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是對作者語言表達能力、思維深度和文學素養的全面檢驗。下面是一些經典的優秀作文范文,希望可以給大家提供一些寫作的思路和方法。
單元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匯總20篇)篇一
蘇州,是一壺值得停下來靜靜品味的清茶,蘇州的園林亦是如此。
蘇州園林,不愧于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之名。比起長城、莫高窟這一類景點,蘇州園林的靜,更是耐人尋味。
現存的蘇州園林大部分是明清時期的建筑,包括大大小小幾百園林,至今保存完好的尚存數十處,代表了中國江南園林風格。蘇州園林至今保存完好并開放的有始建于宋代的滄浪亭、網師園,元代的獅子林,明代的拙政園、藝圃,清代的留園、耦園、怡園、曲園、聽楓園等。蘇州園林在世界造園史上有其獨特的歷史地位和價值,以寫意山水的高超藝術手法,蘊含濃厚的中國傳統思想和文化內涵,是東方文明的造園藝術典范,是中華園林文化的驕傲,是中國園林的杰出代表。
而每個園林的風格特點也各不相同,都有自己的藝術特色。例如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環秀山莊,就充分體現了中國造園藝術的民族特色和水平。園內,小橋、流水、修竹、假山,活活一副水墨畫。這畫的色彩鮮亮,筆法如行云流水,怕是沒幾年經驗的人臨摹不來的。
一個人靜靜坐在光滑的石板上,細細品一壺沁人心脾的清茶。這時,什么煩惱都拋到九霄云外了。
單元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匯總20篇)篇二
頤和園位于北京西北部海綻區境內,原名稱為“清漪園”,規模十分宏大,是的皇家園林,是世界文化遺產。
頤和園原來是帝王的行宮和花園。公元1750年,乾隆在這里改建了清漪園,1860年,清漪園被英、法聯軍焚毀,1888年重新建造,改稱為頤和園,1900年,又遭八國聯軍破壞,燒毀許多建筑物,1903年重新修復,后來在國民黨的統治下又遭破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不斷修繕,才使這座皇家園林重煥光芒。
頤和園面積達290公頃,其中水的面積占75%,以萬壽山的佛香閣為中心,根據地形特點,建造了許多殿、堂、樓、閣、廊、亭等精致的建筑物,山腳下建了一條700米的長廊,各式各樣的壁畫鑲嵌在墻上,整個園林構思巧妙,在世界藝術舉世無雙。
頤和園由昆明湖和萬壽山組成,萬壽山上依山而建佛香閣、銅亭,臨湖畔建千米畫廊,昆明湖湖水蕩浪,十七孔橋等都是游人必到的景點。
頤和園的昆明湖煙波浩渺,堤上桃柳成行,堤下碧波蕩漾,十七孔橋橫臥在湖上,樓閣成群,鳥上有形式各異的古代建筑。
頤和園,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中國人民的驕傲。
單元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匯總20篇)篇三
長城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秦朝統一中國后開始修建。漢明兩代曾大規模修建長城,主要是用來抵抗外敵。長城總長度21196。18千米,根據不同時代防御對象,可分為南長城和北長城。
北長城:北方的游牧民族特別是匈奴逐漸強大起來,不斷侵犯秦、趙、燕的北部邊境,于是三國便先后在北部修長城以抵抗善于騎馬射箭的匈奴。
南長城:南長城的作用與北長城不同,南長城的防御對象為其它諸侯國,修建南長城的主要有:楚、齊、魏、韓、中山國。
始建長城:秦始皇為了抵御北方匈奴來犯,開始大規模修建長城,動用了全國1/20的人力來修建長城。
長城結構:長城不止是一道單獨的墻,它由城墻、敵樓、關城、墩堡、營城、衛所等所構成的防御系統。墻身平均高度為7。8米,有些地方高達14米。還有外檐墻和內檐墻。
萬里長城凝結著古人的智慧,是中國規模最宏偉的建筑!
單元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匯總20篇)篇四
故宮占地面積約70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5萬平方米,大小宮廷70余座,房屋900余件,是世界上現存規模、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筑之一。
故宮屋頂上為什么沒有鳥?
