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兒園大班,孩子們將逐漸建立起自己的自信心和責任感。以下是小編為幼兒園大班的孩子們精心收集的總結范文,希望能給他們帶來一些思考和啟示。
的形成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大全(18篇)篇一
8的分解是《新編學前班兒童用書——數學》學習課程上冊第30頁的內容。掌握8的分解是進行8的減法運算的基礎。教材根據幼兒的年齡的特點,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選擇了用貼絨教具,使幼兒能直觀地、快速地掌握8的分解,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培養幼兒對數學的情感。也正體現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第二部分教育內容與要求中科學教育目標: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
二、說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活動掌握8的分解,知道把8分成兩份有7種不同分法,學會按序分。
2、能力目標:培養幼兒運用操作與同學合作的能力。
3、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4、樂于探索、交流與分享。
三、說重難點重點。
通過活動掌握8的分解。
難點:將數學8按序分。
四、說教法。
本節課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本節課我十分注重學生主動參與,讓孩子在數學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思考、掌握數學知識,在活動中得到發展。
五、說學法(學情)。
1、幼兒好動愛玩、注意集中時間短,表現欲強是幼兒的顯著特點。數學課堂需要教師有效地調動學生動手、動口、動腦,使幼兒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
2、在前面已經學習了2-7的分解,所以幼兒已具備一定的知識基礎、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觀察能力,學習新知應比較輕松。
六、說教學過程。
(二)、學習8的.分解。
猜豆游戲:復習2-7的分解。
(1)教師出示8個蘋果教具,讓幼兒說出名稱和數量,然后在旁邊貼數字卡8。
(2)教師請幼兒想一想,將8個蘋果分為兩個人吃怎么分,有幾種分法?并請幼兒用教具在黑板上表示。
(3)教師分別用數字卡貼在7種分法分出的數量旁邊。
(5)教師引導幼兒用計算袋中的石頭和數字卡自行學習8的7種分法。
(通過這一環節的練習,強化幼兒對“8”的分解的理解,為下一個環節“8”的加減法準備。)。
(三)、認識一個數分出的兩個部分的數的增減規律。引導幼兒觀察上面8的分解的排列,分出的兩邊的數各有什么變化?(左邊的數一個一個地減少,右邊的數一個一個地增加,合起來的總數沒有改變。)。
(四)、小結。一個數可以分成兩個較小的數,一個數一個一個地減小,另一個就會一個一個地增加,合起來的總數不變。
(五)、請幼兒自由創編8的分解故事,發展幼兒的想象力。
請個別幼兒把自己編好的故事講給大家聽,并找出一個大家都喜歡的故事作為我們大家的8的分解故事。
教學反思。
2不足:教師講課不夠幼兒化。上課時間太長。已后要多鍛煉自己,不斷提高上課的奇巧。
文檔為doc格式。
的形成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大全(18篇)篇二
活動設計背景:
數的組成是數概念教育內容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在日常教學中發現,平時執教數學活動中較重于記憶和訓練,無趣味性,幼兒對學習數學提不起興趣。在參加“國培”后,學到“幼兒是在游戲中學習,在游戲中成長?!庇谑菦Q定調整教學思路,以游戲及操作取代以前的記憶和訓練,以達到提高幼兒對數學的學習興趣的目的。
活動目標:
引導幼兒親自操作,認識并熟悉6的組成及分解,掌握6的5種分法。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分析力和培養幼兒對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1.認識并熟記6的5種分法活動準備1.6的組成,分解圖一幅。
2.帶磁鐵雞寶寶卡片若干。
3.樹的掛圖4幅,可拆卸蘋果卡片若干,籃子若干個。
活動過程:
1.老師和小朋友先復習一下之前學過的5.4.3.2數的組成及分解。
如老師問:5可以分成幾和幾?
小朋友答:5可以分成1和4。
2.學習6的組成及分解:
出示6的組成,分解圖一幅.
請小朋友到講臺前把雞寶寶的卡片粘到畫有房子的黑板上。老師記錄每一次分出來的結果。再把小朋友分出來的幾種方法總結歸納得出5種分法。
3.引導幼兒觀察6的分解式,令幼兒發現把一個數分為兩個數,而這兩個數合起來又等于這個數。分解出來的數,左邊的數進1,右邊的數就退1,還可以把分解出來的兩個數調換過來,合起來還是得到這個數。
4.鞏固練習游戲:摘蘋果比賽老師:(出示蘋果樹的掛圖)小朋友你們看,樹上的蘋果熟了,想不想把它們摘下來呀?我們來進行摘蘋果的比賽好不好?(把小朋友分為4個組進行)我們先講一下比賽規則:小朋友把摘下來的蘋果放在兩個籃子里,兩個籃子里的蘋果加起來要等于6,每一組派一個小朋友上去摘,其余的小朋友在下面看,看他把蘋果摘下來放得對不對,有多少種方法放這些蘋果,要兩邊加起來都是等于6喔。如果他放錯了,其他的小朋友可以上去幫他重新放,注意放的方法不能重復。我們來比一下哪一組的小朋友放的方法最多,放得最快。
的形成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大全(18篇)篇三
活動目標:
1.感知加法算式表達的數量關系,學習4的加法。
2.學會解答簡單的口述加法應用題,提高初步的分析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4的加法課件。
活動過程:
1.復習4的組成。
(1)出示ppt畫面,提問。
4條小金魚怎么放進兩個魚缸?
