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范本是一種有益的學習資源,它可以為學習者提供一個具體的示例或者模板,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提升學習的效果和品質。這份總結范例充分展示了作者對于總結主題的深入思考和獨到觀點。
大暑節氣的傳統節慶活動(精選15篇)篇一
初一落雨,初二散,初三落雨到月半。
烏云若接日,明天不如今日。(烏云近日)。
正月雷,二月雪,三月無水過田岸。(三月水少不夠灌溉)。
早春好佚陶,早夏粒米無。(夏天早來,卻因涸早,晚冬收獲減少。)。
閃爍的星光,星下風會狂。(星光閃爍,夜雖晴,有大風。)。
雷打蟄,雨天陰天四九日。(驚蟄日鳴雷,雨或陰的天氣會有四九日之久)。
二月踏草青,二八三九亂穿衣。(二三月冷暖不定,八九月時寒時熱。)。
透早東南黑,午前風甲雨。(東南邊有烏云)。
二月三日若天清,著愛忌清明。(須防清明時節會下綿綿雨)。
三日風,三日霜,三日以內天清光。
春天南,夏天北,無水通磨墨。(春天刮南風,夏天刮北風,可能大旱。)。
正月寒死豬,二月寒死牛。三月寒著播田夫。(一二三月的天氣都很冷。)。
立夏小滿雨水相趕。(梅雨季節雨水多。)。
云勢若魚鱗,來朝風不輕。(鱗云重疊,翌朝必起大風。)。
春茫曝死鬼,夏茫做大水。(春天霧濃必大旱,夏則大雨。)。
四一落雨空歡喜,四二落雨有花無結子。(四月農作物忌長雨,收獲不多。)。
四月廿六海水開目。(入夏之後,海水浪潮漸大。)。
五月端午前,風大雨也連。
紅云日出生,勸君莫出行。(日出時,有紅云是臺風兆。)。
袂食五月粽,破裘仔不通放。(未過五月節,天氣尚未穩定。)。
六月十二,彭祖忌,無風也雨意。(臺風季節,沒有風也有雨意。)。
六月綿被揀人甲。(六月身體虛弱,尚須蓋綿被。)。
年驚中秋,月驚十九。
田蠳若結堆,戴笠穿棕簑。(田蠳群聚群飛乃雨兆。)。
四月芒種雨,五月無焦土。六月火燒埔。(芒種日下雨,五月多雨,六月久旱。)。
大暑節氣的傳統節慶活動(精選15篇)篇二
忌吃的食物:
夏季心火當令,燥熱的食物當然要戒吃,以免“火上加油”。此外,亦不宜多吃肥膩食物,以免造成消化不良。
宜吃的食物:
多吃水果及蔬菜:夏日炎熱,人體皮膚毛孔疏松,容易出汗,我們適宜多吃水果及蔬菜,既可補充流失的水份,亦容易消化,不會加重脾胃的負擔。
少量辛味食物:若不感燥熱時,亦可適量吃些辛辣食物,令脾胃的功能活躍起來。
宜飲的湯水:
多喝一些消暑去濕的湯水,例如用冬瓜、葛根、蓮葉、牛大力、冬瓜子、赤小豆、扁豆煲湯;亦可煲酸梅湯。在曬太陽后,芥菜湯能有效驅散暑熱。
冷飲問題。
夏天的冷飲特別受歡迎。雖然一杯冷涼的飲品能令我們心曠神怡,但不宜過量。炎炎夏日,我們的身體處于一種“陽外陰內”的情況,就是說外界氣溫高,皮膚表層血管擴張,血液流向體表,因而感到發熱,即“陽外”;但相對而言,腹中的血液便呈不足,即“陰內”。此時若喝下大量冷飲,便會引致消化不良、腹痛泄瀉、食欲欠佳。
下列人者特別不適宜冷飲:腸胃差或患有慢性胃炎、胃病、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的人;咳嗽、哮喘、支氣管炎病人(以免刺激喉嚨,引致痕癢、加重病情);患冠心病及高血壓病人(體內的大量冷液,會使血管收縮,血壓上升)。此外,小孩的腸胃嬌嫩脆弱,過冷的刺激可能會令他們腹痛、腹瀉、咳嗽痰多、胃口欠佳。老人的腸胃功能衰退,亦不適宜喝過量冷飲。
水果方面。
特別一提的是西瓜。西瓜又稱為夏瓜,有解暑除煩、生津止湯、清熱利尿的功效,是夏天的佳品。不過,體質虛寒的人,即容易頭暈、四肢冰冷、面色蒼白者,則不適宜進食過量,以免傷及陽氣,令虛寒加倍。同樣地,許多蔬菜瓜果的性質亦帶寒,例如芥菜、生菜、芽菜,白菜等,虛寒人士亦不宜多吃。
大暑進補問題。
許多人以為夏天出汗多,不宜進補。其實,中醫學上有一理論:“冬病夏治”,認為罹患冬天容易發作的疾病,例如哮喘、支氣管炎等呼吸系統的毛病,在夏天病情稍為穩定時應扶正進補,以增加抗病能力,固本培元,不致在冬天再度病發。不過,應如何進補的問題較為復雜,須按病者當時的身體狀況作出判斷。
返回目錄。
大暑節氣的傳統節慶活動(精選15篇)篇三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大暑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在大暑節氣當中也形成了許多的文化以及習俗,那么大暑節氣的風俗是什么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關于2022大暑節氣傳統風俗,歡迎大家來閱讀。
1、吃荔枝。
大暑,按莆田習俗家家戶戶都要吃荔枝,叫做“過大暑”。民間傳說大暑這一天吃荔枝,營養價值和吃人參一樣高。荔枝含有葡萄糖和多種維生素,富有營養價值,所以吃鮮荔枝可以滋補身體。先將鮮荔枝浸于冷井水之中,大暑時刻一到便取出品嘗。這一時刻吃荔枝,最愜意、最滋補。
2、吃米糟。
福建莆田人在大暑時節還有吃米糟的習俗。米糟是將米飯拌和白米曲讓它發酵,透熟成糟;到大暑那天,把它劃成一塊塊,加些紅糖煮食,據說可以“大補元氣”。
3、吃鳳梨。
我國臺灣則有吃鳳梨的習俗,鳳梨的閩南語發音和“旺來”相同,所以被用來祈求平安吉祥、生意興隆。
4、吃“半年圓”
另外,由于農歷六月十五日是全年的一半,民間講究“過半年”,這天拜完神明后全家會一起吃“半年圓”。半年圓是用糯米磨成粉,再和上紅面搓成的,一家人品嘗甜食,象征著團圓和甜蜜。
5、吃“仙草”
廣東很多地方在大暑時節有“吃仙草”的習俗。民諺說“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會老”,仙草凍和燒仙草也是廈門人常見的消暑涼品。
