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教學工作計劃,可以有效地組織教學資源和安排教學活動。以下是一些教學工作計劃的寫作技巧和注意事項,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幼小銜接數學以內加法教案范文(14篇)篇一
2、情意目標:訓練學生的`加法計算能力。
3、技能目標:培養學生口頭計算能力。
通過畫圓圈計算10以內的加法,培養學生的口頭計算能力。
卡片小黑板。
一.開始環節。
復習已經學過的知識。
二.基本環節。
1.出示3個黑圓片和7個白圓片,教師進行講解.
2.板書3+7=107+3=10。
3.出示4個黑圓片和6個白圓片,教師進行講解.
4.跟著老師板書4+6=106+4=10。
5.想一想10還可以分成幾和幾,畫在本子上并寫上算式。
6.教師巡視。
7.出示小黑板和卡片1+9=109+1=10。
2+8=108+2=105+5=10。
8.訓練學生的口頭計算能力,教師指導。
三.結束環節。
:加法就是把兩個數和在一起。
四.延伸環節。
:同桌之間互相考一考。
教學反思。
1.在備課過程中我想到了口算10以內的加法是教學難點。
2.在活動過程中,我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幼兒,給他們自由發揮的空間.充分利用小黑板和卡片達到教學目標。
3.在這節課中,我已經了解到幼兒學了10的分解和組成。在這基礎上學習10以內加法,充分發揮幼兒能力。
4.這節課中,師幼配合的很好,但教學有些小學化了。
5.自己的優勢是:能帶動并引導教學,使教學順利的完成。
自己的不足是:教學小學化。
6.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把小學的教學方法適當的應用到幼兒教學中,同時應用更多的幼兒教學方法。
7.如果讓我從新上一節課,我會以游戲為主,讓幼兒在玩中學。
8.幼兒教學是一門科學,它與小學教育不同。
幼小銜接數學以內加法教案范文(14篇)篇二
1、復習8和9的組成,要求熟練掌握。
2、復習8和9的加法和減法,使幼兒較熟練地進行8和9的加減運算。
3、能看圖、看試、看數正確地自編8和9的加減法應用題并列式計算。
4、培養幼兒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習慣。
5、提高數數的興趣和積極思維的能力。
8和9的'數字卡。
(一)玩"報數"的游戲,復習8的組成。
1、"報數"游戲復習8的組成:教師先報一個數,幼兒再報一個數,兩人報的數合起來應為8,教師依次請幼兒,報數的速度越來越快。
2、玩"拍手"或"出手指"的游戲,復習9的組成"拍手"游戲復習9的組成:教師先拍一個數,幼兒再拍幾下,兩人拍手的次數合起來應為9,教師依次請幼兒,拍手的速度逐漸加快。
3、算題比賽。練習8和9的加減運算。
教師在黑板的兩邊各寫8和9的加減法算式若干,請幼兒一個接一個來寫出每題的得數。一人算一題,寫完得數將粉筆交給下一個幼兒上來算。比哪一組算得又快又正確。
(二)教師任意出示8和9的加減法算式卡,幼兒回答得數,或教師口說算式,幼兒回答得數。
(三)教師口述8和9的加減法的應用題,幼兒按題意列式算題。
教師板書8和9的加減法式,幼兒按式編應用題。
(四)練習指導幼兒做《數學》26—27頁練習,提高幼兒運算能力及邏輯思維能力。
作為一名剛剛小朋友來說,他們對任何事物都是充滿了好奇,注意力不能夠集中,課堂的過程又是一個比較枯燥無味的過程,所以我根據學生的需求和接受能力的培養來設計教案,讓整個課堂活躍起來。這才是一節較成功的課。經過教學之后我作出以下反思:學前班的孩子注意力持續時間短,好動是他們的天性,他們最喜歡的是游戲、活動。數學活動對于善于形象思維的幼兒來說更是枯燥單調乏味。如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習的效率呢?從數學本身的特點和幼兒的年齡特點考慮,我使用游戲活動,一節課時間很長,孩子好動,長時間坐不住,課堂中我插了一些游戲,這樣大大提高了教學質量。
幼小銜接數學以內加法教案范文(14篇)篇三
數學的加減法運算很重要。特別是20以內的加減法是各種數字運算的基礎。學好20以內的加減法,有利于活化孩子的頭腦,發展孩子的思維。
1、感知進位加、退位減的'算法,整理和歸納計算規律。
2、提高計算的速度和正確率,并從中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
蘑菇圖形、計算題目。
一、通過例題再現,喚起幼兒的回憶。
1、小明買了9個紅蘋果和2個青蘋果,再出示集合圖。
2、用什么方法計算?為什么?怎樣列式?
