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秀作文需要注意細節(jié)的處理,用恰當?shù)男揶o手法讓文章更加生動。當我們欣賞一篇優(yōu)秀作文時,也要思考它的成功之處,以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世界文化遺產(chǎn)五年級(實用13篇)篇一
大家看,我們的眼前就是樂山大佛了。
樂山大佛歷史悠久,由于風(fēng)化,它的“臉”全部變黑了,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是洗過“臉”的。
從遠處看,巍峨雄偉,站在它腳背上的人顯得那么渺小,就像一只螞蟻爬在大佛上。它建于公元7。從他腳底流過的三條河分別是岷江、清江、大渡江。
三江匯合在這里,水直沖凌云山的腳,勢不可擋;洪水季節(jié)水更猛,往往使船只觸壁粉碎。凌云寺名僧海通法師見此情景非常不安,也想借助神力滅殺隱患,于是萌發(fā)修造大佛之念。他募集人力、物力、財力,遠及江淮流域,后經(jīng)唐劍南節(jié)度使韋帛續(xù)建竣工,歷經(jīng)九十年終于大功告成。
大佛高七十一米,耳長七米,鼻長五點六米,肩寬八點五米,腳北寬八點五米,長十一米,可圍坐百人以上。它那大鼻梁像高大的橋梁。
它真不愧是古代勞動人民的結(jié)晶啊!
世界文化遺產(chǎn)五年級(實用13篇)篇二
兵馬俑是我國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的陶土殉葬品,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雖然漢代被劉邦毀了不少,可經(jīng)過考古人員的修復(fù),現(xiàn)在的兵馬俑照舊相當于一個巋然不動的浩大軍隊。
那年夏天,我來到西安。剛一進兵馬俑地窖的洞門,一陣涼爽襲來,仿佛穿越到了另一個世界。在幾千年前建筑如此多的雕像所耗費的錢財和勞力可想而知,沉靜的地窖里傳來一陣贊美。大家紛紛拿出手機拍照留念。
兵馬俑雕刻得極其傳神。兵傭的`每一條手紋都了了可見,歷歷可數(shù)。每個兵傭神情各異。有些俑眼神生氣,可能是被強行擄來當兵而敢怒不敢言;有些俑滄桑的臉頰上印滿了憂愁,可能是可怕自己戰(zhàn)死沙場再也照看不了妻兒老小吧;有些俑卻神情堅決,像是在大喊:“今日就讓我馬革裹尸吧!”全部的俑都形神兼?zhèn)洌恳粡埬樁颊凵涑鏊麄冐S富細膩的內(nèi)心世界。
導(dǎo)游又把我們帶到另一邊。那里全是戰(zhàn)車和烈馬,布滿力氣感。全部戰(zhàn)馬都仰頭長嘶,像是在鑼鼓喧天和刀光劍影的戰(zhàn)場上與仆人沖鋒陷陣,勢如破竹。馬群中有一輛最精致、最豪華的馬車,車上雕滿花紋、飛龍。導(dǎo)游介紹道:傳奇這是為秦始皇的靈魂預(yù)備的,可以讓他仙逝后飛往天宮。我突然感覺打攪了泱泱大國一代帝王的肅穆和莊重。
幾千年前,人類就有如此成就讓我嘆為觀止,我的心情久久無法將平復(fù)。至今,我還對那天的巡游刻骨銘心。
世界文化遺產(chǎn)五年級(實用13篇)篇三
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造就了那么多名山秀水,而泰山就是大自然的偉大杰作之一。
隱隱約約看見周圍有許多奇峰峻嶺高聳入云。一陣涼風(fēng)拂來,夾雜著山林里獨有的清新空氣,沁人心脾。樹木被風(fēng)兒吹得左搖右晃,仿佛在為丁冬作響的山泉伴舞,這真是大自然的畫卷呀!
