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是孩子們漸漸進入正式學習的時候,教師也開始注重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和社交能力。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適合幼兒園大班的教學視頻,希望能給大家提供一些參考。
幼兒園大班科學地球教案(優秀16篇)篇一
3.小結。
4.幼兒自由活動。
5.小結。
(二)幼兒和家長制作。
1.要求利用各種廢舊材料制作衣服,打扮自己和孩子。
2.小心制作工具的擺放,注意安全。。
(三)時裝展示秀。
2.提出要求(1)按學號排隊,每個幼兒和家長一起上臺。(2)由其他家長在下面打分,一位老師統計,并及時記錄在幼兒名單上。(3)最后評出“最佳模特獎”和“最佳服裝設計獎”
(四)頒獎。
2.今后我們要怎么關愛我的地球媽媽呢?(不亂砍樹木、不亂扔垃圾、多種樹、不使用一次性用具等)。
3.幼兒回答,結束活動。
幼兒園大班科學地球教案(優秀16篇)篇二
1.讓幼兒知道鏡子的特征以及會反射的道理。
2.觀察理解隨著兩面鏡子之間的角度越小,反射的次數就越多。
趣味練習。
準備活動。
[自由選擇活動-科學領域]-bigeyesmalleye活動紙-鏡子分身術(鏡子里有幾個小朋友呢?)。
活動內容。
【導入】。
1.觀看多媒體資料【鏡子分身術】,推測兩個鏡子對照可以看見很多個物體的原因。
-照鏡子的時候你看到過好多個自己嗎?
-在哪兒看到的?
-同時用兩個鏡子照的話,為什么能看到那么多個物體呢?
【展開】。
2.觀看實驗視頻【鏡子分身術】,說說實驗目標,實驗順序和備品。
-今天我們要做的實驗叫什么?
-做實驗的時候都需要哪些東西呢?
-利用鏡子的特征,觀察在鏡子的折射下能看到多少個物體。
-看一看實驗順序。
1)把兩面鏡子的背面用膠帶粘起來。
2)在鏡子中間放一個球。
3)觀察一下鏡子折射出的球的數量。
【活動1:把兩面鏡子的距離拉遠】。
3.觀察兩面鏡子之間的距離變遠的話,球的個數有什么變化。
-把兩面鏡子粘在一起,中間放一個彩球。
-鏡子折射出來的球有幾個?
-鏡子間的距離越來越遠的話,鏡子里的球的數量有什么變化?
【活動2:把兩面鏡子的'距離拉近】。
4.觀察兩面鏡子之間的距離變近的話,球的個數有什么變化。
-兩面鏡子之間距離拉近。
-鏡子里有幾個球呢?
5.說說鏡子之間距離的變化,球的個數有什么變化。
-鏡子之間變遠和變近的時候有什么不同呢?
-為什么球的數量會不同呢?
【結束】。
6.實驗結束后,bigeyesmalleye活動紙-鏡子分身術(球越來越多)寫一寫實驗結果。
活動評價。
-對于鏡子特征的理解以及觀察的積極度進行評價。
幼兒園大班科學地球教案(優秀16篇)篇三
1.認識河蚌,了解河蚌的生活習性和形態特征。
2.了解河蚌與人類的關系,激發幼兒愛護大自然的情感。
課件:河蚌。
2.實物“珍珠項鏈”一條。
一、導入。
1.出示珍珠項鏈,教師把珍珠項鏈戴在脖子上。
交朋友,老師戴上這條項鏈漂亮嗎?
你們知道這是用什么做成的項鏈嗎?
(讓幼兒互相議論后,知道使用珍珠做成的項鏈。)。
2.你們知道珍珠生長在什么地方嗎?
(引導語兒根據已有生活經驗進行講述)。
二、展開。
1.課件演示:圖片3。
(1)教師:你們看珍珠生活在哪里?
(通過圖片了解,珍珠生活在河蚌里。)。
(2)河蚌是珍珠的搖籃,不僅可以形成天然珍珠,也可人工養育珍珠。
2.課件演示:圖片2。
請幼兒觀察。
(1)河蚌生活在什么樣的環境中?
河蚌是生活在淡水水底的動物。
(2)河蚌貝殼前端和后端是否一樣,貝殼的外面有什么?
