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應當擁有清晰的邏輯結構和條理性,使讀者能夠一目了然地理解作者的思路。通過閱讀以下幾篇優秀作文,我們可以了解到一些寫作的技巧和方法,幫助我們寫出更好的作品。
小學寫景指導(精選13篇)篇一
摘要:作文是學生認知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的綜合體現,加強作文指導,提高學生寫作水平,是整個語文教學活動中的重要一環。培養小學生寫作的興趣,是小學作文教學的首要任務。小學生對作文產生濃厚的興趣后,并不意味著他們都具備天生的寫作能力,還特別需要語文教師的指導。教師要引導學生多閱讀和多觀察生活,從而收集到寫作的材料。學生有了寫作的材料,教師還要激勵他們大膽創作并修改,讓他們在寫作的體會中進步與成長。
想要寫好人物,既要活靈活現地展現報道人物的精神風貌,即寫出一個有精氣神的人,又要寫出一個讓讀者可親可近可學的人物,即寫出一個真實可信的人,還要巧妙地運用語言再現人物的形象,即寫出一個鮮活生動的人。這樣一個真真切切的人物才會樹立起來。
一、抓住語言描寫。
人物的語言描寫,是一項極其重要的寫作基本功,也是學生最薄弱的地方。人物的語言描寫為什么這么重要呢?道理很簡單,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需要通過談話來交流感情、說明觀點、傳遞信息。在學生平時的作文里,也常常需要把各種不同的人物(包括自己)的語言記錄下來,為刻畫人物以及表現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務。要寫好人物語言,我們應該注意幾個問題:
(1)什么人說什么話,人物語言一定要符合其年齡、性別、身份、職業、性格、文化修養、思想認識水平以及人生經歷等特點。
(2)描寫人物語言時,要能真實地寫出人物說話時獨有的語氣、神態以及習慣性動作等。以此來表現人物當時的心理活動、思想感情等。
(3)記錄人物語言時,要做到準確、緊湊、連貫、簡練、鮮明。現實生活中的人物在平時說話時,往往會或多或少地摻進一些語病或廢話。因此,我們在記錄時,要有選擇,不能完全照搬。有時,應該作適當的加工調整(有特殊需要時除外)。
(4)記錄人物語言,要根據一定的需要,靈活、合理地運用“直接引述”與“間接轉述”這兩種記錄方式。
(5)人物的語言描寫是為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及表現人物特點服務的,因此,與此無關的人物語言決不能塞進文章里。
二、抓住外貌描寫。
外貌描寫指的是對人物的容貌、身材、服飾、姿態和神情等方面進行的描寫。寫外貌一定要抓住人物的特點,突出人物的性格、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寫外貌最忌諱的是“公式化”“一般化”“千人一面”。俄國偉大的作家果戈理說過:“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鑰匙。”再告訴大家一個竅門:寫外貌要注意寫好眼睛。魯迅說:“要極省儉地畫出一個人的外貌,最好是畫他的眼睛。我以為這話是極對的,倘若畫了全副的頭發,即使畫得逼真,也毫無意思?!贝蠹蚁胂脒@句話是十分有道理的。由此可見,寫外貌不在全,而在精。
三、抓住動作描寫。
一個人物是由多方面構成的。寫好人物的動作只是人物描寫的一個側面,而無論是哪個側面,我們都要與人物的特點緊密聯系起來,千萬不要進行“千人一面”“人云亦云”的描寫。首先,動作描寫要做到準確具體。其次,要能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內心活動、精神品質。要能真正地為表現人物的個性服務。動作要能拆分,要把一個大的動作場景拆開,用一連串小的動作來表現。
對于中年級學生來說,作文中遇到的最大的問題就是描寫不夠具體,教師可以教給學生一些技巧和方法。當然,這些技巧和方法學生不可能一下子就全部掌握,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鞏固,形成一種寫作的.良好習慣。關于通過動作描寫來表現人物,許多偉大的人物或作家都有過許多寶貴的經驗。如,恩格斯說:“人物的性格不僅表現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現在他怎樣做?!逼踉X夫說:“應當盡力使得人物的精神狀態能夠從他的行動中表現明白?!备郀柣f:“為了使藝術作品有教育和說服力量,必須使主人公多行動,少說話?!睆纳厦娴慕涷炛形覀儾浑y發現,動作實際是人物的又一張名片。所以,我們在教學生習作時這樣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鑒,我們一定要加強指導學生。
四、寫好心理活動。
(1)要符合人物身份及特點。心理活動是表現人物身份與特點的重要手法之一。生活之中有形形色色的人,比如學生、老師、醫生……他們因年齡不同、身份不同、性格不同,遇到事情時,就會產生不同的心理。因此,描寫人物心理時,要符合人物的身份與特點,要讓人物想自己該想的,避免千人一面和表面化。
(2)要交代人物“想”時的狀態。所謂想時的狀態,就是指人物思想時的語氣、動作、神態等。不要總是“我想”“你想”“他想”,這樣寫出來的心理干巴巴的,沒有現場感。一個人在思想時,總會出現相應的表情與動作,是看著什么東西默默地想,還是坐在桌子旁撐著下巴微笑著陷入沉思?把它們寫下來,讓我們如見其人,可以加強表達效果。
(3)要和其他的描寫相結合,為了表現人物豐富而細膩的內心世界,更有效地刻畫人物形象,光用人物心理描寫,有時會顯得力不從心,往往還需結合人物言行、神態及其所處的環境描寫來實現。這樣結合著寫,不僅能揭示人物內心,刻畫人物的性格,還能增強文字的藝術表現力。
總之,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對人物描寫的練筆,可以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調動學生觀察思考和練筆的積極性,真正讓習作練筆成為學生的生活需要,幫助學生初步掌握如何抓具體事例和抓人物特點寫人的習作方法,培養學生獨立構思和認真習作的良好習慣,從而寫好人物記實作文。
小學寫景指導(精選13篇)篇二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小學三年級是作文教學的起步階段,就更具有重要性。對于作文教學,無疑是語文教學的難點,也是學生最為難以解決的問題。作文寫的好壞,和學生的寫作方法、綜合素質、讀書習慣、積累運用、細心觀察等等有著密切的聯系。對于剛剛接觸作文的三年級學生來說,就更是難上加難!
