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享受人生享受人生提綱篇一
享受是陽光對樹葉的洗禮。享受是鷹在藍天展翅的快樂。享受是河流流向大海的勇氣。享受是懸崖上松柏的堅韌。享受是脫殼后蝴蝶的驕傲。享受是仙人掌獨自面對沙漠的力量。享受是臘梅在冬天開花的決心。
生活是一個不斷經歷的過程,沒有人會順利地結束。如果你認為人們來到這個世界是為了吃苦,那么你會以普通甚至痛苦的方式離開。生活充滿挫折,但在遭受挫折的過程中,也享受生活的過程,為什么又聾又啞的海倫?凱勒可以成為一名優秀的作家。謝天謝地,她知道如何享受生活!為什么斯蒂芬在頂部截癱了?霍金能成為一名偉大的科學家嗎?因為他知道如何享受生活!為什么聽不見聲音的貝多芬能成為偉大的音樂家?因為他知道如何享受生活!
一個人的生活是坎坷的,會經歷無數的考驗。因為一個人一生中有太多的考驗,所以我可以說我從未虛度年華。有許多人想要過簡樸的生活,卻不愿意經歷這些艱難的挑戰。如果是這樣,最好不要來到這個世界。有些人經不起生活的考驗,舊的生活方式已經脫離了美麗的世界。一個人的生活充滿了快樂、悲傷、悲傷和洶涌。只要我們的生活充滿了這些,那么我們的生活就是美好的。無論是生活中的快樂還是痛苦,我們都應該感謝他們,感激幸福,因為它讓我感到溫暖、堅強和充滿希望。我們也要感謝痛苦,因為他讓我們感到堅強,感受生命的價值,感受痛苦后無聲的幸福。
事實上,當我們遇到困難時,不要放棄。只要你堅信困難不會永遠伴隨著你,相信苦難之后的陽光會格外燦爛,相信困難之后會有彩虹,相信困難之后花朵會迫不及待地綻放。生活將充滿新的希望。有成千上萬英里的道路等著我們提前填滿我們的生活。
當我們克服困難時,我們會有一種自豪感。不要因為困難而否定我們的生活。只要我們帶著微笑面對他們,什么都不會發生。生活有起有落。我們相信風雨過后陽光總是燦爛的。這樣,一個人將有一個美好的生活。
享受人生享受人生提綱篇二
本文源自本站:
你微笑地看著我,不說一句話。而我知道,為了這個,我已經等了很久了。
感情久了,就不是愛了、而是依賴;失去那陣,那不是痛、而是不舍。
有時候,不是對方不在乎你,而是你把對方看得太重。
為了你,很多事我不一定會,但我在努力學。
天下最悲哀的人莫過于,本身沒有足以炫耀的優點,卻又將其可憐的自卑感,以令人生厭的自大、自夸來掩飾。
學會讓自己安靜,把思維沉浸下來,慢慢降低對事物的欲望。把自我經常歸零,每天都是新的起點,沒有年齡的限制,只要你對事物的欲望適當的降低,會贏得更多的求勝機會。
任何事物,只要讓你心情沉重,讓你對自己有不好的感覺,阻礙你前行的,把它丟掉。任何事物,如果只是占有空間,對你的人生毫無正面貢獻,把它丟掉。任何事物,要丟還是要留,你得花很長的時間權衡利弊,或是煩惱不知所錯的,那把它丟掉。
認清這個世界,然后愛它。
每件事最后都會是好事。如果不是好事,說明還沒到最后。
楊瀾:年輕時候應該能夠作一些冒險。年輕時候最大的財富,不是你的青春,不是你的美貌,也不是你充沛的精力,而是你有犯錯誤的機會。如果你年輕時候都不能追隨自己心里的那種強烈愿望,去為自己認為該干的事,冒一次風險,哪怕犯一次錯誤的話,那青春多么蒼白啊!
我從來沒有招惹你,你為什么要來招惹我?既然招惹了,為什么半途而廢?