因為故宮屋頂上的瓦采用的是琉璃瓦,瓦片光滑,鳥類無法停留。二是因為黃色琉璃瓦會在有陽光的天氣反射出耀眼的光芒,讓在飛行的鳥兒不敢在上面停留。三是因為屋脊上有神獸雕像,會嚇跑鳥兒。
故宮的歷史。
建于明永樂5至18年(1407—1420),至2020年今,故宮已有600年的歷史了。它于1914年設為古物陳列所,1925年改為故宮博物院,正式開放。
故宮建造的材料。
柱子用的木材多是來自川、粵、閩、浙的楠木,后因楠木稀少,改用東松木;石料也是來自中國各地,漢白玉來自北京房山區大石窩,五色虎皮石來自河北薊縣的盤山,花崗石來自河北曲陽縣,太湖石產自太湖,城磚是山東臨清的,金磚則是蘇州燒制而成的。
單元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匯總20篇)篇五
中國的萬里長城以它的磅礡氣勢,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行列。
長城,宛如一個游山玩水的旅行者,高峻的山巔,廣闊的草原,都有它的身影。它不斷修筑了2000多年,分部在中國北部和中部的廣大土地上,長城總達21196。18千米,在中國新疆、甘肅、寧夏、河北、北京、湖北等十幾個省市,都有古長城,烽火臺的遺跡。
烽火臺也是長城上的一個重要部分,在古代,敵人白天來犯就點煙,夜半來犯就點火,這樣,就可以一直把情報傳回朝廷了。這也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因此,長城就成了中國一級保護文物。
祖國江山如此多嬌,長城便是其中的精華,讓人心潮不已。
單元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匯總20篇)篇六
南潯古鎮地處江浙兩省交界處,有江南蠶絲名鎮的美譽。南潯古鎮景區占地面積為34。27平方公里,古鎮的旅游景點分為三大區塊,第一塊是南潯旅游景點富集區,其中內有張右銘故居、劉氏梯號,等景點分布其中。第二塊是由小蓮莊,嘉業堂,文園,等幾點組成的中心景區。第三塊是以東街以東的張靜江故居,和百間樓為主的東北區塊。
第二塊景區——小蓮莊面積為17399平方米。原為劉氏家廟,從光緒十一年(開始,在池周補植花柳,重栽菡萏,布置臺榭,啟建家廟,歷時四十載,于1924年完成。因慕元代書畫家趙孟頫湖州蓮花莊,而自名“小蓮莊”。我們可以從外面清晰地看到里面的荷花池中的荷花很多,如同天上的星空皓月一般,那藍天襯托著荷花池,給我一種畫一般的美感。
富集區中的張氏故居被簡潔的白墻包圍著,沒有一絲夸張,宅院面臨著小河。走進張石故居的大門,吸引人的是中西合璧的建筑物完美的融合了中西文化,這座建筑物不僅有西方的浪漫情調,還融入了很多中華的雕刻技藝,有栩栩如生的磚雕門樓,房梁上的小動物,門窗上的人物,山水雕刻都那么栩栩欲活,令人嘆為觀止,久久沉醉于古人的情趣品味中。庭院中,聳立的假山,清澈的人造湖,安靜的涼亭構成了一副樸實又毫無夸張的畫面。最簡單的綠植,卻看起來是碧玉那么純潔無瑕。小橋流水與大宅園交相輝映,呈現了人間仙境一般的景色。
最吸引我的是夏季古鎮的夜景。去年的暑假,古鎮是我們一家人每天晚上打卡的地方,我們一家還沒有進古鎮的大門就看見里面被一層煙霧和綠光籠罩。走進去,潯溪兩旁冒出白色的煙霧,加上綠色的燈光仿佛來到了傳說中的瑤池,河岸兩邊擠滿了人都在分分拍照留念。我被一種動聽的音樂吸引了,拉著爸爸媽媽往有音樂的地方走去,一會我們來到了一座石橋旁,見橋上簾子一樣的東西,簾子里隱約能看到人,我們走到橋正前方的河岸仔細地看著,原來那簾子是水,簾子上所看到的人是投影。這種景象我還是第一次看見,妙不可言。不一會我們就來到了小蓮莊外的小公園,這里景色更是迷人一棵棵綠色的大樹,冒出白色的濃煙還有綠色的燈光再加上河里的景色,讓人嘆為觀止。這種景象我只正西游記里看到過,沒有想到在南潯古鎮也能看到,應該是“此景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風空落眼前花,搖曳碧云斜。”南潯就像一幅畫卷,只有慢慢地打開,才能感受到他獨特的美。
單元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匯總20篇)篇七
北京市我國的首都,那里的景色優美,名勝古跡數不勝數,被列入世界世界文化遺產的景點也很多,比如:故宮、頤和園、長城、天壇等,但我覺得最為壯觀的還要數長城了!
