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難忘的中秋節初一難忘的中秋節三年級篇一
記得去年為了迎接中秋節,我家提前好幾天就去興南市場,買了兩桶胡麻油,一些葡萄干兒、瓜子仁兒、花生仁兒、紅糖等準備做月餅。
回來后,我們把月餅餡兒拌好,面和好。媽媽負責給面團里包餡兒,奶奶用模子給月餅印花兒,爸爸負責燒月餅。我和弟弟負責把烤好的月餅擺在紙箱里。我一邊擺放月餅,一邊小聲嘀咕:“去雙合成店買倆月餅就行了,偏在家里做,太累了。”這話被家人聽到了,他們說,買雙合成月餅自然便捷,但過節得有過節的樣子,中秋節自家打月餅,雖然過程繁瑣,但那才有過節的儀式感和節日的氛圍。
忙乎了一天,月餅做好了。我看著月餅箱上滲出的深色胡麻油,聞著從月餅箱縫隙里散發的香味,口水就汩汩地咽著。
于是我天天看著滿箱的月餅,等啊等,盼啊盼,終于盼來了中秋節。
中秋節晚上,我們全家團聚在院里,一邊品嘗著月餅,一邊賞著皓月,不時說著閑話兒。不經意間望了望四周,月色如銀,撒滿整個小院。
難忘的中秋節初一難忘的中秋節三年級篇二
此刻,正值八月十五,漆黑的夜空掛著一輪圓月。陽臺下的我,吃著月餅,卻吃到了一種苦澀,是眼淚么?可我臉上并沒有淚水。宿舍里傳來王菲的《水調歌頭》,聲音婉轉動聽,我生出一陣凄涼。月兒,你有沒有親人,你會不會想念他們?我見你眨眨眼,你怎樣不問問我?算了罷,只是對牛彈琴罷了。
明月幾時有
那年的八月十五,月亮正圓,那時我們一家人在院子里,吃月餅、賞月景……好不融洽的局面。碰到我弟弟喜歡吃的棗泥時,我還會和弟弟搶。一般狀況下,我搶過來后,弟弟就開始哭,媽媽嗔怪道:還不把他給弟弟。”我把月餅給他時,他還是哭。我就只得哼哼幾聲,弟弟就破涕為笑,我感慨道:“哎,小孩兒就是笨!”這時,弟弟就開始拿著數學顯擺:“姐,誰說小孩笨,我明白1+1=2,你不明白吧!”爸爸在一旁淺笑。一家人開開心心的在一齊,夜空中彌漫著祥和的氣息。
把酒問青天
那一年的中秋,爸爸下崗,我高考失利,選取了復讀。那年,媽媽反常的買了幾個廉價的棗泥月餅,月餅擺在桌面上,卻沒有人去吃,弟弟在屋里看著新聞,似乎在一時間中大了許多。爸爸喝著酒,時不時望向月亮。月圓之夜,涼風習習,周圍一片靜謐。最后,王菲的《水調歌頭》打破了沉寂。“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聽著聽著,我的眼便模糊了,想必蘇軾那時的抑郁之情和我此刻無異吧!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爸爸去了外地,媽媽忙于家務,我只能刻苦讀書。又是月圓時,我獨有登樓遠眺,爸爸,你在他鄉,是否安好,是否感到女兒的思念。涼風習習,宛若爸爸的手撫摸我的臉頰。一滴淚水悄然來到,晶瑩中,月兒更圓,月只更美。耳邊傳來耳熟能詳的歌曲:“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時在人間。”我不由自主的哼唱起來:“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很,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月兒,我收回剛才的對牛彈琴,在我剛才哼唱的當兒,我分明的看到你眼角欲落未落的淚。你有親人,所以你才會在八月十五傳達對親人的愛。對吧!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難忘的中秋節初一難忘的中秋節三年級篇三
每年中秋節,我都會和親戚一起吃團圓飯、做月餅、賞月和賞桂花,而最令我難忘的,是前年的中秋節。
以往的中秋節,都是大人來包月餅,小朋友在旁邊嬉戲打鬧。而這一次,我和其他小朋友都很希望自己嘗試嘗試。得到大人們同意后,我們就飛也似地跑去做月餅。
“你可別再闖禍了!”我警告他。可他卻滿不在乎,又向我扔了一個面團,可他的技術真差,那面團竟打中了在那兒蹦蹦跳跳的堂妹!“喂!你別欺人太甚了!這又是怎么回事?”說罷,又向后隨手扔了一個面團,而它正好打到了正走神的我臉上!我火冒三丈,向他們每人丟了幾個面團。他們也不反擊,只是商量著什么事。這時,表妹跑過來說:“表姐,來看看這個!”于是我湊過去看了看,說時遲那時快,啪!一個面團碰中了我的后腦勺,我轉頭一看,啪啪啪啪啪!一連幾個面團打在了我的后腦勺上。
我惱羞成怒正準備還擊,只聽見從客廳傳來大人的聲音:“你們的月餅做好沒?需要幫忙嗎?”“快了快了!”我們連忙說,“不用幫忙了,我們自己可以的!”接著,我們手忙腳亂地將面團拿水沖了沖,又把什么紅豆沙,肉桂,奶油,巧克力扔進面團里,刷上油,放進烤箱。等月餅在烤的時候,我們趕緊收拾現場。掃地的掃地,拖地的拖地,我們還把手上和身上都擦了一遍,心中的大石頭才放了下來。
讓人出乎意料的是,大家都覺得月餅很好吃!我想,如果他們知道,這是掉在地上又用水沖過的月餅,就一定不會吃了!哈哈,這真是一個有趣的節日,我會永遠把它記在心里,永遠!