貝殼的前端鈍圓,后端稍尖。
貝殼的外層有一條條以殼頂為中心的同心環紋,
寬窄和顏色深淺相間,叫生長線,
(3)蚌的兩片貝殼的背面是由什么連接的?
兩片貝殼的背面由韌帶連接,韌帶有彈性,能使兩片貝殼張開。
3.河蚌是什么樣的?
你知道河蚌在安靜狀態下和受到觸動時,表現有什么不同嗎?
在安靜狀態下,貝殼能微微張開,露出斧足,由于斧足的伸縮使身體前進;
當遇到刺激時,斧足收回,兩片貝殼就緊緊合在一起。
4.河蚌的口在哪里?它吃什么東西,是怎樣吃東西的?
教師給幼兒介紹,河蚌以實藻類為生。
5.河蚌對于我們人類來說有什么用?
(1)課件演示:
河蚌可以燒、烹、燉,制作成美味佳肴。
將蚌肉和蚌殼分別加工、蒸煮消毒和機械粉碎,
即可制成廉價的動物性高蛋白飼料,喂養動物。
三、結束。
師幼共同探討,要愛護環境,減少環境污染,讓海水動物們都能快樂地生活、生長。
幼兒園大班科學地球教案(優秀16篇)篇四
1、運用各種感官感知各種洗滌用品的外形、特征。
2、在嘗試、操作中了解各種洗滌用品的作用。
3、對日常生活洗滌用品有觀察興趣。
1、請幼兒自帶2—3種洗滌用品,并請家長告訴幼兒洗滌劑的名稱。
2、兒帶一塊臟手帕。
3、幼兒用書人手一冊。
4、在每一張桌子上放3個碗,肥皂,潔廁靈,84消毒液,衣領凈等。
1、猜謎語,引出洗滌用品。
四四方方一塊糕,像糖不是糖,
不能吃來不能咬,能用不能嘗,
幫你洗衣又洗澡,見水吐泡泡,
講究衛生少不了,去油又去臟。
2、幼兒介紹自己帶來的洗滌用品。
讓幼兒展示自己帶來的洗滌用品,并向大家介紹洗滌用品的名稱以及用途。
3、進一步感知各種洗滌用品,了解洗滌用品的狀態、顏色氣味。
4、教師引導幼兒認識幾種洗滌用品:潔廁靈、衣領凈、消毒液。(幼兒沒有帶的洗滌用品)。
告訴幼兒潔廁靈可以沖洗廁所,衣領凈專門用來清洗衣服領子等等。
5、幼兒用洗滌劑清洗手帕。
請幼兒用肥皂、洗衣粉清洗手帕,感知洗滌劑去污的作用。鼓勵家長和孩子一起做親子游戲,增加孩子對各種洗滌用品的進一步認識。
l、家長將這些物品混放,請孩子試著按照用途為它們分類。
2、家長請孩子說出哪些東西是用來洗滌的。
3、家長和孩子一起將洗滌用品放回原來的地方,請再次孩子說出它們的名稱。
4、家長講解它們的使用方法和使用的時候應該注意的事情。
5、和孩子一起畫出幾種洗滌用品。
幼兒園大班科學地球教案(優秀16篇)篇五
1.初步認識鴿子,懂得鳥類是人類的朋友。
2.通過觀察了解鴿子的特征和生活習性。
3.知道信鴿可以幫助人類送信。
1.圖片:鴿子。
2.聲音:鴿子。
聲音。
教師:身穿白衣裳,長著紅嘴巴,一飛千里崖,認得回老家。
你知道老師說的是誰嗎?
引導幼兒觀看格鴿子的圖片。
1.鴿子是什么顏色?它怎么走路的?你知道它怎么叫嗎?
播放聲音:鴿子叫聲。
帶領幼兒學習鴿子走路和“咕咕咕”叫的樣子。
2.師生共同總結鴿子的基本特征。
1.鴿子的食物以植物食料為主,主要有玉米、麥子、豆類、谷物等,
一般不吃蟲子等肉食。習慣吃生料,人工喂養也可適應熟食。
2.鴿子的活動特點是白天活動,晚間歸巢棲息。
鴿子在白天活動十分活躍,頻繁采食飲水。
晚上則在棚巢內安靜休息。
但是經過訓練的信鴿若在傍晚前未趕回棲息地,
可在夜色中飛翔,甚至可在夜間飛行。
1.你知道鴿子有什么本領嗎?