長城又稱萬里長城,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陜西等十五個省市區,全場8000多公里。它高約8米,大概有3—4層樓那么高。寬5—6米,五、六匹馬可以一并而行。長城的上的景點數不勝數,比較著名的景點有山海關、嘉峪關、九門口長城、八達嶺長城、鎮北臺長城等。現在保存最好的長城,主要是位于北京的八達嶺長城,它位于北京市延慶區是中國古代偉大的防御工程,萬里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明長城的一個隘口。
長城修筑的歷史可上溯到西周時期,發生在西周的著名典故“烽火戲諸侯”就源于此。春秋戰國時期的列國爭霸,互相防守,使得長城的的修筑進入第一次高潮。歷史上最大規模開始修建長城并將長城連成一線是在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后。此后歷代都在不斷修建,最后大規模修建長城的朝代是明朝,因此我們現在看見的長城大多數是明朝修建的。長城之東向西,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它的主要作用是作為中原王朝防備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屏障。
長城的地基全是由千余斤重的花崗巖砌成。哨崗全都采用大型城磚用糯米灰漿砌筑,其重量達到了千余斤。很難想象在科技并不發達的古代,中國勞動人民竟能用自己的血肉之軀鑄就了這萬里長城。走在長城之上,一座座綿延起伏的山峰,一棵棵參天大樹,那磅礴恢弘的氣勢不禁讓人對它產生敬畏之情它是中華民族勤勞勇敢和高度智慧的結晶。它坐落在崇山峻嶺中,迂回曲折。它歷盡滄桑,是中國古代歷史的見證人和博物館,它抵御外族的侵略,見證過中華民族的的戰爭和和平,祖國的分裂和統一。
中國幅員遼闊,擁有眾多的自然和人文景觀。世界各國朋友來到中國后,最喜歡去參觀游覽的地方就是長城。“不到長城非好漢”這句名言讓長城舉世聞名,世界上各個國家的人們都知道它。就連其他國家的領導人,來到中國后都專程去游覽長城,由此可見長城的魅力是多么的大。
長城,它是一座不朽的豐碑,屹立于世界的東方,蜿蜒于上下前年,縱橫于萬里廣闊的時空。它是中國著名的文化歷史遺產,是世界上最為著名的建筑奇跡之一,它展示的不止是一種恢弘的浩然之氣,它所體現的是一個偉大民族的氣質和一種崇高的民族精神。它就像一條巨龍,橫臥在中國大地,它是中國人民不屈不撓,勇于抗爭的民族精神象征,它永遠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單元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匯總20篇)篇八
說起北京就想到了那里的萬里長城,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征和傳統。
你從遠處看長城,像一條長龍連綿起伏,守護著祖國山河。一座座山戀,又好像海洋中的浪花,一浪接著一浪,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像給長城上添了一道金光。
長城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長城高大堅固,是用巨石和城磚建成的城墻,頂上鋪著方磚十分平整,像很寬的馬路,五六匹馬可以并行城墻外沿,有兩米高的垛子,垛子上方有方形的燎望口和射口,供燎望口射機用。看著長城上那些數不清的條石,大約一塊,有兩三斤重,那時候沒有火車,汽車啟動機就靠著無數人民的手,一步一步的抬上這陡峭的'山林,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雄偉的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民族創造的奇跡之一,也是人類文明史上的豐碑。
單元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匯總20篇)篇九
位于杭州的西湖是我最熟悉的,也是我最喜愛的地方。
西湖有兩個別稱,一是錢塘湖,一是因湖在杭城之西,故名西湖,而蘇軾的乞開杭州西湖狀則是官方文件中第一次使用西湖這個名稱。
進入21世紀,數像整治西湖環境的大型工程被啟動,首先是西湖南線整合工程,2002年2月至10月,杭州對西湖南線的四大公園進行整合,同年10月25日在倒塌的雷鋒舊址上,71。7米高的新雷峰塔建成,2002年年底,西湖政府啟動,西湖西進計劃。