我們坐車到了中天門,開始了登山之旅,我們拿著手電筒一步一步往上登。我奮力地往上爬,一會兒扶著鐵鏈,一會兒手腳并用,像小猴子一樣。石梯兩邊郁郁蔥蔥的樹木就像穿著軍裝的戰(zhàn)士守衛(wèi)著泰山。對松山的松樹,排列整齊,猶如千軍萬馬。在對松亭聽著流水和濤聲,深深體驗到了乾隆“岱宗最佳處“的意境。在這綠色的海洋中,那隱藏著的古代建筑不就是一艘艘帆船嗎?我們又走了一段路,終于到了玉頂峰,一塊巨石上寫著“五岳獨尊”四個大字,真是帝王風(fēng)范。
天空云纏霧繞,灰蒙蒙一片。可惜那時是陰天,看不到日出,只能看到縷縷紅霞朦朦朧朧的。我們懷著遺憾下山,到了半山腰抬頭看是霧,低頭看也是霧,感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了,使我不禁想到杜甫的詩:“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泰山用樹木青草作衣裳,用朵朵白云做頭巾,用清清山泉洗臉,用縷縷紅霞作胭脂,把自己打扮得雄偉壯麗。我愛你泰山。
世界文化遺產(chǎn)五年級(實用13篇)篇四
你,如巨龍橫空而降,給人萬聲感慨,如深壑般嵌入地中,換來千年太平,如瑰寶般立于中華,得到萬眾矚目,你便是長城。
剛踏上那炙熱磚石的第一步,如久旱逢甘霖般,令我們無比興奮。巨大的磚石,滄桑的烽火臺與綿延的城軀,無一不像淳樸的邊塞大漢般向我們招手;遒勁的樹枝,巍峨的樹干,蔥蘢的綠葉,無一不歡迎我們;如鏡的藍天,炎炎的烈日,啾唧的鳥雀,無一不展現(xiàn)出它們的熱情!
頂著炎炎的夏日,踏著烙腳底的磚石,宛如河北鍋貼的傳統(tǒng)制作方法上蒸下烤。大家使足了勁兒往上爬。不一會,衣服便像抹了膠似的貼在身上,汗水亮晶晶的,順著腿根子像滑滑梯似的淌到地上,剛閃爍了幾下,便化作一縷煙。太陽毒,把人都快嗮焉了,正當大家心灰意泠時,后面同學(xué)拋出了精神食糧,“老師,當年孟姜女是怎么哭倒長城的啊?”大家笑了笑,挺直了腰桿,本著“不破樓蘭終不還”的精神,向前出征。
爬上了第三個烽火臺了,大家也歇了歇,有的盤著腿說說笑笑,有的背倚著石墻仰面喝水,有的站著舉起相機不忘拍照紀念。我看著那的磚石上刻的“___到此一游”、“我來了長城”……我深深的嘆了口氣,郭老師看著我,也感慨道:“這便少數(shù)國人的素質(zhì),把這長城當做什么了?都成了留言墻了,國人在埃及的方塊字已經(jīng)夠丟人了,這城墻上,哪兒找得到英文字母?外國人看了這些字,遲早也會把我們給笑扁了呀,這就是遺臭萬年啊!”說罷,便沉默不語。我悲涼地嘆道:“長城遲早會塌在我們手上啊!”遠遠望去,那面城墻顯得更加滄桑。
是啊,“長城遲早會塌在我們手上。”長城自春秋戰(zhàn)國便開始建造,秦長城費盡人力財力,漢長城抵御匈奴四百余年,唐宋長城名不虛傳,明長城更為雄偉,西北擋韃靼、瓦剌,東北抵建州女真,一時世界聞名,把它當成中華精神的象征,中華精神便如這巨龍般偉大,而如今少數(shù)國人在自我精神象征上亂涂亂畫,豈不貽笑大方,如果再不提升國民素質(zhì),有終一日,精神的長城會在華夏子孫的手中坍塌,待到那時,實物長城也空幾塊磚頭罷了!