2.學習4的加法,出示課件。
列出算式1+3=4,請幼兒說出1、3、4的含義。
(2)依次出示小烏龜、小貓、表示加法算式2+2=4、3+1=4,讓幼兒理解加法的含義。
(3)引導幼兒觀察1+3=4和3+1=4兩道算式,發現他們的秘密。
3.看圖擺算式。
(2)幼兒列算式1?+3=4請幼兒,請幼兒說出1、3、4的含義。
(4)依次出示小兔、小雞、表示加法算式2+2=4、3+1=4(方法同上)。
(4)引導幼兒觀察1+3=4和3+1=4兩道算式,發現他們的秘密。
活動延伸。
1.區域投放4以內的加法應用題,供幼兒操作用。
2.完成幼兒用書p14“地上的影子”任務。
的形成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大全(18篇)篇四
1、有序將一組數分為兩部分,體驗有序進行數的分合游戲的快樂。
2、對8進行有序分合,知道8分成兩份有七種分法。
3、進一步感知兩個部分數之間的互補關系。
1、知道經驗:幼兒對數字的組成有基本的認識。
2、物質材料:ppt課件,數卡,分合號,幼兒活動操作材料。
3、場地布置:幼兒分組圍桌坐。
一、開始部分。
復習7的組成。
教師:小朋友,我問你,7可以分成1和幾?
幼兒:老師,我告訴您,7可以分成1和6。
教師:小朋友,我問你,7可以分成2和幾?
幼兒:老師,我告訴您,7可以分成2和5。
以此類推。
二、基本部分。
1、幼兒操作練習。
教師:請小朋友將一排8個圓點用短線分隔成兩列,每次分隔的數目都不一樣,每分隔一次要在空白記錄單上記錄分隔結果。
2、幼兒分享交流。
(1)幼兒操作完成后,請幼兒分別講述自己是怎樣分的,有幾種分法,并把幼兒的分法記錄在黑板上。
(2)教師有意識地選取兩種分法,即按順序分和無順序分。引導幼兒發現問題,學習有規律地分合一個數。
3、找規律。
教師:請小朋友看看8的分合式,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教師出示8的分合式,引導幼兒觀察、講出兩個部分數之間的互補關系。一組數逐漸增加1,另一組數逐漸減少1,對應的兩組數合為8。
三、結束部分。
游戲:找朋友。
玩法:幼兒每人一張數卡,音樂響起,幼兒自由活動尋找朋友;音樂停,手中的數卡與另一人的數卡上的數合起來為8的幼兒手拉手做朋友。
的形成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大全(18篇)篇五
1、通過操作練習,培養幼兒對數的興趣。
2、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主動性。
3、學習7的形成數數,知道6添1是7,認讀數字7,并理解7的實際意義。
1、課件:7的數數
2、課件:趣味練習—請拼湊成7,1-67按照線寫數字
3、圖片小蘑菇、小圓片、小蘿卜、小花若干。
一、導入
以招待客人的口吻,引出課題:
教師:今天小兔子要來做客,我們給小兔子準備好吃的蘿卜和蘑菇好嗎?
二、展開
1、幼兒操作,用對應比較法學習7的形成。
教師以游戲口吻引導幼兒進行操作練習。
(1)請小朋友拔6個蘿卜排成一隊,幼兒點數并說出總數。
(2)再請小朋友采6個蘑菇排成一隊,并于蘿卜找好朋友,幼兒點數并說出總數,
(3)你拔了幾個蘿卜?蘿卜和蘑菇誰多誰少還是一樣多?
討論:怎樣把6個蘿卜變成7個?
6添1是幾?
(4)幼兒復述:6添1是7。
2、課件演示,操作驗證。
(1)出示6個蘋果,幼兒點數
出示6個桃子與蘋果一一對應,幼兒點數。
(2)蘋果和桃子誰多誰少還是一樣多?
思考:怎樣將6個桃子變成7個?6添1是幾?
3、利用課件認讀數字:7
(1)引導7個桃子用數字幾來表示?
出示數字“7”幼兒認讀。
(2)討論字形:7像什么?(7像鐮刀)。
4、理解數的實際意義
(1)7除了能表示7個桃子、7個蘿卜外,還表示7個什么?
激發幼兒想象許多能用數字7表示的物體。
(2)小結:7可以表示所有數量是7的物體。
5、趣味練習:請拼湊7
在方框里貼上還是數量的貼紙,使總數量是7。
三、結束
講評:表揚課堂上積極動腦筋、積極回答問題的幼兒。
的形成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大全(18篇)篇六
設計意圖:
《亂七八糟的魔女之城》是一個有趣的數學繪本,講述了“公主去亂七八糟的魔女城拯救迷路了的王子,一路上歷經各種困難和挑戰”的故事。繪本巧妙地將“模式排序”的數學知識融人生動的故事情節中,使抽象的排序變得合理而有趣。與幼兒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引導孩子將眼睛從集體活動中延伸到生活中,能夠體會到數學活動和自己的'生活是緊密相連的,發現生活中的規律美。
活動目標:
1.能通過繪本發現事物的排列規律。
2.理解并掌握找規律的方法。
3.能大膽操作,體驗排序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繪本課件。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感知規律。
1.身體節奏規律。
2.架子鼓上也可以有規律的展示。
【環節分析】:引出規律,為接下來的故事內容做準備。
二、深人故事情境,體驗闖關之趣。
1.故事導入,激發興趣。
師:老師今天帶來了一個故事,這個故事里面也有好多的規律呢,請小朋友來找一找。
2.聽一聽,玩游戲:找鑰匙(按照數量規律排序)。
(1)播放大樹怪的指令.