西湖,在二零一一年六月二十四日,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被列入目錄的景觀范圍共計三千三百二十二點八八公頃。
西湖中有許多景物,最著名的莫過于西湖十景了,分別為平湖秋月,蘇堤春曉,斷橋殘雪,雷鋒夕照,南屏晚鐘,曲院風荷,花港觀魚,柳浪聞鶯,三潭印月,雙峰插云,每一件都有它獨特的風景。
西湖附近有許多小吃,有豬耳朵,片兒川,高祖生煎,蔥包燴,菜館有樓外樓天外天山外山天香樓張生記外婆家龍井草堂,吳山廣場那邊的河坊街高銀街小吃美食最集中的地方。
我愛西湖,我長大后一定要好好保護著美麗的西湖,讓她被更多人看見。
單元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匯總20篇)篇十
如果你靜下心來,一定能從莫高窟五彩繽紛的窟壁上,聽到歷史留下的雄厚凝重的回響。
——馮驥才。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位于甘肅省敦煌市,開鑿在鳴沙山東麓斷崖上,它規模大的就像法國的盧浮宮,是世界現存規模,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現有洞窟730多個,泥質彩塑2400多尊,還有壁畫4.5萬平方米。
莫高窟有那么多洞窟,是不是每個都是一樣的呢?當然不是。莫高窟的各個洞窟都各有各的特點。如第428窟,是北朝的洞窟,也是敦煌早期的中心塔柱式洞窟。
而保存最完好、壁畫繪制最精美的還要數第285窟了,中間塑主尊一身,兩側各塑一禪僧,洞窟中心有一低矮的小方臺,其形制將禪修與殿堂及古旋禮儀的內容集于一窟之中。墻上的壁畫五彩繽紛,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真是“越千年,風姿原貌,世界確實難見”啊!
莫高窟這么輝宏,是怎么鑿成的呢?其實啊,關于莫高窟,還有一個小故事呢。
公元366年,敦煌鳴沙山。一個孤獨的人影,那,是一位僧人,他叫樂樽,他想尋一處有緣清靜地,鉆研佛法。他去過許多地方,尋找專研佛法的好地方。來到鳴沙山上時,不知已走了多少里路。樂樽站在鳴沙山上遠眺時,對面的三危山竟籠罩在一片燦爛的金光之中,仿佛千佛現身,度化眾生。樂尊頓時明白過來,原來就是自己苦尋的圣地啊!
于是,樂樽在敦煌東南的鳴沙山壁開窟,后來就成了宏偉的莫高窟。
莫高窟是那么輝宏,是那么的歷史悠久,它那么厲害,誰見了不贊揚幾句呢?
莫高窟真不愧是我國勞動人民勞動和智慧的結晶啊!
單元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匯總20篇)篇十一
故宮坐落在北京的中心,是中國明清兩代皇帝的宮殿。它是世界文化遺產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故宮的規模宏大,占地面積約72萬平方米。故宮內有大小房屋9000多間,以大和,中和,保和這三大殿為中心。除此之外,故宮布局嚴謹,映現出了帝王至高無上的權位。他的房屋雖然大小不一,但都是由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建成的,給人以一種威嚴的感覺。故宮的建成調集了大批大批的能工巧匠,無論是家具還是工藝品都無可替代的,所以它又稱為世界五大宮之首。
故宮除了建筑,最有名的就是各種文物了,其中最有故事的就是明孝端皇后的鳳冠,這是在故宮珍寶館里展出的唯一一個鳳冠。故宮內還有清代的鎮國之寶——今甌永固杯,可不要認為它就是一個普通的小杯子,它的做工特別精細,周圍嵌滿了珍珠寶石,每個地方都很細致,甚至細到一個花邊都精雕細刻。這杯子之所以這么重要是因為這可是皇帝舉行元旦開筆儀式的專用酒杯。
故宮內類似這樣的文物數不勝數,如果你有興趣一定要找時間親自去看一看。
單元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匯總20篇)篇十二
長城是在公元前約220年前秦始皇下令修建完整的防御系統,為了抵抗北方敵人的侵略。修建一直持續到了明代,終于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軍事設施。
據說長城是最大的防御系統,長度大約有一萬多米長。一眼望去,長城就像一條巨龍,趴在每個山峰上。在傍晚的時候,橙紅色的天空,把長城都染成了紅色,格外美麗,到了夜晚,本來黑暗的長城。瞬間變的明亮起來,彎彎的長城,在黑夜里,格外引人注目。里面的磚塊擺放的整整齊齊,還有許多的烽火臺等多種防御。