在三年級作文教學中,有寫事、寫人、寫景,從學生的完成情況來看,寫景的作文最讓學生感到難寫,無從下筆。教師應重視對小學生寫景作文的指導,引導學生學會有順序地觀察,用心去感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為作文積累豐富的生活素材;引導學生廣泛閱讀,積累書面語言,積累好詞佳句,加強作文訓練,讓學生堅持勤寫多練,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寫景作文學生問題主要有:作文無話可寫,不知如何去寫,文章干巴巴,沒有優美的詞句,更談不上恰當生動的修辭手法;寫景作文中,主要是寫“景”,但學生往往抓不住重點,寫事比景多,重點不突出,與景無關的話語太多;寫景作文中,學生不知如何寫,沒有任何順序,東一腳,西一腳,沒有頭緒,寫一處靜時往往穿插別的景色,別的景色謝了兩三句之后,又扯到另一處景色。
首先要注意觀察。葉圣陶先生說過:“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潑地流個不停?!痹诖_定寫作內容時,一定要對景進行觀察,觀察對象要進行長時間、全面、深入地觀察,既要觀察它的整體,又要觀察它的局部,既要觀察它的靜態(顏色、姿態等),也要觀察它的動態(生長過程、四季變化、刮風下雨等);還要善于從不同角度進行觀察,力求形象、生動、明晰、特點顯著。還要與其他景物進行比較,找出其相同與不同之處。通過比較,把握其與眾不同的地方,才能把握住景物的特征。對于寫景作文,留心觀察是第一步,平日里要留心身邊的景物變化,可以寫一些觀察日記,及時記錄下自己的觀察所得,這樣到寫的時候就有素材了。可以從景物的形態、顏色、聲音、變化等角度去細致觀察。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你會發現寫作其實很簡單,就是把你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寫下來而已。每個人的視角不一樣,他寫出的文章也會帶給我們不一樣的感覺。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美的眼睛。希望你擁有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其次是巧用修辭,適當想象,寫景作文其實就像我們畫畫那樣,需要有和諧的色彩、精巧的構圖、大膽的想象、還要適當地營造意境。我們在描寫景物的時候,可以巧妙地使用各種的修辭手法,這樣會使景物更加的可感可觸,仿佛就展現在眼前一樣。當然,如果在你的作文里適當地運用擬人、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那樣你的文章會更加出彩,景色就會像人那樣會思考、有情感了,文章也會顯得特別有氣勢。除了巧妙地使用修辭手法外,我們還可以展開想象的翅膀,盡情想象。想象的魅力是巨大的,它能讓有限的空間變得無限大,會使你描寫的景物變得更加立體些。作為小學生的我們是最富有想象力的,不要害怕,拿起你的筆把你的想象盡情地寫下來吧!另外,寫景作文一定要有一定的順序。可以采用空間順序,按照景物的上下、左右、前后、遠近等順序依次描寫;時間順序,就是按照季節變化或者一日的時間變化來描寫;地點轉移順序,也就是移步換景,根據自己觀察的先后順序,依次描寫。在寫景作文中,我們還要注意在描寫時一定要注意動靜結合,有動有靜,文章才顯得栩栩如生,筆下的景色才會活起來,才會更吸引讀者。
三、抒情是寫景作文的點睛之筆。
首先應尋找適合自己表達感情的景物,一個風景點的景物是豐富多彩的,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將它們全寫進去,使文章非常蕪雜,不知所云。其次是應該根據感情表達的需要,寫出能寓情的景物來寫。通過自己對景物的描寫,把景物形象化,帶有人的特點、人的感情,字里行間都透露著對景的熱愛,這樣就能做到文章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情景有機的融為一體。如小學三年級的課文《燕子》,作者是通過寫北歸的燕子,向讀者展示了一幅春意圖。燕子在文中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呈現了春天那勃勃的生機,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熱愛和贊美之情。所以,引導學生善于在生活中留心身邊的事物,發現不易察覺的細節,這一點至關重要。再如:李白的《靜夜思》,詩人借月光抒發了家鄉對親人的思念之情。使用多種手法,把景物寫得形象、生動、感人,描寫出活靈活現的畫面,同時還要注意語言的優美。當然,寫景時使用何種手法,要根據中心意思需要而定,不可牽強附會,生搬硬套。這樣的寫景作文,就會非富多彩,景中的這份情感,通過優美的語言文字,也會傳遞到每一個人的心中。
總之,我們要加強對小學三年學生寫景作文的指導和訓練,教師之間應多進行交流,學生應在寫作中深刻體會,掌握寫作技巧,不斷總結經驗,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水平必將逐步得到提高。
小學寫景指導(精選13篇)篇三
描寫景物,表現獨特的自然景觀和地域風貌,贊美祖國的壯麗山河和大自然的奇妙,是記敘文的又一個重要類型。寫景的記敘文有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小學生寫景作文方法指導,歡迎大家查看。
首先,景物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景物指提供人觀賞的風景、建筑等;廣義的景物指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即自然環境和身會環境。換句話說,記敘文中的景物描寫是指對自然風光、建筑物、動物、植物等事物的描寫,所描寫的景物在文章里占重要位置,這是寫景記敘文與寫人記事的記敘文的主要區別寫人記事的`記敘文中,有對自然環境和人物活動的背景介紹、環境描寫,但它們在文章中不是主要內容,是為交代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環境,為渲染氣氛服務的。同理,寫景記敘文里也有寫人敘事的內容,但都是為寫景服務的。
其次,寫景記敘文的中心思想是通過對景物的描寫和人物感情抒發表達出來的。作者可以在文章中直接抒發感情,即所謂直抒胸臆,也可以通過寫景表達出來,即所謂寓請于景;還可以在景物描寫中蘊涵自己的主觀感受,即所謂情景交融。要注意景物描寫必須為人物的思想感情服務,與人物的思想感情相一致,不能孤立地、無目的地寫景。
怎樣寫好寫景的記敘文?