6、送大暑船。
大暑時節,浙江臺州沿海有送“大暑船”活動。漁民輪流抬著“大暑船”在街道上行進,鼓號喧天,鞭炮齊鳴,街道兩旁站滿祈福的人群。“大暑船”最終被運送至碼頭,進行一系列祈福儀式。隨后,這艘“大暑船”被漁船拉出漁港,在海上點燃,隨水而去,以此祝福人們五谷豐登、生活祥和。
7、海邊過大暑。
深圳人在海邊度過炎熱的大暑日。在夏季防曬很重要,不僅僅是愛美怕曬黑的女性,長時間暴露在陽光下的男性也一樣需要防曬,尤其是去海邊或水上樂園,更需要使用防曬霜,并不時補涂防曬霜。
8、賞荷花。
大暑所在的六月也稱“荷月”,六月二十四日,相傳是荷花生日,所以民間有賞荷花的習俗。江蘇常熟、通州、吳縣等地,是著名的觀荷之處,觀荷納涼,游船眾多,景象頗為壯觀。
9、大暑吃童子雞。
湘中、湘北有“大暑吃童子雞”的進補方法。童子雞指的是不會打鳴,飼養期在三個月內體重達到1~1.5斤,還未配育過的小公雞。
和老雞比起來,它們熬的湯沒那么油膩,蛋白質也更易被人們吸收,據說其體內的生長激素對成長期的孩子有很好的補益作用。
10、曬伏姜。
伏姜源自中國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時人們會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與紅糖攪拌在一起,裝入容器中蒙上紗布,于太陽下晾曬。充分融合后食用,對老寒胃,傷風咳嗽等有奇效,并有溫暖保健的功效。
11、暑月游船。
大暑時期,古人絕不是獨守在家里,做“宅男”“宅女”,相反,倒把這樣的酷暑時節當節日來過。“暑月游船”是當時的民俗之一。舊時每至六月,士女云集。
12、喝暑羊。
“喝暑羊”就是大暑時節喝羊肉湯,是流行在魯中南革命老區沂蒙山區和魯西南地區的大暑習俗。其中,以山東單縣羊湯最為聞名。伏暑的羊湯湯質鮮美、營養豐富,具有健脾益氣、溫補腎陽的良好功效,成為人們飯桌上的一道營養美味的滋補佳品。
13、吃面條。
大暑到,臨沂城鄉就有大暑“喝暑羊”(即喝羊肉湯)或者吃面條的傳統習俗。這一天,家家戶戶嫁出去的閨女和結了婚的兒子都要回父母家,殺上一只羊,做上一鍋涼面條,全家人一起喜氣洋洋喝羊湯,吃面條,熱熱鬧鬧過大暑。
14、飲伏茶。
伏茶,顧名思義,是三伏天喝的茶。免費供應伏茶時間一般從農歷六月初到八月末。這種由金銀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藥煮成的茶水,有清涼祛暑的作用。古時候,很多地方的農村都有個習俗,就是村里人會在村口的涼亭里放些茶水,免費給來往路人喝。
15、煎青草豆腐。
大暑節氣來臨,浙江溫州人有煎青草豆腐的習俗。青草豆腐指的是將仙草、甘草、夏枯草與菊花、金銀花等中草藥煎制成豆腐形狀,冷卻后食之,清涼解毒,生津止渴。過去不少家庭都能自制食用。
16、送瘟神。
三伏暑天,赤日炎炎,也是瘟疫疾病的爆發期。過去人們在河船上要舉行祭祈活動,將船劃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以示送走瘟神,百病無蹤。
基礎天氣。
通常大暑節氣正在三伏中,也是一年中日照最多氣溫同時也最高的天氣,大部分地區都干旱少雨,而多地區氣溫達到35度以上。
而在華南西部地區高溫也很頻繁,但是雨水相對而言比較充沛,雷暴雨通常也是常見的季節。
高溫酷熱。
通常大暑一般都在三伏中的中伏階段也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當然全國各地溫差都不會很大。
長江中下游等地的高溫伏旱。
大暑節氣時,我國除青藏高原及東北北部伏旱外,大部分地區天氣炎熱,35℃的高溫已是司空見慣,40℃的酷熱也不鮮見。
大暑期間的高溫是正常的氣候現象,此時,如果沒有充足的光照,喜溫的水稻、棉花等農作物生長就會受到影響。但連續出現長時間的高溫天氣,對水稻等作物成長十分不利。
實際上,伏旱并非年年都有,若遇盛夏副熱帶高壓較弱,位置偏南或長江中下游地區有一兩場臺風降雨或時不時有些雷陣雨,就不會出現大范圍伏旱。
大暑節氣正值“三伏”,是我國一年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的時期,在我國華南以北的中下游等地區,如蘇、浙、贛等一帶處于炎熱少雨季節,滴雨似黃金,有“小暑雨如銀,大如金”的民諺。
而在我國的華南西部地區,大暑期間雖然高溫出現也最頻繁,但雨水也最豐沛、雷暴最見,是雷陣雨最多的季節。這里有諺語說︰“東閃無半滴,西閃走不及”,意謂在夏天午后電如果出現在東方,雨不會下到這里,若閃電在西方,則雨勢很快就會到來,要想躲避都來及。
大暑時節暑濕俱盛,人之心氣易于虧耗,尤其老人、兒童、體虛氣弱者往往難以將養,致注夏、中暑等病。如果出現全身明顯乏力、頭昏、心悸、胸悶、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肢麻木、口渴、惡心等癥狀,多為中暑先兆,應立即將患者移至通風處休息,給病人喝一些開水或綠豆湯、西瓜汁、酸梅湯等。
大暑期間預防中暑,應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勞逸結合;并避免在烈日下暴曬,注意室內降還要保持睡眠充足,講究飲食衛生。有條件的人適宜常服用一些芳香化濁,清解濕熱之方,藿香葉、佩蘭葉各10克,飛滑石、炒麥芽各30克,甘草3克,水煎代茶飲,也可在大暑天里一些仁丹、十滴水等。
大暑節氣的傳統節慶活動(精選15篇)篇四
山東不少地區有在大暑到來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湯)的習俗。在棗莊市,不少市民大暑這天到當地的羊肉湯館“喝暑羊”。
2、喝姜茶。