長城是我國古代勞人民的偉大奇跡,是中國悠久歷史的見證。它與天安門、兵馬俑一起被世人視為中國的象征。因長度逾萬里,故稱作“萬里長城”據記載,秦始皇使用了百萬勞動力修筑長城,占全國人口1/20,當時沒有機械,全部都靠人力。
相傳秦朝時,秦始皇建長城,勞役繁重百姓苦不堪言,青年范喜良和孟姜女剛新婚三天,范喜良就被抓去建長城,不久,他因饑寒勞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長城下,孟姜女歷盡千辛萬苦才來到了長城,得到的卻是丈夫死亡的噩耗。孟姜女在長城上哭了三天三夜,忽然,長城坍塌了,露出她丈夫的尸骨,孟姜女安葬范喜良后,投海而死。這是凄美的愛,從中我們可以看長城背后古代人民付出的心血與努力。
長城是我們中國的一條龍,是見證中國發展的有效的見證。我們要保護好長城,更要張弘揚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
單元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匯總20篇)篇十三
北京故宮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宮建筑群,是中國古代建筑最高水平的體現。
故宮占地七十二萬平方米,四面有十米高的城墻環繞,還有寬五十二米的護城河。故宮有大小院落九十多座,房屋九百八十間。故宮大致分為南北兩個部分,南半部為前朝,北半部則為后寢。故宮共有四道門,分別是午門神武門東華門和西華門,而故宮的正門就是午門。
進入午門,我們首先看到的就是內金水河,它自西向東蜿蜒流過太和門廣場。內金水河的作用不僅是故宮中排水的主要通道,也是建筑滅火的主要水源。它的上邊還有五座漢白玉石橋,這就是內金水橋了。
穿過內金水橋往前走就來到了太和門,每逢皇帝出宮,都要在太和門換車,而且皇帝大婚的時候,皇后也要從太和門進入皇宮。
過了太和門,我們就進入了太和殿廣場,它面積有三萬多平方米。太和殿是故宮中最高大的建筑,面積有二千三百七十七平方米,通高三十五點五米。這里還有中和殿和保和殿,中和殿是皇帝在趕赴太和殿之前稍作歇息,接受官員朝賀的地方;保和殿是皇帝更衣之處,年底時在此宴請文武百官。
過了前三殿,就來到了后寢區的正門――乾清門。在后寢區中共有十五宮。“乾清”二字意思是天下清和,各地平安。乾清宮的后邊就是交泰殿,取自[易經]中的乾坤交泰,象征著帝后生活和諧。在殿中央放有二十五顆寶璽,上方高懸著康熙皇帝御書乾隆臨摹的“無為”匾額。
故宮建筑氣勢雄偉豪華壯麗,里頭還保存了大量珍貴文物,是歷史和藝術的重要資料庫,是中國古文化的顆璀璨明珠。故宮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人[世界遺產名錄]。
單元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匯總20篇)篇十四
長城是中華文明的瑰寶,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也是與埃及金字塔齊名的建筑,還是人類的奇跡。在遙遠的兩千多年前,是勞動人民以血肉之軀修筑了萬里長城。長城是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中華民族的象征。
春秋戰國時期,各國諸侯為了防御別國入侵,修筑烽火臺,并用城墻連接起來,形成最早的長城。以后歷代君王幾乎都加固增修長城。它因長達幾萬里,故又稱作“萬里長城”。據記載,秦始皇使用了近百萬勞動力修筑長城,總占全國人口的二十分之一。那時沒有任何機械,全部勞動都由人力完成,工作環境又是崇山峻嶺峭壁深壑,十分艱難。長城東起山海關,西至甘肅嘉峪關,東至鴨綠江。從東向西行經10個省區市。長城的總長度為8842351米,其中人工墻體長度為6254239.662米,塹壕和天然形成長度為25942342.265米。長城始建于春秋戰國時期,歷時達2000多年,總長度達532萬米以上。
我們今天所指的萬里長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長城,它西起中國西部甘肅省的嘉峪關,東到中國東北遼寧省的鴨綠江邊,長635萬米。它像一條矯健的巨龍,越群山,經絕壁,穿草原,跨沙漠,起伏在崇山峻嶺之巔,黃河彼岸和渤海之濱。古今中外,凡到過長城的人無不驚嘆它的磅礴氣勢雄偉規模和艱巨工程。
長城是一座稀世瑰寶,也是藝術非凡的文物古跡,它象征著中華民族堅不可摧永存于世的意志和力量,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也是整個人類的驕傲.