難忘的中秋節初一難忘的中秋節三年級篇四
依舊的佳節,卻早是物是人非。年年中秋,今又中秋,沒有黃花分外香,時間如同指間的沙,飛快的流逝了。回首,驀然,早已“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秋風蕭瑟,連帶著大地也有貧瘠的味道,為了中秋節,我背著大堆的書,穿著灌滿冷風的衣服趕赴家了。
老遠就聽到車站的嘈雜,進去更是滿眼的各界人士,直叫人眼花繚亂。平時廖無人煙的售票口排起了老長老長的隊伍,候車椅上更是成堆的行李。唉,人人都要回家過中秋,此時的人流高峰不知何時才能消散。無奈站在“蛇隊”后隨著前方的人向前蠕動,不是第一次坐車,不是第一次買票,卻是第一次這么緊張。一輛大巴踩著天黑的尾巴最后一刻到站,我拋開所有怨言,歡快奔去,哈~
中秋早晨不賴床,頂著七點的太陽鬧鐘走出屋門。天真好,藍天白云掛太陽,好久沒有這樣的景致了。好像昨日的寒氣被初升的太陽消融,一掃陰霾,也忘記了昨日的不快。翹著二郎腿,咬下一口月餅,呵呵,原來月餅也沒那么難吃,沒那么難消化。中秋團圓,我們一家坐在了一起,吃著難得的團圓飯。
如果說中秋有味道,那就是滿足。
一盤水果、一盤月餅、一陣歡笑;一個對視、一個微笑、滿園豐收,手拉家人手。此為滿足,此為中秋之味。
如果說中秋有味道,那就是幸福。
曾經戀上離家的感覺,牽掛會成為我成長的動力。為了家,我會努力,會做出成績。在團圓的日子,卸下裝備,卸下疲勞,不用努力,不用警惕。此為幸福,此為中秋之味。
如果說中秋有味道,那就是爽朗。
當那輪月亮懸在空中,本是無暇觀賞,又是無意抬頭。一份明亮,幾份純凈,這真是太陽的光芒么?沒有那樣討厭的刺眼的光芒,沒有那樣不讓人直視的孤傲。駐足,原來月亮的美好,在于將自己的美好毫無保留的獻給別人,它并不凄冷,并不充滿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氣息。可以在那份爽朗中融化,對所有的壞心情擺擺手。我向往的單純,喜歡的溫柔,原來,在這里。
不同立場的對待問題,總是會無法徹底分辨是非黑白曲直。中秋,我尋到了想要的,想要的感覺。圓滿的,將不只是月亮,而是我的未來,這個時間的跳躍,讓我離理想更近。
難忘的中秋節初一難忘的中秋節三年級篇五
已經是八月十五,空氣中卻沒有一點入秋的意思,滿是悶熱。刺眼的陽光打在車窗外,照見了沿途的各色花草和樹木。
對于我來說,提起中秋,首先想到便的是桌子上擺著的那盒月餅。月餅和粽子是有些不同的。粽子蒸熟后端出鍋來時總冒著股熱氣,空氣中盡散著糯米的甜膩。而月餅則擺在精致的包裝盒里,上面還刻印著類似于花好月圓的各樣祝福語,沒什么特別濃郁的香氣,但湊近了聞卻能聞到一陣清香,格外香甜可口。
雖說月餅沒有那般的熱氣騰騰,但我卻很愛吃,尤其鐘愛于蓮蓉蛋黃餡的,一小口下去,很細膩,入口即化,不像別的食物有過多的雜質混雜在里面,只有蓮蓉散發的絲絲甜意沁入舌尖的味蕾,任意的彌漫在口中。
再有的話就是中秋晚上的月亮。到了天色淺淺沉下去的時候,天空薄暮輕垂,柔和似絮的浮云,簇擁著盈盈的皓月冉冉上升,皎潔而又明亮,它仿佛順帶浸染了周邊暗黑的云層,附近都是皎白的一片環繞著,神秘,溫馨,含情,似一層薄薄的輕紗,籠罩著明月。