(一)要寫出有特色的景物。
一般來說,景物是各有特色的。同樣都是公園,但每個公園都有各自的獨特之處。例如,北海公園的白塔、九龍壁、頤和園的香閣、十七孔橋;天壇公園的祈年殿、回音壁;紫竹院公園的竹子;香山公園的紅葉等。同樣是山,我國的四大名山各領風騷,獨具特色。同樣是水,長江、黃河源遠流長,孕育了中華文明數千載。或煙波浩渺、橫無涯際;或奔騰咆哮、氣勢磅礴。這些景色都以其特有的鮮明的特點聞名于世,只有把它們的獨特之處描繪出來,才能給人一種身臨其境之感,使人得到美的陶冶和享受。
(二)要學會觀察。
寫景作文和看圖作文有相似之處,都是以觀察作為寫作的前提。觀察景物與觀察圖畫不同,觀察景物要確定觀察點,也就是觀察景物的立足點。觀察點不同,所看到的景物也就不同。宋代文學家蘇軾有《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由于觀賞廬山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所獲得的感受也就迥然不同了。
(三)要借助想象和聯想。
在寫景的時候,如果只描寫景物的外在特征是不夠的,還要寫出景物的內在特征。而內在特征有時難以描繪,折舊需要借助于想象和聯想。即借助相關、相似,甚至相反的事物進行類比,從而突出所寫景物的特點。其中,聯想是最大特點是由此及彼,它可以跨越時間的界限,可以沖決空間的阻隔,他可以使文章的思路開闊,讓景物描寫更形象、更感人,更能出神入化地反映出景物的內在特征。例如李白的《望廬山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痹娙诉\用大膽的夸張和豐富的想象,突破了空間的限制,既寫出了廬山瀑布落差之大的特征,給人留下難忘印象。
小學寫景指導(精選13篇)篇四
觀察到的'景物不一定都要寫下來,要有重點地選擇自己印象最深的那處景物來寫;寫作寫時一定要注意寫清自己是按什么順序寫。在小學階段寫景的一般的寫作順序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游覽順序,移步換景等。比如小學教材中的《記金華的雙龍洞》,作者按照游覽順序“路上——外洞——空隙——內洞——出洞”寫的;《四月的天山》作者用“移步換景”的方法,“進入天山——在往里走——走進天山深處”來寫的。
知道了寫什么,怎么寫,這只是解決了寫景的大概框架,具體怎樣寫具體,讓景物活靈活現地展現在讀者面前,才是寫景的重點。那么,到底怎樣寫具體呢?概括起來就是“突出景物特點”。如何突出景物特點?表達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運用大量的修辭方法,比如《桂林山水》作者運用排比句式寫出漓江水“靜、清、綠”的特點,尤其寫漓江水“綠”時,作者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暇的翡翠”。把“漓江水的綠”比喻成“無暇的翡翠”,突出了漓江水綠的程度,讓讀者身臨其境地感受到漓江水真綠,達到了表達的效果。
寫景的是通過字里行間來表達自己對景物的喜愛之情的,每一筆描寫,每一次想象,都體現了你的真實感受,所以,用你的真情實感來感染讀者,來激發讀者的喜愛之情。
小學寫景指導(精選13篇)篇五
我們在觀察景物時,為了看得完整、細致,在確定觀察點后,先介紹景物整體給人的總的印象,再按一定的方位順序,或從外到里,或從前到后,或從上到下,或由中間到四周依次描寫,這樣才能層次分明地反映景物的全貌。
例:雨。
我透過玻璃窗外望去,天地間像掛著無比寬大的珠簾,迷蒙蒙的一片。雨落在對面屋頂的瓦片上,濺起一朵朵水花,像一層薄煙籠罩在屋頂上。雨水順著房檐流下來,開始像斷了線的`珠子,漸漸地連成一條線。地上的水越來越多,匯合成一條條小溪。
這一段景物描寫,是作者在屋里看雨景。觀察順序是按由上到下的順序變化的:由“天地間”到“屋頂的瓦片上”,到“房檐下”,最后到“地上”。這樣按方位順序把下雨的情景寫得十分完整細致。
小學寫景指導(精選13篇)篇六
所謂寫景作文,就是把我們日??匆姷哪切┳匀痪坝^或者人文景觀,通過文字的方式記錄來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關于小學生寫景作文指導,歡迎大家參考:
方法指導定位為:選好自己喜愛的景物,一種景物用一兩句話或一段話來進行描寫。這一方法指導的目的是幫助孩子們解決寫什么的問題,這也是貫徹小學生作文指導要“從內容入手”的原則。對于初學作文的三年級孩子來說,這點尤為重要。
如何落實方法的指導?尤其是如何讓方法真正發揮作用,達到“致用”之效能?這應該是本節習作指導課的重中之重。在比對上回教學的基礎上,對原來的教學環節作了調整后設計如下:
四是重溫課文精彩文段,感悟歸納寫景方法:選好自己喜愛的景物,一種景物用一兩句話或一段話來進行描寫。
八是學生當堂獨立寫作,二十分鐘完成三四百字;九是作文點評,鼓勵賞識為主。
小學寫景指導(精選13篇)篇七
這個單元,我們隨李白欣賞了天門山,跟蘇軾游覽了西湖,南下游玩了西沙群島,北上觀賞了美麗的小興安嶺。你還去過哪些地方?你還想去哪些地方?我們祖國有奔騰的江河、澎湃的大海、遼闊的草原、茂密的森林……祖國處處都有迷人的景色,我們從哪里下筆?描寫一處優美的地方,主要是將這處特點描寫出來??梢越榻B自己去過的地方,可以介紹自己去過的景點,也可以介紹風景名勝。重點是把這個地方的景物寫清楚、具體、要講清什么地方,什么風景有什么特點,寫出“這個地方怎么吸引人”,使別人讀了也對這個地方感興趣。
1、確定寫作方向:
主次分明地突出寫作內容。要選定一個你認為最美麗的地方,記住是一個而不是幾個,然后再集中筆墨寫這個地方,這樣才會中心突出。
2、把景物特點展現出來:
寫作之前想好你想突出這個地方哪方面的美,例如想突出都市的繁華美,你就可以從高樓大廈的現代氣息、道路的寬闊整潔、人潮川流不息的方向描寫。觀察時還可以抓住景物的季節特點,如春、夏、秋、冬四季景物形狀特點、顏色特點、氣味特點、聲音特點等進行細致的描寫。
3、按照一定順序描寫:
可以按從上而下的順序寫,也可以按從下往上的順序寫,還可以按照游覽的順序寫,按一年四季順序寫。總之,要按順序寫,這樣文章才有條理。
4、學會使用修辭手法,把句子寫生動寫優美:
寫景的時候,要想把自己的意思說清楚,就必須學會使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把句子寫生動、有趣。注意寫出自己的聯想和想象。