(2)請幼兒上前操作。
(3)交流、評價,圈畫規律。
3.選一選,玩游戲:涂腳趾甲,
(1)出示巨人圖片,用放大鏡引導幼兒觀察思考,巨人的難題是什么?
(2)幼兒選擇顏色操作。
(3)交流、評價,圈畫規律。
4.選一選,玩游戲:過鱷魚河和整理房間任選其一。
(1)聽一聽闖關的要求,選擇關卡,分組操作。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3)鏈接幼兒操作的pad,交流,評價,圈畫規律。
【環節分析】:貼合故事內容,帶入故事角色,提高幼兒興趣。操作形式涉及到個人上臺操作、幼兒集體操作,操作內容也可選擇,體現幼兒的主體性。
三、創編規律四、感受生活的中的規律美。
1.出示超市圖片,交流圖片中的規律。
2.尋找生活中的規律。
【環節分析】:結合幼兒生活實際,將視覺帶入到生活中,感受生活中的規律美,鼓勵幼兒在生活中要善于觀察和思考。
的形成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大全(18篇)篇七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做做、玩玩中學習將物體以2、5、和10為單位進行按群數數。
2、學會選用合適的群數方法解決生活中的數數問題,培養幼兒記數的興趣。
3、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4、培養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活動準備:
瓶蓋、棉簽、筆、豆子、紀錄紙、粉筆、操作驗證分類紙。
活動過程:
一、以問好、對歌等方式引入活動主題。
1、引導幼兒齊聲數出雙數、數到數字10時齊聲向客人老師問好。
2、手指對歌《我們有雙勤勞的雙手》。
師唱問:“伸出你的左手、左手,多少?”(說出指頭數量)“幼兒伸出左手并回答:”5個“,師接著唱問:”伸出你的.右手、右手,多少?“,幼兒伸出右手并回答數量,合唱:”我們都有一雙手,一雙勤勞的手?!皫焼枺骸睅讉€“(說出雙手的總數),幼兒回答雙手手指數量。
二、在動腦數瓶蓋的數量中引導幼兒學習按群數數的方法。
1、探索用什么方法能較快數出瓶蓋的數量。(2個2個、5個5個,或10個10個數)。
2、根據上步驟群數出現唱數不連貫的現象探索如何能很順口有規律地群數。
師總結:2個2個數可以借用數雙數的方法,5個5個數中有五、十、五、十交替數的規律,且數十的數量是逐一遞增的。10個10個數可以借用一個一個數的方法。
3、以《合攏放開》音樂手指游戲來加深幼兒對群數經驗的認識。
幼兒邊表演邊數數答題:
(1)復習10個10個數。
幼兒用10指齊演并答題:”合攏放開、合攏放開、小手拍一拍,合攏放開、合攏放開小手放腿上“(每一樂句尾師有節奏地插問”多少“,幼兒成功答題后接著唱下一樂句,如:10、20、30、、、)。
(2)復習5個5個數。
樂句”爬呀、爬呀、爬呀、爬呀、爬到頭頂上“依然用同樣的問答形式引導幼兒5個5個數數。
(3)復習2個2個數。
”這是眼睛、這是鼻子、這是小耳朵“用同樣方法引導幼兒2個2個數出五官的總數。
小結:要數出物體的多少,除了1個1個數,還可以2個2個、5個5個的數、10個10個地數,這幾種都是又快又好的數數方法。
三、幼兒運用喜歡群數方法進行數數,并記錄。
1、師出示操作材料,提出問題引導幼兒思考:你準備選用什么樣的群數方法解決問題?
2、了解分組操作的方法、要求。
3、分組活動:幼兒選用按群數數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數棉簽數豆子四、交流活動1、引導比較、驗證操作結果。
幼兒將記錄結果按群數的方式分類粘貼,(即2個2個數的記錄紙粘貼在一起),引導幼兒與同伴的操作結果進行比較,驗證操作結果。
2、引導幼兒交流操作經驗。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幼兒對兩個兩個數數的理念理解的不是很透徹,個別幼兒還不能獨立數數,教師應該在設計幾個游戲環節,訓練幼兒掌握兩個兩個數數的技能。
的形成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大全(18篇)篇八
1、在游戲中引導幼兒探索、發現排列成封閉狀物體的數數方法,初步積累相關數數的經驗。
2、發展幼兒思維的準確性、靈活性,激發幼兒參與數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連線紙、水彩筆人手一份。
2、雞蛋、鴨蛋、鵝蛋、鳥蛋圖片若干。
3、擺放成封閉式的平面雞蛋、鴨蛋、鵝蛋、鳥蛋若干張。
4、數字卡片。
活動過程。
1、游戲《連線找客人》。
“今天我們這里來了四位神秘的客人,把卡片上的點子按數字從小到大的連起來,你就可以知道了?!?/p>
2、幼兒連線,教師將幼兒作品貼在黑板上。
今天來的客人是誰?(一起說一說)。
小動物們說:小朋友,你們知道誰是我的媽媽嗎?請你們幫幫忙,把我們的媽媽找出來吧!
