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學乒乓球篇一
乒乓球基礎知識——乒乓球術語
(一)左、右半區又稱1/2區,其方向對擊球者本身而言。
(二)近網區指距球網40厘米以內的區域。
(三)底線區指距端線30厘米以內的區域。
(四)中區指介于近網區和底線區之間的區域。
(五)邊區指靠近球桌邊緣的區域。
(一)拍面角度拍面角度是指拍面與臺面所形成的角度。
(1)拍面與臺面成90為垂直。
(2)拍面與臺面形成的角度小于90為前傾。
(3)拍面與臺面形成的角度大于90為后仰。
(二)拍面方向拍面方向是指球拍左右偏轉時,與球臺端線所形成的角度。
(一)上部
(二)上中部
(三)中上部
(四)中部
(五)中下部
(六)下中部
(七)下部
(一)上升時期:球從臺面彈起剛上升的階段。
(二)上升后期:球彈起接近最高點的階段。
(三)最高點期:球彈起達到最高點的階段。
(四)下降前期:球從最高點開始下降的最初階段。
(五)下降后期:球下降到接近地面之前的這一階段。
五條基本線路(以擊球者為基準)為:右方斜線、右方直線、左方斜線、左方直線、中路直線。中路直線球在實際比賽中是隨時以站位而定的',即追身球,也稱中路追身路。
①球處于身體的前后位置②球與身體的遠近距離③球的高、低位置。
學乒乓球篇二
1、發球時,球應放在不執拍手的手掌上,手掌張開和伸平。球應是靜止的,在發球方的端線之后和比賽合面的水平面之上。
3、當球從拋起的最高點下降時,發球員方可擊球,使球首先觸及本方臺區,然后越過或繞過球網裝置,再觸及接發球員的臺區。在雙打中,球應先后觸及發球員和接發球員的右半區。
4、從拋球前球靜止的最后一瞬間到擊球時,球和球拍應在比賽臺面的水平面之上。
5、擊球時,球應在發球方的端線之后,但不能超過發球員身體(手臂、頭或腿除外)離端線最遠的部分。
(3)無論是否第一次或任何時候,只要發球員明顯沒有按照合法發球的規定發球,他將被判失1分,無需警告。
7、運動員因身體傷病而不能嚴格遵守合法發球的某些規定時,可由裁判員做出決定免予執行的決定,但須在賽前向裁判員說明。
學乒乓球篇三
1、能充分利用多種材料多種方法巧運乒乓球,感受方法的多樣性。
2、樂意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體驗成功的喜悅。
3、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1、每人兩個小操作盤(一個裝有乒乓球);每組一個大托盤(內有材料:小勺、小瓶子、吸管、電線、硬紙板、小剪刀、橡皮泥等)。
2、幼兒人手一份記錄表、筆。
3、大記錄表一張、“√”和“×”卡片。
一、介紹游戲,幼兒做出設想。
1、教師講述游戲規則:
“看今天老師帶來了什么?”“今天我們來玩一個“巧運乒乓球”的游戲。這個游戲有個奇怪的規則:手不能碰到乒乓球也不能拿起操作盤,把球從這個操作盤運到另外一個空的操作盤里。”“雖然不能用手但可以用老師準備的材料。看看有哪些材料?”介紹材料。
2、請幼兒將猜測結果記錄在記錄表中,進行交流。
“先請小朋友想一想,猜一猜,哪些材料能運球的就在“想一想”一欄里打“√”,哪些材料不能運球的就打“×”。并請你記錄在“想一想”一欄。(幼兒猜測記錄)
“誰來說說你是怎么猜的?”并把幼兒猜測的記錄在大記錄表上。
二、幼兒利用材料進行操作并交流。
1、教師講述操作要求
“請你們自己去試一試,能運球的在“試一試”的前面一欄里打“√”,不能的打“×”。”“注意了,一定要試過之后再記錄,還要記住手不能碰到球。
2、幼兒操作。
教師適時指導幼兒實驗,并提醒幼兒注意:手不能碰到球。
3、幼兒交流。
(1)請幼兒介紹操作結果并做記錄。
“你動手試了后結果怎么樣?”教師記錄在大記錄表上。
(2)適時請幼兒示范給沒有成功的幼兒看。
三、幼兒再次操作、探索多種運球方法。
1、教師講述操作要求
2、幼兒操作
3、幼兒介紹同種材料不同的運球方法
四、結束活動
在歡快的音樂聲中孩子們的探索活動結束了,從他們意猶未盡的臉上可以看出,孩子們是玩得開心,學得快樂的。在探索過程中,我用交流會的形式,鼓勵孩子大膽地向同伴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較好地達到的預設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