(1)如果是信鴿的話可以長距離飛翔,從一個陌生的地方可以飛回自己的家。
(2)能感應地震,經訓練可以幫人類注意熒屏上的雷達。
2.我們該怎樣保護鴿子?
鴿子是一種富有靈性而又象征著和平的小動物,我們要把鴿子當好朋友一樣對待。
涂色:鴿子。
通過繪畫活動,鞏固對鴿子外形特征的了解,并且對鴿子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幼兒園大班科學地球教案(優秀16篇)篇六
1、通過活動,了解地球環境被污染的嚴重性。
2、增強環保意識,知道從日常生活中的點滴做起,保護地球。
了解地球環境被污染的嚴重性。
ppt課件、
1.開場白:問好、組織紀律。
2.課程過程:
第一部分:
出示地球圖片、地球美好的圖片提問:這是誰?地球上什么動物動植物呢?
觀察大自然的圖片:這是以前的地球,但是現在的地球受傷了。
第二部分:
出示地球環境被污染的'對比圖:(南北極冰川融化、澳大利亞森林被燒毀、海洋垃圾、湖泊被污染等)分析圖片的場景,對我們人類,動物,植物有什么影響。
第三部分:我們應該如何保護地球(分組討論,比賽的方式)激發幼兒討論如何保護愛護地球(加上分比賽的方法)。
教師總結:
第四部分:
想辦法把小朋友想的方法,融入到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
引導幼兒將保護環境作為己任,融入到一日生活中,能讓我們的孩子時時刻刻都記得要保護環境。
幼兒園大班科學地球教案(優秀16篇)篇七
1.認識磁鐵,感知磁鐵吸鐵的特性以及磁化現象。
2.探索磁鐵吸起非鐵制品的多種方法。
1.長條形、馬蹄形磁鐵各一塊;回形針、小鐵片、鐵釘、鞋扣、鐵夾子等小型鐵制品;積木、塑料插片等小型非鐵制品;鐵絲、毛線繩等輔助材料。
2.每組兩個盤子。其中一個將鐵制品和非鐵制品混合放在一起。
(1)出示磁鐵,請幼兒說一說它的名字,有什么本領。
(2)請幼兒操作磁鐵,看看磁鐵能吸起盤子里哪些材料,重新把材料分成能吸和不能吸兩個種類,分別放進兩個盤子里。
(3)請幼兒用磁鐵在活動室操作,看看磁鐵還能吸起室內哪些物品。
:磁鐵有磁性,可以吸住鐵制品。
(1)請幼兒想辦法用磁鐵把剛才吸不起來的東西重新吸起來,如用曲別針別住紙張,紙就能被附帶吸起來。
(2)相互交流好的做法。
(1)請幼兒比一比,用磁鐵一個連一個吸住鐵釘,看能吸住多少個,比一比誰吸的最多。
(2)用磁鐵吸回形針,一個一個連續吸,看能吸住多少。
(3)用不同大小的磁鐵試一試,看吸起來的鐵釘和回形針的數量有沒有變化。
本節科學活動,幼兒非常感興趣。活動中,幼兒通過動手操作,感知到磁鐵有磁性,可以吸住鐵制品。在操作中,幼兒自由探索出了怎樣用磁鐵吸住非鐵制品。如用曲別針別住紙張,紙就能被附帶吸起來。在用磁鐵吸鐵過程中,讓幼兒感受到了磁化現象,在動手實驗中感知到磁鐵正負極相吸相斥的想象。用磁鐵一個連一個吸鐵釘,幼兒感受到磁化現象。
幼兒園大班科學地球教案(優秀16篇)篇八
在上一個主題網《我的生活》中,孩子們非常喜歡科學活動《燈的秘密》,對于電燈為什么能夠亮起來十分感興趣。在本次活動中,我借用了手電筒這個孩子們常見的生活用品,幫助孩子們通過操作探究和試驗論證了解手電筒的結構和安裝方法。了解手電筒的簡單結構是本次活動的重點,運用集體活動和分散活動相結合的形式,采用情景法、提問法、操作法、探究法進行突破。活動的難點是認識電池的正、負極,通過引導幼兒進行比較觀察、科學探究、操作論證等方法,同時配以多媒體課件引導孩子們突破難點。
1、通過活動,激發幼兒參加科學實驗活動的興趣。
2、培養幼兒較敏銳的觀察力和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
3、引導幼兒初步了解手電筒的結構及其安裝方法,認識電池的正、負兩極。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5、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手電筒人手一個、小筐五個、多媒體課件一個。
1、設置情景,提出問題“誰可以給我們帶來亮光?”