出示相應的動物媽媽圖片。
二、配對。
媽媽們說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本領,(下蛋)。
教師出示雞蛋、鴨蛋、鵝蛋、鳥蛋,幼兒配對,將蛋放在動物媽媽的身邊。
三、數雞蛋。
1、教師出示鴨蛋圖片,請你數一數有幾個鴨蛋。
2、發現問題,引導幼兒想辦法解決。
為什么有的孩子會數錯呢?怎樣數才能數清楚呢?教師總結并示范數數(出示數字)我們只要想辦法記住第一個數的雞蛋,再數到它的時候就不要數了。
我們要怎么樣才能記住第一個數的蛋呢?
四、幼兒探索嘗試封閉式數數。
1、幼兒按意愿選擇不同的蛋進行數數。
2、請小朋友選擇一種你要數的蛋蛋。想想看有什么好辦法可以數的又快又對。老師給你們準備了水彩筆和貼紙,如果你需要可以用的。
3、小結交流數數的經驗。總結時,出示數字卡片。
3、比比誰生得蛋最多。
五、游戲:
母雞孵蛋交代游戲規則:“音樂開始的時候沿著蛋蛋走圓,走的時候腳步要輕,不能踩到雞蛋。音樂一停找一窩蛋孵小雞,并數數你一共孵了幾個蛋。”
幼兒園中班數學數數教案范文二:感知10以內的數。
活動設計背景。
這個活動是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在幼兒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提供可操作的材料,對10以內的數量能手口如一的點數。讓幼兒在以前學的數字的基礎上,能夠把操作材料與數字聯系起來,達到鞏固的效果。
1、通過游戲,觀察、操作使幼兒感知10以內的數量。
2、使幼兒建立對數量的認識,
3、使幼兒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4、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教學重點、難點。
手口一致的點數出10以內的數量。
活動準備。
記錄單、豌豆莢、小黑點、數字卡片、鼓、數數玩具、彩色筆。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表述禮物。
1、李老師給寶寶們帶來了一包禮物,我們一起來看看,有哪些禮物?
(和旁邊的寶寶說一說,是什么禮物,是什么樣子的。)。
2、按圖歸放,感知數量。
(請寶寶們把相同的禮物歸放在一起,一起來數一數、說一說,每樣禮物有多少。)。
二、擊鼓游戲。
1、運用聽覺感知數量,老師擊鼓(數量是10以內),幼兒回答:擊了幾下,說出總數。并配相應的數字卡片。
2、用動作感知數的實際意義,看點子卡片擊鼓,邊擊邊數數,最后說出點數。并配相應的數字卡片。
三、猜猜豆媽媽肚里的豆寶寶,理解10以內的數量。
1、剝豆:出示一結豆莢,幼兒觀察猜測,里面躺了幾粒豆寶寶。剝豆驗證,并用相應的符號和數字表示,教師在大記錄單上作記錄。第二次剝豆,請個別幼兒剝豆數數,并作記錄。兩次一共剝了幾粒豆,將兩次剝的豆放在一起是多少粒?用數字幾來表示。教師在記錄單上寫上數字。
2、介紹記錄單,請幼兒說說記錄單的每一個格子里寫什么?
3、講解操作要求:
4、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5、交流評價,糾錯。
四、拓展。
蔬菜批發市場需要一些豆子,我們把豆子裝到袋里去送到批發市場吧。(幼兒根據豆子的數量送到“老板”那里。)。
教學反思。
新課程的理念是讓每個幼兒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活動中,我緊緊把握這個理念,使幼兒在積極愉快的氣氛中以游戲的形式,讓幼兒輕松地認識、理解了學習內容。剛開始,我用了分禮物導入,先讓幼兒對10以內的數有一個初步的認識。這個方法還不錯,幼兒都能跟上我的節奏。接下來我出示了事先準備的小圓點,讓幼兒玩擊鼓游戲,幼兒也基本上都能擊正確。并且,課上的氣氛也是很活躍的,發言也很積極,見得幼兒對看圖片數圓點還是感興趣的。較好地達到了預期設計的活動目標。
的形成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大全(18篇)篇九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練習,培養幼兒對數的興趣。
2、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主動性。
4、初步培養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課件:8的數數。
2、課件:趣味練習1―8按照線寫數字。
3、圖片小蘑菇、小圓片、小蘿卜、小花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
以招待客人的.口吻,引出課題:
教師:今天小兔子要來做客,我們給小兔子準備好吃的蘿卜和蘑菇好嗎?
二、展開。
1、幼兒操作,用對應比較法學習7的形成。
教師以游戲口吻引導幼兒進行操作練習。
(1)請小朋友拔7個蘿卜排成一隊,幼兒點數并說出總數。
(2)再請小朋友采7個蘑菇排成一隊,并于蘿卜找好朋友,
幼兒點數并說出總數。
(3)你拔了幾個蘿卜?蘿卜和蘑菇誰多誰少還是一樣多?
