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高三熱點高三萬能和篇一
做人要有所擔當,擔當起自己該盡的責任。一人若無所擔當,看似輕松,但于己于家于國無益之人,定然不會有存在的價值。
有所擔當,為己。
司馬遷擔當起父親著書立說之責,遂成千古盛名,若司馬遷受刑之后便一死了之,那么世上只會有一個令家人不齒的人,而不會有那令千古盛贊的司馬遷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他所擔當的重任,令他的生命重于泰山,令他的聲名傳揚千古。擔當自己的責任,不僅僅是付出,還是為了體現自己存在的價值。從這一方面看,擔當,也是為了自己。
有所擔當,為人。
英雄軍人高官孟祥斌危急時刻為了別人的生命,勇于擔當自己作為軍人的職責,縱身跳進滾滾江水中,為別人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反觀南京某醫院的醫生,竟然為了游戲,玩忽職守使孩子夭折于醫院。同為遇人危難,一人勇于擔當,毅然赴死;一人卻置別人生命于不顧,不盡自己的職責。由此可見有無為他人擔當,體現著這兩人生命的價值和人格的高低。孟祥斌縱身一躍,感動了金華
更感動了整個中國;而那位醫生卻只能受到萬人唾棄。不為他人擔當起自己的責任,得來的除了鄙夷和唾罵,還會有什么呢?
有所擔當,為國。
文天祥為國“不指南方不肯休”,高昂著不屈的頭顱,為國擔當著忠誠者最為基本的責任。譚嗣同敢于擔當振興國家之重任,原做變法犧牲第一人。是什么使他們獲得盛名流芳百世呢?
是那勇于擔當的精神。祖國危難之時,他們置個人生死于不顧,勇敢地擔當自己應盡的責任,縱使他們會失敗,會死去,但他們勇于擔當的精神,已注定了他們的勝利,他們的精神不會消亡,定會隨著萬千敢于為國擔當的人而流于后世。
作為我們現在的中學生,最重要的責任便是學習,雖不必強求個個擔當“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重任,但至少應為自己的將來、為家庭的幸福而奮斗。但是,個人都強大了,家庭都幸福了,國家不也強大了嗎?
人,家,國,因為擔當會更加強大。
人之為人,要敢于擔當;為己,為人,為家,為國。
高三熱點高三萬能和篇二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每當讀到這些句子,一種景象就會閃現于眼前——
滴水成海,汪洋恣肆;星火燎原,如火如荼。
大家都知道“水滴石穿”這個成語,也都知道“一屋不掃,何掃天下”的故事。這其中蘊含著一個哲理:量變到一定程度就會引起質變。
一個乞丐躺在路邊,前行的人誰也沒有注意,即使有人看見了,也沒有激發“惻隱之心”而繼續前行;而當一個人好奇或者關懷地去看乞丐時,奇跡就發生了,周圍的人就都會慢慢地圍上來,由一個人變成十幾個、幾十個、百十來個,以至于無數;人們的行為也就逐漸由原來的好奇、關懷演變成一種大范圍內的良好社會風氣,于是量變引起了質變。
“大行不顧,大禮不辭小讓。”是的,在劉邦想方設法逃離項羽軍營的那一刻,這種做法無疑是正確的、科學的,但是這句話所闡釋的原則放到事物發展演變規律方面來看,就錯了。我們不可能設想,為了干大事而不顧小節,而且是錯誤乃至危害社會的小節。假如小孩從小就養成一些壞習慣,而大人卻不去管教,他可能會一直這樣發展下去,以致于由“小惡”發展成“大惡”,最終陷于違法犯罪的泥潭。由此看來,人的成長,社會風氣的養成,“細謹”還是要“顧”的,“小讓”也還是要“辭”的。
積少成多,集腋成裘,小改變會成為大轉變。在我們學習的過程中,這個道理體現得更為明顯。一位同學學習成績一般,他也不在意,但當老師諄諄教導之后,他痛定思痛,決定振作精神,改弦更張。于是乎,每天學到12點,把當天所學的知識一字不漏地弄通弄懂弄透。就這樣一天天地堅持堅持再堅持,終于他由班上的40名漸漸升至29名,最后一躍而為第五名,老師、同學、家長都對他刮目相看。直至在高考中,他居然考上了重點院校,真是令人匪夷所思,令人為之感嘆!這不就是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就一定會發生質變的典型事例嗎?如果沒有這位同學一天天的努力,沒有他不斷的改變自己,怎么會有高考中取得的“大轉變”呢?