有人愛你的身體,有人愛你的思想,有人愛你的靈魂。你像顆閃耀的鉆石,人們愛你的不同面,其實都是愛。所以別人愛你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愿付出什么代價。有些人愿付出金錢,有些愿付出浪漫,而有些愿付出一生。愛是種選擇,不選最貴重,而選你最想要的。
不要說喜歡我,如果你還喜歡著很多人。不要說愛我,如果你同時愛著別人。不要和我說白頭到老,如果你已經承諾別人。我只喜歡專一的,只愛懂得珍惜的,只固守真正值得堅持的誓言。見了誰都喜歡的喜歡,不是浪漫,是浪子。同時愛幾個人愛的愛,不是愛,是發情。對很多人表白真心的人,不是多情,是花癡。
當我對你越來越禮貌時,我們或許就越來越陌生了。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錯誤的東西。
人應該掌控自己的欲望,而不是被欲望所掌控。追求舒適、追求享受是人的本能,但也要有所節制。欲望就像水一樣,適當就好,多了就會泛濫成災。我們之所以活得累,往往就是因為把欲望誤認為需要,使自己疲于奔命,越陷越深。
不要認為后面還有更好的,因為現在擁有的就是最好的;不要因為距離太遠而放棄,愛情可以和你一起遠行;不要因為對方不富裕而放棄,勤勞可以讓你們富裕;不要因為父母反對而放棄,你會發現因為這個原因而放棄的愛情,將是你一生的悔恨。其實對于愛情,越單純越幸福。
牽你的手,靜靜的教你一支舞。
愛一個人和被一個人愛都是很幸福的事,可世間的事就是這樣公平,有得必有失。正如你愛一個人,得到了他,卻失去了那神秘向往的感覺,得不到他,卻得到了任心靈想象的自由。所以,當你愛上一個人的時候,一定要想清楚,你要怎么做才是最完美也最不讓你后悔的。
享受人生享受人生提綱篇三
學習《白兔和月亮》
(一)看導語默讀課文
(二)借助注釋、詞典,識字識詞。
(三)朗讀課文。
1.老師范讀,學生齊讀。2.學生個別讀。
(四)老師講解寓言的基本常識 寓言是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給人以生活的啟示。寓言故事一般是簡短的,比喻性的,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擬人化的動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題多是借此喻彼,借遠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奧的道理從簡單的故事中體現出來,具有鮮明的哲理性和諷刺性。寓言在創作常常運用夸張和擬人等表現手法。
寓言早在我國春秋戰國時代就已經盛行。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傳下來。外國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臘的《伊索寓言》,法國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國的《克雷洛夫寓言》等。
(五)內容研討
2.第三段中“從前的閑適心情”與第一段的哪些詞語相照應?
3.第一、三段對白兔的心情用了對比的方法進行描寫,請從這兩段中,找出四個構成鮮明對比的四字詞語。
4.從文中找出運用了比喻、擬人修辭方法的句子各一個。比喻: 擬人: 5.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的寓意。
6.引導學生準確理解《白兔和月亮》,設問為什么不編成“白兔和青草”的故事,或“天空和月亮”的故事。
7.《白兔和月亮》的語言很精美,引導學生學習。
8.這一則寓言提到人類,含有什么意味?
