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岳廟導游詞岳王廟導游詞篇一
歡迎大家來到這里,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岳廟位于西湖西北角的岳湖畔,始建于公元1220xx年,是為紀念南宋民族英雄岳飛而建的。內(nèi)有忠烈廟、啟忠祠和岳飛墓。
忠烈廟內(nèi)的岳飛塑像,上懸“還我河山”巨匾為岳飛手跡。啟忠祠原祀岳飛父母、妻兒,現(xiàn)辟為岳飛紀念館,陳列岳飛的生平事跡。
岳飛墓園在忠烈祠西側(cè),墓碑刻有“宋岳鄂王墓”字樣。旁有其子岳云墓。墓前建有墓闕,闕前照壁上鐫“盡忠報國”四字。
墓道兩側(cè)有明代刻存的文武俑、石馬、石虎和石羊;墓道階下有陷害岳飛的四個奸臣秦檜、王氏、萬俟咼、張俊跪像,反翦雙手,長跪于地。墓闕門框上鐫有石刻楹聯(lián):“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
墓園內(nèi)有南北碑廊,陳列著岳飛手跡和后人憑吊岳飛的詩詞碑刻127塊,具有重要的文史價值。1961年,岳飛墓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岳廟導游詞岳王廟導游詞篇二
歡迎大家來到這里,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岳廟位于西湖西北角的岳湖畔,始建于公元1221年,是為紀念南宋民族英雄岳飛而建的。內(nèi)有忠烈廟、啟忠祠和岳飛墓。
忠烈廟內(nèi)的岳飛塑像,上懸“還我河山”巨匾為岳飛手跡。啟忠祠原祀岳飛父母、妻兒,現(xiàn)辟為岳飛紀念館,陳列岳飛的生平事跡。
岳飛墓園在忠烈祠西側(cè),墓碑刻有“宋岳鄂王墓”字樣。旁有其子岳云墓。墓前建有墓闕,闕前照壁上鐫“盡忠報國”四字。
墓道兩側(cè)有明代刻存的文武俑、石馬、石虎和石羊;墓道階下有陷害岳飛的四個奸臣秦檜、王氏、萬俟咼、張俊跪像,反翦雙手,長跪于地。墓闕門框上鐫有石刻楹聯(lián):“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
墓園內(nèi)有南北碑廊,陳列著岳飛手跡和后人憑吊岳飛的詩詞碑刻127塊,具有重要的文史價值。1961年,岳飛墓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岳廟導游詞岳王廟導游詞篇三
飛云樓在萬榮解店鎮(zhèn)東岳廟內(nèi),相傳始建于唐,現(xiàn)存者建于明正德元年(1506)。樓外觀三層,內(nèi)部實為五層,總高約23米。平面正方,中層平面變?yōu)檎劢鞘郑饫@一圈廊道,屋頂輪廓多變;第三層平面又恢復為方形,但屋頂形象與中層相似,最上再覆以一座十字脊屋頂。各層屋頂構(gòu)成了飛云樓非常豐富的立面構(gòu)圖。樓體量不大,但有四層屋檐、12個三角形屋頂側(cè)面、32個屋角,宛若萬云簇擁,飛逸輕盈。此樓木面不髹漆,通體顯現(xiàn)木材本色,醇黃若琥珀。
飛云樓是解店東岳廟內(nèi)建筑群中的精華所在。民諺有“萬榮有個解店接,半截插在天里頭”。每當陽光普照,碧空如洗之日,十余里外也能遙見其倩影。若是天公作美,再飄來幾朵云彩,纏繞樓頂,真有高聳人云、凌空欲飛之感。
飛云樓如今的建筑結(jié)構(gòu)與造型,完全屬于元明遺風,清乾隆時期山西民間一些營造技法也尤為顯著,這是歷代不斷維修的緣幫。該樓平面呈方形,純木結(jié)構(gòu),明三暗五層,高達23.19米,十字歇山頂,底層木柱林立。中央 4根通天柱高15.45米。四周32根木柱構(gòu)成棋盤式。面闊、進深各五間,占地面積 570多平方米。三層四出檐。全樓斗拱密集排列,共 345組。且形狀極富變化,如云朵簇擁、鮮花盛開一般。各檐翼角翹起,勢欲飛翔。風和之日,樓角風鐸均勻作響,甚是悅耳。樓頂飾有黃、綠、藍幾色琉璃瓦,陽光之下,更顯富麗堂皇。現(xiàn)其狀,其結(jié)構(gòu)之巧妙,造型之精美、外觀之壯麗,堪稱我國樓閣建筑之杰作。廟內(nèi)中軸線上所存其他建筑都是元明時重修,香亭四周欄板、柱石雕龍刻鳳,造型生動精巧,充分體現(xiàn)了那個時代的工藝美術(shù)水平。
東岳廟飛云樓,1988年由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岳廟,也就是泰山神廟,是祭祀東岳泰山之神的地方。據(jù)《封神演義·姜子牙歸國封神》上說:“敕封黃飛虎為五岳之道”,同時,又“特敕封他為東岳泰山天齊仁圣大帝”,所以這里供奉的就自然是東岳大帝“黃飛虎”了。如今,這里的東岳大帝塑像雖然已經(jīng)蕩然無存,但是廟內(nèi)的建筑大都保存完好。
東岳廟現(xiàn)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精華主要在于建筑,其中的杰作就是飛云樓。
說起飛云樓,當?shù)亓鱾髦痪漤樋诹铮骸叭f榮有座飛云樓,半截插在云里頭”,這句話雖然不免有點過譽,但仔細想來,用它來形容飛云樓的雄偉高大,的確也是實實在在的。每當天氣晴朗,遠天如洗,從十余里外也能望見它那秀麗壯觀的倩影。若是天公作美,再飄來幾朵白云,纏繞于樓頂,確有高聳入云、凌空欲飛之意境,其情其景,更是引人入勝。
飛云樓如今的建筑結(jié)構(gòu)和造型完全屬于明清遺風,清代乾隆時期山西民間一些營造技法十分顯著,可見歷代屢有維修。飛云樓為純木結(jié)構(gòu),是中國古建筑樓閣中的珍品。樓身平面呈方形,明三暗五層,高達23.19米,十字歇山頂。底層木主林立。中央四根各高15.45米的通柱直達樓頂。四周32根木柱構(gòu)成棋盤式。面寬進深各五間,面積570多平方米。三層四出檐,二、三層各出抱廈一間,均設平臺勾欄,又用平柱分成三小間,上筑屋頂。山花向前,下用穿插枋和斜材挑承。全樓共有斗拱345組。真可謂斗拱密布,而且形狀極富變化,猶如云風族擁,鮮花盛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