那一夜,我夢見萬朵馬蹄在長城下奔馳,“篤篤”聲不絕于耳,隨即而來的是一聲巨響……。
世界文化遺產(chǎn)五年級(實用13篇)篇五
開平碉樓座落在廣東省開平市,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成為中國的第35處世界遺產(chǎn),也是廣東省唯一一處世界文化遺產(chǎn)。人們常說的開平碉樓,指的是指自力村、馬降龍、錦江里、三門里四個片區(qū)的碉樓群。這次,我主要介紹的是自力村景區(qū),它的命名取其“自力更生”之意。
一進自力村,就見一片池塘,池塘中的荷花或含苞待放,或嫩蕊凝珠,或紅菏菡萏,或亭亭玉立,簡直就是荷花的王國。一座木質(zhì)小橋建在這片荷塘之上,蜿蜒曲折,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個古色古香的小亭,與荷塘交相呼應(yīng)。荷塘的盡頭矗立著一座集防衛(wèi)、居住和中西建筑藝術(shù)于一體的六層塔樓式鄉(xiāng)土建筑,便是自力村的“一號人物”——銘石樓了。凡到開平自力村游覽的人,銘石樓是必去之處,它是自力村最亮麗的一座碉樓,曾是電影《讓子彈飛》的取景地。據(jù)說樓主人方潤文小時候家里很窮,后來去美國謀生,先后開過餐館,經(jīng)營過雜貨鋪,賺錢后回鄉(xiāng)花了十多萬銀元建了這座銘石樓。當時我們國家還沒有鋼筋水泥這些建房材料,銘石樓的鋼筋水泥建筑材料全部從國外進口。
銘石樓的一樓是廳堂,正面墻上掛著主人方潤文和他三位太太的大照片,二至四樓均為臥室和廚房。最具特色的是五樓。如果站在一樓從下往上看,就會發(fā)現(xiàn)這樓光滑的墻體上突出了四個懸空的圓柱體,分布在五樓的四個角落里,當?shù)厝朔Q其為“燕子窩”。五樓的四壁和地面上還有許多向前向后向下的射擊孔,既可居高臨下對付土匪強盜,又可從洞孔中丟鑰匙給上門拜訪的親朋好友,真是頗具特色。樓頂中央有個“六角攢尖琉璃瓦涼亭”,這就是《讓子彈飛》的取景地了。整個碉樓內(nèi)部的裝修非常華美,窗戶上鑲著五顏六色的玻璃,雕花家具上嵌拼著琺瑯瓷畫,老古董留聲機像一朵怒放的喇叭花,還有大浴缸、落地鐘、煤油吊燈、大彈簧床……處處透露出濃厚的中西合璧風(fēng)格。
除了銘石樓,開平碉樓群還包含了百年“比薩斜塔”、“開平第一樓”瑞石樓,以及最古老的迎龍樓……他們見證了數(shù)百年的滄桑歷史,見證了華僑們吃苦耐勞、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奮斗精神,每一座碉樓都有一個悲喜交織的故事,都寄托著華僑們對祖國、對親人的無限思念。
世界文化遺產(chǎn)五年級(實用13篇)篇六
圓明園是中國世界文化遺產(chǎn),它曾經(jīng)是世界上的博物館、藝術(shù)館。從17建造至1809年造了整整150年。
圓明園位于北京西北郊,它由圓明園、萬春園和長春園組成,所以又稱圓明三園。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小園分布在圓明園東、西、南三面。眾星拱月搬得環(huán)繞在四周。美不勝收,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
圓明園中許多景物更是巧奪天工。有金碧輝煌的殿堂,也有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有象征著熱鬧街市的買賣街,也有象征著田園風(fēng)光的山鄉(xiāng)村野。園中也有許多景物是仿造各地名勝風(fēng)景建造的。如:海寧的安瀾園、蘇州的獅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還有很多景物是根據(jù)古代文人的詩情畫意建造的。如蓬島瑤臺、武陵春色等。漫步園內(nèi),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飽覽著中外風(fēng)景名勝;流連其間,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圓明園不但建筑宏偉,還收藏著最珍貴的歷史文物:上自先秦時代的青銅禮器,下至唐、宋、元、明、清歷代的名人書畫和個種奇珍異寶,所以又是當時世界上的博物館、藝術(shù)館。
可是這么美的景物,到最后卻被毀了。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lián)軍侵入北京,闖入圓明園把圓明園大鬧一通,把拿的走的就拿,拿不走就摧毀。把圓明園滅的慘不忍睹。更加可恨的是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民侵略者奉命在院內(nèi)放火,大火連燒三天,煙云籠罩了整個北京城。
同學(xué)們,我們一定要不忘國恥、振興中華。把中國變得更加強大。使別的國家不敢侵犯我們!