曬伏姜、喝姜茶、吃姜汁調蛋是臺州人大暑當日的食俗,因為姜汁能夠去除體內的濕氣,因此歷代傳承了下來。臺灣人民則十分流行在大暑這一天吃仙草與鳳梨,傳說這個時間的鳳梨最為好吃,仙草也是當地著名的小吃。
3、吃仙草。
廣東很多地方在大暑時節有“吃仙草”的習俗。仙草又名涼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屬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藥食兩用植物資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譽為“仙草”。將其莖葉曬干后,可以做成燒仙草,廣東一帶叫涼粉,是一種消暑的甜品。
4、吃荔枝、羊肉和米糟。
福建莆田人在大暑時節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習俗,叫做“過大暑”。有人說大暑吃荔枝,其營養價值和吃人參一樣高。米糟是將米飯拌和白米曲讓它發酵,透熟成糟;到大暑那天,把它劃成一塊塊,加些紅糖煮食,據說可以“大補元氣”。在大暑到來那天,親友之間,常以荔枝、羊肉互贈。
5、喝老冬瓜鮮荷葉湯。
在廣東尤其在珠三角一帶每逢大暑當日或暑熱天氣,幾乎家家戶戶都煲消暑湯。老冬瓜鮮荷葉解暑湯是廣東民間傳統的消暑飲食湯品。它主要是由老冬瓜、新鮮荷葉和赤小豆組成。
6、喝老鴨湯。
南北各地流傳甚廣的食方是——大暑老鴨賽補藥,以老鴨慢燉后加入蓮藕、冬瓜、芡實、薏苡仁來煲湯,消暑滋補。老鴨是暑天的清補佳品,而且營養豐富。
大暑節氣的傳統節慶活動(精選15篇)篇五
大暑(greatheat),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正值二伏前后,長江流域的許多地方,大暑經常出現40℃高溫天氣。要作好防暑降溫工作。這個節氣雨水多,有"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的諺語,要注意防汛防澇。
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也是干支歷未月的下半月;。
到達時間在公歷每年的7月22日至24日之間,太陽到達黃經120°時。但在農歷上的具體日期每年并不固定,此因農歷是陰陽歷。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解見小暑”。《通緯·孝經援神契》:“小暑后十五日斗指未為大暑,六月中。小大者,就極熱之中,分為大小,初后為小,望后為大也。”
這時正值中伏前后,中國大部分地區為一年最熱時期,也是喜熱作物生長速度最快的`時期。
古代漢族勞動人民將大暑分為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世上螢火蟲約有二千多種,分水生與陸生兩種,陸生的螢火蟲產卵于枯草上,大暑時,螢火蟲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認為螢火蟲是腐草變成的;第二候是說天氣開始變得悶熱,土地也很潮濕;第三候是說時常有大的雷雨會出現,這大雨使暑濕減弱,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
大暑節氣的傳統節慶活動(精選15篇)篇六
大暑時期,古人絕不是獨守在家里,做“宅男”“宅女”,相反,倒把這樣的酷暑時節當節日來過。“暑月游船”是當時的民俗之一。舊時每至六月,士女云集。
2、喝暑羊。
“喝暑羊”就是大暑時節喝羊肉湯,是流行在魯中南革命老區沂蒙山區和魯西南地區的大暑習俗。其中,以山東單縣羊湯最為聞名。伏暑的羊湯湯質鮮美、營養豐富,具有健脾益氣、溫補腎陽的良好功效,成為人們飯桌上的一道營養美味的滋補佳品。
3、吃面條。
大暑到,臨沂城鄉就有大暑“喝暑羊”(即喝羊肉湯)或者吃面條的傳統習俗。這一天,家家戶戶嫁出去的閨女和結了婚的兒子都要回父母家,殺上一只羊,做上一鍋涼面條,全家人一起喜氣洋洋喝羊湯,吃面條,熱熱鬧鬧過大暑。
4、飲伏茶。
伏茶,顧名思義,是三伏天喝的茶。免費供應伏茶時間一般從農歷六月初到八月末。這種由金銀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藥煮成的茶水,有清涼祛暑的作用。古時候,很多地方的農村都有個習俗,就是村里人會在村口的涼亭里放些茶水,免費給來往路人喝。
5、煎青草豆腐。
大暑節氣來臨,浙江溫州人有煎青草豆腐的習俗。青草豆腐指的是將仙草、甘草、夏枯草與菊花、金銀花等中草藥煎制成豆腐形狀,冷卻后食之,清涼解毒,生津止渴。過去不少家庭都能自制食用。
6、送瘟神。
三伏暑天,赤日炎炎,也是瘟疫疾病的爆發期。過去人們在河船上要舉行祭祈活動,將船劃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以示送走瘟神,百病無蹤。
7、海邊過大暑。
深圳人在海邊度過炎熱的大暑日。在夏季防曬很重要,不僅僅是愛美怕曬黑的女性,長時間暴露在陽光下的男性也一樣需要防曬,尤其是去海邊或水上樂園,更需要使用防曬霜,并不時補涂防曬霜。
8、賞荷花。
大暑所在的六月也稱“荷月”,六月二十四日,相傳是荷花生日,所以民間有賞荷花的習俗。江蘇常熟、通州、吳縣等地,是著名的觀荷之處,觀荷納涼,游船眾多,景象頗為壯觀。
9、大暑吃童子雞。
湘中、湘北有“大暑吃童子雞”的進補方法。童子雞指的是不會打鳴,飼養期在三個月內體重達到1~1.5斤,還未配育過的小公雞。
和老雞比起來,它們熬的湯沒那么油膩,蛋白質也更易被人們吸收,據說其體內的生長激素對成長期的孩子有很好的補益作用。
10、曬伏姜。
