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秀讀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魯濱遜漂流記大學讀后感篇一
或許是我跟不上時代的潮流,我不想去讀那本名聲大噪的《小時代》,對那本傳聞中非讀不可的《杜拉拉升職記》也沒有興趣,我只是固執地迷戀著那本早已爛熟于心的《魯濱遜漂流記》,那本一問世就風靡全球而且歷久不衰、雅俗共賞的好作品。因為————很少有一本書,能讓有些喜新厭舊的我讀了好多遍。很少有一本書,能讓我每一次的閱讀都有新的感悟。
只有這一本書,能讓我讀完后懂得要感恩、要珍惜。《魯濱遜漂流記》。這,應該是我最熟悉的書名了吧,這本書已不記得讀了多少遍,但閑暇時最愛翻的還是它。依稀記得我很小的時候,媽媽帶著才剛剛學完拼音、僅僅認識一點點漢字的我去買書,她讓我自己挑選。
那時年幼的我尚不知讀書的樂處,書店里琳瑯滿目的書籍都勾不起我的興趣。于是小手伸進書架里,隨便拿了一本,一本甚至連名字都不認識的書。媽媽告訴我這是插圖注音版的《魯濱遜漂流記》。我翻開,看到這充斥著海洋畫面的書本,甚是喜歡。
當時讀起書來,我常常是要一個句子讀上好幾遍才明白意思。就這樣我用了好久才斷斷續續地讀完了這本小說。看完后,我跟媽媽埋怨:書里的魯叔叔好可憐哦,他到了什么都沒有的荒島上,要是我,肯定難受死了,真是太慘了。媽媽笑笑,微微地搖頭,跟我說,到了荒島上,終究是有一點好處的,他學會了感恩和珍惜了,不是嗎?漸漸的,長大的我再讀《魯濱遜漂流記》時,開始理解媽媽的話了。
如果,不是到了那個荒島上,那么,魯賓遜該怎么樣活著呢?或許還活在富裕的家里,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荒蕪日子吧!根本就不會懂得珍惜自己所擁有的東西,那些他以前根本就不會放在心里的東西,一件破衣裳,一點糧食,一群家禽……可是這一切理所應當存在的“或許”,都因為魯濱遜的執著而變的那么淺薄。有很多人覺得他漂流到荒島上是一種磨難,但是我不這么想,或許,這是上帝給他的機會,肉體和靈魂一起重生的機會……對于一個航海家來說,每一次的航行都有可能是生命的最后時刻。我不知道也沒辦法想象每次行程開始的時候魯濱遜都在想些什么,他,或許是在想念每一個親朋,或許是在回憶人生的過往,亦或是在設想可能遇到的危險。但是我明白,面對這片承載著他藍色夢想的汪洋,他有恐懼敬畏,但更多的是一種向往和憧憬。
他是那么的執著于夢想,甚至他被困在荒島上的28年,他也不后悔自己的選擇。而在這28年里,他變了,變得成熟了,變得懂得感恩,明白要珍惜。讀了一遍又一遍的《魯濱遜漂流記》,我也開始學著書中的人物,珍惜身邊的東西,并且感恩我所擁有的。老媽偶爾會夸我長大了,比以前懂事多了,也不怎么頂嘴了。
每次,我都調皮地說:這可都是跟一位魯先生學的啊。我可不想哪一天自己流落荒島的時候再后悔以前對自己身邊的親人不夠好。或許,魯賓遜那如此幸運的奇遇永遠也不會發生在我的身上,但是,看過這本書,我已經學到了,要感恩,現在擁有的對自己來說就是最值得珍惜的。
魯濱遜漂流記大學讀后感篇二
年少輕狂,不顧父母勸告,漂洋過海進磨難;暮年回首,看淡人世繁華,只愿瀟灑過一生,這邊是魯濱遜一生的真實寫照,如果讓我評價一個傳奇人物,我認為魯賓遜當之無愧。
回顧魯濱遜的一生,可謂是充滿崎嶇坎坷。誰說物資缺乏、食不果腹就一定會讓人垂頭喪氣,失魂落魄,他不是依然靠自己的能力活下去了嗎?誰說無依無靠、只身一人就無法生存,他不是就時刻保持清醒在小島上堅強的活著了嗎?誰說孤家寡人,敵我懸殊就不能以少勝多,他不就憑借一己之力平定貨船叛亂并收復船長貨船嗎?雙拳未必難敵四手,敵眾我寡未必處于劣勢,蝴蝶雖微不足道,亦能引起龍卷風。魯濱遜一人乘風破浪,絕地求生。他的所作所為,另人佩服。