世界文化遺產(chǎn)五年級(實用13篇)篇七
現(xiàn)在情況:
現(xiàn)存的500多個洞窟中保存有繪畫,彩塑的492個,有禪窟、殿堂窟、塔廟窟、穹隆頂窟、“影窟”等形制,還有一些佛塔。窟型最大者高40余米、寬30米見方,最小者高不足盈尺。
它始建于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jīng)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guī)模,現(xiàn)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zhì)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內(nèi)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shù)地。
隋唐時期,隨著絲綢之路的繁榮,莫高窟更是興盛,在武則天時有洞窟千余個。安史之亂后,敦煌先后由吐蕃和歸義軍占領(lǐng),但造像活動未受太大影響。北宋、西夏和元代,莫高窟漸趨衰落,僅以重修前朝窟室為主,新建極少。
隋至西夏的尊像畫、藥師經(jīng)變中的佛、菩薩、弟子手中及供桌上繪畫了玻璃器皿,有碗、杯、缽、瓶、盤等器型,它們呈透明、淺藍、淺綠、淺棕色,器型、顏色與紋飾表現(xiàn)出西亞薩珊風(fēng)格或羅馬風(fēng)格,說明了這些玻璃器皿是從西亞進口的。壁畫不僅反映了古代玻璃工藝的特點,還反映了中西的玻璃貿(mào)易。
破壞情況:
1907、1914年英國的斯坦因兩次掠走遺書、文物一萬多件;1908年法國人伯希和從藏經(jīng)洞中揀選文書中的精品,掠走約5000件;1910年藏經(jīng)洞中的劫余寫經(jīng),大部分運至北京,交京師圖書館收藏等。
莫高窟與河南洛陽龍門石窟、山西大同云岡石窟并稱中國三大石窟,后加麥積山石窟稱四大石窟。向人們展現(xiàn)了不同文明之間命運相通、文化相通、藝術(shù)相通的奇妙關(guān)聯(lián)。
世界文化遺產(chǎn)五年級(實用13篇)篇八
頤和園是我國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之一,也是享譽世界的旅游勝地。今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來到了頤和園游玩!
走進頤和園大門,來到萬壽山腳下抬頭看,萬壽山就像一只巨大的蝙蝠。走到山頂,我們看見了小布達拉宮,它是那么美麗。導(dǎo)游說:“屋頂上金燦燦的黃色,代表皇權(quán);屋檐下的`碧綠色,代表草民。”墻壁全部刷成了暗紅色,聽說古代只有皇帝才能用這富貴的紅色。走進大殿只見里面有三個菩薩,他們雙手合十面向我們,身上金碧輝煌。
走出殿外,我們看到了一座高高的寶塔,底座是用價值連城的漢白玉砌成的,墻壁上鑲嵌著一千零一十個唐僧像。表情各不相同,栩栩如生,其中有兩個頭被割掉了,真可惜啊!我們下到半山腰看到了三個字“書畫游”,是乾隆皇帝親筆題寫的,顯得蒼勁有力!環(huán)顧四周,亭臺、樓閣、假山、花、草、樹木,美不勝收,真像在畫中游。站在平臺上,遠看昆明湖,只見整個湖都結(jié)了冰,成波浪狀,靜止不動,神奇極了!
走下山來,我們看到了一條七百多米的長廊,上面畫滿了圖案,有花鳥蟲魚,有青山綠水,有人物故事。而我最喜歡的一幅圖,畫的是《西游記》中三打白骨精的故事。畫上畫著豬八戒和孫悟空在空中騰云駕霧,白骨精在陸地上慌忙逃跑。畫得如此逼真,真了不起!
頤和園可真是一座歷史悠久的藝術(shù)寶庫!它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
文檔為doc格式。
世界文化遺產(chǎn)五年級(實用13篇)篇九
你知道皇家園林博物館嗎?你知道你知道中國現(xiàn)存最大的皇家園林嗎?沒錯,就是美麗的頤和園。今天就讓我做大家的導(dǎo)游,帶領(lǐng)大家了解頤和園!
頤和園位于北京西北部海淀區(qū)境內(nèi),舊稱“清漪園”,它的規(guī)模宏大,內(nèi)外華麗,是世界聞名的皇家園林,也是世界文明化遺產(chǎn)。
公元1750年,乾隆在這里改建了清漪園,1860年,被英法聯(lián)軍焚毀。1880年重建,并改稱頤和園。1900年,又遭八國聯(lián)軍的破壞。1903年修復(fù)。后來在軍閥、國民黨統(tǒng)治時期,再一次遭了破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經(jīng)過不斷的修繕,才得以讓這座古老的園林煥發(fā)青春。這是經(jīng)過了多少次的破壞呀!
