的親睞。上個世紀90年代曾經(jīng)有日本團隊多次攀巖的記錄,并成功登頂。20xx年9月,來自歐洲斯洛文尼亞的兩位室外攀巖高手曾經(jīng)登上布達拉峰的頂峰,這是歐洲人成功登頂?shù)淖钤缬涗洝2歼_拉峰和金剛山之間的槽口也有很多人的攀巖記錄,最令人感動的是,一位因登山而雙手手指致殘的日本登山家也曾經(jīng)在那個位置攀登了近500米。
這里是雙橋溝看山最理想的地方,群山在這里聚會:向右看是獵人峰與圣母峰,兩峰連綿,好像一個睡美人;向左看是金剛山、野人峰和金巖,往西看,一片雪山形如雄鷹展翅欲飛。在寬闊的高山草甸上屹立著一座白塔。游客朋友來到白塔前,可以獻上一條潔白的哈達或者撿上一塊石頭、雙手合十,順時針繞白塔走三圈,默默許下自己的心愿。
阿妣山:
阿妣,在藏語中就是外婆的意思。阿妣山外形很像一位包著頭帕的藏族老阿媽,面容慈祥,非常親切,傳說是四姑娘的外婆的化身。阿妣山海拔5033米,孕育了豐富的冰川,是雙橋溝最集中的冰川地帶。阿妣山旁邊有一座非常陡峭的山峰,外形很像一支金的頭,那里也是冰川相對集中的地帶,對登山、攀冰愛好者極具誘惑力,在雙橋溝紅杉林觀景點,可以看到這條冰川的尾端部分。國內外的登山資料、登山家都將那座山峰視同阿妣山。來自法國的登山隊曾經(jīng)成功的登上了那座山峰,中國國家登山隊也將那里作為登山培訓中雪地制動自救的基地。
這座山峰叫犀牛望月,它酷似犀牛,日夜對天仰望,并由此而得名。
紅衫林:
雙橋溝的最后一個觀景點,這里的海拔3800米。大家請看,生長在我們周圍的這種紅杉樹名叫四川紅杉,是橫斷山系四川境內非常珍稀的國家二級保護植物,也是此地特有的植物品種之一。紅杉樹歷史悠久,幾乎與第四紀冰川同時出現(xiàn)。它春抽嫩芽、夏冠綠蔭、秋染金黃、冬披銀裝,四季常新,百看不厭,景觀價值非常高,是四姑娘山雙橋溝除沙棘樹以外的另一種神樹。這片紅杉林綿延2公里,面積大約50多公頃,其中輔以紫果云衫、冷杉等長綠針葉物種和杜鵑、花楸、忍冬以及沙棘等高山灌木叢,形成了一個獨特的四川紅杉林植物群落。
由于這里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保存良好,樹木枝繁葉茂,遮天蔽日,環(huán)境清幽,是野生動物的樂園。這里生活著各種珍稀鳥類,如紅腹角雉、藏馬雞等。這里也是可以親眼目睹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巖羊的地方。
從紅杉林繼續(xù)向前就能穿越到長坪溝。這條穿越線路難度很大,以前當?shù)厝嗽诓伤幍臅r候會走這條路。
玉兔峰:
在紅杉林以西的兩座山峰之間有一塊突出的巖石,很像一只豎著耳朵的兔子。據(jù)說那是四姑娘的寵物呢!