伏姜源自中國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時人們會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與紅糖攪拌在一起,裝入容器中蒙上紗布,于太陽下晾曬。充分融合后食用,對老寒胃,傷風咳嗽等有奇效,并有溫暖保健的功效。
11、吃荔枝。
大暑,按莆田習俗家家戶戶都要吃荔枝,叫做“過大暑”。民間傳說大暑這一天吃荔枝,營養價值和吃人參一樣高。荔枝含有葡萄糖和多種維生素,富有營養價值,所以吃鮮荔枝可以滋補身體。先將鮮荔枝浸于冷井水之中,大暑時刻一到便取出品嘗。這一時刻吃荔枝,最愜意、最滋補。
12、吃米糟。
福建莆田人在大暑時節還有吃米糟的習俗。米糟是將米飯拌和白米曲讓它發酵,透熟成糟;到大暑那天,把它劃成一塊塊,加些紅糖煮食,據說可以“大補元氣”。
13、吃鳳梨。
我國臺灣則有吃鳳梨的習俗,鳳梨的閩南語發音和“旺來”相同,所以被用來祈求平安吉祥、生意興隆。
14、吃“半年圓”
另外,由于農歷六月十五日是全年的一半,民間講究“過半年”,這天拜完神明后全家會一起吃“半年圓”。半年圓是用糯米磨成粉,再和上紅面搓成的,一家人品嘗甜食,象征著團圓和甜蜜。
15、吃“仙草”
廣東很多地方在大暑時節有“吃仙草”的習俗。民諺說“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會老”,仙草凍和燒仙草也是廈門人常見的消暑涼品。
16、送大暑船。
大暑時節,浙江臺州沿海有送“大暑船”活動。漁民輪流抬著“大暑船”在街道上行進,鼓號喧天,鞭炮齊鳴,街道兩旁站滿祈福的人群。“大暑船”最終被運送至碼頭,進行一系列祈福儀式。隨后,這艘“大暑船”被漁船拉出漁港,在海上點燃,隨水而去,以此祝福人們五谷豐登、生活祥和。
大暑天氣有什么特點。
基礎天氣。
通常大暑節氣正在三伏中,也是一年中日照最多氣溫同時也最高的天氣,大部分地區都干旱少雨,而多地區氣溫達到35度以上。而在華南西部地區高溫也很頻繁,但是雨水相對而言比較充沛,雷暴雨通常也是常見的季節。
高溫酷熱。
通常大暑一般都在三伏中的中伏階段也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當然全國各地溫差都不會很大。
長江中下游等地的高溫伏旱。
大暑節氣時,我國除青藏高原及東北北部伏旱外,大部分地區天氣炎熱,35℃的高溫已是司空見慣,40℃的酷熱也不鮮見。
大暑期間的高溫是正常的氣候現象,此時,如果沒有充足的光照,喜溫的水稻、棉花等農作物生長就會受到影響。但連續出現長時間的高溫天氣,對水稻等作物成長十分不利。
實際上,伏旱并非年年都有,若遇盛夏副熱帶高壓較弱,位置偏南或長江中下游地區有一兩場臺風降雨或時不時有些雷陣雨,就不會出現大范圍伏旱。
大暑養生保健小常識。
1、防傷濕。
三伏正值古稱長夏季節,此時降雨不斷,水分上騰,潮濕充斥,空氣濕度之大乃全年之最。濕易傷脾,且易與暑熱相兼為患。濕熱交蒸,常使人感到頭昏身重、胸中煩悶不適、四肢無力、食欲不振;濕熱下注,可致腸炎、痢疾等。此時要格外注意飲食,不宜大量食用生冷及油膩食物,可在粥食中加入扁豆、薏苡仁等健脾利濕之品,并注意飲食衛生,嚴防“病從口入”。
2、防中暑。
伏天乃四季中陽氣鼎盛之際,一些體溫調節功能較差的人,在高溫環境中很容易中暑。因此,須注意不要在太陽下暴曬,烈日當頂時不宜出門,勿做劇烈的運動,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應少量、多次補充水分,可選擇淡鹽水、綠茶、綠豆湯及其他清涼飲料。如果有頭暈、惡心、嘔吐等先兆,說明你要中暑了,這是應速到通風陰涼處,解衣納涼,或者飲用清涼水,并服用人丹。
3、防“火”
三伏天,外濕入內,使水濕困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產生障礙,而暑濕對脾非常不利,因此日常飲食中應適當多食祛暑化濕健脾的食物為宜,如冬瓜、黃瓜、綠豆、赤小豆、薏米等。
4、防受涼。
在酷暑難當的夏天,人體毛孔開放,汗出不斷,陽氣大泄,衛外不固,風寒之邪極易乘虛而入。因此,伏天既要防“陽暑”,也要防“陰暑”。古人講,“夏不欲窮涼”,過度貪涼可致“熱傷風”,而慢性支氣管炎、高血壓、冠心病患者,受寒后常使病情加重。伏天不可貪涼飲冷和貪涼露宿以及過吹穿堂風。大暑時節淋雨后,應該及時的更衣。電風扇不可開得過大,空調也不能吹的太低,尤其是老年人不宜長時間生活在冷氣環境中。夜晚睡眠時,應關上電風扇和冷氣機,并蓋好腹部。
小結:大暑的時候要注意防濕,這個季節是降雨量非常多,水分會上騰,容易傷到身體。大暑天氣炎熱要謹防中暑。大暑的時候容易上火,謹防身體上火。
大暑節氣的傳統節慶活動(精選15篇)篇七
一候:腐草為螢。
《格物論》說:“螢是從腐草和爛竹根而化生。”亦有之稱。在古代,科學并不發達,那些不能解釋的自然現象,人們只能以主觀意識來猜測和推斷。
其實,“腐草為螢”說的是營火蟲產卵的事。螢火蟲多在夏季水邊的草根上產卵,幼蟲入土化蛹,次年春天變成蟲。古人誤以為螢火蟲是由腐草本身變化而成,這只是眼中所見的一種假象。
在這個炎熱的時節,人都躲到陰涼處蔽日,而螢火蟲卻在此時孵化出殼,雖然它的生命只有短短的一個夏季,但它選擇在最熱的時節來到這個世界,那迎難而上的精神真是讓人欽佩。而晚上的熒光點點又在酷暑中給人帶去無限的浪漫和清涼。
二候:土潤溽暑。
《禮記·月令》中言“土潤溽暑”,即土壤浸潤,空氣濕熱——降雨多,土壤、空氣濕度大,溫度高,是農作物瘋長的時刻。聞一多先生在《大暑》中寫道:“我們園里的絲瓜爬上了樹,幾多銀絲的小葫蘆,吊在藤須上巍巍顫,初結實的黃瓜兒小得象橄欖……”別具意趣。
溽暑,猶言暑濕之氣,指盛夏。又有《素問·六元正紀大論》:“四之氣,溽暑至,大雨時行,寒熱互至。”由此可見夏熱之毒。“桑拿天”里人們心生煩躁;“齷齪熱”則令人夏不坐木,這中間的一熱一濕,仿佛兩頭張牙舞爪的猛獸,無情地侵蝕著人的愉悅和健康。但可喜的是,莊稼的長勢讓人對生活充滿希望。