討論:怎樣把7個蘿卜變成8個?7添1是幾?
(4)幼兒復述:7添1是8。
2、課件演示,操作驗證。
(1)出示7個蘋果,幼兒點數。
出示7個桃子與蘋果一一對應,幼兒點數。
(2)蘋果和桃子誰多誰少還是一樣多?
思考:怎樣將7個桃子變成8個?7添1是幾?
3、利用課件認讀數字:8。
(1)引導8個桃子用數字幾來表示?
出示數字”8"幼兒認讀。
(2)討論字形:8像什么?(8像葫蘆)。
4、理解數的實際意義。
(1)8除了能表示8個桃子、8個蘿卜外,還表示8個什么?
激發幼兒想象許多能用數字7表示的物體。
(2)小結:8可以表示所有數量是7的物體。
5、趣味練習:請拼湊8。
在方框里貼上還是數量的貼紙,使總數量是7。
三、結束。
講評:表揚課堂上積極動腦筋、積極回答問題的幼兒。
教學反思:
在執教的過程中缺少激情,數學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識的時候,就需要老師以自己的激情帶動孩子的學習,在今后的教學中這方面也要注意。
的形成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大全(18篇)篇十
1.認識長方體與正方體,能區分長方體與正方體。
2.感受形與體的不同,發展空間知覺。
3.在探索活動中提高對認識立體物體的興趣。
活動準備。
正方體、長方體實物紙盒若干、正方形紙若干、正方體、長方體積木若干。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
師:西關大屋,是富有嶺南特色的傳統民居,大部分西關大屋興建于清朝同治、光緒年間。老師給大家一個任務,用長長方方的物體拼建西關大屋。在拼建之前,我們先來認識這些長長方方的物體。
2.感知正方形與正方體的不同。
(1)看看桌子上有什么?請找出正方形,說說正方形是怎樣的?
(2)桌上還有什么?摸摸紙盒,有什么感覺?
(3)用正方形紙量一量紙盒,并在量過的紙盒面上寫上數字1-6.
(4)師:你們發現正方形與正方體之間有什么秘密?
小結:正方體是立體圖形,正方形是平面圖形。正方體有6個面,正方形只有1個面。
3.探索長方體與正方體的不同。
(1)請在長方體紙盒每個面上寫上數字1-6,對應比較,說一說正方體與長方體的異同。
(2)請分別把正方體和長方體積木的六個面拓印在記錄單上,比較說說正方體和長方體印章的異同。
小結:長方體、正方體的相同點:都有8個頂點,6個面,12條棱。
長方體、正方體的不同點:長方體相對的兩個面面積相等,正方體6個面的面積都相等;長方體相對的4條棱的長度相等,正方體12條棱的長度都相等。
4.游戲,鞏固對正方體和長方體的認識。
(1)尋找課室里一個長方體或是正方體。提問幼兒你挑找到是什么體?
(2)在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物體也是長方體或者是正方體?
活動延伸。
使用正方體和長方體拼建西關大屋。
的形成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大全(18篇)篇十一
1、探索6的組成,知道6分成兩份有幾種不同的分法。
2、能按順序進行操作,初步感知數的互補關系。
3、專心自己的操作活動,初步學習檢查自己的活動。
1、經驗準備:幼兒學習過5以內個數的組成。
2、物質準備:教具:小魚六條,記錄紙,筆學具:
(1)小簍子若干,內放數量為6的小魚片片,記錄紙,筆。
(2)6個玩具串在一根繩子上,記錄單,筆。
(3)《幼兒用書》38—39頁,彩色筆若干。
一、小魚游走了。
1、教師出示一群小魚:河里游來了一群小魚,你知道一共有幾條小魚嗎?引導幼兒將小于排成一排,并數出和記錄總數。
2、教師將一條小魚拿開放在面前:幾條小魚游走了?現在小魚分成了兩份,每一份是幾條?引導幼兒根據小魚的位置說一說小魚分成了1和5,并記錄。
3、請個別幼兒移動小魚,引導幼兒繼續按小魚的位置進行分合并記錄。
二、小組操作活動。
1、小魚游游游。幼兒先將小魚排成一排,記錄總數,然后演示小魚游來了或游走了,說一說每次分合的結果并記錄。
2、分玩具。將6歌玩具穿在一根繩子上,引導幼兒現數總數并記錄,然后再將玩具分成兩份,波導繩子的兩頭,并記錄下分的結果。
3、看房子圖寫分合式,引導幼兒打開幼兒用書(p38頁),看房子分類圖,請你先將6個圓點分成兩份,再用數字記錄,最后寫分合式。
4、看算式進行5以內的加減運算。
5、給鉛筆排序,觀察鉛筆的長短,在圈中寫上相應的序號。
三、活動評價。
1、請幼兒介紹“小魚游游游“活動,教師記錄幼兒分合的結果,師生共同檢查6的分合是否有重復或遺漏,得出6分成兩份有5中不同的分法,引導幼兒觀察記錄單,發現數的互補關系:總數不變,兩個部分數,一邊數越來越大,另一邊的數就越來越小。
本次活動的設計根據新《綱要》精神,要求幼兒“從生活和游戲中感知事物的數量關系”,還要關注幼兒探索、操作、交流、問題解決和合作的能力。本學期我們大班幼兒已經學過了《2—5以內各數分解與組成》,對于數的組成孩子們也已經有了一定經驗。我嘗試讓幼兒親自動手操作、然后記錄結果,在教師的引導下尋找分解和組成的規律,讓幼兒在玩中學,以達到活動目標與幼兒興趣最優化的結合。
