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吧,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當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讀后感的時候卻不知道該怎么下筆嗎?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讀后感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史鐵生散文集讀后感100字篇一
作家史鐵生二十一歲那年患上了殘疾,當時的他正處在散發著光芒的青春時期,怎能想到癱瘓卻在此時找上門來。“要么好,要么死。”這是史鐵生被推向病房時對命運無力的掙扎。憤怒,不甘,絕望,此時的史鐵生沉浸在痛苦之中,親人的關愛和殘酷的現實相比如此蒼白無力。隨著母親的去世與文學上的成功,史鐵生逐漸平靜下來。想到自己癱瘓時對含辛茹苦照顧自己的母親的態度,悔恨與思念涌上心頭,他在散文集里很少直接提到此事,濃厚的情感卻在字里行間里流露出來。這些經歷讓史鐵生心中的絕望逐漸轉化為釋懷。坐上輪椅之后有了大量的時間來寫作。史鐵生也時不時的回想自己身邊的人。沉默老實的父親,友誼醫院里悉心照顧自己的護士,同房患上怪病的病友,又或是長大后性格大變的童年好友。史鐵生不斷的回憶并書寫著其他人的命運。這些與他息息相關的人的勾起了他的思念與思考,這個看似平凡的人間從來不缺乏戲劇性的人生,因為雙腿癱瘓而曾暴怒無常顯然不是對待命運正確的態度。人生的答案究竟是什么?在對故人的回憶中,以及對自己的發問中,史鐵生也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雙腿癱瘓,母親早逝,尿毒癥。麻煩一個接著一個地找上他。但史鐵生此時不再糾結于厄運,反而在《好運設計》中表明自己并不執著于所謂的好運。無法擊垮他的厄運,給予了史鐵生對于人世更多的堅守。
獨自推著輪椅來到地壇,眼前的公園跨越時空,承載著無數人的命運,自己想必也會為此添上一筆。公園在陽光下顯得格外溫暖,秋風掃過,帶動左右搖擺的菊花,帶出此起彼伏的“嘩嘩”聲,帶著落葉在空中翻飛。眼前這個坐在輪椅上的人憤怒過,不甘過,絕望過。人生究竟是什么?答案早已在他心中,現在的他只是看著這秋景,笑而不語。
“以心緒對應四季呢?春天是臥病的季節,否則人們不易發覺春天的殘忍與渴望;……冬天伴著火爐和書,一遍遍堅定不死的決心,寫出一些并不發出的的信……”,史鐵生的筆觸之下充滿著對自己人生的反思以及對人世的思考,命運的考驗使他的文字簡樸又帶有深意。史鐵生的散文用著人生閱歷所匯成的筆墨,書寫著自己對人世的不懈堅守
<
史鐵生散文集讀后感100字篇二
一張輪椅,一個青年,一位母親,一段親情,一種對于生與死的思考,這大概就是我最初理解的《我與地壇》。后來,我每每夜起,翻開這本書,我開始為作者的痛苦遭遇而惋嘆,開始為作者母親而擔憂、心痛,以至于開始思索人生。作者史鐵生,在他人生最燦爛的時候,迎來了命運的玩笑:失去了雙腿,終日只能以輪椅為伴。而在他最無助的時候,他找到并來到了地壇,也不妨說是地壇選擇了他。從此,他成了那個園子里一切的見證者,而那個園子也成了他靈魂唯一的住所。
有人說,《我與地壇》是一部極富悲情色彩的作品,但我從中更多的看到得是一種力量,一種愛。作者的執著與堅強感動著我。雖然失去了雙腿的他曾在年少時有過失落和暴躁,但他從無一日間斷地來到地壇,去深思,去觀察,去體味人生,從而平靜、釋懷以及看淡了一切。正是因為如此,他才能在后來的人生中從陰霾中“站”起來。而觀如今,我們衣食無憂,可遇到一丁點的挫折就怨天尤人,哭天喊地。難道我們不應該學習作者的精神嗎?
母愛的偉大無私震憾著我。作者的雙腿癱瘓帶來了他痛苦的青春,也就注定了他母親痛苦且短暫的一生。當他年少無知,自暴自棄時,他母親所承受的痛苦可以說是無法想象的,但她沒有終日以淚洗面,而是用自己的不動聲色去放縱他,去呵護他,但這樣做的結果就是獨自忍受煎熬。這也無異于給自己判了死刑。也許作者是以現在的成就來告慰母親的再天之靈,可昔人已故,只能追悔莫及。再看看我們現在,一個個孩子在家都是小王子、小公主,利用父母對自己的愛來胡作非為。時不時對父母呼來喚去,毫無半點感恩之心,羊都有跪乳之恩,鴉亦有反哺之義。朋友們,醒醒啊,別等失去了才知道珍惜。
作者的博愛感染著我,雖然作者自身殘廢,可是對生活的熱愛流露于筆尖,如果沒有愛,他怎么發現地壇的內在?如果沒有愛,他怎么能觀察數年來地壇的變化,以及每一位進出地壇的人的特點。只有對生活充滿熱愛,情感升華到博愛的人,才能細心的觀察這一切,用心的記錄這一切。
而如何才能擁有愛,懂得愛,我以為愛由心生,愛的源頭來自于心底。所以讓我們學著接受愛,也學著去愛身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