教師引出:9+2=11。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11-9=。
4、示圖片,在列式和計算中,體會相應的加減法算式的聯系。
(1)從圖上看出從11個蘋果里去掉9個,還剩2個蘋果.。
(2)因為9加2得11,所以11減9等于2.。
(3)把9分成1和8,先用11減1再減8,得2.(即:11-9=11-1-8)。
(4)把11分成10和1,先用10減9得1,再用剩下的1加1得2.(即:11-9=10-9+1)。
二、小兔采蘑菇。
1、出示“小兔采蘑菇”的例題場景,請幼兒觀察加法算式和減法算式,想一想。
教師列出兩道加法算式,說一說計算方法,并歸納出進位加法可以用“湊十”的方法。
2、再列出兩道減法算式,說一說計算方法,歸納出退位減法的方法。
3、采蘑菇比賽。每個蘑菇旁邊是一道算式,完成計算后,如果正確,就直接跳到下一題,如果錯誤,則一起糾正比一比誰采的蘑菇最多最快,全部算完后選出才蘑菇最多的一組幼兒。
三、作業練習。
1、教師講解操作要求,分發計算藍本子。
2、幼兒獨立完成二十以內加減法測試2。
給幼兒提供了廣闊的思維空間,讓他們在看一看、猜一猜、算一算等活動中積極動腦,在更大自由度的環境中大膽探索,促使幼兒在一系列的觀察、猜測、思考和表述中,自己發現規律,自己解決問題。使每個幼兒都能無拘無束地得到不同的提高和發展。
幼小銜接數學以內加法教案范文(14篇)篇四
2、能積極參加數學活動,大膽回答問題。
3、養成良好的操作習慣,操作完成后將物品歸還原處。
1、焦距準備:2個塑料簍子做“糧倉”、“糧袋”(上面寫有10以內的算式)。
2、學具準備:雙色圓片10個(正面是紅色、反面是藍色),算式卡片若干,飛行棋、汽水蓋,塑料碗、撲克牌、紅棗等。
3、《操作冊》。
創設游戲情景:游戲連環套。游戲王國的國王知道小朋友門都喜歡做游戲,于是國王派使者送來了許多的游戲。今天我們就一起玩個夠。
1、游戲“雙色卡”。有那10個雙色卡(正面是紅色、反面是藍色)向上拋去,雙色卡落地后,數一數紅色的有多少片,藍色的有多少片,紅色的和藍色的合起來有多少片?教師將幼兒說的答案用算式在黑板上列出來。
2、游戲“扣碗”5人一組,每組準備10個汽水瓶蓋,一個塑料碗,一名幼兒左手向桌面上撒開瓶蓋的同時右手持碗扣住部分瓶蓋,大家一起數一數桌上剩下瓶蓋,在一起算算碗中扣住了幾個瓶蓋,可以調整瓶蓋的總數來復習10以內的減法。
3、游戲“抓抓抓”將小鞋盒挖個洞,里面放10個紅棗,請幼兒將手伸進洞里抓出紅棗,數一數抓了幾個紅棗,算算盒子里還有幾個紅棗。
4、游戲“小馬運糧食”幼兒分成兩隊扮演小馬運糧食,老師發出命令后,兩隊排頭跑向“小河邊”拿起一袋糧食,“糧食上貼有10以內加法和減法算式題目,幼兒將答案填在等于號的后面,跑向“糧倉”答案正確的才能將糧食袋放到糧倉,再將每隊的第二名幼兒上來運糧食,依次進行,相同時間里哪隊云的糧食多為勝利。
1、雙色圓片游戲,幼兒操作雙色圓片完成算式后,把得數填寫在方框里。
2、撲克牌游戲,幼兒兩人一組,撲克牌1到10,兩人各自抽出一張牌,比一比誰的大,用大數減去小的數,或者將兩張牌合起來列加法算式。