冰川:
那上面就是因高海拔(4600米左右)而形成的現(xiàn)代冰川,俗稱“萬年雪”,是現(xiàn)代雪線的標志。冰川表面的斷帶冰壁,顏色呈灰白色,真正的冰川是白色的。為什么這里的冰川是灰白色的呢?那是因為這里的冰川摻雜了周圍巖石的碎礫與塵土。它的厚度約50米,面積約60000平方米。我們所能看到的只是整個冰川的很小一部分。
結束語:
雙橋溝僅僅是四姑娘山風景區(qū)的一部分。四姑娘山景區(qū)的另外兩條溝—長坪溝、海子溝還會帶給你另一番神奇的體驗。長坪溝不僅有秀麗的自然風光,還有關于四姑娘山的神奇的傳說和嘉絨藏族幾千年來形成的民族風情。海子溝則以星羅棋布的十多個海子見長,景區(qū)地勢空曠平坦,有大面積的原生草甸,更是你觀光、探險、攀巖的理想去處。
寫四姑娘山(優(yōu)質13篇)篇六
早飯過后,我們開啟了四川之旅第三站——四姑娘山。
我們排好隊,有序地坐上了游覽觀光車,延著蜿蜒曲折的山路一邊欣賞窗外的美景,一邊聽導游給我們講解有關四姑娘山的景點介紹:四姑娘山位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縣,其地形大部分為高山峽谷,最高海拔6654,最低海拔2900,內有大姑娘山、二姑娘山、三姑娘山、四姑娘山、雙橋溝等景點。
觀光車沿著上山的路行駛,導游繼續(xù)給我們介紹窗外的景點,我們伴隨導游的介紹左右觀看沿途風景,最終車子在觀光終點——地處海拔3840米的紅杉林停了下來。下車前導游還特意提醒了我們不要劇烈運動,防止高原反應,爸爸媽媽也為我做好了準備,帶了一罐氧氣。
下車后,我情不自禁地感嘆:“太美了”!抬頭看著湛藍的天空,棉花糖般的云,顏色深淺不一的山,還有長年不會融化的雪山。站在山腳下,遠遠望去,山上的樹好像一朵朵小蘑菇,深深地呼吸,連空氣都是甜甜的味道,不愧是“天然氧吧“!
沿著景點一路往下走,我們拍了很多照片,有漂亮的雪山,綠悠悠的草地,清澈見底的湖泊,我還看到幾頭耗牛在吃草,身上黃白相間的毛長長的,它們壯實極了。我真的太開心了,不僅看到了不一樣的風景,還品嘗了很多特色小吃:高原烤土豆,牦牛肉,爸爸還給我買了一碗高原泡面并配上酸甜可口的沙棘果汁,味道好極了!我還發(fā)現(xiàn)生活在這里的人,皮膚黝黑,臉上還泛紅,爸爸告訴我這是因為高原反應的緣故。我又好奇地問媽媽:“媽媽,為什么這里叫‘四姑娘山‘呀?“媽媽拿出手機幫我查了一下,告訴我:“相傳,很久很久以前,一對夫婦生了四個美麗的女兒,她們?yōu)榱吮Wo心愛的大熊貓,與兇猛的妖魔英勇斗爭,最后變成了四座挺拔秀美的山峰……”聽完媽媽的話,我不禁對那四位美麗、善良、勇敢的姑娘肅然起敬。
我懷著不舍的心情,結束了這次旅行。這次的旅行讓我不僅欣賞到了四姑娘山的美景,還了解了很多關于這里的人文知識。我暗自下定決心:日后好好學習,增長自己的知識,游覽更多美景。
寫四姑娘山(優(yōu)質13篇)篇七
到處長滿了蘆葦、荻花和一些不知名的雜草。
在冷風中顯得愈加蒼涼了。
偶爾,
草叢里可以聽到有幾聲野鴨子的叫聲,
叫聲過后,隨之而來的是一片寂靜。
偶爾,
也會有幾只不知名的小鳥飛過,
過后還是寂靜。
自打被拆遷以后的這兩年多,
很少有人光顧這個地方。
使得這個本來就有些偏僻的村落一角,變得更加安靜了。
目前,僅剩下的幾戶人家也基本上算是空巢穴。
而我、算是獨處一隅吧,我從內心討厭這種安靜。
靜的讓人發(fā)憷。
每每半夜出門,總會產(chǎn)生一種莫名的恐懼。
不知道是否是因為我出門以后,對家中僅留下的妻女二人的擔心,
還是自己要面對這一路的幽黑所產(chǎn)生的呢?