三、思路章法指導。
總寫——分寫——總寫。
這個章法要求我們把文章分為三部分來描寫。即開頭先總寫,點明寫什么景物,或結合著抒發一下自己的感情。第二部分可以按照一年四季變化順序、從早到晚的變化順序、不同方位的游覽順序來具體描寫景物的特點。最后首尾呼應,抒發自己對景點的喜愛之情。
總寫:這里是文章的開頭,指的是在開頭先總地描寫景物特點。可直接點題,或直接抒情,點明要描寫的景物,或點明景物在什么地方等。
分寫:比如你要描寫家鄉小河的美麗景色,就可以描寫“小河的春天美”,“小河夏天美”,“小河秋天美”,“小河冬天美”等。在具體描寫的時候,要注意抓住景色的特點,積極地聯想和想象,進行擬人描寫,把文章內容寫得生動有趣。
總寫:這里是文章結尾,可以是文章結尾,可以抒情的方法來結尾,或者直接贊美,或抒情議論。通過結尾的總寫,與開頭的總寫相呼應,使文章的結構更加嚴謹完整。
小學寫景指導(精選13篇)篇八
觀察是寫好作文的基礎,尤其對于寫景作文,離開了細致準確的觀察,是絕對寫不好的。
觀察必須確立好立足點。立足點可以是固定的(空間方位),也可以是變換的(移步換景)。但無論怎樣必須層次清楚,文章的思路也就清楚了。
寫景物,要善于抓住在不同地區、不同季節、不同時間里的景物顏色、形態、聲響、變化等方面的特征,不能生搬硬套,春天就是春光明媚,秋天就是秋高氣爽。這樣,你筆下的景象就會生動起來。
層次就是文章的內容順序,也即表達順序。一般來說,寫景文章有如下幾種順序。
1、空間方位順序。上下、左右、前后、遠近等等。
2、時間順序??砂醇竟潟r令和一日的時間變化(春夏秋冬早午晚)。
3、地點轉換順序。也稱移步換景,或參觀、游覽順序。
所謂動靜結合,就是指描寫景色時,不僅要寫出景色的靜態,而且要寫出它的動態,使他們很和諧地呈現在讀者眼前。只有這樣、你筆下的景色才能活起來,才能使讀者的印象更深刻。
任何景物都是客觀存在的,但這種客觀存在的景物卻能給人不同的感受。我們寫景要寫自己熱愛的景色,表達一定的主題思想,要表達出對自然的熱愛,這就是借景抒情。
自然景色是美麗的,令人陶醉的。因此,我們在寫景色時,一定要文辭優美,語氣生動形象,恰當地運用一些修辭方法。這樣,文章才會給讀者以美的享受。
【優秀范文】。
鱷魚公園游記。
深秋涼爽的一天,我和同學們興致勃勃地去鱷魚公園游玩。
那天,天空穿著灰灰的衣裳,雨如鑰匙,飄飄灑灑的打開秋天的大門,風輕輕地飄過,仿佛媽媽在撫摸著我的小臉蛋。目的地到了,門口前面的小豬豬好像歡迎我們的到來。
鱷魚公園有很多不同種類的鱷魚,有珍貴的揚子鱷,有兇猛的灣鱷,還有有趣的眼鏡鱷、鴨嘴鱷------它們以體重兩頓的灣鱷作為鱷魚公園的主題大使。接下來,我們去看了最精彩的“鱷作劇”。
“鱷作劇”的節目有兩個:第一個節目是取錢。馴鱷師先把一張10元錢的紙幣扔進鱷魚的嘴里,再用棍子輕輕地摸著鱷魚的頭,最后小心翼翼地把10元錢從七天都沒有吃東西的鱷魚嘴里拿出來;第二個節目是塞氣球,馴鱷師把一個粉紅色的氣球放進鱷魚的嘴里,然后在離鱷魚一米遠的地方用滑板滑過去,再用口把氣球咬出來,當時,全場都在為它歡呼。
看完“鱷作劇”以后,我們又去看了小狗表演。一只金黃金黃的小狗在平衡木上走來走去,真厲害,還有兩只灰灰的小狗在蹺蹺板上蕩來蕩去,真像馬戲團的小丑在表演雜技。
動物們的精彩表演,帶走了我的壓力,帶走了我的煩惱------給我留下了一串串快樂。原來,生活如此多彩。
小學寫景指導(精選13篇)篇九
本單元,我們追隨酈道元的足跡,游覽了三峽的奇山異水;緊跟陶弘景,欣賞了人間天堂——陶山;在蘇軾的引領下,徜徉于黃州那如水的月夜;周密用氣勢磅礴之筆為我們展現了天下奇觀——錢塘江潮;張岱又用他的生花妙筆,為我們展現了西湖雪后的綺麗之景……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所謂寫景,就是用語言文字把人們看到的、聽到的和接觸到的各種自然景物具體地、生動的描繪出來,突出文章的中心或襯托人物的心情,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其實啊,寫景的文章并不難寫,寫的作文一定要真實,動筆之前一定要在腦海里像放電影一樣,回憶一下你所要寫的景物,不要怕你寫不好,細致的描寫加上流暢優美的語句,其寫的作文一定令人印象深刻。記住,用心去寫,用心去感受。但是怎樣才能把景物寫出特色呢?要注意以下幾點:
觀察和感受景物還需要發動各種感覺器官。從不同感覺、有動有靜地寫景,讓人讀來身臨其境。如:老舍先生筆下的大興安嶺的山勢是“橫著的,順著的,高點兒的,矮點兒的,長點兒的,短點兒的……”綿延起伏,溫柔可親。他寫林海,工于調色,在他的調色板上,綠色是那樣變化無窮:宛如一位技藝精湛的丹青妙手,在他的“深的,淺的,明的,暗的,綠得難以形容?!碧貏e是“在陽光下,大片青松的邊沿閃動著白樺的銀裙,不是像海邊的浪花嗎”這一囊括比喻、擬人、反問三重修辭格的句式,簡直給我們描繪出一幅立體、絢麗的畫卷,使人感到一種說不出來的美。他寫花更具特色,你看:“青松作衫,白樺為裙,還穿著繡花鞋。”恰當的比擬,敏銳的觀察,繪聲繪色的描繪,美不勝收,妙不可言,怎不令人折服。
夏、秋、冬的時間順序,寫出它在各個季節是什么樣子的;還有一種是空間順序,例如我們描寫一座山峰,就可以寫遠處看它是什么樣子,近處看它是什么樣子,或者從上看是什么樣子,從下看是什么樣子等。
寫景的目的,不應為寫景而寫景,重要的是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這樣,才能為文章注入活力,才能寫出生動形象的文章。
描寫景物,第一要認真地觀察。只有認真觀察,才能具體描寫,才能寫出生動有趣的內容來。比如我們觀察水的特點,可從水面的顏色,流動,浪潮,倒影,水中的船舶等等方面來進行。在觀察的時候,要注意細致地觀察水面的動態和靜態的特點。請看下面的一段文字:
這里寫小溪的流水的特點,有形狀,有顏色,有聲音,有靜態,有動態,有景物,有情趣……如果小作者沒有進行認真地觀察,是不可能寫出這么優美的文字的。這說明小作者認真地觀察了溪水的形狀、顏色,聲音、靜態、動態等等方面。
在描寫景物的文章中,適當運用比喻、擬人,能把景物描寫得更加生動。擬人,是指運用想象,把事物當人寫。用擬人方法描寫景物,能使景物更生動、形象,增加文章的感染力。使用擬人法,必須找到景物與人之間的相似點。比喻,是把一個事物比作另一個與它有相似點的事物,也叫打比方、比喻用得確切,淺近易懂,能使所描寫的景物更美麗動人,給讀者留下深刻而鮮明的印象。要使比喻確切,必須學會在觀察的同時展開聯想:想想這個景物與什么事物相像。再想想。它們在哪些地方相像,找出兩者的相似點,相似點找得越準,比喻也就越確切。找相似點,一般可以從下列幾方面去考慮。輪廓相似、顏色相似、聲音相似、長短大小相似、動態相似等等。請看下面的佳作片段:
春天,她像童話里的仙女。山頂的嫩綠色的落葉松,像仙女的紗巾。山間的綠樹,像仙女的綠袍,其間盛開的白色梨花,就像點綴在綠袍上的花朵。山下的櫻桃花叢就像仙女的花裙。山腳下的一片片蒲公英花,就像仙女穿的黃色繡花鞋。
這里的比喻淺顯易懂,并且把比喻和擬人結合在一塊來使用,就更增加了文章的生動性和趣味性,同時,也較好地表達了小作者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所謂立體描寫,就是抓住景物的形、色、態、勢、音、味等方面的特點,全方位地進行生動具體地描寫。你看,海潮來了:
午后一點鐘左右,從遠出傳來隆隆的響聲,好象悶雷在滾動。頓時,人聲鼎沸,熟悉江潮的人告訴我們,潮來了。我們踮著腳,向東望去,江面還是風平浪靜,看不出有什么變化。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們又沸騰起來。
那條白線很快地向前移動,逐漸拉長,變粗,橫慣江面,形成一道6米多高的城墻。那浪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千萬輛坦克開動,發出山蹦地裂的響聲,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這一段關于潮來之時的壯觀景象的描繪,有聲——從遠出傳來隆隆的響聲,好象悶雷在滾動;那聲音如同千萬輛坦克開動,發出山蹦地裂的響聲,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有形——那條白線很快地向前移動,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形成一道6米多高的白色城墻;有色——白線,白色戰馬,白色城墻;有勢——那浪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千萬輛坦克開動,發出山蹦地裂的響聲,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寫景物,就應該這樣,從各個角度來描寫。把自己聽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感覺到的等等各個方面都具體地描寫出來。
抓住景物的靜態和動態的特點,進行細膩傳神的描寫,才能寫出景物的情趣,才能得高分。比如我們要描寫一個小小的池塘,應該注意到景物的靜態和動態。靜態和動態相結合,寫出來的文章,才有生趣。你看下面的小池塘的靜態描寫:黃昏,我愛坐在塘邊靜觀,火紅的太陽落進水里了,平平穩穩地躺著,像個紅臉娃,全身發著紅光。四處散開著的綠水,像一張松軟平滑的床,輕輕地托住了它。綠綠的塘水托著紅紅的太陽,婀娜多姿的垂柳依依向水,多美的一幅畫??!
在這里,“綠綠的塘水托著紅紅的太陽,婀娜多姿的垂柳依依向水,多美的一幅畫啊!”靜得惹人喜愛。
小池塘的動態呢?更惹人喜愛:
尖嘴的翠鳥在水中捉著小魚;一只畫眉鳥落在蘆葦尖上興奮地唱著;白色的海鷗從這里路過,給這蘆葦塘又增添了生趣。
我們描寫景物,都要注意時間的變化順序,要注意通過描述時間的變化,來描寫景物的變化。比如我們要寫一篇小池塘的作文,就可以按一天中的清晨,中午,傍晚,夜晚的時間變化的順序來描寫。再如我們要描寫海潮,就可以按照潮來之前,潮來之時,潮來之后的時間變化的順序來描述;寫雨,就可按照雨前、雨中、雨后的變化來描述。這樣寫出來的文章,能給人一種條理清楚,層次分明之感。
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滲透到所寫的景物中,是我們練習寫作常用的方法,也是應該學會和必須掌握的方法。把感情滲透在景物之中,就是在寫景時要抒發作者的真情實感。如,對自然風光的贊美之情,對奇麗景觀的陶醉之情,對故鄉山水的熱愛之情,只有把自己的感情滲透在所描寫的景物之中,文章才會具有感染力,才能使讀者也隨之動情,才能使文章得高分。
小學寫景指導(精選13篇)篇十
淺談如何指導小學生寫好寫景作文。
一篇寫景的文章,它以景物描寫為主要對象,如云霧雷電、雪雨風霜、日月星辰、山河湖海、花草樹木等。景物描寫是運用生動的語言把自然景物和社會環境的狀態、特征從形態、色彩、聲音、光影等方面,真實、具體、形象地描繪出來,再現于讀者面前,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要寫好這類文章,我認為應當注意以下幾方面:
一、深入實地、仔細觀察、積累素材。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寫好景物描寫的文章,就要學會觀察,平時積累素材。在具體的習作中,如果打算寫某一處的景物,絕不能憑想象,應該深入實地,仔細觀察,積累寫作素材。在指導學生進行觀察時,我們應向學生滲透一些常見的觀察順序:
(一)、選好角度,定點觀察。定點觀察就是站在一個固定的位置上進行觀察事物的方法。運用這種方法,首先要選好合適的觀察點,選取恰當的視覺角度,把觀察到的景物,限制在某一固定的時間和空間內,對準目標,不變位置依據一定的順序,然后再從這一點出發進行觀察。這種觀察法,定點定位直接對準畫面,最適宜于典型環境里的自然景物或風俗人情的描寫,就好像是攝影拍照的特寫鏡頭一樣焦點醒目。運用定點觀察之后的定點描寫,可以把景物描寫得獨具特色,個性鮮明,給讀者以身臨其境的實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在《鳥的天堂》中,作者巴金有這樣的描述:“我們的船漸漸逼近榕樹了,我有機會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榕樹,枝干的數目不可計數。枝上又生根,有許多根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里。一部分樹枝垂到水面,從遠處看,就像一株大樹臥在水面上一般。”“榕樹正是茂盛的時期,它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給我們看。