(六)老師點撥
1.每天夜里,她都來到林中草地??心曠神怡地賞月。2.無憂無慮 心曠神怡 3.無憂無慮,心曠神怡;緊張不安,心痛如割 4.略 5.擁有財富并過分地看重財富,就可能失去人生的許多樂趣。6.白兔雖有賞月之才,但是她是如此渺小,實在不配擁有月亮,所以如此緊張不安。雖是諸神之王的賞賜,也是非分之財,擁有非分之財,必然勾起無窮的得失之患。忽視這一點,就不能準確理解寓意,就可能誤解、誤導。7.“慧心”“風韻”“閑適”“繃”等用詞很精當。對稱的句子也很精美,“或是無憂無慮地嬉戲,或是心曠神怡地賞月”,“烏云蔽月,她便緊張不安,惟恐寶藏丟失;滿月缺損,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搶劫”。8.意思是說:人類的慧心已泯。
人生寓言》教案
[教學目標]
1.反復朗讀課文,能歸納出寓言的寓意。
2.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集體研討,能提煉出歸納寓言故事寓意的幾種方法。
3.能說出從本文獲得哪些人生的有益啟示,至少說出一條。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這里有一只可愛的白兔也和大家一樣喜歡月亮。有一天,諸神之王決定這世上獨一無二的月亮歸屬于它了。你們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么事情嗎?猜猜看。
我們一起來看看周國平先生寫的寓言故事《白兔和月亮》看看作者的設想和哪位同學的一致。(教師板書課題——《白兔和月亮》周國平)
二、初讀感知
1、朗讀課文,感知內容。把讀不準的字和不理解的詞先畫出來,然后利用手頭的工具書爭取自己解決,解決不了的可以求助周圍同學。
(學生們按照老師要求,讀了課文后,又忙著查字典、詞典,教師則在巡視的過程中予以個別指導和答疑。)
2、讀一讀
皎潔
慷慨
閑適
搶劫
撤銷
金窖
厄運
心曠神怡
陰晴圓缺
舉世無雙
得失之患
慧心未泯
心痛如割
解釋
神韻:
閑適: 厄運: 舉世無雙:
得失之患:
慧心未泯:
三、朗讀理解 ?
四、欣賞探究
1、白兔在擁有月亮前后,賞月的心態有什么不同?
2、為何會有這樣二種截然不同的心態?
3、面對這種變化,白兔怎么做的?為什么?
五、探討寓意
1、這則寓言給了我們怎樣的啟示?
3、寓言中提到了人類,含有什么意味?
4、.我們人類是不是真的“慧心已泯”?你認為怎樣正確看待物質財富?
正面:比爾蓋茨,方志敏,袁隆平
反面:王懷忠,陳良宇,胡長清
5、.你的生活中有得失之患嗎?原因是什么?
老師的話:健康的心態,快樂的生活。
6、、總結寓意歸納的經驗
整體把握 抓關鍵詞 聯系實際
六、拓展練習
1、聯系現實,暢想白兔放棄擁有月亮后的生活。
3、金玉良言
如果某種擁有,帶給你的是無窮的得失之患,使你緊張不安,失去了生活的樂趣;那么,請你果斷而勇敢地選擇快樂,放棄這種擁有。
如果你能夠保持良好的心態,坦然面對某種擁有,更能替他人著想,做到心中有他人的話,你將會擁有更多更寶貴的“財富”。
如果你靠自己的努力、辛勤勞動,創造財富,你會感受到收獲的喜悅和自豪,獲得不斷創造“財富”的信心。
七、作業
1、牢固掌握文后的生字生詞。
2、搜集與文意有關的名言警句。
3、請寫一篇讀后感。(選做)
《人生寓言》
學習目標:
1、正確理解寓言的含義;
2、正確把握對人生的態度,對待人生的際遇;
3、感受優美的語言,模仿文章美的表達。學習重點
理解寓言的含義; 學習文章精美的表達。課前準備
1、查閱資料,掃清文字障礙;
2、預習課文內容,思考寓言的含義。第一課時 課文導入:
1、這則寓言講了怎樣一個故事?
2、白兔賞月的心態前后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有這種變化?
3、白兔在得到月亮以后,為什么會有得失之患?
4、這則寓言給我們怎樣的啟示? 體味感知:
1、本文有兩次轉折,請你找出來,并分析這樣的寫法有何好處?
2、白兔最終要求諸神之王撤銷這個決定,說明了什么?
3、這則寓言提到人類有怎樣的諷刺意義? 拓展延伸:
1、擁有財產就一定會有得失之患嗎?
2、我們可以從白兔身上學到些什么?
3、在現實生活中,你是否會有得失之患?原因是什么?