的形成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大全(18篇)篇十二
生活中的許多物品存在有規律排序的現象,如在衣服、窗簾、壁紙的圖案。有序排列的圖案美化物品的同時,也激發了幼兒對排序規律的好奇心。
1.學習按物體重復交替、數量的遞增或遞減等規律進行排序。
2.大膽創新,探索按多種規律排序。
3.體驗事物重復變化的樂趣。
1.雪花片幼兒每人1份,紅、藍彩珠,繩子,彩色紙條,膠水若干,“幼兒學習材料”――《秋天多美好》。
2.教室中懸掛紅、綠兩色按遞增和遞減規律交替、重復做成的兩條彩旗掛飾。
(1)出示“小熊的新房”圖片,請幼兒觀察有規律的地方。
是按照2小1大、3小1大、4小1大的順序,蝴蝶是按兩只向上飛、兩只向下飛的順序等。
(2)引導幼兒梳理、記錄排序的多種方法。
小結:小熊的新住處布置得很有規律,有的是按abbbabbb式交替排列的,有的是按
ababbabbbabbbb式遞增排列的。
2、引導幼兒分組設計排列順序。
(1)為小熊家門前的小路鋪設有規律的路面。
提問:怎樣用雪花片幫助小熊鋪設一條漂亮的小路?鼓勵幼兒按雪花片的數量或顏色交替變化的規律鋪設。
(2)請幼兒幫助動物們做項鏈送給小熊。
請幼兒用長繩穿彩珠做成項鏈,比一比誰穿得漂亮。引導幼兒按交替、重復的規律穿珠。
例如:按紅珠子的數量不變、藍珠子逐一增加的規律穿珠子。
3、鼓勵幼兒交流作品,發現不同的排列規律。
(1)請個別幼兒完整介紹自己鋪設的小路或設計的項鏈的創作規律。
(2)引導幼兒發現并說出同伴設計的規律。4、組織幼兒討論生活中事物重復變化的樂趣。
小結:生活中的很多地方用到了有規律的排序。例如:家里的窗簾、被單的圖案,公園里擺放的花盆,婚禮上的氣球拱門等。事物的重復、交替變化裝扮美化了我們的生活。
的形成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大全(18篇)篇十三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掂一掂、試一試、比一比等自然測量的方法比較物體的重量。
2.在探索過程中,能正確判斷并用語言表達物體的輕重。
3.體驗采用多種方式比較物體輕重的樂趣與成功感。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重難點:
懂得用掂一掂、試一試、比一比等自然測量的方法比較物體的重量。
活動準備:
皮球、鐵球天平、大棉花球、小磁鐵、積木、卡片;幼兒用書第5頁《比輕重》。
活動過程:
1、猜一猜,誰輕誰重。
教師出示幾組物品,讓幼兒猜猜物品的輕重并用卡片記錄猜測的結果。
(裝有大小不同的積木,大小相同的皮球2個、鐵球一個、一個大棉花球、小磁鐵、2個完全相同的杯子和一定量的水)。
2、掂一掂,誰輕誰重。
師:掂一掂大小一樣的皮球和鐵球,你感覺有什么不同?
幼:鐵球重,皮球輕。
比較大棉花球與小磁鐵,幼兒比較后奇怪地感到大棉花球輕,小磁鐵重。
師:掂一掂,大棉花球和小磁鐵,又是怎樣的感覺?
3、比一比,誰輕誰重。
(1)幼兒自由探索和操作,比較不同物體的輕重并用卡片記錄比較的結果。
(2)與同伴分享交流操作成果。
教師小結:
判斷物體的輕重,是可以用掂一掂、試一試、比一比等自然測量方法的。
4、生活中的運用。
為幼兒提供兩個完全一樣的水杯,調動幼兒的學習主動性,激發幼兒的創造性思維。
(1)先比較、判斷兩個水杯的重量。
師:請幼兒拿出兩個完全一樣的杯子,放在手中掂一掂,感覺怎么樣?
幼:一樣重。
(2)分享交流。
5、活動延伸。
帶領幼兒到戶外,利用可操作的自然物比較輕重,到兒童樂園玩蹺蹺板,比較自己與同伴之間的輕重。
的形成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大全(18篇)篇十四
大班小朋友已經開始學習數學知識,在學習數的可分性方面理解不是太好,在學習中、活動中缺少協商合作意識,語言表達能力也不夠完整。
活動目標。
1.體驗數量為5的物體分成兩部分有多種不同的分法,能用標記和數字等符號記錄分的結果。
2.能與同伴協商,學習分工合作完成任務。
3.體驗分享的快樂。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了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什么是每次分的數目不相同。
2.語言的完整描述。
活動準備。
蘋果卡片10張男孩圖片1張女孩圖片1張操作單若干張梨卡片若干張。
活動過程。
一.分水果。
1老師家里來了兩個小客人(哥哥和姐姐),請小朋友幫老師把五個蘋果分給兩個小客人,在操作單上記錄下來,并給大家完整地講述分的結果。
2.出示五個蘋果請小朋友來分一分,要求要和剛才分的不一樣,并記錄下來,并完整地講述分的結果。
3.引導小朋友討論:兩次分的結果一樣嗎?幫助小朋友理解什么叫每次分的不一樣。
4.再將五個蘋果分給兩個小客人,要和前兩次不一樣,可以怎樣分?