萬丈高樓平地起,如果沒有一塊塊磚石壘砌,怎會有“高樓入云端”的壯麗景象?無垠荒漠,如果離開了一粒粒沙子,又怎能綿延無盡?大海浩渺無邊,如果沒有一顆顆水滴,又怎會永不干涸?……讓我們重視“細小”吧,沒有一個個“細小”的累積,又怎么會有“宏大”產生?
讓我們永遠牢記:滴水能成海,星火可燎原!
高三熱點高三萬能和篇三
“每一粒微塵都有自己的能量,無數的微塵匯集成一片光明。”時代更迭,萬物互聯,旌旗獵獵,戰鼓催征。面對新征程,希望我們都如艾青所言,“射向高空,迸發出璀璨的光”。
踏上新征程,愿燃微光,成為的自己。
恰如《光的贊歌》中落墨:“每個人既是獨立的,又互相照耀。”而照耀他人的前提,應該是我們自身成為更好的人。如葉嘉瑩先生以詩詞浸潤靈魂,以才女的柔思滌蕩浮躁的人心;如雷海為以書籍充實生活,憑滿腹的才情使觀眾得以感受不一樣的人生;如陳薇攻讀不輟,以巾幗楷模的風范飄揚起女性的旗幟;如武亦姝豆蔻枝頭,卻以國民才女的風采引領青年成長……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也學習他們的精神,砥礪初心,全面提高自身素養,方可于浩浩蒼穹之下,綻放更燦爛的光芒。
奮進新時代,愿持火炬,共筑更好的中國。
“小人物從來不是大時代的被動接受者,每一個小人物的努力,融匯成大時代的洪流。”《南方周末》如是言。我們的燃燒,并非只為燦若花火的那一瞬驚艷,更為了點亮蒼穹,為了賡續國脈,為了古老的文明,為了未來的征途。
君可見樊錦詩一生守護敦煌,只為古國文明;君可見黃大年一生埋名,只為民族科研;君可見那一群年輕消防隊員的身影被大火吞噬,一根硬骨成長城,只為給更多人的生命保駕護航……他們如一豆燭火,又如一把火炬,從頂燃到底,始終光明溫暖。他們的人生,恰是艾青所言“我們的生命就是燃燒”的真實寫照。
匯聚新生力,愿擲青春,共享更好的未來。
劉同在《向著光亮那方》中曾言:“抱怨身處黑暗,不如提燈前行。你要成為一束光,照亮世界的一角。”誠哉斯言!新的征程,定會有亂云飛渡、急流險灘。我們看到中美關系的空前承后,也看到世仇難解的阿拉伯諸國與以色列之間的風波詭譎,但我們仍相信“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的感動,仍相信“青年擔綱,不負韶華”的號召。中國愈挫愈強,國人必將光芒如虹,紅橙青藍紫,照耀四方。
無論浪潮如何席卷,總有星光點點不滅。這是我們的時代,理應見證我們的燃燒。“像節日的焰火,帶著歡呼射向高空,然后迸發出璀璨的光。”“五四”將至,使命在肩,相信瑩瑩之光可照曠野,點點星河蔚為汪洋,相信新的征途上,我們仍能劈波斬浪,行歌萬里。
微塵點點,正匯聚星光,待時代召喚,必燃遍曠野!