4、我們應該怎樣把握自己的人生航標? 鞏固練習第二課時 課文導入:
1、“我”在情節中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問題探究:
1、王子落難前后性格有怎樣的變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
4、文章結尾給人怎樣的啟示?
與《白兔和月亮》進行比較閱讀。
1、人生在世,或福或禍,可能不期而至,對我們應怎樣對待?
2、從自己的經歷中舉出實例,說說你怎樣面對困難,使自己堅強起來?
課后記:編成課本劇進行表演,是本課的成功之處。
《白兔和月亮》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能讀會寫“窖、泯、皎潔、風韻”等字詞。
2、理解、積累“審美、閑適、慧心、心曠神怡、得失之患、險象迭生”等詞語。3、了解寓言的特點,準確理解、概括寓意。
能力目標
1、指導學生朗讀。在朗讀中加深理解,提高朗讀水平。
2、揣摩《白兔和月亮》語言的精美。
3、學習從寓言的關鍵情節切入,探究寓意,并簡要概括,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能力。
德育目標
體會寓意,學習正確把握人生態度,對待人生際遇。
教學重點誦讀;抓住關鍵情節,揣摩寓意,并聯系生活體驗進一步加深對寓言得失相依的哲理美的理解。
教學難點
理解《白兔和月亮》對人類的諷刺意味。
教學方法
1、朗讀法。作為文學體裁之一的寓言故事,內容大多涉及人生道理,帶有勸喻或諷刺意味,《白兔和月亮》主題詞是“得失之患”,通過反復誦讀,感知寓言故事情節,體會寓意的表達。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英國作家蕭伯納有句名言“人生中有兩大不幸,一是沒有得到他心愛的東西,二是得到他心愛的東西。”不知道在座的各位聽了這句名言之后,贊同還是不贊同他的觀點?(生回答)
師:我和大家也有一樣的疑問。看來,蕭伯納這句名言看似有些矛盾。今天我們就帶著這個問題來思考人生的兩大難題:如何對待幸與不幸。
下面請大家隨著著名哲學家周國平走進《人生寓言》。今天我們先學習第一篇《白兔和月亮》。
二、資料助讀
寓言:文學體裁的一種。以散文或韻詩的形式,講述帶有勸諭或諷刺意味的故事。結構大多短小,主人公多為動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題多是懲惡揚善,多充滿智慧哲理。素材起源于民間傳說。西方文學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臘的《伊索寓言》等。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莊子》《韓非子》等著作中。
三、整體感知
1、生朗讀《白兔與月亮》,要求:捕捉重要信息,能復述故事情節。本則寓言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有一只白兔是賞月的行家,每天夜晚都要來到林中草地心曠神怡地賞月,于是諸神之王就宣布月亮歸屬于她。可從此以后,她從前的閑適心情一掃而光,整日患得患失,最后她請求諸神之王撤消了那個慷慨的決定。)請學生來點評。
2、文章情節上出現哪兩次轉折?
賞月——得月——棄月
四、探究合作
1、在得月前后白兔的心情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請找出關鍵句子和關鍵詞語。請學生朗讀。
賞月——心曠神怡 得月——患得患失
2、白兔得到月亮后必然會產生得失之患嗎?有無得失之患的關鍵在哪里?
說“必然”顯絕對化,當然是不對的,但是,從歷史上看,從實際情況看,應該說是很容易,乃至極容易產生得失之患。說的是白兔,而不是別人,得到的是月亮,而不是一把青草之類的,得失之患更容易產生。有無得失之患,關鍵是有沒有能力保衛財富,不怕別人搶去偷去,就沒有得失之患。
3、白兔悟到了什么,最終要求諸神之王撤銷這個慷慨的決定?