二.操作活動:分水果。
1.發放梨卡片和操作單。
2.兩個小朋友自由結合,分工合作。引導小朋友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記錄。(一人分水果,一人記錄結果)。
3.展示小組操作單,并向大家講述一下自己的操作過程和記錄結果,同時學習同伴的記錄方式。
4.集體檢查是否按要求完成,記得和分的是否一致。再次感受5分成兩份有多種不同的分法。
三.活動延伸。
1,帶領小朋友玩“對口令”的游戲。
2.請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玩分東西的游戲。
教學反思。
在活動的開始我運用了家里來了客人,要給客人分水果,可我不知道怎么分來引導孩子進入課堂,孩子的積極性很高,也很踴躍。
在操作活動時,沒有考慮到孩子的個體差異,是一小部分孩子在操作過程遇到了困難,大部分孩子在分工和合作上還是做得很好的,孩子在講述自己的學習成果是也非常的勇敢大膽。
再重新上這節課的時候,我會把操作活動這個環節加上逛超市,準備各種各樣的水果,讓小朋友先去超市買水果,然后再分水果,這樣會讓學習更加貼近生活,不但學習了生活常識,還給小朋友一個更加寬松的學習環境。
的形成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大全(18篇)篇十五
1、能在游戲中感知平面圖形與立方體的不同。
2、能探索、發現正方體、長方體的特征。
3、能認真細致的進行制作活動。
學具準備。
1、操作卡p1、2。
2、正方形毛巾一張、大正方體積木一塊。
活動過程。
一、活動觀察:找不同。
1、出示一張張方形毛巾和一大塊正方體積木,引導幼兒觀察,冰大膽談論這兩件東西的外形有什么相似?(毛巾是平面的,積木式立體的。)。
2、看看活動室里那些東西和毛巾相似是平面的,那些東西和積木塊相似是立體的?
3、圖卡操作:請幼兒看操作卡第1頁;說一說圖中有些什么物品?哪些物品的外形與毛巾相似,哪些物品的外形與積木塊相似?給它們畫上連線。
二、數數看有幾間房。
引導幼兒觀察并討論操作卡第2頁的兩個動物房制作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1、分一分。兩個動物房里分別住著哪些動物?各有幾個?分別屬于哪一類?(野獸、禽類)。
4、說一說。野獸動物房是由6個一樣大的正方形組成的;禽類動物房是由4個一樣大的長方形和2個一樣大的正方形組成的。
三、制作活動。
1、猜一猜。剪下制作卡上的圖形黏合后,會變成什么樣?
2、做一做。請幼兒剪下制作卡上的圖形黏合成立方體動物房。(也可請幼兒回家與爸爸媽媽一起制作。)。
3、說一說。野獸動物房的形體叫什么名字?(正方體)像什么?
禽類動物房的形體叫什么名字?(長方體)像什么?
的形成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大全(18篇)篇十六
活動目標:
1、在游戲活動中學習10的形成,認識數字10,理解10的實際意義。
2、激發學習興趣,發展幼兒操作,思維能力。
3、初步培養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4、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活動準備:
每張座位上貼上1—9的數字,每人一張胸卡(有數量不等的小動物)。
活動過程:
一、復習9以內的數量。
1)導入:春天來了,我們一起去郊游吧!
2)游戲:上車,根據胸卡上圖片的數量找相應的車號。
師:我們每人都掛了一個卡片,看,我的卡片上有什么?有幾只?那要去找數字幾的車呢?
3)分別請幼兒數一數、說一說,并相互檢查驗證。
師:請你用‘幾只動物找幾號座位’這樣的句式來說一說;請你們相互檢查一下是否都找對了。
二、學習活動,認識數字10。
1)復習9以內的數量。
2)認識數字10并理解10的實際意義。
10長得象什么?(出示數字10)它由哪兩個數字組成呢?這樣看是不是10呢(翻身)?(提醒幼兒知道10永遠1在前,0在后面)。
3)游戲:老師請你們吃糖果,請你們自己從盤子里數出10顆糖果。
出示操作板,先跟幼兒從左到右數到10。
幼兒按老師的指令把糖果的放進操作板。
如(教師:請拿出一顆糖果放在第6個格子里。)。
教學反思:
在執教的過程中缺少激情,數學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識的時候,就需要老師以自己的激情帶動孩子的學習,在今后的教學中這方面也要注意。
的形成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大全(18篇)篇十七
1、學習在表格的相應位置勾畫記錄圖形的三項特征。
2、能根據表格勾畫出的三項特征,選取圖形并貼在表格的相應位置。
3、積極參與討論活動,大膽講述自己的意見。
教具放大的表格,水彩筆,幾何圖形若干,固體膠、學具幼兒操作卡片。
一、集體活動。
1、認識圖形特征表格。
出示圖一?!斑@是一張表格,表格的第一排上都有些什么?我們一起讀一遍。”“誰來說說第一排上有哪幾種特征標記(大小、顏色、形狀)。”“表格的第一行有些什么?它們都是什么樣子的圖形?”“這些圖形的特征,我們在表格上能找到嗎?”