3、下棋游戲。2到4人為一組玩飛行棋游戲,每人兩次擲2次,顯示的點數相加就是飛機要走的步數,最后誰先到達中點誰就是勝利。
4、交流小結:
引導幼兒自由表達游戲后的感受,共同收集整理材料。
文檔為doc格式。
幼小銜接數學以內加法教案范文(14篇)篇五
1、進行學習數量的關系,了解加減法的意思。
2、進一步練習9的加減法。
1、幼兒每人一套1-9的數字卡、十、一、=、有關動物的頭飾。
2、教師準備磁鐵教具。
一、引發幼兒的興趣。
1、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些玩具9個,讓幼兒數一數。
2、讓幼兒說出9的`分合。
二、團體活動。
1、小朋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么圖形寶寶。出示三角形(紅色和藍色)讓幼兒說出加法算式。
師在問:9個三角形去掉1個還剩多少個?
怎樣寫算式?(書:9-1=8)。
9個三角形寶寶去掉8個,還剩多少個?
2、出示蘋果圖形。
小朋友,老師又帶來了什么?(7個紅蘋果、2個紫色蘋果)一共有多少個?用什么方法算?(加法)怎樣寫加法算式?(書:7+2)還可以寫加法算式(2+7)。一共有9個蘋果送給2個蘋果給小朋友,還剩多少個?怎樣寫算式9-2=7。
9個蘋果送給7個小朋友,還剩多少個?9-7=2。
三、操作活動:
四、游戲動物找家。
游戲規則;帶動物頭飾的小朋友算好得數,然后找家。其余小朋友說“xx動物你的家在哪里?”小動物回答“我的家在這里”。(王美英)。
幼小銜接數學以內加法教案范文(14篇)篇六
蘇教版《數學》一年級上冊第40—41頁。
1、使學生經歷聯系具體情境寫出加法算式的過程,初步認識加法的含義,認識加號,會讀,寫加法算式,能根據具體情境寫加法算式。
2、使學生通過主動探索和相互交流,初步掌握得數在5以內的加法的算法,并能正確地計算。
3、使學生結合具體情境,初步學會解釋自已的思考過程和計算方法,培養初步的觀察,比較和推理能力。
4、使學生初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初步產生學習計算的'興趣。
用和小動物捉迷藏的形式出示5以內的數的分與合卡片,讓學生猜小動物們身后藏的數字。(設計意圖:小學生比較喜歡小動物,用他們喜歡的小動物復習舊知,既為本節課的學習輔墊,也極大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1、創設情境:出示主題,讓學生觀察,提問:圖中的小朋友們在干什么?幾個小朋友在澆花?又來了幾個小朋友?一共有幾個小朋友?(學生交流觀察結果)師結:原來有3人在澆花,又來了2人,一共有5人。
4、學寫算式指導學生在田字格里寫算式(設計意圖:利用主題圖幫助學生理解加法的含義。掌握算法:并能說出算式的含義,讓學生把計算和解決實際問題聯系起來了,也是對簡單數量關系的滲透)。
5、教學“試一試”
(1)讓學生觀察兩幅圖,說說從圖中知道了什么。
(2)提問:要算出一共多少人,就是把左邊1人和右邊2人怎樣呢?