高三熱點高三萬能和篇四
—羅平二中 王正剛
摘要:每年的高考地理題目,有很多都是以熱點問題作為命題的背景材料或切入點來創設問題情境的,但并不是考新聞本身。所以,在熱點問題復習教學中,應結合地理學科特點,從地理學角度去聯想,既要重視熱點,又要回歸教材。課本內容是基礎,對于地理熱點問題的考查,其出發點和落腳點最終還是課本,答案也能從課本中找到,復習時要抓綱扣本,要注意尋找熱點與地理知識之間的關系。
關鍵詞:時政熱點
教學
復習
方法
1.充分掌握時政熱點的特點
(1).國家意志性。體現國家意志,被老百姓普遍關注的大事和
熱點。如:“三農”問題,特別是減輕農民負擔,提高農民收入等方面的問題;經濟結構調整;科學理論指導;黨的建設;對外開放等。
(2).戰略性。帶有戰略性的熱點,如:西電東送、西氣東輸、南水北調、首鋼外遷、西部大開發、科教興國戰略與可持續發展戰略等。
(3).新奇性。時政熱點的新聞性,如:奧運會的召開、四川汶川地震、杭州灣跨海大橋通車、神七飛天等。
2.時政熱點選擇的原則
(1).不追熱的原則。熱點的選擇要符合地理學中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并不是所有的新聞熱點都是地理熱點,只有當某一地理事件的發生正在或者曾經影響著地理環境和人類社會的發展,這一事件才可以作為地理熱點。反過來,作為地理熱點的事件,并不一定是新聞。如:“糧食問題”、“能源問題”已經不是新聞,但它卻始終還是地理熱點問題。因此,我們在選擇熱點時,不要盲目“追熱”,應當加以分析、篩選,以免白白浪費時間。
(2).政治性的原則。對那些關系到主權問題,事態尚不明朗,以及國際關系走勢不清晰的事件,都屬于比較敏感的問題,一般來說高考不便于涉及。如:巴以沖突、克什米爾、釣魚島、以及藏獨分子的騷亂、奧運火炬被辱等問題,雖然屬于地理熱點,但牽扯到敏感問題,只能作為時事新聞,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所以見于地理學科的特點一般可以不涉及。
(3).地理性的原則。作為地理題,它考慮的并不是事件的本身,而
是以該事件作為背景材料,引申出事件背后所包含的地理知識和地理原理。所以我們應該淡化事件本身,以該事件引出與該事件和該地區有關的地理知識和地理原理。如:四川汶川地震的新聞事件,并不是要你知道本次事件的傷亡人數多少、經濟損失多少、哪些領導指揮救災、有哪些英雄人物,而是要你了解地震發生的原因—板塊構造理論、地震構造、我國地震多發的原因、地質災害的關聯性、以及地質災害的防御措施等知識。
3.如何收集時政熱點
性質分類,然后把它精心設計成不同的背景材料,并根據背景材料列出相關的知識點,并配上訓練的題目。這將在后面詳細闡述。
4.以教材知識為主,聯系時政熱點
海)。為什么會是這樣的氣候?又為什么有這么美的花海?先設置這樣一個懸念。接著引出鋒面的概念,以及“準靜止鋒是由于冷暖氣團勢均力敵,長時間使鋒面停留在一個地方”的內容。羅平又剛好處于從西南印度洋來的暖氣團和從東北方向來的冷氣團形成的昆明準靜止鋒的鋒面帶上,所以羅平的年降水量多,冬天陰雨天氣多,也正是這樣,才孕育了羅平美麗的油菜花海,才有了羅平美麗的春天。再如:復習《地質災害》時,聯系四川汶川地震的時政熱點。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在四川汶川縣發生里氏8.0級大地震,震中位于31°n,103.4°e,讓學生搞清楚板塊構造理論、地震的形成與分布、震級、烈度、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地震災害的防御措施以及地質災害的關聯性等知識。
5.以時政熱點知識為主,聯系地理教材相關知識
和小潮”以及“旅游”等知識。利用這一熱點,我復習“公路的建設”時,先提問:a.我們羅平境內有哪些公路?引出公路的類別有國道、省道、縣道、和鄉道。b.324國道線從玉馬水泥廠至九龍瀑布路口為什么不走板橋線,而是從玉馬背后直達?經討論得出“國道以直達運輸為主,并適當照顧沿線重要經濟點”的答案。c.羅黃公路(羅平-黃泥堡)的彎道為什么比234國道線的多?因為地方性公路以滿足地方經濟發展和居民的需要為主,可以通過當地居民點、鐵路車站、碼頭等,因為羅黃公路是地方性公路,所以彎道多。這樣一來,熱點、教材、和鄉土地理都聯系起來了,學生容易接受。通過這樣復習,用熱點知識,把地理知識和地理原理有機地聯系起來,既使知識系統化,便于記憶,又使地理復習具有趣味性。
6.應用時政熱點巧設訓練題
材料一:杭州灣跨海大橋于2008年5月1日正式通車。大橋南起寧波慈溪,北至嘉興海鹽,是世界上建造難度最大的跨海大橋之一。