擁有巨大的財富并非好事,反而使她生出無窮的得失之患,令她緊張不安,失去了生活的樂趣,所以她請求諸神之王撤銷那個“慷慨的決定”,放棄對月亮的所有權。
句子的意思說人類的慧心已泯。白兔的慧心未泯,悟到擁有月亮并非好事,所以放棄了所有權。人類慧心已泯,總以為擁有就是幸福,是無論如何也不肯放棄既得利益的。可見,這話對人類有諷刺意味。
5、這則寓言的語言非常精美,請大家仔細閱讀課文,在文中劃記出好詞好句,并試作分析。
五、拓展延伸
(要能夠發現和欣賞美,不可抱有占有的態度;美好的事物應該大家共分享;擁有非分之財就會勾起無窮的得失之患。)
2、看一則材料,回答問題。
六、總結歸納
現在能理解“得到了心愛的東西”有時不一定就是好事。不過,現在我對前半句話又發生了疑問:“沒有得到心愛的東西”就一定不幸嗎?那么請大家帶著這一新的問題用讀第一則寓言的方法來自讀《苦難的王子》。
板書:
賞月——心曠神怡→擁有巨大的財富
得月——患得患失→并過于看重它會產生無窮的得失之患。
棄月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教學《落難的王子》:
①理解寓言的深刻含義。
②與《白兔與月亮》l匕較閱讀。
○教學設計
導入
同學們,上節課我給大家講過,大凡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我們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把握好生活中的得與失。不僅如此,我還要告訴大家,“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人生在世,注定要同困難、挫折甚至災難打交道。對此,我們要做好充分心理準備。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另一篇寓言故事《落難的王子》,它可能給我們帶來足夠的警示。
朗讀、默讀課文
仔細推敲課文所表現的中心思想,認真揣摩故事情節與中心的關系。
整體感知
這則寓言故事寫得很深沉,不僅在主題的表現上發人深省,而且在情節的編排上也很具典型性,有普遍的現實意義。教師應組織學生就以下問題展開討論。由于學生閱歷有限,有些問題沒有直接體驗,教師要很好地引導,還是應從現實生活中找到實例,加以印證為好。
討論題:
①這篇寓言說了個什么故事? 要求學生熟練地復述課文。
②這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可指導學生從課文中找到相關句子。
③“我”在情節的發展中起什么作用?,提示:線索人物。王子落難全過程的見證人。
④“天哪,太可怕了,這件事落在我頭上,我可受不了!”這句話在課文反復出現過三次,都是在什么情況下出現的?有什么意義? [提示]這句話表現了一個旁觀者對不幸者的嘆息。第一次是王子對天災人禍的消息而言;第二次是“我”對王子落難而言;第三次是后人對“我”遭受厄運而言。這是嘆息者未經磨難的一種虛妄的假設。(其實未必如此,假如災難真的落到了人們的頭上,誰也得受,而且都受得了。)在課文中反復出現三次,揭示了它在現實中的普遍性。
問題研究
對課文的內容整體把握之后,學生的認識可能還是粗淺的。教師應再引導學生對重要情節和關鍵詞句進行深入研討,體會其表情達意的作用。
學生討論,教師備案引導:
①王子落難前后性格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變化?
揭示中心。[提示]開始很脆弱,后來堅強起來。原因:一是他經歷了厄運,二是他沒有被厄運所嚇倒,挺了過來。
②王子是怎樣落難的?作者這樣編排情節有何用意? 讓學生理解作者設置這樣的極端情節的典型意義。
③“我”是王子落難全過程的見證人,然而,厄運也落到的“我”的頭上,這一情節說明了什么? [提示]作者的目的在于告訴讀者——人生在世,不幸和災難可能不期而至,我們要做好心理準備。與其擔驚受怕,不如勇敢面對。
④文章結尾給人怎樣的啟示? 提示]王子落難的故事還會不斷發生,而旁觀者的嘆息也將無限循環地延續下去。只有經歷厄運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凡是人間的災難,無論落到誰的頭上,誰都得受,而且都受得了。一——厄運能使人的性格變得堅強起來。
⑤只有落難后才能戰勝脆弱,這是一條定律嗎?