(3)追問:把1人和2合起來,可以寫出什么算式?同桌互相說一說,在課本上填寫算式,算出得數。(設計意圖:有前一例題的基礎,這里可以簡單一些,并且多進行同桌交流,給每個人更多的`鍛煉機會)全班進行交流、匯報。
6、小結“3+2”表示把幾和幾合起來?“1+2”呢?可能怎樣算它們的得數?
3、送信游戲(“想想做做”第5題)動物王國國王送來了許多獎品,要想得到獎品,必須把信送對(準確計算出信封上的加法算式)(設計意圖:課將結束,學生注意力不太集中,把本題設計成答對題得獎品,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同時,也把加法計算從看圖算到脫離圖進行計算,從計算到課堂都達到了高潮)。
今天你學到了什么?(設計意圖:再次帶學生回憶加法的含義、加號、等于號,算式的讀法,加法的作用)。
幼小銜接數學以內加法教案范文(14篇)篇七
2、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3、體驗數學集體游戲的快樂。
4、培養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表格、卡片。
一、激發興趣。
1、觀察發現、引出課題。
師:這些算式我們學過嗎?
生:學過。
師:都是什么算式?
生:都是9加幾的算式。
師:以前學習了哪些幾加幾的進位加法呢?
生1:學過8加幾的進位加法。7、6、5加幾的進位加法和……。
生2:7、6、5加幾的進位加法和……。
二、整理知識、總結規律。
1、師:請同學們觀察,第一列算式有什么特點?9+2、9+6、9+9。
生:一個加數都是9。
師:另一個加數有怎樣的變化?你能說說算式是什么?
生:算式是:9+3、9+4、9+5……9+9。
師:第2列算式分別是什么?生:8+4……8+9。
師:觀察這兩列算式有什么特點?
生:一個加數相同,都是9或都是8,另一個加數又逐漸多1。
2、師:它們的'和又是怎樣變化的呢?(和也逐漸多)共同整理20以內進位加法表。
1:9+2=9+3=9+4=9+5=9+6=9+7=9+8=9+9=。
3:6+5=6+6=6+7=6+8=6+9=5+6=5+7=5+8=5+9=。
4:4+7=4+8=4+9=3+8=3+9=2+9=。
3、觀察表格、發現規律,教師小結。
三、幼兒操作。
2、幼兒操作教室巡回指導,作業批改。
幼小銜接數學以內加法教案范文(14篇)篇八
電腦課件、飯盒、幼兒操作材料
通過操作游戲,感知搭配活動中的規律性和次序性。
學習看懂圖意,,根據圖示進行操作,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丁丁旅行"引出課題
提問1:孩子們,什么叫一套衣服?
提問2:我們一起來看看,丁丁的衣柜里有幾件衣服和幾條褲子?
二、幼兒操作圖片,教師運用課件驗證
(一)幼兒操作
1、提供給幼兒操作材料,請幼兒自由搭配,要求每套衣服不能重復。
2、請幼兒講述自己的.搭配方法,教師用課件進行演示。
3、教師小結:我們一起來數數,一共有幾種搭配的方法?
(二)比一比
要求是
1、要搭配4套衣服
2、每套衣服不能重復
3、比比誰最快搭配好
(三)交流方法
三、鞏固練習
提問:這些菜你們吃過嗎?它們哪些是葷菜,哪些是素菜呢?
請你看看今天的菜譜,一共有幾種不同的搭配方法呢?