魯濱遜身上所展現出的,除了堅持不懈,頑強拼搏,誓死與命運作斗爭的決心,更多的是他那一顆追求自由,渴望獨立的赤子之心。他希望遠渡重洋,航海經商,矢志不渝的追求自己的夢想。他慘遭強盜洗劫,一無所有,迫不得已,淪為奴隸。無止盡的奴隸生活以及摩爾強盜的殘酷虐待并未使他失去對自由的向往,他憑借超強的意志,為自由為存活下去竭盡全力,直至成功。他遭遇海難,人財兩空,走投無路之際幸得船長鼎力相助,渡過難關。他身處荒島,依然書寫日記,改善居室環境,提高生活質量,如果說“人生得意須盡歡”,魯濱遜可謂貫徹始終。男兒有志,何懼東山再起?他不屈于命運,在艱苦的環境下絕地求生,終換來在小島上“良田美池,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怡然自樂”的桃園般生活。
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獨自住在荒島的魯濱遜,經歷過多少個日日月月的病痛折磨,逼得他一次次飲下自制的苦澀且難以下咽的煙草甘蔗酒;為了能重回大陸,他砍樹成木,千磨萬鑿,只為造出一艘能通往家鄉的小船。
直至二十八年兩個月零十九天后,他終于闊別荒島,白發蒼蒼,衣冠整潔地踏上了回國之路,來時一無所有,去時堆金積玉。盡管這時候的他已經視金錢如糞土,看淡了世俗紛擾,嘗盡了人世百苦。按理說,人到老年,本應身居故土,安享晚年,但他那刻在骨子里的倔強,不允許他安于現狀,久坐于此。于是乎,伴隨著對孤島的思念,他再一次踏上了航海之路。
小說中的情節大多來源于生活。魯濱遜的原型是一位名叫亞歷山大·塞爾柯克的蘇格蘭水手。一七零四年九月,因與船長發生矛盾而被船長遺棄在大西洋的一個荒島上生存了四年之久,最終被伍茲羅杰斯船長所救。
是否真有人被困孤島二十幾年還能被解救,是否真有人能夠擺脫荒島的束縛且能從身無分文的落魄者變為擁有萬貫家產的富豪?這些我無從知曉,我所認識到的,是丹尼爾·笛福塑造出的永不放棄、不畏磨難、敢于和命運斗爭,熱愛并向往自由的人物形象。從這本書中我會汲取到魯濱遜在遭遇困難,遭遇挫折時那種永不言棄,熱愛生活的精神。
魯濱遜漂流記大學讀后感篇三
《魯濱遜漂流記》主要講述魯濱遜漂流到一個荒島,建立自己的家園,蓄養打獵時捉來的獵物,還對抗野人,收養一個名為“星期五”的野人,教他如何吃飯,說英語等,最后一支船隊航行到荒島,把荒島交給船上的犯人,幾年后,荒島興興向榮,到處一片繁榮的景象。
麥哲倫帶著船隊第一次環球航行,對于地圖又創造了一個大奇跡;“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當年紅軍到處嘗百草、找食物而得以生存,xx靠自己頑強的精神奮斗著,發表了《xx》的著作。我們也許應該捫心自問:冒險、生存、堅強,我是否已掌握了呢?因為生活永遠離不開它們。
記得小時候媽媽曾讀過一篇童話:從前有一只小花貓極其懶惰,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有一次,媽媽外出,出門前,媽媽在小花貓的脖子上掛了一塊大餅。幾天后,小花貓的大餅變成了半月形,嘴巴夠不著大餅了。小花貓哭起來,老鼠一聽,樂壞了,吃完了小花貓的大餅,還欺負小花貓的鼻子,從此,小花貓再也不敢偷懶了,如果小花貓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練習本領,會被老鼠欺負嗎?在生活中,也有類似的事情:一個男孩每天早上都能吃到媽媽剝好的雞蛋,有一次媽媽忘記了剝雞蛋,男孩呆呆地望著雞蛋,不知該如何是好。我們可以設想,男孩嬌生慣養,以后進入社會,該怎么生活呢?遇到困難,又該怎么辦呢?因此從現在開始,我們應該盡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不做無用人。
軍訓的時候,每次艱苦殘酷的訓練使我總想退出這次活動,但每一次我都打消了這個念頭。因為我想:魯濱遜能夠做到,我為什么不能做到呢?最后,我終于挺過去了。
讓我們從現在開始把握每一次鍛煉自我的機會,掌握:冒險、生存、堅強,實現我們共同的愿望: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魯濱遜漂流記大學讀后感篇四
當我鄭重地翻過最后一頁,讀完了這個情節曲折,跌宕起伏的故事——《魯濱遜漂流記》之后,我真的被它震撼了。