因而,每每出門都需要給自己做一次心理調節(jié)。
前幾日,丹丹說;‘爸、買兩只鵝喂吧,我怕’。
聽丹丹媽講、家里招上了不干凈的'東西,我無形中又多了一種擔憂。
其實我知道,人少的地方,其他小動物自然會多了很多。
比如、蛇、黃鼠狼等一些東西罷了。
妻子所說的不干凈的東西,多數(shù)是指黃鼠狼吧。
我在家自然是不怕的,妻、女就不一樣了。
不管怎樣擔心總是少不了的。
深冬里,窗外的荒涼,在我眼里愈加顯得頹廢了。
我的眼界內,似乎看不到一點點的生機。
傷感,倒是增加了許多。
倒上一杯清茶,坐在窗前,看著野外。
寫字的情結倒是有了許多。
想寫一段窗外的清寒,想寫一份寫給自己的獨白。
且聽眾只是我自己。
只是、不知從何寫起。
窗外,安靜依舊,
蒼涼像是生長在骨子里的那般。
平日里的忙碌,依舊不能改變我對文字的執(zhí)念。
這、也算是不務正業(yè)的一種吧。
我、不是文人,只能算是喜歡文字的人。
我不喜歡金戈鐵馬,獨喜歡婉約。
喜歡在婉約的唐風宋雨中沉醉。
喜歡在婉約的音樂中思索。
卻不喜歡這窗外的那種蒼涼和婉約。
或許,生活就像這窗外的風景。
在流淌的歲月中,
我們都只是匆匆的過客,想留也留不住。
紅塵百態(tài),因而蒼涼和荒蕪也總會有的。
憑你怎么趕也趕不走。
許是人心變老的緣故吧,我們已不在激昂。
多是在平淡中度過。
曾經(jīng)喜歡的春花秋月的故事,都化作陳年往事了,
最終、就像窗外的那一片荒蕪的土地。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寫四姑娘山(優(yōu)質13篇)篇八
上一代與下一代,兩代人生命的銜接處,那光陰就只剩一點窄窄的臺階了。在這有限的臺階上,我好像悟出了一點什么東西:那是在有限的生命里把無限的欲念看薄看淡。
首先說金錢,如果父母的存款最終是要留給兒女們繼承的,那為什么要留到死后?不趁自己還活著時與他們共同享受呢。
如果等死后才交給他們,他們會認為那是理所當然的,不會感激父母。
父母在有生之年,為了賺取和節(jié)約每一分錢所受的辛苦,兒女們不僅可以忽略,可能還會在心里暗暗嘀咕,老的太摳了,內心生出許多不滿。
我有一個朋友,家產(chǎn)頗豐,不但有可觀存款,還有帶院子的獨棟樓房。不說房子有多寬,單那庭院就大概有五百平米多,可栽花,可做停車場,而且地段在縣城中心。但老兩口過日子卻非常節(jié)儉,不打麻將,不旅游,反正對要花錢的所有娛樂消費,能不沾是盡量不沾。對生活摳得忒緊,也舍不得花錢給兒女們用,老是擔心兒女們不懂事,怕把家業(yè)敗光。
有一回閑聊,她的兒子就曾跟我說過,等他老爸老媽死后,他要把所有家產(chǎn)全部賣掉,帶著他的老婆孩子,去周游世界。表情顯得苦大仇深,模樣咬牙切齒,誓把老家伙留的所有家業(yè)全部敗光為快。
父母的節(jié)儉,兒子不理解,反倒在兒子心里埋下了仇視的種子。兒子以為,只有在父母死后,自己終于有權掌握財產(chǎn)時的無度揮霍,才可以報復父母現(xiàn)在的摳門。
我認為,父母的資產(chǎn),活著與兒女們共同分享才有意義,皆大歡喜嘛。那樣,在你死后,他或許會感念,有父母在真好。你活著與他共享財產(chǎn),他才會心生快樂,而不是心里長著仇恨與埋怨的根,盼著你死后急著來敗家。
我們這一代人,本就是奉獻的一代,對國家,對親人,從不苛求回報。所以,沒有必要為兒女們以后的日子顧慮,不要刻意為他們累積財富,趁還活著時就都奉獻了吧。
二
城然,我所說的奉獻,并不是說將刀把把交到子女的手中,只是共享罷了,滿足他們的合理要求,讓家庭和睦,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的生活模式都有各自的'特點,當然應該因人施政,視情況施政。
還有,如果誰認為把錢死死的抓在手里,美其名曰,為兒女造福,那完全是哄鬼的行徑。又或者以金錢誘惑子女的孝心,或以此要挾子女,企圖拴住子女孝順自己,那都是一件極其蒼白無聊的事情,和花錢請一個護工或保姆沒有什么區(qū)別。
如果能給周圍的人帶來快樂,自己能不快樂嗎?光溜溜的來,光溜溜的走,才是自然,才是常理。兒女的思維與父母的思維永遠不會一樣,就像當初我們的父母思維與我們不一樣是同一個道理,每一代人都有各自的滄海桑田。
那個叫“溝”的東西,它整得上一代與下一代痛苦不堪。上一代是要付出愛,說愛,施愛;下一代則是在索取愛的同時,高聲抗拒著,甚至詆毀上一代付出的愛。
“溝”,本是水流通的地方,可是,在它前面加一個“代”字,就變成了“代溝”,代溝就是兩代人之間的隔閡。要想填平,要想逾越,著實很難。
一想起我那朋友與她兒子之間的隔閡,就感覺這對父母做得非常失敗。于是,我問我兒子:“你覺得老媽與你有代溝嗎?”