單元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匯總20篇)篇十五
徐霞客曾經說過:“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佳話,黃山不僅風景優美,還是世界文化遺產,更是安徽省的一顆掌上明珠。
黃山位于安徽省南部,處于黃山市沿邊境地區。黃山的一大特點就是擁有著悠久的歷史。遠在六七千年前,也就是公元前51世紀,我國母系氏族社會的后期,人類就已經在這片美麗、富饒的山區勞動、生息了。這一點是令人大為驚嘆的,比世界上不少文物、遺產所存在的時間長得多。在距今三四千年的殷商時期,這里就居住了一支叫山越的先民。他們能居住在這么美的黃山之中,真是讓人無比羨慕。
黃山被譽為群山之首,不少名人游覽此山時留下了對黃山的贊美。黃山共有七十二峰,每座山峰都形態各異,讓人看了心情舒暢。黃山的主峰是蓮花峰,高度竟與喜馬拉雅山的高度不相上下,它與光明頂、天都峰共稱作黃山三峰,名震天下。登上光明頂,俯視大地,眼前豁然開朗,在層層云海的映襯下,黃山雄偉壯觀。游動的云霧,環繞在黃山山腰周圍,仿佛是黃山的絲巾。初升的`太陽,緩緩從云海中探出頭來,一下子光芒四射,把云霧都染上了大片大片的亮紅色,讓人看了仿佛處在仙境之中,無比夢幻。
黃山的迎客松也是黃山的一大亮點,迎客松位于黃山的最高峰,形態與迎客的姿勢無異,故稱為迎客松。黃山的景色真是無比奇特,看了讓人嘆為觀止,連黃山的松樹都這么歡迎人們的到來,那我們豈不是得多來黃山游一游呢!
黃山有四絕,若要來黃山游玩是必看這四景的。它們分別是奇松、云海、怪石和溫泉。在這四景之中,我最喜歡的是云海,白茫茫一片,黃山的山峰在云海之下忽隱忽現,一切仿佛都被無邊無際的云海籠罩了,像蓋上了一層厚厚的棉花被子,看著就讓人感覺暖暖的,軟軟的,可舒服了。有一種夢幻的感覺,讓人流連忘返。
黃山古代秦時稱黟山。相傳軒轅黃帝率手下大臣容成子、浮丘公來此煉丹,并最終得道升天。唐天寶六年,依此傳說,唐玄宗改黟山為黃山。
黃山雄偉秀麗,又神秘莫測,是真正的世界文化遺產,掌上明珠,值得所有人去保護它、珍惜它。
單元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匯總20篇)篇十六
蘇州是歷史悠久的古城,私家園林始于公元前6世紀,至明代建園之風尤盛,清末時代城內外有園林110多處。為蘇州贏得了“園林之城”的稱號。現存名園十余處: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留園網獅園怡園等。
蘇州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和國家重點風景旅游城市,物華天寶,人杰地靈,自古以來被譽為“園林之城”,其盛名享譽海內外。蘇州古典園林歷史綿延2000余年,在世界造園有其獨特的歷史地位和價值,她以寫意山水的高超藝術手法,蘊含濃厚的傳統思想文化內涵展示東方禮貌的造園藝術典范。實為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與“蘇州園林”并駕齊名的蘇州風景名勝:虎丘天平山石湖等風景區也是古往今來海內外游客憧憬的旅游勝地。
隨著經濟的發展,蘇州雖然發生空前絕后的變化,但仍然保留著蘇州古色古香的都市風格。而我們作為一名小學生,我們應當做什么我們雖然不能給這座古城做貢獻,但我們能夠采取保護措施,例如當我們在游玩時,不該在名勝古跡上亂涂亂畫,看見別人在損壞的時候要上前阻止。
我們應當為生活在這么一個美麗的文化古城,而感到無比自豪。那么,無論在蘇州的某個角落,都要自覺保護美麗的古城風光,不讓它受到任何傷害,也為了能讓蘇州人民的后代都能看到古城風光,加入到保護美麗古城的行列中來吧!多一份保護,就多一分力量,億萬分力量結合起來,就會把這美麗的古老城市的風光保衛起來,讓世界遺產大會在中國――蘇州,圓滿舉行!