1、幼兒每人一個飯盒,自由走動搭配葷菜和素菜。
2、教師利用課件驗證。
四、活動結束
幼小銜接數學以內加法教案范文(14篇)篇九
教材簡析:
10是一個特殊的數,既是計數的結果,又是計數單位,在計算中以10來進位和退位,因此單獨安排一課時。在10的認識這一課時中,教材選用了小朋友喜歡的跳舞場面,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情不自禁地試著去數一數共有幾個小朋友,這就很好地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在想想做做中,第1題幫助學生理解10以內數的順序,練習順數和倒數,這既鍛煉了學生在合作交流中的口頭表達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第2題通過數10根捆成一捆的練習,為后面學習計數單位十作孕伏,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動腦、動手實踐能力。第3題是讓學生自主探索出該怎樣又快又準地數數,達到了鞏固新知識的目的。第4題讓學生在比較中復習10以內數的順序。
教學重點:
讓學生通過實踐探索、合作交流,會獨立認、寫10,并掌握10以內數的順序;教學難點是數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孕伏10個一就是1個十。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產生數數的欲望,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認、寫10;理解1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以內數的大小。
2、發展初步的動手操作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初步孕伏10個一就是1個十的思想。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好數學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講述:瞧,這些小朋友給你們帶來了一個節目。(《數鴨子》音樂聲響起,10個小朋友正歡快地在臺前跳舞)(表演完后)。
今天可不是叫你們數鴨子了,趕緊數數剛才有幾個小朋友在跳?舞吧!?
二、自主探索。
1、出示掛圖,進一步激起數數的興趣,初步探索。
學生利用原有數數的經驗爭先恐后地數出共有10個小朋友。教師讓學生上臺作現場數數演示,其他學生對此作評價。教師鼓勵不同的數數方法。
幼小銜接數學以內加法教案范文(14篇)篇十
2.讓孩子能掌算數的基本能力。
師;喔噢,小朋友真聰明,想不想跟我進羊村看看啊?幼;想。
幼;哈嘍嘍嘍嘍(圖片翻開給他們看)。
師;好了,小寶貝們看看圖片上面有什么啊?幼;房子。
師;寶貝們知道這些都是誰的房子嗎幼;不知道。
師;它們分別是喜洋洋,懶洋洋,美羊羊的家,它們家是不是都挨在一起的啊?幼;是。
師;那我們來看看數字和數字之間是不是挨在一起的吧!(出示卡片123)小朋友們來看看1的鄰居是誰啊?(舉手回答老師哦)(答對了就給一個神秘禮物)。
幼;二。
師;這么難的都沒有難到你們,哼,鄧老師太不甘心啦,老師這次要考你們一個難的。
師;看來小朋友們都學會了。
幼小銜接數學以內加法教案范文(14篇)篇十一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在數學活動中培養幼兒良好的思維品質、肯動腦、愿挑戰、激發幼兒喜歡探究數學的興趣,正是我園積極探索的內容。有趣的重疊現象就存在于我們周圍的生活,我們將其轉換為具有教育價值的教學內容,讓幼兒在操作探究重疊現象中獲得空間目測、空間組合、判斷思維、仔細觀察等能力的發展。
1、在操作中感知兩個透明的圖形完全重疊時會變成一個個新圖案,并獲得遮擋現象的經驗。
2、在操作中培養幼兒的空間目測、空間方位、想象組合、分析判斷、仔細觀察等能力。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1、每位幼兒一份操作學具,一支鉛筆,兩份操作卡。
2、教具:透明的圖形四份,教具紙4大張。
一、魔術游戲導入,初感重疊現象。
1、師引入:今天老師帶來了兩張透明的圖形,上面有什么?
幼兒:這一張上有一個紅色梯形,那一張上有兩個紅色圓形……。
2、師變魔術:現在我要變個神奇的魔術給大家看,請小朋友仔細看哦!
(師邊變魔術邊說:"見證奇跡的時刻到了……"。師將兩個透明的圖形完全重疊變成了一輛紅色小汽車。)。
師:咦!變成了什么?(小汽車)猜猜是怎么變出來的?
幼兒:你是將兩個圖形合在一起的……。
師:你們太有才了,一下子就將我的魔術看破了。對,象這樣邊對邊,角對角地合在一起,就叫完全重疊。這兩張圖形完全重疊后變出了一輛小汽車。真是太有趣了!