三候:大雨時行。
《逸周書》曰:“土潤溽暑。又五日,大雨時行”,又曰:“大雨不時行,國無恩澤”。大暑是盆地一年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的時期,是盆地西部雨水最豐沛、也是雷暴最常見、高溫日數最集中、最頻繁的時期。因此,大暑時節也是雷雨天氣橫行的季節。
大暑節氣的傳統節慶活動(精選15篇)篇八
淺顏色的衣服可以減少熱量的吸收,穿起來比較涼快;深顏色的衣服會吸收更多的熱能,穿起來比較悶熱。棉織品透熱、吸汗優于化纖制品。所以,大暑天運動著裝以淺顏色棉織品為最好,款式越寬松,散熱性能就越好,顏色越淺越不容易吸熱。
2.晨練不宜過早。
大暑天時天亮比較早,很多有晨練習慣的人都是天一亮就出門運動。但晨練不宜太早,以免影響正常睡眠。
3.避免陽光直射。
大暑天每天上午11時到下午4時是紫外線、紅外線最強的時候。過強的紫外線可造成皮膚和眼睛的損傷,并可致皮膚癌。而長時間照射紅外線,可使顱內溫度上升,腦膜出現炎癥,發生日射病。因此應盡量避免在陽光最強的時候在室外運動,更不可光著上身運動。
4.控制運動強度。
大暑天人體能量消耗很大,運動時更要控制好強度。一旦出現中暑癥狀,應立即到陰涼通風處坐下,喝些涼鹽開水,呼吸新鮮空氣,在頭額部或腋下等處進行冷敷。有頭暈、頭痛、惡心、嘔吐等癥狀時,可服用人丹、十滴水等祛暑藥物。如經過處理仍不見好轉,應立即到醫院就診。
5.及時適量補水。
大暑天運動出汗多,鹽分喪失量大,容易使細胞滲透壓降低,導致鈉代謝失調,發生抽筋等現象。所以,大暑天運動及時補充水分非常重要。補水方法最好是少量多次,運動中每10到15分鐘飲水150到200毫升。但不要喝過甜的飲料,以避免增加胃的負擔。運動后也應及時補充水分,但不要一次喝得太多,狂飲會增加心臟的'負擔。
6.別用冷飲降溫。
有的人運動后習慣吃冷飲。事實上,在身體溫度很高的情況下吃冷飲會傷害腸胃。這是因為運動時大量血液涌向肌肉和體表,而消化系統則處于相對貧血狀態,這時進食大量冷飲不僅會降低胃的溫度,還會沖淡胃液,使胃的生理機能受損,輕者會引起消化不良、嘔吐、腹瀉、腹痛等急性胃腸炎,重者還可能為以后患慢性胃炎、胃潰瘍等埋下禍根。運動后溫稀鹽水是最好的飲料。
7.不要立即沖涼。
人體充分運動后會大汗淋漓,全身的毛孔都打開了。如果這時突然用冷水澆身,會引起感冒、發燒。且沖涼并不能幫助肌肉放松,反而會使肌肉更加緊張。正確的方法是等身上的汗都干了,再用溫水沖澡,水溫應高于體溫1~2℃。
大暑節氣的傳統節慶活動(精選15篇)篇九
占稻色,就是通過爆炒糯谷米花,來占卜當年稻谷收獲的豐歉。“成色”的好壞,就看爆出的糯米花多少,爆出來白花花的糯米越多,則是收成越好;而爆出來的米花越少,則意味著收成不好,米價將貴。
養生介紹。
中醫認為肝主生發,故春季肝氣旺盛,肝木易克脾土,故春季養生不當容易損傷脾臟,從而導致脾胃功能的下降。在雨水節氣之后,隨著降雨有所增多,寒濕之邪最易困著脾臟。同時濕邪留戀,難以去除,故雨水前后應當著重養護脾臟。春季養脾的重點首先在于調暢肝臟,保持肝氣調和順暢,在飲食上要保持均衡,食物中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要保持相應的比例。同時還要保持五味不偏,盡量少吃辛辣食品,多吃新鮮蔬菜等。
其次,要注意健脾利濕。內以養護脾氣,外以清利濕邪,從而達到養脾的目的。春寒料峭,濕氣一般夾“寒”而來,因此雨水前后必須注意保暖,切勿受涼。同時少食生冷之物,以顧護脾胃陽氣。平時可多吃些諸如鯽魚、胡蘿卜、山藥、小米等食物,以達到健脾的目的。雨水時節,還要預防“倒春寒”。這是因為初春的降雨會引起氣溫的驟然下降,這尤其對老年人和小孩的身體健康威脅較大,特別是溫度驟然下降的時候,老年人的血壓會明顯升高,容易誘發心臟病、心肌梗塞等;小孩則容易因氣溫的改變而引起呼吸系統疾病,導致感冒和發燒。所以這里還要再次提醒大家,春季要注意保暖,不要過早減少衣物。
大暑節氣的傳統節慶活動(精選15篇)篇十
在川西民間,雨水節是一個非常富有想象力和人情味的節氣。這天不管下雨不下雨都充滿一種雨意蒙蒙的詩情畫意:早晨天剛亮,霧蒙蒙的大路邊就有一些年輕婦女,手牽了幼小的兒子或女兒,在等待第一個從面前經過的行人。而一旦有人經過,也不管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攔住對方,就把兒子或女兒按捺在地,磕頭拜寄,給對方做干兒子或干女兒。
這在川西民間稱為“撞拜寄”,即事先沒有預定的目標,撞著誰就是誰。“撞拜寄”的目的,則是為了讓兒女順利、健康的成長。當然“撞拜寄”現在一般只在農村還保留著這一習俗,城里人一般或朋友或同學或同事相互“拜寄”子女。
拜寄這一民俗,在中華燦爛豐富的民俗風情中,綻放出的更多是溫情的花朵,無論它們是帶著難免世俗的功利色彩,還是簡單得近乎原始而純樸地憧憬平安,它們五顏六色、姹紫嫣紅地綴飾在各族人民向往和諧融洽、平和安康的社會理想之中。
拜寄,這種在中國民間流行的風俗,便是借助、聯合自然與社會之力量的直接體現。拜寄在中國北方也稱“認干親”、“打干親”,南方多稱為“認寄父”、“認寄母”、“拉干爹”等,其實也就是孩子認干爸干媽,往俗里說就是攀親戚,按行為特征來說,它是一種民間的保育習俗。與孩子拜寄干爸干媽相對應的,便是成年人收養義子,這種行為可能是主動的認養,也有可能是接受了對方的拜寄請求。
大暑節氣的傳統節慶活動(精選15篇)篇十一
大暑節氣是在一年四季的夏季,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整個夏季最熱的時期,這個階段農作物生長較快,但也有一部分出現旱、澇等災害,大暑期間晝夜時差較大,白天時間通常為13個小時,夜間則是11個小時,非常的適合晚睡早起。