想不到兒子回答:“當然。”
我用不解的眼光看著兒子,表示問詢,比如?
兒子理解我意,接著說:“因為我們不是同一個時代出生的人,所以,你們不會了解我們這一代人的思想。代溝這個東西,歷朝歷代,從來都有,只不過舊時代的人被打壓多了,因而膽小不敢表示自己的觀點。即使有個別膽子大些的,也只是悶在心頭,敢怒而不敢言。如今新時代的年青人,都要求明主自由,又有新知識與現(xiàn)代文明武裝頭腦,所以膽大。父母越守舊,越不學習新潮的東西,代溝就越寬越深。越難得和子女溝通。”
三
本來心里還蠻平衡,蠻自信,以為我和兒子之間溝通非常好,不存在“代溝”之類的東西。因為平常日子,在兒子的朋友們眼中,他老媽比較新潮。記得有一次,兒子的手提電腦出現(xiàn)毛病送電腦公司修理去了,在這期間,他用我的臺式電腦,為了將就他,只有在他不用時,我才用。
趁他午休時,我在電腦上玩一款小游戲,此時,他的朋友在手機上請他上電腦給對方傳個圖紙,圖紙存在優(yōu)盤里。他回朋友說:“等一小會,我老媽正在玩游戲,緊要關頭,正如火如焚呢,等她玩完這一局,我就傳給你。”
他朋友聽說他老媽在玩游戲,立馬拖長著語調,以夸張的語態(tài)說:“你——媽——在玩電腦游戲?不會吧,我媽連鼠標都不會動,更別說玩游戲,打字之類的東西了。”
兒子回他朋友說:“你別羨慕我,我老媽經(jīng)常和我搶電腦,在搶電腦時,她不像我媽,各種耍賴,倒像個不講理的小妹妹。”我能感覺兒子在回答他朋友時,心中有點小得意。
諸如此類的小事,在我們母子間經(jīng)常發(fā)生。還以為他會說與我沒有代溝之類的話呢,本人認為,身段放得夠平的了。自己一直在盡量的努力尋找一種方式,企圖填平兩代人之間的“代溝”。雖說各個年齡段的人,擁有屬于自己年齡段的圖標,我想,讓我的圖標與兒子的圖標努力和諧,即使形狀不同,但顏色必須和諧。也因此,我不懈地努力著。
四
其次,說情感。親情共享,當然也同樣是幸福無比的。但,我們在共享的同時,也應該辯證地保持一定距離,這倒不是說距離產(chǎn)生美的問題,而是距離有時能阻止一些傷心,淡化一些哀痛。當父母有一天撒手人寰,留給兒女的除了紀念,應該是淡然。畢竟生死有命,這是自然法則。
既然金錢的刀把把不交給他們,那情感的刀把把也要自己把握好。對誰都不要太深情,不要太纏綿,特別是對兒女。
既然隔著溝,無法跨越,無法填平,那就索性讓它隔著吧。父母愛他們,當然舍不得分離。可,父母和子女在一起的時間不會很長,最后,分離是不可避免的。
做父母的愿意他們將來被生離死別的悲傷所累,被親情的思念所牽絆嗎?