2、操作探究:“手電筒里都有什么?”
這是活動的重點,引導幼兒在操作中得出結論。
3、設置疑問:“手電筒為什么能夠發出亮光來?”
引導幼兒進行充分、積極的討論。
4、操作驗證:
(1)觀察電池,認識電池的正、負極。
(2)通過觀察,學習兩節電池的安裝方法。
5、知識擴展:初步了解多種高科技的手電筒和電池。
6、活動延伸:“是兩節電池連在一起亮還是三節電池連在一起亮?”
幼兒園大班科學地球教案(優秀16篇)篇九
1、知道地球是人類和動植物共同的家園,了解人與環境的依存關系。
2、初步了解地球目前所遭受的人為破壞及其嚴重后果。
3、了解垃圾分類的方法。
4、進行環保宣傳的行動。
5、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1、《愛護我們的地球》ppt、《水危機》視頻。
2、環保宣傳簽名海報。彩筆若干。
3、供孩子分類的多種"垃圾"。
4、"環保小衛士"的愛心貼紙若干。
(一)欣賞地球美麗的風景。
1、欣賞電動地球儀和地球上美麗風景的`圖片。
2、看了這些圖片你感受到地球上那些地方是很美的?
3、觀看課件,了解地球是人類和動植物共同的家園、
(二)繼續觀看課件,了解地球正在遭受的種種危害。
1、地球怎么了?(土地、森林、海洋的變化)。
2、生病的地球遇到的災難。
3、是什么讓地球變成這樣的?了解各種污染給地球帶來的變化。(光污染、空氣污染、土地污染、動物被濫殺、垃圾污染、水污染)。
4、觀看關于水污染的視頻。
5、污染產生產生了地球的"溫室效應"。
(三)介紹日常生活回收垃圾的方法;1、可回收的。
2、廚余垃圾的。
3、有毒的。
4、其他垃圾。
(四)接龍游戲:為地球治病的方法。
小結:
幼兒園大班科學地球教案(優秀16篇)篇十
1.激發幼兒觀察氣象的興趣。
2.了解常見的天氣情況,并知道通過哪些途徑可以了解天氣情況。
3.知道氣象與我們生活的關系,嘗試設計氣象預報表。
活動準備。
課件、表格。
趣味練習。
活動過程。
一、了解氣象與軍事的關系。
1.讓幼兒先來欣賞一段小故事“草船借箭”
2.讓幼兒通過故事思考諸葛亮是怎么知道會有霧天呢?
二、了解常見的和惡劣的天氣情況,并知道通過哪些途徑可以了解天氣。
1.除了霧天,你們還知道哪些常見的天氣?
2.了解一些惡劣的天氣情況。并觀看課件。
3.你們是怎么知道天氣情況的?
(短信、電視、報紙等)。
4.欣賞一段天氣預報,了解天氣預報的主要內容。
(天氣、溫度、穿衣指數等)。
四、了解天氣與我們生活的關系。
1.趣味問答。
教師:天氣和我們的生活有著非常大的關系,今天我就要考考你們。
(1)高溫天怎樣避暑?
(2)雷雨天怎樣維護自身?
(3)雨天出門準備些什么?
五、嘗試設計氣象預報表。
1.教師:天氣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我們應該關心天氣情況,根據天氣變化學會維護自身。
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份表格,上面有天氣、溫度、溫馨提示3欄。
2.請小朋友來當一當氣象員,在表格上記錄一下天氣。
科學活動:繩子的用途。
幼兒園大班科學地球教案(優秀16篇)篇十一
1.知道地球是人類和動植物共同的家園,了解人與環境的依存關系。
2.初步了解地球目前所遭受的人為破壞及其嚴重后果。
3.了解垃圾分類的方法。
4.進行環保宣傳的行動。
5.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1.《愛護我們的地球》ppt、《水危機》視頻。
2.環保宣傳簽名海報。彩筆若干。
3.供孩子分類的多種"垃圾"。
4."環保小衛士"的愛心貼紙若干。
(一)欣賞地球美麗的風景。
1、欣賞電動地球儀和地球上美麗風景的圖片。
2.看了這些圖片你感受到地球上那些地方是很美的?