評析:運用變魔術的形式導入,不僅創設了一個有趣的游戲情境,激起幼兒探索重疊現象的欲望,而且讓幼兒在游戲中理解了完全重疊的現象。孩子們在"哇!變出一輛小汽車了"的驚呼中,學習的興趣被點燃了。
二、獨立操作材料,感知重疊后的變化。
1、猜測和實驗重疊現象。
(1)幼兒猜測。
評析:在幼兒獨立稍作自測后,師再請幼兒回答,并注意詢問幼兒的不同想法,這樣司以給幼兒思考的空間。
師:看來,小朋友的看法不一樣,那么怎樣才能知道哪個小朋友的想法是正確的?
幼兒:我們可以來做實驗、可以象剛才那樣變魔術……。
師:這個主意不錯。你們那兒也有兩個這樣的圖形,請小朋友從碟子里拿出來實驗一下。
(2)幼兒實驗。
(3)幼兒交流。
師:這兩張透明的圖形完全重疊之后究竟變出了哪個圖案?
幼兒:最后一個……(師請一幼兒給正確的答案做上標記。)。
評析:這個環節主要目的是讓幼兒初步學會空間目測和空間組合的方法,而這個方法的獲得是讓幼兒先猜測,而后讓幼兒通過自己獨立的操作實驗和反思實現的。同時教師要有機引導導幼兒明白,在意見不統一的情況下,我們唯有做實驗、用實驗來驗證出真正的結果,這才是做科學的真諦和精神。
2、目測和想象重疊現象。
(1)師幼共同目測。
師:剛才我們通過實驗找到了準確的答案,現在我們要提高難度:我們不做實驗,只能用眼睛看,腦子想,請你仔細看一看,想一想,如果這兩張透明的圖形(圖3)完全重疊,會變成后面的(圖4)什么圖案?(注意提醒幼兒靜心思考、獨立思考、有自己的見解。)。
幼兒:第三個,第二個……。
師:現在的答案有三種,讓我們來仔細地觀察一下。先看第二個,不同意的小朋友請說出你反對的理由!(先引導幼兒觀察不對的圖案,同時在觀察中引導幼兒學會運用排除法以及目測觀察的方法:觀察圖案的位置。)。
(2)幼兒獨立操作。
師:小朋友很聰明,通過觀察圖案的位置就能找出準確的答案。你們自己想不想獨立試一試?(想)每位小朋友那兒都有一份操作卡(圖5),請你用剛才的方法,仔細地看一看,如果前面兩張透明的圖形完全重疊,會變成后面的什么圖案,找出來后做上一個標記。做前面三道題就可以了,第四道題有點難,有小朋友想挑戰一下就試一試。開始吧!(在操作中,教師注意提醒幼兒獨立思考、學會自查。)。
(3)幼兒相互交流。
師:讓我們來相互交流一下!請觀看大圖片!說一說這兩張圖形完全重疊后變成后面的'哪一個圖案?(在交流過程中,對于有不同想法的操作題,教師要引導幼兒講述理由;并注意用排除法推理判斷。尤其是要注意引導幼兒交流第三道題、第四道題中的圖案遮擋現象。)。
(4)幼兒檢查糾錯。
師:孩子們!你們都做對了嗎?如果有做錯的,請再去仔細想一想,將正確的找出來。其實生活中這樣重疊和遮擋的現象很多,只要我們用小眼睛仔細去找一找,一定會有很多發現。
三、變換重疊的方法,感知多變的重疊現象。
1、師:老師還帶來一個更難的問題,想不想再來挑戰一下!