如果不愿,那在活著時就要顯得豁達,不要顯得太纏綿。不要總把兒女圈在自己的翅膀下,冷了熱了,灶上灶下,瞻前顧后,像只母雞婆,整得小雞們一感覺有點危險,就趕快躲避到母雞的翅膀底下去。
要是突然沒有翅膀遮風擋雨,小雞們會無所適從,驚慌失措地到處亂串,不斷地四處鳴叫,直至聲嘶力竭。所以,不要總把自己的兒女栓在身邊,不論是金錢或情感,對于兒女們來說,有一顆孝心足夠。
人老了,那“溝”填得平或填不平都不重要了,我們只要學會放下自我,只有放下自我才能戰(zhàn)勝其它,才能愉悅地享受余下的生命。至于孩子們,兒孫自有兒孫福,只要父母不人為地給他們增加負擔,就是足夠愛了。
寫四姑娘山(優(yōu)質13篇)篇九
由于四姑娘山高峻不險、神秘而可攀,因此它可開展很多特種體育運動項目。
登山:1982年,國務院將四姑娘山確定為向全世界開放的登山運動場所,先后有日本、美國、加拿大、港、澳等國家和地區(qū)的登山隊曾經(jīng)于此設營登山和觀光旅游。
在四姑娘山還可開發(fā)的特種體育運動項目有:
海子溜冰:景區(qū)內有大小海子20余個,在秋冬季節(jié)冰凍三尺,是很好的天然溜冰場。
徒步攀崖:在雙橋溝、長坪溝有多個景點可作為徒步攀崖場地。
高山滑翔:已經(jīng)有運動員來景區(qū)從事高山滑翔訓練,日本專業(yè)運動員已成功開展了訓練。
此外,還可在雙溝橋建高爾夫球場,開展高山滑雪和山地自行車賽等特種體育場所。
寫四姑娘山(優(yōu)質13篇)篇十
四姑娘山景區(qū)素有"一日游四季,一年四季游"的美譽,一年四季,各有看點。其中5-6月份的春色、9-10月份的秋色最佳。
四姑娘山景區(qū)地處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向大陸性高原氣候過渡地區(qū),由于高原地形,氣候冬寒夏涼,常年干燥,雨量稀少,年降水量1100-1600毫升,降水主要集中在雨季(5月),山地自然垂直帶譜很有代表性。且氣溫變化劇烈,四季不甚明顯,日溫差較大,有時達20c以上。年蒸發(fā)量1500毫米,無霜期220天,年平均氣溫12.2°c,全年光照2214小時。
四姑娘山景區(qū)素有"一日游四季,一年四季游"的美譽,一年四季,各有看點。其中5-6月份的春色、9-10月份的秋色最佳。四姑娘山當?shù)兀呵镏形绾軣幔缤頉觯幌募酒骄鶜鉁?9℃左右,早晚溫差很大;雪山上冰峰區(qū)氣溫很低,冬季溝谷地區(qū)平均溫度在2℃以下,此時大雪封山,行車時需要十分小心。每年的旅游旺季在端午、五一、十一,端午時人最多。五月或十月中午穿一件長袖衫即可。
春季:以賞雪為主,此時四姑娘山景區(qū)內的各主要山峰銀裝素,是四姑娘山雪景最美的季節(jié)。
夏季:以觀花賞雪為主,相傳甚廣的"一日見四季"就在這個季節(jié);雪峰巍峨,山花爛漫,溪流潺潺,美不勝收,傳統(tǒng)的四姑娘山民間朝山會也在這個季節(jié),這是一個讓大眾旅游者瘋狂的季節(jié)。
秋季:秋高氣爽、睛天白云、雪峰飛瀑、雄山秀水、千年沙棘、高山草甸、奇花異卉,彩林連綿,讓您目不暇接。
冬季:是登山、攀冰愛好者挑戰(zhàn)極限的最佳季節(jié)。
寫四姑娘山(優(yōu)質13篇)篇十一
“不想吃拌面啊!這話明明從小說到大,可為什么所有人都裝作忘了呢。”m用聲帶幾乎都不振動的聲音說著。
“別發(fā)呆了m,來吃飯了。”
姨媽端著一碗熱氣騰騰的面向著餐桌走來。碗里白花花的一片,但又像雪中隱約露出土地的顏色。暗紋交錯,這已經(jīng)讓m有些疲于應付了。碗里冒出的熱氣似睥睨著窗外透明的寒風,努力想在室內營造出溫馨。白霧氤氳,但卻又輕易被m呼出的氣流吹散。
m被這直往臉上撲的熱氣薰得有些暈眩,漸漸有些意識發(fā)散了。思緒飄來飄去,就想起了些以前的事。
“別瞪了,瞪不出來花的。你現(xiàn)在正是要長身體的`時候啊。快拌吧,不然就黏住了。”
雖然姨媽笑盈盈地看著m,可m一點也高興不起來,心里想著:黏住了豈不是更好。為了推脫一下,m故意小聲說:“可是我拌不開啊!”
