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讀后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復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揮,應以寫“體會”為主。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秀讀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飛鳥集初中讀后感篇一
最好的自然的詩歌是怎樣的呢?我不知道,但是我相信泰戈爾的《飛鳥集》一定是最清新的自然詩集!隨便翻開這本書的任意一頁,隨時都可以看到一些關于自然的詞語,比如說:“瀑布”、“鳥兒”、“云”、“太陽”等等。不過,雖然寫的都是大自然的事物,但隱喻的卻是各種各樣人生的哲理。
印度是一個“詩的國”。詩是印度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印度文學巨匠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泰戈爾聞名世界。《飛鳥集》是他的最具代表的詩集之一。他在詩中寫到“假如你為了思念太陽而落淚,難道你沒有錯過群星嗎?”是啊,其實太陽跟群星一樣,其實都是宇宙之中的一顆星星,但由于太陽直接給人類帶來光明,而星星只會在夜晚的天空里眨眨眼睛,于是在我們眼里,太陽發光發熱,而群星的閃耀連月亮的光輝都比不上。于是我們注重了太陽,忽視了群星,注重了偉大,忽視了渺小——但實際上呢?我們已經錯過了太陽,難道還要放棄星星的美麗嗎。何況很多星星其實比太陽還要大許多了!
“鳥兒但愿它是一朵云,云兒但愿它是一只鳥”。我讀到此句會心一笑,其實它們何必各自“但愿”呢?人們總認為別人的東西才是好的,自己的東西總不如別人,但借來一用卻往往發現,其實別人的東西也不過如此,或者說還不如自己——不知道有多少你的“厭倦”,別人還在“但愿”呢?
“上帝期待,人能重拾童年的智慧。”那么處在童年的我們有怎樣的智慧能讓上帝也念念不忘呢?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又會丟掉多少美德呢!是可愛,是單純、還是成人難有的真誠……長大后的我,能保留兒時的美好,不讓上帝失望嗎?
“人類自設障礙,對付自己”,中國也有成語叫做自作自受。人類造出武器,相互攻打的也是人類自己。在這句詩歌寫后的若干年,環境污染,氣候變暖,物種消失,核電危機,哪一樣不是“人類自設障礙,對付自己”呢?
《飛鳥集》是一本好書,從它至少有15個中譯版本便可以知道,譯者和讀者對它的喜愛。《飛鳥集》詩歌集語含義非常豐富,就是相同的人,年齡和心境不同,也會有不同的理解!而且當我學習疲倦后,看一看《飛鳥集》身心就會舒展開來,我相信你也會喜歡上它!
飛鳥集初中讀后感篇二
我覺得,人永遠無法真正完全的認識自己,所以只好在有限的生命里不斷尋找。
——題記
泰戈爾——即這本書的作者,用他最特別的方式寫下一首首詩。他的詩最大的特點就是短小,可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雖然每首詩的篇幅很小,但泰戈爾仍然可以用他美妙的文筆和獨特的想象力將人生、自然結合起來,表達出對人類、自然和宇宙的愛,對人生哲理的深度思考。
在泰戈爾簡單清新的詩句中,我總能讀出對生命的奮發向上的情感。雖然有許多首詩中涉及到死亡、孤獨,但我們知道、他也在詩中告訴了我們——生命的每一刻都在成長,而成長是無法避免這兩個話題的,因此,只要努力積極的向前走去就好。
在這么多短詩里,在那么多人生哲理中,令我感觸最深的就是關于“自我”的話題。
有一首詩在我看來,講的就是自己對自己的了解。你了解自己嗎?可能吧,每個人都會比別人認識自己更深入、更全面一些。可是你真的就完全了解、完全認識自己嗎?你真的覺得自己就是自己心里想的那樣優秀或者不堪嗎?
“你看不見你自己,你所看見的只是你的影子。”有的人太過于自知,影子只是關于你自己的輪廓,它是你,又不是你。那個影子是你的大體模樣,它可以照應出你的身高,你的臉型,但那只是你的外,影子怎么可能看見你的內心世界呢?有的人外表光鮮亮麗、炫彩照人,而內心卻早已腐敗不堪。就如同那被蟲子從果核開始啃食的蘋果一樣,外強中干。很多人只是做好了一點點微不足道的事,就沾沾自喜,絲毫不自知,距離別人的目標還差多遠。
而有的人過于不自知。就像泰戈爾在另一首詩中寫到:“群星不怕顯得像螢火一樣。”其實只要心中有方向和方法地朝著既定目標趕去,在完成目標后,繼續制定另一個目標,并繼續努力,在這樣的不斷追趕下,沒有什么是完不成的。仰望星空,腳踏實地,才能做到大膽自信,不斷超越自我。人在激勵了千百次努力和汗水、追趕與超越后才會發現,你無需群星聚集才能散發出耀眼的光,因為你早已變成了眾星仰望的那個太陽。
不要自卑,也別自傲,做個有自知的人,你不一定要完全認識自己,也可以變成更優秀的自己。
飛鳥集初中讀后感篇三
本人佩服泰戈爾,因為他的詩,亦因他的事。
我是男子,認為寫些花花草草只是女人的事,我,就算是要玩浪漫,只需女人彈唱,男人練拳就可以了,運氣好選個月圓之夜,女人屬陰,更添風姿,男人屬陽,遇陰更剛。這一浪漫雖好,卻不需要男子壓抑本性裝得病怏怏低頭吟唱。再好不過。
可是,讀了他的詩,“歷”了他的事,我才知道,思考并無男女之別,女子可以多愁善感,男人亦能大聲抒意,就如那白晝和黑夜、溪流和海洋、自由和背叛,都能在泰戈爾的筆下合二為一。一柔一剛,一陰一陽,本就是自然,若是缺一,反倒麻煩了。
于是,讀《飛鳥集》變成了件引以為豪的事,讀泰戈爾也成了此生慶幸的.事。
《飛鳥集》英文本題名為stray birds。其中stray為漂泊的意思,birds是鳥,有時還可指人。沒錯,birds也是我們的內心,是漂泊的心,是安寧的心,是熱烈的心,我們是青年人,會嫉妒,那叫不服輸;會瞎走,那叫求知欲;會寂寞,那叫會思考。總之,我在我的人生沙灘上筑起了又一個引以為豪的沙堡,就算可能會海浪沖垮,海風刮跑,甚至我親手毀掉。不怕,記憶與思考讓我的堡魂永存,它便一直作了我的人生參考,我必須要時常思考,時常調整,時常梳理,才可感應到前進的方向。就個人而言,這世上并沒有捷徑,也不存在彎路,可是我認為,只要不思考,便是站著不走,永不達到目的地。欲速不達,不追求最快,至少,也要更快。而沉浸在《飛鳥集》的悠揚音樂中,我仿佛是只小精靈,調皮而自在。漫步,想象,在泰戈爾雙手正彈得鋼琴鍵盤上。
讓我感慨的就是這些,不想對不起良知,卻要違背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