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觀看跨過鴨綠江體會篇一
“雄糾糾、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為祖國、就是保家鄉,中國好兒女齊心團結進,抗美援朝打敗美帝野心狼”熟悉的歌曲、優美的旋律,這是上個世紀50年代人激動人心的美好、重要的回憶。
中國一向提倡和平,不愿引發戰爭,但這種表現卻被其他國家認為是軟弱、無能的行為。在新中國成立之前的晚清與民國時期,中國簽署了許多喪權辱國的條約,對于世界各國列強的侵略中國均選擇了退讓,但中國一味的忍讓卻沒有換來各國列強侵略的魔爪,導致中國的國土一塊塊被分隔。幸運的是,新中國成立以后,漸漸的擺脫了“東亞病夫”、“支那”等污辱中國人的字號,尤其是60多年前的那一場抗美援朝戰爭。
知名作家李峰,參考了大量有關抗美援朝歷史的圖書,精心創作出了一部全景式再現朝鮮戰爭歷史風云的經典作品《決戰朝鮮》,全書共分為上、下兩冊,七個章節,共六百多個頁次。全書以一種恢宏的氣勢和凝練的語言,加上翔實的史料與多維度的視角記述,全景式的再現了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鮮抗擊美軍的戰爭歷史。
抗美援朝發生在20世紀50年代初的中國人民支援朝鮮人民抗擊美國侵略朝鮮的一項群眾性運動。朝鮮戰爭于1950年6月25日在朝鮮內部爆發,美國立即出兵干涉其內政,中國人民解放志愿軍攜海、陸、空部隊在1950年10月19日越過中朝邊境援助朝鮮抗擊美軍,抗美援朝戰爭持續了兩年九個月零八天,于1953年的7月27日朝鮮時間22時停戰協定正式生效。
那究竟是一段什么樣的抗戰歷史呢?中國是如何在一個裝備極其落后、后勤資源保障薄弱的境況下抵抗一支現代化裝備的美軍,讓美軍不得不宣布停戰的呢?那個時期,中國軍人沒有防彈背心,也沒有接受過“斯巴達式”訓練,更沒有火力強大的hk53、m16a2卡賓槍作為火力支援,有時候甚至三天三夜都沒有食物供給。但他們依舊憑借著自身頑強的信念與作戰意志,加上滿懷著對新中國幾億人民負責的精神力量,才使中國軍人在世界上贏得了尊嚴與生存。
一級戰斗英雄邱少云,因美軍燃燒彈發落在邱少云潛伏點附近,火勢蔓延全身,為避免暴露潛伏部隊,他放棄自救,壯烈犧牲,時年26歲。
一級戰斗英雄孫占元,在上甘嶺戰役中,他率突擊排對敵人陣地實施反擊,在雙腿被敵炮彈炸斷的情況下,仍舊以堅強的意志來回爬行指揮,用機槍掩護戰士并摧毀3個火力點,敵人反撲過來,他打退敵人兩次沖擊,斃傷敵人80余,拉響最后一枚手雷與敵人同歸于盡。
特級戰斗英雄黃繼光,在上甘嶺戰役中,進攻部隊受到機槍火力壓制,他身體多處受傷,突然迎著敵槍口,挺起胸膛撲上去堵住了敵機槍口,用生命為部隊開辟了勝利前進的道路。
“不勝,毋寧死。”為抗美援朝英勇獻身的中國軍人還有千千萬,他們的精神令敵軍都為之肅然起敬,同時也令我們這些后輩感到驕傲不已。
這一段戰爭歷史成為了我國社會發展的催化劑,它使那些一直覬覦中國國土的國家不再敢任意侵犯。
觀看跨過鴨綠江體會篇二
這場戰役鑄就了抗美援朝的偉大精神,展示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革命精神。
抗美援朝戰爭不僅奏響了一首英雄歌曲,而且塑造了抗美援朝的偉大精神,即祖國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愛國主義精神,他們不計后果地維護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英勇不屈、甘愿犧牲生命的革命英雄主義者,不怕困難、始終保持昂揚斗志的革命樂觀主義者,是履行所賦予的使命的革命忠誠精神以祖國和人民的國際主義精神為人類的和平正義事業而奮斗。這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人民軍隊崇高風采的生動寫照,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民族性格的集中展示,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具體體現。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愿軍只有英勇地決定犧牲,才形成了壓倒性的英雄精神。據統計,共有44名屬于敵人的楊根英雄,6名用身體擋住敵人射擊眼睛的黃繼光烈士,9名為拯救朝鮮婦女兒童而犧牲的東存瑞烈士。它們展現了中華民族為民族和民族創造的民族精神,為黨和人民準備犧牲一切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經過兩年零九個月的浴血奮戰,中國人民志愿軍創造了人類戰爭的奇跡,用鮮血和生命贏得了歷史性的偉大勝利,捍衛了新中國的安全和尊嚴,數十萬英雄兒女在朝鮮半島大地上酣睡。如此偉大的犧牲和這樣的偉大勝利,得益于中國人民敢于斗爭、敢于勝利、敢于堅持、團結一致,凝聚了中華民族抵御外來侵略的決心和力量,形成了中華民族強大的凝聚力。