剛才這兩張圖形完全重疊后變出了一種圖案,那我們還可以怎樣重疊變出什么新圖案?請小朋友去試一試吧!比比誰發現的最多!請將你變出的圖案在這張紙上(圖6)找出來。
2、幼兒操作。
3、相互交流。
師:孩子們!你們發現這兩張圖形完全重疊后能變出多少種圖案?(先請幼兒說,然后請幼兒演示個別圖案的重疊方法。)。
師:看來不斷地旋轉這兩張透明的圖形,讓它們完全重疊后會變成不同的新圖案。還沒發現這么多圖案的小朋友再去試一試。
評析:在幼兒獲得了兩張透明圖形完全水平重疊后會產生一種新圖案的經驗后,教師設計本環節的操作,使幼兒的經驗在探索中得到了提升。在孩子們"太神奇了……"的驚嘆聲中我們的活動得到了延伸。
幼小銜接數學以內加法教案范文(14篇)篇十二
《綱要》中指出5——6歲幼兒能夠在感知大量事物的基礎上,自己整理、加工已有的知識經驗,發現淺顯的規律,并且部分的開始理解守恒和包含的關系。但是,他們的思維特點還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并且幼兒的語言表達就是他們思維的體現,所以這次活動中,我將給幼兒充分的自由,請他們動手操作,同時為誘餌盡可能多的提供表達的機會,通過他們的親自嘗試,感知正方形的面積守恒。
1、認知目標:通過游戲,初步感知正方形的面積守恒。
2、能力目標:大膽想象,能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3、情感目標:在操作中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物質準備:三色正方形、剪刀。
媒體準備:硬件:交互性電子白板、電腦、投影儀等。
軟件:白板課件。
經驗準備:幼兒熟練掌握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等多種圖像的基本特征,并能使用各種圖形進行圖案拼擺;學習過圖形等分。
感知正方形的面積守恒。
直接進入主題。
看一看:這是兩個什么圖形?他們一樣大嗎?
幼兒進行比較,回答提問。
出示相應圖形。
初步感知面積守恒(分一分、擺一擺、合一合)。
教師提問:
1、請你把一個正方形分成一樣相等的四份?
2、你們是怎么分的,分成了什么形狀?
3、請你用分好的一個圖形和原來的正方形比一比,那個大啊?
4、那現在把分好的四個圖形合回去和原來的正方形比一比,哪個大?
5、現在請你用分好的圖形,擺一個你喜歡的圖案?
6、你用原來的正方形分成了什么形狀,擺成了什么圖案?
7、請小朋友們想一想,把擺好的圖案合回去,和原來的正方形比,誰大?
8、快試一試?
幼兒操作。
幼兒回答問題。
幼兒操作,比較。
幼兒操作比較,回答問題。
幼兒操作比較,回答問題。
展示幼兒操作結果。
展示幼兒操作結果。
再次感知正方形的面積守恒。
1、請你把正方形任意分成四份,擺一個你喜歡的圖案?
2、你擺的是什么圖案,合回去和原來的正方形一樣大嗎?
1、幼兒操作拼擺。
2、操作比較,回答問題。
拍照,展示照片。
引導幼兒總結正方形的面積守恒。
1、小朋友們,今天我們和哪個形狀做游戲了???
2、做游戲的時候,老師發現了一個小秘密,不知到你們發現了沒有?
3、我們把正方形分成四份,合回去之后,和原來比,它怎么樣呢?
1、回答問題。
2、總結規律。
展示幼兒操作結果。
2、那我們下次活動的時候可以試一試,到底一樣不一樣?
幼小銜接數學以內加法教案范文(14篇)篇十三
1、根據圖形的不同特征進行分類。
2、用數字與標記記錄分類的結果。
3、引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幼兒用書附不干膠(一)黑板畫紅色圓形和黃色方形,四盆花教學ppt4頁蠟筆36支。
1.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好多小伙伴,其中有兩個有顏色的寶寶,你們找到它了么?(紅圓圓,黃方方)。
3.一起數一下紅圓圓和黃方方有幾個兄弟姐妹(8)。
4.它們有兩個房子,一個紅色的,一個黃色的,你們覺得這8個小伙伴應該怎樣住呢?
(都住在紅色的房子里)。
(紅色小朋友住紅房子,黃色小朋友住黃房子)。
5.噢,那我們看一下8位小朋友是不是這樣選擇房子的`呢?
(ppt播放紅色圖形寶寶回家,回紅房子)。
6.它們找到自己的家了么?