據以上材料可設計以下訓練題:
(1).分析造成大橋施工困難的自然原因。(參考答案:○1海域寬闊;○2臺風多;○3潮差大;○4流速大;○5水深,風浪大;○6海洋腐蝕環境作用嚴重;○7橋墩地基)。
(2).該大橋建成后每年的農歷_______月______日左右,在此附近可以觀賞到_________________最壯觀的美景。試分析其成因。(參考答案:○1八月十五日;○2錢塘江大潮;○3農歷十五為滿月,月球對地球的引力大,出現大潮;夏秋季節的東南季風又加大了潮勢。)
(3).評價大橋建成后產生的主要經濟和環境效益。(參考答案:1經○濟效益:降低交通成本,加強區域經濟聯系;○2環境效益:實現節能減排等。)
材料二:一直備受關注的中緬石油管道建設2007年7月19日傳出消息:項目將于年內開工建設,云南省為此專門成立了中緬油氣管道及煉化基地項目協調服務領導小組辦公室,屆時作為石油運輸過境地的云南經濟將得到很大的發展。
根據以上材料可以設計以下題目:
(1).“近代‘滇緬印藏’環形貿易帶”是由多種交通運輸方式組成的交通體系,具體交通工具有哪些?(參考答案:火車、騾馬、船只等)。
(2).我國石油對外依賴程度越來越高的原因是什么?(參考答案:受石油資源條件限制,增產困難;國內石油消費增長加快,供需缺口越來越大。)
(3).目前,該地區國際大通道建設正在全面展開,此通道除昆曼公路外,還有哪些主體通道?(參考答案:泛亞鐵路和“瀾—湄”航運)。
(4).整合分析新世界中國“石油安全”的戰略選擇。(參考答案:進口地區多元化;增加戰略石油儲備;石油市場國際化;參與國際石油期貨市場的競爭;節能和提高效益;發展多種形式的替代能源等。)
通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利用新聞熱點設計題目應考慮和遵循如下原則:相鄰性:指與熱點區域相鄰的地區要注意;相似性:指與熱點的重要特征相似的要考慮;超前性:指某一熱點的區域特點正處于形成或宣傳階段,多數學生還不甚了解,使試題具有一定的難度,利于高水平學生的訓練。
總之,每年的高考地理試題中,都會涉及一些與地理學科相關的時政熱點,要求考生能用相關的地理知識和地理原理來解釋現象,分析原因。他體現了對社會的關注,考查了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應當抓好這一塊的教學,以利于高考,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
參考書目: ○1《十年高考》 志鴻優化系列叢書
任志鴻
○2《地理必修》上、下冊
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本 3《2008熱點地圖》
王樹聲 ○4《高考紅皮書》
○5《中國高考招生網》 ○6《導與練》 志鴻優化系列叢書 ○
羅平第二中學
王
正
剛
二00九年二月十八日
高三熱點高三萬能和篇五
誰敢說等待不是美好的?
人的無數等待,等待著美好。美好像炎熱夏日中的甘露,降臨了,安慰等待它的饑渴的人。等待則是那灼燒著的烈日,它的熱烈帶給等待中的人熱情,最后讓他們加倍嘗到甘露的甜美。
沒有人不愿等待,因為等待有時是幸福。
產室門口焦慮等待的男人,焦急的踱來踱去,沒有人能猜到他心中其實是幸福的。他急切,他愿意等待,等待孩子降生,等待妻子平安分娩,等待成為父親,等待幸福來臨。當孩子的哭聲傳入他的耳朵時,他露出了幸福的笑容,輕輕吐出:“我等到了。”
的確,幸福始終會降落到甘愿等待的人頭上。
沒有人不愿等待,因為等待有時是幸運。
花盆面前靜靜等待的小男孩,熱切地凝視著這一小方土,沒有人會想到他心中其實美滋滋的。他細心地呵護播下的種子,想象著它能發出芽,開出美麗的花,也等待著它破土而出。當土凸出一個小洞,一點綠色從褐色中探出頭時,當綠芽一天天長高,有一天突然開出一朵小白花時,小男孩露出了笑容,在他幼小的心靈中生出了喜悅,幸運落在了他的花盆里。他認為自己是幸運的,因為他等待,等到了種子發芽,開花。雖然花開的不是那么鮮艷,但它是特別的,他喊出:“我等到了。”
的確,幸運始終會降落在耐心等待的人的話盆里。
月臺上等待的人,等到了幸福,那是家人的團聚;電話旁等待的人等到了幸福,那是報平安的福音;連理樹下等待的人,等到了幸福,那是終能成眷屬的情人。高考后,門衛室里等待的人,等到了幸運,那是拼搏多年的成果;蘋果樹下等待的人,等到了幸運,那是辛勤耕耘地結果……
一切的等待都會有結果。等待不會是西伯利亞季風,席卷整個等待的時間。等待會是太平洋暖流,溫暖整顆等待的心。
誰能說等待不是美好的?