那么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縫隙。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樹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么美麗的南國的樹?!?)作者立足在船頭,隨著船身漸漸逼近的時候,目光集中在大榕樹的長勢上,定點對大榕樹形態的具體觀察,看清了這一株奇特的大榕樹的真面目,枝干“不可計數”,足見十分茂密;“枝上又生根……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里……臥在水面上一般。”觀察了大榕樹的整體形象;觀察了大榕樹與眾不同的神態美,“那么多的綠葉”,不是一片片清晰可辨,而是“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這就是作者自始至終把觀察的目光定點在大榕樹上,對榕樹的枝、葉、根的形狀、顏色、位置進行細致觀察。然后從外形描寫入手,濃墨重彩,逼真地表現出了榕樹的勃勃生機。
(二)、移步換景。在進行觀察時,觀察點不同,觀察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情況也就各不相同,得到的感受也就大不一樣了。正像北宋詩人蘇軾在《題西林壁》一詩寫的那樣:“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币虼嗽谥笇W生觀察時,要讓學生使用動點觀察法,就是連續移動觀察位置,從不同的觀察角度,觀察同一景物的表現方法。動點觀察有兩層含義:一是觀察點要連續不斷地移動;二是移動觀察點要有順序。這種觀察法適合觀察正在發展變化著的景物。由于作者對景物連續不斷深入細致的觀察,清清楚楚地了解到了景物各方面的`不同形態和色彩,描寫起來就得心應手,有話可說了,既可描摹景物的形狀,又可顯示景物的神采,使景物鮮明地呈現在讀者面前。當你來到自己喜歡的一處景點,最好先看看全景,對整體有個初步的印象,然后邁開你輕快的腳步,向前走去,這樣隨著你腳步的移動,眼中的景物在不斷變換,這就是“移步換景”法。如《頤和園》一課,作者就以不同的觀察點來描寫園中的景色:或立足公園大門,或駐足萬壽山下,或站在萬壽山上,或立于昆明湖堤岸,描繪的是一副副異彩紛呈的圖畫。頤和園面積寬廣,作者不能一眼就能把景物看完,所以觀察點必須移動變化,這樣才能細致地描繪出園景。
(三)、抓住描寫對象的特點進行觀察。雖然每處景物都離不開山和水,離不開花草樹木,、蟲魚鳥獸……但是每處景物都有各自不同的特點,就是同一處景物,因季節不同,其特征也不一樣。觀察時如果抓不住特點,寫出來的文章就會千篇一律,無法感染讀者。因此,無論是寫春花的絢麗,還是寫秋葉的靜美,是寫江海的波瀾壯闊,還是寫小河的潺潺流水,都要認真觀察,把握它們的特點,了解景物的全貌,圍繞一個中心來寫。例如:學校的小花園里,花香與讀書聲相伴,特點是幽靜美麗;操場上有單杠、雙桿和籃球場,同學們在鍛煉身體,它的特點是熱鬧。另外有些景物還要一邊對比一邊觀察,才會發現這一事物的與眾不同之處。比如,觀察樹葉,如果不對比,只盯著一種樹葉看,你會以為綠就是它的最大特點了,可是一比你就會發現,松葉如針,柳葉如眉,楓葉似鴨掌,這才是它們真正的特點。
二、做到“寓情于景”.
所謂“寓情于景”就是將自己的感受寄托在景物的描寫上。沒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只不過是蒼白的“軀殼”是沒有生命力的。在景物描寫時,不僅要寫出景物的美好,還要寫出自己的真實情感,讓景物的特點與自己的感情自然交融,渾為一體。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才能景中含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給人以極強的感染力。例如:在《山雨》一課中,作者這樣描述:“陽光下,山林的色彩層次多得幾乎難以辨認,有墨綠、翠綠,有淡青、金黃,也有火一般的紅色。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綠之中,綠得耀眼,綠得透明。這清新的綠色在雨霧中流動,流進我的眼睛,流進我的心胸?!边@段話描寫了雨中山林最富魅力的色彩――“綠”,連用兩個“流進”體現了兩個層次:這“綠”不光是眼睛看到的,更是用心靈感受的,突出雨中的“綠”那種讓人難以忘卻的美。通過對山雨色彩美的描述,表達了作者對山雨的喜愛。
三、要動靜結合,以動襯靜,構成完美的整體。
靜態描寫,要繪出景物的外形、內涵、色彩和神韻;動態描寫,要對事物的動作、聲響、神態作細致的描繪,達到景物傳神、生動、鮮活的效果。在寫景的時候,要把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有機結合,使景物既有靜態的美,又有動態的美,才能深深地感染讀者。例如:在《第一場雪》一課中這樣寫到:“大雪整整下了一夜。早晨,天放晴了,太陽出來了。推開門一看,嗬!好大的雪啊!山川、樹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層厚厚的雪,萬里江山變成了粉妝玉砌的世界。落光了葉子的柳樹上,掛滿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銀條兒;冬夏常i的松樹和柏樹,堆滿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一陣風吹來,樹枝輕輕地搖晃,銀條兒和雪球兒簌簌地落下來,玉屑似的雪末兒隨風飄揚,映著清晨的陽光,顯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边@個片段的描寫作者就利用動靜相結合的方法活靈活現地寫出了雪后的美景。我們在指導學生寫作時,就要求學生既要有靜態描寫,又要有動態描寫,做到動靜結合,構成完美的整體。
四、結合實際、展開聯想。