月亮看上去比往常更加的圓,仔細看,那月亮并不是只有那點單調的白,而是有些淡紫和淺藍混雜著,更增添了幾份詩意與朦朧美在其中,淡黃柔和的光輝散在地面上讓人心曠神怡,不由得產生了遐想。
自古來每逢中秋時節,總有遠在他鄉而有多愁善感的詩人抬頭望月吟詩,撫著傷感哀愁的萬千思緒,把月亮作為他們的吟誦對象。蘇軾道:“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杜甫曰:“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有多少人曾因看著天空中這輪明月而獨自傷懷感慨,愁緒百結也無可奈何。
但現在,我和家人都坐在客廳里,享受著過節的喜悅,只感受到了月亮的溫暖和皎潔,全無一分凄涼和愁緒。
中秋的夜晚里,晚風忽然捎來一絲清涼,吹動著樹上有些泛黃了的葉片,我在家里,盡情的感受著和家人在一起團圓的滿足。砍高粱、掐谷子、掰玉米、刨芋頭、割豆子、下蘋果、曬柿子、揪石榴、摘花生、耩麥子,一個個音符,無不讓秋風演奏得動聽、感人。
br/>難忘的中秋節初一難忘的中秋節三年級篇六
難以想象,今天,美好的中秋節,我是從作業開始的。
手中的`筆幾乎沒停過,因為大腦的高速運轉而產生輕微缺氧的感覺。我從未這么瘋狂地寫作業了,并不是因為要完成的內容太多,而是不想占用絲毫,夜晚的時間。
每年中秋節晚上,我們都會在姥姥家度過;而我,也就終于能與那親愛的弟弟見一次面了。我們幼時曾是形影不離,而現在,隨著學業的日益加重,見面的`機會與玩耍的時長越來越少了。今晚這難得的時光,顯得彌足珍貴。
推開門,他已經到了。他也已經是初中生,我不禁再一次感嘆“逝者如斯”。
我們在院落里,翹首望著天空,云朵十分濃厚,月亮整晚都不見蹤影,這讓我們的心情也略顯低落。
月餅從來都是中秋的主角。記得去年,我們一家人坐在一起,手中拿著自己的一小塊月餅,歡聲笑語,其樂融融,我也同樣期待今年的這場歡宴。
切好了月餅,坐在一處的卻沒有超過三個人。我等著,發著呆等著。
片刻后,想到今晚還未與弟弟好好聊聊,便開始我們的交談,媽媽卻在這時叫我,“我們該回去了。”
我愣了愣,問道:“不吃月餅了嗎?”
“我們吃過了,拿上你的,該走了。”
我如夢初醒,設法抓住最后一根稻草,“那讓我和弟弟再聊一會兒吧,就十分鐘好嗎?”我央求著。
“不行,外面正在修路,我們得趕公交回家。”
于是,必須離開了,我跟弟弟道別,說“國慶見”,卻又忽然覺得耳熟,細想來,我們上一次分別,挺長一段時間前,我也曾說過“下周再見”。
恍恍惚惚回到家里,我才發現自己手中一直捏著一小塊月餅,邊角已被碰掉些許。望著它,不禁淚眼迷蒙。看不見月光再讓人失落,也不可能達到這種復雜的離別程度啊。
日后的生活,定不會變得輕松,誰能斷言,我們何時還能有一次真正美好的團圓呢?
千里共賞一月,固然是極富詩意的安慰,而無論月光何在,無論眼前景色如何,與家人團聚在一起,難道不是最令人向往的中秋嗎?
我不覺想起了那個關于中秋的美麗神話,月亮不過是無奈之中的思想寄托,而思念,才是人們所渴求團圓的美好情感,才是中秋真正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