高三熱點高三萬能和篇六
沒有大海的洶涌澎湃,可以獻上小溪的清澈潺緩;沒有大山的巍峨險峻,可以獻上原野的蔥郁坦蕩;沒有太陽的炫耀世界,可以獻上燭火的一隅光照。
生活中有一部分像小溪、像小樹、像燭火的人,他們是"微塵",是一群普通而又平凡的人,是所謂的社會弱勢群體,然而,就是他們擔負起支撐時代魂靈的重任,詮釋著新時代"英雄"的特征,演繹著助人為樂的偉大內涵。
他們一身塵土,卻有著超乎常人的勇氣;他們一臉樸實,卻有著冷靜沉穩的智慧;他們平凡卑微,卻有著惠澤萬方的襟懷。他們無意于追求所謂英雄的光環,卻絲毫不放松對心靈的歷練;他們不冀望那些所謂出人頭地,卻毅然地肩負起化解危機的重擔。他們淳樸的情感、頑強的意志及所作所為,實在讓人欽佩!
他們可以是我們的鄰居,可以是我們的親友,可以是身邊的人,可以是陌路人,也可以是我們自己!這些"微塵"們,不求以移山填海壯舉萬世敬仰,但求以真誠的付出慰藉心靈--為自己,也為他人--在擁有眾多古典式英雄的中華大地上、在如火如荼的新時代的歲月中,他們"該出手時就出手",譜寫了一曲曲幫助的頌歌。
是啊,雖然沒有天空的深邃,卻還有白云的飄逸;雖然沒有_河的壯闊,卻還有湖水的靜謐;雖然沒有古木的偉岸,卻還有小草的輕柔。生命都是平等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追求,人生豈能總是一帆風順?當他人陷入困境時,不妨盡一份綿薄之力,伸出你的援助之手,傳遞你的憐愛之心,發揮"微塵"的切實作用,爭做一個感動他人的人。
他,屢次三番地跳入洶涌的海潮中,舍身救助陌生的女子。
他,寧肯放棄研讀碩士的機會,也毅然決然地踏上山區支教的崎嶇。
他,幾十年如一日,在大山的雨雪風霜里摸爬滾打,投遞從未有過一次差錯。
她,雖然沒有穿起白大褂,只是赤著雙腳,卻以瘦弱的雙肩擔負起十里八鄉的健康,成為照亮苗鄉的月亮。
她,見五個村莊的孩子沒地方上學,就捐款建學校;她見長_發大水,就給紅十字會寄去所有的存款和衣物;她得知海嘯災難席卷印度洋沿岸,數萬人喪生時,雖然自己已八十五歲高齡,可仍毅然把自己養老的一萬元寄往災區……她就是全國年齡的"中華慈善獎"得主馬淑玉老人。
無數平凡而偉大的人們,無數普通而杰出的人們,他們感動我們,震撼我們。無需記住他們的名字,只要記得還有許多和他們一樣的人,等待我們去學習,去感動,去驕傲。
我們都來試著被"微塵"之光映照著、溫暖著,并在承受"微塵"澤潤的同時也加入這發放光熱的行列,讓每一個黃皮膚黑眼睛的_人在驕傲中創造驕傲吧--山不拒微塵故能成其高大,海憑惜滴水方可成其淵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