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爬長城實用篇一
20xx年8月6日,我跟隨合唱團一起爬長城。
剛到了長城前,我便不禁為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萬里長城的磅礴氣勢所震撼。只見蜿蜒曲折的長城好似一條潛伏在層層疊疊的山巒中的臥龍,在層層綠蔭的遮掩下,那一條“巨龍”格外顯眼。
長城可真陡峭呀,有的長城都傾斜四十五度角了。剛開始我還精力充沛地向上爬,可沒爬幾分鐘,我便已經氣喘吁吁了。我看了看前面那么遠的距離,那么高的煙臺,心里便有點想打退堂鼓了。可我抬頭一看前面那么多的同學都已經超過我了,我咬了咬牙,心想:還是再堅持一會兒吧。
于是,我便用盡全力的向前奔去。
漸漸地、漸漸地,我似乎被我的熱情、激情所感染,我超過了好多人,漸漸地、漸漸地,我趕上了最前面的部隊。
不過長城的盡頭似乎也有點兒太遙遠了。走了一會,我們便半路折回。
爬長城實用篇二
“長城”一個多么響亮的名字,她以蜿蜒萬里和氣魄雄偉而享譽世界,多種耀眼的光環纏繞使她成為中國的象征和驕傲,在中國人民的心目中,她已不只是一座建筑,而是成了一種精神和動力。
俗話說得好:不到長城非好漢。今天我就帶大家來看看雄偉壯麗的長城。
從遠處看,它像一條灰白色的長龍臥在連綿起伏的山巒上,這就是以驚人的長度和雄偉的氣魄聞名于世界的萬里長城!
不一會,大家就來到了長城腳下。這一段長城山勢依稀可辯,有的如馬鞍俯臥,有的如駝峰聳立。這就是修筑在八達嶺上的萬里長城。大家來到了一座方形的城臺,城臺的磚垛上有四四方方的瞭望口和射口。可以瞭望和射擊用。從瞭望口看過去,外面一片蔥綠,草地上有許多小野花,它們像天上的星星,數也數不清。長城上的“馬路”也十分寬敞,十多個人可以并行。
看著兩旁的條石,大家都不經想起古代那些修筑長城的勞動人民。不經想起一個個關于長城的歷史故事。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我們腳下走的這些陡峭的山路,都是勞動人民千辛萬苦用無數的雙手一步一個腳印地抬上這陡峭的山嶺。
爬長城實用篇三
在我的記憶深處,有無數美好的事情,陪伴我走過了很多的路。還記得那一次暑假去北京爬長城,我至今不能忘記。
那天,我們坐上了飛機去往北京,在睡了兩個多小時后,飛機終于落地了。在酒店稍作休息后,大家決定明天去爬長城。
我們來到長城后,聽說長城有兩萬多公里,我不信,想要看看到底是不是真的。
我們坐上了一輛觀光小車,然后來到長城四段,我感嘆道:“長城可真長呀!”接下來我們就開始爬長城嘍!
我們才開始走一段路,就累得不行了,因為那天早上的太陽公公十分有精神,陽光也特別強,所以行人爬長城都好像在散步一樣。
我慢慢地爬上了長城最高處,看見了長城的“尾巴”。如此的長,真不愧是長城。我高興得從高處一下沖了下去,風吹過十分涼爽。但因為太高了,我的腳似乎跟不上節奏,跑下來之后感覺身體都可以和火箭賽跑了。
最后,我和爸爸來到了長城獨有的“好漢石”景點,聽說只有好漢才能到這個地方,這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躍躍欲試,還叫了爸爸給我拍照。
我們爬完長城后,腳都軟了,原來長城真的既雄偉又美麗呀!
人們常說“不到長城非好漢”那么請你也來試試吧!
爬長城實用篇四
箭扣長城,北京最著名的野長城,因其險峻而出名。很早就聽說了,一直很向往。
于是,北京的五天之旅,用了近兩天的時間走訪偏遠的箭扣長城,交通周轉花了很長時間,真正呆在長城的光陰,是一個下午加一個黑夜再加一個上午。
出發前搜索箭扣長城相關的資料和游記,所有信息得出的一個結論是:箭扣長城是北京第一遇險景點;每年在箭扣上因體力不支、迷途受困、失 足墜崖而死傷者大有人在;作為讀者,對此結論并無太大感觸,只覺得那是一處頗具挑戰的地方,欲征服之;出發前所謂“要活著回來”,不過是一句玩笑話。
8月29日下午兩點,抵達懷柔區西柵子村五隊后,沿山間小道爬上將軍守關樓臺附近的長城段,映入眼簾的是一片蒼涼荒蕪、破敗 殘缺的景象。行走一小段路后,發現此處長城果非善類,比我從圖片上所感受到的,要危險得多。因年久失修、自然風化嚴重,長城已多處坍塌,許多爬坡的階梯早 已蕩然無存,石磚散落在低洼處,只有兀突凌一亂的石灰石緊一貼在傾斜度甚至高達九十度的坡體上。身臨其境,才體會到什么叫生死關頭!敬畏之感猶然而生!