毛澤東曾說:“我們中華民族有與自己的敵人戰斗到底的精神,有自力更生的收復舊物的決心,有在世界民族之林中自立的能力”,這支軍隊有不屈不撓的精神,必須壓倒一切敵人,永不被征服被敵人打敗了。抗美援朝的精神是“知山有虎,倚虎山”,即“越艱險,越向前”。它真正體現了中華民族浴血奮戰到底的精神風貌,用“毛澤東思想”展現了人民軍隊不屈不撓的精神風貌。
沒有這場戰爭,就沒有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和平環境和強大的崛起。中國共產黨人、中國人民志愿軍和中華民族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形成的抗美援朝精神,并沒有隨著戰爭的勝利和志愿軍的凱旋歸來而結束。與中國革命的其他精神一樣,它深深地銘刻在中國革命史、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不僅在對外戰爭中,而且在中國許多新的精神在內部實踐中受到影響、滲透、凝聚和創造。
觀看跨過鴨綠江體會篇三
偉大的_戰爭,是一首蕩氣回腸的英雄戰歌。中華民族的英雄兒女用熱血鑄就正義的勝利、和平的勝利、人民的勝利。回望_年前,為了保衛和平、反抗侵略,中國毅然作出_、保家衛國的歷史性決策,英雄的中國人民志愿軍高舉正義旗幟,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舍生忘死、浴血奮戰,創造了以弱勝強的戰爭奇跡,打出了國威軍威,也為世界和平和人類進步事業作出巨大貢獻。
舍生忘死頑強拼搏,血與火洗禮中走向勝利。在_戰場上,志愿軍將士以舍我其誰的擔當、視死如歸的勇氣、赴湯蹈火的膽魄,不畏任何困難,不懼強大敵人。在冰天雪地的長津湖,鑄就了凍僵后仍然矗立戰壕的精神豐碑;在一片焦土的上甘嶺,面對猛烈炮火,書寫了決不放棄陣地、決不后退一步可歌可泣的戰斗史詩;楊根思、黃繼光、邱少云……一個個革命烈士用鮮血與生命展現了對祖國和人民的無限忠誠,譜寫了感天動地的英雄壯歌。
_戰爭鍛造形成了偉大_精神,即:祖國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英勇頑強、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不畏艱難困苦、始終保持高昂士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為完成祖國和人民賦予的使命、慷慨奉獻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誠精神,以及為了人類和平與正義事業而奮斗的國際主義精神。這是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必將激勵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克服一切艱難險阻、戰勝一切強大敵人。
不忘過去,銘記歷史;珍視和平,面向未來。要勇于斗爭、善于斗爭,_中我們“鋼少氣多”,現在鋼多了,氣要更多,骨頭要更硬,永遠保持不畏強敵、制勝強敵的精神,以上甘嶺戰役中敢打硬仗的英雄氣概和頑強意志打贏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戰;要秉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重要理念,摒棄冷戰思維和強權政治,堅決反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樹立雙贏、多贏、共贏的新理念,不斷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