當到了大暑節氣的時候最大的特點是高溫酷熱、潮濕多雨。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2個節氣,時間是每年公歷的7月22日-24日,也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大暑時節,應盡量避免在高溫天氣外出,不進行戶外體育鍛煉,運動量不宜過大,應經常開窗通風,預防中暑,多吃具有清熱解暑作用的蔬菜、水果,這樣對我們的身體健康很有幫助。
大暑節氣的傳統節慶活動(精選15篇)篇十二
1、由來:大暑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二十四節氣是上古先民順應農時,通過觀察天體運行而總結出來的節氣規律。而大暑是從古人將炎熱的天氣分為大小兩種,月初為小,月中為大,大暑比小暑更熱,所以叫做大暑。
2、大暑節氣風俗:送大暑船。在我國浙江沿海地區,有著大暑時節送“大暑船”的習俗,漁民們會在大暑前建造一艘三桅帆船,船上載滿各種祭品,在街道上游行,意義是送暑保平安。曬伏姜。在我國山西以及河南等地,有著大暑曬伏姜的習俗,人們將生姜切與紅糖攪拌在一起,裝入容器中,并蒙上紗布,放置在太陽下晾曬,并在充分融合后食用,有著驅寒的作用。
喝伏茶。我國古時還有著大暑喝伏茶的習俗,伏茶是一種用金銀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藥煮成的茶水,它有著清涼祛暑的作用,在民間非常流行。
大暑節氣的傳統節慶活動(精選15篇)篇十三
大暑,按莆田習俗家家戶戶都要吃荔枝,叫做“過大暑”。民間傳說大暑這一天吃荔枝,營養價值和吃人參一樣高。荔枝含有葡萄糖和多種維生素,富有營養價值,所以吃鮮荔枝可以滋補身體。先將鮮荔枝浸于冷井水之中,大暑時刻一到便取出品嘗。這一時刻吃荔枝,最愜意、最滋補。
2、吃米糟。
福建莆田人在大暑時節還有吃米糟的習俗。米糟是將米飯拌和白米曲讓它發酵,透熟成糟;到大暑那天,把它劃成一塊塊,加些紅糖煮食,據說可以“大補元氣”。
3、吃鳳梨。
我國臺灣則有吃鳳梨的習俗,鳳梨的閩南語發音和“旺來”相同,所以被用來祈求平安吉祥、生意興隆。
4、吃“半年圓”
另外,由于農歷六月十五日是全年的一半,民間講究“過半年”,這天拜完神明后全家會一起吃“半年圓”。半年圓是用糯米磨成粉,再和上紅面搓成的,一家人品嘗甜食,象征著團圓和甜蜜。
5、吃“仙草”
廣東很多地方在大暑時節有“吃仙草”的習俗。民諺說“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會老”,仙草凍和燒仙草也是廈門人常見的消暑涼品。
6、送大暑船。
大暑時節,浙江臺州沿海有送“大暑船”活動。漁民輪流抬著“大暑船”在街道上行進,鼓號喧天,鞭炮齊鳴,街道兩旁站滿祈福的人群。“大暑船”最終被運送至碼頭,進行一系列祈福儀式。隨后,這艘“大暑船”被漁船拉出漁港,在海上點燃,隨水而去,以此祝福人們五谷豐登、生活祥和。
7、海邊過大暑。
深圳人在海邊度過炎熱的大暑日。在夏季防曬很重要,不僅僅是愛美怕曬黑的女性,長時間暴露在陽光下的男性也一樣需要防曬,尤其是去海邊或水上樂園,更需要使用防曬霜,并不時補涂防曬霜。
8、賞荷花。
大暑所在的六月也稱“荷月”,六月二十四日,相傳是荷花生日,所以民間有賞荷花的習俗。江蘇常熟、通州、吳縣等地,是著名的觀荷之處,觀荷納涼,游船眾多,景象頗為壯觀。
9、大暑吃童子雞。
湘中、湘北有“大暑吃童子雞”的進補方法。童子雞指的是不會打鳴,飼養期在三個月內體重達到1~1.5斤,還未配育過的小公雞。
和老雞比起來,它們熬的湯沒那么油膩,蛋白質也更易被人們吸收,據說其體內的生長激素對成長期的孩子有很好的補益作用。
10、曬伏姜。
伏姜源自中國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時人們會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與紅糖攪拌在一起,裝入容器中蒙上紗布,于太陽下晾曬。充分融合后食用,對老寒胃,傷風咳嗽等有奇效,并有溫暖保健的功效。
11、暑月游船。
大暑時期,古人絕不是獨守在家里,做“宅男”“宅女”,相反,倒把這樣的酷暑時節當節日來過。“暑月游船”是當時的民俗之一。舊時每至六月,士女云集。
12、喝暑羊。
“喝暑羊”就是大暑時節喝羊肉湯,是流行在魯中南革命老區沂蒙山區和魯西南地區的大暑習俗。其中,以山東單縣羊湯最為聞名。伏暑的羊湯湯質鮮美、營養豐富,具有健脾益氣、溫補腎陽的良好功效,成為人們飯桌上的一道營養美味的滋補佳品。
13、吃面條。
大暑到,臨沂城鄉就有大暑“喝暑羊”(即喝羊肉湯)或者吃面條的傳統習俗。這一天,家家戶戶嫁出去的閨女和結了婚的兒子都要回父母家,殺上一只羊,做上一鍋涼面條,全家人一起喜氣洋洋喝羊湯,吃面條,熱熱鬧鬧過大暑。
14、飲伏茶。
伏茶,顧名思義,是三伏天喝的茶。免費供應伏茶時間一般從農歷六月初到八月末。這種由金銀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藥煮成的茶水,有清涼祛暑的作用。古時候,很多地方的農村都有個習俗,就是村里人會在村口的涼亭里放些茶水,免費給來往路人喝。
15、煎青草豆腐。
大暑節氣來臨,浙江溫州人有煎青草豆腐的習俗。青草豆腐指的是將仙草、甘草、夏枯草與菊花、金銀花等中草藥煎制成豆腐形狀,冷卻后食之,清涼解毒,生津止渴。過去不少家庭都能自制食用。
16、送瘟神。
三伏暑天,赤日炎炎,也是瘟疫疾病的爆發期。過去人們在河船上要舉行祭祈活動,將船劃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以示送走瘟神,百病無蹤。
大暑文案句子。
1、大暑至,愿你一夏無憂!