這個問題要啟發學生辯證地來談,談透徹,讓學生接受挫折教育和人生觀的教育。
比較閱讀
與《白兔和月亮》比較閱讀。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辨析:兩篇課文在表現主題、安排情節、表現手法、語言運用等方面,有什么異同。訓練學生的賞析能力。
學生可自由評說,教師不必加任何框框,可適當點撥。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組織學生將問題歸結到以下幾點。
①在主題上,兩篇寓言都是寫人生態度的。但角度不同,《白兔和月亮》寫人在獲利之后的心境;《落難的王子》寫人在受難后的狀態。
②在情節上,都表現了大起大落,而《白兔和月亮》寫“好事”可以變為壞事;《落難的王子》寫“壞事”可以變好事。(“好”與“壞”都是相對的,決定于當事者的思想觀念。)
③在表現手法上,都采用了寓言故事的形式。而寓言的特征就是用比喻,以小見大地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但《白兔和月亮》的寓 言成分更濃些,而《落難的王子》寫得更像是事實。
④在表達方式上,兩篇寓言都以敘事為主(這是敘事作品的主要特征)。而《白兔和月亮》在敘事的基礎上,多有對人物的心理描寫,且多議論;《落難的王子》則重在敘事。
以上內容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但如果教師引導得當,還是可以完成的,可根據情況處理。
體驗與反思
①人生在世,或福或禍,可能不期而至,對此我們應怎樣面對? ②從自己的經歷中舉出實例,說說你是怎樣面對困難,使自己堅強起來的。
我們學習了兩篇寓言故事,它們從不同的側面告訴我們,應當怎樣把握人生態度,對待人生際遇。在這里我要告訴你們:不計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計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還要告訴你們,“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愿同學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遠離欲壑,健全人格;藐視困難,直面人生。
作業
①完成“研討與練習”剩余部分。
②作文訓練:《居安思危》、《在逆境中成長》
3、人生寓言
教學目標①理解寓言的含義。
②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審美觀
教學重點①理解寓言含義。②正確把握人生態度。
課前準備①查字典、詞典,掃除字詞障礙。②預習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白兔和月亮
一、課文導入,把握體裁
回憶寓言的知識。先由學生舉例談談他們學過的寓言故事,并讓學生概括寓言的特點。
寓言介紹:它是文學體裁的一種。以散文或韻詩的形式,講述帶有勸諭或諷刺意味的故事。結構大多短小,主人公多為動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題多是懲惡揚善,多充滿智慧哲理。素材多起源于民間傳說。西方有著名的《伊索寓言》,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莊子》《韓非子》中保留了不少優秀的寓言。
人們只要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得與失將會伴隨我們今生今世。有俗語說:“有得必有失。”其實,有失也必有得。明智的人,得失不驚,處世瀟灑;癡妄的人,患得患失,生身受累。我們應當怎樣把握自己的人生態度?《白兔和月亮》是一面透亮的鏡子。.——(出示課題。)
二、檢查預習,反饋交流
師:呵呵,大家是不是事前已經知道我的答案了,怎么回答得那么準確?!很好!
三、情節回顧,感受情景
1、找四位同學分別扮演兔子、旁白、月亮和諸神之王表演,其他同學迅速瀏覽課文。
2、用語言來復述這個故事內容,要注意記敘文六要素。
如:有一只獨具審美的慧心的兔子,她熱愛大自然的美,尤愛皎潔的月色,每天夜晚她都會來到草地上嬉戲和賞月,于是諸神之王召見她,向她宣布了一個慷慨的決定,說萬物之神歸她所有。從此以后,白兔變得十分緊張,感到險象迭生,最后她請求諸神之王撤銷了這個慷慨的決定。
有一只獨具慧心的兔子十分喜歡賞月,于是諸神之王決定將月亮賞給這只兔子,但說來奇怪,這只兔子變得緊張不安,喪失了樂趣,最后她請求諸神之王把這個慷慨的決定撤銷。
四、問題探究,把握重點
1、白兔賞月前后的心態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有這種變化?(提示:可以在書本上尋找一些關鍵的詞語。)
2、是什么勾起白兔無窮的得失之患?有無得失之患的關鍵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