2、學習在表格中勾畫圖形特征。
“今天我們就要在表格中勾畫出每個圖形的大小、顏色、形狀的特征,打勾的時候一定要對照第一排的特征標記,勾在這個圖形同一排的位置上?!薄艾F在我們先來勾畫第一個圖形的特征,誰能告訴我們在哪一排勾畫?”(請幼兒指出)幼兒集體講述圖形特征,教師隨之勾畫。“誰來勾畫第二個圖形特征?我們一起檢查勾畫的位置對不對?表示的特征對不對?”
3、學習根據勾畫的特征選貼圖形。
“仔細看看這張表格與第一張有什么不同?它是請小朋友干什么?”“我們一起把第一排的三個勾讀一讀?!薄罢l來根據這一排勾畫的三個特征選圖形,并給它貼在應該貼的位置?其他的小朋友幫助檢查。”
二、小組活動。
1、為圖形勾畫特征。
“請你為圖形勾畫出大小、顏色、形狀的特征。一定要在與這個圖形同一排的位置上打勾,勾畫后把三個勾連起來讀一讀,看看與前面的特征是否一樣?!?/p>
2、5以內的分解與組成。
三、活動講評。
挑選做的有問題的操作紙講評。
整個活動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行操作、學習,幼兒的認知由抽象變具體,由單一變多樣;給幼兒充分展示和交往合作的機會,注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拼完后讓幼兒說一說拼的過程,因為是幼兒真正親手操作的,幼兒都會說,說得都非常好,很有條理;通過幼兒動手操作,可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如果我重新上這節課,我會在第三環節幼兒個人在示范拼搭時,不會忽視了下面的幼兒,改為小組合作,效果可能會好些;還有那些拼圖范例會充分利用;第四環節的剪圖形改為課前準備,把更多的時間給幼兒動手拼更有主題、情節的畫面,這樣充分體驗成功的喜悅。
的形成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大全(18篇)篇十八
1、了解蠶豆的生長過程。
2、能根據蠶豆的不同特征學習5的組成,并作特征標記。
3、在活動中能積極參與,細心作業。
1、課件:蠶豆;
2、排序卡5份;
3、蠶豆5籃;
4、作業卡5種;
5、點、數。
牌每人一張;
6、音樂:“挪威舞曲”“找朋友”。
(一)蠶豆一生——了解蠶豆的生長過程。
過渡語:軟軟的泥土里睡著一粒種子寶寶,你認識它嗎?
1、看課件提問:小蠶豆是怎樣長大的?
2、小組合作進行蠶豆生長過程的排序。
3、看課件了解蠶豆的生長過程。
4、用動作隨音樂表現蠶豆的生長過程。
5、用歌曲演唱蠶豆的一生。
評析:在這個環節中,通過課件、身體動作、圖片排序、歌詞演唱等多種形式使幼兒清晰地掌握了蠶豆的生長過程。
(二)蠶豆分家——學習5的分成。
過渡語:小蠶豆長大后變老了,變成了蠶豆的種子,農民伯伯就把它們采下來,剝出來。
1、比較觀察:蠶豆種子有什么不一樣嗎?
2、分類記錄:幫助蠶豆寶寶來分家。
(1)請幼兒介紹和猜測作業紙的做法。
(2)幼兒自選作業:
難度一:看圖分類并記錄和作標記。
難度二:根據特征標記把蠶豆寶寶送回家。
難度三:分類盒分類記數。
難度四:分類粘貼記數。
難度五:分類記數并做標記。
3、講評作業。
評析:各種難度和做法給了各種層次和能力的幼兒以選擇的機會,他們還根據蠶豆的。
許多不同進行分類,無形中又學習了5的組成,又學習了制作特征標記,幼兒的收獲很多。
(三)蠶豆游戲——復習5的組成。
過渡語:我們幫助了蠶豆分了家,它要和我們小朋友一起做游戲呢?
1、游戲玩法:每人先把卡片貼在胸前,隨音樂找朋友,要找和自己相應的卡片合起。
來是5,然后一起玩炒蠶豆的娛樂游戲。
2、交換牌子再進行游戲。
3、老師出示炒熟的蠶豆:蠶豆炒熟了,我們一起到外面去吃好吃的蠶豆吧!
總評:首先整個活動圍繞蠶豆,把科學和數學巧妙結合在一起,實現了領域內的有機。
整合;其次整個活動體現了幼兒自主性、主動性,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另外,活。
動還體現了趣味性、游戲化的教學風格,使幼兒學習得自然、輕松。
1、根據作業情況進行糾正或交換作業卡進行活動。
2、在自然角繼續觀察蠶豆的生長過程,并學習照顧蠶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