7.那剩下的黃色圖形寶寶是不是也能找到自己的家呢?(ppt播放)。
8.剩下的黃寶寶也回到了自己的黃色房子里,咦,家住在紅色房子里的寶寶有幾個?(4個)家住在黃房子里的有幾個寶寶?(4個)所以4+4=?(8)所有的小朋友都找到家了么?(找到了)。
9.圖形寶寶回家睡了個美美的覺,它們現在想去自己的好朋友家里玩耍,它們的好朋友有兩個房子,一個大一點,一個小一點。
10.哎呀,這可怎么辦呢?這么多的寶寶該去哪個房子玩呢?小朋友幫他們出出主意吧。|(一起去小房子)。
11.哇,房子這么小,大哥哥大姐姐好像連門都進不去呢?。ㄒ黄鹑ゴ蠓孔樱?/p>
12.一起去大房子,8個兄弟姐妹擠在一個房間里,小弟弟說:“我的屁股都被擠在外面了呢(小的去小房間,大的去大房間)。
13.咦,這個主意聽起來不錯哦,我們一起看一下弟弟妹妹是不是去了小的房間呢?(ppt展示小圖形去小房間)。
14.還剩下三個大哥哥大姐姐,它們舒舒服服地進了個大房間(ppt展示)。
展示數字5.3.5個小朋友住在了小房間,3個大姐姐大哥哥住進了大房間,你們和他們都找對了房間。
16.打開課本,指導完成課本上的圖形分類(做一道題發放一次幼兒用貼)。
17.指導完成第3頁數糖果,并指導幼兒說出哪個動物分到的糖果比別人的少(小豬)它有幾顆?(4顆)小兔和小狗分到幾顆?(1顆)。
18.在黑板上講解給花瓶涂色,四個花瓶,分別裝有5朵、6朵、5朵、4朵小花(幼兒數數后的到的結果)。
19.師示范把有5朵小花的花瓶里面的小花涂上顏色(師發蠟筆)。
20.幼兒自己完成幼兒用書給花瓶涂色。
21.作業安排:數學練習冊第3頁。
22.結束教學。
幼小銜接數學以內加法教案范文(14篇)篇十四
1-10的數數、大小長短的比較、1-5的認識與書寫。
2、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用眼看,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
3、通過學生之間合作游戲、學習,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
數一數:
師:讓學生觀察圖片,分別找出圖片中的有關1到10的物體。
學生觀察圖片,找物體,數數。
師:說數字歌,找數字。(1像鉛筆,細長條;2像鴨子,水上漂。3像耳朵,聽聲音;4像紅旗,迎風飄。5像秤鉤,來賣菜;6像哨子,笛笛響。7像鐮刀,割青草;8像麻花,擰一道。9像勺子,來盛菜;10像燈籠,掛得高。)。
師:讓學生練習,手口一致的`數數。
學生看著圖片,數數。
比一比:
比多少。
師:小朋友們,我們在數一數,圖片中蘋果有多少,梨有多少。比一比,是蘋果多,還是梨多。
學生比較,回答。
師:數一數自己鉛筆盒里的鉛筆有多少?與同桌比一比,看誰的鉛筆多?誰的鉛筆少?
學生數鉛筆、比較。
比長短。
師:老師手中有兩根繩子,比一比,哪根長,哪根短。
學生比較。
師:展示圖片,讓學生比一比,圖片中哪根鉛筆長,哪根鉛筆短。
學生比較。
比高矮。
師:展示圖片,比較長頸鹿和小白兔的個子,誰高誰矮。
學生比較。
做游戲,同桌之間比較個高個矮,聽老師指令,個高的坐下來,(反復)。
比遠近。
師:展示圖片,幫小明找到最近的回家的路。
學生找路。
師:找到距離我最遠的同學,最近的同學。
1~5的認識:
出示卡片,1~5,1像鉛筆,細長條;2像鴨子,水上漂。3像耳朵,聽聲音;4像紅旗,迎風飄。5像秤鉤,來賣菜。
帶著學生寫一遍,學生練習。
今天我們學習了1~10的數數,學會了比較多少,比較長短,比較高矮,比較遠近。(分別再舉例子復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