當汽車行駛在鄉間小道時,作家馮驥才再也沒有了寫作的沖動。往日白磚青瓦的農舍冒出了西洋式的尖頂和閃著異光的馬賽克,炊煙裊裊,小橋流水成了埋藏在心底的夢。馮先生開始四處奔波,大聲疾呼:救救我們的文化遺產!
中國文化博大而寬廣。她無處不在――溶于書本,徜徉于江南小道,盤旋在峭壁飛檐。我們被這種濃厚的文化信息包圍著,卻道貌岸然地做著蟪劊子手。忘記歷史就是背叛。我們的文化遺產是歷史的見證。秦始皇的兵馬俑至今氣宇軒昂地挺立著,隋朝大運河的波瀾依舊拍打著千年的岸堤。孟江女的哭聲凄婉悲慟,纖夫的號子似乎仍在耳邊縈繞。沉淀了千年的沉浮繁華屈辱悲憤,這些文化遺產燙帖了坎坷的心靈,將肅穆呈于世人。刀光劍影去了,長歌悲哭停止了,豪情廝殺消逝了。一切隨著大江東去,僅有千年松柏和著輕風耳語。
我們的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的魂。當你徜徉于天壇,遙望天穹,你便被賦予了寬厚深沉;悼念你走近岳飛,一股浩然正氣便向你襲來;當你登上泰山而小魯的時候,乾坤也便豁然開朗。我們在這樣的氛圍中呼吸成長是幸運的。我們的祖先舉著火把從遠古走到了現代,磨鑄了寬廣不屈向上的民族之魂。這些文化遺產便趁了我們民族奮斗的雕塑。
我們的文化遺產是中國人的根。君不見,每年都有浩浩蕩蕩的海外游子尋回家來,在黃帝陵前捧上一回黃土;君不見,每年都有殷殷企盼的臺灣同胞回來拜祭媽祖。我們的文化遺產情牽了億萬炎黃子孫的心,這種民族的凝結力是任何力量都無法摧毀的。
歷史的見證,民族的魂,民族的根使我們的文化遺產歷經千年而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當你讀懂了他們,千年古樹便熠熠生輝;當你走近他們,泛黃的古籍便不再晦澀;當你正視他們,一切陰晦的色彩就會消逝,建筑物不再是冰冷的怪物。難怪馮先生寧可放棄寫作,也要文化遺產從人們視線的邊緣解救出來,可謂良苦專心啊!
我們早已走出了閉關自守的昨日,在汲取外來禮貌的同時切忌破壞民族的魂民族的根。中國的文化遺產需要走向世界,展示我們光輝燦爛震古爍今的禮貌,更需要我們炎黃子孫細心呵護。惟有這樣,中華民族才干復興,像鯤鵬驚世,“直掛云帆濟滄海”。
單元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匯總20篇)篇十七
當汽車沿著鄉村公路行駛時,作家馮繼才不再有寫作的沖動。過去,白色磚瓦和綠色瓷磚的農舍出現了西式尖頂和閃閃發光的馬賽克。煙裊裊升起,小橋流水成了埋藏在心底的夢。馮先生開始跑來跑去,喊道:拯救我們的文化遺產!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她無處不在——沉浸在書中,游蕩在江南小徑上,盤旋在懸崖和飛檐上。我們被這種強烈的文化信息所包圍,但我們作為劊子手是有尊嚴的。忘記歷史就是背叛。我們的文化遺產是歷史的見證。秦始皇兵馬俑依然挺拔,隋朝大運河的波濤依然拍打著千年河岸。孟姜女的哭聲很哀傷,鐵軌人的歌聲似乎仍縈繞在她的耳邊。在經歷了幾千年的風風雨雨、繁榮昌盛、屈辱和憤慨之后,這些文化遺產熨平了坎坷的靈魂,向世界展現了莊嚴。劍的光影消失了,長歌停止了哭泣,英勇的戰斗消失了。一切隨河流向東,只有千年松柏隨風低語。
我們的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的靈魂。當你漫步在天壇,仰望天空時,你會得到一個慷慨而深刻的哀悼。當你接近岳飛時,高貴的正義會攻擊你。當你攀登泰山和小鹿山時,世界將突然開放。我們很幸運能在這樣的氛圍中呼吸和成長。我們的祖先從古代到現代都攜帶著火把,鍛造了一個博大、不屈、向上的民族靈魂。這些文化遺產利用了我們民族斗爭的雕塑。
我們的文化遺產是中國人民的`根。你看不見。每年,都有大量的海外游客回國,在黃帝陵前舉行紀念活動。你看不見。每年,他們都熱切地希望同胞們回來祭拜媽祖。我們的文化遺產深深地打動了億萬中國人的心。這種民族凝聚力是任何力量都無法摧毀的。
歷史的見證、民族的靈魂、民族的根,使我們的文化遺產在歷經數千年的世界民族文化中屹立不倒。當你了解它們時,千年古樹將閃耀光芒。當你走近它們時,黃色的古書將不再模糊。當你面對他們時,所有的深色都會消失,建筑物也不再是冰冷的怪物。難怪馮先生寧愿放棄寫作,也不愿把文化遺產從人們的視線邊緣拯救出來。可以說他是有好意的!