3.觀看課件,了解地球是人類和動植物共同的家園.
(二)繼續觀看課件,了解地球正在遭受的種種危害。
1.地球怎么了?(土地、森林、海洋的變化)
2.生病的地球遇到的災難。
3.是什么讓地球變成這樣的?了解各種污染給地球帶來的變化。(光污染、空氣污染、土地污染、動物被濫殺、垃圾污染、水污染)
4.觀看關于水污染的視頻。
5.污染產生產生了地球的"溫室效應"。
(三)介紹日常生活回收垃圾的方法;1.可回收的。
2.廚余垃圾的。
3.有毒的。
4.其他垃圾。
(四)接龍游戲:為地球治病的方法。
小結:
小朋友已經想出了許多治病的辦法,需要我們平時在生活中去注意做,才能讓地球的病好得快點。我們還要再去找更多的好辦法來幫住地球治病,讓大家把地球的病一起治好,好嗎?我提議我們的環保小衛士在愛護地球的紙上簽上自己的名字,讓更多的小朋友和大朋友都知道,也讓他們一起來做環保的衛士吧!
幼兒園大班科學地球教案(優秀16篇)篇十二
1、讓小朋友知道動物可以保護環境。
2、使每個小朋友聽完課能完整地講述故事中幾種動物清潔地球的本領。
3、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4、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1、活鯽魚,海鷗,烏鴉,蚯蚓的圖片各一張,故事磁帶一盒。
2、給地球儀貼上棉絮作白眉毛,白胡子,打扮地球公公的模樣。
1、出示地球儀,讓幼兒觀察。小朋友,今天這里來了一位客人,你們想知道是誰嗎?
3、小朋友幫地球公公分析一下,報名的動物都有那些本領,他們是怎樣來清潔地球的?
4、教師完整講述故事,幼兒傾聽。并讓幼兒說說故事中的小動物都有哪些本領。
5、比較故事中動物的本領與自己的想法有什么不同?
6、師幼共同來交流動物是怎樣清潔地球的?
7、幼兒傾聽配樂故事,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
8、故事表演。老師:“小朋友”成功的招聘了清潔工,可是還有一些小動物雖然沒有得到通知,但是他們仍然每天在為我們做好事,想想還有誰呢?趕快向地球公公匯報一下。
9、教師總結講述動物的清潔本領,教育幼兒要愛護小動物。
通過活動,幼兒了解了一些動物對地球的環境清潔過程,知道有些動物各自的本領。在活動中幼兒能積極參與,且思維敏捷,從故事聯系到實際,孩子們懂得要愛護我們的地球,保護環境,不亂扔垃圾,提倡低碳生活,多種樹木,我們的家園將會變得更美好。不足的是:幼兒對動物清潔地球方面的知識還了解的比較少,所以希望家長和孩子一起收集關于這方面的材料,活動效果會更好。
幼兒園大班科學地球教案(優秀16篇)篇十三
3、增強對實驗活動及探索事物的興趣。
4、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5、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玻璃缸,紙花,各種紙片,白紙兩張;記錄紙每人一份,水、布、籮筐每組一份。
(一)發現紙吸水的現象
1、出示紙花,現在把紙花放入水中,會有什么變化?(花打開了,花瓣濕了)
2、為什么紙花會在水中開放呢?
3、小結:因為紙會吸水,紙做的花吸了水以后就會開放了。
(二)比較水滴在不同紙上的結果
2、幼兒操作實驗,教師巡回觀察;
4、小結:生活中的各種紙有的吸水、有的不吸水,當水滴到紙的表面上,水馬上消失了,或是慢慢地滲透進去了,那這些紙會吸水的;當水一直停在紙的表面上,那這些紙是不吸水的。
(三)發現紙的吸水速度不同
1、設疑紙的吸水速度一樣嗎?