“那就學著拌唄。早晚會的。”
姨媽轉身走向廚房。在m費力且笨拙的攪拌中,面條蚯蚓般在碗中緩慢蠕動。還沒入口,手腕的酸痛感就已鉆進了心里。
“你怎么還在發(fā)呆啊,飯都到你面前了,抓緊吃完去學習啊。”
面對媽媽的催促,m心里有些不滿意,因為之前的通知中說好吃米飯的。
“不能吃米飯嗎?也很快呀。”
“吃米飯?給你做什么就吃什么。覺得方便的也就你一個人吧。而且你一個北方人,怎么那么喜歡吃米啊,多吃吃面不好嗎?”
“那你也要給我個大點的碗啊!每次給我這樣的碗還盛那么多面,叫我怎么拌啊!”
m有些壓不住心里的怒火了。他又被騙了。他思來想去也不知道這吃面的地域傳統(tǒng)是怎么流傳的下來的,畢竟這里是北方的優(yōu)質水稻種植地啊。沒有等來碗,倒是等來了更難以下咽的東西。
“這么大個人,連面也不會拌!自己想辦法去。”
m可不認為這種東西可以下飯,便隨便加了些鹽,順手拌一下就吃了下去。
m將嘴中的飯全部吐了出來——是鹽沒拌開的那部分。
“吃飯吃飯!等什么等,你馬上就要高考了,還敢浪費時間?快點吃。”
m嘆了口氣,直接用筷子夾起了剛盛入碗中的面條。雖然很燙,卻不是很難以下咽。沒什么滋味與口感可言,但有一種莫名的舒暢的喉間滑動。
“別這么拌面啊,很容易灑出來的。”
“明天就吃米飯,今天就先再吃一天面吧”
“你的調料怎么放的這么少啊?可我沒覺得你最近口味變淡啊。”
“你為什么不想吃拌面啊。你知道嗎,等到了外地,最能勾起你回憶的,肯定就是這拌面。我跟你打保票,等出去你就知道了。你現(xiàn)在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
越飄越遠,既然收不回來,那就讓它們自在地飄吧。m腦中不同時間的回憶開始編織在一起,遙遠模糊的和近來清晰的也都雜化在一塊——光怪陸離的新世界。音畫不同聲讓m感到有些錯亂,不過已經(jīng)習慣了。將這比鹽更入味的東西拌到面里,很快就能下肚了。
寫四姑娘山(優(yōu)質13篇)篇十二
各位游客:
你們好!歡迎大家來四姑娘山旅游。四姑娘山不僅是國家級風景區(qū),同時也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1994年又被國務院命名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四姑娘山最近又喜添了另一頂桂冠——國家4a級景區(qū)。四姑娘山是一處景觀奇特、風光綺麗、生態(tài)原始、民風淳樸,四季均可游覽的特大型綜合性山岳風景旅游勝地。因它的形神與歐洲的阿爾卑斯山相似,故有“中國的阿爾卑斯山”之稱。下面請允許我把四姑娘山階情況向大家簡述一下。
四姑娘山位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縣與漢川縣交界處的日隆鎮(zhèn),東與臥龍大熊貓自然保護區(qū)接壤,南與蜂桶寨自然保護區(qū)相連,距成都市235公里,是距大城市最近的美麗雪山。藏語稱“四姑娘”為“斯姑拉柔達”或“四夠啦”,意宛如四女競秀,以致后人將“四夠啦”音轉為“四姑娘”。它的山體呈北東一南西走向,在3.5公里范圍內一字排開,從幺妹、三姐、二姐到大姐,海拔高度分別為6250米、5664米、5454米和5355米。其中么姑娘為四川省第二高峰。