2、暑氣彌漫,對生活的愛持續升溫。
3、大暑來到,祝你大暑煩惱消!
4、一切幸福美好都會“暑”于你!
5、大暑節氣來到,愿祝福終歸你所“暑”。
7、炎炎大暑,愿你事事如意!
8、大暑炎炎人遭罪,愿你清涼解暑過一夏!
9、杯酒消煩暑,心靜自然涼。
10、大暑里,送你涼風徐徐,讓你舒服。
11、浮瓜沉李,酷暑伏天。
12、愿你如夏,極盡豐盈。
13、大暑節氣到,清涼一夏,樂享四季。
14、暑來暑往留不住,不負年華不負卿。
15、大暑節氣雖然我什么都沒做,但還是汗流浹背。
16、愿你開懷暢笑,盡享生活美妙,感受幸福心跳。
17、大暑三秋近,林鐘九夏移。
18、今日大暑,盛夏光影。
19、大暑荷香濃,盛夏心且靜。
20、今日大暑,暑天,要飲茶。
大暑節氣的傳統節慶活動(精選15篇)篇十四
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也是干支歷未月的下半月。民間仍然流傳著需要多習俗。
送大暑船。
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區,特別是臺州好多漁村都有的民間傳統習俗,其意義是把“五圣”送出海,送暑保平安民。送“大暑船”時,伴有豐富多彩的民間文藝表演。
吃仙草。
廣東很多地方在大暑時節有“吃仙草”的習俗。仙草又名涼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屬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藥食兩用植物資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譽為“仙草”。莖葉曬干后可以做成燒仙草,廣東一帶叫涼粉,是一種消暑的甜品。
吃鳳梨。
大暑期間,臺灣有吃鳳梨的習俗,民間百姓認為這個時節的鳳梨最好吃。加上鳳梨的閩南語發音和“旺來”相同,所以也被用來作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興隆的象征。
斗蟋蟀。
大暑是鄉村田野蟋蟀最多的季節,中國有些地區的人們茶余飯后有以斗蟋蟀為樂的風俗。
吃荔枝。
福建莆田人在大暑時節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習俗,叫做“過大暑”。荔枝含有葡萄糖和多種維生素,富有營養價值,所以吃鮮荔枝可以滋補身體。先將鮮荔枝浸于冷井水之中,大暑時刻一到便取出品嘗。這一時刻吃荔枝,最愜意、最滋補。
在大暑流傳的民間習俗,很多都被保留了下來,至今也還在延續。當然,根據地區和習慣不同,每個地方的習俗也會有些不同。
大暑吃什么蔬菜果實。
1、茄子。
現代的研究表明,茄子當中含有豐富維生素p,它可以增強細胞的粘著能力,可以防治微血管脆裂,增進傷口的愈合。常吃茄子可防治腦溢血、高血壓、動脈硬化等病癥所以,常吃茄子可防治腦溢血、高血壓、動脈硬化等病癥,對慢性胃炎等也有一定醫治效果。
2、茶水。
有經驗的保健醫生常指導人們用喝茶的方法補鉀。鉀是人體內重要的微量元素,鉀能維持神經及其肌肉的正常功效,很是心肌的正常運動。假如缺鉀,人就會感到倦怠乏力,且耐熱能力降低。缺鉀嚴重時,會導致心律失常及其全身肌無力。茶葉含鉀較多,約占其比重的1.5%左右。鉀容易隨汗水排出,溫度適宜的茶水應當是夏天首選飲品。
3、陳醋。
夏天人們飲水較多,胃酸相應降低,使食欲減退。適量食醋可增加胃酸的濃度,生津開胃,幫助消化。假如在烹調時加些醋,可使胃酸增多增濃,從而增加食欲。夏天是腸道傳染病流行季節,吃醋還能提高胃腸道的殺菌效果。還有,如在烹飪時加入幾滴醋,就會降低蔬菜中維生素c的損失,并且有利于食物中鐵的汲取。
4、絲瓜。
絲瓜做湯,時間不能太長,要保持絲瓜的鮮綠色澤。有清熱解暑的功效。歷代醫藥典籍及其《本草綱目》皆說絲瓜能“清熱利腸”。暑天吃些絲瓜湯,能消暑解熱。絲瓜做湯,時間不能太長,要保持絲瓜的鮮綠色澤。絲瓜的屁和絲瓜花可以一起熬水代茶,有解熱防暑的作用。
5、西瓜。
不僅能清熱解毒、除煩止渴,并且能利尿,幫助消化,所以,人們一定要吃些西瓜。西瓜汁中還附有人體所需豐富的營養物質,如蔗糖、葡萄糖、果糖、瓜氨酸、丙酸、丙氨酸、谷氨酸、精氨酸、磷酸、蘋果酸、鹽類,及其胡蘿卜素、維生素c等。西瓜汁中還附有人體所需豐富的營養物質。
6、甜瓜。
天氣越來越熱,甜瓜等水分較多的水果,因其香甜的口感與生津止渴的功效,在夏季特別受歡迎。香瓜又稱甜瓜,是夏季時令水果,口感清香爽脆,營養豐富,除了水分和蛋白質的含量低于西瓜外,其他營養成分均不少于西瓜,而芳香物質、礦物質、糖分和維生素c的含量則明顯高于西瓜。在不同品種的香瓜挑選中,白色的要挑皮毛好的,果皮光滑的,色澤越白越好,豐田要挑小的,色澤黃的,聞著有香味的,黃皮香瓜也是挑果皮色澤鮮艷,黃得發紅、發紫的最好,伊麗莎白瓜要聞著有香味的,色澤黃的。
大暑祝福文案句子。
1.思念是永恒的主題,祝福是不變的牽掛;想念朋友的感覺,就像享用一杯清茶;又是周末來到,愿您放松身心笑一笑,窗外的風景很美妙。
2.周末了,不要再窩在各種電子產品里了,不要再訂各種快餐吃了,到戶外走走,親手做頓飯,讓心靈也放個小假,祝你周末愉快!