3、小結:不同的紙吸水的速度是不一樣的,材料不一樣,吸水的速度也不同,比如餐巾紙縐紙很薄又粗糙吸水快而多,白卡紙光滑又厚吸水慢又少。
(四)選紙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2、天氣熱擦汗該選哪種紙?畫水粉畫該用哪種紙?包吃剩的食品如餅干糖果等該用哪種紙?并說明理由。
生活中還有一些很特殊的紙,如不怕水的紙等等,在接下去的活動中我們進一步來研究。
孩子們發現生活中有著那么多不同的紙,感受到了紙的多樣性,在實驗操作中幼兒積極進行討論,通過做實驗得到求證,懂得要科學地對待事物,不能以主觀意見代替實驗結果。在活動中感知體驗并能清楚得講述結論,整個活動幼兒的整體狀況都很好,積極主動的參與,興趣濃厚。
幼兒園大班科學地球教案(優秀16篇)篇十四
1、教育幼兒熱愛水生動物,初步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
2、發展幼兒的分類、概括能力。
3、引導幼兒了解水生動物的多樣性及其主要類別并能正確分類。
1、精神準備:帶幼兒觀看動畫片《海底總動員》事先了解海洋的有關知識
2、物質準備:
(1)配合活動的課件《水生動物》。
(2)魚類等各類別的圖片
海底是一個神秘的世界,孩子對這個世界也充滿好奇,設計此活動的重點為:引導幼兒了解水生動物的多樣性,認識水生動 物的主要類別。活動中教師結合前不久剛播出的電影《海底總動員》中多利的形象引領幼兒去了解,利用課件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力求擴大幼兒的視野。
一、導入:
1、教師向幼兒介紹一位朋友。
2、出示多利,借用多利帶幼兒去認識它水中的朋友。
二、展開:
1、讓幼兒自己去認識各種水中動物,然后請幼兒說一說。
2、通過課件向幼兒介紹魚類動物的特征。
提要求:
(1) 兩個人一組交換橋的模型進行實驗。
(2) 將觀察到的結果記錄在紙上。
幼兒實驗,教師巡回指導:你發現什么?怎樣知道的?
交流討論:結果怎樣?為什么拱式橋承受的木片更多呢?
3、利用課件演示兩種橋關于承重力的科學道理。
小結:在相同條件下,由于構造不同,拱式橋比梁式橋的承重力大。
4、欣賞各種橋的圖片。
小結:根據當地的環境條件和需要,聰明的人們建造了美觀、堅固、實用性強的橋。現在,各種橋的功能越來越多,越來越 先進。
引導提問:你想有一座什么神奇的橋?
總結:把小朋友想出來的金點子寄給造橋的工程師叔叔,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大家說的新式橋會誕生的。
三、延伸活動:帶幼兒參觀。
(一)制作的課件能很好地引起幼兒的注意。
本次的活動中在介紹各類水生動物的特點時教師采用了課件的形式進行介紹,漂亮的課件一下就引起了幼兒的注意力,孩子 都在聚精會神地觀看,這樣也就更能讓幼兒較快的了解活動的內容。
(二)將各類動物的特點編成了簡單易記的兒歌。
簡單易記、朗朗上口的兒歌很能引起幼兒的興趣,所以在本次活動中教師在向幼兒介紹各類水生動物的特點時也采用了這一 形式,將魚類、水生哺乳動物、水生爬行動物、水生甲殼動物及水生軟體動物各自的特點編成了便于幼兒記憶、朗誦的兒歌讓幼兒了解,一方面帶幼兒了解了其特點 另一方面通過幼兒朗誦詩歌也發展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好聽的詩歌加上漂亮的課件很大的調動了幼兒對這次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
(三)分析教材不透徹。
本次活動之前教師進行了一系列的準備工作,比如為讓幼兒能更好地了解各類動物的
特點,教師特意為本次活動創編了易與記憶的兒歌,效果雖然不錯但由于安排的內容較多導致孩子掌握起來有些困難,使效 果大打折扣,這還是與教師分析教材不夠有關系。
(四)活動內容安排的太多。
本次活動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也和安排的內容過多有關系,在本次的活動中教師安排了魚類、水生哺乳動物、水生甲殼動物 等5種動物的特點,目的是帶幼兒在了解了特點的基礎上進行分類,但安排的過多所以幼兒了解起來就有些困難,也就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了。
幼兒園大班科學地球教案(優秀16篇)篇十五
1.在操作中感知電動玩具的共同特征——有電源才會動。
2.初步了解正確使用電池的方法。
3.進一步激發對電動玩具的好奇心,發展探索的興趣。
孩子自帶一種或兩種電動玩具,各種型號的電池若干,受潮的電池5~6節,廢電池若干,大盤子五個,安裝電路圖一張,電動霸王龍一只,關于電池污染環境的報道,廢舊電池回收箱一只,小恐龍粘紙若干。
(一)、師:教室里有這么多電動玩具,我們來開一個電動玩具運動會吧。
1.幼兒各自選一個電動玩具,讓它動起來。
設問:你的玩具動起來了嗎?你是怎樣讓它動起來的?(幼兒自由回答)
3.解決問題:使不動的玩具動起來。
(1)打開下面的“肚子”看看里面有什么?(有的有兩節電池,有的只有一節電池,還有的沒有電池)得出結論1:有兩節電池的一打開開關玩具就動了。
(2)少了一節電池怎么辦?(幼:再裝上一節)
(3)有了兩節電池還是不會動,為什么呢?(幼:電池的大小不一樣。)得出結論2:裝上兩節一樣大小的電池,打開開關玩具就會動了。
(二)、師:運動會真熱鬧,吸引了另外一些電動玩具來參加運動會。請小朋友也幫它們動起來。
1.幼兒分組操作教師投放的玩具。
2.出現問題:有的會動,有的又不會動了,為什么呢?