展開想象是神奇的“鮮活劑”.景物大都是靜止不動的,如果只是把它們的樣子描繪出來,就會顯得干巴巴的,空洞無物;如果給它們灑上想象“鮮活劑”,景物就會立刻呈現出生命的活力。例如,在《山中訪友》一課中,作者這樣描述:“我*在一棵樹山,靜靜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樹。我腳下長出的根須,深深扎進泥土和巖層;頭發長成樹冠,胳膊變成樹枝,血液變成樹的汁液,在年輪里旋轉、流淌?!边@是作者走進樹林,靠在一棵樹上產生的聯想。樹為人友,人和樹已融為一體。這是多么奇妙的一種境界!從這些聯想中,我們能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樹之間的那種“知己”情意,那種走進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又如:在寫作時,當你寫了“荷葉在風中搖曳”,緊跟著想到“好像美麗的少女在跳舞?!边@樣寫荷葉就跟讀者拉近了距離。當你看到一捆捆稻谷想象到它們就像一個個扎著辮子的姑娘……這樣賦予景物以生命,把景物比喻成活生生的人物形象的描寫手法,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動。除了用比喻,還可以運用擬人、夸張、排比等修辭手法,恰當地運用修辭手法可以使景物描寫更加細致、生動、引人入勝,給人以美的享受。
五、敘述有序,條理清晰。
寫作文時要注意按一定的順序來寫,應當根據需要,或按時間順序、或按空間順序來寫……這樣,會使文章脈絡清晰,主題突出,不至于雜亂無章。同時,要寫好景物,還要有豐富的詞匯,詞匯不豐富再美的景色也描繪不出來啊!所以平時要注重指導學生積累好詞佳句。
總之,只要善于觀察身邊的事物,結合事物展開合理想象,并產生真情實感,加以有條理的敘述,就能把作文寫好。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觀察事物、認識事物的方法和能力會得到持續的提高,創新思維也會得到培養,作文水平才會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周益群《云南教育教學研究》云南大學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
2、周鵬飛《新拓展作文大全》陜西旅游出版社2003年最新修訂版。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學寫景指導(精選13篇)篇十一
1、觀察:寫什么。
2、構思:怎么寫。
觀察到的景物不一定都要寫下來,要有重點地選擇自己印象最深的那處景物來寫;寫作寫時一定要注意寫清自己是按什么順序寫。在小學階段寫景的一般的寫作順序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游覽順序,移步換景等。比如小學教材中的《記金華的雙龍洞》,作者按照游覽順序“路上——外洞——空隙——內洞——出洞”寫的;《四月的天山》作者用“移步換景”的方法,“進入天山——在往里走——走進天山深處”來寫的。
3、表達:寫具體。
知道了寫什么,怎么寫,這只是解決了寫景的大概框架,具體怎樣寫具體,讓景物活靈活現地展現在讀者面前,才是寫景的重點。那么,到底怎樣寫具體呢?概括起來就是“突出景物特點”。如何突出景物特點?表達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運用大量的修辭方法,比如《桂林山水》作者運用排比句式寫出漓江水“靜、清、綠”的特點,尤其寫漓江水“綠”時,作者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暇的翡翠”。把“漓江水的綠”比喻成“無暇的翡翠”,突出了漓江水綠的程度,讓讀者身臨其境地感受到漓江水真綠,達到了表達的效果。
4、悟情:表達真情實感。
寫景的是通過字里行間來表達自己對景物的喜愛之情的,每一筆描寫,每一次想象,都體現了你的真實感受,所以,用你的真情實感來感染讀者,來激發讀者的喜愛之情。
小學寫景指導(精選13篇)篇十二
一、動靜結合:
同學們在寫作文時,如果只寫靜景,很容易使文章呆滯,而只寫動景,又可能失去穩定。那在作文中我們應如何來寫景呢?們寫景時只有將靜態描寫景物形態特征和動態描寫利于傳神的長處結合起來,這樣所繪景物才會具體、生動,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們在運用動靜結合這一手法來寫景時要注意如下兩個方面:
1、我們運用這種手法可以由靜至動,還可以由動至靜,既要寫相對靜止的景物,又要捕捉動景,關鍵是要寫出景物的變化,這樣才能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
2、我們在具體寫景時,并不是說樣樣個體物都是寫得越細越好,而是要有選擇,有重點地寫最有特色的,這樣才能突出景物的特點。
例句:紅色的楓葉,黃色的銀杏樹,綠色的松樹,黃綠相間的楊樹、柳樹,構成了一幅彩色的圖案。秋風輕輕一吹,落葉紛紛起舞,它們像彩蝶一樣在空中跳著,舞動著,飛翔著,好像是特意爲秋天淮備的舞蹈,這些飛舞的落葉,把秋天的天空裝點得特別漂亮。
二、虛實結合:
實就是真實的景象,虛就是聯想出來的事物。我們在作文中把它們合理恰當地聯繫在一起,會起到真實、生動的效果。所有的比喻、擬人、夸張都可以視為簡單的聯想。在作文中我們可以做到部分虛實結合,也可以做到通篇虛實結合,也就是把景物當作虛構的一種事物來寫,比如畫冊,比如影集等。
春天。
春天是一個萬物復蘇的季節,我愛這生機勃勃的春天。每到春天大雁都會從南方飛回北方,小草從泥土中探出頭來,桃樹和櫻桃樹長出了嫩芽,開著粉紅色的花??。(我們注意一下文章的開頭,小作者運用了開篇點題,概括全文的手法,并且直接抒發感情,“萬物復蘇”總體概括了春天的特點,然后通過對典型動物和植物進行了描寫,說明春天的特點。)。
(下面,我們再注意一下作者通過哪些景物的特點描寫出了春天的特點,也就是春天與其他季節的不同之處。“陽光”是暖洋洋的,不是冬天般寒冷的,也不是夏天般炎熱的,風象慈祥的母親,也是溫和的,春風的吹拂下,??)。
陽光暖洋洋地照在大地的臉上,使人陶醉。春天的太陽像個溫暖的火爐子,照在綠色的大地上,金光粼粼。春天的白云也格外多姿,像個奔騰的小馬,像翻滾的浪花,又像那春姑娘白淨的臉??。春風像個慈祥的母親,佛著你的臉頰,使你感到舒爽心曠神怡。
春風吹過大地,大地變綠了;春風吹過大樹,樹葉輕輕搖動,風仿佛在講笑話,樹笑彎了腰;窗戶拍拍地響,像在高興地拍手;看,落葉刷刷地飛舞,風正在跟電線大哥跳繩呢,玩得多開心!