我們昨天早已走出了封閉的大門。在吸收外來禮節的同時,我們決不能破壞民族的靈魂和根基。中國的文化遺產需要走向世界,展現我們的燦爛禮貌。更重要的是,我們中國人需要小心照顧它。只有這樣,中華民族才能像驚世駭俗,“揚云駕海”的昆鵬一樣復興。
文檔為doc格式。
單元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匯總20篇)篇十八
世界上有幾大不可思議,而中國就占了其中的兩個,其中一個便是長城。
長城又被稱為萬里長城,主要的作用是用來阻隔敵騎的行動。曾有詩譽之曰:“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它不單單只有城墻,還有許多的屏障、亭。標相結合的軍事防御體系。
從它剛剛開始修筑時就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發生在首都鎬京(今陜西西安)著名的典故《烽火戲諸侯》就源自鎬京,然后就是春秋戰國時期了,它的修筑就進入了第一個高潮時期,也是第一個高潮,雖然修筑的進度較短。
秦始皇滅六國統一天下后才開始修繕以及連接,所以才故有萬里長城之稱。
明朝是一個大修長城的朝代,我們大家所看到的長城多半是秦和明這兩個朝代的。它主要分布在河北、山西、天津、北京等等五個省、區、市。其中河北境內長度大約為20xx千米,陜西省的長度為1838千米,加起來總共約8851多千米。但是,秦漢及其它更早的長城長度約為一萬多千米,總長度至少為2至3萬千米內。
直到1961年3月4日,長城被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保護單位之一。
現在看到長城時,真是欽佩祖先們和勞動人民的團結。
文檔為doc格式。
單元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匯總20篇)篇十九
中國是一個擁有5000多年歷史的國家,在這里有雄偉的故宮,由美麗的莫高窟。綿延萬里的長城,兵馬俑等等,這些都是我們祖先勞動和智慧的結晶。
在這么多文化遺產中,最令我震驚的就是兵馬俑了,它位于陜西省西安市,他是西安旅游景點的一顆明珠。
兵馬俑一共有三個坑,每個坑里有兵俑,弩兵俑,車兵俑和騎兵俑。
走進第一個坑,大約有6000多個兵馬俑,個個都栩栩如生。
走進第二,哥哥,雖然沒有地衣個坑里的多,但是第二個里面的布局要比第一個復雜。
第三個坑形狀有點像一個“凹”字,就好像一個指揮部。
單元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匯總20篇)篇二十
中國是一個禮貌古國,蘊藏著人們共同擁有的文化遺產,例如:夏周商三代國家的呈現和發展,農耕文化,許多古人的遺址等等。歷史也是民族賴以認同和團結奮斗的精神基礎,歷史需要我們肩并肩去守護它!
作為新時代的莘莘學子,我們更應當認真學習我國的歷史文化,多關注我國的民俗傳統,進取投入到保護中國文化遺產活動中,貢獻自我的力量。我相信只要人人都獻出一份愛,中華文化遺產必須會得到保護和發揚!
遺產已經成為歷史上的耀眼明珠,我們絕不能讓它停留在此刻,停留在歷史上。讓文化遺產成為一幅壯美的畫卷,一如譜寫在曠野的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