頤和園的面積達290多公頃,其中水面面積就占了四分之三!根據(jù)不同的地點與地形,建造了不同風(fēng)格的精致建筑。山腳下建了一條700多米的長廊,猶如一條彩虹色的項鏈把建筑、青山、綠水以及一切都連在了一起。這藝術(shù)真是巧妙,這就是罕見的園林杰作。
頤和園主要由萬壽山和昆明湖組成,萬壽山上依山而建的佛香閣等的千米長畫廊和昆明湖中的17孔橋等都是游人必到的景點哦!
頤和園是人民勞動與智慧的結(jié)晶,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榮耀和驕傲!身為青少年的我們更應(yīng)努力學(xué)習(xí),成為中國的驕傲!
世界文化遺產(chǎn)五年級(實用13篇)篇十
莫高窟按建筑和功用分為中心柱窟(支提窟)、殿堂窟(中央佛壇窟)、覆斗頂型窟、大像窟、涅槃窟、禪窟、僧房窟、廩窟、影窟和瘞窟等形制,還有一些佛塔。窟型最大者高40多米、寬30米,最小者高不滿1米。
莫高窟有別于龍門、云岡石窟最大的特點和獨具的優(yōu)勢是就壁畫,壁畫繪制的內(nèi)容以佛教題材為主,兼有中國古代的神話題材和社會生活的場景,是一部活的美術(shù)史。
莫高窟壁畫按繪制的題材,可以大致歸納為本生故事畫、佛傳故事畫、因緣故事畫、佛教史跡畫、經(jīng)變畫、漢族神話題材圖畫、尊像畫、說法圖、飛天、供養(yǎng)畫、山水畫、建筑畫、社會風(fēng)俗畫、服飾畫、圖案畫等15類。
彩塑是莫高窟藝術(shù)的主體內(nèi)容,現(xiàn)存上起東晉十六國晚期,下至西夏、元,歷時一千余年間所造20xx余身,其中基本完好和保存原貌者近半數(shù)。
莫高窟彩塑的種類主要有佛、菩薩、弟子、天王、力士、僧人等佛教塑像,洞窟內(nèi)多是以主尊佛為中心,外加多個隨從彩塑結(jié)合的塑像群來表現(xiàn)的。
敦煌莫高窟在經(jīng)歷了千百年漫長歲月后,石窟和壁畫彩塑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文物的損毀是難以避免。隨著時間的推移,壁畫的各種病害在直接威脅著壁畫的生存,壁畫所記載的文物信息在不斷地減少。
第285窟是保存最完好、壁畫繪制最精美的禪窟代表窟,方形覆斗頂窟形,中間塑主尊一身,兩側(cè)各塑一禪僧,洞窟中心有一低矮的小方臺,其形制將禪修與殿堂及右旋禮儀的內(nèi)容集于一窟之中。這個窟里既有外來佛教題材也有本土中國神話,有佛教的飛天也有道教的飛仙,有印度的諸天還有中國民間神怪,大家全都在一個窟里和平共處。
世界文化遺產(chǎn)五年級(實用13篇)篇十一
中國有諸多珍貴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像:天壇、長城、圓明園……但我印象最深的,就非故宮莫屬了。接下來,就由我為大家介紹一下吧!
故宮,原名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軸線中心。建于1406年,明成祖永樂年間1420年建成,年代悠久。
故宮是一個長方形的結(jié)構(gòu),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周有一道10米高的墻,外面有52米寬的護城河,可以起到抵御外敵入侵的效果。以三個大廳為中心,占地7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5萬平方米。它有70多座宮殿和9000多座房屋,還存有150余萬件文物,因此,1987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
到了故宮,從天安門往里,穿過一片鋪著青磚的廣場,便到達了故宮的正門——午門。午門氣勢恢宏,彰顯出皇室的威嚴。
穿過午門,又是個大廣場,廣場上有一座金水橋。過橋經(jīng)太和門便是雄偉的太和殿。雖說故宮共有宮殿9000多間,但最有名是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太和殿是最富麗堂皇的建筑,俗稱“金殿”,是皇帝上朝的地方,同時也是擺放龍椅的地方,可惜在慈禧執(zhí)政年間,龍椅被攻入北京的八國聯(lián)軍肆意踐踏還拍照留念,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恥辱。中和殿是皇帝休息和學(xué)習(xí)禮儀的地方。而保和殿則是每年皇帝賜宴王公貴族的場所。除了這三大殿,其余的大殿也是金碧輝煌,各有千秋。
從地圖上可以看到,整個北京城就是以故宮為中心,沿著一條中軸線排列,向兩旁展開,左右對稱。這條中軸線不僅貫穿在紫禁城內(nèi),而且南達永定門,北到鼓樓、鐘樓,貫穿了整個城市,氣魄宏偉,規(guī)劃嚴整,極為壯觀。
從故宮北門——神武門,出來就到景山了。這里是欣賞北京風(fēng)景的最佳地點!故宮真不愧為祖國的寶貴財產(chǎn)!