春天的校園更是豐富多彩。美麗的迎春花正在歡迎我們呢!大道兩旁綠樹成蔭,小道兩邊花繁葉茂。櫻花在校園裡處處可見,遠看像給校園鋪了一層厚厚的白雪,近看讓人感覺天上正飄蕩著美麗的雪花。金錢菊鑲嵌在草坪的周圍,點綴著綠色的草坪顯得格外鮮艷美麗;草坪綠茵茵的,中央有幾束美麗的花兒把草坪裝點得更加迷人,更加秀麗。桃樹抽出新芽,桃花含苞待放。池塘邊的柳樹輕拂著河堤,太陽照在河面上波光粼粼。柳樹倒映在水中,像一幅美麗的山水畫。
(接下來又講了校園,迎春花開放,桃花)。
(順序:由遠及近。天空,大地,校園)。
我望著這春天的美景,不禁心潮起伏:我們的祖國就像春天一樣,處處是那樣生氣勃勃,萬紫千紅。
(最后,結尾用作者的心理描寫,由春天的欣欣向榮想到了祖國的今天。升華了主題)。
夏天。
每逢到夏天,天氣就熱得不行,太陽總愛在天空中顯示他的威猛,蟬則在一旁不停地叫著:“知道了,知道了,知道很威猛了。”(太陽與前文春天的不同,開頭就寫出了夏天的特點)。
夏天的早晨,你會感覺的一絲的涼爽。喂,淘氣的麻雀們唧唧喳喳的在議論些什麼呢?猜你們津津樂道的是早晨的好風景。早晨,如果你仔細的聽這些聲音,會覺得自己仿佛置身于天堂一般。
夏天的中午,會覺得有一些赤道的風情。聽,知了在議論些什麼呢?哦,他們一定是在一邊討好太陽,一邊展示自己優美的歌喉。
夏天的夜晚,別有一番情趣。看,草叢中的蟋蟀歡快的叫著,引得小孩子們紛紛去抓它們;看,池塘邊的亭子裡,幾位老人唱著秦腔。人們裡三層外三層的包圍著他們,唯恐聽不到這優美的秦腔了。在廣場中間,有一些老年人和中年人自發的在跳舞,來鍛煉身體。那優美的舞蹈引得路人紛紛駐足觀看。有的甚至加入到了跳舞的隊伍中了。不一會兒,跳舞的隊伍就佔據了一半廣場。而另一邊,一群群小孩子滑著旱冰鞋,快活極了。
(注意寫作順序,時間順序,早中晚)。
(上節課我們講到寫景作文要注意詳略得當,早晨中午略,晚上詳細)。
看,多么美好的夏天???這樣的夏天,有誰會不喜歡呢?
(反問句,抒情的方式,表達了作者對夏天的一種喜愛)。
奇妙的秋天。
我喜歡桃紅柳綠的春天,烈日高照的夏天,雪花飛舞的冬天。可我還是最愛別具一格的秋天。
(排比句開頭,排比是一種修辭手法,利用三個或三個以上意義相關或相近,結構相同或相似和語氣相同的詞組或句子并排,達到一種加強語勢的效果。它可使文章的節奏感加強,條理性更好,更利于表達強烈的感情。)。
我走在郊外的小路上,欣賞著秋天的美麗和奇妙。天空中懸著濃濃的霧氣,像給秋天披上了一件潔白的外衣。那遠處一座座險峰和一片片金黃的草地,就像秋天賜給我們的一幅風景畫。還有近處以前美麗的花朵現在開始凋謝,各種樹木都開始脫掉已經陳舊的衣衫。一陣輕風吹來,好像在說:“楓樹阿姨換上了紅裝,柳樹阿姨脫掉衣衫,身材顯得更加苗條了?!边@一切的變化都給怡人的秋天增添了幾分別樣的味道。
(這一段運用的順序是由遠及近)。
聽到媽的呼喊,我沿著來路沿途返回了。來到家的后園,讓我眼前一亮,平時不太引人注意的菊花,此時卻開得出奇的艷。可我覺得它們都是能耐住寂寞的,因為它們從不和別的花在春天去爭奇斗艷。不過它們在自己的世界裡仍然開得那麼美麗。
謝謝你!奇妙而美麗的秋天,是你把我的家鄉裝扮得如此絢麗多彩!
(結尾點題,奇妙的秋天)。
春天。
陽春三月:陽:溫暖的意思。只時間是三月份。
春光明媚:明媚:美好,可愛。形容春天的景物鮮明可愛。
春回大地:春天又回到大地。形容嚴寒已過,溫暖和生機又來到人間。
春暖花開:春天氣候溫暖,百花盛開,景色優美。比喻游覽、觀賞的大好時機。春意盎然:意:意味;盎然:洋溢,深厚。春天的意味正濃。
春花爛漫:爛漫:色彩艷麗。
鳥語花香:鳥叫得好聽,花開得噴香。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鶯歌燕舞:黃鶯在歌唱,小燕子在飛舞。形容春天鳥兒喧鬧活躍的景象。
夏天。
烈日炎炎:炎炎:形容夏天陽光猛烈。
驕陽似火:驕:猛烈。
鳥語蟬鳴:
萬木蔥嚨:蔥蘢:.形容草木青翠而茂盛。
枝繁葉茂:枝葉繁密茂盛。
秋天。
秋高氣爽:形容秋季晴空萬里,天氣清爽。
天高云淡:
果實累累:累累:重疊,排列成串。
北雁南飛:
滿山紅葉。
五谷豐登:登:成熟。指年成好,糧食豐收。
金桂飄香:
冬天。
天寒地凍:形容天氣極爲寒冷。
滴水成冰:水滴下去就結成冰。形容天氣十分寒冷。
寒冬臘月:臘月:農曆十二月。指冬季最寒冷的時候。
瑞雪紛飛:瑞:吉祥的。
冰天雪地:形容冰雪漫天蓋地。
漫天飛雪。
白雪皚皚:皚皚:潔白的樣子,多用來形容霜雪。潔白的積雪銀光耀眼鵝毛大雪:像鵝毛一樣的雪花。形容雪下得大而猛。
小學寫景指導(精選13篇)篇十三
我們描寫景物時,可以由高到低,由遠到近,由整體到局部,由物到人,由動到靜等??傊?,把握住寫景的順序,描寫出的景物才能層次分明,清晰自然。描寫景物的順序通常有兩種:第一是時間順序,比如寫一棵樹,我們可以按春、夏、秋、冬的。時間順序,寫出它在各個季節是什么樣子的;還有一種是空間順序,例如我們描寫一座山峰,就可以寫遠處看它是什么樣子,近處看它是什么樣子,或者從上看是什么樣子,從下看是什么樣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