3.只要揮揮手就能把煩惱消,只要昂著頭就能看清遠方的路,對你的祝福越來越濃,牽掛是夏末的要求,又一個周末到,祝你快樂到永久,幸福沒有頭!
4.轉眼間到了夏天的尾巴,在這個酷暑掙扎的最后時間里,希望你的心情像夏日一樣的灑脫,炙熱。不過對于工作了一周的你來說,當下要祝你周末愉快!
5.夏天已經悄然遠走,初秋邁開了它的腳步,我在此刻許下心愿,希望你能忘記工作的疲倦忙碌,讓身心享受真正的自由。祝你周末好心情,好胃口!
6.盛夏炎熱煩惱多,陽光暴曬霉運多,天天上班煩惱多,周五整天心事多。周末將至歡喜多,吃喝玩樂歡樂多,趕快工作熱情多,祝周末愉快!
7.時節至大暑,一日熱三分。惦記也升溫,情誼也升溫。一片冰心傳問候,愿你調節好心態,心靜自然涼。工作不要太疲憊,累了就休息;出門避開酷暑,小心防護;順應天氣變遷,加強飲食調養。大暑送上大大關愛,愿健康“暑”于你,幸福“暑”于你,快樂也“暑”于你!
8.驕陽似火大暑到,我的祝福彩信報。緩搖荷扇清風吹,柳蔭花香清涼抱。送你冰糖葫蘆汁,清涼爽甜伴暑期。陣陣清風愜意悅,祝你大暑好福氣。愿暑天怡心健康。
9.大暑到來陽光烈,祝福朋友情切切。明亮圓月真皎潔,伴你快樂福無缺。花香無憂入心河,迎來自在踏清波。清風涼爽最體貼,送來愜意伴君側。愿有大暑永快樂。
10.夏之風,吹走逼人的暑氣;夏之雨,帶來無邊的清涼;夏之雷,奏鳴狂放的交響;夏之電,閃耀智慧的光芒。大暑日,憑此四大件,入駐避暑山莊!
11.大暑到來氣溫高,酷熱難耐心煩躁。朋友短信急送到,愿你暑氣全然消。別怕太陽高高照,我的友情清涼到。扯來白云遮烈日,送來清風圍你繞,降下細雨高溫澆。丟掉不快和煩惱,快快樂樂心情好。祝大暑樂逍遙!
12.知了聲聲歡歌笑,碧水潺潺柔情繞,清風習習憂愁消,雷雨陣陣無奈逃,蝴蝶翩翩把舞跳,白云飄飄無煩惱,大暑時節艷陽照,一條短信祝福到,愿友大暑時節樂淘淘。
13.大暑來,大咧咧,“暑”來寶,問候咧,好運氣,陪你咧;好心情,黏你咧;好福氣,親你咧;樂逍遙,吻你咧;幸福愛,抱你咧!祝福你,清涼咧,爽快咧,開心咧!
14.大暑到,祝福送你清涼到:愿酷暑見你逃,煩惱見你繞,寂寞見你少,憂愁見你跑;清涼“暑”你要,事業“暑”你高,好運“暑”你到,幸福“暑”你好。
15.大暑到來氣溫高,防暑降溫很重要。鍛煉身體趁早晚,切莫等到太陽高。冷飲降溫口感好,太多食用腸胃糟。綠茶降溫最是好,祛除毒素有療效。出門防曬不可少,皮膚損傷恢復難。大暑到來,愿你健健康康,快樂圍繞!
大暑節氣的傳統節慶活動(精選15篇)篇十五
南方民間有“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會老”的說法,大暑天氣炎熱,用仙草制作成果凍狀的仙草凍(涼粉),既可以滿足了嘴巴,又可以趕走身體里的熱毒。
2、喝冬瓜荷葉湯。
大暑天喝它可去暑,調理脾胃,清熱。
3、吃米糟。
在福建的一些地區,過大暑講究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習慣,被稱作“過大暑”。米糟也叫做醪糟,是以糯米為原料,蒸熟后加酒曲天然發酵而成,可以補元氣開胃提神,滋陰養腎。
4、喝姜茶。
民間有飲伏茶、曬伏姜的習俗,顧名思義就是在大暑這全年最熱的時節里曬生姜,伏姜中含有豐富的姜辣素,姜辣素可加快人體的血液循環,促進排汗,通過汗液將人體內多余的熱氣帶走。
5、吃雞。
每年盛夏季的大暑時節,長沙民間有吃雞的習俗,尤其以童子雞最優。大暑是一年當中氣溫最高的一段時期,因此體質虛弱的人很容易中暑,童子雞體內含有一定的生長激素,相對于其他肉而言,童子雞能溫中益氣,具有補益作用。
古書中說“大者,乃炎熱之極也。”暑熱程度從小到大,大暑之后便是立秋,正好符合了物極必反規律,可見大暑的炎熱程度了。
根據大暑的熱與不熱,有不少預測后期天氣的農諺有:如短期預示的有“大暑熱,田頭歇;大暑涼,水滿塘”;中期預示的有“大暑熱,秋后涼”;長期預示的有“大暑熱得慌,四個月無霜”、“大暑不熱,冬天不冷”、“大暑不熱要爛冬”等。
在炎熱少雨季節,滴雨似黃金。蘇、浙一帶有“小暑雨如銀,大暑雨如金”“伏里多雨,囤里多米”“伏天雨豐,糧豐棉豐”“伏不受旱,一畝增一擔”的說法。如大暑前后出現陰雨,則預示以后雨水多。農諺有“大暑有雨多雨,秋水足;大暑無雨少雨,吃水愁”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