《魯濱遜漂流記》記述了主人公魯濱遜在一次航行中,不幸遇上了海難,整個船上只有他一個人幸存下來,漂流到了一個荒島上。魯濱遜在這個荒島上吃盡了千辛萬苦,歷盡了各種磨難,但他思念家鄉的心永在,千方百計思考著如何逃出荒島,經過成千上萬次的努力與失敗,他終于憑借自己的聰明、勇敢和執著,回到了闊別28年的祖國。
雖然他做的許多事情大多是白費力氣,但他從不灰心失望,最終,辛勤的勞動和努力換來了令人欣慰的回報。再想一想,我們的學習也一樣,堅信自己有能力去學好各門科目,這樣在學習的過程中才會有一股動力不斷促使我們上進。同時,我們還要有一種堅持不懈的信念,不能遇到一點困難就止步不前,要有一種精益求精的精神,力求做得更好。
看完這本書,我深受感動,同時也深深地認識到,人不論何時何地,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都不能被困難嚇倒,都要始終保持一種積極向上、從容樂觀的心態,去面對、挑戰厄運,勇敢地克服困難。只有這樣,才能成為一個勝利者。我的人生一定會隨著這本書而起航,在這人生的航海之旅中,奮勇前進、永不放棄!
魯濱遜漂流記大學讀后感篇五
何為真正的強者?在讀了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的《魯濱遜漂流記》之后,我覺得:一個真正的強者不僅要有勇氣還要擁有智慧、力量、毅力、信心……。甚至更多。一個人如果在萬劫不復的逆境中依然能夠披荊斬浪,掌握好命運的方向盤,這就是真正的強者!魯濱遜就是這樣一個強者!
小說講述了一個具有冒險主義精神的英國人魯濱遜不聽父母阻勸,去海外歷險,卻被困于孤島上,孤苦伶仃,生活艱難。但他并沒放棄生活的希望,以非凡的勇氣和力量頑強地生活了下來,還救援并教化了野人“星期五”,成為孤島的“島主”。經過二十八年的辛苦等待,終于找準機會平安回歸了祖國。
魯濱遜的離奇經歷告訴我們:在生活中,當遇到困難、挫折或陷入絕境時,只要有足夠的信心,勇氣和毅力,并充分調動自己的智慧,利用自己的所學所知,開辟一條平坦的前進道路,一切都將柳暗花明。
輕輕地合上書本,我不禁掩卷沉思,感慨萬千……。
從古至今,這種勇于挑戰困難與挫折,最終走向成功的人數不勝數。李時珍——東方醫學巨著《本草綱目》的作者,為了寫這本書,他克服重重困難,盡管需要終日在峭壁斷崖跋涉采藥,盡管多次因為親自嘗藥,而險些送命,他都以頑強的意志堅持了下來,終成著作。美國著名女作家海倫凱勒,雖然先天雙目失明,雙耳失聰,但她人堅強、樂觀的面對生活,付出比常人更多的艱辛,成為美國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并寫下《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激勵了一代又一代年輕人奮發向上。再看看我們身邊的成功典范:今年邵東的高考狀元仇博兵,他以704的高分被清華大學錄取,很多人都不知道這位高考狀元竟是一個留守少年。他的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一年到頭連見面的機會都很少。他每天獨自面對生活和學習中的種種困難,這其中的苦是可想而知的!他勇敢的克服了這些困難,獨立生活,自立自強,用積極陽光的心態,成功創造了人生的輝煌!
我又想到我自己。曾經,我一遇到難一點的數學題就把它放在一邊置之不理;媽媽讓我做一點家務活就叫苦連天,練字、跳繩總不能持之以恒;一次考試失敗就自暴自棄;生活中遇到一點點困難就寄希望于父母的幫助……從現在起,我決心做一個意志堅強,能吃苦耐勞的人,做生活的強者!
孟子曰:“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其實上天對于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只是給予的方式不同。只要我們竭盡全力的去拼搏,勇往直前的去戰勝困難,獲得人生的金鑰匙,就能開啟成功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