故宮的美與壯觀怎么也說不清楚,希望大家也能去一次故宮,細細游覽一番。
世界文化遺產(chǎn)五年級(實用13篇)篇十二
說到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大家一定會想到故宮。那你們喜歡故宮嗎?你們了解故宮嗎?今天我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座宏偉的宮殿。
故宮始建于明永樂四年,到永樂18年建成。故宮又稱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居住過二十四皇帝,是明清兩代的皇宮,現(xiàn)在又叫故宮博物院。院內(nèi)陳列著我國各個朝代的大大小小的藝術(shù)珍品,是中國乃至全世界最豐富的文化藝術(shù)的寶庫。故宮與凡爾賽宮、白金漢宮、白宮、克里姆林宮,被譽為世界五大宮,被聯(lián)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
故宮規(guī)模宏大,占地七十二萬平方米,建筑面積十五萬平方米,有房屋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筑。為了突出帝王至高無上的權(quán)威,故宮有一條貫穿宮城南北的中軸線,在這條中軸線上按照“前朝后寢”的格局,依次聳立著象征政權(quán)中心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帝王居住的后三宮—乾清宮、交泰宮、坤寧宮。出于防御的需要,這些宮殿的外圍筑有高達十米的宮墻,四角有高大精美的角樓,外面還有寬闊的護城河。
故宮的美與眾不同,它講究對稱美,金鑾殿龍椅的正下方就是北京城的中心。它的屋頂形式也豐富多彩,不同形式的屋頂就有十種以上。屋頂鋪滿各色琉璃瓦件。主要殿座以黃色為主,綠色用于皇子居住區(qū)的建筑,藍、紫、黑、翠以及孔雀綠、寶石藍等五色繽紛的琉璃,多用在花園的琉璃壁上。
故宮既是皇家的宮殿,又是我國最大的一座綜合性博物館。故宮是中國文化的寶庫,也是中國歷史的縮影,更是中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jié)晶,真不愧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
故宮是中國人的驕傲,也是全人類的驕傲!
世界文化遺產(chǎn)五年級(實用13篇)篇十三
廬山地處江西省北部,素以“雄、奇、險、秀”聞名于世,享有“匡廬奇秀甲天下”的盛譽,與河北北戴河,河南雞公山,浙江莫干山并稱“四大避暑勝地”。相傳在周朝有匡氏七兄弟上山修道,結(jié)廬為舍,由此而得名。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瀑布是廬山的一大奇觀,廬山瀑布是由三疊泉瀑布、開先瀑布、石門澗瀑布、黃龍?zhí)镀俨己托惴迤俨嫉冉M成的廬山瀑布群。“匡廬瀑布,首推三疊”,三疊泉瀑布有“廬山第一奇觀”的美稱。這瀑布隱藏在深山中,就連多次駐留廬山的李白,朱熹等人都沒能發(fā)現(xiàn)它,直到1191年才偶然被打柴的樵夫發(fā)現(xiàn),揭開了它的神秘面紗。泉水由廬山五老峰北崖傾瀉而下,分三疊跌下,其聲萬谷震響,其形似玉龍走潭,十分壯觀。
廬山有著豐富的生物資源。廬山有野生植物200多種,首次在廬山發(fā)現(xiàn)或以廬山命名的主要植物約40種。廬山還有著豐富的野生動物和珍稀動物。至今尚知獸類有33種,鳥類171種。廬山之麓的鄱陽湖還有世界著名的候鳥保護區(qū),珍稀動物金錢豹分布于山麓、山頂。廬山昆蟲有余種,其中多是珍稀品種和新品種。
除了豐富的生物資源外,廬山還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廬山文化內(nèi)涵深厚,集教育名山、文化名山、宗教名山、政治名山于一身。據(jù)相關(guān)記載,有司馬遷、陶淵明、李白、蘇軾、胡適、郭沫若等1500余位文壇巨匠登臨廬山,留下了4000余首詩詞歌賦。
廬山風(fēng)景優(yōu)美、生物資源豐富、文化價值高,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真是當之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