四姑娘山中以幺妹身材最為苗條,姿容最為俊秀,與“蜀山之王”貢嘎山遙遙相對,且海拔高度僅次于貢嘎山,人們親切地稱它為“蜀山之后”。現(xiàn)在人們常說的“四姑娘山”指的就是這座最高最美的雪峰。
寫四姑娘山(優(yōu)質13篇)篇十三
兩年前夏日的一天,地點是四姑娘山,下著大雨,騰起的一陣陣煙霧,將四座高山藏的若有若無。網(wǎng)上圖片中壯麗的景色,就如同井中的月亮,怎么也找不著。一家人失落的返回。那四座山在車后視鏡中顯得那樣慘淡。
今天,我們再一次游玩了四姑娘山,也算是彌補了之前的遺憾。
晴空萬里,白云縈繞在山巔,久久不愿離去。最高處的山峰上還綴著些許白雪,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fā)光,像是打了一層光影,是那么的美麗,美得讓人覺得不真實。
一進瀏覽區(qū),踏上了棧道,每走幾步路,就有不少當?shù)厝藝蟻恚咦彀松嗟恼f,前面路很長很累,還是騎馬游玩吧,風景又好又不累。我們果斷了拒絕了他們,因為我們早就有自己的盤算,那就是自己走進去,最后一段去冰川和出來的時候再騎馬,這樣兩條路的風景都可以欣賞到了。果然沒有選錯,棧道兩側風景非常優(yōu)美,穿越在叢林中,耳邊時而傳來湍急的水流聲,時而是高空飛瀑的嘩嘩聲,眼前是各種植被,遠處是藍天白云映襯下美麗的四姑娘山。
沿途中,我們遇到了兩位攝像師,一問才知道,人家已經(jīng)在這兒等了半天,就等云霧散開,拍攝遠處的幺妹峰上的冰川,我看了他相機里照片,張張絕美,這些照片真的是得來不易,他們那認真執(zhí)著的態(tài)度讓我感動。
走到棧道的盡頭,終于盼來了我惦記一路的騎馬項目。
我選中了一匹黑色的大馬。它毛發(fā)漆黑,神采奕奕,腿部的肌肉漲的都快爆裂,一看就是只年輕的寶馬。我左腳先踏上去,再猛地一用力,雙手死死的握住馬鞍,隨后右腳跨過馬背。確認踩穩(wěn)后,剛準備出發(fā),牽馬的大哥哥走了過來。
騎馬很簡單的,他握住韁繩,細心吩咐到:這根繩,向左拉,馬就向左轉;反之亦然,如果覺得太快,兩邊同時拉就可以停下來。上坡時,身子前傾,腳往后蹬;下坡時,身子后仰,腳往后蹬。過河的時候,抓穩(wěn)了,千萬別害怕,馬會自己跟上的。隨后他鄭重的把繩子遞給我。于是,一段美好的旅程開始了。
我們向高處挺進,三匹馬兒有序的走著。有時,一個大水池橫在我們的面前,在領頭的白馬的精心選擇的路線下,伴著嘩嘩的踩水聲,我們快速通過;有時,樹林里古木攔住我們的道路,在一旁的牽馬人的鞭撻激勵下,隨著呼呼的風聲,我們從上方越過在這泥濘又潮濕的馬道上,我們不斷的翻過一次又一次的險情,終于到達了冰山腳下。
此刻的冰山是那樣近,仿佛伸手就可以觸碰到那皚皚的白雪。山上的云霧緩緩地籠罩著山巔,給那山又加了一份神秘的色彩。在這兒,呼吸格外的舒暢,整個人如凌駕在萬物之上。俯瞰山溝,都為人山人海;遠望四周,皆是青山綠水。空氣仿佛凝固了,沒有一絲聲響,再這樣壯麗的景色之中,一切盡在不言中。
在返回的路上,下了點小雨。但這次從后視鏡望去,卻是繽紛多彩這是多么充實的一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