當天下午無其他旅客,環視四周,除了烏鴉在空中徐徐飛翔、呀呀作叫,就只有我踽踽獨行的身影,遂意識到自己已至身于無助的險境,對生死 不確定的危機感,一下子襲擊心頭;于是想到要在q一q空間里發一條說說,以作遺言,好呆死了也有人知曉,能尋得個全一尸一。這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不過,遠在千 里之外的親友們,并不能感受到我那時“壯士一去不復返”的憂慮。在隨后的時間里,手機失去信號,我完全成了一個與世隔絕的獨行者,行走在那貫穿古今的宏偉 而殘破的建筑上。
整個旅途,當然不是一直埋頭爬行、心驚膽戰,畢竟平緩安全的路段還是有的,各鋒火樓臺處就很安全,許多時候,是信步攬物、心曠神怡。入 眼的景致,大到長城逶迤廻還的走勢,小到墻體斑駁脫落的身影,都極盡玩味,給予我從感觀到精神的極大刺激。以往旅行,殘破建筑見過不少,莫如長城震撼我 心。歷經六百年的日曬雨淋,在荒野無人的山脊中,長城深深地烙印著歲月的痕跡,沉寂著一種不親見、不聞嗅、不觸一摸就無法想象的滄桑。那種滄桑從我二十幾歲 的生命體淌過,極大限度地擴展著我對時空的感知。
夜幕來臨,山野間蒸騰著一片淡淡的紫氣青煙,長城的氣勢以及滄桑,都被隱去,此際入目的,分明就是一幅秀氣的水墨畫卷,彌漫著淡淡的芬 芳。良辰佳景,無人與共,忽感孤獨!這些年間,閱景無數,寂寞誰人知?思緒悠長,飄出長城,落入重巒深處……我想,賞過此景的,應當還有不少人,有的還活 著,有的已經死去,有的曾經功成名就,有的從未榮華富貴,但既然曾經站在這里,面對著暮色的那一刻,必定是孤獨的,心境大抵也是無差別的,會有一種,渴望 在此呆到天荒地老、就這樣被世人遺忘的沖動。
深夜,輕寒,蜷縮著側躺,長袖一毛一衫加上塑料雨衣,也難以抵擋十六、七攝氏度的氣溫,迷迷糊糊,似睡非睡,只盼著趕緊天亮。風餐露宿的滋味,回憶起來雖美,但其實不好受。
第二天的行程,先是沿原路返到將軍守關樓臺,然后繼續東進,這一段路從城墻外側看去非常險峻,內側則甚是平緩,少有驚險,三十八蹬例 外,但沿途樓臺,各具特色,趣味十足;地上的,地下的,單層的,雙層的,合院式的,園林式的,橫向格局的,縱向格局的……許多的樓臺,都居有宜居的特點, 設計巧妙,講究人性化。這天遇到兩撥要挑戰鷹飛倒仰的驢友,一共八人,稍作交流、相互勉勵,便各自上路。其余時間舉目無人,我仍然是自在長城。
悠悠天地間,我在長城上行走,長城在我心間延申,那是一種難以言說的、澎湃于胸的、物我一體的極致的感受,仿佛活著,就是為了來到這里,與它同在!
爬長城實用篇五
我早就聽說,“不登長城非好漢”這句話了,心想:哎!我現在還不是好漢,如果以后登上了長城,就是好漢了,可惜,我連北京都沒去過,更別提登長城了。
我等啊等啊,終于來到了長城腳下,我興奮地往長城上爬。一開始爬得很快,但后來就越爬越慢,越爬越累了。爬一會兒,就需要停下來休息一會兒,雖然這樣,爸爸媽媽還是被我老遠地甩在了后面。
我想:古代勞動人民多辛苦啊!他們修筑長城是多么的不容易呀!古代勞動人民真偉大!
長城真是一個人間奇跡啊!
爬長城實用篇六
俗話說“不到長城非好漢”。這次終于有機會爬長城了,我興奮得跳了起來。
站在長城下,看著高大雄偉、連綿不斷的長城,我想:得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長城啊!
有些游客到此就回去了,我也是大汗淋漓,氣喘吁吁了。手扶巖石,古代勞動人民修筑長城的畫面仿佛又出現在我的眼前,相比修筑長城的艱辛,這算得了什么?于是,我繼續向上爬。
四層、五層......蹣蹣跚跚終于爬到了12層—頂層了。啊!我終于站在了長城之巔了!自豪之感難以言表。向下看,游人入螞蟻,汽車像火柴盒......大有孔子“一覽眾山小”的感覺。
站在長城上,感到自己忽然高大了很多,也許這就是“不到長城非好漢”的奇妙吧!
爬長城實用篇七
有一天,我站在了長城的盡頭。回首來途的蕭瑟與迷茫,故我思。我思那占盡高點的烽火塔,思那飄盡在夕陽余輝下的狼煙炬。
有一天,我站在了長城的盡頭。展望未來的遙遠而彷徨,故我思。我思那飽飲鮮血,啃噬白骨的金戈。我思那馳騁沙場,鐵蹄翻飛的鐵馬。
有一天,我會蟄伏在長城之下,融身城根的巖石之內。我將用我的雙肩扛著它脫離大地的牽制,讓它騰飛!
有一天,會有中國人自強不屈的心聲響徹宇空,曼延至宇宙的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