4.比較電池的安裝方法:方向不一樣。
5.解決問題:學習正確安裝電池的方法。
(1)幼兒自由發表意見。
(2)出示電路圖:平平的尾巴對著彈簧,突出的嘴巴對準平平的尾巴。
(3)幼兒對不會動的玩具進行改裝,理解正確的安裝方法。
6.玩具總動員——正確操作電動玩具。
(三)、師:熱鬧的運動會引來了霸王龍,誰來幫它動起來?
1.出現問題:裝對了電池,打開了開關還是不會動,為什么?(幼:電池有皺紋)師:我看見有人把電池掉在地上,拖地時弄濕了。
2.找到原因:電池受潮,漏電了。
3.解決的辦法:換新電池,保護電池不受潮。
4.師:怎樣愛護電池?(幼:不用的時候關掉,節約電源;不讓電池受潮;不摔電動玩具……)
5.師:我還有一個好辦法,不用時拿出電池存放到瓶子里,可以延長電池的壽命。
1.問題:廢舊的電池怎么處理比較好?(幼兒自由回答,并當場獎勵恐龍粘紙)
2.請幼兒聽一聽《錢江晚報》上的報道《從身邊做起——收集廢舊電池》。
3.出示環保回收箱,請幼兒把廢舊電池放入回收箱。
本次活動因為有孩子日常區域游戲中豐富的零散實踐經驗為基礎,教師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只起一個穿針引線的作用。這其中的針就是貫穿在活動中的一系列設問,線就是孩子們積極參與的實踐活動和貫穿于其中的區域實踐經驗的思維遷移活動以及在活動中孩子們進發出來的積極思考和探索的熱情。也正因為有了這些元素的支撐,這次活動才使我和孩子們有了玩中學、學中玩的快樂體驗。同時,我也深刻感到:設問的由淺入深與解決問題的步步明朗是相輔相成的,活動開展的基礎與孩子的生活經驗、興趣是息息相關的,活動過程中幼兒興趣的維護與調動也更多地考慮幼兒的年齡特征和他們喜愛的物質獎勵。因此,我們要善于利用好區域活動這一平臺,關注孩子的興趣點,延伸、拓展孩子的興趣點,使孩子的科學探索興趣得到充分的保護和引導。
幼兒園大班科學地球教案(優秀16篇)篇十六
1、了解地球同月亮、太陽的關系,以及它們的運行情況。
2、激發幼兒探索宇宙奧秘的興趣。
3、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1、幼兒搜集相關的信息。
2、手電筒、乒乓球每組1份。
3、《科學》下p.28。
一、認識地球啟發幼兒自由討論:地球是什么形狀的?地球上有什么?地球是怎樣轉動的?
二、認識太陽以"太陽的本領"為話題進行交流。
三、認識月亮
1、你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樣的?月亮會發光嗎?為什么月亮有時圓,有時彎?
2、教師給幼兒介紹一些有關月亮的傳說。
四、看畫冊《地球和它的伙伴》,進一步感受地球與伙伴們的關系。
一次科學活動的開始,應該來自幼兒已有的經驗,一次科學活動的結束,并不是真正的結束,應使幼兒有進一步的探索可能,成為獲取經驗的開始。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們老師要盡其所有、創設各種學習環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說、用腦思考,全身心地積極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讓幼兒在游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學得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